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
爱弥儿精彩读书笔记(通用10篇)
爱弥儿精彩读书笔记(通用10篇)爱弥儿精彩读书笔记(通用10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弥儿精彩读书笔记(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弥儿精彩读书笔记1《爱弥儿》卢梭的著作之一,这是卢梭关于教育的论述的著作。
书中作者通过一个虚拟的人物“爱弥儿”来表达作者对教育方方面面的看法。
书中作者是爱弥儿的导师,爱弥儿出生在富贵家庭,但是他是孤儿,从小就用导师带。
这样作者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他自己的教育思想来培养爱弥儿。
作者从爱弥儿的出生到以后的成家立业,其中每个阶段的指导和教育都是用他自己那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他强调根据自然的法则来培养教育儿童。
他主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对儿童进行不同的教育和锻炼。
他觉得应该根据儿童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教育应该是适应儿童自然发展的准则。
让儿童在游戏中学到有用的东西,让儿童在劳动中了解劳动的光荣和神圣,他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只凭书本。
《爱弥儿》这本书里面详细的阐述了卢梭关于教育的看法,从婴儿到成年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分别举例说明。
其中很多教育方法和教育原理对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是有很深影响的,如,我们要不能溺爱儿童,让他们在受到小挫折小伤害之后,明白什么是幸福快乐;我们教给儿童的不是知识,而是教他们如何在需要时去火的知识;老师教学过程中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明白学习那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理解,最终掌握。
爱弥儿精彩读书笔记2本学期,我读了《爱弥儿》一书,浅尝这本书中的教育谈论,我加深了对生活中有关孩子的教育案例的认识,理解了小事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意义。
《爱弥儿》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事情及作者的经验体会。
它深入浅出,谈到家庭教育和教师的重要性,涵盖了不少平日我们忽视或不知的教育哲理。
现在,我结合本书中令我有所启迪的语句,简单地谈谈我的看法。
爱弥儿
《爱弥儿》教师读书笔记(一)《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时期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作品,针对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其法国种种腐败的社会状况,卢梭丝毫不畏惧地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与揭露。
《爱弥儿》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这本著作正是卢梭讨伐法国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表,它阐发了资产阶级的新的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观。
《爱弥儿》全书根据儿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划分,一共分为5卷,其中,他所阐释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这也正反映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儿时期的自然教育。
这一卷的第一句就深深吸引了我,“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我觉得这句话极其富有哲理,也恰恰体现了卢梭主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性本善”……紧接着,他指出了我们“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的三种不同的教育对人在婴儿时期的重要影响,是教育给予了我们生来软弱却可以拥有的力量,给予了我们生来一无所有却可以得到的帮助,生来愚昧却可以具备的判断是非的能力。
他倡导人性本善,强调教育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自然人”,通过“自然教育”,保持人的自然本性,用善念阻止各种恶念的生成,这样便可以促成幸福的生活。
他认为,身心能健康成长的婴儿应该是在四肢均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抚养起来的,而不是给予婴儿生长姿势的各种束缚。
他极力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所带来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务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正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性要求。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关联非常密切,也只有具备了健全的身躯,才能够具备健全的精神,才能抵抗他必然要遭受的灾难。
因而,在婴儿教育时期,要通过侧重关注婴儿身心健康的锻炼,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年时期的自然教育。
这一卷开始便指出从婴幼儿时期过渡到童年时期,是人生一大重要进步所在,在这一阶段,卢梭得出一个基本原理,即“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爱弥儿》读书笔记(第三卷)
《爱弥儿》读书笔记(第三卷)虽然在成长为少年以前,生命的全部过程都处在柔弱的时期,但在这个幼年期间,也正是他们处在体力的增长超过他们需要的时候,所以这个成长中的人从绝对的意义说来虽然是很柔弱,但从相对的意义说来已经是变强了。
他的需要还没有全部发展,他现时的体力除满足他所有的需要以外,还绰绰有余。
作为成人他还很柔弱,但作为孩子他就非常强壮了。
童年的第3个阶段。
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孩子的体力的增长比他所需要的增长快得多。
的器官还处在不成熟的状态。
他对空气和气候的伤害满不在乎,根本就不把放在眼里,他的体温就代替了他的衣服,他的食欲就是他调味的佐料,凡是能够影响人的东西,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吃得很好的。
如果他们困倦了就在地上睡。
他到处都发现有他需要的东西,他没有任何臆想的需要使他感到烦恼,别人说什么对他是不发生影响的。
他的欲望不超出他的两手所能够到达的范围,他不仅自己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且他的体力除了满足欲望所需要以外还有剩余,在他的一生中,只有这个时期,他才是出于这样的情况。
在这个阶段中,个人的体力超过了他的欲望的需求,所以虽然说这个阶段不是他的绝对体力达到最大的时期,但是是他的相对体力达到最大的时期。
这是生命中最珍贵的时期,一生中这样的时期只有一次;这个时期特别短促,尤其是想到怎样善于利用这段时期对他是极致重要的时候,就觉得他是非常短促了。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事物,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点点事物,他也不能完全都知道,因此我们施教的内容和适当的学习时间不能不进行选择。
在我们所获得的知识中,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追求,从而也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那样聪明的人。
一个人的无知并没有什么坏处,而唯有妙误才是极其有害的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他的无知而是由他的自以为是。
有一种本能可以刺激人的不同的官能。
当身体的活力极度发达的时候,精神的活力也跟着要受到教育开始,孩子们只不过是好动,后来就变得好奇,这种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一年龄孩子追寻知识的动力。
《爱弥儿》读书笔记3篇_读书笔记_
《爱弥儿》读书笔记3篇《爱弥儿》教师(一)《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时期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作品,针对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其法国种种腐败的社会状况,卢梭丝毫不畏惧地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与揭露。
《爱弥儿》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这本著作正是卢梭讨伐法国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表,它阐发了资产阶级的新的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观。
《爱弥儿》全书根据儿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划分,一共分为5卷,其中,他所阐释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这也正反映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爱弥儿》的第一卷主要论述的是人出生到两岁,即婴儿时期的自然教育。
这一卷的第一句就深深吸引了我,“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我觉得这句话极其富有哲理,也恰恰体现了卢梭主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性本善”……紧接着,他指出了我们“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的三种不同的教育对人在婴儿时期的重要影响,是教育给予了我们生来软弱却可以拥有的力量,给予了我们生来一无所有却可以得到的帮助,生来愚昧却可以具备的判断是非的能力。
他倡导人性本善,强调教育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自然人”,通过“自然教育”,保持人的自然本性,用善念阻止各种恶念的生成,这样便可以促成幸福的生活。
他认为,身心能健康成长的婴儿应该是在四肢均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抚养起来的,而不是给予婴儿生长姿势的各种束缚。
他极力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所带来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务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正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性要求。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关联非常密切,也只有具备了健全的身躯,才能够具备健全的精神,才能抵抗他必然要遭受的灾难。
因而,在婴儿教育时期,要通过侧重关注婴儿身心健康的锻炼,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爱弥儿读后分享第三卷共18页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教师读书笔记《爱弥儿》
教师读书笔记《爱弥儿》《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体形式的著作。
它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开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开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
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兴旺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
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开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和风气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
而这种教育有三个方面,即自然的,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
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开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
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开展。
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
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点。
卢梭这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驱,不曾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未曾长久地从事教师工作。
但通过顽强的自学和吸收前人先进的思想,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找出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身心特征,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开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依次实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儿童的兴趣,反对教师、成人的干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不平凡的见解,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一定的科学性。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书笔记爱弥儿读书笔记(通用1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弥儿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弥儿读书笔记篇1一、育儿遵循四条准则:第一个准则:孩子不仅没有多余的力量,而且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满足自然对他们的所有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有机会使用自然赋予他们的以及他们不能滥用的一切力量。
(家长在适当时候帮助孩子搭建帮助成长的脚手架)第二个准则:至于与生理需要有关的一切,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并弥补他们在智力或体力方面的不足。
(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第三个准则:我们给予孩子的帮助应该限于真正有用的事情,不能因为突发奇想或没来由的欲望就给予任何东西,因为突发奇想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只要它不被唤醒就不会让孩子痛苦。
(不要在物质上无条件满足)第四个准则:我们应当仔细研究孩子的语言和迹象,这样就能在他们还不会骗人的时候,辨别出哪些欲望直接由自然产生,哪些欲望源于主观的想法这些准则的精神就是给予孩子更多真正的自由,让他们不那么专横傲慢;让他们多为自己做事,少要求别人。
这样,人一开始就让他们习惯于将欲望控制在自己的力量之内,他们就几乎不会感受到失去力量掌控之外的任何东西的痛苦。
二、强壮身体和适当的吃苦是精神世界的基础从小劳其筋骨:要让他们习惯于日后不得不面对的艰难困苦,训练他们忍耐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恶劣环境、饥饿、干渴和疲倦。
在懵懂的婴幼儿时期让他们免受一些艰难困苦,结果却让他们到了明白事理的年龄时遭遇成倍的痛苦,这样岂不是很傻?过度放纵会激发人的欲望,从长远来看还会损伤身体。
禁食与苦修则往往会以相反的方式产生同样的结果。
身体越虚弱,其要求就越迫切;身体越强壮,就越能听从精神的支配。
所有的感官欲望都会在虚弱的身体中找到栖身之所。
虚弱的身体得到的满足越少,感受到的欲望就越多。
在经常锻炼、受得住劳累和经常干活的那些人当中,几乎可以找到所有长寿的例子。
爱弥儿读后分享第三卷
四、完善理性
这里接续的一段似乎援引了洛克的认识论概念。卢梭强调了感知和判断的区别,要作出正确的判断。 简单的观念只是由感觉的互相比较而产生的。在简单的感觉以及在复合的感觉(我称它为简单的观念) 中,是包含着判断的。
“从感觉中产生的判断完全是被动的,它只能断定我们所感触的东西给予我们的感觉。从知觉或观念 中产生的判断是主动的,它还要进行综合和比较,它要断定感官所不能断定的关系。”
这个阶段是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他可以说是把他现在的生命的多余部分投放于将来,为了要真正 占有他所取得的东西,就要把它们放在他的手里和头脑里,放在他自己的身体里。所以说现在是到了 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了。
2
(一)知识选择
二、学习知识
对于爱弥儿所学知识的筛选,一定要有用。“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 物,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一点点事物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总之,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 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
4
(二)教学的实践
1.知识的学习首先从自然中的事物开始。 2.以世界为唯一的书本,以事实为唯一的教训。 3.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并且自己解答问题。
“使你的学生去观察自然的种种现象,不久以后就可使他变得非常好奇。不过为了培养他的好奇心,就 不能那么急急忙忙地去满足他的好奇心。你提出一些他能理解的问题,让他自己去解答。要做到:他所知 道的东西不是由于你的告诉而是要由于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 些学问。你一旦在他心中用什么代替了一句,他就不再运用他的理智了,他将为别人的见解所左右。 ”
关于好奇心:“而另外一种求知热的产生,则由于人对所有一切在目前或将来同他息息相关的事物有 一种自然的好奇心。一方面他生来就有谋求幸福的欲望,而另一方面又不能充分满足这个欲望,因而 他不得不继续不断地寻求满足他的欲望的新方法。这就是好奇心的第一本原,这个本源是自然而然的 在人的心中产生的,但它的发展是必然同我们的欲望和知识成比例的。儿童时期学习的东西中,还需 要抛弃那些不适合于我们天然的兴趣的东西,而且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制于我们的本能促使我们去寻求 的知识。”
爱弥儿的读书笔记(精选17篇)
爱弥儿的读书笔记(精选17篇)爱弥儿的读书笔记(精选17篇)爱弥儿是卢梭写的书,读了之后,读书笔记大家会写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爱弥儿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爱弥儿的读书笔记篇1刚开始读《爱弥儿》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所有关于具体教育内容的东西用笔划出来。
它所宣扬的自然的教育是那么的符合自然的天性!可是越划越觉得不对劲,读完上卷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反驳他对爱弥儿的教育了。
甚至于读下卷的时候,我发现卢梭一直在干预爱弥儿,而不是指引。
他选择的教育对象我也有一些疑问:他所教育的爱弥儿,不是针对所有的人,原因是“穷人是不需要受么教育的,他的环境的教育是强迫的,他不可能受其他的教育。
”他的学生爱弥儿必须是来自于温带的土地富饶的地方,家里富有,但却是个孤儿,而且只服从于“我”,谁也不能把他们分开。
我搞不懂,他为什么一定要让爱弥儿是个孤儿?父爱和母爱不是十分重要的么?如果不能有父母的话,他还不如去孤儿院领一个回来教呢!哪一个富人,或者哪一个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只听从别人的话呢?他说爱弥儿就是一个普通人,他要教的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这样人们才能比较他所教的孩子和社会上其他的方式教出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在我看来,爱弥儿的普通也就是在一定意义上的普通。
既然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资产阶级新人,他的教育必定会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在此不必多说。
他主张教育的环境在乡下。
乡下清新的空气、质朴的人们、与大自然的亲近……都是实施教育的有利条件,的确。
可是乡下也会有一些弊端,比如孤陋寡闻,但这和法国当时城市的污秽和混乱相比要好得多。
全书的框架大致如下: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这个时候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
第二卷,二到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运动等,并且对他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规范。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凡体现原著重点的部分,或警句,或段落,均在摘抄之中。
要点摘录,只摘录与自己工作、学习有关的部分。
感悟须有自己观点。
摘抄及感悟如下:1、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
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感悟:就好比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人们只要心里喜欢和爱慕某个事物,那么它始终就是美丽的、理想化的,满世界都是为了衬托它而存在的,这就是爱的表达。
2、如果不去遍历世界,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但我们一旦遍历了世界,却发现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
当我们开始寻求,我们就已经失去,而我们不开始寻求,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身边的一切是如此可贵。
感悟:阅历是非常重要的,阅是指一个人读了多少书,具备了多少理论知识,历是指一个人经历过和见识过多少事情,具备了实践的能力,这就是会让我们懂得精神和情感的寄托的实质。
而当我们理解了这些,我们可能已经失去了最理想的追求。
3、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感悟:就像一首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我们看问题和事情的时候,应该找到其中的实质和本质性的东西,不能一味地用眼睛来判断,而大多数人都是以眼见为实,因此真理反而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4、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感悟:当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就会用成人的思维和成熟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因此失去了小时候的那种童真,因此我们应该宽容一些,对小孩子应该用童心走进他们的内心。
5、一旦你驯服了什么,就要对她负责,永远的负责。
感悟:这句话是对爱情本质性的诠释,爱情的本质就是责任和担当,爱上一个人就应该用尽一辈子的责任感来维持这种情感,但极少有人能够做到。
扩展资料:读书笔记摘方法:1、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爱弥儿》(第三卷)学习笔记
《爱弥儿》学习笔记第三卷“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物,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一点点事物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
……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从而也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那样聪明的人。
总之,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
”P214“要记住,要时时记住,一个人的无知并什么坏处,而唯有谬误才是极其有害的;要记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
”P215“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个年龄的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
我们始终要区别,哪些倾向是产生于自然,哪些倾向是产生于偏见。
有一种求知热的产生,完全是由于想使别人尊敬他为一个学者,而另外一种求知热的产生,则由于人对所有一切的目前或将来同他息息相关的事物有一种自然的好奇心。
一方面他生来就有谋求幸福的欲望,而另一方面又不能充分满足这种欲望,因而他不得不继续不断地寻求满足他的欲望的新的方法。
这就是好奇心的第一本原,这个本原是自然而然地在人的心中产生的,但它的发展是必然同我们的欲望的知识成比例的。
”P215-216(卢梭非常重视好奇心的培养,他认为,学生只有有好奇心才会有学习的愿望;只有有好奇心才有学习的动力。
因为好奇心是学生探求生命自然的表现。
)“在儿童时期学习的东西中,还需要抛弃那些不适合于我们天然的兴趣的东西,而且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制于我们的醦促使我们去寻求的知识。
”P216“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
你一旦在他心中用权威代替了理智,他就不再运用他的理智了,他将为别人的见解所左右。
”P217“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当作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
爱弥儿第三章观后感
爱弥儿第三章观后感这一章呢,卢梭就像是一个超级操心的大家长,不过是那种特别开明、超有智慧的大家长。
他讲了好多关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事儿,特别是孩子的感觉方面的发展。
我就感觉啊,卢梭把孩子当成了一个超级神秘又超级有趣的小宇宙。
他说孩子开始去感知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像是一个探险家在发现新大陆。
比如说孩子摸东西、看东西、听声音,这些在我们大人眼里习以为常的事儿,在孩子那儿可都是超级新奇的体验。
这让我想到我小侄子,他第一次摸到冰块的时候,那小眼神就像发现了外星生物一样,眼睛瞪得老大,一会儿觉得好玩,一会儿又被冰得缩手,那小模样真是有趣极了。
而且卢梭强调不能过早地把成人的观念强加到孩子身上。
这一点我特别认同。
现在好多家长就像是赶鸭子上架一样,孩子还没搞清楚这个世界的基本模样呢,就开始给他们灌输各种复杂的知识。
就像你还没教会孩子怎么好好走路,就想让他跑马拉松一样,这不是瞎折腾嘛。
在这一章里,我还发现卢梭对孩子的那种尊重。
他觉得孩子的感觉是很纯粹的,我们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感受世界,而不是被大人的规则和想法束缚住。
这就好比孩子是一颗小种子,他有自己生长的规律,你不能拔苗助长,得让他慢慢地吸收阳光雨露,感受四季的变化,这样才能茁壮成长。
不过呢,我也觉得卢梭有时候有点理想主义啦。
在现实生活中,要完全按照他说的那样去教育孩子,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毕竟现在社会发展得这么快,周围的环境很复杂,家长们也面临着各种压力。
但是呢,这一章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就像在我脑子里点亮了一盏小灯。
让我知道在对待孩子或者看待孩子成长这件事儿上,我们应该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尊重,让孩子的小世界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慢慢展开,而不是我们大人拿着剪刀去修剪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这就像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我们要做的是浇水施肥,而不是强行把他们变成塑料花。
《爱弥儿》读后感3
《爱弥儿》读后感3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亚那句话的含义,"书籍是全世界的保健产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所以,如果我们想踏入教师这个相关行业,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
卢梭的《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令人觉得蕴含深刻的意蕴哲理。
"选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句话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
《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七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健康发展。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睡眠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各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三岁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有著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立论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同时指出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少年儿童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不得不敬佩卢梭,因为他在《爱弥儿》里主要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教育工作自然人,教育主张市场化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蓬勃发展。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能不顾社会和的发展让儿童任性发展。
我们应该把教育作为桥墩,把儿童引向社会。
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深深的感受到,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会无形地影响他的一生,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孟母三迁"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而中曾我觉得家长在培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孩子提议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卢梭只给爱弥儿看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他通过这本书向爱弥儿传达了他即将要教的知识就是那些能够使他像鲁滨逊一样即使一个人在孤岛时也能让他生存的知识。
本文是本人精心编辑的爱弥儿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追根溯源,世界最初的教育来源于原始社会老一辈对小一辈手把手的教授如何建造房子保护自己,如何捕食猎物养活自己,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等,这是教育最初的本质,那就是生存,而此时教育的追求也仅有一个—有用,对生存生活有用。
而且不管世界如何改变,无论教育面临什么发展,教育的这一原则都不应该被改变或变质。
虽然卢梭的教育理论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很难全面实施下去,但他的一些思想主张还是让应试教育下的我们心生向往。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
卢梭认定爱弥儿是一个生活在自然中的人,所以他的教育首先就是保证爱弥儿可以在自然中,不依靠其他人也可以活下去。
基于此,卢梭的教育一直都坚持着有用的原则,只有对爱弥儿在他的那个年纪有用的知识才教给他,而那些可有可无或者华而不实的知识不仅不教给他还要避免他接触。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花时间在一些注定无用的东西上就势必会影响我们花在有用的东西上的时间。
在初时,卢梭只给爱弥儿看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他通过这本书向爱弥儿传达了他即将要教的知识就是那些能够使他像鲁滨逊一样即使一个人在孤岛时也能让他生存的知识。
他不会随随便便就教他的学生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让学生看起来很“渊博”,实则什么都不懂的纸上谈兵。
而如今,反观我们所受的教育,当然我们也追求“有用”,但我们追求的是对什么有用呢?对成绩有用,对升学有用,对学历有用……却没有一个真正对我们现在或以后的独立生活有用的,而且现在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
或许你会说我太极端悲观了,那你想想看如果把现在的学生们放到一个孤岛上,你能保证他们有几个人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帮助他们生存下来?或许那几个农村的孩子依靠他们在农村的耳濡目染或实践经验还能够多活几天。
九年级爱弥尔读书笔记
九年级爱弥尔读书笔记《爱弥儿》的第三卷主要论述的是人12至15岁,即少年时期的自然教育。
在这一阶段中,孩子从起初只有感觉到现在已开始有了观念,从起初只能用感官去感触到现在已开始能够进行了判断,个人的体力在迅速发展,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爱弥尔》读书笔记,欢迎查阅。
《爱弥尔》读书笔记1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
这本被誉为"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的不朽之作。
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1/ 15的智育教育。
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
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
《爱弥儿》读书笔记摘抄
《爰弥儿》读书笔记摘抄此书主要探讨人生第三阶段的发展和教育。
按照卢梭的划分,从十二三岁之后到青春期春情发动之前,是人生的第三个阶段。
卢梭也把它归入童年期,但它不同于第二阶段。
这是人生中唯一一个体力的增长超过需要的增长的阶段。
想象力仍然处于睡眠状态,没有任何臆想出来的烦恼和欲望。
这一阶段儿童的绝对的体力虽不如成人,但大大超过他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生中相对的体力达到最高的阶段。
这多出来的体力,使人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
教育要做的,首先就是对施教的内容和适当的学习时间进行选择。
按照消极教育的原则,凡是人为的有害的东西,都应该首先排除,而把学习的内容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同时使其适合儿童的自然发展。
教给学生的应该尽可能少,无知并没有什么坏处,谬误和自以为知才是有害的。
有三类知识应该被排除在外:凡是那些需要十分成熟的理智才能理解的、凡是牵涉到孩子不能理解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那些尽管真实却容易使没有经验的人对其他东西产生错误想法的,都要统统抛开。
孩子天然的好奇心和旺盛的体力,是学习的基础和起点。
学习知识、培养理智和判断的基本路径,是从感觉出发进到观念,是通过感觉学习观念。
因此要从自然中、从事物中,而非书本中学习,学习的方法是静静地观察、冷静地思考。
学习的节奏一定要慢,这静的年岁是那样短促。
不要企图在这段时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学问的人。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等他有了兴趣,再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
(P223)同时,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培养注意力。
但一定不能出于成人的勉强,而只能出于他有那种兴趣或欲望。
不要因此而给他负担,让他厌倦,比学习更重要的是绝不要让他做任何违反他的意志的事情。
(P223)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他说话的动机,只当他为了求知而发问时才回答他。
(P224)我们在这里采用的不是哲学家的方法,用概念逻辑的锁链把所有学科和共同原理联系起来。
而是按照事物刺激人的好奇心的次序将事物联系起来。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书笔记《爱弥儿》读书笔记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弥儿》读书笔记1一、育儿遵循四条准则:第一个准则:孩子不仅没有多余的力量,而且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满足自然对他们的所有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有机会使用自然赋予他们的以及他们不能滥用的一切力量。
(家长在适当时候帮助孩子搭建帮助成长的脚手架)第二个准则:至于与生理需要有关的一切,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并弥补他们在智力或体力方面的不足。
(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第三个准则:我们给予孩子的帮助应该限于真正有用的事情,不能因为突发奇想或没来由的欲望就给予任何东西,因为突发奇想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只要它不被唤醒就不会让孩子痛苦。
(不要在物质上无条件满足)第四个准则:我们应当仔细研究孩子的语言和迹象,这样就能在他们还不会骗人的时候,辨别出哪些欲望直接由自然产生,哪些欲望源于主观的想法这些准则的精神就是给予孩子更多真正的自由,让他们不那么专横傲慢;让他们多为自己做事,少要求别人。
这样,人一开始就让他们习惯于将欲望控制在自己的力量之内,他们就几乎不会感受到失去力量掌控之外的任何东西的痛苦。
二、强壮身体和适当的吃苦是精神世界的基础从小劳其筋骨:要让他们习惯于日后不得不面对的艰难困苦,训练他们忍耐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恶劣环境、饥饿、干渴和疲倦。
在懵懂的婴幼儿时期让他们免受一些艰难困苦,结果却让他们到了明白事理的年龄时遭遇成倍的痛苦,这样岂不是很傻?过度放纵会激发人的欲望,从长远来看还会损伤身体。
禁食与苦修则往往会以相反的方式产生同样的结果。
身体越虚弱,其要求就越迫切;身体越强壮,就越能听从精神的支配。
所有的感官欲望都会在虚弱的身体中找到栖身之所。
虚弱的身体得到的满足越少,感受到的欲望就越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卢梭只给爱弥儿看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他通过这本书向爱弥儿传达了他即将要教的知识就是那些能够使他像鲁滨逊一样即使一个人在孤岛时也能让他生存的知识。
本文是本人精心编辑的爱弥儿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追根溯源,世界最初的教育来源于原始社会老一辈对小一辈手把手的教授如何建造房子保护自己,如何捕食猎物养活自己,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等,这是教育最初的本质,那就是生存,而此时教育的追求也仅有一个—有用,对生存生活有用。
而且不管世界如何改变,无论教育面临什么发展,教育的这一原则都不应该被改变或变质。
虽然卢梭的教育理论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很难全面实施下去,但他的一些思想主张还是让应试教育下的我们心生向往。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
卢梭认定爱弥儿是一个生活在自然中的人,所以他的教育首先就是保证爱弥儿可以在自然中,不依靠其他人也可以活下去。
基于此,卢梭的教育一直都坚持着有用的原则,只有对爱弥儿在他的那个年纪有用的知识才教给他,而那些可有可无或者华而不实的知识不仅不教给他还要避免他接触。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花时间在一些注定无用的东西上就势必会影响我们花在有用的东西上的时间。
在初时,卢梭只给爱弥儿看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他通过这本书向爱弥儿传达了他即将要教的知识就是那些能够使他像鲁滨逊一样即使一个人在孤岛时也能让他生存的知识。
他不会随随便便就教他的学生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让学生看起来很“渊博”,实则什么都不懂的纸上谈兵。
而如今,反观我们所受的教育,当然我们也追求“有用”,但我们追求的是对什么有用呢?对成绩有用,对升学有用,对学历有用……却没有一个真正对我们现在或以后的独立生活有用的,而且现在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
或许你会说我太极端悲观了,那你想想看如果把现在的学生们放到一个孤岛上,你能保证他们有几个人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帮助他们生存下来?或许那几个农村的孩子依靠他们在农村的耳濡目染或实践经验还能够多活几天。
面对生存的时刻,所有的不管是高深的科学理论还是高尚的道德都会变成空话。
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教我们如何依赖别人而不是独立生存。
教育的最低原则是什么,在时代发展到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搞不懂了!从上学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数学科目的学习,直至高考数学都是我们的主科,在学校的每一天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埋在数学学习上。
可也就是学这么多数学内容的我们的在平时的生活却连简单的计算都有困难,在实践时闹出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来。
而且如果我们在大学里不学有关数学的专业,那我们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会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都白学的。
还有地理,比数学晚一点我们从初中才开始进入课程学习。
在地理课上,我们学习了地形地貌,学习了经纬标度,学习了七洲四洋,也知道了天体星座……学的内容是很多,但真正能用的、我们会用的又有多少呢?假使我们在夜晚迷了路,抬头看满天的繁星,我们找得到那一颗可以指引我们方向的星星吗?找不到,因为我们只学了被挑出来的那一小部分知识,而那一部分只能是为了通过考试的。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一个生物成绩很高的学生,随意扔到一座孤岛上,估计他连什么植物可以吃,什么植物可以用于治疗都不知道。
平时课上学的内容,在那个情况下根本就用不到了,也无法用。
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么多在实际中无用的知识,或许说是我们不会运用于实际的知识。
课本那么多章节,可却没有教我们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除提高考试成绩以外在实践中使用的那一最重要的章节。
进入大学之后,回忆起我们过去几十年学习过的知识,总觉得除考试以外就没什么用处了。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的有意义。
而有意义的学习就是要使知识在学习者的头脑中不仅有表象联系还要有实质性的联系。
实质性联系又可称为非字面联系。
要想达到实质性联系的效果就要将新旧知识建立同化联系,形成一个新的认知,而最好的手段就是要与实践实际相结合。
这里有一个例子:一位学校参观者拿起书本随口问一群学生:“假设你们在地上挖了一个1000英尺深的洞,你们说这个洞底比上面热还是凉?”全班鸦雀无声,一片寂静。
而当他们的教师问:“地球的深层处于什么状态?”这时全班一半同学都马上异口同声地答道:“地球的深层都是熔岩。
”想一想,我们与他们是多么的像。
在我们的教育下,我们只是死记住了理论知识应付考试,而根本就没有联系实际。
一个“好学生”出了学校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这是多么可悲的啊!或许就是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这“无用”的教育而选择中途辍学去学习一门手艺。
受教育是为了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而目前不知道的知识,但如果教育的内容不能提高我们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那还有什么用呢?古人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而如今我觉得:授人以网,还要授人以渔。
知识不在于多,而在于在我们有限的精力中学到的每一个知识都可以被我们在现在或未来的生活使用。
总之,教育只有坚持它的有用性,才能够让未来的受教育者们趋之若鹜,主动学习。
我们不愿意学那些课堂上有用,而出了课堂就没有意义的知识。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莫如培养他的兴趣。
有了兴趣也就有了欲念,有了欲念才能促使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去探索求知,从而发现更大的乐趣。
卢梭说,平平淡淡地讲一番道理,即使能使我们对一件事情表示赞同或非难,那也没有用处,只有欲念才能使我们有所行动,我对此十分赞同。
作为一个孩子,他还处在自然的,无知的阶段,他在没有被社会化以前,都是很单纯地思考问题,他不知道成人所谓的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东西是指什么,况且他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他只懂得按自己的直觉去思考和认识,可能看见一样东西或事物,他并没有想的太多,只是自然而然的去接触了,然后不觉中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种东西或者渐渐地失去了兴趣,在没有进行人为引导的情况下,这些情况的发生都是等概的。
但是如果人为的加以干预,那结果很可能就大为不同了。
比如说,你想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对健康不利的,是不应该食用的。
如果你单纯的说一些“不卫生”、“有害”的字眼,他很有可能一点都不理解。
因为在他看来,尝起来很美味的东西,就是好东西了。
至于那些成人们所用的字眼,他的头脑中是一点概念也没有的,这一点我们无可否认,孩子们的世界就是那么简单,那么纯粹。
但是如果你在他面前做一个小实验,把这些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形象可感一些,他就会产生好奇心,从而引发兴趣,并在不断的求知与提问中接受你想教给他的道理。
这种道理往往是记忆深刻的,因为完全是他自己去探索发现的,而不是你强行灌输给他的东西。
所以说,改变一下方式,很有可能就会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
我们无法掌控他的自身发展,但却可以从外界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切记,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他的兴趣,他才会有愿望去学习,并自主的学会学习,从而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这样才算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培养他的兴趣,帮助他在这个最好的老师的教导下,健康快乐地学习适合自己发展的东西,而不是去做自己都不喜欢的事。
那样只会扼杀孩子的天性,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如果要问我,读完《爱弥儿》是什么样的感受,那对我来说将是一个大难题,因为这种感受实在是复杂又矛盾。
这种感受其实在读的过程中就纠缠着我了。
有时,对于他就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提出的主张,我内心暗暗赞叹,心想卢梭实在是个聪明的教师,在怎样让爱弥儿懂得一个道理(如知道打烂窗户不好,涉及其著名的自然后果律),怎样激发爱弥儿学习的兴趣(如了解磁的性质),怎样让爱弥儿在观察自然中学到知识(如在树林里辨别方向)等方面,他都极其详尽地描述了他将要采用的方法及如何实施他那一套措施,他把一切娓娓道来,让你深信那一切的确是绝妙的好办法。
这些常常让我叹服。
然而,有时候,我又觉得他的某些想法虽值得肯定却不免显得天真、幼稚,如认为只要母亲们亲自担负起喂哺婴儿的责任,就将自然而然带来许多的好处,社会“风气马上可以自行转移”;又如他认为只要让爱弥儿在年少时远离城市,在乡村像“野蛮人”一样生活就可以避免染上种种恶习等。
有时候觉得他对某些问题的论述很具体、很精彩,有时候又觉得他在某些问题上太罗嗦、太烦琐。
他抨击封建教育扼杀儿童天性的勇气令人深表赞佩,而他关于女性教育的落后观念又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用小说的形式阐述教育主张固然增强了可读性可是又不免显得拉拉杂杂,论述问题不集中……等等。
总之,对于这部书的写作本身及其中的观点,我觉得难以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其实,我的这种复杂感受或许也正是许多读者都有的。
这也很自然,因为书的作者一方面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天才,又具有强烈的革命思想,然而由于历史和阶级地位的影响,他自然也有无法克服的局限,这一切不能不反映在他的著作中。
关于卢梭的这部著作,不少人认为其最大的局限性是它缺乏实践基础,他在作品中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虚构的教育。
这种评价应该算是中肯的。
不过,对于这种虚构,我认为同样也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不容否认,卢梭所倡导地这种教育确实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
在这种教育中,人们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只遵从自己的需要做事,不必整天与枯燥的书本打交道,不必整天为升学考试担心,不必忍耐空洞乏味的说教。
这样的教育,即使是在卢梭那样的时代已经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现在。
在日益现代化的社会中,人及人的生活是越来越远离自然了。
在此背景下,像爱弥儿这样一直长到十多二十岁还未接受过什么系统教育的人是否真能在社会上立足是很令人怀疑的。
事实上,确实有人曾经按照卢梭所描述的一套方法进行了实验,但结果是以失败告终了。
按卢梭那样培养出的“爱弥儿”的确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仍不能不肯定,卢梭所构想的教育是有其价值的。
其价值就在它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改革。
他对封建旧教育的种种陈规陋习的抨击“不仅有助于法国的教育改革,而且点燃了更多国家(如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教育革命的熊熊烈火。
”许多教育家如康德、裴斯泰洛齐、杜威等都深受卢梭的影响,这不能说仅是偶然。
不止如此,在今天,卢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仍是有很多启迪的。
他崇尚自由,反对向儿童施加种种约束,倡导一切遵从儿童天性进行教育的思想对当今教育,尤其是我国长期受升学、应试压力困扰的教育更具有启发意义。
对于从小就被功课、学业、前途和种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尽失生活乐趣的学生们来说,爱弥儿所受的这种教育该是多么令人向往。
现代社会已经不太可能让人悠哉游哉地过日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不想学就不学也罢,这或许都只能作为一种梦想了。
在现代社会,人们为了能够站稳脚跟,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往往不得不压抑了自己的天性,去接受一种牺牲了种种需要、兴趣、爱好,牺牲了人的种种自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