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的基本原则
高阶思维-高中地理试题命制

• 终结性考试
是指为了对课程标准要求或已制定的教育目 标等方面的整体教学效果作全面鉴定所进行的测 评。 终结性测评有三个基本特点:在目标上,终 结性测评着眼于对整个教学阶段或某个模块上所 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评定;二在内容分量上, 终结性测评着眼于学生对课程整体内容的掌握。 终结性测评的作用主要有:第一,为学生评 定成绩。第二,预测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成功的可 能性并确定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起点。第三,为 学生提供学习反馈。
(三)根据计划命题--以选择题为例
• • • • • • 确定考查内容 确定命题立意 寻找背景信息 创设问题情境 难易度调节 科学性检测
1、确定考查内容 1)命题前首先确定考点。高中地 理试题考点可以根据考纲、新课标 和每次考试的范围确定。 2)然后对考点进行拆分。尽可能 从多角度,多层次对考点进行分析 拆解,以备试题命制使用。这方面 大家可以参考课标解读和考纲解读。
• 形成性考试 是在课程单元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评,其目 的在于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与缺陷,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在日常的教 育教学活动中,形成性测评总是伴随着教育教学 过程进行的。 形成性测评的作用主要在于:第一,为教师 及时提供教育教学反馈信息。第二,强化学生的 学习。第三,帮助学生提高和改进学科学习。
一、高中地理命题的一般原则 (1)命题的目的性; (2)内容的代表性; (3)格式的规范性; (4)表述的简明性; (5)答案的确定性; (6)题目的独立性; (7)创意的公平性; (8)测试的实效性。
二、高中地理命题的基本程序
• • • • • 确定命题用途 制定命题计划 根据计划命题 审题、修正 定稿
常模参照考试
·对学生在某一内容领域的知识、技 能、能力等进行排队 ·区分高分和低分的学生
地理高考选择题命题规律、类型及答题技巧浅析

中国科教 创新导刊 C ia d c to In v to H r l hn E u a in n o a in e ad
6 9
关 键 词 : 理 选 择 题 技 巧 地 中图分类 号 : 3. G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3 9 9 ( 0 ) 2c一0 6 -0 1 7 - 7 5 2 1 0 () 0 9 1 2
目前 高 考 文 综 试 题 中地 理 选 择 题 共 有 相 关 的 信 息 , 时 题 干 或题 目之 间 也 能 成 有 用 信 息 的 敏 锐 感 才 能做 出正 确 的 选 择 。 有 1题 , 为单项选择题( 1 均 多选 题 基 本 变 形 为 一 整个 题 目就 为有 效信息 。 这类选择 题成为 了当前文科 尤 其 是 暗 示 条件 , 旦 被 忽 略 , 是 雾 水 一 头 , 从 解 答 , 然 导 致 选 择 失 无 必 () 选项做出正确判断。 3对 剔 除 本 身 不 正 确 或 者 与 题 干 无 关 的 选 的解 题 关 键 是 依 据 图文 材 料 借 助所 学 地 理 败 。
考 试 , 想 得 高分 也 绝 非 易事 上文 综 地 信 息 之 间 的 联 系 , 出材 料 给 出 的有 用 信 项 。 的 选 项 常 常 出 现 误 为 因 果 、 后 矛 要 加 找 有 前 息和 隐 含 信 息 , 合 所 学 的 知 识 内 容 , 析 盾 、 念 混 淆 、 述绝 对 化 、 述错 误 、 述 结 分 概 表 表 表 造 成 连 锁 性 错 误 的 特 点 增 加 了 多米 诺 骨 牌 所 得 信 息 , 出 相关 答 案 需 要提 醒的 是 该 不 完 整 、 偏 概 全 、 点 代 面 等 情 况 , 扰 得 以 以 干 效 应 的 失 分 率 , 以 在 做 选 择 题 时 也 是 需 类 选 择 题 的 选 项 对 分 析 角 度 具 有提 示 性 , 所
高考地理命题的基本原则

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 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黄土高原
一.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 经纬位置110°E,40°N,34°N
40°N
34°N
110°E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地质:风力堆积。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降水量集中于7、8月份
3。水文特征:流量较小(黄河为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 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①气候类型②气温特点 (冬夏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气温分布、温度带) 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 ④光照状况⑤气候分布⑥气象灾害
4、河流水系水文和特点 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 ③支流数量、④河网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 水文特点:①水量大小、②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③汛期长短、④含沙量大小、⑤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 ⑥水能
植被:
动物:
北半球枝繁叶茂;
南半球草木枯死。
舟山渔场主要为墨鱼讯
地理原创试题命制的原则

地理原创试题命制的原则一、正确的价值取向命题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原创试题命制应体现我国在教育领域的国家意志和大政方针。
地理学以地球表层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在试题材料选取、问题设置、答案拟订等各个方面,应体现新时期我国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应能够展现国家形象,反映我国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秉持的价值观念,应反映国情特点,展现建设成就,传播正能量。
地理原创试题命制应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着力考查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
试题的内容和难度应严格限定在对考试对象的要求范围之内,聚焦学科核心主干内容,不纠缠细枝末节,摒弃“偏难怪”的命题手法。
二、多元的能力立意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标,原创试题命制应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宗旨,服务和体现素质教育。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将地理科目的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归纳为四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纸笔考试的背景下,试题的问题和答题要求是通过试题材料、试题设问呈现给考生的,考生依据试题所给的已知条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答问题。
因此,试题材料应内容完整,逻辑清晰,科学合理,蕴含地理原理和规律,准确无误;试题设问应指向具体,提示到位,限制明确,行为动词使用恰当。
三、鲜明的学科特色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人地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作为一门古老的基础学科,地理学有完整的概念、知识和方法体系。
地理信息的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地图、数据与模型等,其中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地理原创试题命制必须体现地理学科特色,从地理事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中搜集素材,应用地理信息表达手段呈现试题材料,通过归纳事实、解释现象、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等,设计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能力要求和不同难度水平的问题,使地理原创试题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地理学的“原汁原味”。
例谈地理综合试题的命制

例谈地理综合试题的命制在当前高考能力立意的倡导下,教师要引领学生对高考试题进行研究,逐步提升地图探究能力,体验优秀试题命制的特点,感受出题者的考查意图,从而准确把握答题方向,使自己的答案向规范、正确靠拢。
地理试题的命制特点是由学科性质决定的,要牢牢抓住两方面:一是从知识考查上要体现区域性和综合性;二是从能力考查上要体现四项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能力立意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灵魂,其出发点是从考查能力出发命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以实际问题立意,设置问题情景,根据问题需要,确定考查的主干知识体系,不忌讳知识的重复,不追求知识的数量,从认识分析实际问题角度设问,提问的内容是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态度、观点和方法。
只有深刻体味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和内涵,才能使我们的命题实践更具研究性,只有将研究的方向指向高考,才会使我们引领学生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下面以一道试题的命制,浅谈地理综合试题的命制思路。
一、精心选材是命制高质量试题的关键试题研究必须依托好的素材,精心选取高质量的素材是命制高质量试题的关键。
从连续几年的高考命题看,很多选材取自大学教材或新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如能重温大学专业课程,站在高中学生认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目标和考试大纲命制试题,将更具有亲和力!如图1为“长白山北坡的垂直气候带和自然带图(杨美华绘)”,选自《现代自然地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王建主编)。
二、探究素材是命制能力试题的基础立足素材研究,深入理解素材是搭建知能联系的关键,更是命制能力试题的基础。
高考能力考核目标关注获取和解读信息。
因此,首先要抓住题图信息,在题目设置时,还要注意隐藏部分信息,即给定不完整信息,然后让学生由显性信息推导隐藏的信息,从而实现对题目的完全解读。
如图1呈现的整体信息是长白山北坡的垂直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图,显示的是气候与植被的联系。
浅谈地理原创试题的命制

浅谈地理原创试题的命制——以山西省2014年适应性考试试题的命制为例孝义三中??白瑞生从字面含义看,原创试题至少包含“自编、创新”两层基本要求。
“原”即作者首创,非抄袭他人;“创”即创新,新颖独到。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4年3月山西省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工作,从前期的个人命题到后期的集体磨题,在前后近1个月的时间内,大运动量的思维活动无疑让自己经历了一次次的头脑风暴,获益匪浅,收获颇多。
本文谈谈笔者对原创试题命制的一些看法和命制更是学随着简洁、考查。
?②试卷的内容和设问。
无论是时事新闻,还是生活百科,都要从正面、积极向上的意义出发,让学生从试卷的内容上有所得,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展示一些国家的动态时事及相关的新闻;让学生在做题时体会全卷的思想内涵。
要根据学生思维的步骤来编制综合题中各小题的顺序,一般综合题设问的顺序是:是什么;有什么特征;该因素与其他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该因素对其他地理事物有什么影响,即存在的问题和评价以及怎么解决问题。
要遵循着“理解”的思路,即借助概念,通过分析、比较、概括以及联想、直觉等逻辑或非逻辑的思维方式,考查学生领会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及其规律的程度和水平。
2.试题要关注时代热点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各类时事地理热点材料均可成为原创地理试题的命题素材。
有机结合时事地理热点素材命制试题,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但在试题命题过程中必须要避免“为了热点而热点”,要找准热点问题与考查内容的衔接点,加强试题背景材料与所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高起点,低落点”。
3.试题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生产、生活,地理学科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尤为紧密。
紧密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命制试题,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主流趋势。
地理高考试题命题实施方案

地理高考试题命题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
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考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地理高考试题命题实施方案,以确保试题的质量和公平性。
二、命题目标1. 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2. 考查学生对地理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和解释能力;4. 考查学生对地理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
三、命题原则1. 突出基础性和前沿性:试题要既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对地理前沿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试题要注重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突出灵活性和多样性:试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避免死记硬背;4. 突出公平性和客观性:试题要公平合理,避免出现偏题或歧视性问题。
四、命题内容1. 自然地理方面:包括地球形态、地表形成、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2. 人文地理方面: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发展、文化传承等;3. 地理技术方面: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4. 地理实践方面:包括地理调查、实地考察等。
五、命题方法1. 单选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2. 多选题: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3. 判断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和解释能力;4. 简答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5. 计算题:考查学生对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六、命题实施1. 制定试题命题计划:确定命题时间、命题人员、命题范围等;2. 编写试题草稿:根据命题原则和内容,编写试题初稿;3. 审定试题草稿:由专家组对试题进行审定,确保试题质量;4. 印制试卷:将审定后的试题印制成试卷;5. 考试监督:对考试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七、总结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考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高考地理命题方案

高考地理命题方案一、命题要求高考地理科目的命题要求如下:1.科学性:命题内容必须符合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科学性要求高,并且能够反映现实世界的地理特点和问题。
2.综合性: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命题应该能够综合考察学生对不同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
3.实用性:地理学科的知识应该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命题内容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合理性:命题应该合理地分配每个知识点的考查权重,避免过分偏重某些知识点,保证考试公平性。
5.难易适当:考试命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情况,合理安排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
基于以上要求,下面将介绍高考地理命题的具体方案。
二、命题结构高考地理命题一般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组成。
1. 选择题选择题是地理命题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总分的70%以上。
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每道题目都有4个选项,考生需要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选择题的命题应符合以下要求:•地理知识涵盖范围广,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重要知识点。
•设计合理的选项,确保错误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难度适中,既包含基础知识,又考察高阶思维能力。
2. 填空题填空题是地理命题的辅助部分,一般占总分的20%左右。
填空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提示,在空白处填入正确答案。
填空题的命题应符合以下要求:•填空题的内容应涵盖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点。
•填空题的提示必须明确,能够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
•根据题目设定的填空数量,合理安排难度。
3. 解答题解答题是地理命题的拓展部分,一般占总分的10%左右。
解答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完整、准确地回答问题。
解答题的命题应符合以下要求:•内容既能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又能考察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要求考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给出详细和全面的答案。
•问题设置合理,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
三、题型设置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命题要求,高考地理命题可以设置以下题型:1.地理概念定义题:包括对地理学科内重要概念的定义和解释,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10.12地理高考命题“能力立意”及其教学导向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地理高考“能力立意” 及教学导向
漳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 漳州二中 张丽玲 2012.10.12
高考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
一、高考试题命制
二、科学备考,改进复习方法
(一)教学误区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
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倾向。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
WHY? 因为高三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填鸭式教 学”,课堂容量大,复习内容多,忽略以学生为主体的 学习过程,节省时间。表面上看,学生可以掌握内容 多,但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忽视了能力 的培养, 学生成了学习的容器,学生缺乏探究的习惯,难以 适应高考的要求。
识
技
能
过
程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习 标 习 容
识 记 知 识
理 解 知 识
掌 握 知 识
应 用 知 识
言 语 技 能
交 流 技 能
读 图 技 能
动 手 技 能
创 新 技 能
反 思 技 能
…
知 识 萌 发
知 识 探 究
知 识 完 善
…
记 忆 方 法
观 察 方 法
想 象 方 法
信 息 处 理 方 法
实际应用
土地利用 生产布局 国土整治 资源开发 区域发展 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 市场预测 生产结构调整 水利交通建设 科技文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全球变化的观点
正确的人口观 、资源观、 环境观、全球观
运用系统地理中的概念、原理、 规律、观点、方法等主干知识, 联系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分析 其特征和差异形成的原因,提出发 展经济、整治国土的措施和建议 。
高考地理命题原则与押题路数

种传 统上 认 为靠 背诵记 忆 即可 得高 分的 观 点是 不 与时 俱进 的 。
必考能 力 点:
( 1 )图文 信息 的获取和 解读 ; ( 2 )知识 的调 动 和运 用 :【 自然 地 理 “ 成 因分 析 ” 中 的 “ 异 常 分 析 ” ;人 文 地 理 “ 区位分析 ”中 “ 区位 优 劣 势 分 析 ” ;区域空 间定位及 区域分 析 ( 区域特 征 、 区域差 异 、特 征 及差异 的 原因 )1 ; ( 3)地理 事物 、原理 、规律的 描述 与阐释 ; ( 4) 地理 问题 的评价与 反思 。 6 、循 “ 科 学性 、准确 性 、规 范 性 、可操 作 性原 则 ” 的押
韩 金发
( 1 )过易题 不考 ,均得 分 ,无 区分 度 ; ( 2 )陈题不 考 ,无信度 、效度 ; ( 3 )过难题 不考 ,均不得分 或 均猜 噱得分 ,无信 度 、区分
考题 命 中率 如何 怎样 的 机构 或个人 ,在 我看 来 当属夸 张 的商业 炒作 或张扬 的个 人学 术 功利炒 作 ,不足 信 ;况且 以猜 题 押题 为 决胜 高考法 宝 的做法 ,其本 身就是 妄 图 以技 巧取 胜 而非 以实 力 见 长 ,虽 胜 犹辱 ,不 值 褒 扬 。但 现 实 是 国 家考 试 中心 有 命题
高考地理命题 原 则与押题路数
云 南省 昌宁第 一 中学
曾与同 事戏言 :高 考题 的最 大特 点 就是 具有 不 可预 知性 。 命题 者 与押 题人 玩 的是猫 鼠游 戏 ,不变 的考 纲万 变 的考 题 ,押 中考 点 已属 大成 ,而押 中考题 则 几无 可能 。 因此 ,那 些 信 息 中筛选 有效 信 息并予 以整合 / J n T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探究

篷
主题三: 区域地理系统。 区域是有层次的, 首先它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f £ 其次还包 i潞 括自 域、 然区 经济区域( 农业区 工 域、 业区 、 化区 域) 文 域等。 对于区域地
/ 理知识一般可从区域的位置人手, / 注重分析各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主题四: 图表系统 。 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 , 地 也是考生失分最多的地方 。
( 期 、 量 、 冰 期 、 沙 量 ) 水 系特 点 人 手 。 汛 流 结 含 及
能力二 : 识图关 。 图名的 阅读 、 图例的识别 、 各种 信息 的挖掘都 是学生应 具备 的基本技能 。 利用一些 高考试题和典型习题对学生进行 图形强化训练 , 其效果是
显而易见的。
能力三: 应用 关 。 理 高 考命 题 的材 料 都 来 自社 会 , 表可 能 来 自近 几 年 所 做 地 图
的研究工作 , 也可能来 自国家的统计年鉴 。 通过精选习题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 让学 生 在解 题 中 了解 考 试 命题 的原 则 及思 路 , 题 目类 型 , 解 题 方法 , 而掌 握 各 研究 揣摸 从
类 题 目的基 本 特 征及 解 答 规 律 , 断 在 解 题 的过 程 中 总结 方 法 , 到举 一 反 三 、 不 做 触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国甲卷、新课标卷在整体风格、题型结构上与2023年保持基本稳定,给学生以熟悉感。
试题情境真实,设问新颖,重点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一、突出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关注现实问题,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近年来,全球性的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地理学科注重引导学生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
全国甲卷第44题,以某研究小组在“以水定绿”思想指导下探索合理的人工防风阻沙方式为情境,要求学生结合区域背景条件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
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的把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安全观。
新课标卷9~11题,围绕一个以提高降水-土壤水转化效率为目标的人工降雨实验,加深学生对地表径流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促使考生思索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水循环与水安全。
全国甲卷4~5题,以我国三江平原农垦系统某农场为案例,在国家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结合具体区域特点,引导学生以动态的视角,辩证地看待生态环境保护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
2.展现时代新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全国甲卷第43题,以旅游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所给信息,选择某一世界文化遗产地,设计一个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文化旅游产品。
试题聚焦新发展理念,体现在核心价值引领下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素养的融合。
传统村落是特定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
新课标卷1~3题,以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为案例,展现我国少数民族典型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体现勤劳淳朴的土家人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方式和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聪明才智。
高考地理审题规范和答题思路集锦

高考地理审题规范和答题思路集锦例如:
个,是关于哪些方面的,然后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
具体如下:
2.规范答题——呈现得分点,严谨条理组织答案
在明确了基本的得分点和答题的基本思路之后,就要思考如何表述问题了。
(1)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例如,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应从流入地区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好等方面回答,但有考生答成“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多,生活贫困,农民只好进城打工,靠出卖劳动力来养家糊口”。
这种表述虽没脱题,但不准确。
因此,答题时要用关键性术语,确保陈述的科学性。
(2)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序号化、段落化,体现条理性和层次性(3)答题时点要多,但应避免重复采点
如分析某地的工业区位因素,有的考生写“陆地上铁路网稠密,公路四通八达,沿海海运便利,是重要的航空港”。
其实这都是从“交通”这一得分点上作答,只能得一个分值。
高考主观题解题的思维过程图示如下:。
高考地理命题规律

高考命题规律一、有关特征的描述 (1)(一)地形特征 (1)(二)气候特征 (1)(三)河流特征 (2)(四)农业生产特征 (2)(五)工业生产特征 (2)二、成因问题 (2)三、分布规律描述 (4)四、区位因素分析评价型 (5)1.农业布局: (5)2.工业布局: (5)3.城市布局: (6)4.人口分布: (6)5.铁路布局: (6)6.港口分布: (6)7.旅游区位: (6)五、判断说理型 (6)六、解决措施型 (7)补充:对方向的描述 (7)一、有关特征的描述(一)地形特征地形类型(有哪些地形)、地势及起伏状况(海拔、相对高度)、主要地形区分布、以那些地形为主、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二)气候特征气温(生长期、积温)--热量条件、最高最低气温、年较差;降水(干湿状况)--水分条件、季节分配情况、年际变化大小、总量多少;大气运动(盛行风(季风)、风带、气压带);水热组合—同一地区时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地区空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地区差异(三)河流特征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补给类型,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凌汛,流速、落差、水能资源等。
水系特征: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弯曲状况、是否有地上河等。
如:松花江水文特征和成因分析:松花江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夏汛,有两个汛期;流经地区林木茂密,含沙量较少;由于水量较充足,汇入支流较多,水量较大。
(四)农业生产特征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生产水平(五)工业生产特征发达程度、部门结构、技术水平、地域分布二、成因问题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因果关系规律。
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
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如此:(一)自然环境特点—综合成因分析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
高考地理命题原则及知识规律

高考地理命题原则及知识规律高考地理命题原则及知识规律命题原则:稳中求变问:今年高考地理试题命题原则是什么?答:今年高考地理试题命题原则是稳中求变。
稳是指命题的差不多原则不变,题型、题量、分数、难易程度差不多稳固。
然而能力要求层次逐年提高,因此变是指试题选择的角度、设置情境的新颖性在变化;材料来源广泛,不局限于教材,紧密同现实联系在一起;图表与文字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变化。
针对性训练加强知识梳理问:目前应如何复习?应不应该大量做题?答:目前考生要有选择地做练习,题目不在多,要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结合点、空白点、重难点训练,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
一:注重梳理规律,增强应用地理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探究新的地理知识。
进一步熟悉初、高中8本教材,力争吃透每一个知识点。
二:依据考试大纲,建构知识体系。
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将相互联系的知识重新整合,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总结出共性的规律和特点,运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三:抓住重点主干知识,夯实基础,重点部分“重锤敲”。
四:锤炼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知识迁移。
比如,把握了京九铁路区位选择的因素,就能解答南昆铁路、南疆铁路等的区位选择。
重视地图将知识落实问:地图在高考中重要吗?如何复习这部分知识?答: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历届高考都专门注重对地图知识的考查,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专门是教材中的地图。
把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另外,注意养成良好的读图适应,即按顺序读图:先读图名和图例,再读图中内容,以幸免遗漏图中所阐述的信息。
基于高考试题的地理原创命题研究

基于高考试题的地理原创命题研究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与新高考制度全面实施背景下,高考地理试题命题方向也有了新的变化,在认真研读各省份以及全国文综新课程试卷地理试题基础上,对高考试题地理命题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够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考;地理;原创命题高考是一场重要的选拔考试,是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加以测量的工具,基于“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要求,高考地理试题必须能够联系实际,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思维原则,注重对学生主干知识、创新能力、关键技能、实践能力等维度的考察。
1高考试题中地理原创命题特点分析1.1.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能力的考察基于新课程改革客观要求,在高考地理原创命题中以考察学生思维品质以及能力为主,考核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对思维分析过程更加看重。
同时,试题立意更高,设置情境更加新颖,一般是教材上未见但和教材知识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切入,存在不可预测的特点。
对于新情境创设工作,选择素材需要具有内涵丰富、简约的特点,不仅要源于教材,更需要高于教材,以渐进性的设问方式,在试题难度设置、能力考察上呈现出递进特点,更需要突出考察描述解释以及论证问题的能力。
地理原创试题成功与否,体现在是否能够考察学生能力,特别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考察。
地理原创命题过程中,应该符合有关教学测量指标,能够将测试要求准确反映出来,并且能够和高中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1.1.高考地理原创命题素材选择更加灵活由于素材是价值取向客观反映的载体,也是传达健康积极价值观的手段,是培养情感态度的有效途径。
地理原创命题中素材、情境灵活特点体现在:第一,需要保证情境真实性,切勿引用虚拟的情境内容。
同时,会积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包括传统民居知识,如民居建筑结构、房前屋后空间组织等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智慧结晶;甚至命题中更多运用描述人类活动的谚语、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古诗词等,这对于潜移默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有很大帮助;第二,热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社会经济特征
农业 农作物:粮食:冬小麦、高粱、谷子。经济作物:棉花、苹果 耕作制度:两年三熟 农业地域类型:传统旱做农业 农业发展的条件:优势:自然条件:气候—雨热同期;土壤—黄 土土质肥沃;光热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丰富;开发历史悠久 限制因素:缺少水源,生态破坏严重 工业 主要工业部门:煤炭、化工、电力 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充足;靠 近京津唐工业区,市场广阔。 限制因素:交通科技落后。 成果:陇海—兰新工业带 城市 西安;兰州 交通 陇海—兰新路;京包—包兰路
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
③气压: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副热带高气压断裂;
亚欧大陆上低压强盛(以印度压主);
海洋上夏威夷高压强盛;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带控制。
④大气运动:东亚盛行东南风;
南亚盛行西南风。 南半球西风带风力强劲。
⑤降水:
北半球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大; 地中海气候降水量较少; 南半球反之; 田纳西此时降水量较少
长江中下游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易形成伏旱天气
中国东部易受台风影响
黄土高原
110°E
一.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太行山以 西,祁连山以东,秦 岭以北,古长城以南 经纬位置110°E, 40°N,34°N
40°N
34°N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貌:千 沟万壑、支离破碎。地质:风力堆积。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 降水量集中于7、8月份 3。水文特征:流量较小(黄河为中国 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含沙量较 大、有结冰期 4。土壤:以黄土为主,土质肥沃 5。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6。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文化素养的考查正逐渐体现在文科综 合试卷中(将会逐渐体现)
近些年来,在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中加强了对文 化素养的考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作为 命题的切入点,既从多角度启发考生思考,又能 给考生展示才能提供机会,同时带来一定趣味性, 缓解考场紧张气氛。这需要平时积累,知识面广, 视野开阔,思路灵活,方能适应。
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例如中国地理
东北地区
华北(平原)地区
黄土高原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东南丘陵
青藏高原
2.能力训练
Ⅰ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Ⅱ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二、针对训练
1.知识的整合 Ⅰ知识在时间上的整合 Ⅱ知识在空间上的整合
(一).地球运动到远日点附近 ⒈时间:
七月前后
⒉太阳直射点位置: 偏北
⒊图形:
⒋昼长空间分布:
北长南短。往北增长至极昼,往南缩短至极夜
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同纬度北半球较高,南半球较低
⒍大气
①气温: 北半球较高,南半球较低 ②等温线: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
以能力立意的测试思想体现明显
综合科目测试,考查考生所学相关学科 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重视 思维过程,重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 即选择、加工、提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 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描述或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⒎水文:北半球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处于丰水期,且河水 补给地下水;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处于枯水期, 且地下水补给河水。 南半球反之。
田纳西河处于枯水期
⒏洋流: 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运动;
自波斯湾向东去的海轮顺风顺水;
索马里沿岸为寒流。 长江入海口处盐度较低
⒐生物: 植被: 北半球枝繁叶茂;
高考地理命题的基本原则:
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支 撑学科的脉络,是思维方法);以考 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如识记、理 解、分析、归纳与综合等,其中发现 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非 常重要);用学科术语阐述、论证本 学科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原则。
新课标中学科内容的变化势必会影响 到考试内容
今日地理的学科知识已经从过去的区 域描述逐步转向空间分析、区域发展; 学科结构组织从区域地理——系统地 理——专题研究(初中区域地理——高 中必修与选修模块中的案例研究),这 一变化应引起重视。
以人地协调和持续发展为主线,学习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 发展有用的地理”,提供未来公民 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 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这一变化的 趋势,必须引起重视,在试卷中已 逐步有所体现。
复习内容
知识立意
变单纯复习 知识为结合 能力
运用知识的方法 解答问题的思路 思考问题的线索
复习方法
变教师为中心的复习讲课为师生 共同参与的复习活动 变死记硬背为对知识的整理加工 变记忆结论为思考过程 变被动做题为独立思维
能力立意变时间积累Biblioteka 提高效率●第三部分 二轮复习
◆一、几点注意
1.避免重新 “炒”一遍一轮复习知 识 2.避免还以老师为主而不顾学生感受 3.避免脱离教材完全依靠资料
四.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自然:地形—坡度较大;气候—降水集中; 土壤—土质疏松;植被—稀疏,覆盖率较低 人为:毁林开荒;工矿建设;城市和交通的发展 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筑梯田、打 坝淤地、小流域综合治理 问题2:晋煤外运 解决措施:加大铁路建设 变煤为电 加强煤的液化、气化技术
地理学科思想和学科价值正不断体现在 试题中
学科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等特点, 利用图像和文字呈现地理知识的形式,以 及地理知识在国策制定、国土整治、区域 发展、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生产布局、 水利气象、灾害防治、交通建设、城市规 划、环境保护、人口计划、文化研究、商 业贸易、军事国防等多方面的作用,正不 断体现在试题设计思路中。
南半球草木枯死。
动物: 动物北迁(热带草原;麋鹿;大雁等)
舟山渔场主要为墨鱼讯
⒑自然带: 北半球雪线位置较高;
南半球雪线位置较低。
⒒农业: 华北小麦是收获期;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小麦是生长期, 开始配种剪羊毛;
天山牧民位于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
⒓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
华北平原盐碱化程度较轻; 长江中下游由于降水量丰富易形成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