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MRI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成像特点
①共振频率决定于核外电子结构和核近邻组 态;
②共振峰的强弱决定于该组态在合金中所占 的比例;
③谱线的分辨率极高。
磁共振的优势
对人体没有游离辐射损伤; 各种参数都可以用来成像,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
信息,这使得医疗诊断和对人体内代谢和功能的研究方便、 有效。例如肝炎和肝硬化的T1值变大,而肝癌的T1值更大, 作T1加权图像,可区别肝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通过调节磁场可自由选择所需剖面。能得到其它成像技术所 不能接近或难以接近部位的图像。对于椎间盘和脊髓,可作 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成像,可以看到神经根、脊髓和神 经节等。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只能获取 与人体长轴垂直的剖面图)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 掉病变部位; 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 对软组织有极好的分辨力。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 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
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珀塞尔和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宣布, 他们发现了磁共振NMR。两人因此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奖。
最早的磁共振成像实验是由1973年劳特伯发表的,并立刻引 起了广泛重视,短短10年间就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
磁共振是通过旋转环绕病人的磁体,改变人 体氢原子的激发水平来进行工作的。当氢原 子返回到其正常活动水平时,便会发出微量 的射线,然后被扫描器所接收。先进的磁共 振扫描通过区分富含水分的组织(如脂肪、 脑脊液或椎间盘)与含水很少的组织(如骨 质、软骨及神经根)而成像。
敏感,病变的发Leabharlann Baidu早于X线和CT。
磁共振的劣势
MRI毕竟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 难以确诊,而且不能直接得到病理学诊断。
对肺部及腹部的检查不优于CT检查。 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 体内留有金属物者不宜接受MRI检查。 危重病人不能做。 妊娠3个月内者不宜接受检查。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禁忌检查。
磁共振适应症
神经系统的病变包括肿瘤、梗塞、出血、变性、先 天畸形、感染等几乎成为确诊的手段。特别是脊髓 脊椎的病变如脊椎的肿瘤、萎缩、变性、外伤椎间 盘病变,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心脏大血管的病变;肺内纵膈的病变。 腹部盆腔脏器的检查;胆道系统、泌尿系统等明显
优于CT。 对关节软组织病变;对骨髓、骨的无菌性坏死十分
磁共振技术的历史
19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 沿磁场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 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翻转。
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将具有奇数个 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 定频率的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 这就是人们最初对磁共振现象的认识。
磁共振(MRI)简介
班级:93K1B 学号:077117 姓名:贾景飞 指导教师:刘尚辉
什么是磁共振
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 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 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 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RI)。
MR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 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 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 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对磁共振扫描结果的评测
首先,如同其它诊断研究一样,磁共振扫描结果也有其 困惑的地方,那就是,扫描结果显示“异常”,而实际 上并不引起疼痛。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约30%的人, 在30到40岁时都有腰椎间盘突出,但却没有任何腰疼 症状。所以不能单凭磁共振本身来做解释。在磁共振上 看到的每一点都应与病人的情况很好的相联系,包括: 症状(如疼痛的持续性,部位、严重程度)做物理检查 时发现的神经学上的缺陷。
另外,做磁共振的时机也是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唯 一应立即做磁共振扫描的情况是病人有以下任一症状时: 大小便失禁,因神经损伤引起的进行性腿无力。 值得 庆幸的是以上情况很少见。
总结
磁共振不仅在现代临床检测中具有着 重要的地位,更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