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地区深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地震数据处理第五章:静校正

地震数据处理第五章:静校正

总的低速带校正量为:
' j
hl )
静校正前
地面 V0
低速带底面 V
反射界面
第一步:井深校正后
V0 V
地面 低速带底面 反射界面
第二步:地形校正后
V0 V
基准面 低速带底面 反射界面
第三步:低速带校正后
基准面
反射界面
小结
1、符号约定:剥去地层时间为负,即减去静校正 量为负号;填充地层时间为正,即加上静校正量为 正号。 2、最终基准面校正量计算公式为
近地表沉积的介质相对深层而言,沉积年代
相对较短,长年的风化作用使近地表沉积的介质 疏松,无胶结或半胶结,地层中含水与不含水, 含水量的多少都会引起地球物理特征的变化。
近地表厚度和速度的各向异性、地表高程起
伏都会对地震波场造成不等量的延迟,延迟的大 小与近地表地层的物性有关,这种延迟时若不校 正,将会影响到叠加成像和构造形态的可靠性。
ESW—炮点处风化层高 程 EGW—检波点处风化层 高程 ESR—炮点处参考基准 面高程
EGR—检波点处参考基 准面高程
Hs —— 井深
炮点基准面静校正量为:
TS
TSW
- TSR
ES
- E SW vW
hs
ESW ESR VR
检波点基准面静校正量为:
TG
TGW
- TGR
EG - EGW v
(1)基准面校正;CMP叠加参考面校正;低降速 带底面校正;
(2)控制点数据线性内插法(微测井、小折射方 法等建立控制点数据);
(3)沙丘曲线法(根据沙丘厚度在延迟时曲线上 找到对应的延迟时,计算静校正量);
(4)相似系数法; (5)数据库法(建立导线成果、浮动基准面高程、 地表高程、小折射成果、高速层顶深度、潜水面深度 等数据库)。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

DM高分辨率的理由和目的 一方面,由于叠加的低通滤波效应,使叠前已经展宽的频带又变窄,有进一步展宽频带的需要。 另一方面,叠加后的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大幅度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地在奠定了基础。 叠后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地震记录对薄层的识别能力。
反褶积前的叠加
反褶积后的叠加
七、CMP道集分选
CMP道集又称共中心点道集,当地震数据置完道头以后,每个地震道的CMP号、线号、炮检距等各种信息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分选就是利用道头信息,按要求将地震道排列到一起。 CMP分选一般按CMP号从小到大,使用两级分选或三级分选: CMP、炮检距(站号) CMP、线号、炮检距(站号) CMP道集经过动校正后,就可以将道集内各道求和,形成叠加道。每个CMP都进行求和,就形成了叠加剖面。
2、常用的叠后噪音压制方法 叠后压噪方法非常多,这里只介绍常用的四种: (1)随机噪声衰减——提取可预测的线性同相轴,分离出噪音,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 ——注意:线性假设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容易失真。 (2)F—K域滤波——主要用于压制线性相干干扰。在F—k域中,线性相干干扰分布比较集中,范围较小,可以将其切除,达到压制线性相干干扰的目的。类似的还有F—X域滤波等等。 ——注意:容易引起“蚯蚓”现象,建议不使用扇形滤波因子。 (3)多项式拟合——基于地震道数据有横向相干性的原理,假设地震记录同相轴时间横向变化可用一高次多项式表示,沿同相轴时间变化的的各道振幅变化也可以用一待定系数的多项式表示。首先通过多项式拟合,求出地震信号的同相轴时间、标准波形和振幅加权系数,然后将它们组合成拟合地震道。——不保真。 (4)径向滤波——在定义的倾角范围和道数内,通过时移求出最大相关值所对应的倾角,然后沿这个倾角对相邻道加权求和,从而增强该倾角范围内的相干同相轴,虚弱随机噪音和倾角范围以外的同相轴。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不保真。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目录一、前言 (1)二、现场处理系统硬件的构成 (1)三、地震数据现场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功能 (2)2.1 Geometry QC (2)2.2静校正(Statics Correction) (3)2.3反褶积(De-convolution) (5)2.4动校正(Normal moveout correction)与叠加(Stack) (6)2.3偏移(Migration) (7)四、通用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对比介绍 (8)一、前言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极为重要的一种勘探方法,而地震数据处理又是地震勘探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地震数据处理通过对采集资料的实时处理和分析实现对野外地震采集资料的质量监控、参数的优选等,另一方面,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各种处理应用于资料解释。

作为普及性的现场处理辅助材料,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涉及对野外地震采集资料的质量监控、分析以及相关的内容﹑概念。

二、现场处理系统硬件的构成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时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数据转换成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内部数据格式并通过一系列的地震数据处理流程的处理实现对地震数据的分析和质量监控并最终提供处理成果,如叠加剖面等。

要实现上述功能,地震处理系统必须包括两个部分: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主要实现原始地震数据的输入、应用各地球物理功能模块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地震数据处理成果的输出。

针对上述功能的定义我们可将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可分为外设和主机,外设主要包括磁带机、绘图仪和打印机等,它们实现原始地震数据的输入、分析处理成果的输出。

主S e i s m i c d a t aa c q u i s i t i o nF e e D a t a i n p u t 图1F i e l ds e i s d a t ae q u i p m e n t图2 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组成机实现对地震数据的各种运算和处理。

六盘山盆地黄土塬区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六盘山盆地黄土塬区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不 同构造 单 元差 异 大,在地 震数 据采 集上 需克服 地表 和地 下的双 重影 响。分析 了该 区地质 条 件 以 及勘 探难 点 ,结合 实际 资料 并应 用新 技 术和新 方 法 ,总结 出一套针 对该 区的地震数 据 采集技 术 ,
可 以指 导该 区后 期地 震勘探 工作 。
第4 1 卷 第 5期 2 0 1 3 年 l 0月
煤 田地质与勘探
C 0A LGE 0 1 0GY& 唧 0R Ⅱ oN
Vb 1 . 41N O. 5
Oc t . 2O1 3
文 章编号 : 1 0 0 1 . 1 9 8 6 ( 2 0 1 3 ) 0 5 - 0 7 1 . 0 5
( 1 . G e o p h y s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C o m p a n yo fS h e n g l i Oi l ie f M,Do n g y i n g2 5 7 1 0 0 , C h i n a ; 2 . G e o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S h e n g l i O i l ie f l d ,Do n g y i n g 2 5 7 1 0 0 , C h i n a )
e x p l o r a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1 . Bu t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t h e a r e a a r e v e y r c o mp l e x , s p e c i ic f f e a t u r e i s a t h i c k l a y e r o f l o e s s . De e p c o n d i t i o n s i n d i fe r e n t t e c t o n i c u n i t s a r e v e r y d i fe r e n t , we mus t o v e r c o me t h e d o u bl e i mpa c t o f s u r f a c e a n d u n d e r g r o u n d i n 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 .T h e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a r e a wi t h d i fe r e n t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t h e

地质构造复杂区地震资料的精细化处理解释

地质构造复杂区地震资料的精细化处理解释

第44卷第1期2021年1月煤炭与化工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Vol.44No.lJan.2021地测与水害防治地质构造复杂区地震资料的精细化处理解释张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测队,河北邢台054000)摘要:随着煤矿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影响开采的小构造的精度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以往采区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精度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已经很难达到当下煤矿开采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原来的地震勘探资料进行精细化处理与解释。

地震资料处理在地震勘探中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资料处理的品质也决定了最终地质成果的精度。

本文对山东鲁西南济宁矿区以往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化拼接处理并精心解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在相似区对以往地震资料的精细化处理解释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地质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图分类号:TD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79(2021)01-0062-05 Refinement of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in geotectonically complex areasZhang Jian(Physical Survey Team,China Coal GeologicaL Administration^Xingtcd054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coal mining,the accuracy of the small structures afiFecting mining is also gradually increasing,so it is necessary to refine the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which was difficult to meet the current needs of coal mining due to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at that time.Seismic data processing plays a key role in seismic exploration,and the quality of data processing also determines the accuracy of the final geological results.In this paper,the previous seismic data in Jining mine area was finely and careiully interpreted,with good results,showing that the refined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previous seismic data in similar areas is needed.Key Words:geological structure;complex;seismic data;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1概况地震勘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最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资料处理[高级课件]

地震资料处理[高级课件]

fd (t) d (t) *i(t) 为接收滤波器
严选内容
22
对反射地震勘探而言,除一次反射波以 外的一切波都是干扰波,一次反射波可用以 下褶积模型表示:
s(t) b(t) * (t) b (t)
S( t )
实际 模型
褶积模型
理想模型
严选内容
23
*



地震子波
反射系数
第一层反射波 第二层反射波 地震记录
严选内容
17
第二节 地震记录的形成及显示
一、地震记录的形成
(一) 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 1. 理想模型
设震源脉冲为b (t) ,假定无吸收、透射和多次反射 等因素影响,无随机干扰,则理想的输出:
x(t) b (t) * (t) b (t)
式中 (t) 为反射系数(反射率函数)。
x( t )
理想 模型
严选内容
2
出现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光点记录和模拟记录, 发展较慢。
利用反射时间推断构造形态。主要包括:滤波、反滤波、 动静校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数字记录,数字时代,发展迅速。
野外采集发展了多次覆盖技术,出现了水平叠加和偏移 叠加技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寻找岩性油气藏
反滤波、偏移成像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波动方程 偏移技术、“亮点”技术、声阻抗反演技术、复地震道技术 (三瞬)。
(2)与地质结构无关:水中鸣震、气泡效应、
地表及海面散射等。
严选内容
27
有噪声时严选的内容褶积模型
28
(二)地震剖面的数学模型—射线理论
二维情况下可根据给定的地质模型, 利用射线理论得到自激自收地震剖面。 有多种实现方法,如褶积模型的逐道循 环法等。

基于台阵的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区地壳结构研究

基于台阵的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区地壳结构研究

基于台阵的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区地壳结构研究许英才;曾宪伟;许文俊;马禾青;金涛;任家琪【摘要】通过收集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区的喜马拉雅地震科学台阵112个台站的远震P波资料,并用时域迭代反褶积提取接收函数,用H-k扫描方法得到了各个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波速比,且计算了其泊松比.结果表明,在天景山断裂带附近,地壳厚度存在急剧变化的陡变带,该陡变区域最大落差可达14km;研究区内泊松比值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一性,但是整体上都沿着GPS观测到的速度场方向递减.据此推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可能存在一条以海原-六盘山断裂带为主的小规模的局部物质东流带,由于遇到稳定块体的阻挡,海原-六盘山构造区呈现为典型的挤压构造及持续的地壳缩短,这使得该构造区的地壳相对于研究区其他地区较厚,其青藏高原部分物质东移可能在天景山断裂带附近明显停滞.另外,研究区内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区的地壳泊松比陡变区域与5级以上的中强震对应关系较好.研究区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变化特点与该区域的GPS速度场、应变场以及构造变形的变化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18(034)003【总页数】14页(P484-497)【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区;接收函数;地壳结构;陡变带;GPS速度场【作者】许英才;曾宪伟;许文俊;马禾青;金涛;任家琪【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银川市兴庆区北京东路244号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银川市兴庆区北京东路244号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银川市兴庆区北京东路244号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银川市兴庆区北京东路244号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银川市兴庆区北京东路244号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银川市兴庆区北京东路244号7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0 引言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区位于青藏块体与鄂尔多斯块体之间的过渡区域,其地壳结构十分复杂,地壳变形强烈,该区域主要呈现构造转换区及特殊弧形构造的特点,也是国内地势上东西分异和构造格局的重要界限之一(李洪强等,2013)。

地震资料的处理

地震资料的处理

地震资料的一般处理过程分三个阶段:预处理、参数提取和分析、资料处理。

处理的最终结果是得到供解释用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或叠加偏移时间剖面。

1.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一U,以满足计算机及操作系统中各处理方法的要求。

一、数据解编野外磁带记录数据是按时序排列的,即依次记一F每道的第一个采样值,各道记完后,再依次记下各道的第二个采样值,依此类推。

在数据处理中,时序排列的形式很不方便,必须转换为道序排列,即第一道的所有数据都排在第二道之前,使同一道数据都排放在一起,这种预处理称为数据解编或重排。

二、编辑在浅层地震数据采集中,由于施工现场复杂,外界干扰大,难免出现一些不正常道和共炮点记录,这些记录信噪比低,如果参与叠加处理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在止式处理之前,需要对这些不正常的记录进行编辑处理,例如对信噪比很低的不正常道进行充零处理,发现极性反转的工作道对它们进行改正等。

另外,还要显示有代表性的记录并观察初至同相轴,以便进行初至切除。

切除是为了消除包括噪声的记录开始部分所存在的高振幅,这样做对避免以后处理时出现的叠加噪声有好处。

切除的方法就是用零乘需要切除的记录段。

三、抽道集抽道集也叫共深度点选排,是把具有相同共反射点的记录道排成一组,按共深度点号次序排在一起。

抽道集处理后,磁带上记录的次序是以共深度点号为次序的记录,以后所有的处理都将方便地以共深度点格式进行。

四、真振幅恢复处理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为了使来自不同深度信号的能量能够以一定的水平记录在磁带上,数字地震仪采用了增益控制,对浅层信号放大倍数低,深层信号放大倍数高。

对经过增益控制的地震记录恢复到地面检波器接收到的振幅值的处理称为增益恢复。

数字仪对信号进行增益控制时的增益指数己记录在记录格式的阶码上,因此增益恢复的公式为:A=AO/2”其中A。

为记录到的采样值,A为地面检波器接收到的增益控制前的振幅值,n为阶码(即增益指数)。

2参数提取与分析参数提取与分析的目的是为寻找在常规处理或其他处理中常用的最佳处理参数,以及有用的地震信息,如频谱分析、速度分析、相关分析等。

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波的速度和时深转换

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波的速度和时深转换

反射界面空间位置的确定
速度谱资料的解释和应用
2.叠加速度谱在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① 认识异常多次波(低速极值点)、绕射波、断面波(高速 极值点)。

叠加速度谱上,深层速度过低的能量团,可能是由浅层多次波 引起的,根据这一现象可识别多次波(如图)。

绕射波、断面波在叠加速度谱是表现为高速异常。
② 由叠加速度求平均速度、层速度。
1.叠加速度谱的解释(如下图)
根据速度谱确定一条合理的叠加速度曲线,即为对速度谱的解释。常用的 方法有: ①选择质量好的速度谱进行解释,即要求谱的能量强弱变化分明,并与 反射波的强弱变化相对应,强反射团峰值突出,信噪比高; ② 能量团的分布符合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递增的规律,可靠的能量团应 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相对应; ③ 叠加速度应穿过多数的能量团或速度极值点; ④判断速度谱能量团或极值的性质,剔出各种异常波引起的高低速极值点; ⑤ 时间剖面和切面的检查。
反射界面空间位置的确定
经时深转换得到的深度剖面,只有在水平界面情况下才能由深度 剖面确定地质层位和产状。 当测线不是沿界面倾向布置时,所得到的界面位置、倾角需进行 校正,才能反映真实的位置。 1.真深度,视铅垂深度,法线深度,真倾角,视倾角

① 真深度,0点垂直地面的深度H(钻井深度),测线垂直走向时 ,H在射线平面内,否则不在。 ② 视深度,当测线与走向斜交时,射线平面内,垂直测线H* 。 ③ 法线深度,射线平面内,垂直倾斜界面h(如图)
各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震波的速度和时深转换

几种速度的概念 各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速度谱资料的解释和应用 时深转换和深度剖面的绘制 反射界面空间位置的确定

地震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地震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地震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地震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①数据输入:将原始地震数据导入处理系统,这通常涉及到数据的读取、格式转换和初始检查。

②观测系统定义:设定地震数据的观测参数,包括炮点和检波器的位置、深度、覆盖次数等信息。

③预处理:对数据进行初步清洗,包括数据解编、格式转换、道编辑、噪声去除、缺失数据插值等。

④静校正:进行野外静校正,修正由于地形、近地表速度结构变化等因素引起的传播时间差异。

⑤动校正:进行动校正以补偿地震波在不同路径长度上的传播时间差,通常基于速度模型。

⑥反褶积:压缩地震子波,提高时间分辨率,减少多次波的影响。

⑦速度分析:确定地震波在地下各层的速度,用于后续的动校正和偏移处理。

⑧剩余静校正:对动校正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静校正,以消除残余的传播时间误差。

⑨叠加:对校正后的数据进行叠加,提高信噪比,形成叠加剖面。

⑩偏移:进行偏移处理,将地震数据从共反射点(CMP)域转换到真实地质结构的空间位置,生成偏移剖面。

⑪显示与解释:将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以图像形式显示,供地质学家进行解
释,识别地层结构、断层和油气藏等。

⑫质量控制:在处理的每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震数据处理过程及格式说明

地震数据处理过程及格式说明

向相反取负值) (分米) 。
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1 21—22
12 23—24 13 25—26 14 27—28 15 29—30 16 31—32 17 33—34 l8—l 35
18—2 36
19 37—38 20 39—40 21 41—42 22 43—44
45—48 炮点的地面高程(cm)。 49—52 炮井深度(正数,cm)。 53—56 接收点基准面高程(cm)。 57—60 炮点基准面高程(cm)。 61—64 炮点的水深(cm)。 65—68 接收点的水深(cm)。 69—70 对 41 一 68 字节中的所有高程和深度应用此因
子给出真值。比例因子=l,土 10,土 100,土 1000 或者 土 10000。如果为正,乘以因子;如果为负, 则除以因子。(此约定中= -100) 71—72 对 73—88 字节中的所有坐标应用此因子给出真 值。比例因子=1,土 10,土[00,土 1000 或者 土 10000。如果为正,乘以因子;如果为负,则 除以因子。(此约定中= -10) 73—76 炮点坐标—X(分米)。(如果坐标单位是弧度·秒, 77—80 炮点坐标—Y(分米)。X 值代表径度,Y 值代表 81—84 接收点坐标—X(分米)。纬度;正值代表格林威 85—88 接收点坐标—Y(分米)。治子午线东或者赤道北的
4=其他 34—2 68 135—136 扫描道起始斜坡长度,以 ms 表示。 35—1 69 137—138 扫描道终了斜坡长度,以 ms 表示。 35—2 70 139—140 斜坡类型:1=线性;2=COS²;3=其他 36—1 71 141—142 滤假频的频率(如果使用) 36—2 72 143—144 滤假频的陡度 37—1 73 145—146 陷波频率(如果使用) 37—2 74 147—148 陷波陡度 38—1 75 149—150 低截频率(如果使用) 38—2 76 151—152 高截频率(如果使用) 39—1 77 153—154 低截频率陡度 39—2 78 155—156 高截频率陡度 40—1 79 157—158 数据记录的年 40—2 80 159—160 日 41—1 81 161—162 小时(24 小时制) 41—2 82 163—164 分 42—1 83 165—166 秒 42—2 84 167—168 时间代码:1=当地时间;2=格林威治时间;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1绪论1.1 选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主要为:岩性及岩相、储层参数和油气的预测。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组合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

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在层序界而内追踪闭合基础上,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集层反演技术、相干体切片技术等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分析论证,可以预测有利的区带,进行油气藏勘探。

1.2 重要研究内容地震属性包括剖面属性、层位属性及体属性,目前层属性最为常用和具有实际意义。

剖面属性提取就是在地震剖面沿目的层拾取各种地震信息,主要通过特殊处理来完成;层位属性就是沿目的层的层面并根据界面开一定长度的时窗提取各种地震信息。

提取的方式有: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和多道时窗提;体属性提取方法与层位属性相同,只是用时间切片代替层位。

地震属性提取选择合理的时窗很重要,时窗过大,包含了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小,会丢失有效成分。

时窗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当目的层厚度较大时,准确追出顶底界面,并以顶底界面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属性,也可以内插层位进行属性提取;(2) 当目的层为薄层时,应该以目的层顶界面为时窗上限,时窗长度尽可能的小,因为目的层各种地质信息基本集中反映在目的层顶界面的地震响应中。

1.3地震属性分析的难点问题(1)地震属性分析的间接性。

地震数据中所含的储层信息往往是十分间接的,至今无法建立明确的物理或数学模型,这种关系通常是定性的、模糊的、不唯一的,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因此我们无法用某种确定性的方法从地震数据中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相关性的错综复杂。

各种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主次关系变化不定,数量关系难于提取,因此应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做出定量的分析也比较困难。

(3)地震属性的非线性特性。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提纲引言一、数据加载二、置道头三、静校正四、叠前噪音压制五、振幅补偿六、叠前反褶积七、动校正、切除与叠加八、剩余静校正九、倾角时差校正(DMO) 与叠前时间偏移十、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十一、叠后噪音压制引言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

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其中地震资料处理是连接野外采集和资料解释的关键环节。

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助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野外地震资料中包含着有关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包这些信息是叠加在于扰背景上且被些外界因素所扭曲,信息之间往往是互相交织的,不宜直接用于地质解释。

因此,需要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室内处理。

常规处理流程,数据输入→置道头→静校正→叠前噪音压制→振幅补偿→叠前反褶积→抽cmp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初叠加→剩余静校正→DMo或叠前时间前移→叠后褶积→随机噪音衰减→偏移→时变滤波,增益一、数据加载1、数据输入: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炮号、道号波形、道长、采样间隔等等。

二、置道头●道头: 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个固定字节长度的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为道头。

如第8炮第2道,第126MP等。

观测系统定义: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按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井放入地震教据的道头中。

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道都可以从道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炮、哪一道? CIP号是多少?炮检距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8的处里,如抽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方案》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方案》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17•【字号】宁政办发[2009]156号•【施行日期】2009.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09]156号2009年6月17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宁夏地震局拟定的《全区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是有效减轻地震造成的各种损失的重要前提,也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抓好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全区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6月3日全区地震活断层避让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全区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自治区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锐自治区副主席副组长:张军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张思源自治区地震局局长成员:马贵仁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张苏安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郑德金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王风刚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戴永江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王耀东自治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自治区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地震局,马贵仁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协调全区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工作,督促尽快设立标识牌,指导群众避开活动断层建房,逐步将地震断裂带上的居民搬迁出来。

二、工作进度安排根据我区活动断层勘查清晰程度的实际情况,实地勘查活动断层位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在断层通过的村庄设置标识牌,先依次完成全新世和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实地勘查和设置标识牌工作,再进行隐伏断层的探测和设置标识牌工作;先在中卫市试点,再按固原市、吴忠市、石嘴山市、银川市的顺序依次展开。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安徽理工大学一、名词解释〔20分〕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电脑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良,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2、数字滤波:用电子电脑整理地震勘探资料时,通过褶积的数学处理过程,在时间域内实现对地震信号的滤波作用,称为数字滤波。

〔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的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信号〕3、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4、数字信号: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

5、尼奎斯特频率:使离散时间序列x(nΔt)能够确定时间函数x(t)所对应的两倍采样间隔的倒数,即f=1/2Δt.6、采样定理:7、吉卜斯现象:由于频率响应不连续,而时域滤波因子取有限长,造成频率特性曲线倾斜和波动的现象。

8、假频:抽样数据产生的频率上的混淆。

某一频率的输入信号每个周期的抽样数少于两个时,在系统的的输出端就会被看作是另一频率信号的抽样。

抽样频率的一半叫作褶叠频率或尼奎斯特频率fN;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fN+Y,会被看作小于它的频率fN-Y。

这两个频率fN+Y和fN-Y相互成为假频。

9、伪门:对连续的滤波因子h(t)用时间采样间隔Δt离散采样后得到h (nΔt)。

如果再按h (nΔt)计算出与它相应的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这时在频率特性图形上,除了有同原来的H (ω)对应的'门'外,还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许多门,这些门称为伪门。

产生伪门的原因就是由于对h(t)离散采样造成的。

10、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震源发出的尖脉冲经过地层后,变成一个具有一定时间延续的波形w〔t〕。

11、道平衡:指在不同的地震记录道间和同一地震记录道德不同层位中建立振幅平衡,前者称为道间均衡,后者称为道内均衡。

12、几何扩散校正: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面不断扩大,使振幅随距离呈反比衰减,即Ar=A0/r,是一种几何原因造成的某处能量的减小,与介质无关,叫几何扩散,又叫球面扩散。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地震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数据准备:整理和收集地震数据,包括地震时间、地点、震级等信息,并将数据转化为适合处理的格式。

2. 数据过滤:根据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过滤,去除不必要的噪声或干扰信号,保留感兴趣的地震信号。

3. 数据修正:通过校正仪器和传感器的误差,对地震数据进行修正,以获得准确的地震参数。

4. 数据解析:对地震数据进行解析,提取地震参数,如震源深度、震源位置、震中距等。

5.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地震数据,探索地震活动的规律和趋势,比如计算地震频率、地震能量等。

6. 数据可视化:利用图表、图像等方式将地震数据进行可视化,使其更易于理解和分析。

7. 数据模型建立:通过建立地震模型,根据地震数据和相关参数,预测地震活
动的可能性和趋势。

8. 数据存储和共享:将处理好的地震数据进行存储和共享,方便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以上是地震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具体的处理步骤和技术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数据的特点。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衰减各类规则和不规则噪音,
反褶积
改善地震子波的
频谱,使其应当有足够宽的频带和零相位,同
时改善子波的一致性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球物理角度:成像 观测系统定义 静校正 速度分析和叠加 偏移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 预处理 去噪(叠前和叠后) 反褶积 一次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速度分析和共中心点叠加 偏移 对二维资料而言,处理的坐标系是:共中心点、 偏移距、时间。三维资料则是在四维空间里。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常规叠加速度分析是建立在双曲线假设基础之上 的。通过一系列速度值的扫描拟合可估计出零炮 检距上的反射波时间和该反射的叠加速度,这种
以和为坐标的能量面板叫速度谱。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提高速度拟合精度和改善叠加效果的新方法: 高阶动校正 无拉伸动校正 剩余动校正 倾斜界面的动校正(DMO)
叠后偏移:
地震偏移的目的是把反射波图像恢复成地下地层的 真实图像,常规偏移处理是在水平叠加的资料,又 称叠加偏移。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问题:
1、记录道S的反射点P在垂直向下的反射时间t0,而不在真实 空间位置,相对于反射界面段的真实位置向界面的下倾方向 偏移
2、 由于反射界面的偏移现象,在反射界面倾角变化的地方 引起波的干涉,如回转波、绕射波 3、在断层比较发育的地区,绕射波、断面波发育,还会引起 波的干涉,给解释工作带来困难 4、反射界面倾角较大时,共中心点道集的叠加是非共反射点 叠加。
谢谢
99-NW290折射静校正初叠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2000-NE42高程静校正初叠
2000-NE42折射静校正初叠
剩余静校正质量控制

地震档案应急处置预案

地震档案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地震档案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档案损失,保障档案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地震灾害发生时,地震档案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地震档案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地震档案应急处置工作。

2. 灾害发生地档案局(馆)负责组织实施地震档案应急处置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档案局(馆)开展地震档案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灾害发生时,档案局(馆)立即启动地震档案应急处置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现场指挥部组织人员对地震档案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档案受损情况,确定应急处置重点。

3. 根据档案受损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对受损档案进行抢救,包括:清理现场,修复档案,对受损档案进行消毒处理等。

(2)对无法修复的档案进行整理、打包,做好标识,妥善存放。

(3)对受损档案进行备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4. 灾害发生地档案局(馆)向上级档案局(馆)报告地震档案应急处置情况,争取上级支持。

5. 灾害发生后,档案局(馆)组织开展地震档案恢复重建工作,包括:修复受损档案,恢复档案数据库,重建档案管理系统等。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地震档案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对地震档案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 配备必要的地震档案应急处置设备,如:消防器材、防护用品、修复工具等。

4. 建立地震档案应急处置资金,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灾害发生地档案局(馆)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盘山地区深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摘要]针对工区深部地震资料记录长度长、偏移距大、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频率低的特点,开展了层析静校正技术、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串联叠前去噪技术、高精度速度分析与高阶动校正技术及优化偏移距的保幅叠加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该区深部地震地质条件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流程,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处理和应用,效果明显,也说明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深部勘探静校正串联去噪高阶动校正保幅叠加
0前言
为了揭示地壳结构框架,获取地壳反射结构,往往会开展深地震反射探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经过数据处理后,形成深部地震反射剖面,对于研究地壳构造、莫霍面深度走向都有重要意义。

而在六盘山地区开展深部地震勘探,因其地表条件极其复杂,表层对激发吸收和衰减严重,且研究目的层埋深较深,地下构造复杂,造成反射资料信号弱、频率低且信噪比低,使深部莫霍面难以成像。

为此,笔者开展了这一地区深地震反射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1处理方法
1.1静校正问题
工区内地表条件复杂,高程落差较大,达1600m,单炮记录高程最大落差可达1300多米,表层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一般的静校正方法很难得到理想的处理效果,甚至不能成像。

因此,静校正在该区的资料处理过程中就显得特别重要。

1.1.1一次静校正
目前,常用的一次静校正的方法有:高程静校正,及依赖于初至的层析静校正。

高程静校正,适合于低速带横向上的变化对静校正量的影响仅仅是高频时的情况。

因为工区内低速带变化较大,很难应用高程静校正来完全解决该区所存在的静校正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应用该方法使单炮的初至平滑,有利于单炮初至时间的准确拾取。

并且能够帮助我们简单有效的试验出替换速度。

层析静校正是目前较为流行、应用广泛且适应能力较强的一种静校正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复杂的地表地质模型微元化,假设微元内介质是速度是稳定不变的,用网格进行射线正演,获得表层速度模型。

当微元趋于很小时,可以认为它能够真实地描述表层的结构模型。

为了得到准确的近地表模型,需要进行迭代运算,直到满足收敛条件为止。

经过多次迭代之后,可得到纵、横向连续变化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而可以求取静校正量。

实践证明,层析静校正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该区所存在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应该重点把握,才
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尽可能通过小折射、微测井等资料了解近地表结构,以便能够建立较为准确的初始模型。

(2)分层,实践中一般分为1层即可。

(3)选择适当的偏移距范围,近道因为受到炮点影响,初至时间不准,会影响反演的精度,同样远偏移距的道因为被噪音污染严重,同样也不利于精确反演,选择的范围也不能过窄,会使反演过程中的统计效应变差。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在该区的处理中选择500m到3500m 即可,尽管采集资料的最大炮检距为15000m。

1.1.2两步法静校正
两步法静校正严格地说,并不算是一个静校正方法,仅仅涉及到如何应用静校正量,也是该如何选取合适的基准面的问题。

在黄土塬地区,通过层析反演所计算出的静校正量往往都比较大,如果直接应用于地震道,就会使的一个CMP 范围内各道的静校正量产生较大的差异,校正后的反射时距曲线不符合双曲线规律,就不能使同一反射点不同偏移距的反射同相轴校平实现同相叠加,并且会在静校正量越大的时候,这种影响会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在应用静校正量的时候采用两步法。

首先建立一个CMP参考面(它是在一个CMP道集所有的炮点和接收点涉及的范围内,将由层析方法计算出的各炮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算数平均值作为该CMP参考面的静校正量。

)然后利用CMP参考面将静校正量进行分解为只影响剖面叠加效果的中短波长和影响剖面构造形态的长波长静校正量,在叠加处理之前只应用高频静校正量,叠加之后再应用低频静校正量,这样就避免了过大的静校正量影响叠加效果及准确的速度分析。

1.1.3地表一致性反射波剩余静校正
当完成了野外静校正后,剖面中仍然残存着一定的剩余静校正量。

它对同一CMP道集内各道反射波到达时的影响不一样,使得动校正后共中心点道集反射波无法同相叠加,影响叠加效果。

在做剩余静校正处理时,选择合适的时窗尤其关键。

通常从叠加剖面上沿层选择信噪比高的层位作为标准层来划分时窗。

并且静校正量是跟频率没有直接关系的,因此,为了能够准确的拾取到剩余时差,可以在比较窄的频带范围内做剩余静校正,以提高剩余静校正的效果,根据经验选取(5-10-20-25)的滤波带。

1.2叠前噪音去除
在黄土塬地区的原始资料记录中,普遍存在着能量较强的低频面波干扰和规则线性干扰,且目的层为莫霍面,主频较低。

因此必须通过试验慎重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合理的搭配,保证在去除噪音的同时,不会伤害到有效波。

面波能量较强,掩盖了有效信号的能量,必须予以压制。

通常压制面波的方法有自适应面波衰减及三角滤波,这类方法都是划定面波范围,然后在频率域滤除,往往在有效信号主频较低时会对有效波造成伤害。

通过试验,高能分频干扰压制及地表一致性异常振幅压制方法相结合能够在压制异常振幅的同时也能够压制面波,且对有效波造成伤害程度最小。

由于激发、接收条件变化较大,该区原始单炮资料存在严重的线性干扰,用线性干扰分频压制方法压制线性干扰,效果较好。

分频处理即将地震记录分成几个不同频段,然后对每个频段分别处理,合并之后形成完整的资料。

其好处是可以利用干扰波的优势频段提取干扰的特征,而在非优势频段利用已提取的特征作为约束,这样可达到更准确地识别干扰波的目的,分频可以保证在有效信号不受大影响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低压制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