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下雨了》音乐教案与反思
托班儿歌教案下雨了
![托班儿歌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e143916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3.png)
托班儿歌教案下雨了篇一: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欣赏描写欢乐雨景的儿歌,体验下雨时小动物们的欢乐情绪。
2、引导幼儿认知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和想像力。
[活动准备]课件、雨伞、头饰、蘑菇伞、花瓣伞、荷叶伞、小红伞。
[活动过程]1、出示雨伞,引入活动。
师: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伞是用来干什么的呀?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天气怎么样了?下雨了,滴答滴答,快到老师的伞下来避雨吧!雨伞真好,有了伞们就淋不到雨了。
2、观看课件,初步欣赏第一段诗歌:(1)出示蘑菇伞,师:小朋友看,这是一把什么伞呢?小朋友猜了对了吗?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吧。
(2)播放课件,师:下雨了,滴答滴答,是谁打着一把蘑菇伞?下雨了,滴答滴答,是谁打着一把花瓣伞?下雨了,滴答滴答,是谁打这一把荷叶伞?下雨了,滴答滴答,是谁打着一把小红伞?(3)教师示范朗诵第一段诗歌。
3、.再次观看课件,欣赏第一段诗歌,初步学习分角色表演。
(1)小朋友,你喜欢诗歌里的谁呢?让们再来看一看可爱的小动物、小姑娘和漂亮的伞吧!(2)小朋友,你们愿意扮演诗歌里的小动物和小姑娘吗?(出示小兔头饰)下雨了,滴答滴答,小兔打着一把什么伞?(帮答对问题的幼儿戴上小兔头饰)依次出示蚂蚁、小鸡、小姑娘头饰并提出问题,帮答对问题的幼儿带上头饰。
(3)组织部分幼儿表演诗歌,其余幼儿跟教师一起朗诵。
4、观看课件欣赏第二段诗歌并学习表演。
(1)为什么小兔、蚂蚁、小鸡、小姑娘下雨时要打着伞呢?(2)有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小动物不怕雨,淋着雨,真快活。
快活是什么意思呀?哪些小动物不怕雨呢?(3)播放第二段课件,师:是谁呱呱呱的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示范朗诵诗歌2—3遍。
(4)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第二段诗歌。
5、看课件完整跟诵诗歌。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诗歌里的小动物和小姑娘吗?让们一起看着大屏幕来念一念诗歌吧!6、模仿诗歌里的小动物,到户外游戏。
幼儿园大班综合下雨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综合下雨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f46f5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e.png)
幼儿园大班综合下雨了教案教案: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下雨了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本次活动不涉及特定教材章节,主要围绕“下雨了”主题进行。
2. 详细内容:认识雨的特点、雨的形成过程,了解下雨天的活动乐趣,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雨的特点,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过程。
2.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雨滴手工材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发现正在下雨,引发幼儿对下雨话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雨的特点和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雨的相关知识。
3.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制作雨滴,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表达与交流(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雨滴,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雨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雨的特点2. 雨的形成过程3. 下雨天的活动乐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雨天的活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雨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有了基本了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
但在表达与交流环节,部分幼儿表现不够积极,今后活动中需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下雨天的乐趣,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热爱。
同时,开展家庭科学实验,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探究雨的形成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下雨了”这一主题,通过观察、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方式,让幼儿认识雨的特点、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并探索下雨天的活动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对雨的特点的理解、对雨的形成过程的掌握以及下雨天活动乐趣的体验。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7f89ca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1.png)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下雨天的天气特点,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天的情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下雨天的天气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下雨天的情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日常天气变化的关注。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下雨天的情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下雨天的天气特点,关注日常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PPT、视频、故事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了解当下天气情况。
(2)引导幼儿谈论下雨天的感受,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2)教师讲述故事《下雨了》,让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如:“今天下雨了,天空变得怎么样?”(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下雨天的天空、地面、植物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下雨天的情景。
(2)幼儿相互展示作品,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画作。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下雨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六、板书设计1. 下雨天天空:阴沉、乌云密布地面:湿漉漉、水花四溅植物:生机勃勃、洗净尘埃2. 描述下雨天的词语:阴沉、乌云、雨滴、湿漉漉、水花、生机勃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下雨天的情景。
(2)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画作。
2. 答案:(1)幼儿作品。
(2)描述示例:今天下雨了,天空阴沉沉的,地面上有水花四溅,小草和树叶都变得更绿了。
《下雨了》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下雨了》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68dca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8.png)
《下雨了》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三小节《下雨了》。
通过故事、儿歌、图片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雨天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下雨的原因及雨天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雨天的景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雨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雨天的景象。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雨天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儿歌音频、雨天图片、绘画材料、手工材料。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你们见过下雨吗?下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谈论对雨天的认识。
2. 故事讲解: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观看并跟随老师一起讲述《下雨了》的故事。
3. 儿歌学习:播放儿歌《下雨了》,让幼儿学唱并感受雨天的氛围。
4. 实践活动:出示雨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然后,让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雨天。
5. 随堂练习:分发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现场绘画或制作雨天的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下雨天。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力,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雨天的景象,例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语言表达、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的进步。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下雨的景象,让他们亲身体验雨天的氛围。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分享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和了解雨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雨天的景象。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观察并描述雨天图片、绘画和手工制作。
3. 作业设计:画出心中的下雨天。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下雨了》及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修改版]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下雨了》及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7bfecb10661ed9ac51f356.png)
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下雨了》及教学反思《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下雨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下雨了》含反思!教学目标:懂得一些基本的避雨常识,以及雨后的安全知识.环境与材料幼儿已有的下雨后的经历。
一次备课1、谈话下雨天来幼儿园,应使用什么雨具?2、讨论教师举例,请幼儿说说例子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如:下雨了,一个小朋友躲在大树下;下雨了,两个小朋友拿雨伞打着玩;雷雨天,一个小朋友在屋子里看电视;雨后,一个小朋友在踩水洼,把鞋子、裤子全湿了。
教师小结:下雨天要穿戴雨具,不要在大树下、金属建筑物旁躲雨,不要站在电视杆和变压器下,打雷时要捂住耳朵或张开嘴巴,下雨时不要看电视。
2、应该怎样做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
下雨了,家里有晾晒的衣物该怎么办?雨天遇到他人没有雨具该怎样做?到朋友家避雨,你应该怎样做?3、雨后安全教育幼儿讨论:雨停后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教师小结:路途中遇到水洼要绕行,不要到池塘边和泥泞的地方玩耍。
教学反思:孩子们天**玩儿,他们喜欢一切可以拿来玩儿的东西,不放过一切可以玩儿的机会。
“下雨”这种自然现象对大人来说也许挺麻烦的,意味着鞋袜会打湿,衣服会溅脏,出门得带伞,……。
可是对孩子们来说,能穿小雨鞋在雨中踩水,能穿小雨衣在雨中淋雨,能拿着雨伞疯疯闹闹,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因此,这次活动学习过程可以大胆的安排成一个“玩”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去学习。
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观察,在“玩”中去体验,在“玩”中去想象。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下雨了》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979字。
相关文章《大班社会优秀教案《认识左右方位》》:大班社会优秀教案《认识左右方位》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认识左右方位》教案吧。
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
![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b14179b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f.png)
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认识与雨相关的词汇,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下雨”、“雨滴”、“雨伞”等与雨相关的词汇,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描述下雨的情景。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倾听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运用所学词汇描述下雨的情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掌握与雨相关的词汇,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PPT、视频、录音机、磁带、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播放下雨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视频中的自然现象。
(2)引导幼儿关注下雨这一现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展示PPT,讲解与雨相关的词汇,如“下雨”、“雨滴”、“雨伞”等。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直观地理解词汇的含义。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词汇,加强记忆。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让幼儿扮演小动物,模拟下雨时小动物们的表现。
(2)引导幼儿用所学词汇描述情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例题:“下雨了,小兔子打着(),在雨中跳来跳去。
”(2)引导幼儿根据情景,选择正确的词汇填空。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2)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下雨了》2. 板书内容:下雨雨滴雨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今天所学的词汇,描述一下下雨时你在户外玩耍的情景。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了》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ccdd7e2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4.png)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了》教案介绍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下雨的天气现象。
2.能够认识和命名雨具和雨景中的物品。
3.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下雨的情景。
教学内容1.学习下雨的形象描绘和情境叙述。
2.认识雨具和雨景中的物品,例如:雨伞、雨鞋、雨衣、雨帽、雨滴、水洼等。
3.通过绘画、模仿、游戏、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下雨的情境。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和理解下雨的情景,增加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下雨情景的感受,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话语表达能力。
实施进程教学准备准备绘本《下雨了》、醒目的图片、雨具、制作玻璃板画等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见过雨吗?雨是什么?你们喜欢下雨吗?”2.学习:老师出示《下雨了》绘本,让孩子们一起欣赏。
3.游戏:玻璃板画游戏,让孩子们在平台上模仿水滴落地、水波荡漾、水花飞溅的情景,激发孩子们对下雨情景的体验和表现欲。
第二课时1.导入:老师问孩子们:“下雨要用什么雨具呢?你们有没有看过雨衣、雨伞、雨鞋、雨帽等?”2.认知:老师出示和介绍各种雨具和雨景中的物品,让孩子们认识和学习。
3.游戏:老师组织模仿比赛,让孩子们穿上雨衣、戴上雨帽、拿着雨伞,走进“大自然中”,体验下雨的情景。
第三课时1.导入:老师让孩子们描述下雨天的情景和感受,用句子描述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
2.训练:老师出示图片,帮助孩子们认识和描述物品及情景。
3.听歌活动:老师播放下雨的歌曲,让孩子们跟着唱,并描述下雨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感知和理解下雨的情境,增加他们对语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时,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薄弱,很多孩子在描述时缺乏详细的描绘和真实性的描述,还需要多加训练。
在实施教学中,我们需要多关注孩子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大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了》
![大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41fb339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0b.png)
一、教案主题:大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了》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学习《下雨了》这首歌曲,了解雨水的特点及其对大自然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唱歌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演唱《下雨了》这首歌曲,并能够用动作表现雨水的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滴滴滴”的节奏及歌词的流畅演唱。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雨滴手偶、雨伞、雨衣等。
2. 环境准备:音乐教室,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雨水的认识和感受。
二、歌曲教学(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歌曲《下雨了》,并播放歌曲让幼儿倾听。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曲,注意引导幼儿掌握“滴滴滴”的节奏。
3. 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让幼儿在小组内练习演唱,互相鼓励。
三、动作表演(5分钟)1. 教师示范动作,如雨水滴落、雨伞打开等,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模仿。
2. 邀请幼儿自主创作动作,并在全班展示。
四、实践活动(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模拟降雨活动,让幼儿感受雨水滴落的声音和感觉。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歌曲学会、动作表演等。
2.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雨水的认识和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3.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音乐。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歌曲演唱中的表现,如节奏感、音准等。
2. 评价幼儿在动作表演中的创意和表现力。
3. 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感受。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音乐活动,如唱歌曲、创作动作等。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b316c0b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1.png)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描述不同的天气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天气情况,理解故事《下雨了》,并能复述故事大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下雨这一天气现象,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天气情况,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重点:认识和描述下雨的天气现象,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引导他们描述正在下雨的天气现象,如雨滴的大小、雨的声音等。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下雨了》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描述的下雨场景和人物情感。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故事中的小动物们是怎么避雨的?”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句子回答,并给予鼓励。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小组,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复述故事大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下雨2. 故事《下雨了》3. 重点句子:小兔子躲在蘑菇下面避雨。
小鸭子在水中游来游去,不怕下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画出你喜欢的角色,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他们在下雨天的情景。
2. 答案:例:我喜欢小兔子。
下雨了,小兔子躲在蘑菇下面避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和描述了下雨的天气现象,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可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同时,可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制作雨衣、画雨伞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天气情况,复述故事大意。
《下雨了》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下雨了》大班语言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425b4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8.png)
《下雨了》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下雨的基本现象,认识雨滴的特点。
1.2 能够用词语描述下雨的情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1.3 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雨具(雨衣、雨靴、雨伞等)、故事课件《下雨了》。
2.2 环境准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布置舒适的故事角。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穿着雨衣,带着雨具进入教室,引发幼儿兴趣。
3.2 观看故事课件《下雨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3.3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描述下雨的情景。
3.4 小组讨论:下雨时我们可以做什么?如何保护自己?3.5 创意活动:手工制作雨滴,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环境创设: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下雨后的景象。
4.2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记录下雨天的趣事。
4.3 音乐活动:学唱歌曲《小雨滴》,感受下雨的乐趣。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习效果。
5.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5.3 幼儿自评: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注意事项:1.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
2. 活动延伸环节,注重家园合作,提高教育效果。
3. 活动评价要全面、客观,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第六章:教学内容分析6.1 故事《下雨了》内容解析: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下雨天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雨滴、学习雨天的相关词汇,并在情境中练习语言表达。
6.2 语言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语言能力,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雨天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认识雨滴的特点和雨天的相关词汇。
7.2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下雨天的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雨天的乐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3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d9a28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e.png)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与环境》,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下雨天的天气特点,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雨天,了解雨天的天气特点,学会用词语描述下雨的情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环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词语描述下雨的情景。
教学重点:认识雨天,了解雨天的天气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PPT、录音机、磁带学具:画纸、彩笔、水彩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图片上的天气是什么样子?下雨天你们都见过什么情景?”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下雨天的各种情景,如雨滴、雨伞、雨衣等,让幼儿用词语描述,如“滴滴答答”、“湿漉漉”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下雨天的情景,让幼儿用词语进行描述。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下雨天可以做的事情,如穿雨衣、打雨伞、踩水花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下雨了雨滴:滴滴答答雨伞:花花绿绿雨衣:亮闪闪水花:溅起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下雨天的画,并用词语描述画中的情景。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雨滴、雨伞、雨衣,可以描述为:“下雨天,雨滴答答地落下来,小朋友撑着花花绿绿的雨伞,穿着亮闪闪的雨衣,踩着水花回家。
”2. 作业要求:画面清晰,词语描述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PPT等教具,让幼儿了解下雨天的天气特点,学会用词语描述下雨的情景。
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度高。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表达不够积极,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给予关注和引导。
《下雨了》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下雨了》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25f02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8.png)
《下雨了》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习歌曲《下雨了》,培养幼儿的唱歌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歌曲《下雨了》,培养幼儿的唱歌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下雨了》乐谱,小雨道具,雨伞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准备进入音乐课堂。
2. 导入(5分钟):讲解歌曲《下雨了》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幼儿的兴趣。
3. 学习歌曲(10分钟):a.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b. 分组练习,让幼儿相互纠正和指导。
c. 全体幼儿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4. 实践活动(5分钟):a. 模拟下雨场景,让幼儿用小雨道具表演。
b. 幼儿手持雨伞,边唱歌曲边跳舞。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总结教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复习歌曲《下雨了》,加强歌曲的记忆。
2. 家长鼓励幼儿在家中表演歌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 家长关注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和进步,与教师保持沟通。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歌曲《下雨了》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唱歌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 搜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七、教学调整:1. 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歌曲教学,重复讲解和练习音高和节奏。
2. 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幼儿,给予个别辅导和关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音乐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进步。
八、教学延伸:1. 开展类似主题的音乐活动,如《大海的孩子》、《雪花飘飘》等,让幼儿感受不同场景下的音乐魅力。
大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了》2篇
![大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了》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a261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5.png)
大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了》大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了》精选2篇(一)大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了》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和欣赏音乐。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力。
3. 提高幼儿的听觉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彩色雨伞。
3. 雨声音效。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老师问幼儿们是否喜欢下雨?在下雨的时候有哪些乐趣?2. 老师播放《下雨了》的音乐,引导幼儿们聆听雨声、雷声等音效。
学习活动:(15分钟)1. 老师教唱《下雨了》的歌词,让幼儿们跟随唱。
2. 老师演示如何使用彩色雨伞,引导幼儿们模仿。
3. 老师播放音乐,幼儿们手持彩色雨伞,跟随音乐的节奏摇动雨伞。
巩固活动:(10分钟)1. 老师组织幼儿们进行雨伞舞蹈,跟着音乐的节奏摇动雨伞。
2. 幼儿们分组进行雨声音效的模仿,一组模仿下雨声,一组模仿雷声。
总结:(5分钟)1. 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问问幼儿们对这首歌的感受和喜爱程度。
2. 老师鼓励幼儿们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唱这首歌。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下雨了》为主题,通过音乐、歌唱和行动表演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们感受雨天的乐趣,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们积极参与,听从指导,并且喜欢雨伞舞蹈和雨声音效的模仿活动。
他们通过模仿和表演,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雨天的气氛和乐趣。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们通过观察雨滴、感受雨水的声音、触摸雨水等,更加全面地开发他们的感官能力。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幼儿们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大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了》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名称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各行各业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名称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各行各业对社会的作用和贡献。
大班 下雨了 教案反思
![大班 下雨了 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45ed30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a.png)
大班下雨了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大班下雨了教案反思教案反思:在这个教案中,我希望通过下雨天的主题来帮助大班幼儿了解和认识下雨的现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对这个教案的反思和建议:1. 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下雨是自然现象之一,并能正确使用相关的词汇表达。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下雨时的现象。
-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想象下雨天的场景和活动。
-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来描述下雨天的感受和活动。
2. 教学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窗外下雨的现象,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样子和声音。
- 利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表达他们对下雨天的想象和喜好。
- 通过听故事、唱歌等活动,让幼儿了解下雨天可以做的活动,如听雨声入睡、穿雨衣跳水坑等。
-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模拟下雨天的场景和活动,如模拟雨中散步、打伞等。
3. 教学资源:- 图书:包含下雨天的故事书和图画书。
- 音频:包含下雨声音的音频材料。
- 视频:包含下雨天的视频片段。
4. 教学评估:-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估他们对下雨天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下雨天的喜好和感受。
5. 教学反思:- 教案中的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的进行?- 是否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机会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目标和活动,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通过对教案的反思和评估,我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和活动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大班音乐教案下雨了
![大班音乐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b6fb04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4.png)
大班音乐教案:下雨了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下雨了》的音乐风格,理解歌词内容。
2.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够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雨滴形象。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下雨了》,理解歌词内容。
2.教学难点: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雨滴形象,培养音乐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下雨了》音频、歌词卡片。
2.教学工具:音响、投影仪、雨伞、雨衣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雨伞、雨衣等物品,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作用。
2.询问幼儿是否喜欢下雨,为什么?3.引导幼儿关注歌曲《下雨了》,激发学习兴趣。
(二)歌曲欣赏1.播放歌曲《下雨了》,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2.教师带领幼儿演唱歌曲,注意节奏和音准。
3.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中的场景。
(三)歌词学习1.教师出示歌词卡片,引导幼儿逐句学习歌词。
2.教师解释歌词中的生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3.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巩固歌词记忆。
(四)音乐活动1.教师示范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雨滴形象,引导幼儿模仿。
2.分组进行雨滴动作创意表演,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音乐的美,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家长协助幼儿录制演唱歌曲《下雨了》的视频,发送给教师。
2.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用动作表现雨滴形象,培养音乐节奏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下雨了》的学习,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韵律美,学会了用动作表现雨滴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欣赏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同时,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幼儿的音乐成长,为幼儿的音乐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补充教学重点:确保幼儿能够用自然的音调演唱《下雨了》,并且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同步做出雨滴落下的动作。
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526d886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3.png)
大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下雨天的天气特点,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下雨了”这一简单句型,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了解下雨天的基本特点。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下雨了”句型进行简单描述。
重点:掌握“下雨了”这一句型,观察下雨天的天气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PPT、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下雨天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10分钟)(1)教师用PPT展示“下雨了”这一句型,并解释其含义。
(2)教师通过例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下雨了”句型。
(3)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运用“下雨了”句型进行简单描述。
3. 实践(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学生画出下雨天的场景。
(2)学生完成画作后,用“下雨了”句型进行描述。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下雨天的图片,学生用“下雨了”句型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了》2. 内容:(1)下雨了(2)例句:下雨了,路上行人撑起伞。
(3)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下雨了”句型,描述一幅下雨天的图片。
(2)画一幅下雨天的场景,并用“下雨了”句型进行描述。
2. 答案:(1)例句:下雨了,小草湿漉漉的。
(2)例画:下雨天,一个小男孩举着伞在雨中行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下雨了”这一句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关注其他天气现象,学会用简单句型进行描述。
幼儿园大班下雨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下雨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004f0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a.png)
幼儿园大班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知道下雨的形成过程,了解雨水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水的利用。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雨滴卡片、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室内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滴卡片,引导幼儿说出雨滴的形状,引出主题“下雨了”。
2. 基本部分:(1)教师播放下雨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下雨的过程。
(2)教师讲解下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雨水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3)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想象画面中的场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拓展部分:(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雨中游戏,让幼儿感受雨水的乐趣。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雨水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下雨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雨滴手工制作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加深对雨滴形状的认识。
材料: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
步骤:a. 教师出示雨滴卡片,讲解雨滴的形状。
b. 幼儿按照雨滴的形状剪出彩纸雨滴。
c. 幼儿用水彩笔在雨滴上画上喜欢的颜色。
d. 幼儿用胶水将雨滴粘贴在纸上,完成手工制作。
2. 活动二:雨中歌曲演唱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增强对雨水的喜爱。
歌曲:《小雨滴》。
步骤:a. 教师教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b. 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演唱歌曲。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雨中舞蹈,感受雨水的乐趣。
七、教学活动实施:1. 活动一:雨滴手工制作实施步骤:a. 教师出示雨滴卡片,引导幼儿说出雨滴的形状。
b. 教师分发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c. 幼儿动手制作雨滴手工,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大班音乐下雨了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下雨了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ef43c5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0.png)
幼儿园大班音乐下雨了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音乐下雨了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是教师在完成一堂教学后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自身教学方法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对教案的反思,教师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对幼儿园大班音乐下雨了教案的反思建议和指导: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反思时,教师需要评估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具体和可衡量。
对于幼儿园大班音乐下雨了教案,教学目标可能包括:让幼儿了解下雨的现象,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等。
在反思时,教师可以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2. 教学内容的设计:反思时,教师需要评估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
对于幼儿园大班音乐下雨了教案,教学内容可能包括:介绍下雨的特点和现象,通过歌曲、音乐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感受下雨的音乐节奏和氛围。
在反思时,教师可以思考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反思时,教师需要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对于幼儿园大班音乐下雨了教案,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讲解、示范、互动游戏等。
在反思时,教师可以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是否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
4. 教学评估的方式:反思时,教师需要评估所采用的教学评估方式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
对于幼儿园大班音乐下雨了教案,教学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等。
在反思时,教师可以思考所采用的评估方式是否能够客观地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是否能够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
5. 教学过程的改进:反思时,教师可以思考如何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幼儿园大班音乐下雨了教案,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活动,增加教学资源的多样性,适应幼儿的学习节奏等。
在反思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过程,使之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下雨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2)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下雨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2)](https://img.taocdn.com/s3/m/1bf15a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b.png)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下雨了教案一、活动背景下雨了,路上的路面湿漉漉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是雨水,大家都把头深深地缩在衣领里,运动场上的篮球场和操场变得空荡荡的,唯一的声音就是雨的声音。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音乐来增加大家的情绪,让大家的心情变得更加愉快。
二、活动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如何把下雨的氛围通过音乐表达出来,增加学生对音乐及生活的感知。
2.学生能够感受音乐对心情的影响,进一步激发兴趣和热爱音乐。
3.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准确地传递和领悟教师预期的音乐表达。
三、活动准备1.雨滴音乐、下雨天的图片、音乐器材、大班英语教材、音乐教材2.环节设计:活动开头的引导、具体的操作细节安排、活动结束的分析反思,包括歌曲的鉴赏和音乐表达。
四、活动流程1.活动开头:通过引导,让学生沉浸在下雨天的氛围之中,进入活动的状态。
2.活动过程:在介绍下雨音乐的同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下雨天的图片。
然后,教师播放下雨滴音乐,学生们倾听雨滴落在屋顶、窗户、树叶上的声音,观察下雨天的画面。
接着,教师让学生模仿下雨的声音,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自然之美。
最后,教师分发打击乐和敲打乐器,让学生们进行打击和敲打实践,表达自己对下雨天的生动印象。
3.活动结束: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歌曲鉴赏,让学生在感受到音乐之美的同时,对下雨天的印象进一步加深。
教师还可以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探讨下雨天以及音乐对情境和心情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教育是日常而微小的生活细节的积累,下雨音乐活动孕育了健康、灵敏和多层次的感性心智。
2.活动在吸引学生,扩展生活、感知音乐的同时增进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主观心理有着重要的疏导和引导作用。
3.教师要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对课堂语言、音乐创意的实践与创造,让师生实现教育的双向传递,以实验作用增进学生的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下雨了》音乐教案与反思
一、活动意图:
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粗浅的、表面的“下雨”的生成活动作为来源于幼儿自身生活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自然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二、活动目标:
1、感知复合节奏用不同的两种节奏合唱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经验、钢琴
四、活动过程:
1、律动《木瓜恰恰恰》:音乐城里面藏了许多好听的音乐一起看看
2、发声练习:
×××—×××—
下雨了下雨了
3、节奏练习:
(1)大雨的节奏:
①你们看过下雨?它会发出什么声音?音乐城的雨会唱歌播放《下大雨》课件一起听一听
××××××××××××××××××××
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
②学习节奏,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大雨的歌唱声,即兴动作表演节奏型
(2)小雨的节奏:
①音乐城的雨点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下小雨了》课件
××××××××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②学习小雨的节奏,并小声、慢慢的唱出小雨的歌唱声,最后用身体动作感知节奏型
(3)节奏游戏:大雨和小雨
把大雨和小雨的节奏连起拍唱歌词
①先唱大雨②再唱小雨
××××××××××××××××××××
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
××××××××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4):复合演唱:
音乐城里有一个藏宝库里面藏了许多的宝贝但是去藏宝库要进三道大门每扇门上都有一串密码小朋友要用歌声把密码唱出来唱对了门就会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