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桔梗的小知识与其伪品的鉴别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

如何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

如何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健和治疗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伪劣中药材的流入市场,给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利益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辨别中药材真伪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优质的中药材。

一、观察外观首先,观察中药材的外观是辨别真假的基本方法之一。

优质中药材通常具有明显的特征,如色泽鲜艳、形状规整、无杂质等。

假冒伪劣中药材往往因为种植条件不佳或者掺杂了其他杂质而使得外观不符合标准。

因此,通过仔细观察外观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的真实性。

二、闻味辨香除了外观,闻味辨香也是辨别中药材真假的重要方法之一。

优质中药材通常具有独特的香气,每种药材都有其特定的气味。

而假冒伪劣中药材往往由于加入其他杂质或者采取了不正当的保存方法而导致香气不正常。

因此,通过闻味辨香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的真实性。

三、辨别杂质另外,辨别杂质也是辨别中药材真假的重要方法之一。

优质中药材的杂质含量较低,而假冒伪劣中药材由于种植和采摘等环节的不规范,常常存在大量的杂质。

因此,通过仔细观察和筛选,可以初步辨别中药材是否含有过多的杂质。

四、化学检验除了以上初步辨别方法,还可以通过一些化学检验手段来辨别中药材的真伪。

比如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通过色谱分析等手段来检测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通过质谱分析等手段来鉴别中药材的真实性。

这些方法一般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不适合一般消费者自行操作,因此最好在正规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中药材。

五、选择可信药店最后,选择可信的药店也是辨别中药材真伪的重要步骤。

正规药店通常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和专业的销售人员,会对所售中药材进行质量把控和监管。

而一些小商贩或者非法售药渠道往往缺乏资质和监管,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

因此,建议选择正规有信誉的药店购买中药材,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对于保障健康和经济利益至关重要。

桔梗质量标准

桔梗质量标准

XXXXXXXXX有限公司
一、目的:建立桔梗药材、饮片的质量标准,确保投用药材、饮片的质量。

二、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桔梗药材、饮片的质量控制。

三、责任:
四、内容:
1.标准来源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技术要求
2.1桔梗药材:
2.2桔梗饮片:
3.贮存条件: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4.相关标准操作规程:桔梗检验操作规程(SOP-ZL-JG(YL)-032)、物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ZL-QA-001)。

5.企业统一指定的物料名称: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一致。

6.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1101076。

7.经批准的供应商:见合格供应商目录。

8.印刷包装材料的实样或样稿:无此项内容。

9.注意事项:无此项内容。

10.复验期:执行“物料有效期及复验期管理规程(SMP-WL-008)”相关规定。

11. 文件附件:共0份。

12.修订及变更历史:。

中药饮片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中药饮片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4 三棱与伪品黑三棱 正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块茎.商品名称“荆三棱”。伪品“黑三棱”,为 莎草科植物荆三棱块茎,鉴别要点为:黑三棱表面黑褐色或带有残存黑 色外皮(正品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其质轻泡如软木(正品质坚实,极难 折断),且口尝无麻舌感(正品嚼之有麻辣感)。
5 土茯苓与伪品金刚刺蔸 正品为百合科光叶菝葜的根茎。伪品为百合科菝葜的根茎,其区别为:伪 品表面紫棕色,具有粗大疙瘩状刺(正品表面黄棕色,无疙瘩状刺),断 面红棕色,无粉性而显纤维性(正品饮片类白色或红棕色,对光可见小亮 点,显粉性,润湿后有粘滑感),且味微苦(正品味谈而涩)。
中药饮片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12菟丝子与伪品 正品为旋花科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伪品有“大粒 丝子”,与正品比较其表面呈棕褐色,光滑,种子 较大,且指甲按之即破(正品质坚硬难按破),加热 蒸煮后无卷旋状的白丝露出(正品有“吐丝“)。
13海金沙与伪品 正品海金沙为其成熟干燥孢子,黄棕色,质轻光滑, 浮于水面,无泥沙杂质,引燃时爆响为佳。而伪品 则为掺杂黄泥沙细粉、滑石粉及火硝类海金沙,质 重,手捻之有滑溜感,着火有爆鸣及闪光,入水有 大量黄色沉淀。
生环纹。伪品关白附有明显的纵皱纹或细纵皱纹。
白附子炮制品 饮片横切片呈圆形或类圆形,纵切面则是椭圆形,颜 色呈深棕色; 附子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均为纵切片,所以其形状都呈倒 三角锥形,多数饮片的边缘可见一突起的支根痕,俗称“钉角”。 白附片 呈黄白色、无外皮、半透明、有角质感; 黑顺片 外皮边缘呈黑褐色,片体暗黄且略带淡黑色,半透明。
中药饮片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10 黄芪及其伪品 正品为豆科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常见伪品有豆科锦鸡儿的根、 锦葵科蜀葵的根。但两者均不具有正品黄芪所特有的豆腥气味,且切 面少裂隙,不显纤维性。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易混淆品一般指两种以上的饮片在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相似而易发生相互混淆的品种,如人参饮片与西洋参饮片、天花粉饮片与葛根饮片等。

伪品指用其他的植物或人为加工后来冒充正品,如用小的天南星块根饮片冒充半夏饮片、小的浙贝母冒充川贝母、桔梗片冒充人参片、玉米须或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等。

1、半夏[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nata (Thunb.) Rbeit.块茎。

[成品特征] 生半夏为类圆球形,大小不一,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痕,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端多圆平,粉质坚实。

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

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类圆形厚片、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味淡、微有辣味,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

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

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

气微,味淡。

[常见伪品] 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forme(Lodd.)Blnme的块茎。

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高0.8~3cm,直径0.5~1.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

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天南星[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异叶天南星Arisama heterophyllum Bl.块茎的切片。

[成品特征] 生天南星呈扁球形,直径1.5~6.5cm,表面乳白色至淡棕黄色,较光滑,有的皱缩,顶端有凹的茎痕,周围可见茎痕及麻点状须根痕。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2016年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峰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一)基本概念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

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桔梗的真伪与炮制工艺考证及其采收加工概况

桔梗的真伪与炮制工艺考证及其采收加工概况

2352018.07医苑纵横桔梗的真伪与炮制工艺考证及其采收加工概况吴江平2 黄 力1,2 刘耀武1,2 马 凯3 方成武1,21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亳州中医药研究所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2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 3亳州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摘 要】近年来,由于桔梗野生资源的采挖殆尽,伪品桔梗的肆意流通及人工种植桔梗的药用品质不断下降,因此,加强桔梗资源合理利用,指导提升人工种植桔梗的药用品质已成为缓解桔梗药用资源紧缺的迫切需求。

全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综述了桔梗的真伪考证、炮制工艺以及采收加工概况,可为桔梗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桔梗的经济收益与药用价值奠定基础。

【关键词】桔梗;真伪考证;炮制工艺;采收加工1 桔梗的真伪考证桔梗,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5]之中,列为下品,亦称之为莽苨,在《本草经集注》[6]之前,桔梗与荠苨不分。

南朝陶弘景于《名医别录》[7]中描述“生嵩高山谷及冤句。

二、八月采根,暴乾”,这与桔梗野生环境及采收方法与时节基本一致,并在其《本草经集注》[6]中明确将桔梗与莽苨加以区别,单列一药,记载:“桔梗,二、三月生,可煮食之。

俗方用此,乃名荠苨。

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荠苨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我们又对实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见图1至图3。

从图1至图3中可以直接看出其中两两影响条件的交互作用是否互相影响,圆形(图1)表示两两影响条件互相作用不显著,而椭圆形(图2图3)则表示两两影响条件互相作用显著。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底物浓度为9.3%时,提取时间与加酶量的交互影响不显著。

图2 显示了在加酶量为最佳(1.65%)时,提取时间与底物浓度对蛹虫草多肽提取影响效应。

从其等高线图可以直观的看出此两因素的交互作用比较显著。

由图2可知,提取时间与底物浓度都很高时,蛹虫草多肽提取效率高,都低时蛹虫草多肽提取效率低。

桔梗及其伪品的鉴别

桔梗及其伪品的鉴别

桔 梗 为 桔 梗 科 植 物 . c lyoo a @ r Jc . A D . t g u
的 干燥 根 , 辛 平 , 苦 , 有 宣 肺 、 咽 、 痰 、 脓 的功 效 。 者 性 味 具 利 祛 排 笔
及具 缘 纹孔 导 管 , 管 分子 短 。 导
( 收稿 日期 : 0 9一 5— 7 2o O 2 )
7 ・ 4
显 微进 行 比较 ” 1以便 于人 们 的 鉴 别 和 区分 。 ,
1 性 状 鉴别
导 管 ; ) 薄 壁 细 胞 纵 断 面 观 呈 3木 类 纺 缍 形 , 稍 厚 ;) 见 残 存 的 壁 4偶
木 栓 细胞 。 微特 征 图见 图 2 显 。
图 2 丝石 竹 粉 末 显微 特 征 图
用 乙 醇装 片 , 菊糖 团块 不 规 则 , 久
正品桔梗与丝石 竹 、 草在 性状 、 瓦 显微 、 化鉴 别上均存在差 理 异, 因其 功效不 同 , 在临床用 药时 , 故 应注意 仔细区分 , 鉴别 其真 伪 , 而 确 保 临床 用 药 的 安全 有 效 。 从
参 考文 献 :
传统 医药
桔 梗及 其伪 品 的鉴 别
陈优芬
( 浙江省 宁波 市 中医院 , 浙江 宁波 3 5 1 ) 1 0 0
2 年 1第 期 0 第 卷1 1 9 0 0
摘要: 目的 对桔梗及其伪品丝石竹 、 瓦草进行真伪鉴别。 方法 采用性状、 显微及理化鉴别等方法。 结果 三者在性状、 显微及理化 方面有明
味苦 , 麻。 微
瓦 草 : 末 浅 黄 白色 , 多 数 粉 有 草 酸 钙 簇 晶 , 纹 导 管 , 淀 粉 网 无
粒 。 微 特征 图见 图 3 显 。 3 理 化 鉴 别

桔梗的真伪与炮制工艺考证及其采收加工概况

桔梗的真伪与炮制工艺考证及其采收加工概况

桔梗的真伪与炮制工艺考证及其采收加工概况作者:吴江平黄力刘耀武马凯方成武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8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由于桔梗野生资源的采挖殆尽,伪品桔梗的肆意流通及人工种植桔梗的药用品质不断下降,因此,加强桔梗资源合理利用,指导提升人工种植桔梗的药用品质已成为缓解桔梗药用资源紧缺的迫切需求。

全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综述了桔梗的真伪考证、炮制工艺以及采收加工概况,可为桔梗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桔梗的经济收益与药用价值莫定基础。

【关键词】桔梗;真伪考证;炮制工艺;采收加工1 桔梗的真伪考证桔梗,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5]之中,列为下品,亦称之为莽苨,在《本草经集注》[6]之前,桔梗与荠苨不分。

南朝陶弘景于《名医别录》[7]中描述“生嵩高山谷及冤句。

二、八月采根,暴乾”,这与桔梗野生环境及采收方法与时节基本一致,并在其《本草经集注》[6]中明确将桔梗与莽苨加以区别,单列一药,记载:“桔梗,二、三月生,可煮食之。

俗方用此,乃名荠苨。

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莽苨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者尔”。

唐代《新修本草》[8]对桔梗描述为“陶引荠苨乱人参,谬矣。

且荠苨、桔梗,又有叶差互者,亦有叶三、四对者,皆一茎直上,叶既相乱,惟以根有心无心为别尔”。

北宋苏颂在其《图经本草》[9]中描述桔梗为:“根如小指大,黄白色。

春生苗,茎高尺余。

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

夏开小花紫碧色,颇似牵牛花,秋后结子。

八月采根,其根有心,若无心者为荠苨”。

明朝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10]中则更是将桔梗与荠苨分为二种性味功皆不同的品种,描述道:“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

桔梗、荠苨乃一类,有甜、苦二种,故本经桔梗一名荠苨,而今俗称荠苨,为甜桔梗也”。

至此,桔梗得以正名且与现今使用基本一致。

当今,在安徽毫州、河北安国,四川荷花池等药材市场中均可发现桔梗伪品的存在,其主要为石竹科以及桔梗科沙参属的药材。

识别真假桔梗(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识别真假桔梗(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识别真假桔梗(有温度的中药宝典)桔梗又名荠苨、卢如,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亦食亦药,作为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中药。

每年春、秋两季采收,以秋季采集的体重质实,质量较佳。

桔梗又名荠苨、卢如,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亦食亦药,作为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中药。

每年春、秋两季采收,以秋季采集的体重质实,质量较佳。

挖出后去净苗叶须根,洗净泥土,可作为腌制小菜的食材。

将其浸入水中,趁鲜刮去外皮,晒干即可药用。

其性平,味苦辛,入肺、胃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疮疡脓成不溃等症。

在药材市场上,有以用石竹科植物丝石竹的干燥根冒充桔梗,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桔梗外观呈长纺锤形或长圆柱形,顶端具根茎(芦头),全长15~30厘米,直径约0.5~2厘米,上面有许多半月形茎痕,俗称芦碗,下部渐细,有时多歧稍弯曲,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通体有皱缩的纵沟,下部尤多,并有类白色的皮孔样根痕,横向略延长;质地坚脆,易折断,断面略带颗粒状,有放射状裂隙,皮部较窄,形成层显着,淡棕色,木部类白色,有棕色环纹较明显,中央无髓;闻之气微,口尝味微甜而后带点微苦。

伪品丝石竹的干燥根外观多呈圆锥形或长圆锥形,长10~15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为棕黄色或灰棕黄色,有扭曲的纵沟纹;体轻,质坚实,切开断面不具备真品的特征,有棕白色相间的纹理,无棕色环形纹,形成层不显着,可见异型维管束2~3轮;闻之亦气微弱,但口尝味苦涩而辣。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桔梗有较强的祛痰作用,能使呼吸道黏液分泌量显着增加,作用强度可与氯化铵相比。

祛痰作用主要为所含的皂苷所引起;其提取物有降低血糖及抑制皮肤癣菌的作用,而伪品丝石竹既与桔梗不属同科植物,也不具有桔梗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桔梗药用,使用时要明辨真伪。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桔梗鉴别要点

桔梗鉴别要点

桔梗鉴别要点
桔梗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具有美丽的花朵和独特的叶子形状。

在鉴别桔梗时,可以注意以下要点:
1.花朵形状:桔梗花朵通常为蓝色或紫色,呈漏斗状,花瓣辐射状排列,花径约为2-5厘米。

花冠通常有5片花瓣,花瓣顶端开展,呈星状。

花朵通常聚集在顶端形成圆锥花序。

2.叶子形状:桔梗的叶子为对生叶,通常为椭圆形或卵形,叶缘有细锯齿,叶尖呈尖形或渐尖形,叶面光滑,叶背面有绒毛。

3.茎轴特征:桔梗的茎直立,通常具有分枝,茎表面光滑或稍有绒毛。

4.花序特征:桔梗的花朵通常排列在茎的顶端形成圆锥花序,花序上的花朵密集而均匀。

5.种植环境:桔梗通常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土壤疏松、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环境中。

桔梗与其混淆品的鉴别

桔梗与其混淆品的鉴别

桔梗与其混淆品的鉴别****(学号:05065052**)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州 510006摘要:分别通过来源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的方法对中药桔梗与常见混淆品南沙参与霞草进行鉴定,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桔梗鉴别混淆品桔梗为桔梗科桔梗属植物桔梗Platycodon gandiflorum (Jacq.)A.DC.的干燥根,桔梗人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

为临床常用中药,苦、辛、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作用[1]。

桔梗的两种混淆品霞草和南沙参,其形状和外观与桔梗比较相似,容易混淆,而功效和用途与桔梗不同,所以临床上使用时应加以区别,现将其鉴别方法总结如下。

1 来源与性状鉴别1.1 桔梗来源于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 A.DC.的干燥根,其性状为: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根头部具芦头、芦碗,芦碗呈半月形,主根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略弯曲,偶有分枝,切面的皮部呈类白色,质地结实而硬脆,味苦而微辛[2]。

1.2 霞草来源于石竹科植物丝石竹Gypsophilaoldhamiana Miq.的干燥根。

,霞草的主要性状特征是根呈圆锥形,有分支,稍扭曲。

顶端留有地上茎残基,外表黄白色,有残余的棕色栓皮及扭曲的纵沟纹。

质坚硬,难折断。

断面可见3~4轮黄白色维管束排列成同心环纹,味苦涩,麻舌[3]。

1.3 南沙参来源于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tetraphylla (Thunb.)Fisch.及沙参A.Strita Miq.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

其鉴别特征为:表面为黄白色或黄棕色,根头部具芦头,但无芦碗,主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无分枝,横切面呈黄白色或淡黄色,质地松泡,易折断,断面粗糙,味淡微甘[4]。

2 显微鉴别2.1 桔梗桔梗粉末用水合氯醛试液不加热装片,置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扇状或圆形菊糖结晶。

(完整版)中药饮片的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2)

(完整版)中药饮片的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2)

紫茉莉

环纹马玲
大九股牛
大理菊
双舌蟹甲草
2 川贝母与伪品 正品有松贝、青贝、炉贝。常见伪品有2种:一是百合科轮贝母的鳞 茎.呈圆锥形,一侧有一条浅纵沟(正品无浅沟);断面角质样,味谈(正 品断面富粉性,味微苦)。二是百合科东贝母的鳞茎,取其小粒,本品由 一枚大鳞叶和小鳞叶抱合而成(正品两枚鳞片大小悬殊,称“怀中抱 月”);鳞茎盘外凸.顶端钝圆,微裂或不裂(正品底圆平、顶尖闭口), 且味苦(正品味微苦)。
中药材的性状、 真伪鉴别
主讲: MUBALAKEL
四、中药饮片及其常见伪劣品的鉴别
伪品的三种来源: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
常见中药材伪劣品的性状鉴别
10、韭菜子与葱子的鉴别
韭菜子性状呈扁卵圆形,表面有明显皱纹,不具有棱线。解部镜下观察整体 表面有鱼鳞状纹理。葱子呈三角状卵形,表面光滑,有1~2 条棱线。解剖 镜下观察整体表面有明显的覆瓦状纹理。 主要区别要点:(1)正品韭菜子性状呈圆形或半卵圆形,表面粗糙有细微的 网状皱纹。混用品韭菜子性状呈三角形扁卵形,表面多光滑,偶有疏皱纹。 (2)显微镜粉末鉴别:正品韭菜子表皮细胞排列较整齐。混用品韭菜子表皮 细胞壁内外突起。(3)显微镜下粉末鉴别:正品韭菜子表皮细胞具纹孔,胚 乳细胞壁呈念珠状增厚,下皮细胞重叠呈网状。混用品韭菜子、表皮细胞不 具纹孔,胚乳细胞壁不增厚,下皮细胞排列整齐。
10 黄芪及其伪品 正品为豆科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常见伪品有豆科锦鸡儿的根、 锦葵科蜀葵的根。但两者均不具有正品黄芪所特有的豆腥气味,且切 面少裂隙,不显纤维性。

桔梗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桔梗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cm。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

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

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本部淡黄白色。

气微,味微甜后苦。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横切面制备: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不去外皮者有栓皮层,细胞中含草酸钙小棱晶。

栓内层窄,常见裂隙。

韧皮部乳管群散在,壁略厚,内含微细颗粒状黄棕色物。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

薄壁细胞含菊糖。

2.2理化鉴别取本品,切片,用稀甘油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扇形或类圆形的菊糖结晶。

2.3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7%硫酸乙醇-水(1:3)混合液2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加水30ml洗涤,弃去洗液,三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分辨真假中药材的方法

分辨真假中药材的方法

分辨真假中药材的方法一、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在广大群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市场对中药需求的增加,假冒伪劣中药材也逐渐出现。

识别真假中药材的能力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介绍几种简单易行、有效可靠的方法来辨别真假中药材。

二、观察外观1.大小形状:观察真正的中草药通常具有一定固定规律的大小和形状,并且保持一致性。

假冒伪劣中草药通常不具备这种规律性。

2.颜色质地:真正的中草药颜色呈现自然鲜艳,质地韧性较好;而假冒伪劣品则常常颜色暗淡无光泽,甚至出现明显异常变色。

三、嗅觉辨别1.正宗香气:好的中草药通常具有浓郁而特殊的香气。

2.异味检测:通过嗅闻能区分出不同中药材的特征气味。

常见假冒伪劣产品则可能散发出不符合特定中草药气味的异味。

四、辨别声音通过使用中指和拇指捏碾一些许分量的中药,并以外耳听或手触处理方法来识别真假中药材。

1.压碎辨别:真正的中药通常有一定的韧性,因此在捏碾过程时会产生一种破裂声或者类似棉花撕裂般的声响;而假冒伪劣品由于掺杂了其他成分,所以在捏碾时不会发出明显的声音。

2.避免脆响:部分假冒伪劣品含有玻璃渣、塑料颗粒等硬质物质,在手触或外耳听时会发出明显的脆响。

五、水溶性检验用水浸泡和搅拌法辨别真假中草药。

真正的中草药通常有吸水性强,而且浸泡后释放出天然色素,使得水呈浑浊状。

假冒伪劣的中草药通常不具备这一特点,水内会保持清澈状态。

六、化学成分检验利用现代技术和仪器设备进行化验是识别真假中药材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污染物质来确定其真实性。

七、专业机构鉴定在现实应用场景中,我们也可以将怀疑的中药样品提交给专业机构进行鉴定。

专业机构通常拥有先进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能够从多个维度对中草药进行全面鉴定,并提供权威判定结果。

八、结语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何分辨真假中药材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中药材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用药习惯的炮制方法等因素,产生了同一品种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药材与饮片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别,有的同一饮片又常是由多个品种混合而成,所以对真伪鉴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欢迎阅读。

01牢记药材主要特征要想区分各种药材的真伪优劣,首先要努力学习中药鉴别的基础理论知识。

同一种药材,无论产地有什么变化,规格有什么标准,其主要特征不会起根本的变化。

每一种药材都有其各自区别与其它药材的主要特征。

这些特征,是我们监管人员做好真伪鉴别必备的基本功。

形状鉴别:防风的“蚯蚓头”;潞党参的“狮子盘头芦”;野人参“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蕲蛇的“翘鼻头”。

“方胜纹”。

“连珠斑”。

“佛指甲”;天麻的“鹦哥嘴”“肚脐眼”;槟榔的“大理石样花纹”。

颜色鉴别:丹参红色,黄连黄色,紫草紫色,乌梅黑色,血竭黑似铁,研末红似血。

质地鉴别:南沙参“松泡”;山药富“粉性”;当归“油润”;郁金、“角质有光泽”。

断面鉴别: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是纤维性,裂片状分层;苦楝皮折断面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间;大黄在光下有“星点”;何首乌可见“云锦状花纹”;苍术有“朱砂点”“起霜”现象。

气味鉴别:肉桂的浓烈特殊香气;阿魏的大蒜样臭气;苦杏仁的苯甲醛样香气;穿心莲苦至咽喉,经久不衰。

02注重药材之间的比较市场上销售的多为中药饮片,是将完整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制制成一定的规格,故饮片不同于完整药材的鉴别特征,改变了形状、大小、颜色、甚至气味,加之机器切片改变了原手工饮片,这样将相似药材饮片进行比较尤显重要。

在日常监管工作,要勤看多比较,从比较中找出药材之间的主要不同特征,关于分析总结,不断积累中药饮片外观鉴别经验。

原药材与饮片相似的类型有些药材与其饮片在外形基本相似(主要是花草类中药),记忆药材本身的特征及其不同点,就可正确认识中药。

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

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

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中药材市场上伪品有三个来源:常见伪品(即用其它品种冒充)、严重掺伪品及伪制品。

现结合现场监督检查和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外观识别要点简述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 常见伪品1.1 柴胡常见伪品1.1.1 锥叶柴胡主要特点:色黑,丛生纤维状的地上残基,头部多分枝,具明显的败油气。

1.1.2 弯茎还阳参主要特点:地上茎分枝多,主根下部无分枝,断面不显纤维性,木部不为同心环状,而为放射状,苦味重。

不具油室,而具乳汁管细胞,木质部呈分支排列。

1.2 防己常见伪品微花藤。

主要特点:断面粉性或具明显的棕黄色木射线,皮部黄白色,具较多点状棕色小点(石细胞),导管呈蜂窝状。

1.3 牛蒡子常见伪品1.3.1 大鳍蓟主要特点:果实中棱两侧具横纹。

1.3.2 木香子主要特点:较正品大约2mm。

1.4 苍耳子常见伪品1.4.1 刺果甘草主要特点:扁纺锤形,具长针状刺。

1.4.2 东北苍耳主要特点:色深,体大,刺大,带钩。

1.5 刀豆常见伪品常春油麻藤。

主要特点:体大,呈类方圆形,种脐包于种子的一半以上。

1.6 青葙子常见伪品刺藜主要特点:边缘有棱,中心微凹,棕色。

1.7 娑罗子常见伪品厚果鸡血藤。

主要特点:种子圆肾形,种皮表面具光,常不规则破裂而剥落,有毒。

1.8 菟丝子常见伪品1.8.1 金灯藤主要特点体大,表面具光泽,光滑。

1.8.2 粟主要特点多呈不规则球缺状,浸泡易膨胀,不吐丝。

1.9 葶苈子常见伪品菥冥。

主要特点:表面深褐色,具明显的U形纹。

1.10 凌霄花常见伪品泡桐花。

主要特点:密被柔毛,花冠基部多弯曲,内部有深色斑点,具不规则缩纹。

1.11 槐花常见伪品洋槐花。

主要特点:花色较浅,呈类白色,二体雄蕊。

1.12 番泻叶常见伪品罗布麻叶。

主要特点:叶多较长,叶缘具细齿,主脉突出。

1.13 皂角刺常见伪品1.13.1 野皂角刺主要特点:主刺具一对或一个短分枝,枝条表面具纵纹。

桔梗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桔梗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cm。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

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

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本部淡黄白色。

气微,味微甜后苦。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横切面制备: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不去外皮者有栓皮层,细胞中含草酸钙小棱晶。

栓内层窄,常见裂隙。

韧皮部乳管群散在,壁略厚,内含微细颗粒状黄棕色物。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

薄壁细胞含菊糖。

2.2理化鉴别取本品,切片,用稀甘油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扇形或类圆形的菊糖结晶。

2.3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7%硫酸乙醇-水(1:3)混合液2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加水30ml洗涤,弃去洗液,三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饮片桔梗的小知识与其伪品的鉴别
中药别名
白药、利如、梗草、卢茹《吴普本草》,房图、荠你《名医别录》,苦梗《丹溪心法》,苦桔梗《本草纲目》,大药《江苏省植物药材志》,苦菜根(河北),铃当花、土人参、包袱花根(东北),过腰菜根(山东),道拉基(延边)。

桔梗始载於《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名医别录》载:`生嵩高山谷及冤句。

二、八月采根,暴乾。

'《本草经集注》载:`桔梗,近道处处有,叶名隐忍,二、三月生;可煮食之。

俗方用此,乃名荠苨。

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荠苨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者尔。

'《本草图经》载:`今在处有之,根如小指大,黄白色,春生苗,茎高尺余,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之,夏开花紫碧色,颇似牵牛子花,秋后结子,八月采根其根有心,无心者乃荠苨也。

'《本草纲目》则进一步將桔梗与荠苨分为两条,认为两者性味功效皆不同。

《植物名实图考》载:`桔梗处处有之,三四叶攒生一处,花未开时如僧帽,开时有尖瓣,不钝,似牵牛花。

'按诸家本草记述,可见在《本草经集注》以前桔梗与荠苨不分,之后《新修本草》、《本草图经》、《本草纲目》及《植物名实图考》等均指出了两者植物形态上的区别,并有附图,所载桔梗与今所用桔梗品种相符。

成品规格
按药材长短粗细分为顶五、正五、副五、长条、二面等规格。

或分为一、二、三、四等级。

一般认为安徽产品体重质优、久负声誉。

以上以条粗、洁白、体实、味苦者为佳;条细、体虚、色黄者次。

规格等级标准:南桔梗一等:呈顺直的长条形,去净粗皮及细梢。

表面白色。

体坚实。

断面皮层白色,中间淡黄色。

味甘苦辛。

上部直径1。

4cm以上长14cm以上。

二等:上部直
径lcm以上,长12cm以上,其余同一等。

三等:上部直径不低於0。

5cm,长度不低於7 cm。

其余同一等。

北桔梗统货:呈纺锤形或圆柱形,多细长弯曲,有分枝。

去净粗条。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中间淡黄白色,味甘。

大小长短不分,上部直径不低於0。

5cm。

出口商品分一、二、三、四和桔梗碎共五个等级。

一等:身干、洁白、打梢去岔,长12。

5-25公分、尾部围祖3-3。

8公分,头围粗4。

9- 6。

5公分。

二等:身干、洁白、打梢去岔,长l1。

5-17公分,尾部围粗2。

6—2。

8公分,头围粗4。

5-4。

7公分。

三等:身於、洁白、长9-14公分,尾部围粗1。

8-2。

6公分,头围粗2。

8-3。

4公分。

四等:身干,洁白,长8-13公分,尾部围粗1。

2-2。

2公分,头围粗2。

8-3。

4公分。

桔梗碎:不成文的身尾碎段,无土、无末及杂质。

性状鉴别
桔梗根长圆形或长纺锤形,稍弯曲,下部稍有分支,长6-20cm,直径1-2cm。

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未去栓皮者),皱缩,有扭曲的纵沟及横长的皮孔斑痕,上部有横纹;顶端芦头(根茎)长0。

5-4 cm,直径约1cm,有半圆形凹陷的茎痕,呈盘结状。

断面微显颗粒状,皮部类白色,有放射状裂隙,形成层环淡棕色,木部较紧密。

气微,味微甜后苦。

南沙参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 cm,直径0。

8-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残留有粗皮,上部常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

顶部具1-2个根茎,四周有多个半月形茎痕,呈盘节状,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

气微,味微甘。

霞草根呈圆锥形,有分支,稍扭曲。

顶端留有地上茎残基,外表黄白色,有残余的棕色栓皮及扭曲的纵沟纹。

质坚硬,难折断。

断面可见3-4轮黄白色维管束排列成同心环纹,味苦涩,麻舌。

显微鉴别
桔梗粉末用水合氯醛试液不加热装片,置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扇状或圆形菊糖结晶。

水合氯醛透化片,置显微镜下可见乳汁管为有节乳汁管,侧面有短的细胞链与另一乳汁管连接成网状,管内含有淡黄色细小油滴及颗粒状物。

南沙参粉未的水合氯醛透化片,显微镜下可见乳汁管碎片,壁稍厚,管内含有淡黄色细小油滴及颗粒状物。

石细胞多见,淡黄色,类方形,壁不均匀增厚。

霞草粉末的水合氯醛透化片,置显微镜下可见有大量草酸钙簇晶及砂晶。

理化鉴别
桔梗分别取粉末2 g,放人不同的试管中,分别加人水、氯仿、乙醇、lOooNaOH,10%HCI 提取30 min,取不同的提取液,滴于滤纸上,干后,在紫外灯(365 nm)下观察。

水,l0%HC1和氯仿浸出液显蓝紫色荧光,10%NaOH浸出液显黄蓝色荧光。

乙醇浸出液紫外灯(254 nm)下观察浸出液显暗紫色荧光。

南沙参分别取粉末2 g,放人不同的试管中,分别加人水、氯仿、l0%NaOH、l0%HCl提取30 min,取不同的提取液,滴于滤纸上,干后,在紫外灯(365 nm)下观察。

水,10%HCl 和氯仿浸出液显亮蓝色荧光,l0%NaOH浸出液显亮蓝紫色荧光。

使草取粉末0。

5 g,置试管内,加水10 ml,提取液置紫外灯(365 nm)下观察,呈亮天蓝色荧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