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社区康复PPT
合集下载
精神康复科ppt课件
社区康复的典型案例分析
总结词
社区康复是精神康复科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社区中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融 入社会。
详细描述
社区康复的典型案例包括为患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社交技能训练、家庭访视等。例如,医生可能会 为患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同时,医生还会定期进行 家庭访视,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和生活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力训练、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情况,精神康 复科还开展了个案管理,为患者提供全
方位的康复服务。
临床应用效果
精神康复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通过科学有效的康复措施,能够显 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精神障碍患者能够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工作 能力等,重新融入社会。
增加资金投入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精神 康复领域的资金投入,以推动其快速 发展。
克服技术障碍
与科技公司合作,共同解决新技术在 精神康复科应用中的技术障碍,如数 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
05 精神康复科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解决方案
01
02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精 神康复科的患者常常需 要长期药物治疗,但药 物治疗可能导致体重增 加、代谢综合征、心血 管疾病等副作用。
家庭环境调整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特点,调整家庭环境,创造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生 活条件。
03 精神康复科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范围
精神康复科在临床应用上涵盖了各种精 神障碍的康复,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症、
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双相情感障碍等。
精神康复ppt课件
精神康复
1
转变固有的理念(持续低估患者) 当看到一个残疾人则跳到计划 “瞬目”是当你看到某人时即刻对他有所看法 对于严重持续精神疾病来说,诊断标签变成事实实在
在的这个人 他们的需要被远远低估
康复模式、自我补充和社区整合工作一起努 力为促使最顽固的病人获得最佳的结局。
2
精神康复概念
精神康复,也称为心理社会康复,是患有精神疾病 个体的社会功能和健康恢复的过程。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康复治疗(平衡康复治疗 ) 两种治疗方法同等重要,同时开始 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5
精神康复治疗内容
职业康复、能参加职业工作 社会康复、能参加社会生活 心理康复、认识疾病调整心态 医学康复、祛除症状防止复发
6
精神康复治疗作用
陶冶病人情操,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外 界环境的应对能力。
个性化功能状况 保持现存的功能 训练功能受限的部分 生活、体疗、娱疗、职业技能等
17
护理实施重点
个案管理者为病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 个体、群体 训练时间、次数
18
护理评价
评价病人治疗后的效果 指导家庭继续康复,协助病人保持功能
19
避免精神病院特有的“旋转门
”
精神病人需要过渡性康复机构
转移病态注意力,减少幻觉、妄想等症状的不 良影响,减轻病态体验,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激发病人兴趣爱好,通过各种活动,改善认知, 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改善病人与周围环境的接触,调动主动性,加 强与社会的联系。
7
精神康复治疗原则
工作人员具备专科技能、组织管理能力及熟 悉各种康复护理的操作技术
医生开医嘱并填写治疗申请单 护士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按需要入组 治疗前准备、治疗中密切观察病人情况,治
1
转变固有的理念(持续低估患者) 当看到一个残疾人则跳到计划 “瞬目”是当你看到某人时即刻对他有所看法 对于严重持续精神疾病来说,诊断标签变成事实实在
在的这个人 他们的需要被远远低估
康复模式、自我补充和社区整合工作一起努 力为促使最顽固的病人获得最佳的结局。
2
精神康复概念
精神康复,也称为心理社会康复,是患有精神疾病 个体的社会功能和健康恢复的过程。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康复治疗(平衡康复治疗 ) 两种治疗方法同等重要,同时开始 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5
精神康复治疗内容
职业康复、能参加职业工作 社会康复、能参加社会生活 心理康复、认识疾病调整心态 医学康复、祛除症状防止复发
6
精神康复治疗作用
陶冶病人情操,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外 界环境的应对能力。
个性化功能状况 保持现存的功能 训练功能受限的部分 生活、体疗、娱疗、职业技能等
17
护理实施重点
个案管理者为病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 个体、群体 训练时间、次数
18
护理评价
评价病人治疗后的效果 指导家庭继续康复,协助病人保持功能
19
避免精神病院特有的“旋转门
”
精神病人需要过渡性康复机构
转移病态注意力,减少幻觉、妄想等症状的不 良影响,减轻病态体验,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激发病人兴趣爱好,通过各种活动,改善认知, 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改善病人与周围环境的接触,调动主动性,加 强与社会的联系。
7
精神康复治疗原则
工作人员具备专科技能、组织管理能力及熟 悉各种康复护理的操作技术
医生开医嘱并填写治疗申请单 护士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按需要入组 治疗前准备、治疗中密切观察病人情况,治
《社区康复》课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康复医师
负责制定康复计划、评估 康复效果、指导康复训练 等。
社会工作者
负责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 支持、协调社会资源等。
志愿者
参与康复服务的组织和实 施,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 和支持。
03
社区康复的实践与案例
社区康复实践模式
家庭康复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家庭成员的参与,为 社区内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 关注度提高,政府将加大对社区康复 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其发展。
社区康复的未来展望
服务普及化
技术现代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社 区康复将逐渐普及化,成为一种基础性的 健康服务。
未来社区康复将更加依赖现代技术手段, 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服务质量和 效率。
《社区康复》ppt课件
CONTENTS
• 社区康复概述 • 社区康复的核心内容 • 社区康复的实践与案例 • 社区康复的挑战与展望 • 总结与思考
01
社区康复概述
社区康复的定义与特点
社区康复的定义
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环境中,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的 全面康复服务,以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
社区康复的发展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进社区康复工作,制 定相关政策、建立服务体系、培训专业人才等。同时,随着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区康复的服务模式和手段也在 不断创新和完善。
02
社区康复的核心内容
社区康复服务对象
残疾人
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身 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服务体系不完善
社区康复服务需要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来支持,包括转介 机制、康复流程、服务质量监控等,目前这些方面还存在 很多不足。
《精神病社区康复》PPT课件
--精品--
40
六、精神病人康复训练
• 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因脱离
社会生活而削弱,在慢性患者甚至严重削弱 以至丧失。而这项技能对参与社会生活起重 要作用,应尽可能促进其恢复。目前对慢性 精神病患者已逐渐采取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以改善患者对付应激情况能力,提高社会适 应能力,以及适当参与社会生活。
2、情感性精神障碍
3、癔症性精神病以及其他持久的癔症性精神 障碍
4、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痴呆、脑血管病 所致的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 慢性躯体疾患所致的精神障碍等)
5、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如 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各种药物(含毒品)依 赖所致的精神障碍)
--精品--
20
三、社区精精防康复工作对象
பைடு நூலகம்
• 精神病: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 类疾病,是由于社会、心理、生物三方面 的因素影响,导致大脑功能紊乱。临床上 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智能和行为等 方面的失常,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错觉、 幻觉、焦虑、淡漠、妄想、自知力障碍, 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
--精品--
3
什么是精神疾病、精神病、精神残疾
--精品--
27
四、精防康复工作目标
7、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率90%
通过在机构、社区和家庭进行康复训练 的孤独症儿童与经过调查摸底、建档立卡 的孤独症儿童总数的比例应达到90%。其 中在各级康复、医疗等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的孤独症儿童比例应达到72%。
--精品--
28
四、精防康复工作目标
8、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率80%
--精品--
42
六、精神病人康复训练
• 工作行为的康复训练:劳动作业与职业活 动方面的技能训练。
2024版精神疾病PPT课件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策略
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01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来自辅以心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02
针对轻度或特定类型的精神疾病,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
治疗。
同步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03
在治疗过程中,同时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发挥两者的协
同作用。
家属参与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治疗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放松训练 等。
睡眠障碍
类型
失眠、嗜睡、睡眠呼吸暂停、 异态睡眠等。
治疗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改善睡 眠环境等。
定义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质或时 序的异常,或睡眠中出现异常 行为。
原因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 素、药物因素等。
预防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刺激性物 质、调整心态等。
03
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等心境障碍,可稳定 患者情绪,减少情绪波动。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 导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 改用药方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观察病情变化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 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
确定精神疾病高危人群,如青少年、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
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和 跟踪管理。
制定高危人群筛查标准和流程,定期 进行心理评估。
建立高危人群心理健康档案,加强信 息管理和数据分析。
公众对精神疾病认知提升
加强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 开展精神健康公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
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ppt课件
2.社区精神康复的内容
❖ 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 家庭职能 ❖ 工作和社会职能 ❖ 疾病及药物自我管理技能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目的要求
➢掌握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概念与原则 ➢熟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 ➢熟悉常见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 ➢了解社区精神康复的发展及现状 ➢社区精神康复的效果评估
基本任务
提供社区心理咨询,满足社会人群心理卫生需求 参与制定社区精神卫生规划,为地区卫生行政决策发挥参谋作用
搜集和分析社区精神疾病资料,评估防治康复效果 向各级政府机构宣传和呼吁,推动地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将社区服务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开展各项社区专题研究及理论探讨
公共卫 生医生
社会学 工作者
心理学 工作者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基本任务
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指导具体患者的药物治疗及心理社会康复 开展社区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调查,了解疾病分布及影响因素
❖ 全面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 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 家庭职能 ❖ 工作和社会职能 ❖ 疾病及药物自我管理技能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目的要求
➢掌握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概念与原则 ➢熟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 ➢熟悉常见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 ➢了解社区精神康复的发展及现状 ➢社区精神康复的效果评估
基本任务
提供社区心理咨询,满足社会人群心理卫生需求 参与制定社区精神卫生规划,为地区卫生行政决策发挥参谋作用
搜集和分析社区精神疾病资料,评估防治康复效果 向各级政府机构宣传和呼吁,推动地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将社区服务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开展各项社区专题研究及理论探讨
公共卫 生医生
社会学 工作者
心理学 工作者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基本任务
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指导具体患者的药物治疗及心理社会康复 开展社区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调查,了解疾病分布及影响因素
❖ 全面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精神障碍病人的社区康复和家庭护理 ppt课件
1.目标 (1)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2)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
PPT课件
12
2.原则 (1)综合性考虑 (2)多层次、连续性、整体化护理服务 (3)多方面协作 (4)全民共同参与
PPT课件
13
二、精神障碍病人社区康复护理措施
1.普查社区内精神障碍病人的基本情况
2.指导和实施各种康复训练
PPT课件
5
1. 精神疾病的防治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已发病者,防止疾
病进一步发展,争取良好预后,预防复发。
定期进行精神健康调查;积极治疗精神障碍病人;尽量缩短 病人的住院时间。
PPT课件
6
1. 精神疾病的防治
三级预防:促进需要长期照顾的病人康复,防止和
减少残疾的发生。
防止精神残疾;指导家庭支持;防止疾病恶化。
第十三章 精神障碍病人的社区护理 及家庭护理
PPT课件 1
教学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精神障碍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
第三节
精神障碍病人的家庭护理
PPT课件
2
第一节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一、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工作范围和任务 精神病的治疗和管理历经三个阶段:
①病人分散在社会上②病人主要集中在精神病院 进行治疗③提倡让病人重返社会,在社区中预防治疗 及康复管理。
PPT课件
15
一、精神障碍病人家庭护理的目标与原则
1.目标 精神障碍病人的家庭护理目标是在 社区护士 的指导下,由家庭来完成精神障碍病人的管理和 护理工作,以促进精神障碍病人的全面康复、回
归社会。
PPT课件
16
一、精神障碍病人家庭护理的目标与原则
(2)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
PPT课件
12
2.原则 (1)综合性考虑 (2)多层次、连续性、整体化护理服务 (3)多方面协作 (4)全民共同参与
PPT课件
13
二、精神障碍病人社区康复护理措施
1.普查社区内精神障碍病人的基本情况
2.指导和实施各种康复训练
PPT课件
5
1. 精神疾病的防治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已发病者,防止疾
病进一步发展,争取良好预后,预防复发。
定期进行精神健康调查;积极治疗精神障碍病人;尽量缩短 病人的住院时间。
PPT课件
6
1. 精神疾病的防治
三级预防:促进需要长期照顾的病人康复,防止和
减少残疾的发生。
防止精神残疾;指导家庭支持;防止疾病恶化。
第十三章 精神障碍病人的社区护理 及家庭护理
PPT课件 1
教学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精神障碍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
第三节
精神障碍病人的家庭护理
PPT课件
2
第一节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一、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工作范围和任务 精神病的治疗和管理历经三个阶段:
①病人分散在社会上②病人主要集中在精神病院 进行治疗③提倡让病人重返社会,在社区中预防治疗 及康复管理。
PPT课件
15
一、精神障碍病人家庭护理的目标与原则
1.目标 精神障碍病人的家庭护理目标是在 社区护士 的指导下,由家庭来完成精神障碍病人的管理和 护理工作,以促进精神障碍病人的全面康复、回
归社会。
PPT课件
16
一、精神障碍病人家庭护理的目标与原则
精神疾病康复ppt
生活方式干预作用
生活方式干预
精神疾病康复的疗效评估
04
指精神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缓解,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精神状态,且没有明显的残留症状。
治愈标准
治愈率通常采用临床治愈率来评估,即患者达到治愈标准所占的百分比。
治愈率评估
临床治愈率
生活质量定义
指个体在物质、精神生活等方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生活质量评估
复发率降低率
精神疾病康复的未来展望
05
新型心理疗法
探索和发展新型心理疗法,如神经心理疗法、心理社会疗法等,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创新药物治疗
加强新药研究和开发,针对不同精神疾病的特点,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创新治疗手段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更加精细化、全面的康复计划,以提高康复疗效。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等工具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
生活质量提高率
社会功能定义
指个体在社交、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和适应能力。
社会功能评估
采用社会功能量表等工具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社会功能变化。
社会功能改善率
复发率定义
指疾病缓解后再次发作的频率。
复发率评估
比较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与自然病程或未治疗组的复发率相比明显降低。
精细化康复计划
加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康复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康复服务。
康复专业人才培养
提高康复疗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区康复网络建设
建立健全的社区康复网络,将康复服务延伸到患者的生活环境中,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多元化的康复服务
提供多元化的康复服务,包括职业康复、社会融入康复、家庭康复等,以满足患者不同的康复需求。
生活方式干预
精神疾病康复的疗效评估
04
指精神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缓解,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精神状态,且没有明显的残留症状。
治愈标准
治愈率通常采用临床治愈率来评估,即患者达到治愈标准所占的百分比。
治愈率评估
临床治愈率
生活质量定义
指个体在物质、精神生活等方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生活质量评估
复发率降低率
精神疾病康复的未来展望
05
新型心理疗法
探索和发展新型心理疗法,如神经心理疗法、心理社会疗法等,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创新药物治疗
加强新药研究和开发,针对不同精神疾病的特点,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创新治疗手段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更加精细化、全面的康复计划,以提高康复疗效。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等工具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
生活质量提高率
社会功能定义
指个体在社交、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和适应能力。
社会功能评估
采用社会功能量表等工具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社会功能变化。
社会功能改善率
复发率定义
指疾病缓解后再次发作的频率。
复发率评估
比较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与自然病程或未治疗组的复发率相比明显降低。
精细化康复计划
加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康复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康复服务。
康复专业人才培养
提高康复疗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区康复网络建设
建立健全的社区康复网络,将康复服务延伸到患者的生活环境中,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多元化的康复服务
提供多元化的康复服务,包括职业康复、社会融入康复、家庭康复等,以满足患者不同的康复需求。
精神病康复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人际关系量表等。
观察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社 交表现,评估其社交技能的提高
程度。
反馈评估
通过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反 馈,了解患者对社交技能训练的
满意度和效果。
06
家庭参与在精神病康复中作用
家庭环境对精神病患者影响
家庭氛围
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患者稳定情绪,减 轻症状。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 动力。
社会认知度低
社会对精神病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存在歧视和偏见,使得精神病 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
部分精神病患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无法有效参与康复计划,影 响康复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
个性化康复计划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未来精神病康复将更加注重个性化 康复计划的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 方案。
智能化辅助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辅助工具将在精神病康复中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智能穿戴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等, 将为为未来精神病康复的重要发展方向,通 过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 康复服务。
多学科协作
未来精神病康复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包括医学 、心理学、社会学等,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支持。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 和行为模式,提高其社交技能。
社交技能训练小组
家庭干预
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对患者的社交 技能训练至关重要。家庭干预可以包 括家庭教育、家庭治疗和家庭支持等 。
以小组形式进行,通过角色扮演、情 境模拟等活动,帮助患者学习社交规 则和技巧。
社交技能训练效果评估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
逻辑倒错性思维
精神障碍的症状
被害妄想
精神障碍的症状
关系妄想
精神障碍的症状
:“我虽然在笑,可 是我心理并不感到高兴”
精神障碍的症状
如:患者喝下用废弃“烟头”浸泡的杯中水,患者回 答:“是啊,知道不能喝呀,当时不知道怎么就喝 了”。(矛盾意向)
精神障碍的症状
蜡样屈曲
一切从“心”开始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概述
从“心”开始 用“心”服务
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
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障碍的分类
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症状
思维散漫
精神障碍的症状
病理性象征思维
精神障碍的症状
木僵
缄默症
违拗症
精神障碍的症状
日常护理和沟通技巧
日常护理和沟通技巧
壹
日常护理和沟通技巧
贰
日常护理和沟通技巧
叄
日常护理和沟通技巧
肆
重构的技巧:1、用病人能够听懂的语言交流;2、多使用美好语言(安慰、鼓励、劝说、赞美、积
日常护理和沟通技巧
伍
精神障碍的症状
被害妄想
精神障碍的症状
关系妄想
精神障碍的症状
:“我虽然在笑,可 是我心理并不感到高兴”
精神障碍的症状
如:患者喝下用废弃“烟头”浸泡的杯中水,患者回 答:“是啊,知道不能喝呀,当时不知道怎么就喝 了”。(矛盾意向)
精神障碍的症状
蜡样屈曲
一切从“心”开始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概述
从“心”开始 用“心”服务
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
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障碍的分类
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症状
思维散漫
精神障碍的症状
病理性象征思维
精神障碍的症状
木僵
缄默症
违拗症
精神障碍的症状
日常护理和沟通技巧
日常护理和沟通技巧
壹
日常护理和沟通技巧
贰
日常护理和沟通技巧
叄
日常护理和沟通技巧
肆
重构的技巧:1、用病人能够听懂的语言交流;2、多使用美好语言(安慰、鼓励、劝说、赞美、积
日常护理和沟通技巧
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目标:减轻残疾程度。康复始于残疾出现之后
(2)目前的康复体系 发病——诊断——治疗/康复同步——↓功能损害——X——残疾 康复目标:减少功能损失,阻断残疾发生。康复始于残疾出现之前 (3)理想的康复体系 ↓前驱症状——↓发病——诊断——治疗/康复同步——X——功能损害 康复目标:减少发病,阻断功能损害。康复始于发病之前
小结:40年实践,社区服务效果良好,社区治疗康复的患 者每人每年花费仅90美元,比住院每人每年15600美元下 降了94%,且大多数得到有效治疗。
英国(1)
社区精神康复工作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 主张:
在社区照料患者,而非隔离起来 发展综合医院精神科,减少开设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
1948年成立国家卫生服务体系 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均国家公办,患者免费接受治 疗或只付少量费用 200-500万人口一个区域,设区域和地方卫生局 ;以每25万为单位,设立一个社区卫生部门,各 自负责辖区精神卫生保健和康复工作
制定1958-1962年精神卫生工作5年计划 提出“积极防治,就地管理,重点收容,开放治疗”的工作原则 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列为工作重点之一
中国内地地区(4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培训综合医院内科医师,要求掌握精神病学知识,就地治疗 试点建立精神病三级防治网,北京、上海、山东、辽宁、杭州等
686项目 2004年,精神卫生工作作为唯一的非传染病项目正式进入国家公共卫 生行列,获得中央财政经费686万(简称“686项目”)
中国香港地区
基本沿袭英国做法 1988年修订《精神健康条例》 香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系统
社会康复服务部:隶属于大医院的精神病院护理部 外展服务队:精神科医生、护士及专业医疗人员组成社区治疗康复小组 中途宿舍:出院后家庭无法照顾,病情稳定、生活自理、与人和睦,且 无犯罪记录者,一般可在中途宿舍2-3年 庇护工场:香港心理卫生会为患者提供各种机会的地方 ……
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形式
精神病康复站 精神病人工疗站或福利工厂 精神病人看护网 日间住院 晚间住院 家庭病床 家属联谊会
我国推行精神康复面临着诸多困难
1、社会对精神卫生事业的重视不够。 2、综合医院精神科薄弱,一般医务人员对 精神卫生知识了解不多。 3、社会群体、病人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缺乏。 4、精神疾病自杀率高,干预迟缓,治愈率低。 5、精神卫生工作农村落后于城市。 6、城市中大量外来人员精神卫生工作出现空白。
1995年《精神保障福利法》
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建立并充实设施,包括生活训练设施、职业技术训练设施、福利 院、福利厂等
日本(2)
急重患者:
进入急性期治疗病房 1998年全日本47个都、道、府县建立精神科急救系统
慢性患者:
症状缓解和基本缓解→福利设施
同时,进一步普及日间医院和夜间医院
英国(2)
1958年《精神卫生法》
推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1975年白皮书《更好地为精神疾病患者服务》
精神科服务从医院→社区
1981年《卫生法》
将促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列为优先考虑项目
英国精神卫生服务由3个级别的部门人员承担
第一级是基层服务,由社区全科医生、社区精神科护士、社工负责 第二级是由社区精神卫生中心、诊疗所、日间康复中心工作人员负责 第三级则由精神科病房、精神病院、日间医院的工作人员负责
适宜技术
社区防治预警技术 家庭教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技能训练 个案管理技术 主动式社区服务
《精神卫生法》第五十四条:社区康复机构应当为需要 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场所和条件,对患者进行生活 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一、精神分裂症社区防治预警技术 预警队伍基本成员:由社区信息报告员(康复机构人员)、 社区医务人员(社区责任医生、社区精防医生)和区疾控精 卫分中心人员组成 预警流程:社区信息报告员→社区责任医生→社区精防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区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预警对象:疑似患者、伴复发先兆、复发患者和易肇事肇祸 患者 分级预警 一级预警:疑似预警,早期发现疑似病例 二级预警:复发预警,早期监测精神疾患复发先兆症状 三级预警:危险行为预警,早期评估肇事肇祸危险度
1946《国家精神卫生法》,1955年、1961年作了两次修订 1965《社区精神卫生中心法案》:社区住院、社区门诊、社区急 诊、部分住院及开展咨询教育服务等5项服务 1975年增加儿童精神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依赖、药物 成瘾、进入州医院前筛选、出院后服务及提供临时性住宿等7项
美国(2)
第二纪元:精神科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疾病治疗康复模式发生变化。 从简单的关锁、约束精神病人,开始进入一个现代医学的时代,抗精神 病药物进入了临床。
第三纪元:社区精神病学的建立
进入20世纪的末期,随着WHO提出21世纪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社区 医学的逐步建立,同时社区精神病学开始发展起来。
法国
精神卫生分区化服务模式 医生和护士轮流或定期到社区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包括门 诊服 务,建立老年中心、儿童指导中心、患者公寓、日 间住院中心、职业康复中心、精神科急诊、精神科病房 和危机干预中心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使精神病院和社区服务有机地联成一体,既满足了患者对 社区服务的需求,又发挥了精神病院在服务中的主导和技 术优势 。 分区化服务模式的代价比较高,导致法国精神卫生消费在 欧洲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平。
上海三级防治网经验
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设立精防办 专科医院内设防治科,市、区及基层精神病院防治组组成专业指导队伍
第三阶段:20世纪后20年代 1985年之前仅有地方性的领导协调组织 1985年卫生部发起成立由卫生、民政和公安3部门参与的全国精神卫 生协调组,以及部分著名专家组成的“精神卫生咨询委员会” 1986年,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 《关于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意见》和《精神卫生工作“七五”计划》 从此,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进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1987年,公安部门牵头建立安康医院 各地建立和完善精防领导小组或类似协调组织 “八五”→“十五”……
中国内地地区(4阶段)
第四阶段:21世纪以来 2001年,第三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依法管理”的新时期指导原则
2002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 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6年5月,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精神卫生处 2006年11月,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17部门 2008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
七、社区精神康复实践
上游策略:分级预警
疑似预警 复发预警 危险行为预警 药物自我管理 症状自我监控
自我管理
疾病的发现与 治疗管理策略
早发现 早报告
早诊断
早干预
康复技术
重返社会技能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 个案管理技术
精神康复技能
基本职责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社区精神康复概述
一、社区精神卫生的发展
工业化前期(18世纪中叶以前)
无精神病专科,也少有精神病诊疗机构,分散在社会
工业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
各国建立精神病院,患者集中在精神病院治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20世纪50年代起)
提倡重返社会,在社区中预防、治疗、康复并管理
五、国内社区精神疾病康复 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内地地区(4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15年 1949年以前,全国精神卫生机构尚不到10所,床位1100张,医师5060人→绝大多数患者得不到治疗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逐步重视。1957年,专业机构70所,分布在21 个省市自治区,床位11000张,精神科医师400多名 1958年,在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
美国(1)
社区精神康复起源之一 发展标志: 非住院化运动:
政府立法:
二战期间→患病率↑【军队不适宜继续服役者200万中,有85万患 精神疾病,占退役军人40%】 →兴办退伍军人精神卫生服务设施 战后,资深精神科医师任公共卫生官员→推动精神卫生运动发展 →1955年床位55.8万→1980年13.8万张 1955-1977期间,院内服务比例:77.4% →28.4%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中心
1955-1985年的30年中,社区精神康复发展↑ ↑ ,服务范围↑ ,大 医院床位↓,社区设施↑ 20世纪70年代中期,8个州的12所精神病院关闭或撤并,中心转 向社区 至1985年全美共有社区精神卫生中心750家,占全国1500个社区 的50% 社区治疗康复团队: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医生、躯体疾病治 疗医生、社会工作者、精神科护士及其他辅助人员
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促成因素
1.住院综合症
——促进社区精神病学的形成和发展
Russell Barton描述:精神疾病患者对一切事情都明 显地表现淡漠,缺乏始动性并兴趣索然,对粗暴或不 公正的命令也没有不满的表现,个人习惯的衰退,对 一切逆来顺受,日复一日不断地重复下去,遥遥无期
2.“去机构化”或“非住院化运动”
6.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与临床广泛应用
抗精神病药物的发现及在临床应用 精神症状的缓解率↑ 为社区治疗和社区康复奠定基础 为重返社会、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
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促成因素
7.精神专业医务人员的短缺
医务人员短缺→患者不能获得及时治疗→精神残疾→ 家庭和社会负担↑
四、国外社区精神疾病康复 的形成与发展
(2)目前的康复体系 发病——诊断——治疗/康复同步——↓功能损害——X——残疾 康复目标:减少功能损失,阻断残疾发生。康复始于残疾出现之前 (3)理想的康复体系 ↓前驱症状——↓发病——诊断——治疗/康复同步——X——功能损害 康复目标:减少发病,阻断功能损害。康复始于发病之前
小结:40年实践,社区服务效果良好,社区治疗康复的患 者每人每年花费仅90美元,比住院每人每年15600美元下 降了94%,且大多数得到有效治疗。
英国(1)
社区精神康复工作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 主张:
在社区照料患者,而非隔离起来 发展综合医院精神科,减少开设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
1948年成立国家卫生服务体系 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均国家公办,患者免费接受治 疗或只付少量费用 200-500万人口一个区域,设区域和地方卫生局 ;以每25万为单位,设立一个社区卫生部门,各 自负责辖区精神卫生保健和康复工作
制定1958-1962年精神卫生工作5年计划 提出“积极防治,就地管理,重点收容,开放治疗”的工作原则 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列为工作重点之一
中国内地地区(4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培训综合医院内科医师,要求掌握精神病学知识,就地治疗 试点建立精神病三级防治网,北京、上海、山东、辽宁、杭州等
686项目 2004年,精神卫生工作作为唯一的非传染病项目正式进入国家公共卫 生行列,获得中央财政经费686万(简称“686项目”)
中国香港地区
基本沿袭英国做法 1988年修订《精神健康条例》 香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系统
社会康复服务部:隶属于大医院的精神病院护理部 外展服务队:精神科医生、护士及专业医疗人员组成社区治疗康复小组 中途宿舍:出院后家庭无法照顾,病情稳定、生活自理、与人和睦,且 无犯罪记录者,一般可在中途宿舍2-3年 庇护工场:香港心理卫生会为患者提供各种机会的地方 ……
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形式
精神病康复站 精神病人工疗站或福利工厂 精神病人看护网 日间住院 晚间住院 家庭病床 家属联谊会
我国推行精神康复面临着诸多困难
1、社会对精神卫生事业的重视不够。 2、综合医院精神科薄弱,一般医务人员对 精神卫生知识了解不多。 3、社会群体、病人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缺乏。 4、精神疾病自杀率高,干预迟缓,治愈率低。 5、精神卫生工作农村落后于城市。 6、城市中大量外来人员精神卫生工作出现空白。
1995年《精神保障福利法》
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建立并充实设施,包括生活训练设施、职业技术训练设施、福利 院、福利厂等
日本(2)
急重患者:
进入急性期治疗病房 1998年全日本47个都、道、府县建立精神科急救系统
慢性患者:
症状缓解和基本缓解→福利设施
同时,进一步普及日间医院和夜间医院
英国(2)
1958年《精神卫生法》
推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1975年白皮书《更好地为精神疾病患者服务》
精神科服务从医院→社区
1981年《卫生法》
将促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列为优先考虑项目
英国精神卫生服务由3个级别的部门人员承担
第一级是基层服务,由社区全科医生、社区精神科护士、社工负责 第二级是由社区精神卫生中心、诊疗所、日间康复中心工作人员负责 第三级则由精神科病房、精神病院、日间医院的工作人员负责
适宜技术
社区防治预警技术 家庭教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技能训练 个案管理技术 主动式社区服务
《精神卫生法》第五十四条:社区康复机构应当为需要 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场所和条件,对患者进行生活 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一、精神分裂症社区防治预警技术 预警队伍基本成员:由社区信息报告员(康复机构人员)、 社区医务人员(社区责任医生、社区精防医生)和区疾控精 卫分中心人员组成 预警流程:社区信息报告员→社区责任医生→社区精防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区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预警对象:疑似患者、伴复发先兆、复发患者和易肇事肇祸 患者 分级预警 一级预警:疑似预警,早期发现疑似病例 二级预警:复发预警,早期监测精神疾患复发先兆症状 三级预警:危险行为预警,早期评估肇事肇祸危险度
1946《国家精神卫生法》,1955年、1961年作了两次修订 1965《社区精神卫生中心法案》:社区住院、社区门诊、社区急 诊、部分住院及开展咨询教育服务等5项服务 1975年增加儿童精神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依赖、药物 成瘾、进入州医院前筛选、出院后服务及提供临时性住宿等7项
美国(2)
第二纪元:精神科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疾病治疗康复模式发生变化。 从简单的关锁、约束精神病人,开始进入一个现代医学的时代,抗精神 病药物进入了临床。
第三纪元:社区精神病学的建立
进入20世纪的末期,随着WHO提出21世纪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社区 医学的逐步建立,同时社区精神病学开始发展起来。
法国
精神卫生分区化服务模式 医生和护士轮流或定期到社区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包括门 诊服 务,建立老年中心、儿童指导中心、患者公寓、日 间住院中心、职业康复中心、精神科急诊、精神科病房 和危机干预中心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使精神病院和社区服务有机地联成一体,既满足了患者对 社区服务的需求,又发挥了精神病院在服务中的主导和技 术优势 。 分区化服务模式的代价比较高,导致法国精神卫生消费在 欧洲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平。
上海三级防治网经验
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设立精防办 专科医院内设防治科,市、区及基层精神病院防治组组成专业指导队伍
第三阶段:20世纪后20年代 1985年之前仅有地方性的领导协调组织 1985年卫生部发起成立由卫生、民政和公安3部门参与的全国精神卫 生协调组,以及部分著名专家组成的“精神卫生咨询委员会” 1986年,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 《关于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意见》和《精神卫生工作“七五”计划》 从此,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进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1987年,公安部门牵头建立安康医院 各地建立和完善精防领导小组或类似协调组织 “八五”→“十五”……
中国内地地区(4阶段)
第四阶段:21世纪以来 2001年,第三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依法管理”的新时期指导原则
2002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 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6年5月,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精神卫生处 2006年11月,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17部门 2008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
七、社区精神康复实践
上游策略:分级预警
疑似预警 复发预警 危险行为预警 药物自我管理 症状自我监控
自我管理
疾病的发现与 治疗管理策略
早发现 早报告
早诊断
早干预
康复技术
重返社会技能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 个案管理技术
精神康复技能
基本职责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社区精神康复概述
一、社区精神卫生的发展
工业化前期(18世纪中叶以前)
无精神病专科,也少有精神病诊疗机构,分散在社会
工业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
各国建立精神病院,患者集中在精神病院治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20世纪50年代起)
提倡重返社会,在社区中预防、治疗、康复并管理
五、国内社区精神疾病康复 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内地地区(4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15年 1949年以前,全国精神卫生机构尚不到10所,床位1100张,医师5060人→绝大多数患者得不到治疗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逐步重视。1957年,专业机构70所,分布在21 个省市自治区,床位11000张,精神科医师400多名 1958年,在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
美国(1)
社区精神康复起源之一 发展标志: 非住院化运动:
政府立法:
二战期间→患病率↑【军队不适宜继续服役者200万中,有85万患 精神疾病,占退役军人40%】 →兴办退伍军人精神卫生服务设施 战后,资深精神科医师任公共卫生官员→推动精神卫生运动发展 →1955年床位55.8万→1980年13.8万张 1955-1977期间,院内服务比例:77.4% →28.4%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中心
1955-1985年的30年中,社区精神康复发展↑ ↑ ,服务范围↑ ,大 医院床位↓,社区设施↑ 20世纪70年代中期,8个州的12所精神病院关闭或撤并,中心转 向社区 至1985年全美共有社区精神卫生中心750家,占全国1500个社区 的50% 社区治疗康复团队: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医生、躯体疾病治 疗医生、社会工作者、精神科护士及其他辅助人员
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促成因素
1.住院综合症
——促进社区精神病学的形成和发展
Russell Barton描述:精神疾病患者对一切事情都明 显地表现淡漠,缺乏始动性并兴趣索然,对粗暴或不 公正的命令也没有不满的表现,个人习惯的衰退,对 一切逆来顺受,日复一日不断地重复下去,遥遥无期
2.“去机构化”或“非住院化运动”
6.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与临床广泛应用
抗精神病药物的发现及在临床应用 精神症状的缓解率↑ 为社区治疗和社区康复奠定基础 为重返社会、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
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促成因素
7.精神专业医务人员的短缺
医务人员短缺→患者不能获得及时治疗→精神残疾→ 家庭和社会负担↑
四、国外社区精神疾病康复 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