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辨证之奇经八脉病证及记忆歌诀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经络穴位疗法口诀速记歌诀

《黄帝内经》经络穴位疗法口诀速记歌诀

《黄帝内经》经络穴位疗法口诀速记歌诀全身穴位治疗口诀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

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

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

最全中医经络学歌诀

最全中医经络学歌诀

最全中医经络学歌诀
中医经络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体经络的走向、分布规律和功能特点,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
一份最全的中医经络学歌诀,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经络系统以及其
相关知识。

1. 太阳经:手少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共经24穴。

2. 阳明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共经40穴。

3. 少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共经42穴。

4. 太阴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共经24穴。

5. 少阴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共经22穴。

6. 厥阴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共经24穴。

此外,还有十二经脉之外的奇经八脉,它们分布在人体的背部和腹部。

7. 督脉:起于会阴,行于脊柱后正中线,至项部。

8. 任脉:起于下腹,上行至胸口连接心脏。

9. 阴维脉:起于胸中,行于胸中,至出颈大椎。

10. 阴跷脉:起于会阴,向上与截脉相接,最后至唇。

11. 陰交脉:起于足内踝上旁,向上连接阳阴辩脉,至阴器。

12. 阳维脉:起于胸中,上行于喉咙,经过软颚穴,至目眶。

13. 承浆脉:从阴器上行于腹部,向上连接腹直肌,经喉咙。

14. 养生主导航。

以上是中医经络学歌诀的主要内容,由于篇幅有限,无法涵盖所有细节。

如果您对中医经络学有更深入的了解需求,建议参考相关专著和学术文献进行进一步研究和研究。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经络学知识还需在正规医学教育背景下学习,并经过临床实践进行验证和运用。

经络歌诀便于记忆

经络歌诀便于记忆

1.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2.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3.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4.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5.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6.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7.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8.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9.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10.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11.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12.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13.胸到中指心胞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14.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

针灸经脉学习歌诀

针灸经脉学习歌诀

针灸经脉学习歌诀1.任脉经穴歌任脉三八起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锐,石门气海阴交仍,神阙水分下脘配。

建里中上脘相连,巨阙鸠尾蔽骨下,中庭膻中慕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夜,天突结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浆舍(二十四穴)。

2.督脉经穴歌督脉中行二十七,长强腰俞阳关密,命门悬枢接脊中,筋缩至阳灵台逸,神道身柱陶道长,大椎平肩二十一,哑门风府脑户深,强间后顶百会率,前顶顖会上星圆,神庭素髎水沟窟,兑端开口唇中央,龈交唇内任督毕(二十七穴)。

3.手太阴经穴主治《内经》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与肺,故病在背。

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其液涕。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

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手太阴肺经穴歌(《医学入门》)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穴)。

4.手阳明经穴主治《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又云:『大肠为白肠。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

5.足阳明经穴主治《内经》曰:『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又曰:『胃为黄肠。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原也。

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足阳明胃经穴歌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厉兑经穴终(左右九十穴)。

十二经络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十二经络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十二经络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十二经络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1疲劳透支找脾经精力不足找肾经容易感冒拍肺经人要无病肠要净求生必须通胃经心烦心痛找心经吸收不好小肠经颈肩腰背膀胱经失眠多梦找心包奇难杂症找三焦废物积滞找胆经情志抑郁找肝经人生关键任督通三焦通,百脉通经络通,全身通!十二经络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2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十二经络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3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

十二经络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4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鹰窗乳中沿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脉诊歌诀全(精) 文档

脉诊歌诀全(精) 文档

内容简介这本脉诀歌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诊脉歌:介绍切脉时应如何进行的程序。

寸、关、尺三部中浮、中、沉九候的诊法,身体上、中、下三部应在某部,五脏六腑主在哪个部位。

2、脉象口诀歌:是把二十八部脉分做两种方法解释,每一部脉先将脉象形态说明,再将病因、症状指出。

3、分部主病脉歌:是细分二十八种脉象出现在哪个部位,主某脏某腑发生什么病。

另外还有诊“内因”证诀,诊“外因”证诀,诊“不内不外因”证诀,再定死脉、怪脉形候诀,生理异常脉五种等。

并且补充诊小儿虎口三关脉歌,看小儿“人迎”、“气口”诀歌,诊妇人脉歌,诊妇人有妊脉,切脉“八纲”,四季脉变,平息脉歌。

中医四诊中切脉最难,因兴凭医者三个手指和呼吸(一呼一吸名一息)来掌握患者的脉博跳动、形态、强弱而定脉象,诊断脏腑疾病。

故此,切脉只有长时间的体验才能认清。

以上脉诀是湖伟彬幼年从先父学医时所读家传秘本,简单易记,便于初学诊脉者,仅又从新整理,尽量改成白话,适合盲文,但限于文化水平,多有词不达意之处。

我国故有的脉学文献极其丰富多彩,是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历代经验积累的结晶。

我们应该认真钻研继承前人遗产,从实践中发扬提高使祖国医学有更大的进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学而时习非常重要啊!论小儿虎口三关脉歌小儿三岁下,虎口看三关,一节风关为,二节气关连,三节叫命关。

男左女看右,紫热红伤寒,青惊白似肝,黑似因中恶,黄是因脾端,淡红淡黄者,此渭无病看。

看小儿气口脉歌小儿三岁放平脉,一指三关定数细(小儿三岁以前看虎口三关,三岁以后方看掌后高骨,一指定寸关尺三步),一吸六至是平脉,七、八是热似为困,迟冷数热古今流,浮风沉积虚当实,左手人迎主外感,右手七口主内急,外后风寒属食侵,内后乳食时痰积,洪紧无寒是伤寒,浮缓有寒是伤风,浮洪多是风热盛,沉细原因如是疾,沉紧腹中痛不休,弦紧喉见喘气急,紧促只因痘疹生,紧数只是惊风至,虚软吐泻做慢惊,滑泽是痰痃疟利,芤为失血上下分,弦急可恶需要记,软而细者是肝乎,实而数者为便秘,大小不匀为恶候。

十二经气血、奇经八脉、八脉交会歌诀,建议收藏!

十二经气血、奇经八脉、八脉交会歌诀,建议收藏!

十二经气血、奇经八脉、八脉交会歌诀,建议收藏!
十二经气血、奇经八脉、八脉交会歌诀
十二经气血特点歌诀
十二经脉气血殊,多气多血唯阳明,
少气太阳厥阴经,二少太阴常少血”。

多气逆滞多血热,明晰特性诊治成。

奇经八脉歌
正经经外是奇经,八脉分司各有名。

一源三歧冲任督,起于胞宫出会阴,
冲任属肝调气血,冲病气逆任疝瘕。

督调阳脉系肾精,督脉为病脊强折。

冲脉并上足少阴,至胸上布绕咽唇,
任脉循前中正上,抵咽环唇人眶下,
督行后背抵脑巅,前行鼻柱龈缝间。

阴维维络在诸阴,小腿内合足太阴,
过胸上颈会任脉,阳维维络诸阳脉,
足外踝合足少阳,循胁上肩项合督。

阴跷内踝腿内.上,阳跷外踝胁肋侧,
共上内眦太阳会,维调足力目开合。

带脉围腰如束带,护束诸脉疏肝脾。

八脉交会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口诀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口诀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口诀以下是五个符合要求的口诀:口诀一:十二经络要记清,一肺二大肠先行。

三胃四脾接着来,五心六小肠跟紧。

七膀八肾不能忘,九心包十三焦靓。

十一胆来十二肝,顺序记牢不混乱。

想象经络像小火车,一节一节有次序,这样记来很轻松,小朋友们都能懂。

口诀二:小朋友们听我言,十二经络记心间。

一是那肺经最前,二为大肠来相连。

胃经就是第三位,脾经随后紧相连。

心经五号别忘掉,小肠六号在后面。

膀胱七号肾八号,九号心包别弄乱。

三焦十号要记好,十一胆经十二肝。

每天念上好多遍,经络知识记全全。

口诀三:来跟我学十二经,一肺开始记分明。

二大肠像小卫兵,三胃能把食物盛。

四脾帮忙运化精,五心重要像红星。

六小肠工作忙不停,七膀如同储水亭。

八肾好似过滤器,九心包像保护衣。

十三焦道路通,十一胆勇敢行,十二肝要常安宁。

口诀四:十二经络不难记,一先有肺来呼吸。

二是大肠排垃圾,三胃消化靠自己。

四脾让咱有力气,五心活力在这里。

六小肠营养吸,七膀储存水液里。

八肾精力它给予,九心包护心没问题。

十三焦通全身,十一胆经有勇气,十二肝来要珍惜。

口诀五:小朋友们快快来,十二经络记心怀。

一呀就是肺经在,二呢大肠跑出来。

三是胃经别发呆,四是脾经跟上来。

五颗心呀闪闪亮,六小肠呀也很棒。

七是膀胱装水忙,八肾健康身体强。

九心包呀护心脏,十是三焦路通畅。

十一胆经有胆量,十二肝经保健康。

奇经八脉——督脉歌诀

奇经八脉——督脉歌诀

奇经八脉——督脉歌诀
1.循行歌(图2-13)
督脉起于小腹,自会阴部向腰,
沿脊柱内上行,过风府穴入脑,
再上头顶前额,过鼻连唇终了。

2.经穴歌
长强连腰俞,阳关命门枢,
脊中中枢筋,至阳灵神柱,
陶道接大椎,哑门连风府,
脑户强后顶,百会前顶逐,
卤会上星神,素人兑龈住。

1.枢指的是悬枢
2.筋指的是筋缩
3.灵神柱分别指的是灵台、神道、身柱
4.强指的是长强
5.素人兑龈分别指的是素髎、人中、兑端、龈交3.主病歌
督脉治休克,昏厥与发热,
心肺精神病,肝胆脾胃弱,
泌尿生殖病,腰骶穴位着。

必须背诵的经络歌诀(全)

必须背诵的经络歌诀(全)

必须背诵的‎经络歌诀◎督脉经穴分‎寸歌长强龈交廿‎八寨,督脉有穴2‎8个,起于长强,止于龈交分部主治脑‎神志,督脉为诸阳‎之会,总督诸阳经‎急热肛鼻脊‎柱排。

督脉行脊中‎,入脑,主阳热、脏腑、脊柱诸疾长强尾骨肛‎门间,长强在尾骨‎端与肛门中‎点腰俞骶管裂‎孔陷,腰俞在骶管‎裂孔凹陷阳关十六平‎髋量,腰阳关在第‎4腰椎下十四命门平‎肋旁,命门在第2‎腰椎下,平第12浮‎肋十三悬枢脊‎中央,悬枢在第1‎腰椎下十一脊中十‎中枢,脊中在第1‎1胸椎下,中枢在第1‎0胸椎下九椎筋缩七‎至阳,筋缩在第9‎胸椎下,至阳在第7‎胸椎下六灵五神三‎身柱,灵台在第6‎胸椎下,神道在第5‎胸椎下,身柱在第3‎胸椎下陶道一椎之‎下乡,陶道在第1‎胸椎下七椎之下大‎椎取,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哑门颈一椎‎下聚,哑门在第1‎颈椎下风府一寸陷‎中央,风府在后发‎际上1寸,枕外隆凸下‎脑户枕骨粗‎隆上,脑户在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强间后顶寸‎半量,强间在后发‎际上4寸,后顶在后发‎际上5.5寸百会前五后‎七乡,百会在前发‎际上5寸,后发际上7‎寸前顶囟会寸‎半长,前顶在前发‎际上3.5寸,囟会在发际‎上2寸,以上诸穴皆‎相距1.5寸上星前发一‎寸按,上星在前发‎际上1寸神庭五分发‎际上,神庭在前发‎际上O.5寸素髎鼻尖陷‎中央,素髎在鼻尖‎正中水沟人中沟‎上取,水沟在人中‎沟上1/3兑端唇上沟‎下聚,兑端在上唇‎尖端龈交上唇系‎带底。

龈交在唇系‎带与上齿龈‎相接处◎任脉经穴分‎寸歌会阴承浆起‎止停,任脉有穴2‎4个,起于会阴,止于承浆泌尿生殖肠‎腹病,任脉总任诸‎阴经,经脉过胸腹‎宽胸理气强‎壮能。

任脉可调脏‎腑诸疾会阴两阴之‎中间,会阴在前后‎二阴之间曲骨耻上毛‎际陷,曲骨在耻骨‎联合上缘中极关元及‎石门,中极在脐下‎4寸,关元在脐下‎3寸,石门在脐下‎2寸相距一寸中‎线连,任脉诸穴位‎于正中线,相距1寸气海脐下方‎寸半,气海在脐下‎1.5寸阴交一寸脐‎下联,阴交在脐下‎1寸神阙即为脐‎中央,神阙即肚脐‎脐上六穴一‎寸量,任脉在上腹‎部诸穴皆相‎距1寸水分下脘与‎建里,水分在脐上‎1寸,下脘在脐上‎2寸,建里在脐上‎3寸中脘上脘巨‎阙历,中脘在脐上‎4寸,上脘在脐上‎5寸,巨阙在脐上‎6寸鸠尾胸剑下‎一寸,鸠尾在胸剑‎结合部下1‎寸中庭胸剑结‎合从,中庭在胸剑‎结合部膻中就在两‎乳中,膻中在两乳‎之间,平第4肋间‎玉堂紫宫华‎盖重,玉堂平第3‎肋间,紫宫平第2‎肋间适平三二一‎肋中,华盖平第1‎肋间,中线上天突胸骨上‎窝中,天突在胸骨‎上窝中央廉泉舌骨上‎缘陷,廉泉在舌骨‎上缘凹陷承浆颏唇沟‎中间。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中医28脉诊歌诀中医28脉诊歌诀及示意图。

口诀如下:1、浮脉:主表证,虚阳外越证。

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2、沉脉: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正常人。

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3、迟脉:主寒证,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迟脉来,息三至,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4、数脉:主热证,里虚证。

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5、 虚脉:主虚证,气血两虚。

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基,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6、实脉:主实证,正常人。

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7、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

滑而缓见青壮年和孕妇。

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8、涩脉: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痰食内停。

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9、洪脉:主里实热证。

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10、微脉:主阳气衰微。

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11、紧脉:主寒证,通证,食积。

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12、缓脉:主湿证,脾胃虚弱。

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13、濡脉:主虚证,湿证。

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中医脉诊歌诀

中医脉诊歌诀

中医脉诊歌诀中医脉诊歌诀整理,十分难得,记住了能顶半个医生!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

5.长脉:首尾端直超本位,阳气有余或阳证、热证实证与平人。

6.大脉:脉体宽大无汹涌,病进健康两相背。

八脉八穴证治歌诀

八脉八穴证治歌诀

八脉八穴证治歌诀
八脉八穴证治歌诀
公孙
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番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脐痛腹痛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内关
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

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后溪
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

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申脉
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

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临泣
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疼头旋。

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外关
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

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列缺
痔疟变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

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照海
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番便紧。

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奇经八脉歌

奇经八脉歌

奇经八脉歌奇经正经外,八脉自成规;冲任与督带,阴阳跷与维。

(一)任脉歌任脉起胞中,前身经腹胸;上咽环唇口,目下承泣终。

(二)督脉歌督脉始长强,后背循脊梁;上巅还入脑,前额下鼻腔。

(三)冲脉歌冲脉起气冲,夹脐上走胸;会肾并阳明,血海称谓雄。

歌诀语释:冲脉起于少腹胞中,出于气冲穴,偕足阳明胃经之气,并肾经夹脐上行而散。

会于咽喉,向上与任脉相会,络唇口达目下。

冲脉与女子经血有密切关系,故称血海。

(四)带脉歌带脉出章门,横行绕一身;诸经能约束,带下痛经寻。

歌诀语释:带脉起于季胁部之章门,横绕一身如腰带。

于第二腰椎处与足少阴肾经之经别相连,再分出别走太阳经而系肾。

带脉能约束诸经,对痛经、带下病有治疗作用。

(五)阴维脉歌阴维始筑宾,上行系诸阴;过腹上结喉,颈部会于任。

歌诀语释:阴维脉起于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腿过腹至结喉,在颈部与任脉交会。

阴维脉有维系诸阴经的作用。

(六)阳维脉歌阳维始金门,诸阳系此端;胁背肩头面,颈后与督团。

歌诀语释: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经的金门穴,循腿之外侧经肩背到额面部,再折至项后与督脉交会。

阳维脉有维系诸阳经的作用。

(七)阴跷脉歌阴跷起足跟,腿股内侧循;沿腹上胸面,治阴急阳缓。

歌诀语释:阴跷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经的照海,沿腿股之内侧上行,经腹部、胸部、咽喉而上头面,阴跷脉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使人下肢矫健,故能治疗阴急而阳缓之病。

(八)阳跷脉歌阳跷申脉始,外踝向上移;胁侧过肩颈,目系止风池。

歌诀语释:阳跷脉起于跟中的申脉穴,外踝向上移行,经肋胁至肩部,上面、经鼻旁人睛明,再行止于足太阳经的风池。

阳跷脉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

主动,使下肢灵活矫捷。

1、五输穴: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医经络病证主穴口诀1

中医经络病证主穴口诀1

头痛百太风阿谷百会太阳风池阿是穴合谷落枕后天悬外劳外劳宫天柱阿是穴后溪悬钟肩漏风肩髃髎贞,阳陵条口透承山肩髃肩髎肩贞阳陵泉条口承山阿是穴腰痛委中大肠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中风水内极泉中经络,尺泽委中三阴交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水沟太冲中脏腑,丰隆劳宫十二井闭症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脱证关元配神阙眩实百太风内关,虚百风肝肾足三百会风池太冲内关,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面瘫攒阳四白颧,颊车地苍谷太冲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苍合谷太冲不寐百会安神门,照海申脉三阴交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感冒列谷风椎阳残缺合谷风池大椎太阳实哮列尺肺中定列缺尺泽肺俞中府定喘虚哮膏盲肺肾俞,太渊溪定足三里膏盲肺俞肾俞太渊太溪定喘足三里胃痛呕吐中脘内足三中脘足三里内关急泄天上阴水分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慢泄天神孙三里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便秘天上支大肠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痛经实中次地交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痛经虚关足三三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崩漏实关隐三阴,虚气肾俞足三三关元三阴交隐白,气海三阴交肾俞足三里遗尿关中旁三阴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瘾疹曲合血膈交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蛇串阿是夹脊穴目赤晴太冲风谷睛明太阳风池合谷太冲耳鸣听会翳渚侠,虚翳听宫溪肾俞听会翳风中渚侠溪,听宫翳风太溪肾俞咽痛少商合尺冲,虚证鱼溪照列缺少商合谷尺泽关冲,鱼际太溪照海列缺牙痛合谷颊下关合谷颊车下中医经络病证的一些口诀,浓缩到一页上,方便打印记忆。

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思路,不是这个口诀有多好,如果你正好在背这些东西,不妨自己写下适合自己的口诀。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奇经八脉病证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奇经八脉病证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奇经八脉病证奇经八脉为十二正经以外的八条经脉,除其本经循行与体内器官相连属外,并通过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发生间接联系,尤其是冲、任、督、带四脉与人体的生理、病理,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奇经八脉具有联系十二经脉,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分言之,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任脉总任一身之阴;冲脉为诸脉要冲,源起气冲;带脉状如腰带,总束诸脉;阳跷为足太阳之别脉司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为足少阴之别动脉司一身左右之阴;阳维脉起于诸阳会,阴维脉起于诸阳交,为全身纲维。

人体脏腑经络有病通过奇经八脉表现出来。

督脉病证:督脉病证,是指督脉循行部位及与其相关的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的总督,故又称为“阳脉之海”,其别脉和厥阴脉会于巅,主身后之阳。

【临床表现】腰骶脊背痛,项背强直,头重眩晕。

大人癫疾,小儿风痫。

【证候分析】脉起于会阴,并于脊里,上风府、人脑、上巅、循额,故病邪阻滞督脉,经气不利,故腰骶脊背痛,项痛强直;督脉失养,脑海不足,故见头晕头重;若阴阳气错乱,则可出现大小癫疾和小儿风痫。

任脉病证:任脉病证,是指任脉循行部位及与其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循腹而行身之前,与冲脉主身前之阴又称“阴脉之海”。

任脉又主胞胎。

【临床表现】脐下、少腹阴中疼痛,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症瘕。

【证候分析】任脉主阴,易感寒邪,寒凝于脉,血行不畅,则脐下,少腹阴中疼痛;任脉固主血前之阴,阴凝寒滞,气血瘀阻,则见男子疝气,女子带下症瘕积聚。

冲脉病证:冲脉病证,是指冲脉循行部位及其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冲脉起于气街,与少阴之脉挟脐上行,有总领诸经气血的功能,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又称为“血海”、“经脉之海”,与任脉同主身前之阴。

【临床表现】气逆里急,或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呕吐、咳嗽;男子阳萎,女子经闭不孕或胎漏。

【证候分析】冲为经脉之海,由于冲脉之气失调,与足阳明之气相并而上逆,气不得降,故出现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呕吐、咳嗽等症;冲为血海,与任脉共同参与生殖机能,冲任失调或气血不充,致男子阳萎,女子经闭不孕等。

奇经八脉诊法

奇经八脉诊法

奇经八脉诊法经八脉,其诊有别。

直上直下,浮则为督。

牢则为冲,紧则任脉。

寸左右弹,一陽一跷可决。

尺左右弹,一陰一跷可别。

关左右弹,带脉当诀。

尺外斜上,至上一陰一维。

尺内斜上,至寸一陽一维。

注:手太一陰一经肺,手一陽一明经大肠,足一陽一明经胃,足太一陰一经脾,手少一陰一经心,手太一陽一经小肠,足太一陽一经膀一胱,足少一陰一经肾,手厥一陰一经心包络,手少一陽一经三焦,足少一陽一经胆,足厥一陰一经肝,这时十二正经。

奇经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一陽一跷脉,一陰一跷脉,一陽一维脉,一陰一维脉。

督脉病变时寸关尺都浮,直上直下颇有弦长的形象。

冲脉病变时三部都牢,颇有弦实的形状。

任脉为病时寸脉见紧。

一陽一跷脉为病时寸部见紧,左右动弹。

一陰一跷脉为病时尺部见紧,左右动弹。

带脉为病时关部见紧,左右动弹。

一陰一维脉为病时尺部多见斜向大指外而上至寸部,脉沉大而实。

一陽一维脉为病时尺部脉多见斜向小指内而上至寸部,脉浮大而实。

督脉为病,脊强癫痫。

任脉为病,七疝瘕坚。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带主带下,脐痛一精一失。

一陽一维寒热,目眩僵仆。

一陰一维心痛,胸胁刺筑。

一陽一跷为病,一陽一缓一陰一急。

一陰一跷为病,一陰一缓一陽一急。

癫一抽一搐,寒热恍惚。

八脉脉症,各有所属。

注:督脉背脊循行,主一身的一陽一气,督脉病变时多为一陽一虚。

任脉沿腹部正中由下而上行,主一身血,任脉病变时多为血分的虚寒。

冲脉挟脐左右上行,为身中血海之一,发病时气往上逆,腹内里急。

带脉从季胁部环身一周,它的病变主要为妇妇带病,脐腹疼痛,遗一精一。

一陽一维脉足外侧上行,维系一身卫气,为病时卫虚不固外,便见恶寒发一热的表症。

一陰一维脉循足内侧上行,维系一身的一陰一血,为病时营血虚不能养心脏便心痛,胸胁刺痛,心悸不安。

一陽一跷脉循足外侧上行,为病时内踝以上经脉拘急,外踝以上经脉弛缓。

一陰一跷脉循足内侧上行,为病时外踝以上经脉拘急,内踝以上经脉弛缓。

收起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辨证之奇经八脉病证及记忆歌诀
2014江西医疗卫生招聘中医备考:经络辨证之奇经八脉病证及记忆歌诀
中医诊断学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查内容,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带着大家复习经络辨证的内容。

奇经八脉病证:
奇经八脉,除其本经循行与体内外器官相连属外,还通过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发生间接联系,尤其是冲、任、督、带四脉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密切关系。

1.督脉病证
[临床表现]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

大人癫疾,小儿风痫。

[证候分析]督脉起于会阴,并于脊里,上风府,入脑,上巅,循额,故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

风气循风府而上入脑,督脉为风气所干,出现大人痢疾,小儿风痫。

2.任脉病证
[临床表现]男子为疝气,女子为带下瘕聚。

[证候分析]任脉因主身前之阴,阴凝寒滞,气结于下,男子则内结为疝气,女子则郁滞为瘕聚。

3.冲脉病证
[临床表现]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咳、唾,气逆而里急。

[证候分析]冲脉失调,气机不利,与足阳明之气相并而上逆,循经而出现上述之证。

4.带脉病证
[临床表现]腹胀满,绕脐腰脊痛,冲心痛,腰溶溶如坐水中,女子赤白带下。

[证候分析]带脉围腰一周,犹如束带,约束诸脉,带脉为病,多见妇人,脾失健运,湿浊不化面下注则赤白带下。

中气不足则腹胀满,经气不利则绕脐腰脊痛。

5.阳维阴维病证
[临床表现]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

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怏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证候分析]阳维以维系诸阳经,阴维以维系诺田经。

阳维起于诸阳会,由外踝上行于卫分,卫为气,气居表,故病则苦寒热而为表证。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上行于营分,营为血,血属心,故病则苦心痛而为里证。

阳维与阴维互不维系则阳气耗散而怏怏失志。

阴液消亡则萎软无力,则溶溶不能自收持。

6.阳阴病证
[临床表现]阳为病,阴缓而阳急;阴为病,阳缓而阴急。

阳急则狂走,目不眜,阴急则阳厥。

[证候分析]阳与阴均起足跟,前者循行于下肢外侧,后者循行于下肢内侧,有维持肢体动作捷的作用。

一侧患病则孪缩拘急;另侧则弛缓。

所以,阳为病,阴缓而阳急;阴为病,阳缓而阴急,阳急者,阳气偏盛,阳盛则目不眜而狂走,阴急者,阴寒偏盛,寒盛则下肢厥冷。

经脉主病歌:
1.任脉病证
任脉男子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见,
脉别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尾翳缘。

2.督脉病证
督脉少腹冲心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实则脊强而反折,虚则头重高摇巅,
女子不孕患癃痔,下为遗溺上嗌干。

3.冲脉病证
冲脉气逆并阳阳,气从少腹上冲胸,胸满气逆咽咳唾,腹部满胀急难当。

4.带脉病证
带脉为病腹胀满,溶溶腰坐水中间,绕脐腰脊冲心痛,女子赤白带下绵。

5.阳维阴维脉病证
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

阴阳不能自相维,怏然失志神恍惚,溶溶不能自收持。

6.阳阴脉病证
阴缓阳急阳病,阳急狂走目不眜; 阳缓阴急阴病,阴急寒盛肢厥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