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考试重点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书学考试重点
太史寮——是商朝末年出现的中央秘书机构。随着商朝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增加了,这样导致了秘书机构的出现,以便将秘书人员组织起来,有效处理各方面的事务。太史寮的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
中央文库——中央文库是建党早期保管中央各机关文件的地方。文件保管处原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后根据规定,存放文件的库房要和机关分离,单独用一栋房子,工作人员组成“家庭”以作掩护。这样,文件保管处就成为中央各机关文件的存放库,即档案库,习惯上成为中央文库。
东汉秘书监——东汉恒帝时设置,掌管图籍档案,品级不高,但能常接触皇帝,实际地位不低。是最早以秘书命名的官职。
丹书铁劵——西汉刘邦建立的文书,又称“铁契”,是皇帝将封赏勋臣宿将的记录刻于铁片上形成的文书,表示郑重,珍贵。
唐信访机构——匦使院
宋信访机构——鼓院、检院
中央最早秘书:“一大”秘书:毛泽东
中央最早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央最早文种:决议案、宣言、纲领、章程、通告、报告、组织法、指示信、会议记录
一、秘书工作的起源,秘书人员的产生。
1.产生需要的两个社会条件:(1)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2)文字
2.产生过程:(1)萌发于夏
a.国家的建立
b.公务文书出现:夏时有了公文“誓”、档案“图法”和保管档案的官员“终古”
(2) 形成于殷商
a.贞卜史官:解释“卜兆”(神意),刻写卜辞
b.祭祀史官:负责商王祭祀事务
c.作册史官: 负责制作册命(王命文书),保管册命,宣示主命并兼管策命诸侯大夫
d.记事史官:记录商王言行,王朝大事,保管典籍,观测天象,记录历法等
e.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
f.贞卜、作册负责政务,祭祀与记事史官负责事务
g.商朝的史官已经分层次,存在初步分工,形成了一支秘书队伍;来源于贵族,为父死子继,兄终弟继,代代世袭。
二、西周太史寮的产生与主要官员
1.产生:(1)商末出现,是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其主官称为太史,下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主要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事宜。
(2)西周至秦朝趋于成熟
2.主要官员
(1)太史:
太史寮的长官,起草公文,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纂史书,制定历法,组织祭祀等。相当于朝廷秘书长。
(2)小史
太史的助手,记录贵族世袭家谱,确定贵族与天子间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贵族地位等级的依据。
(3)内史
也叫“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大内史”,拟制法规,考察官员政绩,向周王汇报国情、民意、政事,起草册立诸侯文书,辅助周王确定官员的等级俸禄。问:和太史比较,有何区别?
(4)外史
起草发布王畿之外的各诸侯国的公务文书。记录诸侯国公族家谱,收藏保管古代典籍,整理改进推行规范文字。
(5)御史
职位最低,职责:立于朝堂殿柱之下收受文书。“柱下使”。监管档案、典籍。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私人秘书的作用意义
1.起源:卿大夫的家臣
2.战国时代私人秘书的发展:“士的兴起”
3.私人秘书的作用:担任国君的秘书,也为一些贵族私人所招纳。起到参谋、处理日常事务、起草文件、拟写书信、编纂书籍等辅助作用。
4.意义:①秘书工作社会化,使秘书工作服务对象增加。②幕僚制度先河
四.为什么说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1)秦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
(2)秦统一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秘书机构也随之形成。同时,又建立起全国划一的各项秘书工作制度。并初步试图用法令的手段使这些制度稳定下来,从而为封建社会的秘书制度奠定了基础;
(3)由于秦王朝的短命而亡,这些制度未在秦朝得到充分发展。继起的两汉王朝在巩固和统一封建王朝的过程中,对秦朝的秘书工作增进变通,予以充实,使之逐步趋于稳定,并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稳定而确立下来。其基本内容为以后历代王朝所仿照、沿袭,视作基本模式。
(4)因此,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五、两汉选拔秘书人员的方法与制度
1.察举、征召、辟除
(1)察举:皇帝诏命大臣,依照标准推荐人才进京,由皇帝提出各种政治问题,考其学识才能,凡对策(书面考试)、谢策(抽签考试)成绩合格即分等授官。(2)征召:皇帝慕其才名,礼聘文人名士为官
(3)辟除:三公九卿、刺史(州牧)、郡守等高级官员有权自行聘用僚属。
2.学校培养
(1)武帝时在中央设大学,以“厉贤才”,以五经为教材,以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对学员统一思想,传授历代兴亡得失知识及理政经验,学院称博士弟子。
(2)在地方各郡国兴办官学,仿照太学
(3)汉灵帝时设立鸿都门学,授辞赋、书法等。
六.历代王命文书(下行文)
1.先秦时期(夏至战国)
(1)誓——帝王动员部下讨伐敌方的命令性文书,最早公文文书,夏。
(2)诰——帝王或执政大臣勉励属下的文书,商。
(3)命——帝王或执政大臣代表国家发布的命令性文书,商。
(4)策——帝王封赏及分布命令的文书,西周。
(5)典——记录首领典范的文书,夏以前。中央政府颁布制度、法规的文书,西周。
(6)训——帝王教导臣下的文辞。
(7)令——上古时帝王对臣下的言词,小于命。
(8)檄文——天子、各诸侯、卿大夫用来征召、晓谕或声讨敌方的文书,战国。
2、秦建立以后
制——是皇帝颁发重大制度的命令性文书;
诏——是皇帝颁发一般性命令、训示、答复臣下上奏或皇帝即位、逝世时办告天下的文书;
制的规格高于诰,是重大的、有关全局的的命令,而诰是一般的、局部性的命令。策书——用于册封或罢免诸侯、三公大臣等的王命文书;
戒书——起初为皇帝训斥、教悔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地方军政长官的文书,后来对京外官员的诏谕也用戒书。
诏记——皇帝的手诏、诏令
3、唐朝
册——又称册书、册命、册文,是皇帝立皇后、太子、封王公,任命三品以上官员和授爵、词语财物的诏书。
制书——即前朝“制”、“诏”,因避讳改称制书。
慰劳制书——皇帝慰问、褒奖的文书。
发日敕——皇帝制命的专用文体。
论事敕书——皇帝慰谕公卿、诫约臣下时所用。
敕旨——批准臣下依据皇帝的旨意施行政务的文书。
敕牒——皇帝命令臣下对某事可依据旧典施行的文书。
4.、宋代
诰命——皇帝授予、迁改官职,封增命妇的文书。
御札——中书省代皇帝颁发的诰命、登封、郊祀、宗祀以及大号令的文体。敕——皇帝赐宴、戒励百官、晓谕军民的文书。
册书——立后妃,封亲王、太子、大长公主、拜三师、三公、三省长官时使用。制书——处理军国大事
敕书——任命少卿监以下官职使用
诏书——任命中大夫以上官员时使用。
七.两汉内外朝分离
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内朝:亲信,决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