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国中古代经济史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高考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试题

高中历史高考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试题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1、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2、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3、民族交往密切;4、中外经济交往频繁5、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6、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古代经济发展概况(一)农业篇1、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3)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4)唐初:唐太宗“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即民本思想)。

实行租庸调制。

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唐玄宗前期重视农业。

(5)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6)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等制度。

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进步(1)奴隶社会①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河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②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③春秋晚期铁农具开始使用。

也开始用牛耕。

(2)封建社会①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②秦朝: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③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西域开始使用铁器。

④三国:魏国马钧发明翻车。

⑤唐朝:曲辕犁和筒车。

3、农业的产生和农作物的培植、推广和引进⑴商周: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

⑵西汉:X骞通西域,西域的葡萄、石榴、首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

⑶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品种增多。

⑷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⑸明清: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

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

清代前期,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4、兴修的重要水利工程⑴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春秋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秦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X国在秦国修的X国渠。

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

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

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中国古代经济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课题。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最繁荣的时期?A. 夏朝B. 商朝C. 汉朝D. 晋朝2. “冶铜为镰,悬刑为纲”是哪个朝代的经济特征?A. 唐朝B. 春秋时期C. 元朝D. 明朝3. 关于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以下错误的是:A. 刀币B. 壳币C. 铁钱D. 纸币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A. 马车B. 船舶C. 飞机D. 人力车5. “黄金盛世”是哪个朝代的经济特征?A. 元朝B. 唐朝C. 宋朝D. 东汉末年二、判断题1. 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并重。

()2. 铁器在中国古代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 在中国古代,商业和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互通。

()4. 农民在中国古代经济中是最底层的社会阶层,缺乏社会地位和经济权益。

()5. 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主要是以金银为主,并逐渐发展出纸币。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中国古代商业和贸易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 古代冶铜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4. 金银在古代的货币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金银的使用情况。

四、综合题近年来,中国古代经济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请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经济研究的看法,以及为什么对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请你就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演变,从商朝到明朝,进行论述。

以上是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你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课题,提高你对中国历史的全面理解能力。

相信经过努力学习,你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运用③水利灌溉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A.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是A.《齐民要术》B.《营造法式》C.《考工记》D.《汜胜之书》3.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③废分封,行县制④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4.两汉时期关中地区农业生产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里拥有①郑国渠②白渠③六辅渠④芍陂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冶铸技术,两汉时期的人们还没有掌握的是A、水力鼓风冶铁B、低温炼钢C.铸铁柔化技术D.金屑切削、焊接鼓术6.曹魏屯田制对促进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A.总结了汉朝西域屯田的经验B.按军事编制组织管理C、实行封建土地国有D.使流亡农民与土地结合7.隋朝实现统一的经济基础是A.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C、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D.南北交通的不断加强8.唐朝实行两税法的主要作用是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B、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C.缓解了均田制被破坏造成的财政问题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9.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其原因是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

是南北交通的枢纽②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了当时的长安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10.“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

车首之末,缚以诸筒。

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这种工具出现在A.西汉B.东汉C.曹魏D.唐朝11.王安石变法时所设立的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A.负责市场税收B.核准市场物价C.管理对外贸易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12.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A.‘农业生产力进步的促进B、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影响C.商品经济繁荣的拉动D.对外贸易扩大的刺激13.据《清朝通典》记载:“我朝削除故明宗室禄田,令与民田—例起科(征税)。

中国古代经济史【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经济史【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经济史【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北京的故宫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 ] 元朝- [ ] 明朝- [ ] 清朝- [x] 明朝2. 以下哪个朝代是没有铸造铜钱的?- [x] 秦朝- [ ] 汉朝- [ ] 魏晋南北朝- [ ] 五代十国3. “币制统一”政策始于哪个朝代?- [x] 秦朝- [ ] 汉朝- [ ] 魏晋南北朝- [ ] 五代十国4. “三公”包括以下哪些官职?- [x] 太尉、司徒、司空- [ ] 都督、总管、巡抚- [ ] 太守、太傅、太常- [ ] 令、长、丞5. “洛阳纸贵”指的是哪一个时期的现象?- [ ] 秦汉- [ ] 魏晋南北朝- [x] 唐代- [ ] 宋代二、简答题1. 请简述唐代经济的特征。

- 唐代兴起了“市舶司”,发展海运贸易,奠定了对外开放的基础。

- 开放了丝绸之路,并与西亚、中亚、印度及东南亚等地进行商贸往来。

- 钱粮铁农均具发展。

金属冶炼和铁制钢铁生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唐代人口大幅增长,特别是有利于都市经济繁荣和商业发展,造就了大量富商巨贾。

2. 请简述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状况。

- 南北朝时期天灾频繁,加上战乱不断,农业收成大幅下降,人口锐减。

- 工业与商业企业发展出现一定程度的滞缓。

士族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萌芽。

三、论述题请论述商鞅变法与秦朝的经济发展。

-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集中国家权力、推行士族统治的改革。

- 商鞅变法中的法家思想,提出了“以法治国”、“法者政之极”等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思想形态进行了深刻的发掘和定义,为后世政治体制和法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 商鞅变法中取消井田制,实现土地私有制,推动优势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 商鞅变法还大力发展工业和商业,使秦朝经济得以腾飞。

所以,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变革的重要事件之一。

【精品】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训练卷

【精品】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训练卷

第二部分经济发展史专题9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19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中国古代历法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已出现原始历法。

商周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夏小正》。

这表明()A.原始历法诱导了远古农业的产生B.古代中国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农时观念出现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汉代的铁农具在我国东北、西北均有大量出土,陕西还有成批成组的铁农具出土,其种类有耕具、起土器、中耕器和收割器等,式样多,规格统一。

这反映了汉代()A.官营手工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农具生产的标准化和系列化C.铁犁牛耕技术开始普遍推广D.农具种类式样走向完备成熟4.下图是绘制于盛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第23窟的壁画“雨中耕作图”。

该壁画主要的史学价值在于反映了当时()A.战争对农业的破坏B.农业耕作的场景C.家庭手工业的兴盛D.庄园经济的发展5.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

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地区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

这主要说明()A.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D.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6.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宋人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备”。

这反映了宋代()A.土地私有不断深化B.税制发生重大调整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7.南宋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该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经济()A.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B.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8.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完整版)中国古代经济史测试题

(完整版)中国古代经济史测试题

袁中国古代经济史测试题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80分)。

肄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莄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蚈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羆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

”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薃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膄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虿3.下列各项符合史实的是荿A.夏朝时期已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B.青铜制造是夏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膇C.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蚁D.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螁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蒇A.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 B.秦国修建的都江堰属于交通运输工程蚆C.三国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水力冶铁 D.京杭大运河沟通了长江与黄河,便利了南水北调莁5.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薈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薆6.从经济角度看,秦始皇统一中国最大的作用是肅A.统一了度量衡 B. 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肁C.确立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D.统一了货币蚀7.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羈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蒅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袂8.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主要原因是①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②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了当时的长安蚁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肆9.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羄A.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B.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薂C.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D.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布局蒈10.右图所示货币最早在市场流通是在葿A.唐玄宗开元年间 B.唐太宗贞观年间 C.唐高祖武德年间 D.隋文帝开皇年间莃11.明清时期商品流通扩展,国内市场扩大,其原因有①农业手工业发展,投放市场的商品的数量增加②地域分工趋势出现③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增长④赋役征收的货币化莂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薀12.施复夫妇开设的机房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主要是因为薇A.机房生产规模扩大 B.机房中分工比较细肇C.机房中使用雇佣工人 D.机房产品投入市场肃13.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薁A.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商人”源于此蚅B.唐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蒆C.明初开始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袃D.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英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莈14.商周农业的进步,不包括肈A大量使用青铜农具B种植多种粮食作物C施用各种肥料D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袆15.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运用③水利灌溉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薄A.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蒀16.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是膆A.《齐民要术》B.《营造法式》C.《考工记》D.《氾胜之书》莅17.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③废分封,行县制④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莄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蒁18.北魏推行的均田制①确认了受田农民对国有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③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④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大融合蕿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螄19.唐朝时创制的灌溉工具是肄A.水排B.桔槔C.筒车D.耧车芈20.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练习(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练习(答案+解析)

中国古代经济1.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3.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4.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5.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规划训练一、选择题(48分/24min)1.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2.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

这一现象说明()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3.(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

中国经济史习题及解析

中国经济史习题及解析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专题详解)一、中国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发展过程】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内容和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所有权属于周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诸侯臣下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作用】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

【瓦解】随着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大量井田之外的荒地得以开垦成为私田,奴隶主破坏井田制,井田制开始瓦解。

2、均田制:【形成与发展】485年,北魏孝文帝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隋朝和唐朝前期基本的土地制度。

【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内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

丁男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受露田20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

②土地不得买卖。

受田者年老或死亡,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传给后代。

③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

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

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

【性质与作用】①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度。

②确认了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

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恢复经济和民族融合。

【瓦解】隋朝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限制了土地的买卖和无限占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

3、更名田:【概念】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更种人所有,叫作“更名田”。

【作用】一定程度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对清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重点提示】封建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如均田制等)、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民主革命后的土改才被消灭。

东汉时的豪强地主的田庄、各封建王朝时的田庄和土地兼并,都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集中体现。

高一政治《古代中国经济》习题_

高一政治《古代中国经济》习题_

高一政治《古代中国经济》习题_高一政治主要以经济生活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通过习题加强掌握所学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古代中国经济》习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古代中国经济》练习题一、选择题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的根源是()A.巩固皇权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地方割据混战D.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耜耕B.石器锄耕C.火耕D.铁犁牛耕3.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B.铁犁牛耕的普及C.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4.“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不能反映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5.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A.商品经济B.小农经济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6.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7.宋代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主要标志是()A.出现间作、套作复种技术B.实行轮作和推广绿肥种植C.出现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D.出现可以调节犁耕深浅的曲辕犁8.下列关于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定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9.以青铜为主要材料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时代叫青铜时代,商朝号称“青铜时代”。

以下选项中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是()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战争B.商朝青铜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C.商朝青铜器铸造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D.商朝青铜制造业是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10.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九年级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

九年级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

九年级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齐国B.楚国C.燕国D.秦国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东汉→三国B.西汉→东汉C.秦→西汉D.三国→西晋4.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钱币是()5.“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

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A.说汉语B.穿汉服C.改汉礼D.以法治国6.从“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实行的统治措施。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7.安徽萧县、怀远有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特产。

这些物种最先由西域传入中原是在()A.秦朝B.汉潮C.唐朝D.宋朝8.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努尔哈赤D.皇太极9.“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应该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0.清专制统治力量加强的重要表现是()A.废除丞相制度B.设立东厂C.设立锦衣卫D.增设军机处11.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12.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13.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中国古代经济史练习题

中国古代经济史练习题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司马迁在《史记8226;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20.乾隆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清)朝因之。顾商贸之辐辏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户不闭,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这表明
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 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 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
21.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8.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资本主义萌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猛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此规定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
11.《北史·苏绰传》:“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百。”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图1-5反映了我国哪项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图1—5A.青铜器B.铁器C.钢D.铝2.(2012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宋仁宗景佑三年诏曰:“天下士庶家,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毋得为四铺作及斗八;非品官毋得起门屋;非宫室寺观,毋得绘栋宇,及朱墨漆梁柱、窗牖雕镂柱础。

”材料反映了①统治者倡导节俭之风②建筑有鲜明的等级性③商业场所受严格限制④街市合一被制度认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4.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

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C.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 D.长途贩运发展5.“瓷都”景德镇能烧制出多种彩瓷是在A.唐朝 B.元朝 C.明中后期 D.清朝6.(2011年5月湖州二模15题)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7.(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5题)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三国D.两晋南北朝8.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9.(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1中国古代经济史试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1中国古代经济史试题

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史一、学习目的理解我国古代各时期经济的开展状况、经济政策、经济活动及其影响等根本内容。

二、自主学习〔展示:B层;点评:A层〕1.古代的农业经济①消费工具的不断进步。

春秋时期开场使用和,标志着我国社会消费力的显着进步。

唐朝创造了和灌溉工具。

②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

两宋时期从越南引入优良品种。

唐朝时期茶叶消费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

从两宋时期开场,棉花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③水利工程的兴修。

春秋战国时期,的修建,使平原成为沃野。

秦朝修,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隋朝时的开凿,使南北得以贯穿;元朝时修筑与大大缩短大运北间隔。

2.古代手工业经济①金属冶炼技术。

商朝时有了为代表的青铜冶铸技术;东汉时创造了,用水力鼓风冶铁。

②纺织技术。

三国时期的蜀锦行销吴、魏;唐代丝织技术高超,花色品种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开展。

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兴起,元代棉织业兴旺,明朝棉布产量多,质地优良。

③制瓷技术。

唐朝时陶瓷器品种多,著名的是艺术的珍品;北宋兴起的后来开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明朝制瓷工艺更加高超。

④造船技术。

三国时期,吴国造船业程度较高;明朝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

3.古代商业经济①货币HY历程。

秦始皇统一货币,全国使用钱;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造发行钱。

北宋时出现“夜〞和“晓〞,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对外贸易兴盛。

汉朝以为主要道路的陆路贸易开拓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

唐朝对外贸易相当频繁。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贸易范围扩大,专门设置管理。

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4.经济重心的南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出现了一次HY,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

唐朝我国经济重心开场南移,到时,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三、探究〔展示:A或者C层;点评:C层〕1.简要列举我国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提示:汉代、唐代、宋代、清代〕2.我国步入近代经济已经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请用史实证明我国在南宋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2012年11月浙江慈溪中学高三期中)
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
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
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C.魏
15.C 解析:本题选自2012年高考重庆卷。根据对材料分
析判断,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指的是南北朝时 期出现的灌钢法,根据教材相关知识“钢铁”一词 此前没有提到过,灌钢法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 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 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铁,制作的兵器坚 韧锋利。本题选C项,答案提供的A项一说有错误。
瞬间,人们都惊呆了。央视工作人员、礼仪小姐和专家都赶
紧在地面上捡拾碎片,栏目负责人当场承诺将邀请著名的青
铜器修复专家贾文忠修复古镜。该青铜镜之所以受到这样的 珍视,主要在于它的
①艺术价值 ②历史文化价值 ③工艺价值 ④文学价值
A.①②③④ 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
9.B
解析:明朝中后期以后,私营收工业超过官 营,占据主导地位,故①错误;民族工业的 兴起是在近代才出现的,采用大机器生产, 故④错误
A.马铃薯、玉米 B.烟草、小麦 C.葡萄、土豆 D.甘蔗、水稻
5.(2012年1月潍坊市期末8题)在封建社会,自耕农这一 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导致自耕农“经常分化”的 因素有 ①赋役负担②自然灾害③地主盘剥④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A
解析:本题“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从美洲带 到中国”是关键信息。
D.推
10.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 义萌芽因素发展的因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 供的信息由于政府以上政策,商人把资本大 多用于买房置地,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1.(2012年10月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张 强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 《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 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A.唐朝政府鄙视商业
B.唐朝商业不发达,不需要太多邸店
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不允许商人抬高 地位
D.唐朝陆路商运发达,邸店生意兴隆,许多 官吏参与争利
7.D
解析:C项具有一定迷惑性,关键要看到政 府的规定不是禁止入市、限制邸店的开设, 而是针对五品以上的官员。
8.(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19题)下面是明代苏 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 有( )
13.B
14.(2011年4月广东六校联考13题)“今 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 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 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 耕 D.自给自足
14.B
解析:“人善治”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指的是增加产量, 这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B.

1.C
解析:根据所学,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 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 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据此本题 选C项。
2.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 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 )
①商品经济有开拓性、开放性特点 ②晋商和徽商 富于开拓精神
10.(山东高密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11题) 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空前繁荣,通过土地买卖 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上自绅富,下至委巷 工贾胥吏……莫不志在良田”。这一现象的直接影 响是
A.首次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 进了租佃土地经营方式的产生
B.促
C.为均田制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什 动了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
A.唐代苏州的风俗 外贸易
B.元代的海
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 文学创作
D.晚清的
11.C
解析:《红楼梦》是描述晚清金陵四大家族的衰亡; 《苏州府志》是苏州地方志;《天工开物》明代宋 应星所著,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 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因此,据著 作的内容、时间、类型,可以排除A、B、D项,C 为正确选项。
5.(2012年1月潍坊市期末8题)在封建社 会,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 化。导致自耕农“经常分化”的因素有 ①赋 役负担②自然灾害③地主盘剥④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许昌市高三四校联考)明代 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 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 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 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 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 恰当的是
D.垦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12.A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A项中的农具的革 新从材料中看不出来;B项从图片——开荒执 照看出来;C项由文字材料可以看出来;D根 据所学可知。
13.(2012年广东)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 的水利工程,它出现于
A.西周 朝
B.战国 D.汉朝
C.秦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明清时期,京 杭大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对这一历 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税务场所 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表现 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的重要场所 D.会馆是政府设立的处理商人与政府关系的机
③晋商和徽商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 ④当时统治者 已取消重农抑商政策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B
解析: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仍在持续,④ 明显错误,不包含④的选项只有B,①②③也 完全符合题意。
3. 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 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新 “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 “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 高。” 的发明应该是
12.(2012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康熙年间 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人民 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 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以下各项 对材料和右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农具的革新推动了荒地开垦
B.垦荒活动需要得到政府许可
C.清朝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
职业自耕农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占人口比例 24%36%30%10%
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展
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 ③
8.D
9.2007年1月,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举办的“2007民 间寻宝记——走进丹阳”在评选“十大宝物”时发生意外: 礼仪小姐展示一面战国青铜镜时不慎失手,古镜当场被摔碎。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B.明政府曾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 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6.C
解析:从“奉旨允行”,到“不得往日 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 带出海”,我们得出结论:有条件允许海外 贸易。
7.唐代许多官员开设邸店,后政府规定: “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了( )
A. 瓷器 C. 青铜
B. 丝绸 D. 酿酒
3.B
解析:根据出现最早,青铜出现在夏代,其 他出现在原始社会,可以排除C;丝绸在西 汉时期开始外传,瓷器在宋时外传,酿酒业 不符合“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 技术最高”特征,故选B。
4.(2012年11月郑州市五校高三期中)外来饮食文化对中 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蔬菜、粮食品种不断地进入百姓饭 桌,其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从美洲带到中国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