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 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案《中华少年》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课文《中华少年》的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

教师出示学诗指导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

(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文体不限,字数不限)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华少年》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华少年》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华少年》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_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学情分析:本诗一是首朗诵诗,适合于分角色表演朗诵,课前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读后,组织学生交流体会,可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也可交流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还可交流内心情感的体验。

鼓励学生谈自己真实的想法。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全诗,自然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教学重难点:1、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2、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唱歌《中国少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最爱喝的水永远是黄河水,最爱写的字永远是方块字,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是中国娃,让我们一起唱起那首熟悉的旋律——中国少年!三、_导入新课。

是呀,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作为中国少年的我们更应该男儿当自强,让我们带着这份骄傲与自豪一起走进李少白的诗歌——中华少年(板书)四、作者简介李少白,笔名少白,唐太宗第四十七世孙,当代书画家,诗人,学者,艺术评论家,中国水墨书法的代表人物,中国新水墨画派的创始人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蝌蚪会唱歌》等。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描绘的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中华少年》。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3. 学习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其用法。

4.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与课文相关的小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想象与联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描绘的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

6.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教学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10.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中华少年》。

中华少年课堂实录

中华少年课堂实录

《中华少年》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本单元的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养我给我们血肉之躯的生身母亲,另一个母亲是让我们的骨子里充满同样颜色的鲜血,还赋予我们共同的名字,中华少年,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少白的诗歌《中华少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打开书第八课,自由朗读这首诗歌(大屏幕出示朗读要求)。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这首诗歌,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掌握的怎样?(大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同学们掌握的不错。

三、精读诗歌,入情入境。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关于悠久历史的资料,老师想请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搜集了哪些资料?(大禹治水、女娲补天)是啊,同学们从甲骨文到方块字,从古希腊奥运圣火到在我国点燃,从女娲补天到今天的神七问天,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在不断更新,同学们你们领悟到了吗?板书:悠久的历史。

哪几小节告诉了我们?(第二三四)谁来读一读这几小节,(大屏幕显示第),该怎么读?语速要慢。

指名同学分角色读。

在这三节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人和事物呢?请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大屏幕出示)好,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在千年文明的熏陶下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板书:千年文明。

在这样的母亲的怀抱中孕育了怎样的少年?同学们哪个小节告诉了我们?(第一小节)谁来读一读?指四名同学读。

(大屏幕出示)同学们第一小节这些词联系起来你又想到了什么?高原——雪莲宝岛————乳燕、、、、、、(我们的祖国土地宽广、地大物博)五湖四海,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学到这,我觉得同学们的感受很好,老师也有和你们同样的感受,请同学们看第五小节。

自己默读一遍(大屏幕出示邓小平爷爷改革开放的起步)这幅图讲的是诗歌的哪一句呢?谁了解《春天的故事》指的是哪个事件?(邓小平爷爷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春天的故事是怎样的故事?(温暖的)我们想把温暖美好留住应该怎样来读,(慢、面带微笑)在春天的故事之前还有一些先驱者。

中华少年教学实录

中华少年教学实录

《中华少年》课堂实录及评析教材解读:《中华少年》是一首现代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觉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是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理念:《中华少年》这首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在感情节奏上,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读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展开教学: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畅,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分角色朗读,按照本诗的角色分配,小组合作读表演朗读,这样的朗读,能够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课堂实录:一、过渡,激情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国庆节,祖国母亲的生日。

师:我们这一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从第五课开始,所编排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展开的,从这些课文中我们了解了许多热爱祖国的人和事。

《詹天佑》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生:《詹天佑》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著名的铁路建筑专家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师:我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有《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知道他是谁吗?生:季羡林。

师:他写的《怀念母亲》一课表现了什么?生:表现了他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情感。

师:我们还了解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事,那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文生:《彩色的翅膀》。

生:学习了这几课,我们了解了许许多多热爱祖国的人和事,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评析:回忆,既起到复习的作用,又为下文引出少年的爱国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中华少年》教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中华少年》教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中华少年》教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导入二、交流资料资料举例:“枫桥的钟声”:(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大漠的孤烟”:《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的重要活动,就是赛龙舟,这一民俗,由来已久。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然后再抄写一遍)翱翔、莽莽、昆仑、水浒、女娲、大禹、萦绕、蹒跚、敖包、铭记、焊接、璀璨、芦笙、唢呐、竞相。

多音字:刚劲(jìn jìng)、哈达(hā hǎ)⑵理解词义:翱翔:莽莽:萦绕:蹒跚:强悍:噩梦:璀璨:四、读文感悟,加深理解1、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读懂了:想到了:点播提示:1/2节介绍了祖国锦绣山川是我们的家园。

“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 喻指热烈顽强。

这里都暗指中华的少年3、4节介绍祖国五千年的文化。

5“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这里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因遭法租界巡捕房骚扰,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举行。

这次会议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6、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7、8对中华少年的祝愿和赞叹。

“五十六朵鲜花”这指。

“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们的殷切期望。

中华少年,你们是中华历史和未来的连接点,时代的接力棒要靠你们传承。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教学文档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教学文档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A案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中华少年》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中华少年》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中华少年》课堂笔记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那就是祖国。

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们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

但是,你们知道吗?在祖国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华少年》就讲述了祖国的发展历程和中华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二、预习同学们先来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不理解?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分了几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代表了哪一部分人?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讲述祖国的过去课文中是如何描述祖国的过去的?有哪些关键词和句子可以体现?在祖国的过去中,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为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无数苦难,但是为什么还能够坚强地走过来?从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吗?第二部分:讲述祖国的现在课文中是如何描述祖国的现在的?有哪些关键词和句子可以体现?在祖国的现在中,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为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我们的祖国现在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从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吗?第三部分:讲述祖国的未来课文中是如何描述祖国的未来的?有哪些关键词和句子可以体现?在祖国的未来中,需要我们这一代少年承担哪些责任和担当?从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吗?我们作为中华少年应该怎样做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吗?四、拓展延伸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是也走出了许多伟大的英雄人物。

你们知道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现在正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祖国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呢?同学们,作为中华少年,我们应该承担起责任与担当。

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呢?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扮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同学: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身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当“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身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引导同学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一起的家园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同学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同学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保守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同学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语文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案人教版两篇

语文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案人教版两篇

语文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案人教版两篇语文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案人教版两篇《中华少年》是诗人李少白的诗歌作品,本诗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中华少年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以及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语文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案人教版两篇,谢谢阅读。

《中华少年》教案1【设计理念】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

本文是一首诗歌,这里就以朗诵为主要手段设计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例如幻灯片:图片为有代表性的祖国风光,如雪山、台湾岛、草原、黄土高原、黄河、赛龙舟、中秋夜色等,音乐可选《长江之歌》《春天的故事》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导入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配乐《长江之歌》。

图片举例。

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图片,富有激情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诱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交流资料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资料举例:枫桥的钟声:(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大漠的孤烟:《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的重要活动,就是赛龙舟,这一民俗,由来已久。

相传战国楚三闾大夫屈原眼看祖国灭亡而报国无门,自投汩罗江而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学实录-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学实录-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学实录热爱祖国是人人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期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誉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骄傲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不妨看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生词,并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经过理解诗歌言语和吟颂诗句,激发先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经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领会诗歌所表达的真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经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工夫:1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个假期你们去过哪里顽耍?(海南岛桂林南宁等)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

请先生谈本人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3、默读全诗,想一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的地方,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与伟大,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作为中华少年的责任感。

三、学习第一大节2、考虑:(1)这一大节是从甚么角度写的?(2)理解“雪莲、乳燕、雏鹰”在诗中有甚么特殊含义?3、指点有感情朗读。

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5、朗读、背诵。

四、小结学法: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2~6大节。

再交流讨论。

3、朗读第2~6大节,进一步感受祖国的可爱与我中华少年的骄傲。

五、朗读、背诵全诗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工夫,把本人旅游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教后反思:这首诗歌是一首古代诗,内容先生比较容易理解。

我在教学这首诗时重点放在让先生感悟诗歌的情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从而激发先生的民族自决心和骄傲感。

人教版《中华少年》课堂实录

人教版《中华少年》课堂实录

人教版《中华少年》课堂实录教材解读:《中华少年》是一首现代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觉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是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理念:《中华少年》这首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在感情节奏上,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读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展开教学: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畅,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分角色朗读,按照本诗的角色分配,小组合作读;表演朗读,这样的朗读,能够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课堂实录:一、过渡,激情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国庆节,祖国母亲的生日。

师:大家回答得真好。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2009年的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六十周年的盛大壮观的阅兵式。

评析:观看阅兵式的实况,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师:我们这一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从第五课开始,所编排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展开的,从这些课文中我们了解了许多热爱祖国的人和事。

《詹天佑》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生:《詹天佑》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著名的铁路建筑专家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师:我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有《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知道他是谁吗?生:季羡林。

师:他写的《怀念母亲》一课表现了什么?生:表现了他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情感。

师:我们还了解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事,那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文生:《彩色的翅膀》。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教学难点: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爱,那么做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该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李少白的诗歌中华少年(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导读有什么要求。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字音读准,并将有疑问的词划下来。

(解决字词)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3.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分角色朗读全诗,并体会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过渡师:现在我们来分段来体会一下这首诗)1. 师:找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找生读一读)师: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生:前两句,应该是气势雄伟的读。

生:三四句应该是轻盈的。

师:再找同学试一试。

生:、、、、锦秀山川,我们的家园。

师:是呀,祖国的壮丽山河哺育了中华少年,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

师:那么,再请同学们读一读它的壮丽,它给予我们的启发。

(注意:要读出山河的壮丽)生读(过渡师:是祖国的锦秀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那又是什么教育了中华少年呢?)2、师:找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师:这一段写了什么呢?生:写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师:那么大家知道一幅关于大漠的图画吗?大家知道一首关于大漠孤烟的诗吗?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想,茫茫的大漠,苍黄的一片,只有一户人家的烟火袅袅升起,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生:孤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少年》课堂实录
一、教材解读:
《中华少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

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觉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二、教学理念:
《中华少年》这首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在感情节奏上,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研读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的研读展开教学:自由研读,读正确,读流畅,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分角色朗读,按照本诗的角色分配;小组合作研读,表演朗读,这样的朗读,能够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三、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它有哪些民族吗?
生1:我知道我们的祖国有56种民族。

生2:我知道有汉族、藏族。

生3:我知道有蒙古族、苗族。

生4:我知道有高山族、彝族。

(还有学生想说,教师摆手阻止了)
师:同学们知识真丰富,大家回答得真好。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我们祖国有关的文章吧。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八课,大家齐读课题:《中华少年》(师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确定探讨话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呢?
生1:文章写了“中华”。

生2:文章写了“少年”。

生3:文章写了“中华的少年”。

生4:文章写了“少年的中华”。

师:呵呵,同学们想得真细致,分析得很全面。

那请你们结合预习的感悟,现在快速浏览一下文章,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中华”或者“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少年”?(教师板书:我读出了一个()的中华,我读出了一个()的少年。

学生独立浏览感悟。

一会,学生纷纷举手)
师:我们现在交流一下吧。

生1(杨晨):我读出了一个“山川秀美”的中华(师板书:山川秀美)
生2(向甄琪):我读出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师板书:历史悠久)
生3(孙庆秋):我读出了一个“满怀希望”的少年(师板书:满怀希望)
生4(杨珊):我读出了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华(师板书:饱经风霜)
生5(杜万祥):我读出了一个“任重道远”的少年(师板书:任重道远)
(三)、带着话题组内研读:
师:哇,同学们真有才!居然读出了这么多的中华和少年。

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结合文章内容,仔细研读某一部分,等会展示交流吧。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某部分研读。

教师到各组中巡视,边了解学情,边指导点拨。

师来到和谐组,针对他们研读的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指导: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方面,怎么写的?你在课外还了解了哪些?学生针对这个提示,进一步围绕文章研读。

师来到奋进组,看到他们讨论的是“山川秀美的中华”,不禁问:文章写了哪些山呀,怎么写的呢?文章写了哪些河呢,如何介绍的呢?学生又围绕老师的提醒进一步研读。

(四)、围绕话题展示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在组长的引领下,研读得津津有味。

大家肯定都有不少的收获吧。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把研读的收获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当然,如果在刚才的学习中有什么疑惑,也可以提出来让大家琢磨琢磨。

和谐组组长(谭丽丹):同学们,我们和谐组研读的是文章第三节。

我们从这节里读出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

我们从“唐诗宋词”看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了许多的唐诗宋词吧,哪位同学为我们背诵一首呀?
生1:我来为大家背诵一首唐诗吧:《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生2:我来为大家背诵一首宋词吧:《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和谐组组长(谭丽丹):刚才这两位同学都展示得很好,谢谢你们!我们小组还从“三国”“水浒”中看到了祖国文化的另一面,令人兴奋和自豪。

因为我国的优秀著作很多,其中《三国》和《水浒》都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谁还知道另外的两大名著是什么吗?
生1:是《西游记》和《宝莲灯》。

(有学生窃笑)
生2:不是《宝莲灯》,是《红罗梦》。

(又有生窃笑)
生3:不是《红罗梦》,是《红楼梦》。

和谐组组长(谭丽丹):同学们回答很积极。

虽然有的同学有点小错误,但是其他同学能够及时纠正。

下面,我们组的同学带着自豪的心情为大家朗读文章第三节。

请大家准备。

(接着,和谐组的全部同学齐读文章第三节。

)好了,我们小组的展示结束了。

谢谢大家!(全班同学都给他们鼓起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刚才和谐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得很到位。

他们不但
对文章研读得很细致,在交流的时候还给其他同学留出了机会。

希望后面的小组做得更好。

接着展示交流吧。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同学们,我们奋进组研读的是文章第二节。

我们组读出了一个“山川秀美的中华”。

关于“山”的成语是很多的,谁来说说看呀?每人说两个吧。

生1:崇山峻岭、高山深涧。

生2:三山五岳、峰峦叠嶂。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好了,还有很多同学都想说,我们就交流到这儿吧。

现在说说关于“水”的(成语)吧。

生1:波涛汹涌、碧波荡漾。

生2:水光潋滟、青山绿水。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呵呵,这位同学的“青山绿水”有山有水了啊。

刚才我们小组从文章里“莽莽”看出了“昆仑山”的高大威猛;从“九曲”体会到了“黄河”的弯曲的特点;我们还从中了解到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红棉。

总的来说我们看到了祖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象;我们也从中学到了“百折不回”“立地顶天”“纯洁”“热烈”等等精神和品质。

我们组想考考同学们,除了文章里的山水,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山水呢?每人说两个吧。

生1:我知道的河有:漓江、长江。

生2:我还知道有尼罗河。

生3:哈哈,尼罗河不是我国的。

生4:我知道的山有泰山、华山。

生5:我还知道有黄山、乌蒙山。

生6:我还知道有香山。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同学们真行!回答得真好。

下面我们组为大家朗读展示。

请大家准备。

生1读: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生2读: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生3读: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生4读: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下课铃声响了)
齐读: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奋进组组长(向甄琪):我们组展示交流完毕,谢谢大家!
(五)组织小结:
师:请值日班长小结一下本节课吧。

值日班长(向甄琪):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习非常积极主动,展示交流也很全面细致。

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民族,我们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感到高兴和自豪。

同时也明确了我们中华少年肩上的担子很重。

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才能为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谢谢大家!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真的很积极,只是时间太少了,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机会展示交流。

不过,只要同学们时时努力,相信在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舞台让你展示。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