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 试行 条文解读及计算实例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d4a5d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f.png)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一、一般规定1.本规则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单体建筑装配率的计算,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竹)结构、混合结构等结构类型。
2.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3.当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
4.当单体建筑中釆用了不同的结构体系(类型)时,可先按单一结构体系(类型)计算出各结构单元的装配率,再根据各结构单元地上建筑面积加权平均。
5.地下室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建造时,主体结构的得分按照相应评分表计算,地下室主体结构实际实施的面积可以替代上部结构相同面积的主体结构得分。
6.单体建筑装配率P 按下式计算: %100100Q Q Q Q Q P 54321⨯++++=式中:P ──单体建筑装配率;Q 1──标准化指标实际得分值Q 2──主体结构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3──外围护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4──内装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5──管线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7.各系统的得分不应小于评分表中规定的最低分值要求。
8.公共建筑室内或居住建筑套内实施全装修的情况下,当全装修表面积的60%及以上采用装配式装修方式完成,且实现管线与主体结构分离时,内装系统和管线系统的装配率均可直接按照满分计算。
9.本规则中未予明确计算的新技术、新工艺,其计算方式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
10.装配式建筑的分级标准为:A级,得分为60-75分;AA级,得分为76-90分;AAA级,得分为91分及以上。
二、评分表1.本规则按照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特点分别给出评分项及评分值。
(见表一、表二、表三)2.各评分项的得分有区间要求的按照插值法进行计算,仅有下限要求的评分项达到要求方可得分。
3.有多个评价项但评价分值仅有一项时,满足一个评价项的要求即可得分。
三、计算规则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则。
1.单体建筑装配率的计算范围为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部分。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d9d4ef67cd184254a353587.png)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一、标准特点:一个概念:装配率,综合反映建筑的装配化程度两种评价方式: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两种评价方法:预评价与项目评价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
(详见3。
0。
2)装配率评价体系三大评价指标: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
四大基本标准:装配率-——综合评价50%;主体结构—最低得分20分;围护墙和内隔墙---最低得分10分;全装修—全面实施100%五类结构:混凝土、钢、木、组合、混合十分差值: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之间至少存在十分差值。
满足四大基本标准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等级评价。
二、标准细则标准包括以下几部分的计算:1.竖向承重构件:详见4。
0.2与4。
0.3节2.水平构件:详见4.0.4与4。
0.5节3.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详见4.0.6与4。
0.8节4.围护墙和内隔墙集成:详见4.0。
7与4。
0.9节5.全装修和装配化装修:详见4.0.10与4。
0。
13节6.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详见4。
0.11与4。
0。
12节三、术语集合(1)以下术语释义来自于本标准1.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厂装配而成的建筑。
2.装配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3.全装修: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4。
集成厨房: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厨房;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厨房。
5。
集成卫生间: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5c1afbe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0.png)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一、适用范围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装配率计算可参照执行。
二、一般规定(一)本《计算细则》中的装配率是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分值。
(二)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计算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计算单元;4.当采用未包含在本《计算细则》规定范围内的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时,可采取专家论证的方式确定应用比例、计算方式及分值。
(三)下述范围新建民用建筑对主体结构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作最低限要求:1.超过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最大适用高度的建筑工程,依据本细则计算的单体建筑装配率应达到25%以上;2.居住建筑类项目中非居住功能的建筑,其地上建筑面积总和不超过10000平方米,或不超过3000平方米的售楼处、会所(活动中心)、商铺等独立配套建筑;3.因技术条件特殊需调整装配率指标的建筑工程,依据本细则计算的单体建筑装配率应达到30%以上。
三、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1.装配率应根据表1中的分值按下式计算:P——装配率;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Q3——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Q4——装配率评价项目Q1、Q2、Q3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Q5——创新项指标实际得分值。
表1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注: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2.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计算方法:Q1a=V1a/V×100%式中:Q1a──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V1a──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列入装配式计算的现浇部件体积和预制部件体积之和;V──主体结构竖向部件总体积。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条文解读及应用说明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条文解读及应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0403d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0.png)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条文解读及应用说明装配率是评价装配式建筑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装配构件的重量与整个建筑结构重量之比。
装配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下面将对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进行解读和应用说明。
方法一:按构件数量计算装配率装配率=装配构件的总数量÷所有构件的总数量这种方法是装配率计算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通过统计所使用的装配构件数量和总构件数量,计算出装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构件类型单一、数量可直接统计的情况。
比如,一些装配式建筑使用了1000块装配墙板,而总共需要使用1500块墙板,则该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为1000/1500=0.67,即67%。
方法二:按构件重量计算装配率装配率=装配构件的总重量÷所有构件的总重量这种方法是按照构件的重量比来计算装配率。
通过获得装配构件和所有构件的总重量,计算出装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构件重量相差较大的情况。
比如,一些装配式建筑使用了100吨的装配构件,而总共需要使用150吨的构件,则该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为100/150=0.67,即67%。
方法三:综合计算装配率装配率=∑(各构件的数量×构件的装配率)÷所有构件的总数量这种方法是综合考虑各个构件的数量和构件的装配率来计算装配率。
通过统计各个构件的数量和构件的装配率,并按比重计算出装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构件类型多样、数量繁多的情况。
比如,一些装配式建筑使用了1000块装配墙板(装配率为80%)、500块装配楼板(装配率为60%),而总共需要使用1500块墙板和600块楼板,则该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为(1000×0.8+500×0.6)/(1500+600)=0.71,即71%。
应用说明:1.装配率是评价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衡量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程度和工程质量。
2.装配率的计算需要准确统计装配构件的数量和重量,确保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3.装配率是一个动态指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大连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试行)条文解读及计算实例2018.07
![大连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试行)条文解读及计算实例2018.07](https://img.taocdn.com/s3/m/03a4cced4693daef5ef73d29.png)
洪亮
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 2018年7月31日
目录/Contents
01
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02 工程计算实例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 1.1 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装配率定义
装配 率计 算方 法
二、一般规定
装配率计算单元
l注2. 当采用表中“()”内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时,计 算应用比例及得分应采用对应“()”内的数据。
l注3. 对于一个评价项中有 “()”内外两种装配式建 筑技术时,“()”内外二者只能选其中一项参与计 算。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1 计算表:
l计算表列出了应用比例范围的区间:
评价项
指标要求
柱、支撑、承
采用预制构件
重墙、延性墙 (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
板等竖向构件
工工艺)
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
20%≤比例≤35% 35%≤比例≤80% (80%<比例≤90%) 70%≤比例≤80%
计算分值
8~20* 20~30* (5~7*) 10~20*
最低 分值
20
l 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是指采用铝合金模板、大钢模板 等施工工艺以达到免抹灰的效果且成型构件平整度偏差不应大 于5mm的竖向构件成型工艺。
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q1b=A1b/A×100%
式中:q1b──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 的应用比例;
A1b──各楼层中预制装配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 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A──各楼层构件的水平投影总面积,计算时可扣除电梯井、 洞口的水平投影面积。
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试行)手册(第二版)
![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试行)手册(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751d0f2f60ddccda38a054.png)
外二者只能选其中一项参与计算。 4.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是指采用铝合金模板、大钢模板等施工工艺
以达到免抹灰的效果且成型构件平整度偏差不应大于5mm的竖向构件成型工艺。 5.延性墙板指的是具有良好延性和抗震性能的墙板,包括:钢板剪力墙、
—8—
结构竖向构件中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 板施工工艺现浇混凝土体积之和; 3.当符合下列规定时,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接部分 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 (1)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 段和高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 积。 (2)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 土体积。 (3)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 浇混凝土体积。 4.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 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组合钢板剪力墙、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墙板、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等。 6.免抹灰隔墙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现场避免二次加工为主
要特征的砌筑免抹灰隔墙,如经配块设计的新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连 锁砌块等。
7.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是指从设计阶段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在管线综合 设计的基础上,内隔墙预埋(预留)与内隔墙相关的管线(槽、孔),不需在 安装现场开槽(孔)。
梁、板、楼梯、阳台、
70% ≤比例≤ 80% 10 ~ 20*
空调板等构件
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 ( 非承重围护墙免抹灰 )
比例≥ 80%
5
( 比例≥ 80%)
(3)
围护 预制围护墙与保温、隔热、 50% ≤比例≤ 80% 墙和 装饰一体化(预制围护墙与保温、 (50% ≤比例
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详细]
![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4feb8aabb7360b4c2e3f64d7.png)
➢ 评价指标: 单体预制率 符合产业化标准的五项装
配式技术: ✓ 预制内隔墙 ✓ 免抹灰隔墙 ✓ 全装修 ✓ 组合成型钢筋制品 ✓ 定型模板
2.装配率计算方法条文解读及应用说明
2.1 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
2.装配率计算方法条文解读及应用说明
★ 2018.07.20 大连市建委发 《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试行)》
1.大连市装配式建筑政策
1.2 大连最新政策 ★ 2018.06.08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推进装配式 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大政办发【2018】72号
1.大连市装配式建筑政策
1.2 大连最新政策 ➢ 工作目标
建筑单体预制率,是指混凝土结构的装配式建筑 ±0.000标高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 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部分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2.装配率计算方法条文解读及应用说明
2.5 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 主体结构部分的计算分值不低于20分; 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计算分值不低于10分; 3.采用全装修; 4.装配率不低于50%。 ➢ 预评价+项目评价 ➢ 装配式建筑认定+等级评价
1.大连市装配式建筑政策
1.2 大连最新 装配式住宅须产业化全装修。
1.大连市装配式建筑政策
1.2 大连最新政策 ➢ 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
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以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国有控股企业投资项目
引领带动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化发展。
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 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建筑主体结构构件预制,非承重 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并全装修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b15d73f74b35eefdc9d3335a.png)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前言为贯彻落实《AA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琼府〔2017〕100号)的要求,根据《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结合AA省岛屿省份自然环境、岛内抗震高烈度设防要求及超强台风等特殊气候条件,AA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了本规则的编制工作。
本规则借鉴了AA等地在装配式建筑推进初期的经验做法,并广泛征求了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施工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单位的意见。
本规则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与AA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以便改进。
联系电话:,邮箱:******@*******一、适用范围本《计算规则》适用于全省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
二、一般规定(一)本《计算规则》中的装配率是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与内隔墙、装饰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二)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计算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中屋顶以上塔楼部分不列入计算范围(小于标准层面积30%)。
2.对于主楼带有裙房的建筑项目,主楼和裙房可分别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主楼与裙房可按主楼标准层正投影范围确认分界。
3.对于层数为三层及以下,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的单栋建筑,可形成建筑组团共同作为计算单元。
三、装配式建筑应满足下列条件:1.装配式建筑应进行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饰装修一体化设计和建造,实现建筑全装修。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率不低于50%。
四、计算方法1.装配率计算方法: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应根据表1中相关参数,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式中:P —装配率Q 1— 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 Q 2— 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 Q 3— 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 Q 4— 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 Q t — 其他项的分值100%Q 100Q Q Q Q P 4t321⨯-+++=表1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注:1 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书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e2578736b0717fd5370cdc44.png)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院公寓楼装配率计算书20目录前言 (3)一、工程概况 (3)二、公寓楼预制率计算 (5)1、计算水平预制构件应用比例 (6)2、计算竖向预制构件应用比例 (9)3、外墙挂板应用比例计算 (10)4、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 (15)5、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 (16)6、计算装配率 (18)三、总结 (19)前言什么是装配式建筑?我们早已熟悉的一砖一瓦积累而成的楼房,按照定义,装配式建筑是指把建筑需要的墙体、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车间(工厂)按标准生产,将预制件在施工现场装配,主要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
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
好比就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把“零部件”像“搭积木”一样安装房子。
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具有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一举多得之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9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会议决定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
为此,一要适应市场需求,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推进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品种和规格,引导企业研发适用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装配式建材应用比例,促进建造方式现代化。
二要健全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
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将发展装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规划建设考核指标,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规划审批、基础设施配套、财政税收等支持政策,在供地方案中明确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要求。
装配式建筑预制率计算及叠合楼板支撑计算书
![装配式建筑预制率计算及叠合楼板支撑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dd2debcf5ef7ba0d4a733bdb.png)
附件1某市装配式建筑项目预制率计算书(参考格式)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专业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专业设计人: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项目基本情况 (5)(一)本项目采用预制构件种类 (5)(二)本项目采用工具式模板 (5)(三)本项目各层预制构件分布图 (5) (5)二、预制率计算依据 (5)三、预制率的详细计算 (5)四、结论 (8)五、附件 (8)叠合板底支撑 (9)计算书 (9)(参考格式) (9)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设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构专业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 (9)结构专业设计人:__________________ (9)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10)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0)3、《建筑施工承插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31-2010 (1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10)6、《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10)一、工程属性: (10)二、荷载设计: (10)三、板底支撑体系设计: (10)四、叠合楼板验算 (11)五、主梁验算 (12)六、立柱验算 (14)七、可调托座验算 (15)八、抗倾覆验算 (15)九、立柱地基承载力验算 (15)项目基本情况项目位于某市区,共有栋塔楼,其中栋层、层;栋层、层采用了装配式的建造方式。
详细解读《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详细解读《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4690990453610661fd9f40f.png)
详细解读《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将装配式建筑作为最终产品,根据系统性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打分,把装配率作为考量标准,可以较简捷地判断一栋建筑是否是装配式建筑.本标准设置五章二十八个条文,其中总则4条,术语5条,基本规定4条,装配率计算13条,评级等级划分2条.一、《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特点本标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十”1、一个概念:装配率,采用一个指标综合反应建筑的装配化程度,以装配率对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进行评价,使评价工作更加简洁明确和易于操作.2、两种评价: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方式,对装配式建筑设置了相对合理可行的“准入门槛”,达到最低要求时,才能认定为装配式建筑,再根据分值进行等级评价.预评价与项目评价方式,在设计阶段可以进行预评价,但不是强制要求,在竣工验收后,可依据验收资料进行项目评价.3、三类指标:计算装配率主要有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装配比例.本标准拓展了装配率计算指标的范围.例如,评价指标既包含承重结构构件和非承重构件,又包含装修与设备管线.再例如,衡量竖向或水平构件的预制水平时,将用于连接作用的后浇部分混凝土一并计入预制构件体积范畴.4、四大基础: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标准以控制性指标明确了最低准入门槛,以竖向构件、水平构件、围护墙和分隔墙、全装修等指标,分析建筑单体的装配化程度,发挥《标准》的正向引导作用.1)装配率:综合评价大于等于50%2)主体结构:最低得分大于等于20分3)围护墙和内隔墙:最低得分大于等于10分4)全装修:全面实施百分之百5、五类结构:本标准包含混凝土、钢、木、组合、混合结构的装配式建筑评价.6、十分差值:在装配式建筑的两种评价方式间存在十分差值,在项目成为装配式建筑与具有评价等级存有一定空间,为地方政府制定奖励政策提供弹性范围.二、适用范围1.0.2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民用建筑的装配化程度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时,可参照执行.三、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指标1.0.3本标准采用装配率评价建筑的装配化程度.2.0.2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采用单一指标评价,以前有些地方的规定,将评价指标分为预制率、预制装配率、装配化率等概念,此次标准将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指标统一为“装配率”,明确了装配率是对单体建筑装配化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装配率具体定义为: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四、计算单元本标准要求将主楼与裙房分开评价,因为裙房建筑面积较大,而且群房建筑使用功能或主体结构形式与主楼存在较大差异.3.0.1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和评价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和评价.3单体建筑的层楼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计算和评价单元.五、评价阶段:项目评价和预评价3.0.2装配式建筑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2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按竣工验收资料进行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项目评价应在竣工验收后,依据验收资料进行,主要工作有:对项目实际装配率进行复核,进行装配式建筑的认定;根据项目申请,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等级评价.在设计阶段可以进行预评价,本标准用的是“宜”,也就是说不是必须程序.预评价作用有:对项目设计方案做出预判与优化(3.0.3条+表4.0.1);对项目设计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法等的评价方法进行论证和确认;对施工图审查、项目统计与管理等提供基础性依据.六、装配率计算法一)竖向和水平构件的应用比例竖向构件的应用比例为预制混凝土体积之和除以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水平构件的应用比例为预制构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除以建筑平面总面积.而且,考虑到目前国标推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在预制构件间连接必须用到后浇混凝土,将预制构件连接为一个装配式整体,本标准将预制混凝土体积的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计入预制构件内.而且将免支模的楼屋盖,包括金属楼承板和木楼屋盖等都计入预制构件都水平投影面积.注意,这里的竖向构件是只针对主体结构的竖向构件.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中主体结构竖向构件评分值可直接得到30分.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建筑主体结构竖向构件可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在预评价中进行确认.连接部分的现浇混凝土计入预制构件计算的基本要求:①连接部分的尺寸、配筋构造、做法等采用标准做法②现场的施工操作和模板等实现标准化4.0.2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主要采用混凝土材料时,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q1a=V1a/V×100%式中:q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V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混凝土体积之和,符合本标准第4.0.3条规定的预制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也可计入计算;V──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4.0.3当符合下列规定时,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1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段和高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积.2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3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土体积.4.0.4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q1b=A1b/A×100%4.0.5预制装配式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可包括:1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2预制构件间宽度不大于300mm的后浇混凝土带水平投影面积;3金属楼承板和屋面板、木楼盖和屋盖及其他在施工现场免支模的楼盖和屋盖的水平投影面积.二)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应用比例计算墙体构件的应用比例为各楼层墙体采用非砌筑或管线装修一体化做法墙体的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除以墙总面积之和;非承重围护墙以及内隔墙采用非砌筑方法是装配式建筑重点发展的内容之一,非砌筑墙体一般是指以工厂生产、现场安装、干法施工为主要特征,常见类型有大中型板材、幕墙、木骨架或轻钢骨架复合墙、新型砌体等.注意,这里的围护墙非砌筑只针对非承重围护墙体.4.0.6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q2a=A2a/Aw1×100%4.0.8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q2c=A2c/Aw3×100%三)围护墙和内隔墙集成建筑墙体的设计集成和集成产品对装配式建筑是重要的,目前的工程实践主要体现在设计集成方面,从长远发展的需求看,集成产品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结果.在集成产品的研究和应用中要重视产品的指标和性能的一致性,需要有完整的安装工艺和质量标准等配套,应解决好所有的细节问题.4.0.7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q2b=A2b/Aw2×100%4.0.9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q2d=A2d/Aw3×100%四)全装修和装配化装修4.0.10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q3a=A3a/A×100%4.0.13管线分离比例应按下式计算:q3d=L3d/L×100%装配式建筑要求全装修的应用是指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考虑工程实际需要,纳入管线分离比例计算的管线专业包括电气(强电、弱电、通信等)、给水、排水和采暖等专业,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由于管线的维修和更换对建筑各系统部品等的影响是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故表4.0.1中计入“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管线分离”评分项的应用项.表中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两项应用的重点是“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和“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五)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4.0.11集成厨房的橱柜和厨房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墙面、顶面和地面中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q3b=A3b/Ak×100%4.0.12集成卫生间的洁具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墙面、顶面和地面中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q3c=A3c/Ab×100%2.0.4集成厨房integrated kitchen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完成的厨房.2.0.5集成卫生间integrated bathroom地面、吊顶、墙板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完成的卫生间.这里重点是“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和“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七、配式建筑的最低要求1.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分.(计算方法详表4.0.1及第4.0.2条~第4.0.5条要求)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计算方法详表4.0.1及第4.0.6条~第4.0.9条要求)3.采用全装修.(参表4.0.1,此项得6分)4.装配率不低于50%.八、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本标准对装配式建筑设置了相对合理可行的“准入门槛”:3.0.3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1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分.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3采用全装修.4装配率不低于50%.1.装配式建筑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2.可进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的项目,必须满足要求:2.1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分,且要求表4.0.1中主体结构中竖向构件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以前只做水平预制构件,不做竖向预制构件的做法都不能叫装配式建筑.2.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2.3采用全装修;2.4装配率不低于50%.3.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应划分为A级、AA级、AAA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1装配率为60%~75%时,评价为A级装配式建筑.3.2装配率为76%~90%时,评价为AA级装配式建筑.3.3装配率为91%及以上时,评价为AAA级装配式建筑.5.0.1当评价项目满足本标准第3.0.3条规定,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5.0.2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应划分为A级、AA级、AAA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率为60%~75%时,评价为A级装配式建筑.2装配率为76%~90%时,评价为AA级装配式建筑.3装配率为91%及以上时,评价为AAA级装配式建筑.。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辽宁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的通知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辽宁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e38293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f.png)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辽宁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20.06.12
•【字号】辽住建建改〔2020〕2号
•【施行日期】2020.06.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
正文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辽宁省装配式建筑装配
率计算细则(试行)》的通知
辽住建建改〔2020〕2号
各市住建局: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7]93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辽政办发[2020]8号)等文件精神,促进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统一规范辽宁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控制指标与计算,我厅制定了《辽宁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6月12日。
大连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试行)条文解读及计算实例2018.07
![大连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试行)条文解读及计算实例2018.07](https://img.taocdn.com/s3/m/03a4cced4693daef5ef73d29.png)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7 应用比例计算: Ø1.7.1 竖向构件——采用预制构件
p 1.7.1.1 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 主要采用混凝土材料时,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 计算: q1a=V1a/V×100%
式中:q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 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计算分值
8~20* 20~30* (5~7*) 10~20*
最低 分值
20
l 延性墙板指的是具有良好延性和抗震性能的墙板; l 包括:钢板剪力墙、组合钢板剪力墙、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墙
板、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等。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3 围护墙和内隔墙计算表:
工艺、部件、材料等 要求
三、装配式建筑满足的要求
装配率计算公式
四、装配率计算
装配率计算表 各构件应用比例的计算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2 适用范围: Ø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的计算。
l 大连市:包括核心区、重点区、积极发展区。 Ø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l 对于一些与民用建筑相似的单层和多层厂房等工业建筑, 当符合本计算方法的评价原则时,可参照执行。
支模的楼屋盖体系,主要用于钢结构建筑中。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7 应用比例计算: Ø1.7.3 非承重围护墙
评价项
指标要求
柱、支撑、承
采用预制构件
重墙、延性墙 (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
板等竖向构件
工工艺)
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
20%≤比例≤35% 35%≤比例≤80% (80%<比例≤90%) 70%≤比例≤80%
浅析装配式建筑需要计算的内容
![浅析装配式建筑需要计算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bee89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7.png)
浅析装配式建筑需要计算的内容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然后通过现场组装的建筑方式。
相比传统建筑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环保节能等优势。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施工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工作,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装配式建筑需要进行结构计算。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板结构和墙体结构等。
在进行结构计算时,需要考虑建筑所承受的载荷,包括垂直荷载(如自重、人员活动和设备负荷等)和水平荷载(如风载和地震作用等)。
通过计算分析,确定构件的尺寸和材料,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
其次,装配式建筑需要进行热工计算。
装配式建筑在工厂预制时,可以将保温材料、隔热材料和通风设备等直接安装在构件上,增强了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在进行热工计算时,需要考虑建筑的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因素,确定保温和隔热材料的厚度和性能,以满足建筑的节能要求。
同时,装配式建筑需要进行声学计算。
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之间通常采用预埋连接件进行连接,其连接形式对于室内声学性能有一定影响。
在进行声学计算时,需要考虑建筑的隔声和吸声性能,确定构件的连接形式和吸声材料的位置,以满足建筑的声学要求。
此外,装配式建筑还需要进行施工工艺计算。
装配式建筑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设计、预制、运输、吊装和拼装等。
在进行施工工艺计算时,需要考虑建筑构件的尺寸和重量,确定运输方式和吊装设备的规格,以及制定具体的拼装方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最后,装配式建筑还需要进行成本计算。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
在进行设计成本计算时,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和性能要求,确定各种构件的数量和成本。
在进行施工成本计算时,需要考虑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和设备,确定各个施工工序的费用,以及人工、材料和设备的成本。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需要进行结构计算、热工计算、声学计算、施工工艺计算和成本计算等内容。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确保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安全、节能环保和经济实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工程量计算与测绘方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工程量计算与测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b150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6.png)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工程量计算与测绘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量计算与测绘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工程量计算和测绘方法。
一、材料数量与尺寸测量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首先需要进行材料数量和尺寸的测量。
对于板材、梁柱等构件,可以通过二维平面图纸上直接获取尺寸数据;对于空间结构复杂的构件,可以借助三维扫描仪等高精度仪器进行测量,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此外,还需将构件层次结构进行清晰划分,并编制相应的清单,以便后续施工过程中材料采购和使用。
二、砌体墙体面积计算装配式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是砌体墙体。
在进行砌体墙体面积计算时,可采取以下步骤:1.首先,利用测量数据确定墙体的尺寸和结构类型。
2.其次,根据墙体厚度、墙体材料(如砖块)的规格和计算密度,计算墙体每平方米所需的材料数量。
3.然后,将墙体按照不同楼层划分,并分别计算各个楼层的墙体面积。
4.最后,将各个楼层的墙体面积相加得到总体积。
三、钢结构工程量计算在装配式建筑中,钢结构是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进行钢结构工程量计算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材料:根据图纸上给出的钢结构构件尺寸和材质要求,计算出所需的钢材数量,并考虑到图纸中可能存在的加工余量及连接件等。
2.焊缝长度:根据钢结构设计要求和连接方式,计算出需要进行焊接的长度,并考虑到焊接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的辅助材料消耗。
3.螺栓数量:对于采用螺栓进行连接的部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螺栓孔预留和螺栓的安装。
根据图纸要求和结构设计规范,计算出所需的螺栓数量。
四、管道工程量计算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管道工程量计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包括给水管道、排水管道、暖通空调管道等各类管道。
进行管道工程量计算时,可采取以下步骤:1.计算每种类型管道所需的长度:根据图纸上给出的管道走向和尺寸要求,计算出每段管道的长度,并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类。
浅析装配式建筑需要计算的内容
![浅析装配式建筑需要计算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74779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4.png)
浅析装配式建筑需要计算的内容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物体按照模块化、工业化的方式在工厂内制造,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装配的建筑方式。
相比于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工期短、质量可控、资源节约、环保等优势。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工作。
首先,装配式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结构计算。
结构计算是指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采用相关的结构计算理论和方法进行建筑物结构的强度、刚度等性能的计算和评估。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由于其采用工厂化生产和模块化设计的特点,需要对每个模块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计算,确保其满足相关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其次,装配式建筑还需要进行施工工艺计算。
施工工艺计算是指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和现场条件,对施工的工序、工艺、材料、设备等进行计算和确定。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是模块化的,需要对每个模块的装配顺序、施工时间、人力和机械设备等进行计算和优化,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另外,装配式建筑还需要进行材料计算。
装配式建筑使用的材料一般包括钢结构、混凝土、木材、玻璃、保温材料等。
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对各类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计算和选择,以确保建筑的质量和耐久性。
同时,装配式建筑还需要进行生产线的布局和工艺流程的优化计算。
生产线布局计算是指在装配式建筑的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线的布局和各个工位的位置进行计算和确定,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生产安全。
工艺流程优化计算是指对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计算和优化,以减少生产周期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装配式建筑还需要进行运输和安装的计算。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特点,需要对建筑模块的尺寸、重量、运输工具以及装卸设备进行计算和评估,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装配式建筑的运输和安装工作。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需要进行结构计算、施工工艺计算、材料计算、生产线布局和工艺流程优化计算、运输和安装计算等一系列内容。
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
![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2eef4b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2.png)
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中预制构件,然后将构件运至现场进行组装,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的建筑施工方式。
在评价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性能时,装配率计算和等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装配率计算是评价装配式建筑的一个重要指标。
装配率是指整个建筑中采用装配式构件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装配率越高,说明建筑采用装配式构件的程度越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计算装配率时,需要考虑各种构件的数量和面积比例,以确保准确反映建筑的装配程度。
通过装配率计算,可以客观评价建筑的装配式程度,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装配式建筑的等级评价也是评价建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主要包括结构等级、功能等级和外观等级等方面。
结构等级考虑建筑的抗震性能、承载能力等结构特性,功能等级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外观等级考虑建筑的外观设计和装饰效果。
通过等级评价,可以全面评估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性能,为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是相辅相成的。
装配率计算可以直观地反映建筑的装配程度,而等级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评估建筑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综合考虑装配率和等级评价,可以全面评价装配式建筑的优劣,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总的来说,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是评价装配式建筑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科学准确地计算装配率,结合等级评价,可以全面评估装配式建筑的优劣,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1.7.2.2预制装配式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可包括:
(1)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 (2)预制构件间宽度不大于300mm的后浇混凝土带水平
投影面积; (3)金属楼承板和屋面板、木楼盖和屋盖及其他在施工现
场免支模的楼盖和屋盖的水平投影面积。 l 金属楼承板包括压型钢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等在施工现场免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3 围护墙和内隔墙计算表:
评价项
指标要求
计算分值 最低分值
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 (非承重围护墙免抹灰)
比例≥80%
5
(比例≥80%)
(3)
围护墙 预制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 50%≤比例≤80%
2~5*
和内隔 (预制围护墙与保温、隔热一体化) (50%≤比例≤80%) (1~3*)
3~6*
管线分离
50%≤比例≤70%
4~6*
l 干式工法是指釆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干式工法的楼面、
地面是指将工厂生产的楼面、地面材料在现场采用干式工法组
合安装。如采用架空楼地面、采用干法地暖工艺等。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7 应用比例计算: Ø1.7.1 竖向构件:
l采用预制构件 l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 l二者只能选其中一项参与计算
评价项
指标要求
柱、支撑、承
采用预制构件
重墙、延性墙 (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
板等竖向构件
工工艺)
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
20%≤比例≤35% 35%≤比例≤80% (80%<比例≤90%) 70%≤比例≤80%
计算分值
8~20* 20~30* (5~7*) 10~20*
最低 分值
20
l 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是指采用铝合金模板、大钢模板 等施工工艺以达到免抹灰的效果且成型构件平整度偏差不应大 于5mm的竖向构件成型工艺。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 3 一般规定: Ø1.3.3 相关要求: l 本计算方法中涉及的工艺、工法、部品、部件、材料等 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所在地区的有关规范、规程、 标准的要求。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4 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l1. 主体结构部分的计算分值不低于20分; l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计算分值不低于10分; l3.采用全装修; l 4.装配率不低于50%。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7 应用比例计算: Ø1.7.1 竖向构件——采用预制构件
p 1.7.1.1 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 主要采用混凝土材料时,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 计算: q1a=V1a/V×100%
式中:q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 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 2 适用范围: Ø装配式建筑:
l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l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
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Ø 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建筑主体结构构件预制,非承重 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并全装修的建筑。
Ø 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及装配式混合结构等。
(内隔墙免抹灰)
(比例≥80%)
(4)
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体化
50%≤比例≤80%
2~5*
(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
(50%≤比例≤80%) (1~3*)
l 免抹灰隔墙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现场避免二次 加工为主要特征的砌筑免抹灰隔墙,如经配块设计的新型砂加 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连锁砌块等。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V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混凝 土构件体积之和;预制混凝土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的后浇混 凝土可计入计算;符合本细则第3条规定的预制构件间连接部分 的后浇混凝土也可计入计算;
V──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7 应用比例计算: Ø1.7.1 竖向构件——采用预制构件 p 1.7.1.2 当符合下列规定时,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接部分
支模的楼屋盖体系,主要用于钢结构建筑中。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7 应用比例计算: Ø1.7.3 非承重围护墙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2 主体结构部分计算表:
主体 结构 (50分)
评价项
指标要求
柱、支撑、承
采用预制构件
重墙、延性墙 (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
板等竖向构件
工工艺)
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
20%≤比例≤35% 35%≤比例≤80% (80%<比例≤90%) 70%≤比例≤80%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5 装配率计算公式:
lP—装配率; l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 l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 l Q3──装修与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 l Q4──计算项目中缺少的计算项分值总和。 l Q4:如公共建筑中没有设置厨房,则该评价项最高分值
计入Q4中。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 3 一般规定: Ø1.3.2 计算单元: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单元,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 单体建筑进行计算;
(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 500平方米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 为计算单元。
工艺、部件、材料等 要求
三、装配式建筑满足的要求
装配率计算公式
四、装配率计算
装配率计算表 各构件应用比例的计算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2 适用范围: Ø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的计算。
l 大连市:包括核心区、重点区、积极发展区。 Ø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l 对于一些与民用建筑相似的单层和多层厂房等工业建筑, 当符合本计算方法的评价原则时,可参照执行。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4 装修和设备管线计算表:
评价项 全装修
干式工法的楼面、地面
指标要求 ─
比例≥70%
计算分值 最低分值
6
6
6
装修和设备管线
集成厨房
70%≤比例≤90%,共3项 按满足项数评分
3~6*
(30分)
─
集成卫生间
70%≤比例≤90%,共3项 按满足项数评分
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
(1)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段和高 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积。
(2)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 (3)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土
体积。 l 将预制构件与合理的连接作为一个装配整体, 可简化计算。
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q1b=A1b/A×100%
式中:q1b──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 的应用比例;
A1b──各楼层中预制装配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 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A──各楼层构件的水平投影总面积,计算时可扣除电梯井、 洞口的水平投影面积。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比例≥70%
6
70%≤比例≤90%
3~6*Βιβλιοθήκη 共3项,按满足项数评分─
70%≤比例≤90% 共3项,按满足项数评分
3~6*
50%≤比例≤70%
4~6*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1 计算表:
l注1. 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 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1 计算表:三类指标+11个评价项+5个拓展评价项
评价项
主体 结构 (50分)
柱、支撑、承重墙、延
采用预制构件
性墙板等竖向构件 (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
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
指标要求 20%≤比例≤35% 35%≤比例≤80% (80%<比例≤90%)
评价项
指标要求
计算分值 最低分值
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 (非承重围护墙免抹灰)
比例≥80%
5
(比例≥80%)
(3)
围护墙 预制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 50%≤比例≤80%
2~5*
和内隔 (预制围护墙与保温、隔热一体化) (50%≤比例≤80%) (1~3*)
10
墙
内隔墙非砌筑
比例≥50%
5
(20分)
式中:q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 件中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的应用比例;
V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 件中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现浇混凝土 体积之和;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7 应用比例计算: Ø1.7.2 水平构件 p 1.7.2.1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
全装修
比例≥80% (比例≥80%) 50%≤比例≤80% (50%≤比例≤80%) 比例≥50% (比例≥80%) 50%≤比例≤80% (50%≤比例≤80%)
─
5
(3)
2~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