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省级说课比赛一等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1) 说课稿
【推荐下载】2019创新说课全国一等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1) 说课稿
相等
相等 互补
邻角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以 小组为单位展示验证的方法及结论.
根据我们的拼图过程,你能证明前面的猜 想吗?请同学们根据命题证明的格式,写 出推理论证过程。
已知:
ABCD(如图)
求证:AB=CD,BC=DA;∠B=∠D,∠BAD=∠DCB 证明:连结A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9.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定义:
2、平行四边形性质: 符号语言表示:
3、性质证明
4、例题
本节课我始终贯彻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并且紧密围绕着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展开,注意突出了 新课程、新标准对于学生观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要 求。主要表现以下三点: 1.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以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入,通过动手拼图和实验探索 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通过探究及其相关应用来体现这一基本思想。 3.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掌握平行 四边形的性质,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在性质的探索、发现与证明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并渗
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体会解决 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
趣,感受探索成功后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有什么收获? 2、你有哪些困惑? 3、你还有什么问题想与 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必做题
1、 ABCD 的周长是20,已知AB=6,则BC=_ _,CD=__. 2、若 ABCD 的周长是30㎝,AB :CB=3 :2, 则AD= ㎝,CD= ㎝. ABCD中,如果∠B的外角是 50°,那么平行四 3、 D 边形的每个内角是多少度? C A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线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平行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建筑设计、测量绘图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时,学生已经对平行线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平行线的性质,还需要通过直观感知和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2)在探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以及对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部编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总结经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对学生总结的知识点给予重现.及时解答学生困惑.
认真思考并在班里进行交流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习.以及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观察并思考求最大角的关键是什么
积极发言
思考并回答问题
自己动手画出两条平行线,
回答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说出判定方法中的条件和结论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提出的问题形象直观,这样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平行线的画法为后面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做铺垫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判定方法并引入新课,为后面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过程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作好铺垫
解
疑
答
惑
比萨斜塔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小的角∠1=85º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大的角是多少度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答
用性质1的知识解决
与情境问题呼应,有设疑就有解疑,使整节课变得完整
归
纳
小
结
1.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自主的交流,最后每一个小组找一个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情感与态度目标
1、探索过程中感受学习的成功,建立自信
2、学习活动中,培养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难点
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方法
体验探究
教具
三角板 直尺 半圆仪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5.3.1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图形的一个重要内容个学习简单逻辑推理的素材,它不但为三角形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的基础。
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性质有“示范”的作用。
教科书有平行线的判定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既渗透了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互逆关系,又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
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都是需要证明的,但是为了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性质1是通过操作确认的方式得出的,在性质1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推理,得到性质2和性质3。
这一过程体现了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渗透了简单的推理,体现了数学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价值。
2、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掌握平行线三条性质,够顺利解决与平行线性质相关的计算和推理问题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平行线的性质的研究与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突破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合作交流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二、教学准备:白纸、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
3=70°,求∠4的度数。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5.3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一、说课标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讲解下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而自主探索平行线的其他性质。
在教学活动中,新课标要求应该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注重对平行线性质推导和探索本身的理解,而不是追求探索的数量和技巧。
二、说教材《平行线的性质》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小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性质进行验证,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在这一性质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外两个性质。
三、说学情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非常难学。
四、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属于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
这些内容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他们对几何学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1)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3)举例说明平行线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行线的定义2.平行线的性质3.平行线的判定4.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合作学习能力等,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平行线的性质1,2,3(省一等奖)
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4、品质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的品质。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区分性质和判定以及怎样综合运用解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题。
三、教材分析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感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考虑本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
利用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种局面。
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五、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说课稿: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说课稿:5.3.1 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平行线的性质,即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这些性质是几何学习中的基础,对于学生后期学习其他几何知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通过证明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平行线性质的探索过程,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即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图片、实例和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平行线的性质。
2.探索性质: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等工具,自主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
3.证明性质: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明,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4.应用拓展: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最新)数学七年级下册第5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5.3.1平行线的性质(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过程与方法: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后学习的内容,学生对平行线与角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要在基本图形中去观察出平行线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进而猜测出平行线的性质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但是本课的学习,估计学生会产生以下困难:(1)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猜测的正确性。
(2)部分学生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理解不清,对性质运用所需要的条件掌握不牢,造成性质的滥用。
(3)在性质的运用过程中,由于对几何的推理还比较陌生导致书写的格式出现问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探究。
教学难点:性质2和性质3的推理过程的逻辑表述。
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梳理旧知,引出新课活动一:梳理旧知,引出新课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分别是什么?(1)你认为三种判定方法中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2)在三种判定方法中的条件下,都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反过来,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关系呢?师生活动:学生代表回答,如出现错误或不完整,请其他学生修正或补充。
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引入探究课题。
有意识地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后面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过程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作好铺垫。
活动2【活动】动手操作,归纳性质活动二动手操作,归纳性质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思路,首先来研究两条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的数量关系问题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会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师生活动:学生首先对结论进行猜想,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探究,学生代表演示、说明追问(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图1形成的8个角中,哪些是同位角?猜想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条件下,同位角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图1师生活动:学生自己画出图形并进行猜想。
部编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3、培养学生分析、抽象、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3. 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应用. 教法:引导启发、讲练结合 课时:1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性质2: 性质3: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一、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2)如图,,∠2=50°,那么∠1= °,∠3= °,∠4=n m //2(3)如图,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长方形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这两条垂线是否平行?口述理由。
〖答案〗(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50,50,130 (3)平行。
二、新知探究如图所示,打台球时,用白球沿图示方向去打黑球,要使黑球经过一次反弹后直接撞入袋中,已知入射角∠4等于反射角∠5,且∠1=∠2,若∠3=30°,那么去打白球时必须保持∠1等于什么样的度数?学生自主探究题:(1)①已知如图,AB ∥CD ,AC ⊥BC ,图中与∠CAB 互余的角有几个?②已知如图,AC ⊥BC ,若∠1=70°,∠3=20°,则AB 与CD 有怎样的关系?3B D32 1 CA这道题目学生直接找很容易缺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由平行线的性质找出与∠CAB 相等的角,再分别找出这些相等的角的余角,然后进行归纳。
有了第一问的基础,学生求解第二问就不难了,教师可引导学生逆向思考:若要判断AB 与CD 平行,有哪些方法?并且要想学生强调此问运用的是判定。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平行线的性质1,2,3-市赛一等奖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它既包含了相交线的内容又包含了平行线的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平行线和角的关系,区别在于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刚好交换,是一个互逆的命题,这种结构关系也为我们将来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提供了范例,包括一些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等。
因此,平行线的性质既是平行线的判定的逆用, 又是将来学习几何图形性质与判定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另外,平行线的性质与现实世界中的联系也很紧密,如本节课例题“梯形残片”的问题等,通过学习可以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为实现生产实际服务。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建模、操作、讨论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并加以说明和验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设置本节课内容的数学本质是平行线性质的探究与应用。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3.知道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识他人。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剖析,我将教学重点确立为: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探究及运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平行线的性质1,2,3-“十校联赛”一等奖
第 1 课时 掌握平行线性质
一、学前准备:如图 (1)∠3=∠B,则 EF∥AB,依据是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A=180பைடு நூலகம்,则 DC∥AB,依据是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1=∠4,则 GC∥EF,依据是
二、实践探究: 1、问题:
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 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合作交流一:猜一猜: 如果 a 简写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符号语言: ∵a∥b, ∴∠1=∠2. 合作交流二 : 如图:已知 a 又∵ ∠1=∠3(对顶角相 等), ∴ ∠2=∠3(等量代换). 平行线的性质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 相等. 简写为: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符号语言: ∵a∥b, ∴∠3=∠2. 合作交流三 : 如图,已知 a ∵ 1+ 4=180° (邻补角定义), ∴ 2+ 4=18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 GC ∥ EF,AB ∥ EF,则 GC∥AB,依据是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问题:平行线的这三种判定方法,它 们是先知道什么……、 后知道什么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 补
两直线平行
方法 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课时目标
平行线的性质(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区一等奖】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二、实践探究1.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2.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角:∠1∠2∠3∠4∠5∠6∠7∠8度数:3.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4.验证猜测.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5.归纳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相等.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因为a∥b,因为∠1=∠2,所以∠1=∠2所以a∥b.因为a∥b,因为∠2=∠3,所以∠2=∠3,所以a∥b.因为a∥b,因为∠2+∠4=180°,所以∠2+∠4=180°,所以a∥b.6.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7.进一步研究平行线三条性质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性质1,推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结合上图,考察性质1、性质2的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1换成∠3,∠1与∠3有什么关系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说明:这是有两步的说理,第一步推理根据平行线性质1,第二步推理的条件不仅有∠1=∠2,还有∠3=∠1.∠2=∠3是根据等式性质.根据等式性质得到的结论可以不写理由.8.解决问题如图所示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º,∠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解:因为梯形上、下两底AB和DC互相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与∠D互补,∠B 与∠C互补.于是∠D=180°-∠A=180°-100°=80°∠C=180°-∠B=180°-115°=65°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和65°.三.巩固练习1.如图,直线a∥b,∠1=54º,那么∠2、∠3、∠4各是多少度答:∠2 = ∠1=54º(对顶角相等),∠4 = ∠1=54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180°-∠4=180°-54°=126°(邻补角的定义)2. 2.如图,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B=60°,∠AED=40°.(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C是多少度为什么答:(1)DE∥BC,因为∠ADE=60°,∠B=60°,所以∠ADE=∠B.所以DE∥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C =40°.因为DE∥BC ,所以∠C =∠AE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AED=40°,所以∠C =40°.四.小结与回顾1.请你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平行线的性质1,2,3-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1)猜想: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条件下,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相等)
(2)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
说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准确标记角;能否准确找出同位角,能否正确使用工具比较角的大小.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一).梳理旧知,引出新课
问题1
(1)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你认为前三种判定方法中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引入探究课题,有意识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后面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过程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做好铺垫.
(二).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平行线性质推理过程的严谨表达.
三、教学目标设置
1.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平行线性质的方法,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知道平行线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并能初步运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推理.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知道三条性质的关系,能独立完成由性质1推导性质2、性质3.
因此可以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二、学生学情分析
我的授课班级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积极性高.但是,学生初次接触图形的性质,对于平行线的性质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所以,本节课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
作为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章节,对于性质2和性质3的论证,学生可以做到“说理”,但把推理过程从逻辑上叙述清楚存在困难,需要老师做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对于证明过程的严密化,对于刚刚接触平面几何的初一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推理过程符合逻辑的前提下,对于学生在证明过程中使用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来进行表述的方式不作限制,更多关注学生对证明本身的理解.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1,2,3-国赛一等奖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知识回顾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定理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定理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提问:上述定理中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1.展示:展示课题、问题2.活动挂图播放:按顺序播放课件3.几何画板:复习回顾,赋予同位角相等的值,两条直线平行新知引入思考: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断两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呢同旁内角呢1.展示:展示问题新知形成(一、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探究一:平行线的性质1借助直尺画两条平行线ba//,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并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学生活动:让学生度量这八个角的度数,并把结果填入下表:角1∠2∠3∠4∠度数角5∠6∠7∠8∠度数角的大小关系提问:1.由已知条件和上述表格的结论,由此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有什么关系2.还有其他的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吗3.如果改变截线的位置,你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1.展示:展示问题2.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动手操作结果:度量法: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剪拼法:同学合作,一个同学讲解,一个同学平移;3.计时器:3分钟倒计时,学生分组讨论4.几何画板:(1)验证度量的方法和剪拼的方法(2)将截线做成动画,演示猜想的正确性5.拖拽:将总结的内容保存到数经典例题课堂小练算一算:例1:直线ba//,541=∠,432∠∠∠,,各是多少度abc3421判一判:例2: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平行线的性质。
1.展示:展示题目2.遮盖:挡住答案,待学生答完,显示答案。
生活数学想一想:问题:一人骑着摩托车在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
如果第一次的拐角B∠是135,第二次的拐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1.展示:展示题目2.几何画板:作图,展示小车的运动轨迹,使学生理解透彻,实际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哲理课堂小结请大家回顾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惑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投影: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拼图游戏:你利用手中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板能拼出
哪些是四边形?并指出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你受到什么启示了吗?
观察、猜想边关系! 观察、猜想角关系!
A B
D
C
研究对象 对边 对角
研究结果
符号语言 AB=CD,AD=BC ∠A=∠C, ∠B=∠D ∠A+∠B=180° ∠B+∠C=180° ∠C+∠D=180° ∠D+∠A=180°
教法
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的 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尝试探 索和问题解决的方式,使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的意 义,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和必要的基本技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
学法
采用实验探究和推理归纳等数学方法,鼓 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性 质和应用的过程,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 有效的学习策略。
4、已知 :如图 ABCD , AB=10cm,BC=8cm,∠A=30°求 :
B
ABCD 的面积.
选做题
平行四边形ABCD中E在AD上,以BE为折痕,将 △ABE向上翻折,A点刚好落在CD上点F,若△FDE的 周长为8, △FCB的周长为22,求FC的长度?
D E A B F C
研究性作业:
教材93页 阅读与思考 平行四边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A D
B
C
符号语言表示为: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B=CD,AD=BC ∠A=∠C,∠B=∠D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例1.如图 ,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 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为8m,其他三条 边各长多少? A D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
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在数学问题和 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 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 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 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 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掌握好本节内容对今 后的学习与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
19.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定义:
2、平行四边形性质: 符号语言表示:
3、性质证明
4、例题
本节课我始终贯彻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并且紧密围绕着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展开,注意突出了 新课程、新标准对于学生观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要 求。主要表现以下三点: 1.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以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入,通过动手拼图和实验探索 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通过探究及其相关应用来体现这一基本思想。 3.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A
4
D
1 3
∴AB∥CD,AD∥BC
∴∠1=∠2,∠3=∠4 又∵ AC=CA ∴ ABC≌ CDA(ASA)
B
2
C
∴AB=CD,BC=DA,∠B=∠D 又∵∠1=∠2,∠3=∠4 ∴∠1+∠4=∠2+∠3 即∠BAD=∠DCB
平行四边形可以是由两个全等 的三角形组成,因此在解决平 行四边形的问题时,通常可以 连结对角线转化为两个全等的 三角 形进行解题。
创设情景 动手操作 归纳证明
引入新知 探究新知 总结性质 形成技能 畅谈体会
运用提高 总结收获
分层作业
巩固创新
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
应用的例子吗?
归纳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 行四边形
A D
平行四边形ABCD
B
C
记作: ABCD
相等
相等 互补
邻角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以 小组为单位展示验证的方法及结论.
根据我们的拼图过程,你能证明前面的猜 想吗?请同学们根据命题证明的格(如图)
求证:AB=CD,BC=DA;∠B=∠D,∠BAD=∠DCB 证明:连结A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有什么收获? 2、你有哪些困惑? 3、你还有什么问题想与 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必做题
1、 ABCD 的周长是20,已知AB=6,则BC=_ _,CD=__. 2、若 ABCD 的周长是30㎝,AB :CB=3 :2, 则AD= ㎝,CD= ㎝. ABCD中,如果∠B的外角是 50°,那么平行四 3、 D 边形的每个内角是多少度? C A
B
C
变式: 把原题中的8换成13呢?换成20呢?
换成x呢?随便换值可以吗?
例2.如图, ABCD中,点E,F在对角线AC上,且 AE=CF.请你以点F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 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 已有的某一线段相等(只需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 可). (1)连结_________ (2)猜想: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掌握平行 四边形的性质,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在性质的探索、发现与证明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并渗
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体会解决 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
趣,感受探索成功后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
的信心。
重点: 理解并掌握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
突破难点的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 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推理归纳等活动获取知识, 把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但 学生在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上都比较薄弱。在教学过 程中,让学生主动交流,通过教师的指导归纳,形成 定理,使学生由直观的视觉认识提升为感性认识,最 后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纸片、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及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