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合集下载

改善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改善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组织:回火索氏体,细小均匀,力性优于正火。
•比较: 表3-1
1. 改善热加工后的组织与性能 (预先热处理的应用之一) (1)大型铸、锻件(扩散退火) •共性:成分不均匀(偏析)、组织不均匀、性能低 且不均匀。 •工艺:高温长时均匀化处理(扩散退火),1050℃ ~1150℃ ,10~15h炉冷。 •特点:周期长、耗能,烧损材料,晶粒粗大;用于质 量要求较高的合金钢锭、坯。 (2)改善一般热加工件的不良组织(完全退火) •共性:粗晶、带状组织、魏氏组织等。 •工艺:完全退火 Ac3 +20~50℃ ,亚共析钢得等轴 F + P 。
1)分级淬火 150~200℃保温5分钟,再空冷(A→M) (主要用于合金钢)。 2)等温淬火 250 ~ 400℃ 0.5 ~2 h(A → B下转变) (主要用于合金钢)。 3)冷处理 冷却到室温后→-60 ~-80℃或更低,残A→M (用于精密零件或高耐磨零件)。
•课后思考题: 1.淬透性对零件的尺寸与结构设计或选 材有什么影响? 2.碳钢能否采用分级淬火与等温淬火, 为什么?
1. 表面改性的目的
• 以下情况表面最易损伤:受弯曲、扭转负荷以及表 面经受磨损和腐蚀等。 • 工件表面往往存在不可避免的表面缺陷:划痕、刀 痕、切口等。 • 因此,破坏最易从表面起源(尤其疲劳破坏),必 须针对性的提高工件的表面性能。
A长大:α-Fe → γ -Fe的晶格改组+Fe3C的溶解。
残余Fe3C溶解:滞后于A的形成。 A 的均匀化:成分的扩散均匀。
•说明: ①非共析钢(F + P 或 Fe3C + P),除 P→A 外,尚有 F 或 Fe3C 溶入 A 。 ②由于 转变滞后 (△T),加热时需达到Ac1 ,Ac3 , Accm;冷却时Ar1,Ar3,Arcm。 ③加热速度v↑,△T↑,P→A转变越快,孕育期↓,奥氏 体形成所需时间越短。 ④P→A 刚完成时为细小等轴晶,随后逐渐晶粒长大。

第二专题A改变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第二专题A改变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一.塑性变形
压力加工方法示意图
图2-1 压力加工方法
二.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有“滑移”与“孪晶” 等不同方式,但一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滑移 方式进行的。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 式——滑移。 1.滑移的表象 2.滑移的机理 3. 晶体的滑移面、滑移方向及滑移系 4. 晶体在滑移过程中的转动
2. 多晶体金属的变形过程
图2-6 多晶体的拉伸实验示意图
四.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经过塑性变形,可使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发生一系列 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 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 织构现象的产生 残余内应力
锌单晶体拉伸试验
图2-3 锌单晶体拉伸试验示意图 (a)变形前试样 (b)变形后试样
2.滑移的机理
晶体的塑性变形是晶体内相邻部分滑移的综合表 现。但晶体内相邻两部分之间的相对滑移,不是 滑移面两侧晶体之间的整体刚性滑动,而是由于 晶体内存在位错,因位错线两侧的原子偏离了平 衡位置,这些原子有力求达到平衡的趋势。 当晶体受外力作用时,位错(刃型位错)将垂直 于受力方向,沿着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晶向一格 一格地逐步移动到晶体的表面,形成一个原子间 距的滑移量。一个滑移带就是上百个或更多位错 移动到晶体表面所形成的台阶。
2 .再结晶
再结晶过程同样是通过形核和长大两个过 程进行的。 再结晶结束后,金属中内应力全部消除, 显微组织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其所有性 能也恢复到变形前的数值,消除了加工硬 化。 所以再结晶退火主要用于金属在变形之后 或在变形的过程中,使其硬度降低,塑性 长高,便于进一步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02晶粒细化和合金化)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02晶粒细化和合金化)

为面心立方结构(FCC)。都是铁的同素异构体。
-Fe
2014年12月28日星期日
-Fe
2014年1在金属中加入某些合金元素,使之具有某 种性能的方法称为金属的合金化。经合金 化后可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及耐蚀性、 热硬性、淬透性及其他物理性能等,以下 主要讨论提高金属强度、硬度的合金化强 化原理、方法和应用。
To
T1
实际冷却曲线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星期日
过冷现象与过冷度
• 过冷现象 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T1低于理论 结晶温度T0的现象。 • 过冷度 金属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 之差称为过冷. • 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过冷度随金属的本性和纯度的不同,以及 冷却速度的差异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 冷却速度越快,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 越大,反之冷却速度慢,过冷度则小。
式中,σy为流变应 力,σ0为晶格摩擦 力,d为晶粒直径, ky为与材料有关的 参数,指数n常 取 0.5。
2014年12月28日星期日
• 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塑性和韧性也越高。 • 因为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越多,参与变 形的晶粒数目也越多,
变形越均匀,使在断裂
前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强度和塑性同时增加,金

料 σb (Mpa)
2014年12月28日星期日
1 固溶强化
固溶强化现象
溶质原子溶入金属基 体而形成固溶体,使 金属的强度、硬度升 高,塑性、韧性有所 下降,这一现象称为 固溶强化。
2014年12月28日星期日
固溶强化
置换固溶体
2014年12月28日星期日
间隙固溶体
固溶强化
固 溶 强 化 的 影 响 因 素
2014年12月28日星期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1.练习题一、填空题1.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是由【A 晶核的形成】,【A 晶核的长大】,【剩余C Fe 3的溶解】和【A 成分的均匀化】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

2.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中,珠光体与屈氏体的主要相同点是【都是由F 和C Fe 3组成的机械混合物】,不同点是【T 的片层间距比P 的片层间距小、强度硬度比P 高】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呈【羽毛】状,而下贝氏体则呈【针】状。

4.与共析钢相比,非共析钢C 曲线的特征是【亚共析钢多一条铁素体析出线,过共析钢多一条渗碳体析出线】。

5.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板条状】、【针状】两种,其中【板条状】的韧性较好。

6.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 曲线的位置越【靠右】,说明临界冷却速度越【小】。

7.钢的热处理工艺是由【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一般来讲,它不改变被处理工件的【形状】,但却改变其【组织与性能】。

8.利用C Fe Fe 3-相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3Ac 以上20~30C 0】,它只适应于【亚共析】钢。

9.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使P 中的C Fe 3球化,降低硬度,便于加工】,它主要适用于【高碳钢】。

10.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3Ac 以上30~50C 0】,对过共析钢是【1Ac 以上30~50C 0】。

11.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 点越【低】,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多】12.在正常淬火温度下,碳素钢中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比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都【小】。

13.钢热处理确定其加热温度的依据是【C Fe Fe 3-相图】。

而确定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产物的依据是【C 曲线】14.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获得所要求的力学性能、消除内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回火温度越高,钢的硬度越【低】15.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是由【碳的偏聚】、【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和【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铁素体再结晶】。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01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01 金属的塑性变形)
沿其发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分别叫做滑移面和 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中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 一个滑移面和 其上的一个滑 移方向构成一 个滑移系。
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的滑移系
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
滑移面 {110}
滑移 方向
{111} {110}
{111}
滑移系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塑性加工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第一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二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第三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 第四 金属的热塑性变形(热变形加工)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金属的塑性变形
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二、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的影响
2. 亚组织的细化 塑性变形还使晶粒破碎为亚晶粒。
金属冷加工后的 2020年4月7日星期亚二结构示意图
二、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的影响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三、产生残余应力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第三类内应力是形变金属中的主要内应力,也是金
属强化的主要原因。而第一、二类内应力都使金属 强度降低。
二、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 单个晶粒变形与单晶体相似,多晶体变形 比单晶体复杂。
• ㈠ 晶界及晶粒位向差的影响
• 1、晶界的影响
• 当位错运动到晶界附近时,受到晶界的 阻碍而堆积起来,称位错的塞积。要使变 形继续进行, 则必须增加外力, 从而使金 属的变形抗力提高。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须要进行相应的热处理,以达到预期的要求。

工程材料实验理论试题

工程材料实验理论试题

工程材料实验理论考试复习题参考答案1、二次渗碳体呈网状分布时对钢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怎样才能避免?答:二次渗碳体呈网状分布时,弱化了晶界,会使钢变脆。

正火可以避免。

2、铸铁中的石墨有几种形态?那种形态对性能最有利?答:铸铁中的石墨有形态有:片状、蠕虫状、团絮状、球状。

球状石墨对性能最有利。

3、45钢和T12钢都采用正常淬火得到什么组织?有何区别?答:45钢正常淬火是完全淬火,得到片状马氏体和板条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T12钢正常淬火是不完全淬火,得到片状马氏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

4、铸铁中的基体组织是什么?为什么铸铁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热处理?答:铸铁中的基体组织是钢,由于钢能进行各种热处理,故以钢为基体的铸铁也能进行各种热处理。

5、40Cr钢淬火400℃回火后得到的组织名称是什么?该组织的性能如何?答:40Cr钢淬火400℃回火后得到的组织名称是回火屈氏体,该组织弹韧性比较好,屈强比也比较高,故通常用于弹簧的处理。

6、什么是变质处理?说明变质处理的工业应用。

答:所谓变质处理就是指在钢水、或铁水、或其它金属溶液浇铸以前,往其中加入一些高熔点的细小的变质剂,促进非均匀形核,提高形核率,以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变质处理广泛用于冶金工业上,用来细化金属组织,从而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

7、珠光体组织在低倍和高倍观察时有何不同,为什么?答:珠光体在低倍(200倍以下)观察时,由于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小于渗碳体片的厚度,一般看不到单独的渗碳体片,而只能看到被腐蚀成一条黑线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边界。

当组织较细而放大倍数又较低时,珠光体的片层就不能分辨,看到的珠光体组织呈黑色。

在高倍(600倍以上)观察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白亮宽条铁素体和白亮窄条渗碳体及黑条的相界线。

8、轴承合金的理想组织是什么?为什么?答:轴承合金的理想组织是在软基体上分布着硬质点。

这种既硬又软的混合相组织,保证了轴承合金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塑性的配合以及良好的减摩性。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03热处理1)剖析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03热处理1)剖析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 第三步 残余Fe3C溶解

由于A晶格与F晶格比较接近,而与Fe3C的晶格差别较大,故F向A转变 的速度要比Fe3C溶入A的速度快。而且,Fe3C溶解所提供的碳原子远多于 F转变为A所需的碳原子,故F全部转变成A后,尚有少量Fe3C存在于A晶 粒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未溶Fe3C不断溶入A中,直至全部消失。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应用实例
• 例如:用高速钢(W18Cr4V)制造钻头的工艺流 程如下: • 锻造→球化退火→机加工→淬火、回火→精加工 (磨)。 • 其中球化退火可改善锻件毛坯组织,降低硬度 (达到HB207-255,相当于HRC17-25),这样才 能进行切削加工,达到工艺性能要求。 • 其中淬火+回火,它可提高钻头的硬度(达到 HRC60-65)、耐磨性和红硬性,可以切削加工 其它金属,达到工程所要求的使用性能。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非共析钢的A化
• 由于非共析钢中除了P外,还有一部分先共 析相,亚共析钢中有自由F,过共析钢中有 Fe3CⅡ,因此非共析钢的A化分两步: • 1)完成P的A化; • 2)先共析相的A化。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 化过程与共析钢基本相同。但 由于先共析 或二次Fe3C的 存在,要获得全部奥氏体组织,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Fe-Fe3C相图


临界温度与实际转变温度
铁碳相图中PSK、GS、
ES线分别用A1、A3、Acm
表示.

实际加热或冷却时存在着过冷或过热现象,因此将钢 的加热和冷却都是有一定速度的加热和冷却。加热冠 以“c”,冷却冠以“r”,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1) 滑移 滑移带: 在金属学中便把在宏观及普通金相观察中看到
的滑移称为滑移带,如图3-1所示。
滑移线: 把组成滑移带的那些更细的线称为滑移线。
图3-1 冷轧无取向硅钢的滑移带
滑移线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滑移面和 滑移方向:
滑移总是沿着一定的晶面和该面上一
定的晶向进行的,此晶面称为滑移面;此
晶向称为滑移方向。
滑移系:
一个滑移面与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 成一个滑移系,每一个滑移系表示金属晶 体在产生滑移时,滑移动作可能采取的一 个空间位向。 三种常见金属结构的滑移系见表3-1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1200~1280 1150~1180 1090~1150 1120~1180 1175~1200 450 860 750~800 800~850 930~950 870~925 870~925 350 650
碳素结构钢及合金结构钢 碳素工具钢及合金工具钢 高速钢 铬不锈钢 铬镍不锈钢 纯铝 纯铜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三、 金属热变形
1.金属的冷加工与热加工
冷加工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压力加工 特 点 有加工硬化现象
热加工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压力加工
特 点
无加工硬化现象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表3-2 常见金属材料的热加工温度


锻前最高加热温度/℃ 终锻温度/℃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3.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冷塑形变形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第三章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1.金属塑性变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一.塑性变形过程及组织、性能的变化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形式有以下两种:①滑移变形:即在一定的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称滑移面,是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上的一定的晶向(称滑移方向,是晶体中原子密度排列最大的晶向)发生滑移。

②孪生变形:即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称孪生面)和一定的晶向(称孪生方向)产生切变。

(2)滑移变形与位错滑移变形并不是滑移面两侧晶体的整体移动的刚性滑移,而是通过晶内的位错运动来实现的,当一个位错移动到晶体表面时,就产生一个位移量。

常把单晶体中所含位错线的总长度称作位错密度(ρ),即式中:V——晶体总体积(cm3);S——位错线总长度(cm)。

(3)位错增殖:在滑移变形过程中造成位错数量增多的现象称为位错增殖。

(4)滑移系: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是滑移变形,但在滑移过程中,不是沿着任何晶面和晶向发生的,而是沿着晶格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进行的,不同的晶格类型的晶体,滑移面与滑移方向的数目是不同的,常将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称为一个滑移系。

一般金属滑移系愈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就愈大,则金属的塑性变形愈容易,特别是滑移方向对塑性变形的作用比滑移面作用更大,故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塑性。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1)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是每个晶粒变形的总和(2)多晶体金属的晶界是位错运动的辟垒(3)冷变形纤维组织(4)变形织构二.塑性变形金属的再结晶1.再结晶过程(1)回复:工业上常利用回复过程对变形金属进行去应力退火,以降低残余内应力,保持加工硬化效果。

时,原子扩散能力增大,(2)再结晶:当将加工硬化的金属继续加热到(0.35~0.4)T熔在位错密度较高的晶界上,一些未变形的亚晶粒和回复时形成的多边化亚晶粒转变成再结晶晶粒,并进一步长大。

金属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项目一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金属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项目一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对于比例试样,若采用短试样即k值为5.65,符号A不用 附脚注说明;如采用长试样即k值为11.3,符号A应附脚注说 明,即A11.3。对于非比例试样,符号A应附脚注说明所使用 的原始标距,以毫米(mm)表示,例如A80表示原始标距为80 mm的断后伸长率。
项目一 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2.断面收缩率Z
项目一 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下面以退火低碳钢的拉力—拉伸曲线为例说明拉伸过程 中的几个变形阶段。
(1) OE—弹性变形阶段:试样的伸长量与载荷成正比增 加,此时若卸载,试样能完全恢复原状。
(2) ESC—屈服阶段:当载荷超过一定数值后,试样除 产生弹性变形外,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此时若卸载,试样的 伸长部分只能部分回弹恢复。当载荷增加到FeH时以后,图 形上出现水平或锯齿形线段,表示载荷不增加,试样继续伸 长,材料丧失了抵抗变形的能力,这种现象叫屈服。我们把 试样发生屈服而载荷首次下降前的最高载荷定义为上屈服载 荷FeH,把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效应的最低载荷定义为 下屈服载荷FeL。
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各种载荷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 力。常用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刚度及强度、塑性、硬度、冲击 韧度、疲劳强度等。
项目一 改变材料性能的方法
1.1.1 刚度及强度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
强度,强度愈高的材料,所承受的载荷愈大。按照载荷作用 方式不同,强度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 剪强度等。工程上常以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作为强度指标。
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使用性能是 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力学性能和物 理、化学性能等;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对各种加工工艺适应的 能力,它包括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 能和热处理工艺性能等。

使用化学技术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与技巧

使用化学技术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与技巧

使用化学技术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与技巧现代社会中,材料科学和化学技术的重要性无可否认。

通过合理利用化学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性能,从而满足各种领域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几种使用化学技术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种方法是改变材料的结构。

现代材料科学研究发现,材料的结构与其性能密切相关。

化学技术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晶格,引入缺陷或改变晶界结构等方式来改变材料的结构,从而提高其性能。

例如,通过控制金属材料晶粒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增强其力学强度和韧性;通过控制多相材料的界面结构,可以提高其导热性能。

这些结构调控的方法有助于实现材料性能的定向优化。

第二种方法是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

材料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其基本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通过合理调整材料的化学成分,可以改善其性能。

例如,合金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组成的,可以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的比例和添加其他元素来改善材料的硬度、耐腐蚀性等性能。

此外,通过在材料中加入纳米颗粒或添加剂,也可以增强材料的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磁性能、光学性能等。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表面处理技术。

材料的表面性质对其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化学技术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来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

例如,利用化学蚀刻技术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光洁度和加工精度;利用溶胶-凝胶法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透明、致密、均匀的氧化膜,提高其耐腐蚀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表面改性剂对材料进行表面涂层,以增加材料的硬度、降低摩擦系数等。

第四种方法是利用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科学,通过控制或操纵材料的尺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可以改变材料的电、磁、光、力学性能等。

化学技术在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制备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溶液燃烧合成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活性的纳米颗粒;通过原位共沉淀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较高晶格稳定性和分散性的纳米颗粒。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可以在光电、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工程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改善方法

工程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改善方法

工程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改善方法工程材料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和工业领域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铝合金、塑料、玻璃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材料不仅要求强度、耐腐蚀性能好,还要求低成本、轻量化、可回收等特性。

因此,工程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改善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工程材料的制备工程材料的制备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原材料的选取、制备过程的控制、生产工艺参数的调节。

1. 原材料的选取原材料的选取是制备高品质材料的基础。

在原材料的选取中,需要考虑到其物理化学特性,如强度、密度、形状、化学成分、导电性等。

在有些情况下,原材料还需要具备某些特殊性能,如抗腐蚀、防火、抗疲劳、耐高温等。

2. 制备过程的控制制备过程的控制是制备高品质材料的关键因素。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原材料的配比、温度、压力等参数,以及制备方法。

比如,铝合金的制备需要控制合金成分、均匀度、冶炼温度和时间。

另外,在制备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防止污染和控制异物的含量。

3. 生产工艺参数的调节生产工艺参数的调节是制备高品质材料的重要环节。

在生产工艺参数的调节中,需要掌握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进行适时调整。

如,改变生产工艺参数可调节原材料的密度、材料的硬度、强度等性能。

二、工程材料的性能改善方法工程材料的性能改善方法主要包括:添加助剂、改变材料结构、改变制备工艺过程、表面处理等。

1. 添加助剂添加助剂是工程材料性能改善的常用方法。

在添加助剂中,可使用添加剂、改性剂等助剂,以改变材料的固有性能,例如提高抗腐蚀性、阻燃性,以及增强电、导热等特性。

2. 改变材料结构改变材料结构是进一步提高工程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改变材料结构中,可采用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材料适当组合在一起,以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

另外,也可通过热处理、冷加工等方法改变材料的结构,来提高其性能。

3. 改变制备工艺过程改变制备工艺过程也是提高工程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1.金属塑性变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一.塑性变形过程及组织、性能的变化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形式有以下两种:①滑移变形:即在一定的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称滑移面,是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上的一定的晶向(称滑移方向,是晶体中原子密度排列最大的晶向)发生滑移。

②孪生变形:即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称孪生面)和一定的晶向(称孪生方向)产生切变。

(2)滑移变形与位错滑移变形并不是滑移面两侧晶体的整体移动的刚性滑移,而是通过晶内的位错运动来实现的,当一个位错移动到晶体表面时,就产生一个位移量。

常把单晶体中所含位错线的总长度称作位错密度(ρ),即式中:V——晶体总体积(cm3);S——位错线总长度(cm)。

(3)位错增殖:在滑移变形过程中造成位错数量增多的现象称为位错增殖。

(4)滑移系: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是滑移变形,但在滑移过程中,不是沿着任何晶面和晶向发生的,而是沿着晶格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进行的,不同的晶格类型的晶体,滑移面与滑移方向的数目是不同的,常将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称为一个滑移系。

一般金属滑移系愈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就愈大,则金属的塑性变形愈容易,特别是滑移方向对塑性变形的作用比滑移面作用更大,故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塑性。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1)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是每个晶粒变形的总和(2)多晶体金属的晶界是位错运动的辟垒(3)冷变形纤维组织(4)变形织构二.塑性变形金属的再结晶1.再结晶过程(1)回复:工业上常利用回复过程对变形金属进行去应力退火,以降低残余内应力,保持加工硬化效果。

时,原子扩散能力增大,(2)再结晶:当将加工硬化的金属继续加热到(0.35~0.4)T熔在位错密度较高的晶界上,一些未变形的亚晶粒和回复时形成的多边化亚晶粒转变成再结晶晶粒,并进一步长大。

此时被拉长的晶粒和碎晶转变为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但晶格类型不变,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3)晶粒长大:当将加工硬化的金属继续加热到(0.35~0.4)T时,原子扩散能力增大,熔在位错密度较高的晶界上,一些未变形的亚晶粒和回复时形成的多边化亚晶粒转变成再结晶晶粒,并进一步长大。

此时被拉长的晶粒和碎晶转变为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但晶格类型不变,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晶粒长大,实质上是一个晶界位移的过程。

2.再结晶后的晶粒度(1)加热温度:加热温度一定时,而保温时间延长,同样也会使晶粒长大。

加热温度一定时,而保温时间延长,同样也会使晶粒长大。

加热温度与晶粒度的关系。

图3-3.( 2)预先变形: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粒度还与预先变形度有关,变形度很小时,再结晶退火后,因不足以引起再结晶,晶粒大小基本不变。

预先变形度与晶粒度的关系,如图3-13所示。

三.金属的热变形1.热变形的组织与性能特性一般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为界限进行区分,在其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变形称为热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变形称为冷变形。

热变形的金属随温度的上升,而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性提高。

因此金属变形抗力小,塑性大,而且不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可以进行大量的加工变形。

热变形与冷变形的机制相同,热变形虽不引起加工硬化,但也会使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热加工后:①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气孔、缩松等缺陷被压合,从而使金属的致密度、性能得到提高。

②可使金属中粗大树枝晶、大晶块和碳化物破碎,并通过再结晶获得等轴细晶粒,提高力学性能③可使金属中的杂质随晶粒变形而被拉长,而拉长的晶粒通过再结晶仍可恢复为等轴细晶粒,而杂质仍为条状,使金属呈现纤维形态,称为热变形纤维组织3.热变形纤维组织的利用热变形的主要方法是热扎和锻造。

①热扎是生产各种型材的主要方法,通常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热扎后型材沿轴线形成热变形纤维组织。

所以,使用型材时必须合理利用纤维方向,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

②锻造通过选用型材作为坯料,一般也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

锻造一方面可以获得所需零件的毛坯形状,另一方面可使坯料的纤维方向重新分布。

所以我们在设计零件时,应尽可能使纤维组织沿零件的轮廓线分布而不被切断,最大正应力与纤维方向平行,最大切应力与纤维方向垂直,从而达到较高的力学性能。

常见的有齿轮坯镦粗、主轴的拔长、吊勾与曲轴弯曲形成、螺栓头局部镦粗、热扎齿轮等。

四.形变强化的应用金属材料经冷塑性变形后,提高强度和硬度的方法,称为形变强化。

形变强化是室温时呈单相组织,加热时又不发生相变的金属和合金的主要强化方法;也是以单相固溶体为主要组成物,包含少量第二相的合金的重要强化方法。

形变强化主要用于不能采用热处理强化或强化效果不显著的,室温时又具有良好的塑性,并能进行适当程度的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和合金。

生产中常用的形变强化方法有冷挤、冷拉、冷扎、冷镦、冷压、滚压和喷丸等。

冷挤、冷拉、冷扎主要用于原材料的生产;冷镦主要用于标准件的生产;冷压、滚压和喷丸主要用于零件表面强化,并可提高零件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和表面质量。

形变强化在生产上已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如各类钢丝、铝丝、铁丝和小直径弹簧钢丝等;薄钢板的冷扎、冷镦螺栓;大弹簧和大齿轮表面的喷丸处理;滑动摩擦轴颈的滚压;精密锻件的精压等。

但形变强化时,材料的截面尺寸不宜过大,否则表面变形不均匀,不能达到预期的强化效果。

塑性差、形状复杂的零件也不能进行形变强化处理。

§2.金属的晶粒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一.金属晶粒度与材料性能的关系晶粒粗细决定了晶界面积的大小。

晶粒细小,金属材料总晶界面积增加。

晶粒愈细,晶界愈多,位错运动困难,则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

当晶粒细小时,同一位向的晶粒数目增加,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晶粒也多,可使应力分散,变形均匀,并使得金属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所以晶粒细化不仅是提高金属强度、硬度,而又是提高塑性和韧性的重要途径。

二.影响晶粒度的因素1.过冷度液态金属结晶过程晶粒大小与生核率N(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所产生的晶核数)及生长率G(单位时间内晶粒长大速度)有关。

在一定过冷度范围内,生核率N和生长率G是随过冷度的提高而增大。

如图3-17所示。

其中生核率大于生长率的速度,所以随着过冷度ΔT的增大而得到的晶粒更细。

当过冷度ΔT 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原子移动阻力增大,故生核率和生长率都降低(图中虚线所示)。

在通常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范围内,过冷度愈大,则N/G比值愈大,因而晶粒愈细。

3.异质晶核在液态金属中存在的异质微粒,符合生核和生长条件时,均可作为晶核,异质微粒含量适当时,可以获得细小晶粒的金属。

三.细晶强化方法与应用1.细晶强化的主要方法(1)提高过冷度提高过冷度主要是取决于液态金属的冷却速度。

如:①采用金属型铸造,增大铸件的冷却速度。

②设计铸件的壁厚应适当,薄壁铸件相当于提高冷却速度,可使晶粒细化。

(2)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中加入一定量的变质剂(也称孕育剂),作为异质晶核以获得细晶铸件称为变质处理。

如在钢液中加入V、Ti、Al、;在铸铁液中加入硅铁合金,有时加入某些合金元素或其他盐类,虽不能成为异质晶核,但可以降低固相界面的表面能或附着在晶体的结晶前缘,阻碍晶粒长大,也可获得细晶组织;在铝合金液体中加入Ti、Zr;在铝硅合金中加入钠盐等,都可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3)振动与搅拌金属结晶时施以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振动或搅拌等都可使树枝晶或大晶块破碎而增加新的晶核。

振动还能补充生核时所需的能量,提高生核率。

2.细晶强化的应用细晶强化主要应用于铸件生产领域。

常用于铸铁件和非铁合金铸件(即有色金属及合金),如灰铸铁的孕育处理和铝活塞采用金属型铸造等都属细晶强化的实例。

§3 金属的合金化一.合金化强化原理1.固溶强化主要方式有:①溶质原子小于基体(溶剂)原子形成的置换原子,一般移向位错线附近的受压位置,即刃型位错的上部。

②溶质原子大于基体原子形成的置换原子和间隙原子,一般移向位错线附近的受拉位置,即刃型位错的下部。

2.第二相强化(又称弥散强化)①位错绕过第二相质点,当第二相质点较硬,且质点大而间距也大时,位错线绕过第二相质点而继续运动,而且留下一个位错环。

②位错切过第二相质点,当第二相质点较软,且质点细小而间距也小,并与基体共格联系时,产生一个界面能很大的反相畴界。

§4.金属的热处理一.概述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的冷却速度,处理后将获得的组织不同,则材料的性能也不同二.碳素钢热处理的理论基础钢的热处理加热温度一般都高于状态图的PSK、gs、ES线。

为了表达简便,以A1、A3、Ac m分别代表PSK、gs、ES线。

A1、A3、Ac m是碳钢在极缓慢地加热或冷却时地转变温度,因此,A1、A3、Ac m点都是平衡临界点。

在实际生产中,加热和冷却并不是极缓慢的,因此不可能在平衡临界点进行组织转变。

一般加热或冷却都是要发生一定的滞后现象,即要有一定的过热和过冷才能使相变充分进行,因此,加热时分别用Ac1、Ac3、Ac cm表示,冷却时分别用Ar1、Ar3、Ar cm表示,如图3-21所示。

1.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从Fe-C状态图可知,任何成分的碳钢加热到临界点Ac1线以上都会发生P→A转变,而亚共析钢、过亚析钢加热到Ac3、Ac cm线以上时便全部转变为A。

热处理进行Ac1、Ac3、Ac cm以上加热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A,通常把这种加热转变过程称为“奥氏体化”。

奥氏体化后的钢以不同的冷却方式,可得到不同的组织,获得不同的性能,所以奥氏体是钢的组织转变的基本条件。

(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当加热到Ac1时,P开始向A转变。

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3)未溶Fe3C的溶解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2)影响奥氏体转变的因素1)加热温度2)加热速度(3)奥氏体的晶粒度①起始晶粒度②实际晶粒度③本质晶粒度3.钢冷却时的组织转变①等温冷却:是将奥氏体化后的钢,快速冷却到A1以下某一温度,进行保温,使其在该温度下发生组织转变,称为等温转变②连续冷却:是以连续冷却的方式从奥氏体化温度以某种冷却速度连续冷却到室温,这一过程发生的组织转变,称为连续冷却转变。

(1)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奥氏体在临界点上为稳定相,能长期存在。

一旦冷却到临界点以下时,并非立即发生转变,而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孕育期。

在A1温度以下转变以前存在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1)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过程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时,孕育的长短不同,转变终止的时间也不同。

将不同温度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的时间与转变终止的时间标注在温度-时间(对数)坐标图上,并将相同的转变点连接成光滑曲线,便可得到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如图3-27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