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考试卷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填空题。
1.2.要载体。
3.础。
4.5.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6.7.8.9.10.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培养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化学的志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
要的学生,拓展化学视野,深化对化学科学及其价值的认识。
径。
块。
列,旨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
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诊断和发展功能。
二、名词解释。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化学_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程名称试卷讲评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目,总结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将题目进行分类,并通过变式训练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的目的,提升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能力和习惯。
二、学习目标1.能找出失误的知识点,并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改正,分析出错的原因。
2.掌握试卷重点出现的知识点,并学会拓展应用。
3.通过联系、拓展、探究等方法,提高分析、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4.通过讲评复习,树立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重点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提高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2、查找出错的原因,培养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四、教学方法讲解、练习、讨论、启发五、教学过程(成绩分析)多媒体展示成绩分布图,及表现突出的同学。
(试卷分析)多媒体展示1、试卷整体情况2、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统计组内讨论汇总反思的错误原因,并展示讨论结果。
(自主纠错)任务:自行核对答案,先自己找出错题出错的原因要求:红笔在原题旁边改错多媒体展示试卷答案。
(小组合作)任务:1、组长负责组织讨论组员解决不了的错题,交流总结做此类题目的方法以及该注意的问题;2、将组内无法解决的题目做好标记。
(点拨释疑)1、将组内无法解决的试题汇总,师生共同解决。
部分重点题目由答对的学生分享思路或上黑板讲解;难点由教师引导启发思路,共同解决。
2、分小组将题目与知识点进行对应归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变式提升)通过变式练习,重点加强对错误较多、易混淆的题型的训练,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讲评课的关键不在老师讲了多少题,而是在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方法。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注重深化思维、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化学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题干: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Fe + CuSO4 → FeSO4 + CuB. 2H2 + O2 → 2H2OC. Zn + 2HCl → ZnCl2 + H2↑D. CaCO3 → CaO + CO2↑2、题干: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在过滤实验中,漏斗的下端尖嘴应该紧贴烧杯内壁B. 在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 在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体积的1/3D. 在检验氢气纯度时,应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B. 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对共享形成的。
C. 金属键存在于所有类型的金属元素之间。
D.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不是真正的化学键。
4、在标准状况下(0°C, 1 atm),下列哪种气体占有体积最大?A. 1 mol H₂B. 1 mol O₂C. 1 mol CO₂D. 1 mol He5、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下哪种实验操作是错误的?A. 使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药品B. 使用酒精灯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C. 在量筒内直接加热固体药品D.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在容器上方6、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A. 讲授法B. 演示法C. 案例教学法D. 实验探究法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B.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C.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D.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
化学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教学设计和参考资料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教学设计和参考资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非极性键、极性键的概念,能正确判断非极性键和极性键;使学生了解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概念;通过对简单的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结构的分析,使学生了解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将旧教材中的阅读教材“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提升为新教材中的“第五节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它是化学键内容的延伸、巩固与应用。
本节教材只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不宜过多扩展。
新教材将旧教材中“第七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调整为高三化学内容。
这样处理既降低了难度,又分散了难点,体现了减负的精神。
能力的大小和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会自然产生疑问,而教材恰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引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键角的概念,而是用两个键之间的夹角来表达。
实说明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指出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有影响。
的空间感。
关系。
[教法建议]在上一节研究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之间的位置。
通过引导学生判断电子对在分子里的偏移程度,可加深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
1.关于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教学实验导入:用毛皮摩擦玻璃棒分别靠近CCl4液流和H2O流,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1)水流偏移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在氢气分子结构中,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3)在氯化氢分子结构中为什么电子对偏向氯原子。
通过讨论小结,形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4)H–X 键中哪个极性最强?键的极性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讨论,明确键的极性与成键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附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下列元素与其对应的焰色反应特征颜色错误的是()。
A.Na——黄色B.Cu——绿色C.K——蓝色D.Ca——砖红色【答案】 C2.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
A.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B.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C.化学科学探究的能力D.创新意识【答案】 A3. 在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答案】 A4. 化学教材是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化学教材分析时化学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的是()。
A.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B.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C.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D.确定教材的教学目标【答案】 D5.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
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答案】 A6.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
A.物质结构与性质B.化学反应原理C.化学与技术D.实验化学【答案】 B7. 学生在学习了钠、钾的性质后,总结出碱金属的一般性质,这种方法属于()。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氢气B.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C.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答案:B解析:A.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但生成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是白色沉淀,故A错误;B.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故B正确;C.碳酸钠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治疗胃酸过多常用碳酸氢钠,故C 错误;D.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但碳酸氢钠为固体,故D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2 和 SO3 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B.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铁、铝等金属发生钝化反应C. 硫单质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游离态存在,也可以以化合态存在D.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次氯酸的漂白原理相同答案:C解析:A.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但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常温下能够使铁、铝发生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有化合态和游离态两种,火山口存在游离态的硫,故C正确;D.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可逆过程,次氯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有色物质氧化还原生成无色物质,不可逆,二者漂白原理不同,故D错误;3、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C. 氯气能溶于水,在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转变为液态和固态D.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但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答案:B解析: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B.氯气为气态单质,液氯为液态氯气,氯水为氯气的水溶液,氯气、液氯和氯水不是同一种物质,故B错误;C.氯气能溶于水,在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转变为液态和固态,故C正确;D.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可以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D正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B.实验室制备Cl2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可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尾气C.检验Cl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可用硝酸银溶液D.氯水放置数天后,溶液的pH会变小答案:D解析:A.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与氯化钙无关,故A错误;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能够与碳酸钠反应,而次氯酸酸性弱于碳酸,次氯酸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B错误;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第1题:题目:请简述高中化学课程中“物质的量”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意义,并设计一段简要的教学导入,以激发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兴趣。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30题)1、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C.将CuCl2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并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人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答案】 D2、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3、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
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谈话法B.演示观察法C.启发讲授法D.实验探究法【答案】 B4、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
A.成绩测验B.量化指标C.教学目标D.常模参照【答案】 C5、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OHB.HClC.Na2SD.Na2O2【答案】 A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B.司母戊鼎、定远舰甲板、有机玻璃等原材料属于合金C.聚酯纤维、碳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驾,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答案】 D7、利用下列数据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用沸点数据分析分子的稳定性B.用溶解度数据推断固体混合物分离的可能性C.用原子(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D.用C的燃烧热和2CO(g)+O2(g)=2CO2(g)的反应数据,推算2C(S)+O2(g)=2CO(g)的反应热【答案】 A8、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应具有的特点?()A.科学性B.逻辑性C.启发性D.人文性【答案】 D9、发现法的广泛使用被限制的原因是()。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鲁东大学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鲁东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教学设计专家马杰曾指出,无论哪个层次的教学设计,无非要回答三个主要问题,即:我们要到哪里去?如何到达哪里?怎样知道是否已到达那里了?其中“怎样知道是否已到达那里了?”指的是教学设计中的:()参考答案:教学评价的设计2.“进行课程教学总体规划,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属于下列哪个层次教学设计的工作:()参考答案:课程教学设计3.化学教学设计的层次从具体到宏观,依次是:()参考答案: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学段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4.( )是促进教学设计水平持续改进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考答案:教学反思5.“化学教学方案”是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成果,也是实施化学教学的行动方案。
()参考答案:对6.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因此有严格而固定的模式。
()参考答案:错7.系统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化学平衡”所属的化学知识类型是:()参考答案:化学理论性知识2.“铁盐与亚铁盐”所属的化学知识类型是:()参考答案:化学事实性知识3.()是指反映物质的性质、存在、制备和用途等多方面内容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的知识。
参考答案:化学事实性知识4.下列属于科学知识的多重价值的是:()参考答案:应用价值;认识价值;信息价值;情意价值5.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体现着丰富的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它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和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
()参考答案:对6.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载体,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
因此,教材内容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参考答案:对7.在进行某课时教学设计时,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参考答案:课程标准对本课时教学的总体要求分析;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分析;本课时教材内容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本课时教材内容在化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8.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是单向排列,彼此独立的,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在教学设计时逐个突破,优化设计。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学科》真题及答案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学科》真题及答案2021年教师资格考试结束啦,在这里提前预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学科》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0)1、……偶极矩阵为零的是 (3分)正确答案:题目空缺2、……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分)正确答案:题目空缺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3分)正确答案:题目空缺4、……各组物质可按“甲→(O2)乙→(O2)丙→(H2O)丁”实现转化的组合是(3分)正确答案:B.①③④5、……盐酸克伦特罗能够发生的反应有 (3分)正确答案:D.全部可以6、……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b,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电子层数的两倍,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分) 正确答案:D.b、c分别与氢形成的化合物均为极性共价化合物7、……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mol,平衡时CO物质的量为0.8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正确答案:B.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正确答案: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的△H<09、……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含立体异构) (3分)正确答案:C.4种10、……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液面回升,至略高于U形管中的液面。
下列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3分) 正确答案:A.导管内液面回升时,正极反应式为:11、……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这种教学设计主要遵循的是 (3分)正确答案:A.最近发展区理论12、……当前化学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是 (3分)正确答案:C.①③④13、……下列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是 (3分)正确答案:D.解释、判断14、……倡导开展STS教育,STS是指 (3分)正确答案:A.科学、技术、社会15、……下列关于教育角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正确答案:B.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16、……下列可作为化学课程资源的是①学生②博物馆③企业④实验室⑤科研人员⑥信息化媒体 (3分)正确答案:D.全部17、……硫酸铁溶液与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程考核大纲

《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程考核大纲
一、适应对象
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化学专业(师范类)的本科学生;
提出并获准免修本课程、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化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提出并获准副修第二专业、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非化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考核目的
考核是对教和学的一次全面验收,既可检查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整个工作情况,又可检查教
师教学指导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
1、考勤:10% ;
2、自选: 5%(1)小论文或体会文章;(2)讨论发言(如作品展示);(3)不定;
3、随堂考核: 15% ;
4、作业(70% ):(1)化学教学背景分析及评析; 10%(2) 化学教学目标设计及评析; 10%(3)化
学教学情境创新设计及评析; 10%(4)化学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设计及评析; 10%(5)化学教学评价创新设计及评析; 10%(6)完成一份一节课堂内容的说课稿设计及评析. 20%
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
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单选题(共60题)1、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一定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含有电子和原子核B.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但原子种类不变C.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组成的气体D.氧原子只能两两结合形成气体【答案】 D2、通过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化学原理的学习。
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B.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C.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D.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答案】 D3、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中学化学教师往往根据班级学生的及格率来评定其教学效果,以调整其教学进度。
教师运用的评价叫作( )。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B4、N、33As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sB.非金属性:N<AsC.热稳定性:NH3>AsH3D.酸性:HNO3>H3AsO4【答案】 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是熵增大的反应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可用浓硫酸与铁反应增大生成H2的速率C.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并影响平衡的移动D.增大反应物固体的量可促使平衡正向移动【答案】 A6、对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描述中,符合从低到高顺序的是()。
A.知道、识别、认识、理解B.说出、辨认、解释、应用C.说出、认识、比较、归纳D.能表示、举例、归纳、证明【答案】 B7、新课程强调的“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化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
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答案】 A2、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A.50%B.75%C.100%D.25%【答案】 C3、在“制取氧气”教学中。
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
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人4、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只破坏极性键B.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C.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键在溶于水时被破坏D.HF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Cl,故HF比HCl稳定【答案】 C5、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管理、组织学生,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行为方式称为化学教师的课堂组织。
这里强调三点,不包括()。
A.强调它是教师的行为,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取决于教师预先的谋划和设计B.强调课堂组织的指向要服从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C.强调了课堂组织要着眼于如何能够使教学过程有序,课堂气氛和谐,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学生活泼、生动的学习状态的形成D.强调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切为学习成绩服务【答案】 D6、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 )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A.4B.6C.8D.107、下列不属于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的是()。
A.以系统观做指导B.科学性原则C.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D.要从实际出发【答案】 B8、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最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四套)

高中教师化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一)一、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包括、、、四大部分,整个内容体现了以培养人为宗旨,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每个课程模块学分,学时。
3、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完、之后,再从中选学一个模块,修满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个学分。
4、、课程模块的内容是高校招生化学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
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个模块。
二、选择填空(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共15分)5、下列行为动词中全部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是()A、说出、区分、判断B、分类、完成、参与C、比较、说明、理解D、辨认、模仿、养成6、下列行为动词中全部属于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是()A、评价、区分、迁移B、学会、重视、参与C、认识、说明、遵守D、经历、关注、形成7、下列行为动词中全部属于从低到高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是()A、设计、预期、迁移B、交流、认识、树立C、测量、掌握、遵守D、经历、保持、关注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8、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体现了哪些要求?9、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四、论述题(15分)简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教学理念和目标上的变化。
高中教师化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二)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1、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______、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化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以下化学概念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物理性质B、化学反应速率C、原子核结构D、生物体的新陈代谢2、在“铜与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以下哪项操作错误?()A、将铜片放入烧杯中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使用酒精灯加热D、将铜片观察是否变红3、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B. 原电池中电子由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C. 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负极,阴离子移向正极D.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 溶解度:S(Na2CO3) < S(NaHCO3)B. 热稳定性:H2CO3 > H2SiO3C. 碱性:LiOH > NaOHD. 还原性:S^2- < Cl^-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
B. 所有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它们所在的族序数。
C. 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D. 氢元素被归类为主族元素中的第一族。
6、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共价化合物?A. H2OB. CO2C. NaClD. CH47、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Cl + Mg → MgCl2 + H2↑B. Cu + 2AgNO3 → Cu(NO3)2 + 2AgC. Fe2O3 + 3C → 2Fe + 3COD. CaCO3 → CaO + CO2↑8、下列关于同位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B. 同位素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化学性质相似C. 同位素的原子质量不同,但原子序数相同D. 同位素可以用来进行同位素示踪9、下列哪种物质在与水接触时会生成具有还原性的气体?A、钠(Na)B、铁(Fe)C、铝(Al)D、锌(Zn) 10、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以下哪一步骤是错误的?A、先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然后将其干燥B、准确称取所需药品的质量,直接加入容量瓶中溶解C、将配制好的溶液移入容量瓶后,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以下D、最后使用蒸馏水定容,使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11、在分析化学反应时,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相等B. 反应物的摩尔数与生成物的摩尔数必须相等C. 反应物的分子数与生成物的分子数必须相等D. 反应物的粒子数与生成物的粒子数必须相等12、以下哪种教学方法适合于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A. 演示法B. 发现法C. 讨论法D. 讲授法13、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K值随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B、K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K值不随压强的改变而改变D、使用催化剂能使K值增大1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10mL氧气,则在另一试管内得到氢气的体积约为:A、5mLB、10mLC、20mLD、无法确定15、下列关于酸碱指示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颜色变化相同B.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范围与pH无关C. 指示剂的变色点通常接近其pH=pKa值D. 酸碱指示剂只能用于强酸强碱的滴定16、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是路易斯酸?A. NH₃B. H₂OC. BF₃D. CH₄17、高中化学教学中,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B. 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C. 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D. 降低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慢18、在化学实验中,下列操作中,能够有效防止实验误差的是()A. 使用未校准的仪器B. 没有进行空白实验C. 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实验D. 没有进行数据处理19、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是“科学思维”。
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中学下列可作为化学课程资源的是( )⑤科研人员⑥信息化媒体①学生②博物馆③企业④实验室参考答案:全部2.下列哪些不是化学课堂导入的情境设计常用的方法参考答案:阅读导入3.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4.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可以增加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参考答案:正确5.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有演示实验、化学问题、科学史实、小故事、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
()参考答案:正确6.化学教学中的IHV教学模式只适用于低年级教学()参考答案:错误7.设计化学问题要合理把握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这种教学设计主要遵循的是()参考答案:最近发展区理论8.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全面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是()参考答案:情境式教学9.某化学教科书在呈现新知识之前,通过“活动探究”、“资料”等栏目及图片学习情景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联想驱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明确探究的任务和意义,这种设计主要运用了()参考答案:先行组织者理论10.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参考答案: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11.有化学教师在对烃和烃的衍生物教学时,首先列举出一些初三化学中已学的简单有机物,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概念,通过分析、归纳,强调烃和烃的衍生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把烃和烃的衍生物概念纳入到学生已有的有机化合物认知结构中,反映新旧概念间的本质关系。
这种概念教学策略是()参考答案:概念的同化策略12.在学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将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出来,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
2023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6

2023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 “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A. 各自孤立地设计B. 先孤立设计,再整合C. 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 突出“任务”、整体设计正确答案:C,2.(单项选择题)(每题3.00 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应该体现(),这是由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决定的。
A. 实用性B. 理论性C. 基础性D. 探究性正确答案:C,3.(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
A. 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B. 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C. 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D. 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正确答案:D,4.(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下列化学史实陈述正确的是()。
A. 拉瓦锡是最早使用天平的化学家B. 分子概念是由道尔顿最先提出的C.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由阿伏伽德罗测定出来的D. 苯分子的环状结构是由凯库勒提出的正确答案:D,5.(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根据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情形,成果进行评价的方式是()。
A. 档案活动法B. 纸笔测验C. 活动表现评价D. 诊断性评价正确答案:C,6.(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下列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
A. 溶量瓶B. 坩埚C. 长劲漏斗D. 冷淋管正确答案:B,7.(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化学实验四方面基础中,()是基础的基础。
A. 知识基础B. 技能基础C. 方法基础D. 观念基础正确答案:D,8.(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A. 简约性原则B. 安全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绿色化原则正确答案:C,9.(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增大的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40题)1、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
A.化学实验科学化B.化学实验清洁化C.化学实验微型化D.化学实验简便化【答案】 B2、下列关于活动表现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活动表现评价主要形式是自我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C.活动表现评价主要形式是教师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只能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开展【答案】 B3、( )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A.智力B.性格C.能力D.气质【答案】 B4、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答案】 D5、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是()。
A.实物B.化学实验C.投影仪D.模型【答案】 B6、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总反应式为Mg+H2O2=Mg(OH)2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C.电池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减小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答案】 B7、“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A.自主学习B.“填鸭式”教学C.启发式教学D.研究性教学【答案】 B8、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答案】 C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B.农业上用石灰水和硫酸铜制波尔多液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线和棉线D.用电镀厂的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答案】 D10、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化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O + H2O = Ca(OH)2B、NaCl + AgNO3 = AgCl↓ + NaNO3C、2H2O2 → 2H2O + O2↑D、NaOH + HCl = NaCl + H2O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KOHB、NH3C、CH3COOHD、C6H12O63、中学化学中的红磷和白磷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白磷在常温下能自燃,其原因是()A、白磷比红磷更容易反应B、白磷自燃不需要外界条件C、白磷的反应活化能比红磷低D、白磷的分子结构更不稳定4、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下列哪种试剂不是用来鉴别CO2气体的?()A、澄清石灰水B、紫色石蕊试液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D、鸡蛋壳5、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缓加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 分离液体混合物时,可以用过滤法分离汽油和酒精。
C. 准备实验室用的氯气时,可以使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D. 在做固液反应实验时,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应将固体物质加到液体中。
6、在以下化学式表示法中,正确的是:A. H2O表示水的化学式。
B. O2表示一个氧分子。
C. CO2表示一氧化碳的化学式。
D. HCL表示氯化氢的化学式。
7、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电解质?A. 蔗糖B. 酒精C. 氯化钠D. 二氧化碳8、在标准状况下,下列哪一种气体的体积最大?A. 1摩尔氢气(H₂)B. 1摩尔氧气(O₂)C. 1摩尔氮气(N₂)D. 它们体积相同9、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物质的性质。
以下哪种实验探究方法不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A. 观察法B. 分类法C. 控制变量法D. 模拟实验法 10、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物质的性质。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B. 太阳光的光谱是线状光谱C.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光谱D. 连续光谱不能用于光谱分析答案:A;D解析:A.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是由氢原子内部的能级结构决定的,当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发射出特定频率的光子,形成线状光谱,故A正确;B. 太阳光的光谱是吸收光谱,这是因为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过温度相对比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太阳大气层中的各种原子会吸收某些频率的光而使产生的光谱出现暗线,故B错误;C.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不都是线状光谱,只有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气所发出的光谱才是线状光谱,故C错误;D.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而连续光谱包含的光的频率范围很广,无法确定具体是由哪些元素发出的,因此不能用于光谱分析,故D 正确。
2、下列有关焰色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火焰呈紫色B.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通常选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原因是氯化物受热易挥发C. 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在灼烧时火焰所呈现的特殊颜色,是物理变化D. 焰色反应后金属丝应用硫酸洗涤,以除去附着在上面的杂质答案:D解析:A. 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才能观察到紫色火焰,因此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火焰呈紫色,故A正确;B.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通常选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原因是氯化物受热易挥发,这样可以确保下一次实验时铂丝上不会残留上一次实验的杂质,故B正确;C. 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在灼烧时火焰所呈现的特殊颜色,是物理变化,因为焰色反应并没有改变物质的种类和性质,只是电子在能级间的跃迁导致的光的发射,故C正确;D. 焰色反应后金属丝应用稀盐酸洗涤,因为氯化物受热易挥发,可以确保金属丝上不会残留杂质,而不能用硫酸洗涤,因为硫酸盐受热不易挥发,会残留在金属丝上影响下一次实验的结果,故D错误。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考试时间:[X]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
B. 酒精挥发。
C. 蜡烛燃烧。
D. 玻璃破碎。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 木炭。
B. 铁丝。
C. 红磷。
D. 硫粉。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用嘴吹灭酒精灯。
B.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C.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D. 取用块状固体时,直接将固体从试剂瓶中拿出。
5.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
B. 海水。
C. 氧气。
D. 石灰石。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氧。
B. 硅。
C. 铝。
D. 铁。
8.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9. 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A. O_2B. 2O.C. O^2 -D. 2O_210.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1.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氧化镁MgO_2B. 氯化铝AlClC. 氧化铁Fe_2O_3D. 硫酸钠NaSO_412. 在化学反应2H_2+O_2{点燃}{===}2H_2O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A. 元素种类。
B. 原子种类。
C. 分子种类。
D. 原子数目。
1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A. 大理石和稀硫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单位:专业:化学教育考试科目: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考试分数:2011年12 月30 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试卷一、名词解释(总分15分,每小题3分)1、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整个化学教学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具体说就是对教什么 (教学内容 )和怎么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2、教学资源简单地说,化学教学资源是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的总和。
化学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化学实验室及化学实验仪器、装置、药品,实验员,影像设备及与新课程配套的影像资料,网络及网络教学资源,图书馆及教科书、学生用书、期刊等图书资料,还有教师、学生,工厂、农场、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
3、教学评价化学教学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化学教学评价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手段,通过不同的评价者以及被评价者之间的“协商”,对化学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并达成共识的过程。
4、迷思概念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是指学生在接受化学教育之前或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和对各种化学现象与化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认识和理解大多是非本质的,有别于目前科学家所公认的想法。
此种想法,诚如黄幸美(1996)认为其一是学生在概念的表征学习中,因具体程度不足,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其二是因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尚未成熟,记忆负荷有限,对于问题重要表征编码困难。
所以常有错误编码或错误对应的现象,结果导致学习上迷思概念与推理错误的产生。
5、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一方面是指有形的媒体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等硬件和相应所承载信息的软件等。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是指无形的、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所用到的全部方法,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的思想方法。
二、简答题(总分25分,每小题5分)1、教学设计具有哪些特点?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理性;(2)、超前性和预测性;(3)、差距性和不确定性;(4)、创造性和想象性;(5)、不具有普适性2、简述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1 )促进对科学知识体系的认识(2 )认识科学的基本过程和活动形式(3 )认识科学观念、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 )把握科学的进步和演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5 )历史展示人类成就的综合的、相互依赖的本质,促进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3、请结合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简述你对“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解化学课程内容是确定化学教学内容的最重要的依据,它为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范围。
化学教学不仅要教知识、教技能,还要教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化学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基于教科书,又要超越教科书,这是教师使用教科书的基本原则。
要全面解读此原则,就要跳出教科书—教师两者关系的狭隘视野,从更广阔的教科书—教师—学生三者关系的视野来进行分析。
教师要转换自身角色,成为教科书内容的仲裁人、转译者与开发者;充分挖掘学生的教材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内容的决定者与建构者;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协商,师生在对话中共同建构学习内容。
新课程推出的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对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尝试。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有一定难度,非常有必要对他们提供课程资源上的帮助,而教科书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科书对教师来说,更像是铺路石子,而不是绊脚石。
在教科书中心的教学模式下,人们往往孤立地看待教科书,把教科书当成自足的封闭系统,或者只分析教科书一教师间的单向作用,关注教师如何“吃透”教科书,忽视其他重要关系。
而超越教科书,就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来重新认识教科书,把教科书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来看待,在有效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正确使用教科书。
教师、教科书、学生三者是教学系统中的最基本要素,教学是三者之间动态交互作用的整体协同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科书是教学的基础文本,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意义的创造者,学生是教学的最终服务对象。
教师有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也就是三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过程。
三者之间进行互动,就会生发出三对关系:教师与教科书、学生与教科书、教师与学生。
教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就是摆正教科书在教学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协调三者之间关系的过程。
从根本上说,无论是把学生因素吸纳到教材资源中,还是与学生进行协商,都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科书、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创设生动活动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化学教科书只是以纸为质地,通过书面印刷的形式而制得的基本教材。
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化学课程是指学生通过与化学教学有关的有目的活动所主动获得的全部经验。
化学课程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各种形式的化学课程按照一定的化学课程设计思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化学课程的特定组合,这种特定组合就是化学课程的结构。
化学教材并不是化学课程本身,而是化学课程的具体化,是将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一定的呈现方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
化学课程的内容可以按照多种逻辑关系加以具体化,从而形成多种版本的化学教材,也就是“一标多本”的基本含义。
化学教材有多种形式,我们通常所说的化学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4、“化学实验做起来麻烦又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所以我一般在上课时都用多媒体来演示实验”,请对这位老师的说法和做法进行简要评述。
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依据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内容。
(3)根据学生变量。
(4)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
1 避免以辅代主、本末倒置的教学与多媒体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多用,多媒体技术是为的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
不能取代一切,如无法替代教师的感情交流、言传身教、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等。
2 避免以演示代交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地位是不应该有任何动摇的,按照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工作必学由老师来完成,教师应该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更多的批评性的思考,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3避免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忽略学生的思考过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应用于现代化得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科教学在一个动态的双向的活动中完胜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5、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需要探究?探究的内容应该是化学教学中的核心知识、重点知识。
·化学基本概念,如电解质、胶体与溶液的区别、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等;·化学基础理论,如元素周期律、碱金属和卤素性质递变规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晶体的生长条件、促进和抑制水解反应的条件、配位化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化学贡献的讨论等;·重要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如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化学性质比较,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硫酸铜溶液与镁、铝、锌等活泼金属反应的产物,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铝的两性等;·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如抑酸剂化学成分的检验,鲜果中维生素 C 的还原性,易拉罐的主要成分,学校所在地区大气污染及防治情况的调查,减少或避免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氡等对居室空气污染的讨论,从农药 DDT的广泛使用到禁用的讨论,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的讨论等。
这也就是说探究应该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重要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等化学核心知识、重点知识来进行,这些知识是值得探究的。
了要考虑这个知识值不值得探究以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够探究。
这个知识能不能探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学生的因素和资源的因素是两个较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学生的因素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仅凭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不怎么需要思考就能解决,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要安排探究;如果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目前的接受能力,那么,这个问题也不适合探究。
例如,“食盐能否溶解于水中?”这个问题就不需要探究,因为,学生仅凭生活经验就可以回答;“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解于水中呢?”这个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就值得探究(因为以此问题的解决引出溶解度和饱和溶液),而且学生根据实验探究的数据就能够解决,因此是可以探究、能够探究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对高中生来说,却不值得探究。
如果换成这样一个问题:“氯化铜水溶液电解可以得到金属铜,那么,氯化钠水溶液电解也能得到金属钠吗?”这个问题就值得探究,而且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内,蹦一蹦,跳一跳,学生就能够解决。
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探究的知识应该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内。
·资源的因素能不能探究,还要考虑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
如果所在学校不具备探究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那么,尽管这个问题值得探究,也无法安排探究活动。
在谈到探究的问题时,很多人都举这样的事实来说没法开展探究,“农村学校连演示实验都做不了,还谈什么实验探究”。
我们要承认农村学校实验教学资源匮乏的现实,因此,呼吁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为那些教学条件落后的学校配置必要的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
但这不能成为条件落后学校的教师排斥探究、不进行探究教学的理由。
因为,有些实验教学仪器是可以开发的,可以用代用品、可以用微型实验;另一方面,实验探究也不仅仅只有基于实验活动探究的一种形式,还有基于实验事实的探究和基于实验史实的探究等形式。
总结上面的讨论,可以回答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探究,那就是值得探究又能探究的知识,也就是“课标”中所说的“具有探究价值”的知识。
我们可以把值得探究又能探究的内容,称为“探究点”。
这个“探究点”实际上就是“举一反三”中的“一”,“一”探究明白了,就可以举三、举十,就可以迁移。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找准探究点,充分发挥探究点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