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河北安平中学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doc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7b0061e915f804d2b16c1ac.png)
2010-2011学年度高中高一政治导学案《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星期【作业反思】【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②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③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④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⑤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⑥懂得效率的含义⑦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⑧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②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②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③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课标导学】一.公平:P60-611、公平的含义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3、完善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有:二、效率的含义 P62三、(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62-631、关系2、措施【合作探究】某班准备以“鱼和熊掌可否兼得——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主题召开一次辩论会,其正方观点是:“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我们要坚持。
”反方观点是:“公平比效率更为重要,我们要更加关注公平。
”(1)请你简要地分别为正方和反方写出两条用于辩论的观点。
(2)你对经济活动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当堂达标】1.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7月起,普遍提高全国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
这项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①是国家在实施调整人民内部关系的职能②体现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原则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④有利于刺激消费和维护社会稳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在现实生活中,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相同的劳动,但获得的劳动报酬却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别。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收入分配课题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师创.doc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收入分配课题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师创.doc](https://img.taocdn.com/s3/m/77ef368ae518964bcf847cd1.png)
解读理念《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学过讲授新探究活动二:开展“有话请你说,我有话答”《百姓问政》角色扮演活动。
找出实现泸州收入分配的的措施,力创《醉美泸州,力争最美》0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作为百姓问政的一员。
配合学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择取实现泸州收入分配公平关键词。
表演学生积极进行模拟百姓问政活动,其它学生结合教材写下公职人员冋复百姓会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采取措施的关键词。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好地身临其境地体验知识。
程课探究活动三:“效率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教师展示屮国共产党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理论创新,提出困惑,引导学生H学、互学、讨论。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感性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较为生涩的内容。
总结升华知识总结结合本课学生探究情况进行总结。
整理笔记、一起齐答。
以“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为思考线索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理解木课知识点,强化本课知识重单项选择题1、在2014年的泸州两会上,很多人提出了对社会公平的看法,I。
列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解, 正确的是()A.社会成员收入要平均B.要充分保护生产要索所有者的收益权当堂C.要消除社会成员Z间的收入差距 D.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韦I内检测2、泸州市政府近几年积极实施九大民生T程“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杀距扩大的趋势。
”这主要是()A.由国家通过税收进行B.在初次分配范围内进行C.在再分配范I韦I内进行D.山先富起來的个人和地区进行课后作业完成政治小聚焦。
践行表现【最美泸州•美丽泸县】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收入差距调杳报告同学们下來木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完成家庭收入情况问卷调杳表(见附件)并以小组为单位得出你组家庭收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
同学们的调杳结论将作为班级助学金分配的一大依据。
情感升华价值引导,激发情感(以激励性语言引入),用“泸具版小苹果”结语。
教学反思附: C 冲立,与我无关家庭收入情况问卷调查表您好!这是泸县二中高一.班安排的学生社会实践课所作的一个调查,可能会耽误您一到两分钟时 间,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配合孩子完成本次调查,内容将为您保密。
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0bc58b6bec0975f465e26d.png)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班级:姓名【目标诠释】1.了解效率与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理解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理解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的内涵及意义。
3.理解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
4.理解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理解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正确措施。
【预学初探】1.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2.收入分配公平有什么重要意义?3.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4.效率与公平是什么关系?如何处理?【研学展示】判断题:如有错误请指出,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绝对平等。
B2.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先富帮后富的体现。
B3.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初次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B4.效率与公平强调不同的方面,是统一的,不存在矛盾。
B探究一:某公司是著名的国有企业。
由于该企业积极引进了一批高级管理人才,近几年的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
为了留住这部分高管,该企业为他们开出了多达60万的年薪。
而普通的一线工人月薪仅为2 000元。
问题探究(1)该公司在收入分配上存在什么问题?(2)实行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什么重要意义?(3)该公司在分配方面应该作出哪些改变?答案:(1)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有失社会公平。
(2)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该公司应提高工人收入在企业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固学过关】一、选择:1.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寓意强烈民生关怀。
深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C①是对我国现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②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③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④有利于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实施绩效工资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要求,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B)A.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B.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D.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3“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7课第2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7课第2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1f1d1c5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2.png)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掌握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及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明确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我国近几年基尼的变化分析目前我国的的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及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并能够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现状和资源情况分析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教学难点:(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时政链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新时代新变化新作为“警戒线”,基尼系数0.4以上的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我国基尼系数,远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标准。
这表明我国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对于这种现象,习近平曾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学生合作探究一:什么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公平?课本60页的两个观点你怎么看?一、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政治必修ⅰ人教新课标3.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政治必修ⅰ人教新课标3.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829c474b35eefdc8d333b0.png)
高一经济生活教案
第七课第二框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教育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②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③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④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⑤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⑥懂得效率的含义⑦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⑧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②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难点: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高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高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4e16c9d4d8d15abe234e93.png)
率 效率的影响 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效 率 优 先 的 1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必要性
2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含义
公平的含义较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主要表现
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
1
高一经济生活教案
收入差距更大。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平,特别是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较大。
3.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应按照
职工的实际工作绩效分配收入,注重业绩和效能,体现出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真正做
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一谈怎样规范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
答案:
⑴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⑵ 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
低收入者的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
1.教材 P60“探究问题” 提示:观点一认为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把公平与绝对平均等同起来, 是错误的。平均主义抹杀一切劳动差别,干多干少一个样,实际上是最大的不公平。观 点二正确,因为公平允许差别存在,只不过差别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教材 P61“探究问题” 提示⑴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效率的提高。 ⑵该公司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收入分配问题,着力提高职工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 正常增长机制。 3.教材 P62“探究问题” 提示:该公司经济效益的变化说明企业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 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 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32537eaeaad1f347933f74.png)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题】本框为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材分析】从本框的地位和作用看,它理论性较强,是第七课教学的落脚点,它以本课的第一框题为前提,反映我国市场经济分配环节中所要遵循的重要环节,它与国家发展实际紧密相关,与时俱进。
教师需要联系国情,国家大政方针与生活实际进行讲解。
同时,本框所涉及的几个关键词语与概念的区分,是学生了解国家制度政策所必须掌握的。
例如:效率,公平,公平与平均的区别等。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共设两个目,分别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本目剖析了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以及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的区别。
教师通过对这几个概念的解析,使学生明白公平的分配与无差别分配是不同的,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是允许适当的收入差距存在的。
从而为讲解我国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做铺垫。
让学生理解我国为实现公平的所提出的“两个合理比重”“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
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目主要解析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旨在让学生理解效率与公平缺一不可,兼顾效率与公平是我们实现发展,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
同时教师通过剖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这种关系。
【学生分析】通过对上一框我国基本分配制度的学习,学生学习了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保障,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有了一定了解,把握了总体思想,对于理解效率与公平打下了一定基础。
本框理论性偏强,有些知识较为枯燥,案例虽贴近生活,但根据学生的人生经验,与学生实际生活就存在一定距离,理解起来需要教师列举一些更贴近学生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3、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d2f554284868762cbaed524.png)
一、本节重难点提要:1、关于公平问题;2、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3、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考点透视:1、公平的含义;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4、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意义;5、效率的含义;6、效率与公平的关系;7、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三、问题探究:1、我们生活中是否需要公平?2、公平是什么?3、在家庭和国家的财富分配中是否需要公平?四、教材提前知:(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1);(2);(3);(4)。
4、国家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举措):⑴制度保证:;⑵重要举措:①;②;③其他措施:a、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是全体人民收入都有所增长;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5、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意义:⑴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⑵保障劳动者合法收入,稳定收入水平,是劳动者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⑶可以缩小收入差距,缓解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⑷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6、初次分配:;再次分配:。
7、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优抚(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⑴效率的含义:;计算:效率=产出/投入⑵效率提高的意义:。
⑶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⑴一致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①;没有效率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
公平能够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⑵矛盾性:二者分别强调不同方面:①;②。
⑶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原因:a、b、)⑵政策措施(具体做法):①②③⑶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①②五、课堂大练兵1.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提出,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
高中政治生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高中政治生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e04b28af45b307e8719794.png)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逐一进行介绍:一、说教材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学习这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家经济制度、政策、发同学们关心国家经济发展、树立责任意识。
同时本框内容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结合历年考题,常常因此,讲好和学好本框内容十分重要。
2、说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掌握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面系统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②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会课后反思。
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辨哲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纠正学生对“公平”概念仇富心理。
3、说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①重点及依据重点: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依据:本框题的内容对于高一同学来说理解起来有些抽象,但又经常与社会现实、时政热点、政策把这个知识点定为重点。
②难点及依据难点:对公平的理解依据:同学们进入高中不久,价值观念尚未定型,容易受不良社会现象的误导,对社会不公现象的和政府的信心不足,我将引导他们辨证看待问题。
4、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大约需要1个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授课形式,增强同学们的直观感受。
二、说学情同学们进入高中不久,价值观念尚未定型,看问题容易偏激和片面。
我将在课程中加强对他们因为本框内容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对不同的同学和不同的知识点我设立了不同的要求,所有我要求的概念,掌握“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不仅要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对于本框的内容不能急于求成,可以结合练习和考试进行讲解。
三、说教法及依据主要采取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依据:本框内容不易理解,学生接触得也少,采取讲授法能更好地巩固知识点,帮助他们理解问题活,更易于接受,还能提高分析能力。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高中精选教案案例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高中精选教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91c854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a.png)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高中精选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收入分配的概念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表现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公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收入分配的概念及其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2.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表现及其影响。
3. 提高社会公平的途径。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探究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如何提高社会公平。
四、教学准备1.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案例。
2. 讨论话题:准备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相关的话题。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引发学生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表现及其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收入分配问题。
3. 知识讲解:介绍收入分配的概念、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表现及其影响,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提高社会公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反思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社会公平。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方面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延伸话题,如社会保障制度、税收政策等。
2. 分析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3. 探讨国际上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身边人的收入分配状况,观察社会公平现象。
2. 让学生参观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了解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3. 开展志愿者活动,帮助弱势群体,体验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ca22d6a833687e21ae45a959.png)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题包括两目,第一目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第二目兼顾效率与公平。
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本框题衔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这一框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②了解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③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④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能力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情景案例,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就如何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及通过对效率与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深化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党的相关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这些现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还未能深入了解到其中牵涉到“公平”的原因及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
但这两个内容又经常与社会现实、时政热点、政策法规结合起来考察。
因此我把这个知识点定为重点。
来让他们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实施举措,加深对现实生活中收入不均衡现象、国家实施的分配策略难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依据: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经济发展的消极态势,比如人们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等。
高中思想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9e3fc8852458fb770b56d5.png)
《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习目标】1.理解效率、公平的含义,理解当前我国处理二者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2.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3.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4.正确认识兼顾效率与公平,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重难点】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自主学习】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1.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的;是实现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2.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要保证人们的。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
◆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3. 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4. 增加,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的比重、劳动报酬在的比重,努力实现同步、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5.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的含义:1.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与的比例,表示的程度。
效率提高意味着和。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是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是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都要兼顾公平与效率,,既要提高,又要促进。
既要反对,也要;既要,也要;在的同时,倡导。
【课堂探究】一.自主探究你对公平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观点一: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人人平均、不存在差别才是公平。
观点二: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
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
二.合作探究1. 我们本地有一家企业,研发部门高端人才年薪高达50 万,而一线工人工资每月仅2000 元左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3102f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d.png)
探究2:把蛋糕做大和把蛋糕切好哪个更为重要?为什么?
思考1:效率的含义、意义?
(是什么)
思考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思考3: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怎么办)
通过自学与讲解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名词点击——教师拓展补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概念。
探究1:近年来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探究2:上述漫画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样的意义?
思考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为什么)
思考3: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怎么办)
探究3:漫画中反映了什么现象,你认为该如何解决漫画中存在的问题?
师生合作学习教学目标
(通过老师展示的PPT,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教学目标,做到学习时的有的放矢)
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
(大约1分钟)
新
知
探
究
环节一:一切“蛋糕”感知公平
教师在学生切分蛋糕的基础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层层递进,得出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并指出公平是相对的,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也不等于差距悬殊,而是要差距合理。
教学
难点
1、是什么?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具体措施。
2、确立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高一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理论与实际基本脱节的学情特点,将以上内容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
方法
1、合作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第七课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第七课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8cc595b4f5335a8103d220b9.png)
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本课主要讲述内容包括收入分配的公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本课内容是在对第七课第一框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拓展,从分配制度到收入的公平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分配公平和发展效率的关系。
本课内容逻辑性较强,不管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应注意本课知识点之间联系。
本课考核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相结合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备对于分配、公平、效率的一般性认识,但由于本课逻辑性较强,部分学生可能在梳理知识的关联性容易出现混淆,从到影响学生树立完整的科学的分配、公平和效率的观念。
效率与公平的部分上升至国家和人民,较为抽象的概念容易使学生认知出现空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公平的含义;收入公平的地位;2.理解收入公平的意义;如何实现收入公平;3次收入分配的区别;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运用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分析现下社会群体间矛盾冲突的现象;运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分析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消费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创设多重情景,以情景间的勾连串通本课知识点,并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从而把握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能提高经济效率又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强化对国家、党的热情和信任。
重难点重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当前我国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措施,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难点:理解公平及收取分配公平的含义,理解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讨论教学;归纳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P61,思考三个问题:1.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有什么变化?2.第二幅图到第三四幅图有什么变化?3.这四幅图说明收入和分配应该是什么关系?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教:图片中出现问题的地方就在于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只有收入公平可能有所谓的“共同富裕”,这样图中所出现的社会矛盾也就能够减少。
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doc
![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e1a2a4a33968011ca2009120.png)
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通渭县榜罗中学刘振银一、教材分析《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具体情景中分析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难点: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四、学情分析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
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五、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自主学习与讲授相结合。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教材分析:第一框题我们已经了解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相关知识,第二框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什么是社会公平,如何实现收取分配公平的问题,在注重公平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效率,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节课应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家政策,如国家股权激励机制,促进公平与提高效率的具体措施对知识点深入分析。
二、教学重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当前我国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措施,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三、教学难点:理解公平及收取分配公平的含义,理解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四、知识点讲解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
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必要性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②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③有利于促进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④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措施①从根本上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2]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公平
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
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
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
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
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
的基本生活需要
关系[3]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处理二者关系的措施[4]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点拨提示:(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不是消除收入差距、搞平均主义,而是要求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初次分配一般是指在企业内部的分配,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即个人(职工工资、劳动者报酬)、国家利润和企业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税收调节的形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进行。
(3)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和存在矛盾体现了哲学的基本属性,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4)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并非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提高效率才能实现资源节约、财富增加。
强调社会公平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5)全面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①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②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这样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④图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6)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国家政策
收入差距的表现国家宏观政策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统筹区域发展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加强对垄断行业改革
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