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高67厘米,菩萨像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
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
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这种姿
势的观音一般称为水月观音。
观音上身穿
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
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
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
细腻。
瓷塑的烧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
程,面部模印,头部以工具刻划出发丝,
身前璎珞纹采用联珠装饰贴塑而成。
水
月观音菩萨像的制作采用了模印、刻
划、贴塑等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手法,充
分表现出元代瓷塑的特点。
此尊观音菩萨像姿势自然优美,呈观水中月姿势,故称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的形象是最早唐代画家周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观自在菩萨创造的造型,之后广泛流传,宋代较为流行并逐渐世俗化。
菩萨像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
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
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
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
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
观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种装饰手法,将观音菩萨自在安详的宗教气质和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
“水月”意为“水中之月”,在佛经中寓意佛法皆无实体。
身后的一轮圆月可以说是水月观音的标志。
水月观音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出处,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
五代时期所见的水月观音为男性形象,面部有胡须。
宋代人们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间各个阶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见水月观音形象已演变为女性形象,面容娇美,体态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色品种,青白釉来源于瓷器的釉色,又称影青,是介于青白之间的一种釉色,青中泛白或白中闪青,故称。
釉
面莹润如玉,敲之声音如磬,被当时人称为“假玉器”。
多见刻花、划花及印花装饰,并有各种各样的瓷塑。
元朝在瓷业产区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专门生产宫廷及皇家用瓷,烧造出了像青白釉观音菩萨像、青白釉多穆壶及一些艺术水平较高的青花瓷,对景德镇制瓷业进行了统一管理,促进了元代瓷业的发展。
青白瓷
江西景德镇是青白瓷的烧造中心,北宋时其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北宋偏早的一些器物积釉微泛黄色器型多见盘、碗等日用器皿,还有瓶、壶、盏托、注壶、枕、油盒等,油盒底部多有"吴家盒子记"、"段家盒子记"等标记,均为阳文直书,此外尚有"蓝"、"朱"、"程"等共计14家;装饰的方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多在碗、盘
的内壁,刻花花纹吃刀深浅不同,施釉后,吃刀深处积釉成青绿色,浅处泛白,层次感很强。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主要品种。
元代继续
烧造,但胎、釉、造型、装饰方法等和宋代有
所不同。
元代青白瓷的胎子很白,坚致,细密,胎体较厚;施釉略厚,白中透青,不透明,除了
部分光素无纹的以外,也有用刻、划、印、
堆塑、点彩、镂雕等方法装饰的。
常见刻
蚜纹饰有云龙、卷枝、卷草、牡丹、莲瓣
等;或在盘和碗内心凸印朵花,堆塑常用
于器盖或器身的装饰,元代青白瓷器型较
多,除了日常用的盘、碗、高足杯、瓶、
罐、炉以外,还有一些新器型如葫芦形的
执壶、扁执壶、多穆壶、匜、砚滴、笔山等。
体形通常厚重饱满,瓶、罐等器下腹和胫清瘦,盘、碗体大而圈足小,都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
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
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
并且此时对外贸易、中西文化交流频
繁,开始烧造大量外销瓷。
元代盛行大量烧造的青花瓷大多数就是提供外销到中东众多伊斯兰国家。
在创烧众多新品种时,并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钧窑和龙泉窑,釉色肥厚圆润,器形圆壮。
很多地方都有明显吸收汉文化特点。
这尊菩萨像充分表现了元代瓷塑的特点,也具有非常了得的影响,体现了景德镇的高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