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超市购物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市购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4-65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通过"超市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1.到超市调查三种物品的价格,并完成调查表。
2.咨询:购物时为什么要索要发票?
教具、学具准备
农远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音乐、教学光盘。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数学活动从调查入手,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现实意义,学生也乐意去做。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积累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丰富讨论、交流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调查结果
1.提问:课前,同学们到超市做了一些调查,谁愿意把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说一说?请两名同学说说调查结果,并将其调查表投影出来。学生评价带的钱合适不合适。讨论交流:带的钱正好或太多好不好?为什么?
2.小组内评一评每人带的钱数是不是合适,不合适的改进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习知识,又学会做事。]
二、用远程教育资源设计购物方案
1.讨论:人们在超市购物,最关心的是什么?
2. 用远程教育资源电脑播放一个学生购物情景的录像。录像的内容:
某学生的一篇数学小论文在报纸上发表了,获得30元稿费。她妈妈让她自己支配这30元钱。这位同学在超市内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挑选东西。她还要为老师买一件礼物,感谢老师的辅导;为妈妈买一件礼物,感谢妈妈每天辛辛苦苦操持家务。她边挑选东西边估算着用了多少钱。
讨论:你认为这位同学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3.如果给你30元钱,你会买什么?请根据课本第64-65页提供的商品单价设计一个购物方案。小组内互相检查每个人的购物方案合理不合理,还剩多少钱。
课堂调查:最多的买几种物品?最少的买几种物品?剩钱最多的是多少?最少的是多少?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1)生活中的购物有两种情形:一是根据要买的东西看一看需要带多少钱;二是根据所带的钱数看一看能买什么东西。显然前者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而后者不常有。情境的创设就使后一种情形显得合情合理。(2)这位同学在购物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购,还不时地进行估算,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为妈妈、老师买礼物,展示了这位同学的美好心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的传统道德教育。
(3)设计购物方案,学生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是否需要等各种因素,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课堂调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消费要合理、做事有主见等思想教育。]
三、解决实际问题
1. 用远程教育资源课件出示:李小明同学带50元钱想买如下物
品 8包方便面,每包2.30元;
1包饼干3.60元;
5瓶什锦莱,每瓶2.90元;
10枝铅笔,每枝0.60元。
请你帮他算一算带的钱够不够。
2.谈话:
课前,同学们已经了解过有关发票的作用,谁能说说购物时为什么要索要
发票吗?(发票有促进商家纳税、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作用。教学中要表扬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去了解的做法,鼓励学生购物时主动索要发票。)请你帮营业员为李小明开一张购物发票。(每人一张发票复印件)小组内检查发票填得合格不合格。[设计意图:购物与索要发票紧密相联。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纳税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填写发票,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与作业
1.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在不同超市购物,以及对不同超市的调查和了解,你对他们的管理、价格等各方面有什么看法或想法?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写给超市经理,说不定你的建议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总评:
1、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把复习题或上节课的重要内容用PowerPoint 等工具制作成动画幻灯片,用多媒体播放出来,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得到发展。
2、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难度适中,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3、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