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

合集下载

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研究报告

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研究报告

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研究报告在当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手机的广泛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了_____名青少年的数据和意见。

被调查的青少年年龄在_____岁之间,涵盖了不同的地区、学校和家庭背景。

一、手机对青少年学习方面的影响1、积极影响部分青少年表示,手机可以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

通过手机上的学习类应用程序,他们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资料和知识讲解视频等。

此外,手机还方便了他们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在遇到学习问题时能够及时请教和讨论。

2、消极影响然而,更多的青少年反映手机对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手机容易分散注意力。

在学习过程中,收到的短信、社交媒体的消息提醒等容易使青少年分心,降低学习效率。

其次,过度依赖手机查找答案,削弱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

二、手机对青少年社交方面的影响1、积极影响手机为青少年提供了便捷的社交渠道。

他们可以通过社交软件与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增进彼此的感情。

此外,还能结交来自不同地区的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了解多元的文化和观念。

2、消极影响但与此同时,手机社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过度沉迷于虚拟社交,可能导致现实中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一些青少年在面对现实中的交流时显得紧张、不自信。

此外,网络社交中的不良信息和虚假内容,可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产生误导。

三、手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的影响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如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问题较为常见。

此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使用手机,缺乏运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也可能受到影响。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手机上的信息繁杂,其中不乏一些负面内容,如网络欺凌、恐怖暴力等,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关于青少年影响手机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青少年影响手机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青少年影响手机的研究报告作文示例文章篇一:《关于青少年影响手机的研究报告》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手机这个小小的玩意儿,在我们青少年的生活里,那可真是有着大大的影响力啊!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叫小明,以前没有手机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那就是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疯玩,捉迷藏、跳皮筋,玩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可现在呢,一回家就抱着手机,有时候连作业都懒得写。

我的好朋友小刚也是这样。

有一次我去找他玩,他正躺在床上玩手机游戏,眼睛都快贴到屏幕上了。

我叫他:“小刚,出去玩啦!”他头也不抬地说:“等会儿,等我打完这局。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最后天都快黑了,也没玩成。

还有我的同桌小花,她特别喜欢用手机刷短视频。

有次上课,我发现她偷偷在桌子下面看手机,老师讲的啥都没听进去。

我悄悄提醒她:“小花,别玩手机啦,小心被老师发现!”她吓了一跳,赶紧把手机收起来。

你说,手机这东西是不是像个小妖怪,把我们的注意力都给勾走啦?咱们再看看周围,好多同学都戴着眼镜,难道不是因为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吗?这就好比手机是个魔法师,悄悄地把我们的好视力变没了。

而且啊,手机还会影响我们和家人朋友的交流。

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本应该热热闹闹地聊天,可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气氛多冷清呀!这难道不是手机在捣乱吗?我就想问问,没有手机的时候,我们的生活难道就不快乐了吗?当然不是!那时候我们可以尽情地在户外奔跑,可以和朋友面对面地分享快乐和烦恼。

可现在,手机好像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我觉得,手机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它能帮助我们学习,查阅资料,了解外面的世界;用得不好,它就会变成一个大麻烦,影响我们的学习、身体和社交。

所以啊,咱们得好好管住自己,别让手机这个小妖怪把我们给控制住啦!我们要做手机的主人,而不是被手机牵着鼻子走!示例文章篇二:《关于青少年影响手机的研究报告》嘿!大家好呀!我是[你的名字],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手机对咱们青少年的影响,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先来讲讲我身边的小伙伴们吧。

中学生手机危害调研报告

中学生手机危害调研报告

中学生手机危害调研报告中学生手机危害调研报告引言:现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手机的普及给中学生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危害。

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手机的危害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这份报告,以期引起相关部门和家长们的关注。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并收回180份有效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是中学生,涵盖了初中和高中。

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学生手机使用时长、使用目的、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等。

调研结果:1. 中学生手机使用时长: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中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3小时,其中有10%的中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5小时。

另外,45%的中学生表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

2. 中学生手机使用目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社交娱乐,约占64%,其次是获取学习资料和浏览网页,约占29%。

只有不到7%的中学生将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

3. 中学生手机对学习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8%的中学生认为手机对他们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39%的中学生表示手机对学习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4. 中学生手机对生活的影响:许多中学生表示手机对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45%的中学生表示因为使用手机时间过长,导致他们睡眠质量下降。

此外,还有33%的中学生表示因为手机使用过多,导致他们缺乏户外活动的时间。

讨论:中学生手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上瘾问题:许多中学生过度依赖手机,使用时间过长,导致上瘾问题逐渐加剧,影响学业和生活。

2. 分心问题:中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受到手机的干扰,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3. 社交障碍:过多的使用手机会导致中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沟通减少,与人际关系产生隔阂。

4. 健康问题: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不仅对视力和颈椎造成伤害,也会导致缺乏户外运动,影响身体健康。

建议:1. 学校的责任:学校应当加强对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制定相关规定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关于手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手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手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关于手机使用的研究性学习总结手机对学生的利与弊课题组成员:XXX,XXX,XXX,XXX,XXX,……组长:XXX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提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

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

在学校里,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手机来。

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手机的价格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式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

过去,人与人之间想要传递信息或带去思念的祝福,都只能依靠书信的来往而这一方式也给人造成一系列的不便,投递时间过长导致人们错过了一些重要的内容,造成一些财力的损失。

有的人可能为了亲人这封迟到的家信,苦苦等待。

手机的出现,无疑是带给人们希望的曙光。

它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信息,过年过节也可以带去人们衷心的祝福。

从而以前的“水壶”到现在只有手掌大的手机,无论从功能到外表都是一个大飞跃。

在价格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的价格开始逐渐平民化,成为各家各户都拥有的工具之一。

社会生活中,手机在我们同龄人的群体中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而且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比自己的父母更了解一些高新技术产业。

这对学生群体来说,可以增进他们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但是手机造成的一系列危害不容我们小觑。

这次研究我们主要针对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等方面进行调查,使学生正常了解与使用手机,通过这次调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建议。

作为中学生方便快捷的现代交通工具,手机学生中的普及使用,既有利,又有弊。

在有利的方面,中学生用手机,一方面方便家长和学生的联系。

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向,随时可以联系掌握,对子女的嘘寒问暖也方便;第二方面,有利于学生与老师沟通,有些课业上的问题,生活中的难题及不方便与老师直面交流的问题,通过手机交流免去了胆怯和尴尬;第三方面,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有不愉快的事或烦恼,可以与同学发短信、上网聊Q,加深同学间的友情。

《青少年沉迷手机问题》分析报告范本

《青少年沉迷手机问题》分析报告范本

《青少年沉迷手机问题》分析报告范本青少年沉迷手机问题手机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

然而,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增强,青少年沉迷手机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对青少年沉迷手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问题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少年沉迷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研究显示,青少年每天过多地使用手机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无法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从而导致学业下降、缺乏运动、交际能力减弱等问题。

2. 问题分析(1)社交隔离:青少年沉迷手机后,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减少,更多时间被用于与手机屏幕对话。

这导致了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2)学业压力:手机成为了青少年用来逃避学习压力的工具。

他们在课堂上、晚上自习时都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浏览社交媒体或玩游戏,从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3)睡眠问题:晚上与手机过度互动会导致青少年缺乏充足的睡眠。

蓝光辐射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质量。

(4)近视风险: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增加近视的风险,青少年视力健康受到威胁。

(5)依赖心理:手机成了青少年的依赖物,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难以自我控制与断舍离。

3. 解决方案(1)教育引导: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向他们普及手机的负面影响,教会他们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

(2)限制使用时间: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则,控制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运动和社交活动。

(3)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更多的户外活动,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沉迷手机的机会。

(4)启发兴趣爱好:引导青少年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体育、音乐、绘画等活动,从而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5)提供良好示范:家长和老师应成为良好的榜样,减少在青少年面前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

4. 结论青少年沉迷手机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

中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7篇

中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7篇

中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中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7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功能的完善,手机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通讯工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率也开始升高。

家长为什么给同学们购买手机?中学生使用手机有何利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决定以我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里的“手机一族”作一次调研。

二、调查对象:在校中学生三、调查过程和调查方法:(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同学之间发的没有什么用处的无聊短信占的比重最大;一半以上的同学在写作业时收到短信要关注一下,说明手机对写作业有一定影响;同学间的无聊短信是收到垃圾短信中最主要的部分,但大家不觉得这会有多大影响;绝大部分同学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方便。

手机的用途比较广。

用途主要体现在:打电话、随时上网、发短信、玩微信、玩QQ。

(二)采访调查调查对象:中学生、老师与家长调查问题:对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看法是如何?1、有手机的学生:手机带来诸多方便。

2、无手机的学生:影响学习,是一种浪费。

3、老师:在学校内使用手机的人数占较多比重,甚至于置学校管理于不顾。

使用手机的利处:有利学生与老师沟通,有时课业上的问题,生活中的难题及一些不方便与老师直面交流的问题,通过手机交流免去了胆怯和尴尬。

使用手机的弊处:玩游戏、发短信、考试作弊等等。

中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2内容提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而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且,还是大人们的事而已,大学生、中学生……想也别想,中学生手机调查报告。

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接着是中学生,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第一时间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有得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呢,那更不用说手机电话卡了。

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分析报告

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分析报告

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分析报告1. 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学生过多地沉迷于手机带来的危害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报告旨在分析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2. 危害分析2.1 学习成绩下降学生沉迷于手机意味着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手机上,忽视了学习。

他们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成绩受到显著影响。

2.2 身体健康问题过多玩手机会导致学生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使得眼睛、颈部和手腕等部位承受过度的压力,引发视力下降、颈椎病、手腕疼痛等健康问题。

此外,长时间使用手机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学生出现失眠等问题。

2.3 社交能力下降学生过多地沉迷于手机意味着他们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他们会失去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导致社交能力的下降,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4 心理问题长时间使用手机过度依赖会导致学生缺乏自律能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沉迷于虚拟世界也会导致学生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孤独感和自卑心理。

3. 解决方案3.1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合作,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规定学习和娱乐时间的比例,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控制手机使用时间的习惯。

3.2 提倡多样化的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如体育比赛、音乐会、读书分享等,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减少他们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3.3 增强家庭教育意识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的学习监督,还应该关注他们的手机使用情况。

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鼓励他们多参与户外活动和家庭互动,增强家庭关系。

3.4 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学校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向学生宣传手机使用的危害,教育他们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4. 结论手机在学生的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过度使用和沉迷于手机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青少年长期玩手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实验报告

青少年长期玩手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实验报告

青少年长期玩手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青少年来说,过度依赖手机可能会对其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青少年长期玩手机对学习成绩影响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青少年长期玩手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为家长、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自身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以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一)实验对象我们选取了具体学校名称的具体年级共X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们的年龄在年龄范围之间,具有相似的学习基础和家庭背景。

(二)实验方法1、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学生在实验期间允许自由使用手机,而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期间限制使用手机,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超过X小时。

2、数据收集在实验开始前,对两组学生的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收集,作为初始成绩。

在实验进行的具体时长内,对两组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实验结束后,组织统一的期末考试,将两组学生的成绩与初始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学习成绩对比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较初始成绩有显著提高,而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则没有明显变化,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了成绩下降的情况。

(二)课堂表现对比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对照组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而实验组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经常偷偷玩手机或者想着手机里的内容。

(三)作业完成情况对比对照组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较高;实验组学生则经常出现拖延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作业质量也较差。

(四)原因分析1、分散注意力长期玩手机会使青少年的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手机中的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导致在学习时无法全身心投入。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影响调查研究性学习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影响调查研究性学习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影响调查》研究性学习一、选题背景与目的由于生活质量的抽高,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都带上了手机,而且游戏、QQ、小说……等多样的手机功能使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通话的工具了,配带这样功能多样的手机是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作为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手机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近几年来,只要你稍加留意,随处可以看到一些中学生拿着手机侃侃而谈.老师在课堂上听见学生的手机声已经不是新鲜事。

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二、研究内容(一)1、调查对象:在校中学生2、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

(2)网上收集资料。

(二)研究阶段1、调查本校拥有手机的人数占全校人数的比例,通过分发的问卷表得知高一(1—5)班这5个班共286人,没有手机的占51人;高二(9—13)班共282人,没有手机的占42人;高三(22—26)班共287人。

由上述数据可粗略计算出本校拥有手机的同学占总人数的83.9%。

此数量相当庞大2、调查学生使用手机于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占的比重大些。

学生佩带手机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程度上为了方便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二是部分学生追求时尚,攀比成风;三是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兴趣转移到利用手机来玩游戏,发短信等.资料显示:与家人联系占38.55% ;发短信占52.17% ;玩游戏占19.13% ;上网占8.99% ;闲聊占44.1% 。

据调查约有79%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文字调情".有74%的学生每周发送10多条信息,44%的学生发送20多条信息.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80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发短信的人IQ(智商)会降低10%,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4%左右.而且,短信内容一般都未经过滤,正处在"似懂非懂"阶段的中学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内容吸引误入歧途.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由上述资料显示,不难发现闲聊、发短信、与家人联系,分别占的比重相当大,说明它在与家人联系以及沟通方面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能全盘否认手机的积极作用。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第一篇: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一、案例背景现代电子产品方便、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对于中学生而言,手机已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娱乐工具。

但手机也在逐渐的“侵略”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与此同时,像“手机依赖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中学生中有明显增长趋势。

手机普及带来的另一个明显副作用是近视发病率大幅上升。

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

其中,中学生为50%。

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中青少年达到1.8亿。

手机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二、研究目的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基本方法,探究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根源,发展过程,以及解决方法。

三、研究内容1、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2、中学生使用手机成瘾原因及分类3、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4、如何帮助中学生摆脱过度使用手机习惯5、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一、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美国《赫芬顿邮报》载文,盘点出“手机依赖症的13个信号”,如果你有超过一半的症状,说明有潜在的手机依赖症。

1.视力模糊。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

2.没有安全感。

一旦手机没在身边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3.频繁发短信。

无论学习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

4.头痛。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会导致“老痴”(短时记忆丧失等)。

5.方向感差。

到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定位,不会记路。

6.手机放枕边。

研究发现,手机离身体太近容易导致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7.总听见手机振动声。

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振动,这就说明你已经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幻觉了。

8.上厕所带着手机。

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24小时不离身。

9.拇指病。

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手指就会痉挛疼痛,医学上称为拇指腱鞘炎。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影响调查研究性学习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影响调查研究性学习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影响调查》研究性学习一、选题背景与目的由于生活质量的抽高,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都带上了手机,而且游戏、QQ、小说……等多样的手机功能使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通话的工具了,配带这样功能多样的手机是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作为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手机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近几年来,只要你稍加留意,随处可以看到一些中学生拿着手机侃侃而谈.老师在课堂上听见学生的手机声已经不是新鲜事。

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二、研究内容(一)1、调查对象:在校中学生2、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

(2)网上收集资料。

(二)研究阶段1、调查本校拥有手机的人数占全校人数的比例,通过分发的问卷表得知高一(1—5)班这5个班共286人,没有手机的占51人;高二(9—13)班共282人,没有手机的占42人;高三(22—26)班共287人。

由上述数据可粗略计算出本校拥有手机的同学占总人数的83.9%。

此数量相当庞大2、调查学生使用手机于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占的比重大些。

学生佩带手机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程度上为了方便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二是部分学生追求时尚,攀比成风;三是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兴趣转移到利用手机来玩游戏,发短信等.资料显示:与家人联系占38.55% ;发短信占52.17% ;玩游戏占19.13% ;上网占8.99% ;闲聊占44.1% 。

据调查约有79%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文字调情".有74%的学生每周发送10多条信息,44%的学生发送20多条信息.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80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发短信的人IQ(智商)会降低10%,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4%左右.而且,短信内容一般都未经过滤,正处在"似懂非懂"阶段的中学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内容吸引误入歧途.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由上述资料显示,不难发现闲聊、发短信、与家人联系,分别占的比重相当大,说明它在与家人联系以及沟通方面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能全盘否认手机的积极作用。

关于手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手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手机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关于手机使用的研究性学习总结手机对学生的利与弊课题组成员:xxx,xxx,xxx,xxx,xxx,……组长:xxx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提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

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

在学校里,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手机来。

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手机的价格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式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

过去,人与人之间想要传递信息或带去思念的祝福,都只能依靠书信的来往而这一方式也给人造成一系列的不便,投递时间过长导致人们错过了一些重要的内容,造成一些财力的损失。

有的人可能为了亲人这封迟到的家信,苦苦等待。

手机的出现,无疑是带给人们希望的曙光。

它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信息,过年过节也可以带去人们衷心的祝福。

从而以前的“水壶”到现在只有手掌大的手机,无论从功能到外表都是一个大飞跃。

在价格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的价格开始逐渐平民化,成为各家各户都拥有的工具之一。

社会生活中,手机在我们同龄人的群体中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而且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比自己的父母更了解一些高新技术产业。

这对学生群体来说,可以增进他们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但是手机造成的一系列危害不容我们小觑。

这次研究我们主要针对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等方面进行调查,使学生正常了解与使用手机,通过这次调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建议。

作为中学生方便快捷的现代交通工具,手机学生中的普及使用,既有利,又有弊。

在有利的方面,中学生用手机,一方面方便家长和学生的联系。

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向,随时可以联系掌握,对子女的嘘寒问暖也方便;第二方面,有利于学生与老师沟通,有些课业上的问题,生活中的难题及不方便与老师直面交流的问题,通过手机交流免去了胆怯和尴尬;第三方面,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有不愉快的事或烦恼,可以与同学发短信、上网聊Q,加深同学间的友情。

青少年沉迷手机调查研究报告

青少年沉迷手机调查研究报告

青少年沉迷手机调查研究报告青少年沉迷手机调查研究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汉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与汉字十分亲密。

国家倡导人们写规范字,这样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正常的沟通,也能完美、准确地传递、表达思想感情。

可就算这样,当今的社会仍然有着大量的用字不规范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便。

并且,用词不规范这种不好的现象也不利于汉字的正常使用与健康发展。

为了杜绝人们写字不规范情况的发生,我将会进行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1、对商铺招牌、广告牌、标语等进行调查。

2、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3、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与老师的帮助来得出结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错别字。

如“勇往直前”写成“永往直前”,“不畏艰险”写成“不畏坚险”,“棉花”写成“绵花”,“保密”写成“保蜜”,“蓝天”写成“篮天”等。

2、不规范简化字。

如“__发廊”写成“__发郎”,“烧饼”写成“饶饼”等。

3、谐音字。

如便利店用“宜家便利店”起名字,酒吧用“八九不离十”起名字,服装店用“衣见钟情”起名字等。

四、研究结论。

1、一部分人是意外文化水平较低,不明白某个字怎么写才造成错别字,而一部分人是态度不认真和不太明白自己也会造成错别字,但如果在书写之前做好准备,错别字也会减少。

2、有些商家为了博人眼球,使用谐音字做广告,这样会误导识字量少的小学生,有很不好的影响。

为了减少错别字,书写者应该提高文化认真对待,不能随意书写,自以为是地使用汉字。

青少年沉迷手机调查研究报告2在当今发达的网络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工具。

而青少年,正是这个工具的最大受众群体之一。

有关青少年沉迷手机的新闻、文章层出不穷,不禁有人发问:青少年为何沉迷于手机?暂且抛开青少年本身和手机的原因不谈,我更想说的是那些“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主要分两类,一类来自于父母,另一类来自于同学。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视手机为孩子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最新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pdf

最新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pdf

13 个信号”,如果
1. 视力模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
2. 没有安全感。一旦手机没在身边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3. 频繁发短信。无论学习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 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
4. 头痛。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会导致“老 痴”(短时记忆丧失等)。
从另一方面分析,不仅是手机,一切电子产品都有“即时反馈”的 特点。 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儿科医师蒂莫西 ·多兰说,触屏电子设备对 青少年有很大吸引力, “他们用手指一碰就会触发反应,这会令他们感到 惊喜 ”。看似幼稚的惊喜心理却会让大脑会更加倾向于这种反应方式,这 同时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手机成瘾分为 5 种类型:
2 、信息危害:
手机短信与网络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 " 灰色地带 ", 淫秽色情 信息通过此蔓延到了青少年中间。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 , 由于手机传 播隐蔽性强 ,不易被察觉 , 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 , 很容易形成一种 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 ,在 80 例临床实验中 , 在工作中经常用手机发短信上网的人 IQ( 智商 ) 会降低 10%, 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 , 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 4% 左右。
信息性手机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通过手机上网功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 索和收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下 降。
强迫行为性手机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不可自控的随时关注手机,例如几 分钟就检查一次手机是否正常或者有电话漏 、辐射危害:
势。
13. 弯腰驼背。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坏习惯容易导致弓腰驼背等不良姿
二、中学生使用手机成瘾原因

调查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5篇

调查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5篇

调查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5篇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年月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实践报告、活动总结、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ractice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调查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5篇调查报告应该以客户或目标受众的需求为导向,提供相关的信息,调查报告的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结论,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调查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欧阳家百(2021.03.07)一、案例背景现代电子产品方便、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对于中学生而言,手机已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娱乐工具。

但手机也在逐渐的“侵略”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与此同时,像“手机依赖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中学生中有明显增长趋势。

手机普及带来的另一个明显副作用是近视发病率大幅上升。

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

其中,中学生为50%。

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中青少年达到1.8亿。

手机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二、研究目的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基本方法,探究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根源,发展过程,以及解决方法。

三、研究内容1、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2 、中学生使用手机成瘾原因及分类3、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4、如何帮助中学生摆脱过度使用手机习惯5、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一、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美国《赫芬顿邮报》载文,盘点出“手机依赖症的13个信号”,如果你有超过一半的症状,说明有潜在的手机依赖症。

1.视力模糊。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

2.没有安全感。

一旦手机没在身边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3.频繁发短信。

无论学习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

4.头痛。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会导致“老痴”(短时记忆丧失等)。

5.方向感差。

到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定位,不会记路。

6.手机放枕边。

研究发现,手机离身体太近容易导致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7.总听见手机振动声。

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振动,这就说明你已经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幻觉了。

8.上厕所带着手机。

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24小时不离身。

9.拇指病。

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手指就会痉挛疼痛,医学上称为拇指腱鞘炎。

10.不喜欢眼神交流。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之欧阳数创编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之欧阳数创编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一、案例背景现代电子产品方便、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对于中学生而言,手机已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娱乐工具。

但手机也在逐渐的“侵略”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与此同时,像“手机依赖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中学生中有明显增长趋势。

手机普及带来的另一个明显副作用是近视发病率大幅上升。

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

其中,中学生为50%。

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中青少年达到1.8亿。

手机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二、研究目的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基本方法,探究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根源,发展过程,以及解决方法。

三、研究内容1、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2 、中学生使用手机成瘾原因及分类3、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4、如何帮助中学生摆脱过度使用手机习惯5、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一、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美国《赫芬顿邮报》载文,盘点出“手机依赖症的13个信号”,如果你有超过一半的症状,说明有潜在的手机依赖症。

1.视力模糊。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

2.没有安全感。

一旦手机没在身边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3.频繁发短信。

无论学习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

4.头痛。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会导致“老痴”(短时记忆丧失等)。

5.方向感差。

到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定位,不会记路。

6.手机放枕边。

研究发现,手机离身体太近容易导致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7.总听见手机振动声。

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振动,这就说明你已经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幻觉了。

8.上厕所带着手机。

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24小时不离身。

9.拇指病。

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手指就会痉挛疼痛,医学上称为拇指腱鞘炎。

10.不喜欢眼神交流。

总爱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眼神接触减少,甚至与他人目光接触时产生异样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案例背景
现代电子产品方便、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对于中学生而言,手机已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娱乐工具。

但手机也在逐渐的“侵略”着我们的生
活,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与此同时,像“手机依赖
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中学生中有明显增长趋势。

手机普及带来
的另一个明显副作用是近视发病率大幅上升。

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
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

其中,中学生为50%。

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中青少年达到1.8亿。

手机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二、研究目的
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基本方法,探究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根源,发展过程,以及解决方法。

三、研究内容
1、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
2 、中学生使用手机成瘾原因及分类
3、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4、如何帮助中学生摆脱过度使用手机习惯
5、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
一、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
美国《赫芬顿邮报》载文,盘点出“手机依赖症的13个信号”,如果你有超过一半的症状,说明有潜在的手机依赖症。

1.视力模糊。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

2.没有安全感。

一旦手机没在身边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3.频繁发短信。

无论学习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

4.头痛。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会导致“老痴”(短时记忆丧失等)。

5.方向感差。

到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定位,不会记路。

6.手机放枕边。

研究发现,手机离身体太近容易导致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7.总听见手机振动声。

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振动,这就说明你已经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幻觉了。

8.上厕所带着手机。

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24小时不离身。

9.拇指病。

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手指就会痉挛疼痛,医学上称为拇指腱鞘炎。

10.不喜欢眼神交流。

总爱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眼神接触减少,甚至与他人目光接触时产生异样感。

11.与亲朋聚会减少。

与亲朋3个月没聊天,只是通过社交网站了解对方一切情况。

12.记不住电话号码。

依赖手机的存储功能,当电话没电或不在身边时,记不清熟人的电话号码。

13.弯腰驼背。

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坏习惯容易导致弓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二、中学生使用手机成瘾原因
精神病学家诺拉·沃尔科发现,从大脑机能的角度探讨,首先要提到我们大脑中一个叫做“享乐区”(hedonicregion)的区域。

当此区域发生反应时,就会产生我们常说的快感。

如果这种刺激是经常性的,大脑会对自身的这种化学反应上瘾。

沃尔科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无论是我们使用手机,还是看见自己成绩单上得了“A”时,大脑都会释放一种名为“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而这种大脑化学物就是让我们感觉“快
感”和“兴奋”的原始物质。

当兴奋一直持续时,身体就会习以为常。

当兴奋中断,即停止使用手机,身体就会不适应,通过一系列反应让你接着使用手机。

从另一方面分析,不仅是手机,一切电子产品都有“即时反馈”的特点。

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儿科医师蒂莫西·多兰说,触屏电子设
备对青少年有很大吸引力,“他们用手指一碰就会触发反应,这会令他
们感到惊喜”。

看似幼稚的惊喜心理却会让大脑会更加倾向于这种反应
方式,这同时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手机成瘾分为5种类型:
娱乐性手机成瘾症:此类成瘾者沉迷于手机娱乐,以玩各类手机游戏、以及观看视频节目为主的一种类型。

情感性手机成瘾症:此类成瘾者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时聊天、短信、以及电话聊天中,以谋求一种情感安慰。

时尚性手机成瘾症:此类成瘾者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关注手机、购买手机等活动中,追求手机使用的时尚性。

信息性手机成瘾症:此类成瘾者通过手机上网功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收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下降。

强迫行为性手机成瘾症:此类成瘾者不可自控的随时关注手机,例如几分钟就检查一次手机是否正常或者有电话漏接、短信漏掉、手机是否遗失等。

三、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1、辐射危害:
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利.伦敦大学研究人类脑神经及细胞的盖尔教授撰文指出,让正常的白鼠连续接受4小时频率范围与手机辐射近似的无线电波辐射后,白鼠的脑细胞,DNA结构均有被破坏的迹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
2、信息危害:
手机短信与网络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淫秽色情信息通过此蔓延到了青少年中间。

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传播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
80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用手机发短信上网的人IQ(智商)会降低10%,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4%左右。

3、心理依赖:
焦虑、抑郁、恐惧。

患者必须每天将手机带在身边,隔几分钟就去看看手机是否有新信息或新电话。

别人的手机响了也会急忙去看看自己的手机。

如果无法使用手机,就表现出焦虑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害怕失去和外界的联系。

4、影响学习、影响他人和集体
高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当他们对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通话,课堂纪律及听课质量受到影响。

高中学生频繁使用手机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的学习、生活。

5、视力下降
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

其中,中学生为50%。

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中青少年达到1.8亿,过度使用手机是罪魁祸首。

四、如何帮助中学生摆脱过度使用手机习惯
1、将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对于青少年,可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

2、我能经常感到满足
所有的依赖症的根本原因都是“没有满足感”,如果不能知道自己感到满足是一种怎样的状态,那么你就总是处于不满足的状态。

因此你需要经常告诉自己,我对这样的状况感到满足,我知道当自己感到满足时是怎样的状态。

3、转移注意力
有意识地把手机放到一边,通过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能够不用手机完成的事情,尽量不用手机,等我们慢慢戒除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它自然就会回归“工具”的角色。

4、多读书看报和运动
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多读读书、看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如果客观条件允
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健身等。

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5、把手机装在口袋里
拿在手上会让人们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一旦离开,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

不妨放在口袋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五、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
在此次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撰稿过程中,我相较于第一次报告时在审题,取材,撰稿,定稿等步骤更加得心应手,对于资料与资料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更加清晰。

通过此次报告,我个人也了解了有关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对于我自己在生活与学习上也有了一定的帮助。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学会分析与思考。

它打破了以往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

我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还能有,更加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无法在课堂上学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与同学增进了友谊,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激发了潜能,增长了热情。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高涨的态度,迎接一个另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韩登亮、齐志斐《青少年手机成因现状分析》
•2)杜立操、熊少青,《青少年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四川教育学报》第25卷第七期,2009年7月
•3)刘素娟、闽凤,《当代青少年短信使用状况的分析》,《思想理论教育》,2008,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