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弯处的回头》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引导学生理解拐弯处的回头是一种成长,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拐弯处的回头》。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故事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拐弯处的回头”的思考。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拐弯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大意。
(3)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4.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讨论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拐弯处的回头是一种成长,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 义。
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珍贵,树立正确 的家庭观念。
技能点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 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选择及依据
01
02
0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文本相似的情 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文本内容和情感。
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灵活的原因在于对 传统教学方法的依赖过重,以及对新 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针对教学内容安排,建议更加深入地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同时 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重要内容能够得到充分讲解。
针对教学方法运用,建议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 ,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父爱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家庭 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教学难点
调整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 教学进度和内容。
改进教学策略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 果和质量。
06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
总结本次教学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安排
本次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和安排较为合理,但在课堂时间的 控制上稍显不足,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写作训练
拐弯处的回头教案

拐弯处的回头教案1、拐弯处的回头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学会书写13个生字。
2、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9个生字,学会书写13个生字。
2、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3、读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教学时间:2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经历过无数次的拐弯,你都在哪里拐过弯呢?请你告诉大家。
我们也许因为各种原因,会无数次的回头,回头干什么呢?可是你们听说过拐弯儿处的回头吗?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篇课文《拐弯儿处的回头》板书课题。
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借助拼音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认识词语:郊游巷口绷带委屈牢骚罢工刹那间拐弯划破包扎附近寻找半信半疑一瞬间注视哭丧不约而同2、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注意纠正对方错误读音。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句式来进行概括。
二、联系生活,读懂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弟弟的脚被划破了,碰到爸爸以后,弟弟和爸爸分别有什么表现,画出有关的句子。
反复读一读。
从中你能有哪些感悟。
2.学生画出有关的句子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想一想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哭丧的表情……3.想一想弟弟伤心的是什么?委屈的是什么?生气的是什么?4.如果是你的爸爸,他会说些呢?你能举几个例子说说“大部分爸爸都是这样的……”这种情形吗?你有爸爸是这样吗?这句话的不经意可以去掉吗?瞟可以换成看吗?才字可以去掉吗?5.生活中你找到“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了吗?三、再读课文,梳理情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外延伸1、出示句子:“不料爸爸只是简单说了几句,便自己走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学会用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1)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题——大自然。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和大自然和谐相处?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
(3)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讨论课文(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4. 总结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较多,需加强对生字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文《拐弯处的回头》,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可能涉及的主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巩固记忆。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事物或人物。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作用。
(3)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拐弯处的回头》是一篇描绘自然景物的优美散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在徒步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教育学生要学会关爱自然、珍惜生命。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2)教师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3.4 实践练习:(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积累更多的自然景物描绘句子。
(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进行一次作文练习。
4.2 作业要求:(1)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2)内容具体,富有想象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努力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进行生动描绘。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3. 朗读表演法: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课堂表演所需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自然景色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讨论(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邀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情景模拟。
(2)邀请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拐弯处的回头教案

1 拐弯住的回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郊、破、巷”等12个生字。
会写“拐、弯、郊”等14个生字。
教学重点1.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2. 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第1课时第一周第一节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课件配乐:爱的协奏曲,同时辅以父亲与孩子的画面。
)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总是默默地站在不远处支持着我们。
也许他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帮我们,但他关注的目光,其实就是一种力量。
这个至关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父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与父亲有关。
2.(板书:拐弯儿处的回头)齐读课题。
(一节课开始的导语,虽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概括内容1.想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手中的文章,读完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2.指1~2名学生说。
边说边引导学生评价,注意引导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评价。
教师适当予以示范。
预设:弟弟的脚被石头划破了,包扎后被几个同学送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碰见了爸爸。
爸爸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说了几句。
弟弟大发牢骚。
但一个同学告诉他,爸爸肯定会在拐弯儿处回头,果真,爸爸在拐弯儿处回头了,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阅读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通过自读自悟,获得初步感受,并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
这一步是精读的准备,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实践。
)三、再读课文,交流体验1.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父亲这一回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那么当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也被感动了呢?让我们再来默读全文,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做上小记号。
【语文】教科版三年级语文教科上册1.拐弯儿处的回头【说课稿】

1.《拐弯儿出的回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首篇课文,题目是《拐弯儿处的回头》,我的说课将分以下几部分进行:一、说教材:《拐弯儿处的回头》是一篇以“父爱”为主题的文章,作者从独特的视角,选取父亲一个“回头”的动作,深刻地表达了父爱的含蓄、深沉与伟大。
该篇文章在全章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感染学生、熏陶情感的好内容。
鉴于教材的特点,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父亲表达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理解文中、生活中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使整个教学活动能够在学生自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我将充分发扬民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将自己融入学生中间,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当好助手、作好参谋,本节课我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以品析语言、运用语言、感悟语言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语言锤炼,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孩子的情感世界,让孩子领悟到父爱的伟大,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依据以上的教学模式,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识水平,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播放爱的协奏曲,并配以适当图片)。
是的,我们每个同学都生活在爱的阳光里,有父母的亲情之爱,有同学之间的友谊,还有老师对你的关心。
有些爱,我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得到,在家里,爱可能是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学校,爱可能是同学借你一支笔,也可能是老师给你一个鼓励的眼神;然而,有一个人的爱,他含蓄、深沉、不露痕迹;有一种爱,他很特殊,他会深深地掩藏在心中,这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就是我们的父亲。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拐弯处的回头》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以下便是店铺为大家所带来的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希望各位会喜欢!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教材分析:有一种爱,含蓄深沉;有一种爱,让人深思,它深深的掩藏于心,这就是父亲的爱。
这篇文章充满着作者的深情,充满着父亲与儿女间的真情。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了,具备了学习生字的方法。
但对于父母的关心可以接受,但父母的责怪则是充满不满,希望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3.认识生字,并能正确的书写。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表达爱的独特方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我们听过无数首表达母爱的歌曲,母亲用她那无私的爱时刻浇灌你的心田,可我们却忽视了一个人,那就是父亲,父亲的爱是无声的,以它特有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真情。
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找回那忽视的爱。
板书课题:拐弯儿处的回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1. 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难读的生字,词语做上标记并反复练读。
2. 教师范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认真听读,仔细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读完后请同学简单讲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梗概:弟弟玩耍时划破了脚,同学送他回家的路上遇见了爸爸,爸爸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就自己走了,弟弟很伤心,同学说爸爸会在拐弯处回头看他的,果真是这样的,爸爸在拐弯处回了头,弟弟很感动,我也找到了代表父爱的一个动作。
三、深入思考,精讲深思A 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弟弟郊游时划破了脚,同学们送他回家。
B 故事的经过(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一)第2自然段“在家的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
他哭丧着脸,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满以为会得到一点儿同情与怜爱。
教学设计2:拐弯处的回头

第1课《拐弯处的回头》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拐弯处的回头》是科教版第五册第1课内容。
本文讲的是弟弟划破了脚,父亲当面没说什么,却在拐弯儿年不经意似地回过头来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深沉而含蓄的爱。
【学生分析】父亲的爱是生活中随处可以感受得到,但对于现在社会中的独生子女来说,他们似乎感觉这是理所应当的,如何深切的体会父母给予他们的爱是本文的一个重点,而通过父爱的不易发现和不易察觉去体会生活中的关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的。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提倡多元解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发展创新思维,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丰富阅读感受。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爱。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世界上有很多种爱,同学们,你们知道都有哪些爱呢父爱、母爱、友爱、师爱、关爱等但是有一种爱,它很特别,只要它存在,不管有多深,总会显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拐弯儿处的回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儿话音读法。
二、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结合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注意语音、语气、停顿,并画出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
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三、合作探究1.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同学汇报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你就是文中的弟弟,走到自家的巷口,遇见了自己的爸爸,结合生活实际你会是什么表情,你会怎么想,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探究3.用笔画出文中弟弟的表情、动作和心理变化的词语,体会“哭丧、不约而同”等重点词语。
4.用“很……很……也很……”说一句话。
5.联系生活,如果是你的爸爸,他会怎样做生自由答可是文中的爸爸又是怎样做的呢教师引导学生说父爱是“不愿意表现”。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道理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懂得感恩。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拐弯处的回头》是一篇描写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学会拐弯处回头,关心他人,懂得感恩的故事。
2.2 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拐弯、回头、父母、老师、同学、同理心、感恩等。
2.3 课文解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通过例句或游戏巩固记忆。
3.4 课文解析: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4.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情节再现出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回顾所学知识点。
5.2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如编写类似的故事、绘制漫画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表达。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6.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3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书写或默写生字词,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拐弯处的回头》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拐弯处的回头PPT讲稿思维导图[PPT课件白板课件]
![拐弯处的回头PPT讲稿思维导图[PPT课件白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46a46df111f18582d05a5f.png)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使整个教学活动能够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我将充分发扬民 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将自己融 入学生中间,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 进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当好助手、作好参谋。 本节课我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以品析词语、 感悟语言为重点,再通过朗读,最后联系生活 实际,充分挖掘孩子的情感世界,让孩子领悟 到父爱的伟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
划读破准字以音为,读说通了句几句子, 把难牢骚读的生回头字、打词动语做 上标记,多读几遍。
拐弯 委屈 划破 怜爱 郊外 附近 包扎 哭丧
一瞬间 刹那间 牢骚
半信半疑 不约而同
同桌互读课文
划破帮助以你为的同说桌了纠几正句 读音牢骚、语回气头、停打顿动等方 面的问题。
四、说学情分析
父亲的爱是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感受得到的, 但对于现在社会中的独生子女来说,他们似乎 感觉这是理所应当的。如何深切体会父亲给予 孩子的爱是本文的一个重点,而通过父爱的不 易发现和不易察觉去体会生活中的关爱,是我 在教学中要关注的。
五、说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总有一款PPT 适合您
【最新出品\精心整理\倾情奉献\敬请珍惜】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四、说学情分析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效果预测 七、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拐弯儿处的回头》是一篇以“父爱”为主 题的课文,文章仅有几百字,没有华丽的词藻, 没有精巧的结构,却以独特的视角诠释浓浓的 父爱,让人感动不已,这里充满着作者的深情, 也充满着父亲和儿子之间的真情,是感染学生、 熏陶情感的好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处的回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拐弯处的回头》。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学习生字词,巩固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学会转弯处的回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学习生字词,巩固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
2. PPT课件。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导入本课《拐弯处的回头》。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强调语气、情感的把握。
(3)分段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分析讨论:(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2)教师引导总结:主人公在遇到困境时,学会了转弯处的回头,关爱他人,最终获得了友情和帮助。
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巩固记忆。
(3)生生互动,运用生字词造句。
5. 总结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悟。
《拐弯处的回头》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拐弯处的回头》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拐弯处的回头》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拐弯处的回头》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2. 学会书写13个生字。
3. 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准备:光盘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 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
4.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5.梳理情感,整合全文。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弟弟:受伤生气伤心委屈爸爸:简单说几局拐弯儿处回头就走了瞟第二课时日期:教学流程:一、积累内化: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课文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二、迁移练习: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
2、《拐弯处的回头》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中父亲表示爱的方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中父亲表示爱的方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从细微处发现爱。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年级上册《拐弯处的回头》第一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拐弯处的回头》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总是默默地站在不远处支持着我们。
也许他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帮我们,但他关注的目光,其实就是一种力量。
这个至关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父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就与父亲有关。
2.(板书:拐弯儿处的回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概括内容1.想了解这篇的内容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手中的,读完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的主要内容?2.指1~2名学生说。
边说边引导学生评价,注意引导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评价三、识字训练1.我们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又认识了几个字,请看大屏幕(出示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同桌以互评互帮的形式认读、巩固、检查生字。
2.展示识字成果。
四、写字训练(一)看。
1.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2.同桌之间交流分类结果,并说明理由。
3.总结:左右结构:拐、划、扎、碰、疑、终、郊左中右结构:附上下结构:弯、委、寻半包围结构:屈独体字:父(二)写。
1.征求学生意见,有针对性地指导。
预设:碰:石字旁靠左,稍瘦小,偏低,口字稍小,右侧点低撇高,上横稍短下横稍长,中间结构均匀,力求做到规范、端正。
疑:这个字字形较复杂,左右结构,左上角匕字稍高,左下角矢字右捺变点,右侧结构稍大,笔画舒展,要注意笔画之间的避让,尽量做到整体结构和谐美观。
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扁下大,上半部分是“亦”字的变体,下半部分是由3笔组成,“横折”“横”“竖折折钩”。
2.拿出写字本,按要求书写。
(三)评。
1.组织全班同学借助投影评议部分学生写字的优缺点。
2.教师对有问题的字给予纠正,并做进一步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拐弯儿处的回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望奎县厢白小学教师赵雪峰,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首篇课文,题目是《拐弯儿处的回头》,我的说课将分以下几部分进行:
一、说教材:
《拐弯儿处的回头》是一篇以“父爱”为主题的文章,作者从独特的视角,选取父亲一个“回头”的动作,深刻地表达了父爱的含蓄、深沉与伟大。
该篇文章在全章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感染学生、熏陶情感的好内容。
鉴于教材的特点,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父亲表达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理解文中、生活中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使整个教学活动能够在学生自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我将充分发扬民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将自己融入学生中间,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当好助手、作好参谋,本节课我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以品析语言、运用语言、感悟语言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语言锤炼,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孩子的情感世界,让孩子领悟到父爱的伟大,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的教学模式,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识水平,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播放爱的协奏曲,并配以适当图片)。
是的,我们每个同学都生活在爱的阳光里,有父母的亲情之爱,有同学之间的友谊,还有老师对你的关心。
有些爱,我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得到,在家里,爱可能是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学校,爱可能是同学借你一支笔,也可能是老师给你一个鼓励的眼神;然而,有一个人的爱,他含蓄、深沉、不露痕迹;有一种爱,他很特殊,他会深深地掩藏在心中,这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就是我们的父亲。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到《拐弯儿处的回头》这篇文章中去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课题(拐弯儿处的回头)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将课题改成一个问句和一个省略句,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新课之初就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求新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利用课件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这样的设计既减轻学生学习课文的难度,又让学生在短时间掌握课文内容,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定会学得更好!
(三)精读品味,感受父爱
首先让同学们快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句话中最重要的几个动作回头,一瞟引导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去悟.(教师随机板书回头,一瞟)简单的几句话,有着爸爸的担心与牵挂,还有那掩饰不住的爱.接下来教师再次叩问:父亲担心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弟弟受伤后需要父亲关爱的强烈渴望,然而父亲的冷漠却与这份热切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自然理解了弟弟当时的伤心和委屈.最后再把文章前后对比,引领学生感悟:当拐弯儿处的一刹那间,弟弟的生气与委屈都以融化,因为他懂得了这就是父亲冷漠外表下隐藏着火热的爱!所以弟弟的眼角下闪现着幸福的泪光!(教师出示课件)这样设计为学生搭设一架走进文
本,走进生活,解读情感的桥梁.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教师板书:父爱)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在理解、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我将学生的情感引领到更高一层境界。
首先请同学们听一棵苹果树的故事.从前,有一棵苹果树,他深深的爱着一个孩子,孩子每天在树下玩耍,抓着树枝荡秋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了.当孩子需要钱买吃的的时候,苹果树摘下自己身上所有的苹果;当孩子需要盖一所房子时,苹果树又砍下自己的树枝;当孩子要远行时,苹果树又贡献自己的树干为孩子造了一艘船;最后当苹果树一无所有时,老树桩还是最适合孩子休息的地方.这棵苹果树就是我们的父亲.
最后教师结束语:同学们,父爱是路,伴我走过人生;父爱似伞,为我们擎起无雨的天空;父爱如琴,弹奏着永远不变的真情,一句嘱托,一束微笑,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会获得爱的感动.这样的结束又将至真至纯的亲情由感染变为思考,由思考变为行动.变成了学生一段难忘的生命历程.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总结性板书设计形式,这种板书设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突出文章中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说教学效果预测:
我想通过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当然这只是预设,课堂上那些”旁逸斜出”会随时绽放的精彩,教学中我会抓住这瞬间的契机,让课堂闪耀出创造的火花,流淌出生命的激情!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