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硅太阳能电池的设计

合集下载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制备技术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制备技术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制备技术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已经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太阳能电池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改善环境,减少污染,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法国科学家贝克勒耳发现一种基于半导体的太阳能电池效应。

在随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技术不断提升,在材料、设计、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

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制备太阳能电池的关键之一。

而能够产生太阳能电池效应的物质必须是“半导体”,因为它既能导电又能隔绝电流。

世界上大部分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是硅材料,因其稳定性和效率较高而成为主流。

但是,硅材料的制备困难,而且太阳能电池效率与硅材料的纯度直接相关,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使用成本都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发展。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材料更为廉价、效率更高的新型太阳能电池。

其中铜铟硒材料太阳能电池已经成为发展较快的一种,它的拓扑结构独特且半导体对电子的吸收更高效,可以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提高转换效率。

铜铟硒太阳能电池的制备难度与硅太阳能电池相当,但其短脚效应和弱磷氧化物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也是决定其效率的关键之一,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能电池的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越大,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越高。

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三维太阳能电池,这种技术依赖于多个电池在锥形表面上的排列,可以实现完全覆盖灰尘和其他杂质。

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技术。

常见的生产过程包括注入、扩散、电镀、腐蚀和涂层等。

每个阶段都需要严密控制,以确保太阳能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

除了硅材料和铜铟硒材料太阳能电池,氢化铟镓(InGaP)太阳能电池和镍酸钴(NiCo)太阳能电池等也都是研究的热点。

未来几年,随着太阳能电池材料研发的深入和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生产成本有望实现双提升,用于大规模应用。

太阳能电池单晶硅

太阳能电池单晶硅

太阳能电池单晶硅
太阳能电池单晶硅是目前最常见的太阳能电池类型之一。

它由单晶硅制成,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家庭光伏发电系统、商业光伏电站、太阳能灯、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

太阳能电池单晶硅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

下面是太阳能电池单晶硅的制作过程:
1. 硅单晶体生长:将硅原料熔化,然后通过种晶的方式让硅原子在晶体种子上逐渐生长,最终形成硅单晶体。

2. 切割硅片:将硅单晶体切割成厚度为0.3-0.4mm的硅片,通常采用金刚石线锯进行切割。

3. 清洗硅片:用酸洗液对硅片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

4. 晶体硅片制备:将硅片放入炉中,在高温下进行扩散、氧化等处理,形成PN结。

5. 制作电极:在硅片表面涂上铝等金属,形成正负极。

6. 焊接:将多个硅片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形成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电池单晶硅的转换效率在20%左右,比其他太阳能电池类型高。

但由于制作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在大规模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限制。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原理通用课件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原理通用课件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的挑战与机遇
环保政策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各国政府出台了一 系列的环保政策,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和应用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为环保型、高效能的晶 体硅太阳能电池提供了市场机遇。
市场竞争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市场竞争激烈,各国企业都在加大 研发和生产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以争取 更大市场份额,企业需要保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敏锐度,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分类
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硅基太阳能电池、 薄膜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 池等几大类,其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是硅基太阳能电池的一种。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与优势
应用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广泛应用于光伏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具、太阳能 船、太阳能车等方面。
优势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具有稳定性好、寿命长、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同时,由于其 在制造过程中技术成熟、成本逐渐降低,因此大规模应用较为广泛。
太阳能光伏电站案例分析
光伏电站类型
根据电站规模和应用场景,太阳能光伏电站可分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集中式光伏电 站通常建设在荒漠、戈壁等土地资源丰富地区,而分布式光伏电站则主要建设在建筑屋顶、墙面等闲 置空间。
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为例,介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其中的应用,包括电池组件选型、电站布局 设计、发电效率分析等方面。
太阳能交通工具概述
简要介绍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船舶、太阳能 飞机等太阳能交通工具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太阳 能交通工具中的应用
阐述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太阳能交通工具中 的关键技术,如高效能量存储系统、轻量化 设计等,并分析其在提高交通工具续航里程、 降低能耗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探讨晶体硅 太阳能电池在未来太阳能交通工具领域的潜

硅基太阳能电池设计(课程设计)

硅基太阳能电池设计(课程设计)

微电子课程设计硅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与参数提取第二章选题及要求2.1课题名称与背景课题名称:硅太阳电池结构设计与参数提取课题背景:1、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

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Solar Cells)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元器件,其基本结构是PN结。

硅太阳电池因工艺成熟、成本低廉而占据全球光伏产业80%以上的份额。

图2.1 太阳能光谱图2、光伏效应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是半导体PN结,当存在光照时,光子被吸收而产生光生载流子,光生载流子发生扩散而在PN结中形成与内建电厂相反的光生电场。

称为光生伏特效应。

3、等效电路与负载特性在光照下,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的等效电路如图2.2所示图2.2 等效电路电流公式为s 0()=exp(1)s ph sh q V IR V IR I I I nkT R ++---其中n 为二极管理想因子,s R 为串联电阻,sh R 为旁路电阻。

其负载特性曲线如图2.3所示图2.3 负载特性曲线定义FF 为填充因子,oc V 为开路电压,sc I 为短路电流,其中max .oc sc P FF V I =即两矩形面积之比,..oc sc inV I FF P η=2.2 课题内容(1)太阳电池结构设计:利用太阳能电池基础知识,完成电池PN结衬底、结深、掺杂浓度的设计,以及电极材料选择、电极宽度设计;(2)太阳电池虚拟制造:利用现代TCAD工艺仿真软件对太阳电池进行工艺仿真和虚拟制造,显示制造结果,并保存电池结构以进行下一步操作;(3)太阳电池性能仿真:利用现代TCAD工艺仿真软件对步骤2中的电池进行响应特性、负载特性等器件性能仿真,并与设计指标进行比对;(4)太阳电池参数提取:通过参考书和参考文献调研等方式,根据太阳电池等效电路模型,设计和编写响应的软件程序,从步骤3输出的负载特性曲线中提取电池性质参数,包括理想因子n,串联电阻Rs和旁路电阻Rsh;(5)太阳电池优化设计:若所设计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等指标未达到设计要求,则进一步根据步骤4获得的性质参数,分析改进电池的设计方案,并重复步骤1~4,直至电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能量转换效率达到设计的指标要求。

第4章 硅太阳能电池的设计

第4章 硅太阳能电池的设计

重减小扩散长度,但是由于电极区域并不参与载流子的生成,因此它对载流子的
收集的影响并不大。
此外,当高复合率的电池表面非常接近于p-n结时,要使复合的影响达到最 小,就必须尽可能的增加掺杂的浓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3.4
减少复合效应-表面复合
类似的方法也使用在减少背表面复合率对电压和电流的影响上,如果背
表面与pn结的距离小于扩散长度。
速消失,以使得更多的载流子通过电池,提高前置电流。因此,必须有长的 扩散长度才能尽量减少复合并获得高电压。而扩散长度怎取决于电池材料的 类型、制造电池片的过程和掺杂的情况。
• 高掺杂导致低扩散长度,因此需要找到长扩散长度(它同时影响着电流和电
压)与高电压之间的平衡。
&4.3.3减少复合效应
复合引起的电压损失
&4.2.1
光学特性-光的损耗
下面将介绍几种能减少光损失的方法:
尽量使电池顶端电极覆盖的面积达到最小(尽管可能导致串联电阻增加)。
减反射膜的厚度为入射光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对于折射率为n1薄膜材料,入
射光波长为λ0,则使反射最小化的薄膜厚度为d1: d1=λ0/4n1 如果减反射膜的折射率为膜两边的材料的折射率的几何平均数,反射将被进 一步降低
以都能起到减小反射的效果。
绒面结构对入射光的影响
&4.2.3
光学特性-表面制绒
一块单晶硅衬底可以沿着晶体表面刻蚀便能达到制绒效果。 如果表面能恰当符合内部原子结构的话,硅表面的晶体结构将变成由金字塔构 成表面。
单晶硅制绒表面的电子显微镜扫描照片。
&4.2.3
光学特性-表面制绒
刻蚀多晶硅表面时,单晶硅的制绒方法都不能使用,因为只有在由<111> 晶体表面构成的表面才能完成有效的形态。 而多晶硅表面上,只有一小部分面积才有<111>方向。但是多晶硅制绒可 以使用光刻技术和机械雕刻技术,即使用切割锯或激光把表面切割成相应的 形状。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目标: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2.了解硅单质、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了解两者的用途;3.了解硅酸的性质,掌握硅酸钠的用途;了解传统硅酸盐产品的用途;4.了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用途及开展前景;5.通过硅酸的制备,硅酸钠的性质实验,学习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硅、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硅酸盐的表示难点:硅、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硅酸盐的表示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在第三章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也知道在我们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金属广泛存在,那么除了金属以外,还有非金属,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非金属。

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地壳中的元素有哪些,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

我们在已经学习了氧元素,那么硅元素有哪些我们要学习掌握的呢?【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PPT展示图片〕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6.3%,仅次于氧。

硅的化合物构成了地壳中大局部的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

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没有游离态,只有化合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岩石和矿物中。

【硅和碳的比拟】我们再来看一下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碳的下面,请同学们画出碳和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PPT 展示另个原子结构示意图〕,硅原子和碳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均有4个电子,其原子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者的电子层数不同,所以其性质也有差异性。

碳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硅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根本元素。

我们按照前面学习的顺序,了解一下硅单质。

展示图片——单质硅,归纳单质硅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1〕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2〕熔、沸点高、硬度大〔3〕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我们了解到硅原子最外层为4个电子,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常温下硅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那硅单质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1〕常温下只和F2、HF、强碱反响Si + 2F2 === SiF4Si + 4 HF === SiF4 + 2H2Si + 2NaOH + H2O ===Na2SiO3 + 2H2〔2〕加热时能和O2反响△Si + O2====SiO23.用途:半导体材料、制合金、制太阳能电池等4.硅的制备〔1〕SiO2+2C == Si+2CO ↑〔粗硅〕假设C过量:SiO2+3C == SiC + 2CO ↑〔2〕 Si+2Cl2 == SiCl4〔3〕SiCl4+2H2 == Si+4HCl 〔高纯硅〕常温下,单质碳、硅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为什么碳在自然界中有稳定的单质〔金刚石〕存在,而硅却没有,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4页。

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

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

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作者:————————————————————————————————日期:PV的意思:它是英文单词Photovoltaic的简写,中文意思是“光生伏特”(简称“光伏”)。

在物理学中,光生伏特效应(简称为光伏效应),是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组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图1、硅片切割,材料准备:工业制作硅电池所用的单晶硅材料,一般采用坩锅直拉法制的太阳级单晶硅棒,原始的形状为圆柱形,然后切割成方形硅片(或多晶方形硅片),硅片的边长一般为10~15cm,厚度约200~350um,电阻率约1Ω.cm的p型(掺硼)。

2、去除损伤层:硅片在切割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表面缺陷,这就会产生两个问题,首先表面的质量较差,另外这些表面缺陷会在电池制造过程中导致碎片增多。

因此要将切割损伤层去除,一般采用碱或酸腐蚀,腐蚀的厚度约10um。

3、制绒:制绒,就是把相对光滑的原材料硅片的表面通过酸或碱腐蚀,使其凸凹不平,变得粗糙,形成漫反射,减少直射到硅片表面的太阳能的损失。

对于单晶硅来说一般采用NaOH加醇的方法腐蚀,利用单晶硅的各向异性腐蚀,在表面形成无数的金字塔结构,碱液的温度约80度,浓度约1~2%,腐蚀时间约15分钟。

对于多晶来说,一般采用酸法腐蚀。

4、扩散制结:扩散的目的在于形成PN结。

普遍采用磷做n型掺杂。

由于固态扩散需要很高的温度,因此在扩散前硅片表面的洁净非常重要,要求硅片在制绒后要进行清洗,即用酸来中和硅片表面的碱残留和金属杂质。

5、边缘刻蚀、清洗:扩散过程中,在硅片的周边表面也形成了扩散层。

周边扩散层使电池的上下电极形成短路环,必须将它除去。

周边上存在任何微小的局部短路都会使电池并联电阻下降,以至成为废品。

目前,工业化生产用等离子干法腐蚀,在辉光放电条件下通过氟和氧交替对硅作用,去除含有扩散层的周边。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一章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一章

年可节省标准煤约384余吨,减排粉尘约5.5
吨,减排灰渣约114吨,减排二氧化硫约
8.54吨。
1.1 太阳能资源
世界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
发展可再生替代能源
2100年64%
太阳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1.1 太阳能资源
世界太阳能资源分布
地球上太阳能资源的分 布与各地的纬度、海拔 高度、地理状况、气候 条件等密切相关。
多晶硅 47.7% 单晶硅 38.3% 非晶硅 5.1% 带硅 1.5% CdTe 6.4% CIGS等 1.0%
中国光伏发展报告
Where is PV?
1.5 太阳电池应用与趋势
太阳电池在太空的应用----飞船的翅膀
哈勃望远镜
两个长11.8米,宽2.3米,能提供2.4千瓦 功率的太阳电池帆板,两个与地面通讯用 的抛物面天线。镜筒的前部是光学部分, 后部是一个环形舱,在这个舱里面,望远 镜主镜的焦平面上安放着一组科学仪器; 太阳电池帆板和天线从筒的中间部分伸出。
1.5 太阳电池应用与趋势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国际发展主流方向
尚德光伏研发中心
1.5 太阳电池应用与趋势
德国,遮阳挡雨,14.2 kW
德国,光伏走廊10 kW
1.5 太阳电池应用与趋势
荷兰,装饰性光伏屋顶
意大利,外墙装饰,21 kW
1.5 太阳电池应用与趋势
(1)光电转换效率逐步提高、新概念太阳电池不断涌现
主讲教师:
张兴旺 (1-4 章:18学时);82304569,xwzhang@ 尹志岗 (5-7 章:14学时);82304469,yzhg@ 游经碧 (8-12章:22学时);82304566,jyou@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时:54课时 考试类型:开卷 成绩计算方式:期末考试 (70%)+小组文献汇报 (30%)

(完整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原理

(完整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原理

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对于多晶硅来说,不能采用上述两种形式的织构化,因为多晶硅表面 不是完整的<111>晶面。 但可采取照相平版印刷、用激光机械雕刻前表面等方式实现织构化 (下图为照相平版印刷织构化多晶硅表面):
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防反射层
防反射层的功能是减少入射的可见光在硅器件的表面反射。需要防反 射层的原因是由于硅材料在可见光到红外线波段400~1100nm的区域 内有相对于空气较大的折射率3.5~6.0.也就是说,在可见光区域有接 近50%,红外线区域内有30%的反射损失。在三层物质的界面的电磁 波反射系数R为:
结晶硅电池的结构是一个具有PN结的光电器件。包括硅衬底、PN结结 构、支构面、防反射层、导电电极与背面电极
9
3.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衬底:衬底的作用是作为太阳能电池的承载。硅太阳能电池是以硅半 导体材料为底材衬底。 衬底的选择:一般来说,除了价格成本和来源难易外,根据不同用途,可 从以下几方面选择: 1. 导电类型 P型硅用B作为掺杂元素,制成n+/p型太阳能电池; n型硅用P(或As) 为掺杂元素,制成p+/n型太阳能电池; 两类电池性能相当,但n+/p型太阳能电池耐辐照性能优于p+/n型太阳 能电池,更适合空间应用。
支构面通常通过在硅表面以化学侵蚀液形成(111)面微小四面体金 字塔来构成组织构造。 各向异性腐蚀就是腐蚀速度随单晶主要的不同晶向而变化,一般来说, 晶面间的共价键密度越高,则该晶面族的各晶面连接越牢,也就越难 腐蚀,因此在该晶面族的垂直方向上腐蚀速度越慢。反之,越容易腐 蚀。由于(100)面的共价键密度比(111)面低,所以(100) 面腐蚀 比(111) 面快。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基本原理课件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基本原理课件

05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 工艺
硅片的制备
硅片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其质量对电池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硅片的制备通常采用多晶硅作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如机械切割、研磨、 抛光等,得到具有特定厚度和表面质量的硅片。
硅片的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对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和电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备过程中需 严格控制相关参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与结构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以高纯度的单晶硅棒为原料,经过切割 、研磨、腐蚀、抛光、清洗、烘烤等工序后制成。其结构通 常包括导电电极、P型硅片、N型硅片、PN结等部分。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较高,技术成熟,是目前应用最广 泛的太阳能电池之一。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以多晶硅材料为原料,经过铸锭、切片、清洗、制绒、扩散 、减反射膜制备、金属化等工序后制成。其结构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类似,但多 晶硅材料内部晶粒大小和分布不均匀,导致其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在光伏发电领域应用广泛。
薄膜硅太阳能电池
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可弯曲等特 点,因此在便携式设备、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
02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 原理
光吸收原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通过光吸收原理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当太阳光照射到电池表面 时,光子能量激发硅原子中的电子,产生光生载流子。
光吸收系数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能够激发不同 能级的电子。
光吸收系数随着硅材料中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高掺杂浓度的硅材料具有更 好的光吸收性能。

晶体硅太阳电池设计-扩散基础

晶体硅太阳电池设计-扩散基础

扩散工艺培训1、什么是扩散?扩散的作用是什么?扩散是一种由热运动所引起的杂质原子和基体原子的输运过程。

由于热运动,把原子从一个位置输运到另一个位置,使基体原子与杂质原子不断地相互混合,从而改变基片表面层的导电类型。

扩散是常规硅太阳电池工艺中,形成PN结的主要方法。

2、硅太阳电池主要的扩散杂质源:硅太阳电池所用的主要的扩散杂质源有气态源、液态源、固态源等。

气态源-磷化氢PH3磷化氢是无色、易燃、有剧毒的气体。

考虑到安全问题没有在硅太阳电池的扩散中被使用。

固态源-五氧化二磷P2O5P2O5为固体,有很强的吸水性,作为杂质源操作在使用和保存时保持一定的状态是不可能的,用来扩散重复性差。

液态源-三氯氧磷POCL3POCl3是目前磷扩散用得较多的一种杂质源,它是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如果纯度不高则呈红黄色。

其比重为1.67,熔点2℃,沸点107℃,在潮湿空气中发烟。

POCl3很容易发生水解,POCl3极易挥发,高温下蒸汽压很高。

为了保持蒸汽压的稳定,通常是把源瓶放在20℃的恒温箱中。

POCL3有巨毒,换源时应在抽风厨内进行,且不要在尚未倒掉旧源时就用水冲,这样易引起源瓶炸裂。

POCl3在高温下(>600℃)分解生成五氯化磷(PCl5)和五氧化二磷(P2O5),其反应式如下:5POCl3 = 3PCl5 + P2O5生成的P2O5在扩散温度下与硅反应,生成二氧化硅(SiO2)和磷原子,其反应式如下:2P2O5 + 5Si = 5SiO2 + 4P↓由上面反应式可以看出,POCl3热分解时,如果没有外来的氧(O2)参与其分解是不充分的,生成的PCl5是不易分解的,并且对硅有腐蚀作用,破坏硅片的表面状态。

但在有外来O2存在的情况下,PCl5会进一步分解成P2O5并放出氯气(Cl2)其反应式如下:4PCl5 + 5O2 = 2P2O5 + 10Cl2↑生成的P2O5又进一步与硅作用,生成SiO2和磷原子,由此可见,在磷扩散时,为了促使POCl3充分的分解和避免PCl5对硅片表面的腐蚀作用,必须在通氮气的同时通入一定流量的氧气,在有氧气的存在时,POCl3热分解的反应式为:4POCl3 + 3O2 = 2P2O5 + 6Cl2↑POCl3分解产生的P2O5淀积在硅片表面,P2O5与硅反应生成SiO2和磷原子,并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磷-硅玻璃,然后磷原子再向硅中进行扩散,反应式如前所示:2P2O5 + 5Si = 5SiO2 + 4P↓POCl3液态源扩散方法具有生产效率较高,得到PN结均匀、平整和扩散层表面良好等优点,这对于制作具有大的结面积的太阳电池是非常重要的。

单晶硅的制备及其太阳能电池中的运用毕业论文

单晶硅的制备及其太阳能电池中的运用毕业论文

昆明学院2015届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单晶硅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运用子课题题目无姓名胡渐平学号 201117030207所属院系物理科学与技术系专业年级物理学2班指导教师张连昌2015年5月单晶硅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运用摘要本文研究单晶硅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运用。

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材料已知的就有十几种,因此太阳电池的种类也很多。

硅材料分为单晶硅、多晶硅、铸造硅以及薄膜硅等许多形态。

虽然形态不一制作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实现的目的是一样的。

都是尽可能多的将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电能,硅是地球上储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目前作为单晶硅的制备方法分为直拉法(CZ)、区熔法(FZ),并且这两种方法是工业上运用最广的方法。

从多晶硅中提炼出单晶,然后通过拉硅单晶棒、切割得到单晶硅圆片,再经过刻蚀,最后生产成太阳能电池组件。

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a)提纯过程(b)拉棒过程(c)切片过程(d)制电池过程(e)封装过程。

本文就单晶硅的制备和在太阳能电池中的运用略作讨论。

本文中提高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绒面工艺及电化学刻蚀工艺的原理及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中对效率所带来的影响的研究。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以高纯的单晶硅棒为原料的太阳能电池,是当前开发得最快的一种太阳能电池。

它的构造和生产工艺已定型,产品已广泛用于空间和地面。

采用的来提高单晶硅太能电池效率的各种理论研究,首先采用了电化学刻蚀工艺和绒面工艺两者对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影响,从理论上的结果来看采用两者工艺结合所形成的抗反射层可以使太阳能电池的平均反射率降到2%,并进一步研究了在电化学刻蚀中各种参数对太阳能电池表面形貌的影响。

此外,论文还提出了另一种制备纳米硅抗反射层的方法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抗反射效果,研究发现这种制各纳米硅抗反射层的方法十分简单,且能够取得十分优异的降低反射率的效果,并且采用结合绒面工艺的纳米硅工艺所制得抗反射膜可以使得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反射率降到1%左右,甚至优于电化学刻蚀工艺和绒面工艺两者的结合。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四章-1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太阳能电池-第四章-1
电池能提供的最大电压,与???有关, 包括:
载流子运动/能带的角度如何理解
4.2 太阳电池的性能表征
短路电流Isc
如 将 p-n 结 短 路 ( V=0 ) , 这时所得的电流为短路电 流Isc , 短 路 电 流 等 于 光 生 电流(与太阳能电池的面积大
小有关,面积越大,Isc 越大)
电池能提供的最大电流,与载流子的产生 与收集有关,包括:
J(V) Jsc Jdark Jsh
Vsh V AJRs
J0

J sc eqVoc/k BTa
1
J=Jph-Jdark-Jsh

J(V)

J sc
J0
e q[V AJ (V ) Rs ] / kBTa
1
V

AJ (V )Rs ARsh
考虑了寄生电阻后太阳电池的I-V关系

eqV/K B T eqVoc/K B T
1
1
不考虑寄生电阻的 太阳电池等效电路
伏安特性方程
4.2 太阳电池的性能表征
传输到负载上的功率为:
P(V )

VJ(V)

VJsc 1


eqV/K B Ta eqVoc/K B Ta
1 1
通过令P的导数为零,可得负载上最大功率时的电流电压值
Voc
4.2 太阳电池的性能表征
太阳电池最大功率输出
I
太阳电池的伏安(电流I---电压V) 特性曲线是指在一定光照和环境 Isc
温度为300K的条件下,电流和
Im
电压的函数关系。
太阳电池的用途是将太阳光能转 换为电能,往往用功率密度P=IV; 来衡量电能的大小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房设计施工要点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房设计施工要点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房设计施工要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制作的产品,是光伏发电所采用的主要电池。

世界的节约能源概念普遍下,光伏电池绿色科技已是产业新星。

而这波绿色科技潮流,又首推太阳能最为行情看涨,有可能成为全球红透半边天的明日之星。

在国际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业争相投入巨资,扩大生产,以争一席之地。

本文以EPC工程(总承包)集成服务商CEIDI西递的某项目为例,具体谈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厂房设计施工要点。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无尘厂房的生产工艺复杂,设备占地面积大。

需要设置不同的洁净区段,厂房装修设计一率以工艺生产为中心、布局动力辅助系统、气体系统、化学品系统、三废处理系统、仓储办公系统以及生活系统等功能区域,规划布局除满足生产要求外,还应满足生装、维修的要求,且设置必要的运输通道、安装口、检修口及净化设施,做到布置合理、紧凑、有利于生产操作,这样工艺流程更加顺畅,结构也更加紧凑厂房的面积,提高了建筑的使用系数。

在生产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气体,故此应当考虑当地的季风风向及其他气象条件,避免新风口和排风口距离过近,避免排风口位侧。

硅烷间、氨气间、三氯氧磷间等可能突然放散大量爆炸性气体或有害气体的房间应设置事故通风系统。

事故通风的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小于12次。

事故通风动、手动控制开关,手动开关应设置在室内夕M更于操作的地方。

烧结炉的工作温度很高(400°C左右)由于对洁净度要求较高,西递CEIDI设计独立的排风系统,而且其风管的材质支管(即和设备相连接部sus304)外加保温层、主管部分采用镀锌钢板(这样既可以满足生产要求又可以节省投资)。

热风直排是最节省初期投资的方法,也最简便易行。

太阳能电池生产车间的洁净度,也是制约产品质量的一个大问题,在厂房的施工建设中也要有足够的重视,西递CEIDI通过多年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总结了一些措的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 4.2.2 光学特性 减反射膜
尽管,通过上面的公式,选用相应厚度、折射率 的膜和相应波长的光,能使反射的光减少到零,但是 每一种厚度和折射率只能对应一种波长的光。在光伏 应用中,人们设计薄膜的厚度和反射率,以使波长为 0.6μm的光的反射率达到最小。因为这个波长的能量 最接近太阳光谱能量的峰值。
如果镀上多层减反射膜,能减少反射率的光谱范 围将非常宽。但是,对于多数商业太阳能电池来讲, 这样的成本通常太高。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11
§ 4.2.2 光学特性 减反射膜
裸硅 (仅)覆盖玻璃的硅
覆盖有折射率为2.3的最优化抗反射膜玻璃的硅
Comparison of surface reflection from a silicon solar cell, with and without a typical anti-reflection coating.
2. 提高pn结收集光生载流子的能力。
3. 尽量减小黑暗前置电流。
4. 提取不受电阻损耗的电流。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5
§ 4.2.1 光学特性 光的损耗
光的损耗主要以降低短
路电流的方式影响太阳能电 被顶端
池的功率。被损耗的光包括
电极所 阻挡
本来有能力在电池中产生电
子空穴对,但是被电池表面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8
§ 4.2.2 光学特性 减反射膜
(a)破坏性 干涉导致 反射光为 零
(b)建设性 干涉导致 所有的光 都被反射
所有光 传入半 导体
没有光 传入半 导体
使用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减反射膜来减少表面反射。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9
§ 4.2.2 光学特性 减反射膜
短路电流。因为开路电压VOC受短路电流的影响,VOC随着光 强呈对数上升。再者,因为填充因子也随着VOC的提高而提高, 所以填充因子同样随着光强的增加而提高。因光强的增加而额
外上升的VOC和FF使聚光太阳能电池获得更高的效率。
为获得最高效率,在设计单节太阳能电池时,应注意几项 原则:
1. 提高能被电池吸收并生产载流子的光的数量。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12
§ 4.2.3 光学特性 表面制绒
在硅表面制绒,可以与减反射膜相结合,也可以单独使 用,都能达到减小反射的效果。因为任何表面的缺陷都能增 加光反弹回表面而不是离开表面的概率,所以都能起到减小 反射的效果。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13
§ 4.2.3 光学特性 表面制绒
理的理解上很难达到。对于硅太阳能电池来说,其在一个太阳
照射下,比较实际的理论最高效率值大约为26%-28%。现今实
验室测得的硅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为24.7%。
理论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因素。
首先,在计算理论最大效率时,人们假设所有入射光子的能量
都被充分利用了,即所有光子都被吸收,并且是被禁带宽度与
反射走的光线。对于大多数
太阳电池来说,所有的可
见光都能产生电子空穴对,
因此它们都能被很好地吸收。
表面反射 被电池的背面反射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6
§ 4.2.1 光学特性 光的损耗
有很多减少光损失的方法:
尽量使电池顶端电极覆盖的面积达到最小(尽管这样可能 导致串联电阻的增加)。这一点在串联电阻一节中有详细 讨论 。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2
§ 4.1.1 基础太阳能电池设计
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演变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3
§ 4.1.1 基础太阳能电池设计
理论上,光伏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能达到90%以上。然而,
这一数字的获得是以几个假设为前提的,这些假设在实际上很
难或根本不可能达到,至少在现今人类的科技水平和对器件物
第四章: 硅太阳能电池的设计
§ 4.1
§ 4.2 § 4.3
§ 4.4 § 4.5
基础太阳能 电池设计 光学设计 复合效应的 降低 电阻损耗 太阳能电池 的结构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1
§ 4.1.1 基础太阳能电池设计
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包括明确电池结构的参数以使 转换效率达到最大,以及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这些 条件由太阳能电池所处的制造环境所决定。例如,如 果用于商业,即以生产最具价格优势的电池为目标, 则需要着重考虑制造电池的成本问题。然而,如果只 是用于以获得高转换效率为目标的实验研究,则主要 考虑的便是最高效率而不是成本。
表面制绒有几种方法。一块单晶硅衬底可以沿着晶体表面 刻蚀便能达到制绒效果。如果表面能恰当符合内部原子结构的 话,硅表面的晶体结构将变成由金字塔构成的表面。下图画出 了一个这样的金字塔结构,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硅表面制绒。 这种制绒方式叫“随机型金字塔”制绒,通常在单晶硅电池制 造上使用。
在电池上表面加减反射膜 表面制绒 增加电池的厚度以提高吸收(尽管任何在与pn结的距离大
于扩散长度的区域被吸收的光,都因载流子的复合而对短 路电流没有贡献) 通过表面制绒与光陷阱的结合来增加电池中光的路径长度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7
§ 4.2.2 光学特性 减反射膜
加在太阳能电池上表面的减反射膜与在其他 光学器件(如相机镜头)上的膜相似。它们包含 了一层很薄的介电材料层,膜的厚度经过特殊设 计,光在膜间发生干涉效应,避免了像在半导体 表面那样被反射出去。这些避免被反射出去的光 与其它光发生破坏性干扰,导致被反射出电池的 光强为零。除了减反射膜,干涉效应还能在水面 上的油膜上看到,它能产生彩虹般的彩色带。
其能量相等的材料吸收了。为了获得这种理论效果,人们想出
一种由无限多层材料禁带宽度不同的电池叠加在一起的模型,
每一层都只吸收能量与其禁带宽度相等的光子。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4
§ 4.1.1 基础太阳能电池设计
第二个因素是假设入射光有高聚光比。并假设温度和电阻
效应对聚光太阳能电池的影响很小,而光强的增加能适当增加
减反射膜的厚度经过特殊设计,刚好为入射光波
长的四分之一。计算过程如下,对于折射率为n1的薄 膜材料,入射光真空中的波长为λ0,则使反射最小 化的薄膜厚度为
d1=λ0/(4n1) 如果减反射膜的折射率为膜两边的材料的折射率
的几何平均数,反射将被进一步降低。即
n1 n0n2
2020/10/17
应用光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