1-1单元一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经济学原理十大原理
![经济学原理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76496a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a.png)
经济学原理十大原理一、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即依赖于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量。
当供应比需求多时,价格下降;反之当供应比需求少时,价格上升。
二、“边际理论”边际理论是市场经济中使用最多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它主张通过增加或减少价值来提高收益。
它的基本原理是:当一个单位的收入增加时,不一定会提高总收入,而是依赖于收入增加的多少。
三、最优分配原理最优分配原理是指公平、合理地将利益和责任分配给各个效益者。
在各个权利和义务之间,应该找到最优的分配方式,即将利益最大化,以满足任何组织的目的。
四、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原理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原理是指消费者经济行为的基本原则,即追求获得最大利益。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该把利益最大化作为决定因素,以达到最大收益的目的。
五、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原理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原理是指通过社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各项需求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取得经济发展的有效成果,必须重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
六、利润最大化原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指企业行为的基本原则,即企业追求获得最大的利润,通过价格、产出、市场结构等管理策略,将收益最大化。
七、最低成本原理最低成本原理是企业行为的基本原则,即企业在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时,应当尽可能降低成本,以便降低价格经营招揽客户,以壮大企业产业利润。
八、利用经济技术进步原理利用经济技术进步原则是指keep利用最新的经济技术进步,不断改善生产设备环境,增加产量,获得最大的收益和效益的原则。
九、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原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原则是指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发展和维护社会适应环境变化的原则;也就是说,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时,应当科学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十、资源有效利用原理资源有效利用原则是指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更节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cf617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4.png)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这些原理包括: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稀缺性意味着人们必须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比如时间、金钱、资源等。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即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资源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的决策和行为受到激励的影响,他们会根据激励做出相应的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贸易可以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优势,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的分配,提高经济效率。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纠正市场失灵,提高社会福利。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率:生产率决定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影响生活水平。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过多发行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在短期内,增加就业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
这些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66d252caf45b307e8719717.png)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问题人们为了得到某东西,就必须放弃另外可供选择的一种或多种东西,所以在这里人们就面临着“取舍”的问题。
例如,我们上大学,就意味着放弃了出去工作得机会,那么我们是要选择读大学呢?还是去工作?假期出去兼职,就意味着放弃了待在宿舍睡懒觉或出去玩的机会,那么我们是要选择去做兼职?还是待在宿舍睡懒觉或出去玩?为了能在取舍之间达到利益最大化,这就需要“权衡”了。
在选择读大学和选择去工作之间权衡,在做兼职和待宿舍睡觉或出去玩之间权衡,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权衡取舍”,做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做出觉得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
决策过程中,通过选择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潜在的收益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就是因为选择行为而产生的成本。
例如,我上大学的成本不仅仅是学费,课本费,住宿费和伙食等费用,还包括了我放弃去工作而损失的工资。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
而这些人往往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决策。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例如,假期兼职你会那用去做兼职所产生的车费、饮料等费用与兼职所产生的利润相比较,最后选择要不要去做这份兼职。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往往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进行决策。
当成本与利益发生变动人们的行动会发生变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例如,超市某商品打特价,那么这个购买商品的数量就会上升。
法定节假日,国家规定高速公路收费站不收费,这就会导致在这个节假日中高速的车辆增多。
这些都是人们对激励做出的反应。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贸易可以使人们通过交易来交换其他的物品或劳务,使每个人可以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或卖出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使每个人可以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ca19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4.png)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则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原理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则。
这意味着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在做决策时必须面对不同的选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例如,一个人在购买一件商品时,必须考虑到支付该商品所需的货币与他们可能在其他商品上的支出之间的权衡取舍。
2. 政府的干预会引起行为反应的原则政府在经济中的干预常常会引起人们行为的改变。
这一原则是指人们对政府决策及其对经济奖励和惩罚的影响做出反应。
例如,当政府提高商品的税率时,消费者往往会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企业则可能转向生产其他商品。
3. 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原则这个原则强调了资源的有限性。
在经济中,每个获得的资源都有机会成本。
这意味着为了取得某种东西,其他东西必然被放弃。
所以,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免费的。
例如,如果政府提供免费的教育,那么这些教育将需要通过税收等方式从其他方面支付。
4. 激励的原则经济学认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可以是奖励或惩罚,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
例如,当企业提供奖金作为员工绩效的激励时,员工可能会更加努力工作以达到目标。
5. 贸易能够使每个人受益的原则贸易可以使每个人都受益,这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原则。
通过贸易,人们可以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同时提供其他人所需的东西。
这种互补性和比较优势的原则被视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福利的关键。
6. 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的原则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供需关系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的参与者通过供给和需求的交互来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和激励创新,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形式。
7. 政府有时可以干预市场的原则尽管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分配,但有时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法规和规范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例如垄断行为或外部性问题。
政府还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力的原则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
经济学的10大原理
![经济学的10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24ec9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e.png)
经济学的10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这一原理指出,人们在做决策时需要面临资源有限的情况,因此他们不得不在不同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2.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做出其中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决策者不仅要考虑一种选择的直接成本,还要考虑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3.边际量的重要性边际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种行为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边际量的概念告诉我们,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应该考虑到额外的收益和成本,而不仅仅是总收益和总成本。
4.贸易能够使每个人都受益这一原理指出,通过贸易,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地区或国家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从而产生互利的效果,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5.市场能够有效分配资源市场是一种自由的机制,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数量,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
市场的参与者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最大化社会福利。
6.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尽管市场有自我调节的机制,但政府在市场中也有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规则和法律来保护市场的竞争和公平,以及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7.经济周期和波动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复苏和衰退等阶段,这些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货币供应、投资水平和政府政策等。
8.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一种权衡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
这个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低通货膨胀率往往和高失业率相对应。
9.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产出总值的增长。
经济增长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技术变革、资本积累和劳动力提高等因素实现。
10.政策的边际效应政策的边际效应是指政策改变对经济行为和结果的额外影响。
政策制定者在做出决策时应该考虑到政策的边际效应,以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总结起来,经济学的10大原理涵盖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机会成本、边际量、贸易、市场分配、政府作用、经济周期、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增长和政策边际效应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6bb2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d.png)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尼格尔·巴尔卡姆与史坦利·佩恩惠特提出的一系列基本经济原理。
这些原理对于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逐一对这十大原理进行解析。
第一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情况。
这一原理指出,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必须做出选择,权衡取舍不同的利益和需求。
比如,个人在购买商品时需要在价格、质量和需求之间做出选择,政府在分配资源时需要在福利和效率之间做出平衡。
第二大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一个决策的机会费用,即为了得到某个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选择在家自学,那么他放弃了在学校学习的机会成本就是学校教育的机会。
第三大原理:理性人在边际上决策。
这意味着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的收益和边际成本。
理性的决策者会对每一单位的权衡进行考虑,只有在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才会做出决策。
第四大原理:激励问题。
这一原理指出,人们对激励会做出反应。
如果一个行为能够得到奖励或者避免惩罚,那么人们更有可能去进行这个行为。
激励问题在经济学中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第五大原理:市场起到协调供求的作用。
市场是供求双方交换的地方,通过价格的变化,市场可以调节供求关系,最终实现供求的平衡。
市场机制使得资源能够有效配置,从而达到效率和福利最大化。
第六大原理:政府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保护公共利益,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
政府制定法律和监管制度,维护经济的正常运行,并且在经济危机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第七大原理:贸易可以让每个人受益。
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使得产品和服务能够流动到最低成本的地方。
通过贸易,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福利。
第八大原理:市场通常是有效率的。
市场竞争可以激发创新和效率提升,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竞争可以防止垄断的形成,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第九大原理:政府干预有时可以提高效率。
十大经济原理
![十大经济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ded1e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9.png)
十大经济原理一、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是指,当做出一个选择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就是机会成本。
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得到某个东西,必须放弃其他东西。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到放弃的那些选择,并且要权衡利弊。
二、边际效应原理边际效应原理是指,当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量时,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就是边际效应。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生产和消费中要考虑到每一单位的增量和减量对整体的影响。
三、供求关系原理供求关系原理是指,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由供给和需求两者相互作用决定。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当供给增加时,价格下降。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中要根据供求关系来确定价格和数量。
四、市场失灵原理市场失灵原理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和调节经济活动。
市场失灵主要有三种形式: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中要注意市场失灵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干预。
五、收益递减原理收益递减原理是指,当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其他要素不变时,其边际产出会逐渐减少。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生产中要考虑到生产要素的边际效应,避免过度投入导致收益递减。
六、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存在差异性优势。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国际贸易中要根据比较优势来进行分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七、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指,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给量增加而导致的。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货币政策制定中要控制好货币供给量,以避免通货膨胀。
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原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原则是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要协调使用财政和货币两种手段来实现经济平衡和稳定。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要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九、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劳动力市场中要关注供求关系,合理确定工资水平。
十、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原则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原则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要考虑到公平和效率两者之间的关系,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a39f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7.png)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尤诺姆斯基提出的,用于解释经济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个体和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下面我将分别解析这些原理。
1. 人们面临抉择的原则这一原理指出,资源有限而需求是无限的。
当人们做出决策时,他们需要权衡不同的选择,考虑利益和成本,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2. 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原则人们在做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行动带来的效益和付出的成本。
他们会选择能带来最大效益而成本较低的选项。
3. 激励的重要性激励是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
人们通过激励来影响和调整他们的行为。
正面激励如奖励和利润,负面激励如罚款和惩罚。
4. 市场的作用机制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通过供需关系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自由市场通常能够提供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5. 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尽管市场是有效率的,但有时候市场可能出现失灵,如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
政府的干预可以纠正市场失灵的问题。
6. 政府干预的原因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管和调节作用。
它可以改善市场失灵的情况,提供公共物品,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7. 贸易的优势贸易基于比较优势原理。
不同国家或个体可以通过互相交换各自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实现资源和利益的最大化。
8. 信息的重要性信息对于经济活动非常重要。
不完全信息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因此透明度和信息的流通对市场的良性发展非常关键。
9. 经济增长的关键经济增长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重视技术创新和教育培训等因素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
10. 税收和效益分析政府征税是实现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然而,税收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需要进行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总结起来,经济学十大原理提供了我们理解经济活动的基本框架。
它们解释了人们面临决策时的权衡、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角色,以及贸易、信息和经济增长等重要的经济问题。
了解这些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de4a2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4.png)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尤金·弗里德曼提出的,它们描述了经济行为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下面是其中的十大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必须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当人们做出决策时,他们会考虑成本和效益。
2. 机会成本是所有决策的关键:机会成本是指放弃某种选择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比较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并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选项。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人们做出决策时,会考虑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数量的效果。
边际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数量时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促使人们做出某种行为的动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以追求个人利益或实现目标。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贸易可以使不同地区和个人之间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互利互赢的局面。
6. 市场通常是有效的:市场经济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调节资源分配,达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7. 政府可提供公共产品和处理市场失灵:政府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提供公共产品,以及在市场失灵时采取干预措施,以维护经
济的稳定。
8. 政府政策可能导致预期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政府的政策可能会出现意外的结果,因为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复杂性。
9. 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物品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因为人们会寻求替代品或减少消费。
10. 经济增长的长期结果是通货膨胀: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货币供应增加,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这些原理提供了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框架,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论述经济学十大原理
![论述经济学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aa33b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e.png)
论述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尤金·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提出的,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论述这十大原理: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这个原理指出,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人们在满足各种需求时需要做出选择和取舍。
例如,一个国家在决定投资于教育还是医疗时就需要权衡不同的利益。
2. 机会成本的原理,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可行选择的成本。
这个原理强调了我们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到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例如,选择上班而放弃休假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了休闲和休息的机会。
3. 边际分析的原理,边际分析是指在决策中考虑每一单位增量的收益和成本。
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在决策时会考虑到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而不是整体效益和成本。
例如,一家企业在决定是否生产更多产品时,会考虑到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4. 贸易的原理,贸易的原理指出,通过贸易可以使各国都受益。
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规模,从而带来更多的选择和福利。
5. 市场的原理,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数量。
市场的原理强调了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市场价格能够反映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以及资源的稀缺性。
市场的自由和竞争有助于提高效率和创新。
6. 政府干预的原理,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干预可以纠正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的干预应该基于经济学原理,遵循效率和公平的原则。
7. 市场失灵的原理,市场并不是完美的,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例如外部性(外部成本或效益无法内部化)、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等。
经济学家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提出政策建议。
8. 收入分配的原理,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上收入如何在不同个体之间分配。
经济学关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不平等问题,并研究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措施。
9. 激励的原理,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激励的影响。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5db8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9.png)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学科,以及个体和集体在资源分配中做出的决策的科学研究。
经济学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原则,这些原理是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研究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和定理,可以指导我们在实践中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
本文将介绍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选择的原理(People face trade-offs):这个原理表明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人们面临资源有限的限制,因此必须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
2.成本的概念(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get it):这个原理指出,为了得到其中一种好处,我们常常不得不放弃其他好处。
成本的概念不仅指金钱成本,还包括时间、努力和其他资源的代价。
3.理性人做出的决策(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理性人指的是那些能够对不同选择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进行比较,并根据这一比较做出决策的人。
边际指的是额外的、相对小的变化。
4.激励原理(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人们往往对激励作出反应。
正向的激励(奖励)会促使人们做出其中一种行为,而负向的激励(惩罚)会抑制人们的行为。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这个原理表明,人们通过贸易可以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
通过分工和交换,人们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6.市场的概念(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市场是一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交互机制,通过价格的形成和调整来协调资源的供求关系。
市场机制可以促使资源的高效配置。
8.一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46c9674308a1284ac85043a7.png)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关于决策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解释: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不得不放弃某个东西。
举个例子:我们为了赚钱而放弃在赚钱的这些时间,这些钱相当于你喜爱的东西,而时间相当于你放弃的东西,当然时间你也可以做其他,但总来说就是你舍去的相对你原本应该有的东西。
1.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与原理一一样,只是这里精确定义了某个东西成本,我们把它称为机会成本。
解释:我们为了取得学士学位,我们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毕业获得学位,你获得知识,也许更好的格局,人脉等等。
相对的我们放弃的是学习的时间和这段时间你工作赚的钱。
举个例子: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什么中途辍学?因为他们觉得时间这个机会成本远远大于他们上学获得的价值,因此他们权衡后创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解释:理性人指的是系统和有目的尽可能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通常考虑的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而进行决策!(自变量增加一单位【边际成本】,因变量所增加的量就是边际量【边际收益】当成本等于收益时利润最大)举个例子:假如假设你正在考虑用手机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你确定与朋友通话十分钟带给你的收益估计为7美元,你手机的服务费是每个月40美元固定费用加上每分钟0.5美元的通话费用。
你每个月打电话100分钟,因此你每个月费用为90美元。
这样情况下,你是否该打电话?答案为:边际成本为增加的费用10*0.5=5美元<边际收益为:7美元,你应该打电话!1.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解释:激励指引起某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东西。
我们几乎所有动机都能用激励来解释。
举个例子:安全带的法律影响汽车安全和事故发生几率!直接影响显而易见,人们发生事故存活率提高了。
但是,这项法律提供的激励改变了人们开车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由于原本谨慎行驶的司机精神高度集中,这是他们最直观的成本,有了安全带后谨慎程度得到降低,而导致事故率却提高了。
经济学原理第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原理第章经济学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8bb10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4.png)
经济学原理第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一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经济学的第一大原理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各种选择之间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代价。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同时获得所有的想要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取舍。
这种权衡取舍的思维方式贯穿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第二大原理:成本与效益经济学的第二大原理是考虑成本与效益。
在做出任何决策时,我们需要权衡所获得的利益与所承担的成本。
成本不仅仅指金钱方面的成本,还包括时间、精力、机会成本等。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比较不同选择带来的效益与成本,选择最符合我们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第三大原理:理性人的决策经济学的第三大原理是假定人们是理性的决策者。
理性意味着人们会根据现有信息做出最合理的选择,以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是对理性决策的分析,从而揭示人们在选择时的行为模式和决策依据。
第四大原理:激励的作用经济学的第四大原理是激励的作用。
人们的行为受到激励的影响,人们会通过对激励的反应来做出决策。
激励可以是外部的奖励或惩罚,也可以是内部的动机。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研究激励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如何利用激励来达到特定的目标。
第五大原理:贸易的好处经济学的第五大原理是贸易的好处。
贸易可以使各方得到更多的利益,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
不同地区和国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因此,贸易可以为各方带来更多的福利和经济增长。
第六大原理:市场的作用经济学的第六大原理是市场的作用。
市场是一种通过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机制。
市场上的交易可以使各方根据自身的利益进行交换,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分配。
市场经济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增长。
第七大原理:政府的作用经济学的第七大原理是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市场的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规则来引导市场的行为。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ddfed680eb6294dd886cd0.png)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换句话,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为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变小了.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利益及物品产生的额外利益。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东西。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够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解释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9f1e05f6529647d262852ca.png)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解释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面临交易关系原句可理解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
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运用在保卫海岸线上免受外国入侵的时候(大炮),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
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
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
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
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
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
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
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46c9674308a1284ac85043a7.png)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关于决策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解释: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不得不放弃某个东西。
举个例子:我们为了赚钱而放弃在赚钱的这些时间,这些钱相当于你喜爱的东西,而时间相当于你放弃的东西,当然时间你也可以做其他,但总来说就是你舍去的相对你原本应该有的东西。
1.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与原理一一样,只是这里精确定义了某个东西成本,我们把它称为机会成本。
解释:我们为了取得学士学位,我们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毕业获得学位,你获得知识,也许更好的格局,人脉等等。
相对的我们放弃的是学习的时间和这段时间你工作赚的钱。
举个例子: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什么中途辍学?因为他们觉得时间这个机会成本远远大于他们上学获得的价值,因此他们权衡后创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解释:理性人指的是系统和有目的尽可能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通常考虑的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而进行决策!(自变量增加一单位【边际成本】,因变量所增加的量就是边际量【边际收益】当成本等于收益时利润最大)举个例子:假如假设你正在考虑用手机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你确定与朋友通话十分钟带给你的收益估计为7美元,你手机的服务费是每个月40美元固定费用加上每分钟0.5美元的通话费用。
你每个月打电话100分钟,因此你每个月费用为90美元。
这样情况下,你是否该打电话?答案为:边际成本为增加的费用10*0.5=5美元<边际收益为:7美元,你应该打电话!1.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解释:激励指引起某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东西。
我们几乎所有动机都能用激励来解释。
举个例子:安全带的法律影响汽车安全和事故发生几率!直接影响显而易见,人们发生事故存活率提高了。
但是,这项法律提供的激励改变了人们开车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由于原本谨慎行驶的司机精神高度集中,这是他们最直观的成本,有了安全带后谨慎程度得到降低,而导致事故率却提高了。
经济学十大原理理解(读后感)分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理解(读后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789c551711cc7931b7169f.png)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权衡:思考多个决定中,哪个决定的利益最大化;或者哪个决定更有利。
多个决定中或有可互补、参考的价值。
(可以作为权衡的决策都不会是有弊无利!)2.成本。
最大成本:时间。
(所以必须有效利用时间;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机会成本:想得到一样东西就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
(所以必须权衡,将利益最大化。
)3.边际量。
边际变动:决策出现微小变动(任何决策之外,影响决策本身的事),产生边际量。
边际量:边际量出现则计算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思考如何做出最优抉择。
边际成本:边际变动时做出有利情况的成本。
边际利益:边际变动时做出有利情况的收益。
4.激励的反应。
当一个决策改变了某一个(群)人的成本或利益时,人们改变行为。
思考决策改变时人们的行为,权衡利与弊。
5.交易。
交易会出现竞争,结果胜负都将获得利益。
(不同的是利益的大小和定义)6.市场。
市场指引经济活动,市场价格反应出物品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成本。
(清楚知道这一点有利于投资生意。
)7.政府。
政府的决策会改变社会价值与社会成本,从而影响市场价格。
考虑政府的决策会造成的影响,做出最优决策。
有时候市场出现外部性情况时,政府也会做出决策;调整市场经济。
外部性指市场失灵与市场势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势力:市场价格被不适当的影响,而无法保持公平的交易。
8.生产率和劳务量。
生产率和劳务量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
生产率:更好的生产工具能增加生产效率。
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劳务量提高。
劳务量:劳务量取决于生产率,劳务量提高的同时,需要更好的劳务工具来减少劳务的时间,提高劳务效率。
(劳务时间减少,或能提高生产率。
)9.物价上升,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当发行过多的货币时,货币价值下降,物资价值上升;通货膨胀出现。
10通货膨胀与失业。
货币发行过多时,引发通货膨胀。
但短期内失业率下降。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曲线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是第一个研究通货膨胀与失业之前关系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学目标
•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学会
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经济现象和经
济问题。 • 教学重点 • 理解并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 • 教学难点 • 理解并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 • 教学方法: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 授课课时:4课时
• 课题引入
• 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 我们对于经济学的学习要从认识生活中的
权衡取舍开始,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一样
东西我们往往不得不放弃另一样自己喜爱 的东西。
• 原理1:选择,无处不在 经济学产生于人类欲望
的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的 • 为什么呢?----稀缺性 稀缺性之间的矛盾。 • (1)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 • 欲望(wants)即需要,是由人之本性所产生的想要达 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 (2)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 • 稀缺性的内涵: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总 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资源生产的满足人类需要的物品 也是有限的,这种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 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称为稀缺性
•
•
让他不敢相信的是,到达岸口时,原本以为那些沙丁鱼已 经死去了,然而它们竟然都是蹦蹦跳跳的。经过反复研究,他 终于发现了沙丁鱼存活的秘密。 原来鲇鱼进入沙丁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四处游动, 到处挑起摩擦。而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 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整槽鱼上下浮动,使水面不断波 动,带来充足的氧气,如此这般,使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运进渔 港了。 沙丁鱼们在没有“异己分子”在它们周围的时候,它们根 本不愿意游动,以至于在没有到达海港之前就全部死去;当 “异己分子”出现在它们周围时,他们产生了危机感,做出了 适应生存的反应,这样才保证了它们在抵港的时候还都能活蹦 乱跳。
了运走垃圾,居民需要向清洁工付费。
• 免费物品、经济物品和有害物品在经济学中 是相对的,即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
三者可以互相转化。例如,泉水对于居住在
大山中的居民可能是免费物品,但对居住在
城市中的居民却可能是经济物品;煤矿的瓦
斯影响生产安全,在今天是有害物品,但在
未来可能被“变废为宝”,成为经济物品。
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
• 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scarce goods),是指 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如汽车、粮食等。这类物品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 的市场价格。 • 经济物品有三个特点 • 1、有用性。 • 2、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 • 3、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 即经济物品的稀缺性。 • 4、价格为正。价格为正的物品在市场交易时,通 常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代价。这与我们平时购买商 品、劳务时的经验相一致。
理性人善用边际分析
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一次的成本 是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是 300美元,有 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 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虽 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 300美元。但是当飞 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 机即将起飞时仍有 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待 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 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 购票的乘客愿意支付 200美元买一张票,应该 饮料而已。 卖给他吗?
原理6 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 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 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原理6 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
因为家庭和企业依靠价格决定买和卖,所 以他们不知不觉地考虑了其行为的社会收 益和社会成本。 因此, 价格指导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 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
姚明去上大学读书,就不
能同时到NBA打球,也就
不能得到几千万美金的年
薪和上亿美金的广告收入,
所以姚明选择去NBA打球。
如何理解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是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
的机会中最好的机会。
• 注意:机会成本不是实际成本,只是一种
观念上的成本。
经济学原理
• 原理3:理性人善用边际分析
• 什么是边际成本,什么是边际收益? • 什么是理性人?理性人如何决策?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 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 这项行动。
人们决策需要比较成本与收益。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变动 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许多决 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 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边际成本 是指增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收益 是指增加销售一单位的商品和劳务所增加的收益。
• 经济学家们把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经济
物品和有害物品上,而把免费物品排除在外。
经济学原理
• 原理2:机会成本
• 什么是机会成本? • 如何核算上大学的成本?
• 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 为了得 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 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 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 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 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 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 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 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 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 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 最大的单项成本。 去上大学的原因。 考虑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退役 才上大学的原因?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今天的肉为什么20元一斤?
为什么吃第一口饭最香?
为什么集市上的菜贩无力改变价格?
为何日化用品市场需要广告打开市场?
他们为何高收入?
为什么有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津巴布韦每个人都是百万富翁?
为什么现在的生活比20年前好了?
模块一
• 单元一
导言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 单元二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原理6 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
亚当· 斯密提出了济学中最有名的 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 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 的手(invisible hand) ”所指引, 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亚当· 斯密
ADAM SMIT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23-1790)
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 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古典自 利益”,但是又好像“被 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他于1723年 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 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 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拉斯哥 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 大学担任哲学教授。斯密一生未娶,没 目的, ……他们促进社会 有子女。在任拉格斯哥大学教授期间发 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 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 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 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 。” 著作《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有害物品(harmful goods)
• 有害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
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
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如垃圾,尘垢和汽车尾气等。
人们总是希望有害物品越少越好,多了就会更多地降
低物质生活水平。这类物品可以被看成是价格为负的 物品,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负的价格意味着卖方向买 方付费。例如清洁工为居民清除垃圾,由于垃圾是有 害物品,可以认为居民是卖方而清洁工则是买方,为
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 平等(Equity )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 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 西方经济学家把资源分为三类:免费物 品、经济物品和有害物品 。
免费物品(free goods)
• 经济学中把那些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 够得到的有用物品叫免费物品(free goods),如阳光、空气等。这类物品的基 本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人 类有用而且价格为零,即买方不用花费任 何代价,卖方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因此通 常不存在供求双方形成的买卖市场。
原理5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商
品和劳务。
竞争能使人们从贸易中获利。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
人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
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可以使人们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原理6 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
计划经济运行的前提假设是:政府官员 能最佳地配置经济中的稀缺资源 在计划经济中,中央计划者决定生产什 么、生产多少,以及谁来生产和销售。
原理6 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
在两部门模型中,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和家庭。
家庭
家庭是指生产要素 所有者的总和,也 是所有消费者的总和。
企业 企业是指最终产品 和劳务所有生产经 营者的总和。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 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假设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 理智的, 既不会感情用事, 也不会盲从, 而 是精于判断和计算, 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经 济活动中, 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 济利益的最大化。 如消费者追求的是满足程度最大化, 生产者 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
•
• 鲇鱼生性好动,沙丁鱼生性好静。鲇鱼在 陌生环境四处游动,则沙丁鱼四处躲避, 加速游动,解决了缺氧问题,都成活下来。 这就是著名的“鲇鱼效应”。对于“鲇鱼” 来说,在于自我实现,获得生存空间。 • 对于“沙丁鱼”来说,缺乏忧患意识,对 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于“渔夫” 来说,应用激励手段,获得最大利益
本课程的性质
经济学基础是市场营销专业必修的核 心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的与要求
• 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 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