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6.3.1生命的起源教案(新版)冀教版

合集下载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3.1 生命的起源 课程教学设计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3.1 生命的起源  课程教学设计

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

2。

掌握米勒实验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

2、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

推理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明确,科学的推测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

确凿的证据,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2。

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和米勒实验。

【教学难点】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和米勒实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告诉孩子们两个秘密:一、中国和印度交界的喜马拉雅地带,是一个外星人基地,那里的人们经常可以看到UFO的起飞与降落;二、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狮身人面”的金字塔,它只能出自高等动物之手,难道也是外星人的杰作?外星人从哪里来?原始的生命又是怎么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生命的起源。

讲授新课:(一)学生利用三分钟根据自学指导题完成预习。

1、生命起源的相关假说有哪些?2、米勒实验支持了哪种假说?其原理是什么?3、生命起源的三个阶段是什么?米勒实验证明了哪个阶段?4、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哪里?5、哪些证据也支持了化学进化说?男女PK赛,检测预习效果。

设计意图:此过程,让全体学生感知本节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男女PK 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营造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出示课件: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

此外,科学推测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和丰富的联想。

请你带着科学的缜密性,分析这些资料,哪些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可靠的,简单说出理由。

教师板书。

关于学生说出的神创论和自然发生说,学生基本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给予认识,难点主要是化学进化说。

观看PPT,原始地球自然景观。

思考:原始生命是如何产生的?说出原始生命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学生讨论,然后下结论、教师板书。

冀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2精选汇总

冀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2精选汇总

冀教版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精选生物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了解万物的起源!冀教版初中生物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时间地点召集人 科任教师 课题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课时1 课时授课时间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了解科学推测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交流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物,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重难点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难点: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2、出示学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了解科学推测的条件。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10分钟左右)1、出示自学提纲: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了解科学推测的条件。

2、按自学提纲自学。

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自主备课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在组内互相交流。

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

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3、教师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1.科学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3、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①自然发生说。

②化学起源说。

③宇生说。

④热泉生态系统4、让学生进上步熟记本节课的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1、教师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

2、检查完成情况教学反思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6.3.3人类的起源说课稿八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6.3.3人类的起源说课稿八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丰富的人类起源和进化图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讨人类起源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充满好奇,特别是关于人类起源的话题,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然而,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依赖性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进化的基本知识,如物种的形成、自然选择等。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解较为模糊,容易混淆不同阶段的人类化石。
2.对人类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认识不足,难以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对各种人类起源说的了解不够深入,容易产生误解和困惑。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直接输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主动探索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4.最后,讲解几种主要的人类起源说,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人类起源。

八年级生物下册6.3.3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6.3.3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人类的起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3.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2.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2.人类的进化阶段及其特点.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猿分界的标志.【教学难点】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类是万物之灵,有特别发达的思维器官,能劳动,能制造工具……但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是否有关系呢?人类是怎样起源和进化呢?一、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简单介绍几种类人猿引发学生开展活动:——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1.现代类人猿包括哪些?是否包括猕猴.长尾猴和狒狒?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3.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借鉴.教师活动:那么森林古猿又是如何进化成人类的呢?出示灵长类世系图,利用达尔文的相关理论引导学生分析人与其他生物的联系.那么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呢?开展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学生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在活动中体验手对于直立行走的重要意义及时小结.教师活动:早在1871年,达尔文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的观点,1925年—1960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类化石,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有哪四个阶段呢?二、人类进化阶段:出示各阶段图片及其生活想象图学生活动: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利用学生所搜集的知识,联系已经学习的关于达尔文的进化观点.【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时刻注意体现本学科的特点,紧紧围绕人的进化这一主线,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类进化的几个重要阶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释了学生在将来接触人类进化阶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将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能够在自学、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知识体系,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6.3.3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6.3.3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2.通过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到引导学生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在前期的生物学习中已经对生物的进化、遗传和生态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人类起源打下了基础。然而,由于人类起源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设计实验、制作模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好奇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实物观察、多媒体演示、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生动的认识。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成果。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教师出示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各个方面。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3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3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重、难点)
②分析米勒的模拟实验,说明有机小分子的生成条件(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与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证据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生命的化学进化学说的学习,认同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教学首先通过视频展示原始地球的环境,为学生的本节学习做出铺垫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由学生交流展示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引出化学进化学说。

在化学进化学说和米勒实验的探究中,以问题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链条,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释疑解惑者,学生始终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学习,最后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小结,构建知识框架。

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生命演化和米勒实验的视频
学生准备:学生查阅搜集各种生命演化的假说
教学过程:。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案一课程名称:生命的起源教时安排:2节课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的起源是如何形成的;2. 掌握一些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3. 认识生命起源的关键环境条件。

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节课:1. 导入(5分钟):- 引入学生对生命起源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谈谈他们对生命起源的理解;- 引入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等。

2. 了解进化论(15分钟):- 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物种适应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 介绍一些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共同祖先等。

3. 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20分钟):- 简要介绍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分组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并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4. 认识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15分钟):- 介绍现已有的主要生命起源理论,如化学进化理论、RNA 世界假说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起源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第二节课:1. 复习(5分钟):- 复习上节课介绍的生命起源理论和关键概念。

2. 认识关键环境条件(15分钟):- 介绍关键环境条件对生命起源的影响,如水、温度、化学成分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条件对生命起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3. 阐述自然选择的作用(20分钟):- 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在生命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4. 探索生命起源的未知(15分钟):- 引入一些目前尚未解答的生命起源问题,如生命起源地点、第一次遗传机制的形成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来解答这些未知问题。

5. 总结与讨论(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

教学辅助与评估:1.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实验结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2. 利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命起源概念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案名称: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命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3. 探讨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教学准备:
1. 地球演化的介绍资料;
2. 图片、视频素材。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生命的起源是指生命从简单的有机物发展演化到复杂的有机体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主体活动:(30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原核生物起源理论、原始生物细胞有核糖体RNA起源理论、化学演化理论等。

2. 分组讨论每种理论的依据、证据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3. 展示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各种理论。

巩固活动:(1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2.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辅导学生探索更多未解之谜。

3. 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拓展活动:(10分钟)
1. 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生命起源的新理论。

2. 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或科学家来学校讲座,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生命起源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生命的起源及其重要性,并学习了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时间限制,对复杂理论的解释和讨论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延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下册6.3.1生命的起源导学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6.3.1生命的起源导学案(新版)冀教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一、预习案【预习目标】1.重点:列举生命起源的一些观点。

2.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预习要点】知识点一生命起源的假说和生命起源的过程1.自然发生说的观点是:生命是由自然发生的;宇生论的观点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化学进化论的观点则认为,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生成多种,这些在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复杂的演化,终于出现了。

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和等,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

3.1953年,国科学家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利用火花放电,把无机小分子合成了。

4.大多数学者赞同说,认为生命的产生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原始地球上简单的形成简单的;二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三是随着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上述物质进行复杂的相互作用,最后出现具有特征,能、、、的原始生命物质。

的实验支持了化学进化说。

知识点二我国科学家在生命起源方面的科学探索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达标练习】1.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原始大气 B.火山周围 C.原始土壤 D.原始海洋2.设计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实验装置,通过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的科学家是()A.范•海尔蒙特 B.雷迪 C.巴斯德 D.米勒3.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 B.微生物 C.单细胞生物 D.简单有机物4.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史上的重要成果,是我国科学家上世纪60年代合成的。

它为生命的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A.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B.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二、探究案【要点回顾】1.生命的起源:①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②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3.1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3.1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Hale Waihona Puke 生探讨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问题。
教学语言:“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问题: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是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的?”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语言:“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一下所学知识。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同伴,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精心设计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3.1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生命起源的基本概念,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如自然发生说、化学进化说、热泉生态系统说等,并能够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掌握物种形成、自然选择、遗传与变异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原理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1.学生对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在概念理解和运用方面的困难,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课件 (新版)冀教版.pptx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课件 (新版)冀教版.pptx
(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5
6
3
பைடு நூலகம்
某科学家将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等物质放在一定量的溶液中, 这些物质能够自动地聚集成一个个球状小滴。小滴周围有类似于 膜那样的边界,并能从外界吸收某些分子,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反 应产物能从小滴中释放出来。
(1)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等物质与生命之间有什么关系?
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等物质都是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
第六单元 生物的繁衍和发展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1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列举生命起源的一些观点。 3.尝试设计模拟实验来证明所要说明的观点。 4.关注生命起源或人类起源理论的发展。
2
与同桌讨论:为什么说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1)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地球的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地面 上火山爆发,温度___极__高____。 (2)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___降__低____,水蒸气形成云层,产生降雨。经 过很长时间的降雨,在原始地壳低洼处,不断积水,形成了__原__始__海__洋___。 (3)大气中形成的__有__机__物___被雨水带入中__原__始__海__洋____,__原__始__海__洋__ 中的各种物质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 ___原__始__生__命___,所以说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2)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等物质能够自动地聚集成一个个球状 小滴,小滴周围有类似于膜那样的边界,这些小滴相当于生物的哪 些结构?
相当于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
4
(3)小滴能从外界吸收某些分子,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反应产 物能从小滴中释放出来,这与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相似?

八年级生物下册6.3生生物的起源与进化导学案含解析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6.3生生物的起源与进化导学案含解析新版冀教版

第3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 生命的起源1.生命的起源:①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②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2.化学进化学说:(1)生命起源:生命的产生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原始地球上简单的无机小分子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二是简单的有机小分子合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三是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2)证据:①米勒的实验;②太平洋的“硫化物烟囱”;③兴隆县的古海底“黑烟囱”。

3.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结晶蛋白质——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重要物质——核酸。

4.生命的基本特征:①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除代谢废物;②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③能生长和繁殖;④能遗传和变异。

知识点2 生物的进化1.生物进化证据:①生物化石;②比较解剖学。

2.生物进化历程(见后第62图“生物进化谱系树”):(1)植物:原始生命体→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原始生命体→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节肢软体动物→软体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4.主要的两种生物进化学说(人们普遍接受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拉马克创立的“用进废退学说”,其论点是: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

(2)达尔文创立的自然选择学说,其论点是:生物在生存竞争过程中产生有利或不利变异的新个体,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

5.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①生物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内部因素;②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外部条件。

6.人工选择:根据人类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例如:各种甘蓝、300多种犬。

知识点3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森林消失→古猿转到地上生活,学会使用树枝、石块等物体→两足直立行走→学会制造工具,大脑逐渐发达,产生语言,形成人类社会(即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3.1生命的起源教案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3.1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

3.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二)能力目标1.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学科方法目标1.通过米勒的实验,了解模拟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生命起源是科学假说,它既要符合科学规律及自身的内在逻辑,还要经实验验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形成客观的抽象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目前仅限于假说和推测,内容比较抽象。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挂图:原始地球想象图。

2.投影器材。

3.自制投影图片:①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图示;②米勒的实验装置;③团聚体和微球体假说示意图;④思考题、练习题等学习准备(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教材;(2)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3)利用挂图、投影等直观教具形象讲解;(4)通过练习反馈。

四、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1)原始生命的原始新陈代谢类型是什么?(2)在现今的地球条件下,非生命物质能不能再演化为原始生命?(1)通过对自养型、异养型以及需氧型、厌氧型的区别对比,引导学生推测原始生命的代谢类型(2)引导学生归纳形成原始生命的三个基本条件,分析、对比现今的地球条件而得出结论。

五、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六、学生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自学,紧扣学习目标勾出课文中重点词句。

重庆市江津五中八年级生物下册 6.3.1 生命的起源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新版)冀教版

重庆市江津五中八年级生物下册 6.3.1 生命的起源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新版)冀教版

第一节命的起源自主学习:一、关于生命起源的几个假说:(10分钟课下收集资料课上交流)1.特创论(或神造说)。

这一假说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生命是上帝或神按照一定的目的,一次性地创造出来的。

这一假说极为简单地把生命的起源推到了一个不可知、也无法证明的上帝和神的身上,这是在有科学之前,由于人类的愚昧无知而提出的。

这一假说把生命起源的问题划归神学的范围,因而是极不科学的。

2.自生论(或自然发生说)。

这一假说是很多人根据一些错误的观察而提出的,认为生命是自然而然地由非生命物质产生的,而且是从非生命物质中突然产生出来。

例如,中国古代有“腐草化萤”、“朽木化蝉”、“白石化羊”等说法;希腊有“泥土变鱼”的传说;17世纪欧洲有“腐肉生蛆”的说法等。

这一假说本来出自原始社会人类的自然观,认为生命来自非生命物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但因为是观察粗糙、错误而得出的结论,所以这一假说实际上又否认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转化条件,因而否认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界限。

3.生源论(或生生说)。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用一系列实验证明了,生命是不可能自然发生的,生命只能由同类生物通过繁殖而产生。

这一假说虽然证明了“自生论”是错误的,但又否认了非生物转化为生物的可能性,从而否认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按这一假说的看法,生命不能自然发生,只能以繁殖的方式产生,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一假说是无法解释的。

4.宇宙生命论(或泛生说)。

这一假说提倡“一切生命来自生命”的观点,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宇宙间的其他星球,即“地上生命,天外飞来”。

这一假说认为,宇宙太空中的“生命胚种”可以随着陨石或其他途径跌落在地球表面,即成为最初的生命起点。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已发现的星球上,自然状况下是没有保存生命的条件的,因为没有氧气,温度接近绝对零度,又充满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紫外线、x射线和宇宙射线等,因此任何“生命胚体”是不可能保存的。

八年级生物下册6.3.1生命的起源课件(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6.3.1生命的起源课件(新版)冀教版

原始大气的成分 • 二氧化碳 • 甲烷 •氮 •氨 •氢 • 水蒸气 • 等等
这样的早期环境条 件中,有没有可能 有氧气呢?
资料分析 原始地球假象图
思考:
1.原始地球的环境是怎样的?
2.原始大气和现在的大气成 分有什么差别?
3.根据原始地球的环境推测, 原始地球有生命吗?为什么
生命的起源 2、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
地球上的生命到底起源 于哪里?目前尚无定论。
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争论,对 促进人类的认识是非常有益的。
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
一切生命都来自神 的创造。
17世纪意大利医生F.Redi 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蛆
1860年巴斯德用实验证明肉汤不能生出微生物
只能证明宇宙空间存在有机物,不能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天外。
原 那 原地始时始质地地大学球球气研表的的究面状主表想况要明象吗成,图 ? 分地是球什大么约?是在46亿 年前形成的,你能描述一下
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
化学进化说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 在世界上首次利用氨基酸合成 了结晶蛋白质——牛胰岛素。
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 利用核苷酸人工合成了核酸。
化学进化说
太平洋东部洋嵴上的“硫化物 烟囱”的特殊的生态系统。
(这个环境接近于于地球早期化学 进化和生命起源的条件。)
在河北兴隆县发现世界上完 整的古海底“黑烟囱”。(14.3 亿年前)
米勒实验装置
原始海洋
水 加热
有机物
原始的大气 模拟降雨
火山爆发形成原始大气
原始 大气
反应物
甲烷 氨 水 氢 硫化氢 氰化氢
条件宇宙射线 紫外线 闪电产物 氨基酸 核苷酸 单糖
米勒的实验证明了什么?

八年级生物下册 6.3.1 生命的起源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6.3.1 生命的起源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一、预习案【预习目标】1.重点:列举生命起源的一些观点。

2.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预习要点】知识点一生命起源的假说和生命起源的过程1.自然发生说的观点是:生命是由自然发生的;宇生论的观点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化学进化论的观点则认为,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生成多种,这些在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复杂的演化,终于出现了。

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和等,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

3.1953年,国科学家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利用火花放电,把无机小分子合成了。

4.大多数学者赞同说,认为生命的产生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原始地球上简单的形成简单的;二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三是随着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上述物质进行复杂的相互作用,最后出现具有特征,能、、、的原始生命物质。

的实验支持了化学进化说。

知识点二我国科学家在生命起源方面的科学探索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达标练习】1.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原始大气 B.火山周围 C.原始土壤 D.原始海洋2.设计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实验装置,通过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的科学家是()A.范•海尔蒙特 B.雷迪 C.巴斯德 D.米勒3.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 B.微生物 C.单细胞生物 D.简单有机物4.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史上的重要成果,是我国科学家上世纪60年代合成的。

它为生命的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A.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B.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二、探究案【要点回顾】1.生命的起源:①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②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汇川区六中八年级生物下册 6.3.1生命的起源教学课件 新版冀教版

汇川区六中八年级生物下册 6.3.1生命的起源教学课件 新版冀教版

箱中能保存较长时间不腐败 , 主要是因为在冰
箱这个环境中〔B〕
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较慢
C.没有细菌
D.细菌都冻死了
布置作业
•写探究报告册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功 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 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考试加
油!奥利给~
•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 坐对身体不好哦~
7.果脯 : 渗透保存法
渗透保存法 : 用糖溶液除去鲜果中的水分防止 细菌和真菌生长
总结 :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
1.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 提供适合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
2.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 杀死、防止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随堂测试
3.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的产物不包括〔 D〕
A.无机盐 B.水 C.二氧化碳 D.葡萄糖
.4细.以菌下和哪真种菌生分物解可作以用在的酿产酒物前不作包为括菌〔种〕〔 C〕
AA..无青机霉盐菌 ; B.水 ; BC..甲二烷氧菌化碳 ; D.葡萄糖。
C.酵母菌
D.根瘤菌
5.大量的细菌可以使食品迅速腐败 , 食品在冰
4.咸鱼 : 腌制法
腌制法 : 用盐溶液除去鲜鱼中的水分防止细菌 和真菌生长
5.袋装肉肠 : 真空包装法
真空包装法 : 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
6.腊肉 : 晒制与烟熏法
晒制与烟熏法 : 除去水分 , 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
休息时间到啦
•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 们休息一下眼睛,
〔甲烷、氨、
水蒸气、氢等〕
紫外光、闪电、 宇宙射线
有机小分子物质 〔氨基酸、核苷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通过米勒的实验,了解模拟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

3.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过程方法
1.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情感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目前仅限于假说和推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关于生命的起源同学们可能听说过许多不同的传说,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也是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科学有别于其它认知方式和其它知识体系,就是因为它采用的是实证标准、逻辑论证。

所以,科学的推测必须和观察或实验所获得的证据一致,还应该合乎逻辑。

科学并不排除想象和联想,但是这些想象和联想应该是基于现有数据的基础上的,并最终还需要过程和实验的证实。

〔科学研究思路:事实-------推测---------事实验证
阅读课文第51页,生命起源的假说有哪些理论?
一、神创论:无据可查
二、自然发生说
指导阅读课文,交流讨论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说?
三、宇生论:
分组交流展示
1.证据:表明::
2.地球外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
四、化学进化论:
原始地球的气候与环境
1.地球什么时候形成?
看P51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描述原始地球环境
2.原始大气是怎样形成的?
3.米勒模拟实验
提出问题:原始地球能不能产生原始生命呢?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在米勒模拟实验中,向密闭的实验装置中通入等气体模拟。

实验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现象。

对C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有生成,此装置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原始大气中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于。

实验表明:
4.化学进化过程
进程1:,在、、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简单的有机物。

进程2:简单有机物————>有机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人工合成了一种比较简单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1981年,又利用简单的有机物,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重要物质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这是一种RNA。

进程3:有机高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
(阅读课本最后一段):说明。

进程4: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这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发生,是一个飞跃,一个质变阶段。

所以,这一阶段的演变过程是生命起源的关键,但目前仅仅是推测,如果能得到证实并能进行模拟的话,那么就意味着能人工合成生命,这将是生命科学上一个重大的突破。

进程1在发生,进程2、3、4在发生。

五、分析讨论
1、为什么说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原始海洋是地球上最初产生的有机物的汇总场所,有机高分子的形成,多分子体系的组成,以及原始生命的诞生都是在原始海洋中进行的,而海水能阻止强烈的紫外线对原始生命的破坏杀伤作用。

所以说,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2、在现今地球条件下,非生命物质能不能再演化为原始生命?
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原始地球条件和各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现今的地球条件下,作为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已不存在了。

随着地球上最早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始藻类(如蓝藻)和以后绿色植物的出现,现代大气已成为含氧丰富的氧化性大气,而不再是生命起源所必需的还原性大气。

现今地球的大气层中有臭氧层阻挡了大部分的紫外线,没有了强烈的太阳辐射,也没有频繁的闪电,地球的温度也降低了,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必需的自然界的高能作用已不复存在。

(三)课堂小结
1.生命产生的过程
1.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观察到“腐肉能生蛆”“腐草能化萤”,因此他们认为生命来自
于非生命,这是生命的自然发生论。

2.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化学进化学说认为生命的产生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科学成就
1.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结晶蛋白
质牛胰岛素。

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利用简单的有机物,人工
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重要物质核酸。

2.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一、神创论
二、宇宙胚种论
三、物质化学进化论
(一)原始地球的气候与环境
(二)米勒模拟实验
(三)科学推理:化学进化过程
1、形成了简单的有机物。

2、简单有机物————>有机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
3、有机高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
4、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 预习第3章第2节《生物的进化》
七、教学反思
生命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之谜,它涉及到天文、地质、理化、生物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站在我们今天的地球上来追溯距现在46亿年以前的历史,难度很大。

直到今天,人们对生命起源这一古老而崭新的问题仍然在继续研究和探索之中,特别是近年来围绕着原始大气成分、生命起源于何处等问题又有了新的看法和争论,实事求是的科学争论对于深化认识是非常有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