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第八版-第三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
外科总论-第三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与酸碱平衡失调-51页文档资料
肠 肾
组织间液
细组胞织内液
体液平衡的调节
渗透压:
丘脑→ 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
血容量:
肾素-醛固酮系统
正常情况下二者是协调的,当大失血时以 维持血容量为主。
10/19/2019
7
水分丧失→渗透压↑→丘脑→垂体后叶→ 口渴 → 主动饮水
→抗利尿激素↑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 皮细胞 → 水重吸收↑ → 血液稀释
10/19/2019
32
临床表现
①肌无力
四肢软弱无力,呼吸困难,减反射减退,消失,腹胀,肠 麻痹
②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T波低平,ST降低,QT间期延长,出现U波
③代谢性碱中毒
10/19/2019
33
诊断与治疗
诊断:
病史 典型表现 实验室检查
10/19/2019
34
治疗:
补钾 见尿补钾 控制浓度及速度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10/19/2019
39
Control of Acid-Base Balance
①肾的调节 HCO3Na2HPO4 H-Pr HHb
[H+]
②肺的调节: PCO2 PO2
H2CO3 NaH2PO4 B-Pr
HHbO2
10/19/2019
40
代谢性酸中毒 Metabolic acidosis
10/19/2019
37
治 疗:
停止摄入 降低血钾浓度
(1)促使钾转入细胞内: ①碳酸氢钠溶液②葡萄糖溶液 及胰岛素③乳酸钠,葡萄糖胰岛素溶液 (2) 阳离子交换树脂 (3)透析
对抗心律失常
葡萄糖酸钙溶液
10/19/2019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课件
酸碱平衡紊乱的预防护理
01
02
03
04
监测酸碱平衡指标
定期监测病人的酸碱平衡指标 ,如pH值、二氧化碳分压等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调整饮食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合理安排饮食,以维持正常
的酸碱平衡。
药物治疗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合理使用药物,以纠正酸碱
平衡紊乱。
及时处理并发症
积极处理可能引起酸碱平衡紊 乱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心
尿量和颜色
观察患者的尿量和颜色,了解 患者的肾脏功能和体液平衡状 况。
中心静脉压
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了解 患者的心功能和体液平衡状态
。
04 酸碱平衡紊乱的 治疗
病因治疗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首先需要治疗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病因,如感染、休克、呼 吸衰竭等,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去除诱因
去除导致酸碱平衡紊乱的诱因,如控制感染、改善通气等, 有助于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脏疾病等。
病人的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
休息与活动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 的建议,合理安排休息 与活动时间,避免过度
疲劳。
保持良好心态
鼓励病人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 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
时了解病情变化。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的发生。
05 预防与护理
预防体液失调的措施
维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控制饮食
确保病人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以维持正 常的体液平衡。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 饮食,避免过度摄入或缺乏某些营养成分 。
[医学]外科病人的水、电酸碱平衡紊乱
(二) 低渗性缺水 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 缺水。水、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 钠低于正常,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 常见原因: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慢性肠梗 阻;大面积慢性渗液(烧伤后发生的低钠),大量出 汗、腹泻;肾排出水和钠过多(用氯塞嗪、利尿酸) 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尿钠排出增多;治疗期补充 水分过多。
• 水和钠改变的一般规律,是先通过下丘 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来恢复和 维持体液的渗透压,然后通过肾素—醛固 酮系统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但在血容量 锐减时,机体以牺牲体液渗透压的维持为 代价,优先保持和恢复血容量,使重要生 命器官的灌流得到保证,维持生命。
酸碱平衡的调节
正常人的体液保持着一定的H+浓度,即 是保持着一定的pH值(动脉血浆pH为 7.35—7.45),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和代谢功 能。 血pH值大的改变,将造成细胞内pH的改 变,严重影响细胞的代谢。血液pH值>7.8 或低于6.80,将危及生命。
• 只要Hco3-/H2co3的比值保持为20/1,则血 浆的pH能保持为7.40。 • 由于肺和肾对这一缓冲系统两种成分的浓 度不断起着调节作用,使其比值在20:1左 右,维持着动态平衡。
• 肺的呼吸作用 呼吸的首要作用是排出co2和调 节血中的呼吸性成分(Pco2)。血浆pH降低或 H2co3增多,使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加,呼吸增加、 加深,co2排出增多;反之,血pH升高或H2co3减 少,能抑制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呼吸减慢、变浅, co2的排出减少。 肺通过排出积存co2来调节血 中H2co3,即Pco2,使血浆H2co3经常维持在一定 的水平,也即调整了血pH值。
– 常见原因:大量呕吐、肠瘘、肠梗阻、烧伤。丧失的 体液有着与细胞外液基本相同的成分。
(完整版)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二○一四年三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外科学属性:必修课类型:专业课适合专业:临床医学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第一章绪论【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教学内容】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目的与要求】(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
手术人员术前准备。
手术区的准备。
无菌操作规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外科病人的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处理
04
外科病人水电解质代谢和酸 碱平衡失调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病人的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
合理饮食
指导病人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摄 入适量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素。
控制病情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进展, 以减少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影 响。
护理措施
01
02
03
03
酸碱平衡失调的处理
酸中毒
总结词
酸中毒是指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 质的堆积,导致pH值下降。
详细描述
酸中毒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深快、 意识障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 状。处理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 改善通气,给予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
碱中毒
总结词
碱中毒是指体内血液和组织中碱 性物质过多,导致pH值升高。
指导生活方式
指导病人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等。
提醒注意事项
提醒病人及家属注意观察 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05
病例分析
病例一:低钠血症的处理
总结词
低钠血症是外科病人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 ,处理时需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采取不同措施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详细描述
对于轻度低钠血症,可适当增加饮食中钠盐 的摄入,或补充等渗盐水;对于中度至重度 低钠血症,应给予高渗盐水治疗,同时密切 监测血钠水平,避免过度纠正导致高钠血症
高钾血症
总结词
高钾血症是由于血液中钾离子浓度过高引起的,可能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详细描述
高钾血症的处理主要是通过促进钾离子的排出和减少钾离子的摄入。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胰岛素、利 尿剂等药物来降低血钾浓度,同时限制钾盐的摄入。对于严重高钾血症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第 3 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二、体内钾的异常
体内钾总含量的98%存在于细胞内,是
细胞内最主要的电解质。细胞外液的含钾量 仅是总量的2%,但它具有重要性。正常血清
钾浓度为3.5-5.5mmol/L。
(一)低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病因:
1.摄入不足:进食不足;补液时补钾不足。 2.排出过多: 肾性丢失:利尿剂 ;肾衰多尿期 肾外丢失:呕吐,肠瘘,持续胃肠减压 3.细胞内转移:使用胰岛素;碱中毒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严重者有微循环障 碍表现,常有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可致 心搏骤停(舒张期)。
治疗:停用含钾的药物及溶液、降低血钾 浓度、对抗心律失常。
治疗:
1.尽快去除原发病因,以防心跳停止。 2.停用含钾药物及液体和食物 3.降低血钾: ①给高渗糖及胰岛素,使K+向细胞内转移 ②给5%NaHCO3 60-100ml后继续静滴NaHCO3 100-200ml。
血容量↓→→肾素醛固酮兴奋↑→→重吸收↑→→尿少↓ (后期) 剌激垂体后叶→→ADH↑
临床表现:
(1)轻度缺钠: < 135mmol/L 乏力,头昏,手足麻木,尿钠↓,少尿。
(2)中度缺钠: < 130mmol/L
乏力,头昏,手足麻木,尿钠↓,少尿, 恶心,呕 吐, 血压下降,视力模糊,站立晕倒。 (3)重度缺钠: < 120mmol/L 乏力,头昏,手足麻木,尿钠↓,少尿, 恶心,呕
腹腔感染
肠梗阻
烧伤早期等
病理: 血容量下降↓→→肾入球小动脉壁上压力
感受器受压↓→→肾素↑→→醛固酮系统兴奋→→
水钠重吸收↑→→尿量↓。
临床表现:
轻度缺水:2-3%
中度缺水:4-6% 肢凉,尿少,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介绍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二、体内钾的异常
(二)高钾血症: 治疗:
⒈使钾转入细胞内
⒉阳离子交换树脂
3.透析疗法
钙离子拮抗钾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二、体内钾的异常
(二)高钾血症: 治疗:
⒈使钾转入细胞内
①输入碳酸氢钠100~200ml
②25%葡萄糖加胰岛素
③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一)等渗性缺水: 病因: 1.消化液的急性丧失:肠外瘘、大 量呕吐 2.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 肠梗阻、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烧 伤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一)等渗性缺水: 临床表现: 1.恶心、厌食、乏力、少尿 2.不口渴 3.体液丧失≥5%,血容量不足表现 4.6~7%,休克表现;代酸/代碱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等渗性缺水
发病原因 发病原理 临床表现 血 尿 治 钠 钠 疗
水钠等比例丧失
低渗性缺水
失钠多于失水
高渗性缺水
失水多于失钠
细胞外液等渗 细胞内外均丢失
脱水表现,无口渴 一般无变化 尿比重增高 平衡液
细胞外液低渗 细胞外液丢失为主
低钠表现,无口渴 血钠降低 尿量少,钠降低 高钠溶液
K+ Mg+
Cl
第一节 概述
水的代谢
Water Exchange
H2O Gain Routes (ml) H2O Loss Routes (ml)
饮 水 食 物 氧化水 总 量
1000~1500
700
300 2000~2500
尿 1000~1500 500 皮 肤 300~350 肺 100~150 粪
外科病人的体液及酸碱平衡
虽有各自的病理生理影响,但不 致引起渗透活性颗粒总数的显著 变化,对细胞外渗透压影响不明 显。常见的有低钾血症或高钾血 症,低钙血症或高钙血症,低镁 血症或高镁血症。
(一)钾的异常 血清钾正常值为3.5~5.5mmol/L,98%
的钾存在于细胞内,是细胞内液中 的主要阳离子。虽然细胞外液中的 钾含量仅占总钾量的2%,但有极为 重要的生理作用。
(3)治疗:
①治疗原发病,终止和减轻继续失
钾; ②重在预防,对长期禁食、慢性消 耗和体液丧失较多者注意补钾,每 日预防性补钾40~50mmol/L(氯化 钾3~4g); ③补钾原则与方法
(2)临床表现
根据缺钠程度,临床上可把低渗性缺水
分为三度: 轻度—血清钠小于135mmol/L。 中度—血清钠小于130mmol/L 重度—血清钠小于120mmol/L
(3)治疗: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输
注。
3、高渗性缺水
又称原发性缺水。即为伴有细胞外
液减少的高钠血症。其特征为:水 钠同时损失,但失水多于失钠;细 胞外液减少且渗透压升高,细胞内 液缺水程度超过细胞外缺水。临床 以口渴为特征性表现。
三、水和钠的平衡调节
体液和渗透压的稳定是由神经—内分泌
系统调节的。体液的正常渗透压通过下 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激素系统来 恢复和维持,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则是 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来调节。此两系统 共同作用于肾,调节水与电解质的吸收 及排泄,以达到维持体液平衡的目的。
血容量、渗透压调节
ADH↑ 肾重吸 收水↑
ECF量↑ 渗透压↓
容量感受器
3.醛固酮(aldosterone)
有效循 环血量↓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
肾的调节作用:
功能:能排出固定酸和过多的碱性的物质,维持
血浆HCO3-浓度的稳定。功能不正常时影响 酸碱平衡的正常调节,引起酸碱平衡紊乱。
肾调节酸碱平衡的机理:
①H+-Na+的交换
概
②HCO3-的重吸收
述
③分泌NH3与H+结合成NH4+排出
⑽
④尿的酸化而排出H+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外科的重要性(1)
复和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2、肾素-醛固酮系统,恢复和维持血容量。
概 血容量锐减时,机体将以牺牲体液渗透
述 ⑸
压的维持为代价,优先保持和恢复血容 量,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流,维持生命。
体内水分丧失 细胞外液渗透压 刺激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 口渴、增加饮水 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
概 远曲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概 经细胞水变化可引起不同类型的体液平衡失调 述 (最常见是胃肠液的大量丢失)
⑶
•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一般为290~310mmol/L
• 细胞内外液的离子分布
概 述 ⑷
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机体主要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作用于肾,
来维持体液的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
1、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恢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 水和电解质在人体内经常能保持着动态
平衡,主要是通过机体的内在调节能力而完 成的
体 • 如果这种调节功能因疾病、创伤等各种 液 因素的影响而受到破坏,水和电解质的紊
代 乱便会形成
谢 • 体液平衡失调:容量失调
的 失
浓度失调
调
成分失调
• 容量失调:
体液量的等渗性减少或增加,仅引起细胞外液量的 改变,而发生缺水或水过多
8版外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4年定稿)
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温州医科大学教务处编2014年5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urgery)(宋体小四号)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062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 178(98/76)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 学分 7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专业、麻醉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外科学教学大纲前言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的教学,学生应最终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学会某些外科基本手术操作。
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
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八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2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
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
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
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包括课堂理论授课内容和见习和实习中讲授的重点内容,以及一定比例(10%~20%)要求学生自学掌握的内容。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性缺水
• 病因: • 1、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丢失(幽门梗阻、 反复呕吐、胃肠减压) • 2、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 3、排钠利尿剂 • 4、出汗+喝水
低渗性缺水(继发性缺水、慢性缺水)
理论上说,低渗性缺水应无口渴,且应为其特点 之一,但事实上除轻度缺水外,大部分病人都伴 有不同程度的口渴。 有学者认为可能与血容量下降刺激ADH(抗利尿 激素)大量分泌及剌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 关。
临床表现
• 除低血容量共同表现外,随缺钠程度而表现出不 同的临床表现。 • 轻度缺钠: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钠减少。 • 中度缺钠: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 脉压变小,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尿少。 • 重度缺钠:病人神志不清,肌痉挛抽痛,腱反射 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甚至昏迷。
临床表现
轻度 中度
2~4 4~6
+ ++
— +
— —
—
烦燥不 安
躁狂、幻觉 、谵妄,昏 迷
— +
重度
>6
++
+
+
+
化验:血钠>150mmol/l 尿比重>1.030 诊断:病因+临床表现+化验
治疗:
5﹪G﹒S 或 0.45﹪N﹒S
补液量:
一: 1、临床估计法: 轻、中、重 : 3﹪、 6﹪、9﹪(体重)
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 此两系统共同作用于肾、调节水及钠等电解质的 吸收及排泄。从而达到维持体液平衡,使体内环 境稳定之目的。
• 血容量比渗透压对机体更为重要: 当血容量锐压又兼有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前 者对抗利尿激素的促进分泌作用远远强于低渗透 压对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三、酸碱平衡的维持(PH:7.35~7.45)
摄入增多
输入过多 •钾盐 •青霉素钾 •库血
静 脉
口
细胞外液
泵
细胞 内液
肛门
细胞内移出 •酸中毒 •创伤后病细胞 综合症(Na-K 泵) •组织创伤破坏 •溶血... ... 肾 •分解代谢
脏
假性高血钾
排泄障碍 肾衰
2、临床表现
多无特殊表现 抑制性 • 轻度神志模糊或淡漠、感觉异常 • 四肢软弱 • 心跳缓慢或心律不齐 • 血钾超过7mmol/L: ECG改变 • 超过9mmol/L: 心脏停博于舒张期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另有一小部分组织间液仅有缓慢地 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它们具有各自 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 甚小。故可称其为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经占体重的1%-2%, 占组织间液的10%左右。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结缔组织液和所谓透细胞液,如脑脊液、 关节液和消化液等,都属无功能性外液。但是, 有些无功能性细胞外液的变化导致水、电解质 和酸碱失调却是很显著的。最常见的就是胃肠 消化液的大量丢失,可造成体液量及成分的明 显变化。
3、检查检验
U 正常 T波变平
K
• 心电图:T波变平,进而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 QT间期延长和出现U波,QRS综合波增宽。但低钾 不一定有心电图的改变。 • 血清钾低于3.5 mmol40-80mmol(3-6克)不等。
换算: 1克氯化钾=13.4mmol钾
血钠
(mmol/l)
口 恶心 渴 呕吐 -
+ +
直立 血压 神 乏力 晕倒 下降 志 头晕 -
+ +
缺钠量 (g/kg)
0.5
轻度
中度 重度
<135
<130 <120
-
+ +
-
+ +
-
+ +
+
+ +
0.5¬0.75
0.75¬1.25
重度: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木僵,昏迷
临床表现
化验:尿比重<1.010 血清钠<135mmol/l 尿Na+、尿Cl- 下降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 增高,血尿素氮值均有增高。 诊断:病因+临床表现+化验
• 任何一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 恶化都可能致病人死亡。
第一节 概 述
一、体液常识
• 水和电解质是体液的主要成分。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 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体液 男 女 60% 50% 细胞内液 40% 35% 细胞外液 20% 20% 血浆 5% 5% 组织液 15% 15%
阴离子:HPO42- 、蛋白质
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的排泄 • HCO3-/H2CO3=20:1 • 肺:排出CO2 • 肾:最重要,Na+- H+ 交换,排H+; HCO3- 重吸收; NH3与 H+结合 NH4+排出;尿的酸 化,排H+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基本概念
体液平衡失调可以有三种表现: 容量失调 浓度失调 成分失调
一、水钠的代谢紊乱
1、等渗性缺水 (急性缺水、混合性缺水) 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 细胞外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细胞外液减少 代偿机制:肾素-醛固酮系统 病因: 1)消化液的急性丧失:肠外瘘、大量呕吐 2)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肠梗阻、 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烧伤等。
等渗性缺水
2、公式法: 补水量(ml)=(血钠测定值— 142) ×体重 ×常数(常数:女性3 男性4 婴儿5)
二:1%---400~500ml
当日先补估计量的1/2~2/3+日需量
水中毒(稀释性低血钠)
• 病因: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功能不全、 摄入水份过多。 • 临床表现:起病急,颅内压增高, •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 血浆蛋白量降低, • 治疗;停止水摄入,利尿
补钾注意事项
1. 心肾功能不良时慎用 尿量> 40mL/h--“见尿补钾” 2. 安全浓度(KCl.VD) 20-40mmol(1.5-3gKCl)/1000ml 3. 安全速度10-20mmol/h(3g/1000ml、500ml/h或 EKG监护 4. 需持续一个疗程4-6天,重则10~15天 5. 出现下列高钾血症表现者, 立即停用:手、足、 舌、脸感觉异常;心率减慢、心音减低等 6. 注意纠正碱中毒
中:0.7g/kg 重:1.0g/kg
高渗性缺水(原发性缺水)
失水>失钠 血清钠>150mmol/l 细胞内脱水 病因: 1 、摄入水不够 2 、补钠过多(如医源性补高渗盐水过多) 3 、失水过多(如持续高热,大量出汗,糖尿
病病人)
临床表现: 口渴为最早症状
缺水量 口渴 占 体 重 ﹪ 眼窝凹 皮肤弹差 血 压 下 意识障碍 尿少 尿 降 比重增 高
——影响心博 注意安全
体内钾的相关知识
• 1、体内钾含量98%存在于细胞内,2%存在 于细胞外。 • 2、正常血钾浓度为3.5-5.5mmol/L • 3、钾的生理功能: 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 内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组 织的兴奋性,以及心肌正常功能等。
(一)、低钾血症(Hypokalemia)
血钾紊乱与酸碱中毒
碱中毒
+ H2Na +
体内
低钾血症
H+
增
细胞内3K+
细胞外
K+
减
Na+
反常性酸性尿
细胞内转移
肾脏排K+ 体外
高钾血症
酸中毒
2、临床表现:抑制的表现
(1)精神状态异常:疲倦、淡漠, 重者可昏睡 (2)骨骼肌无力,肌张力减退及腱反 射减弱,重者可呼吸困难和紫绀 (3)平消滑肌张力减弱:厌食、恶心 呕吐、腹胀、腹痛和肠麻痹 (4)心脏受累: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二、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体液及渗透压的稳定是由神经-内分 泌系统调节的: 体液正常渗通压: 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 血容量: 肾素-醛固酮系统
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体液正常渗通压调节: 失水→渗透压↑ → 下丘脑-垂体后叶-抗 利尿激素系统↑ → 口渴→ 饮水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再 吸收↑ → 尿量↓ 反之亦然 血容量调节: 血容量或血压↓→肾素-醛固酮系统→ 远曲小管 Na+再吸收↑ 和K+、H+的排泄。
细胞内液 体 液
阳离了: K﹢、Mg2+
细胞外液
阴离子:CL-、HCO3-蛋白质
阳离子:Na+
体液常识
• 正常血浆渗透压290-310mmol/L. • 快速估算病人血浆渗透压计算方法: (K++Na++BS)×2
基本概念
• 功能性细胞外液 • 无动能性细胞外液
功能性细胞外液
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90%)能迅 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 并取得平衡,这在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 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故可称其为功 能性细胞外液。
治疗: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分次完成 1、治疗原发病 2、轻、中度:5﹪G.N.S 3、重度 (休克) 首先用胶晶体溶液补充血容量、 胶晶体比例为1:3 接下来用5﹪N.S 200~300ml (﹤100~150ml/h)
补氯化钠量:
1:临床估计: 轻: 0.5g/kg 2:公式法:
补钠量(g)=(血钠正常值-测量值)×体重(kg) ×0.6(女0.5)÷17 当日仅补计算量的1/2+日需量,其中2/3的量 以5﹪NS输给, 余的量补等渗盐水
二、 钾代谢失调
Potassium Matebolism Imbalance
钾的特点
• 细胞内液的主要成分 ——合成代谢需求大
• 肾脏不吃也排 ——不忘补充 • 肾衰——高钾 ——见尿补钾
4 156 Na+ Na+ Na+ 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