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别董大)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0f4ba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6.png)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这两首诗勾勒出了送别时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开篇便营造出了一种极其壮阔而又有些昏暗压抑的氛围。
千里的黄云遮蔽了天空,白日也变得昏暗朦胧。
黄云的“千里”,强调了其范围之广,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白日曛,则更增添了这份阴沉。
“北风吹雁雪纷纷”,在这样的背景下,北风呼啸,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
北风、雁、雪,这些元素的组合,进一步渲染了寒冷和孤寂的氛围。
大雁南飞,本就是离别的象征,而纷纷扬扬的大雪,更让这离别显得凄清。
然而,诗人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这种悲伤之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一转前面的凄凉,以豪迈豁达的口吻鼓励友人。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这既是对友人的宽慰,也是对友人的高度赞扬,相信友人的才华和品德定能得到世人的认可。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诗人以自己的遭遇开篇,说自己就像鸟儿的翅膀那样飘摇不定,暗自怜悯自己。
离开京城洛阳已经十多年了,漂泊不定的生活让诗人感到无奈和悲哀。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诗人认为大丈夫处于贫贱的境地不应满足,然而此刻与友人相逢,却连买酒的钱都没有。
这两句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但在这无奈之中,又蕴含着一种不甘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两首诗,一首着重于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一首侧重于抒发自己的身世感慨。
但整体上,都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其一通过描绘壮阔而凄清的景象,以景衬情,然后突然转折,用激昂的语言鼓励友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二则以自身的经历为引,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显得真挚而深沉。
《别董大二首》原文及翻译
![《别董大二首》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a73146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6.png)
《别董大》原文及翻译《别董大二首》原文及翻译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对其进行阅读赏析,领略古诗词的美。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别董大》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原文:别董大二首朝代:唐代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注释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⑶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长安和洛阳。
【阅读训练】:(1)本诗前两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对后面的抒情有何作用?(2)读诗贵在自悟,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时间,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感受,请你谈谈读后两句的.感受。
(3) “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4)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5)请说说前两句所描写的景物特点:(6)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前两句写景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北方冬日傍晚黄云覆盖千里,风吹雁飞,大雪纷飞之景,既壮阔,又悲凉;这正是为下文情感的陡转作准备。
(2)后两句抒情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写得大气豪放,踌躇满志。
(3)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4)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别董大》|北师大版 (共16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别董大》|北师大版 (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425d576c85ec3a87c2c5cb.png)
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
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诗人
们赞美他娴熟的技巧,优美的弦律, 美妙的音乐把人引进想象的境地 ,“川 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
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 一,是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 ,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 历史了。
• 这首诗写的是__高__适___在__塞_外___送别 __董__大_____。
• 高适是__唐_代__著_名_的__边_塞_诗__人____________。 • 董大又叫董庭兰,之所以叫他董大是因为
_在__兄_弟_中__他_排_行__第_一_。
• 董庭兰是唐代著名的琴师,享有很高 的声誉,连宰相也非常赏识他。当时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给人 凄凉空旷 之感
莫 前路无知己, 天愁下谁人不识君。
表现诗人 昂扬、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翻译
夕阳西下,黄云千里,日 色昏昏,北风吹送着大雁 ,大雪纷纷。不要发愁前 面没有知己,天下的人谁 不知道你才艺高超的董琴 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别董大》|北师大版 (
共16张PPT)
2020/8/19
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 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的 赏识和宠信,他善古琴,当 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
高适 ,渤海蓨tiao县人(今河 北沧县人)唐代著名诗人,青 年时代仕途失意,高适送别董 大,也可能正是诗人失意的诗,原有两首,本诗是第二首.董大名 叫董庭兰.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 名琴手,曾得到宰相的赏识.据说他 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遭冷落,高 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 时候。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古诗两首【第1课时】《别董大》高适|北师大版 (共21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古诗两首【第1课时】《别董大》高适|北师大版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d37d7e849649b6648d747ef.png)
走进作者
高适(约700-765):唐代边塞 诗人,字达夫,世称“高常侍”。 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高适 的诗风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
主要作品:《燕歌行》《别董 大》等。
我会写亻”左 短右长。
易读错字
xūn
shí
白日曛 不识君
理解词语
曛:昏暗。 黄云:形容风沙遮天蔽日之景。 莫愁:心不要愁,不要担心。 知己:知心的朋友。
【莫愁:不要忧愁。】 【谁人:哪个人。】
【知己:知心的朋友。】 【君:你,指董大。】
不必担忧以后的路上没有知心的朋友,(凭借 你的琴声、你的人不音乐修养)天下哪一个人不敬 重你呢!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前两句点明送 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 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 依依离情。
思考: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诗读起来响亮、有力,于慰藉之中充满 了信心和力量,这是诗人在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 斗,去拼搏。
u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u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 是哪两句? 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二画:用“——”画出《别董大》中景物描写的诗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课文结构
千里黄云白日曛 雄浑
写景
别
北风吹雁雪纷纷 凄凉
董
深情厚谊
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 鼓励
抒情
天下谁人不识君 安慰
课文主旨
《别董大》描写了诗人送别朋友时对朋友的劝慰 和鼓励,表达了他们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别董大二首》全文与赏析
![《别董大二首》全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601c1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1.png)
《别董大二首》全文与赏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经典作品,这两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豪放的风格,成为了送别诗中的佳作。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这两首诗的全文。
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第一首诗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苍凉的景象。
“千里黄云白日曛”,千里的黄云把白日都遮得昏暗了,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
“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吹着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恶劣和寒冷。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却没有陷入悲伤和消沉,而是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豪迈的语句,鼓励友人不要担心前路孤独,因为以他的才华和名声,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赏识和敬重。
这两句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他未来的信心。
第二首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诗人感叹自己如同鸟儿的翅膀一样飘摇不定,离开京城洛阳已经十多年了,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怀才不遇的苦闷。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诗人说大丈夫处于贫贱之中本不应满足,但今日与友人相逢,却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这种无奈和辛酸让人感到他生活的困顿。
这两首诗虽然情绪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与董大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第一首中,高适以豁达的胸怀和激昂的语调为友人送行,希望他充满信心地踏上征途;而在第二首中,高适则借与友人重逢的机会,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叹。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两首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景色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结合。
如第一首诗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通过对恶劣天气和环境的描写,为后面的情感抒发营造了氛围,也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之珍贵。
其次,语言质朴而又饱含深情。
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简单平实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谊。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别董大)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别董大)](https://img.taocdn.com/s3/m/5d50e3e3d15abe23492f4d0e.png)
《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写“雁”字。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初步体会诗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送别》,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
因为古代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古人与朋友这一别,就不知何时才能相聚,所以他们就把这种离别的情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的诗。
(板书课题:别董大)二、读诗题,晓作者1、齐读课题,谁能说一说“别”是什么意思?(分别,送别)谁为谁送别?2、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首先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董大和高适?三、正字音,通诗句1、过渡:要想学好古诗,就要先读好古诗。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多读几遍。
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齐读)3、指导“曛”的读音和“雁”的书写。
(课件出示)4、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的通顺还要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请同学们试着再读一读。
5、指名读,齐读三、悟诗情,想意境。
师:如果说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在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的前两句,看看诗中描写了什么?2、董大离别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内交流。
2、汇报:(预设)──天气恶劣。
从漫天的黄云,黯淡无光的太阳看出来的,追问:你见过黄云吗?什么时候?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3人。
评价:通过你的朗读,老师觉得黄云还不够多。
理解“千里”谁愿意试试。
)──从北风中的大雁看出来的。
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纷纷扬扬的大雪。
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师:此景这是怎样的悲壮和凄凉啊!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同学们,漫天黄云,北风呼啸,纷纷大雪,董大不正像那雪中艰难前行的大雁吗,大雁尚且知道南飞,而董大的前路又在何方呢?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2古诗二首《别董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2古诗二首《别董大》](https://img.taocdn.com/s3/m/6ed159fbbceb19e8b8f6ba80.png)
《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重点词的注释及古诗的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2. 品味诗句,体会诗中意象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人送别朋友时洒脱、乐观、豪迈的气概。
3.懂得在“景语”品味“情语”的古诗阅读方法,并初步学习运用。
4.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体会诗中意象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人送别朋友时洒脱、乐观、励志的豪迈气概。
教学难点:懂得在“景语”品味“情语”的古诗阅读方法,并初步学习运用。
一、解题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2.解题:别是什么意思?看来,这是一首送别诗。
(板书)这董大是谁?为什么高适不说《别董庭兰》,而要说《别董大》?对,这样的称呼显得亲切,说明高适和董大是很好的朋友。
高明的诗人遣词造句是非常讲究的,一提笔,情感就开始流淌。
3.送高适在这首送别诗里表达了送别好朋友董大的什么情感?他又是怎样表达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初读古诗1.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为止。
2.汇报。
3.谁来说一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能讲哪一句就讲哪一句。
先自己练习练习。
三、品读古诗,“愁”与“莫愁”皆深情1.刚才一读课题,大家从这个称呼上看出高适董大情谊深厚。
一般来说,要和自己好朋友分别了,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1)分别,就有离愁别绪。
高适的这首诗里有没有这样的离愁呢?(板书)如果有,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默读诗歌,想一想,划一划,也可以简单批注。
(2)汇报:黄云:白日:北风:大雁:大雪:谁能连起来说,在你看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送别画面?小结: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读诗,就是要这样读景语,悟情语。
(板书:景——情)(3)让我们想象着这离别之景,体会着这离别之情,再读这两句。
2.这种情景之下,董大的心情如何呢?(1)也许,让董大愁的,还不只是要和高适分别了。
我们来看一段资料:(2)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哪些重要信息?你认为董大看到这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景象,他还会愁什么?(3)董大的这些愁,这些忧,高适知不知道?董大,你听懂了吗?让这句话长在心上,尽情地去施展你的才华!(5)这“莫愁”二字,便是对朋友最大的鼓励,最纯最深的情谊。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别董大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别董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2fbaec5fbfc77da269b1e9.png)
诗人介绍 重点词语 蕴含的情感
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介绍 重点词语 蕴含的情感
特殊的感情色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 成名作。
【唐】郑谷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人介绍 重点词语 蕴含的情感
【唐】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 董庭兰创作的两首七绝,这首诗胸襟开阔, 雄壮豪迈。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 范之作。
•
送别诗
队长: 叶心仪 队员: 朱可豫(ppt制作) 吴睿婕(整理资料) 俞晨伟(配乐) 张佳丽 朗诵、演讲:全体同学
目 录
黄 鹤 楼 送 孟 浩 然 之 广 陵
送 杜 少 府 之 任 蜀 州
赋 得 古 原 草 送 别
淮 上 与 友 人 别
别 董 大
【唐】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六年级下册语文-7.2《别董大》|北师大版ppt课件
![六年级下册语文-7.2《别董大》|北师大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63023826fff705cd170a2f.png)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
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 一,是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 到如今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 史了。
<别董大>是高适遨游时写的送别诗, 原有两首,本诗是第二首.董大名叫 董庭兰.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 琴手,曾得到宰相的赏识.听说他善 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遭冷落,高适 送别他,能够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 候。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重点字词解释
• ①董大:董庭兰 • ②黄云:傍晚时月色苍茫,白云因落日斜照而
呈黄色。 • ③曛 :太阳落山时的昏暗光线。 • 白日曛:即太阳暗淡无光。 • ④莫愁:别骄傲。 • ⑤知己:知心的朋友。 • ⑥谁人:哪个人。 • ⑦君:他。 识:认识了解。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给人 凄凉空阔 之感
莫 前路无知己, 天愁下谁人不识君。
表现诗人_昂_扬__、_乐_观_、_对__生_活_充_溢_自__信_心_的_人_生__态_. 度
全诗翻译
夕阳西下,黄云千里,日 色昏昏,北风吹送着大雁, 大雪纷纷。不要骄傲前面 没有知己,天下的人谁不 知道他才艺高超的董琴师。
别董大
〈唐·高适·送别诗〉
景 千里/黄云//白日/曛, 凄凉悲苦
北风/吹雁//雪/纷纷。
情 莫愁/前路//无/知已, 昂扬豪壮
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勉朋友,友谊深沉
• 联络实践说说,我们应 该怎样对待朋友、怎样 对待友谊?
• 牢记名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回想学过的送别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古诗二首-别董大_4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古诗二首-别董大_4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b120b9daef5ef7ba0d3c69.png)
千里黄云白日 曛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呼啸, 黄沙千里,遮 天蔽日,到处 都是灰蒙蒙的 一片,以致云 也似乎变成了 黄色。
北风吹雁雪纷纷 北风吹雁雪纷纷
大雪纷 纷扬扬地飘 落,群雁排 着整齐的队 形向南飞 去。
莫愁前路无知己 莫愁前路无知己
此去你 不要担心 遇不到知 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下谁人不识君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高 适
别 董 大
天下哪 个不知道 你董庭兰 啊!
别董大
高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1.读一读 2.查一查Fra bibliotek坚持做好每个学习步骤
武亦文的高考高分来自于她日常严谨的学习 态度,坚持认真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 “高中三年,从来没有熬夜,上课跟着老师 走,保证课堂效率。”武亦文介绍,“班主 任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了很大引导作用,王 老师办事很认真,凡事都会投入自己所有精 力,看重做事的过程而不重结果。每当学生 没有取得好结果,王老师也会淡然一笑,鼓 励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古诗二首-别董大_4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古诗二首-别董大_4PPT、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2078182f60ddccda38a0a9.png)
2.给你的故事拟个响亮的标题。 (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 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
理解词语的意思。
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把它记下来。
理解填空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 景),通过 描写 ( 黄云 )、( 白日 )、( 雪 )、 ( 北风 )、( 大雁)等景物,表现出离 别时( 凄凉 )的情景。其中大雁南飞 隐喻( 董大 )即将远行。
(2)他们不知这些危险,只知道什么呢? 蝉只知——高居,悲鸣、饮露, 螳螂只知——委身曲附欲取蝉,
230
们的 呢?
你怎么知道的?(进一步强调看注释的方法,注意自学能力的培 养。)
补充:刘向 中国西汉文学家。编著了《新序》、《说苑》、《古 列女传》3 部历史故事集 。 我们从注释中还知道,这个小故事选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 。 既为谏,则所谏何人?所谏何事?若想知道这些,可找原文读 一读。
2.这则短文寓意深刻,故事性强,你能将它改编成课本剧表演 吗? 3.、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就是其中的一块瑰宝,有的成语来 自历史故事,有的成语来自神话故事,有的成语来自民间传说,有 的 成语来自古诗词句,有的成语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样 来自寓 言故事,你们还知道哪些成语来自寓言呢?课后搜集。
下 谁 人
愁风 前吹 路雁
里 黄 云
董 高大
不 无雪 白 适
识 知纷 日
君 己纷 曛
天下哪个不知 道你董庭兰啊!
别董大
高适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6fa62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6.png)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经典作品,这两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豪迈的气概,成为了送别诗中的佳作。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首诗的全文: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第一首诗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凄迷的景象。
“千里黄云白日曛”,千里的黄云遮天蔽日,白日也变得昏暗无光。
“曛”字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昏时分那种昏黄迷茫的氛围,给人一种压抑之感。
紧接着“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呼啸,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出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同时也为下文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安慰做了铺垫。
然而,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这种悲伤之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笔锋一转,充满了豪迈与豁达。
诗人宽慰友人,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你呢?这既是对友人的肯定和鼓励,也是诗人自己积极乐观心态的体现。
这两句诗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它们传递出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身处困境或者即将面临分别的人们,能够从中获得勇气和信心。
再来看第二首诗。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诗人以自己的遭遇开篇,说自己就像鸟儿的翅膀那样飘摇不定,独自哀伤,离开京城洛阳已经十多年了。
这里的“私自怜”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但接下来,诗人并没有一直自怨自艾,而是话锋一转,“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大丈夫贫贱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是今天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
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贫贱生活的坦然,又流露出了与友人相逢时的真诚和不拘小节。
从整体上看,这两首诗既有对离别的感伤,又有对未来的期许;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又有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
它们展示了高适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高尚品质。
在艺术手法上,这两首诗善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如第一首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通过恶劣的天气和景象,强化了离别的伤感。
《别董大二首》原文及翻译
![《别董大二首》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b858f2a58f5f61fb6366659.png)
原文:
别董大二首
朝代: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注释
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⑶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长安和洛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董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写“雁”字。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初步体会诗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送别》,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
因为古代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古人与朋友这一别,就不知何时才能相聚,所以他们就把这种离别的情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的诗。
(板书课题:别董大)
二、读诗题,晓作者
1、齐读课题,谁能说一说“别”是什么意思?(分别,送别)谁为谁送别?
2、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首先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董大和高适?
三、正字音,通诗句
1、过渡:要想学好古诗,就要先读好古诗。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多读几遍。
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齐读)
3、指导“曛”的读音和“雁”的书写。
(课件出示)
4、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的通顺还要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请同学们试着再读一读。
5、指名读,齐读
三、悟诗情,想意境。
师:如果说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在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的前两句,看看诗中描写了什么?
2、董大离别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内交流。
2、汇报:
(预设)
──天气恶劣。
从漫天的黄云,黯淡无光的太阳看出来的,追问:你见过黄云吗?什么时候?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3人。
评价:通过你的朗读,老师觉得黄云还不够多。
理解“千里”谁愿意试试。
)
──从北风中的大雁看出来的。
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纷纷扬扬的大雪。
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师:此景这是怎样的悲壮和凄凉啊!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同学们,漫天黄云,北风呼啸,纷纷大雪,董大不正像那雪中艰难前行的大雁吗,大雁尚且知道南飞,而董大的前路又在何方呢?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两句。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师:离别在即,两情依依。
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高适没有挥泪告别,没有折柳相送,有的却是豪言壮语,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现在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两句话,在空白处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
预设:体会到了诗人对董大的开导,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现在谁能替高适开导一下董大)
体会到了诗人对董大的劝慰。
从哪个词感受到的?(莫愁)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指名读)
体会到了诗人对董大的激励。
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此时,如果你就是董大,听了朋友的话,你的心情会怎样?
这就是友情的力量啊!
4、同学们,其实这时的高适也很不得志,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课件出示):读“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在这样的境遇下,高适对董大的临别赠言却能如此豪放,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
(指2-3人背。
齐背)
四、情感渲染,拓展运用
送别的诗句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看一看这首诗又描绘了怎样一幅送别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