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核心知识再回顾 微专题一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核心知识清单

第三单元  核心知识清单

13、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1)安全权。 (2)知情权。 (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5)依法求偿权。 (6)结社权。 (7)获得教育权。 (8)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 (9)个人信息得到保护权。 (10)监督权。
14、成为聪明的消费者的方法有哪些? (1)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 (2)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3)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 营者进行斗争。
3、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1)含义: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 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2)特征: ①强制性。 ②公益性。 的义务有哪些? 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 中途辍学; 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 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15、消费者维权的途径(方式)有哪些?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 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采取何种方式维权,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六课
1、教育的作用有哪些? (1)对个人的作用: ①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 ②教育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 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③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2)对国家、民族的作用: 教育成就未来。
2、受教育权的含义?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 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10、智力成果权的含义和内容?
(1)含义: 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 (2)内容: 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 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第三章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第三章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第三章引言本文对思修课程中第三章的重点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归纳。

第三章主要涉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践基础和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判断和理论规划的重要思想。

它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国情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中国的特定国情出发进行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依然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推进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度设计和改革,不能盲目复制别国的发展经验。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二、实践基础和活力实践基础和活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基础和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立足点。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行改革,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实践基于人民群众,是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听取群众声音,密切联系群众,以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3.实践活力源于改革创新。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

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勇于突破陈规旧观念,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具体而言,根本目标包括: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意味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努力实现国家整体实力、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④)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④)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①)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①)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④)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②)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②)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④)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④)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④)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③)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③)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③)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③)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1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②)A文学艺术B国家政权C政党结构D哲学思想(20)经济基础是指(②)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22)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③)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2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①)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2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②)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28)社会形态是(④)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30)国家的实质是(④)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 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32)“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思修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思修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思修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思修第三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内涵和发展。

本文将对本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伟大的思想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如亚里士多德、亨利·圣西门和恩格斯等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正式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其创始人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他们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提出了历史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首先是唯物史观,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经济基础又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形态。

其次是历史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冲突实现的。

另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无产阶级专政。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历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重要发展阶段。

列宁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提出了帝国主义阶段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则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创造性发展,具有中国特色。

邓小平理论则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这一部分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实践理论。

马克思主义指导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建设。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为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思想资源。

第三单元知识整理

第三单元知识整理

编号 3(装订保管好、总复习要用)班级:姓名:初三政治知识整理第三单元以人为本国强民安3.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答: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这就是中国选择的科学发展道路,也是唯一正确可行的选择。

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3、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答: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4、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答:①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近年来,我国科技、教育事业虽取得了很大发展,科技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总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有利于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④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⑤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变人口大国为人才资源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⑥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5、我国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答: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

②但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仍然任重道远。

③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④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变人口大国为人才资源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⑤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民族的振兴。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什么?有何意义?答: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教育创新。

2023思政第三章第一节重点概括

2023思政第三章第一节重点概括

2023思政第三章第一节重点概括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中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概括2023思政第三章第一节的重点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部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 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 新时代的特点:新时代具有新的历史特点、新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发展要求。

3. 新时代的意义:新时代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形成的。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发展模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行动指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1.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2.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包括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3. 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1. 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产业结构从低端低附加值向中高端高附加值转变。

3.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1.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第三章)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4、人的本质是现实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25、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而言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 (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26、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P130):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7、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①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③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④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 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 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 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4、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 提。 (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 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 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 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 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4)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虽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 存在和发展永恒的物质生活条件、自然前提,但 是,他们对社会历史发展只起着加速或延缓作用, 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他们本身也是受 生产方式制约的。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8、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化和发展。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具大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当上层建筑所服 务的经济基础是一种先进生产关系时,对生产力及 社会发展就起促进作用;相反,当上层建筑所服务 的经济基础是一种落后的、腐朽的生产关系时,对 生产力及社会发展就起阻碍作用。 19、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具体而言是 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基础)、政治结构、文化结构 的(后两者都属于上层建筑)统一体;包括经济形 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2023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3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3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重要知识点总结1500字《毛中特》是一本权威的考研政治教材,第三章主要涉及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

下面将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的积极探索阶段、全盘否定阶段和系统完善阶段。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要求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的新的发展和创新。

其主要内容包括: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

其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的理论成果。

其主要思想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稳定压倒一切等。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的重要思想成果。

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共产党是中国最广泛的、最有活力的先进分子的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

6.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其主要内涵包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

7.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提出的,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人教版_必修三_第3章末复习总结_课件

人教版_必修三_第3章末复习总结_课件


下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三 章 区 域 自 然 资 源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链接考势】
随着资源的日益短缺,对区域自
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近几年的常考题目,而对于两个 不同区域的资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又是考查区域自然资 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中之重,所以今后对于世界重要的 一些区域,例如里海沿岸、西亚地区等资源开发利用情
容在填注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前后联系,为什么上游来
水快,就要考虑上游坡度或覆盖率的原因;下游为何泄 洪不畅?主要是地势低平的原因;年降水量丰富会使河 流下游水量大。(3)要根据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判断两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乙地降水较少,不宜农耕,
上 页
下 页
适宜发展畜牧业。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上 页
下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三 章 区 域 自 然 资 源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专题归纳整合
上 页
下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三 章 区 域 自 然 资 源 综 合 开 发 利 用Biblioteka 专题河流的综合分析
1.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开发整治措施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人 类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要掌握河流的特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三 章 区 域 自 然 资 源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上 页
下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三 章 区 域 自 然 资 源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知识网络构建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

课标链接
名名师师考考点点精精讲讲
中考真题再现
-5-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7.在集体生活中,竞争是以承认、尊重为前提的,集体成员之 间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8.★高频点 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需要每个 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9.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悉心呵护。 【做法】
课标链接
名名师师考考点点精精讲讲
中考真题再现
-11-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名言解读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知识点: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 确的整体。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课标链接
名名师师考考点点精精讲讲
中考真题再现
-12-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4-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 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 主义。【做法】 5.★易错点 我们要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 义,反对小团体主义。【做法】 6.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是善于 合作的,是充满活力的。【特征】
课标链接
名名师师考考点点精精讲讲
中考真题再现
-15-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3.怎样在集体中发展个性?(P60-61) (1)在集体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 识和完善自我。 (2)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在集体交往中完善自己 的个性。 (3)积极参与共同活动,把握机遇,自主发展,使自己的个性不断 丰富。
★5.如何认识集体的力量?(P55-57) (1)来源: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作用:①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 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产生强大的合力。(个人力量对集体力量的作用)②集体的力 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集体 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 经验,扩大视野,健康成长。(集体力量对个人力量的作用)

小说核心知识再回顾

小说核心知识再回顾

微专题三小说核心知识再回顾一、读一读二、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尾巴汪曾祺人事顾问老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工厂里本来没有“人事顾问”这种奇怪的职务,只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多年人事工作,肚子里有一部活档案;近二年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时常闹一点腰酸腿疼,血压偏高,就自己要求当了顾问,所顾的也还多半是人事方面的问题,因此大家叫他人事顾问。

这本是个外号,但是听起来倒像是个正式职称似的。

有关人事工作的会议,只要他能来,他是都来的。

来了,有时也发言,有时不发言。

他的发言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

他看的杂书很多,爱讲故事。

在很严肃的会上有时也讲故事。

下面就是他讲的故事之一。

厂里准备把一个姓林的工程师提升为总工程师,领导层意见不一,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已经开了多次会,定不下来。

赞成的意见不必说了,反对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一、他家庭出身不好,是资本家;二、社会关系复杂,有海外关系,有个堂兄还在台湾;三、反右时有右派言论;四、群众关系不太好,说话有时很尖刻……其中反对最力的是一个姓董的人事科长,此人爱激动,他又说不出什么理由,只是每次都是满脸通红地说:“知识分子!哼!知识分子!”翻来覆去,只是这一句话。

人事顾问听了几次会,没有表态。

党委书记说:“老黄,你也说两句!”老黄慢条斯理地说:“我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人,叫做艾子。

艾子有一回坐船,船停在江边。

半夜里,艾子听见江底下一片哭声。

仔细一听,是一群水族在哭。

艾子问:‘你们哭什么?’水族们说:‘龙王有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杀掉,我们都是有尾巴的,所以在这里哭。

’艾子听了,深表同情。

艾子看看,有一只蛤蟆也在哭,艾子很奇怪,问这蛤蟆:‘你哭什么呢?你又没有尾巴!’蛤蟆说:‘我怕龙王要追查起我当蝌蚪时候的事儿呀!’”1.小说中的画线部分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这样写对塑造人物有什么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画线部分使用了白描的手法。

第3章知识与回顾

第3章知识与回顾

八年级数学导学稿第三章 回顾与总结龙都街道吕标初中编写学习目标:1、理解分式的意义、会求使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掌握分式的值是否为零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了解最简分式和最简公分母的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通分和约分。

3、理解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运算,掌握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法则,会熟练、准确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知道运算的顺序。

4、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初步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5、使学生能够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难点:分式方程增根的产生以及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知识点一:分式形如 的式子叫做分式 。

知识点二:分式B A的值1.当 时,分式有意义;2.当 时,分式无意义;3.当 时,分式的值为0;4.当 时,分式的值为1。

知识点三: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知识点四: 分式的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式,使分式变成最简分式或者整式1.最大公因式= 。

2.当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为多项式时,知识点五:分式的通分把异分母分式变成同分母分式的过程。

1.最简公分母= 。

2.当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为多项式时,知识点六:分式的运算法则(用式子表示)乘法法则: 除法法则:加法法则: 减法法则:知识点七:分式方程的增根在方程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合 叫做原方程的增根知识点八: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一审 二设 三列 四解 五验 六答【巩固提升】1.将b a a -中的a 、b 都缩小3倍,则分式的值( )A . 不变B . 扩大3倍C . 缩小3倍D . 扩大6倍2.若关于x 的方程1011--=--m x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是( ) A 、3 B 、2 C 、1 D 、-13.已知115x y +=,则分式2322x xy y x xy y-+++=________ ; 4.先化简,再求值:22911()3333x x x x x x -⋅=--+其中5、工程问题(1)某水泵厂在一定天数内生产4000台水泵,工人为支援四化建设,每天比原计划增产%25,可提前10天完成任务,问原计划日产多少台?(2)现要装配30台机器,在装配好6台后,采用了新的技术,每天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结果共用了3天完成任务。

2014高考语文二轮课件:微专题3.1古代诗歌核心知识再回顾

2014高考语文二轮课件:微专题3.1古代诗歌核心知识再回顾

念奴娇 · 赤壁怀 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 古(苏轼) 尽、 千古风流人 瑜,却从“千古风流人 壁之战时的“多少豪 大江东去, 浪淘 物”写起,由此引出赤 物。故垒西边, 杰”,最后才集中为周 人道是、 三国周 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 郎赤壁。 词人心中的主要地位。
越中览古(李白) 对照 物或情形作对
语 言
清新自然、 平淡质朴、 民歌风味、 绚丽、 含蓄 (蕴藉 )、 简洁、明快、瑰丽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 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意 境
幽静、宁谧、苍莽、深远、热烈、高昂、壮阔、悠 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 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婉转、空寂寥落、萧 条荒凉
二、练一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答案 借景抒情、对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万里路上,同情对方更不幸的遭遇。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 红蓼: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答案
诗歌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和黯淡、伤感
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浓重的思念之情。艺术上的最大特点 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一、读一读
古诗常用表现手法
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览表 表现 手法 说 明 示 例 赏 析
指的是以乙 托甲,使甲的 衬托 特 点 或 特 质 烘托 更加突出。有 正衬和反衬 两种。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考前冲关夺分 第三章 微专题一 熟读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课件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考前冲关夺分 第三章 微专题一 熟读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课件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
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 “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 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 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
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
1.时间
要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文献中的纪年主
要有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两种。年号纪年的标志
是:①年号+初,如“绍兴初”;②年号+具体年代,
如“绍兴三年 ”;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
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
那 些 词 儿 , 如 “ 甲 子 ”“ 乙 卯 ”“ 丙 寅 ”“ 壬
(一)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是介绍说明传主的:(1)姓名、字号;(2)籍贯;(3)家 庭背景(家庭经济及祖父、父亲等人的学识、为人、性格、 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 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 事情主要有以下这些要素:
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D.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
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

解析
正确标点为: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
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
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 是稍知名。 答案 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 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 “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 《礼》《乐》合称为“五经”。 ( ) 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

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本考点梳理七年级(下)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本考点梳理七年级(下)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考点精讲
返回考点清单 返回栏目导航
★4.集体力量的来源和作用。(P55~57) (1)来源:集体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形成:①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 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 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②集体 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 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③集体有 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 健康成长。(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核心观点
返回栏目导航
5. 美好集体的特征:是 民主的 、 公正的 ,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是善于 合作 的,是充满活力的。
6. 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 们 自主建设 、自我管理。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考点清单
2 数据聚焦 考点精讲
考点 1 个人与集体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考点精讲
返回考点清单 返回栏目导航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P64~65)
(1)在集体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2)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坚持集体主义。 (3)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证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 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考点精讲
返回考点清单 返回栏目导航
5.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为什么说集体生活成就我?)(P58~61) (1)涵养品格:①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②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 度和能力。 (2)发展个性:①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②包容他人的 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③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 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联系实例

第三章核心知识再回顾微专题一

第三章核心知识再回顾微专题一

温馨寄语语文知识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几乎所有的语文试题都要靠语文知识来帮助解决,因此考前莫忘对语文知识进行再回顾。

这里,只是借核心知识的回顾触发你对语文知识的回忆和整理。

微专题一古代诗歌核心知识再回顾Ⅰ古诗常用修辞手法一、读一读修辞手法说明示例赏析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望洞庭(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如梦令(李清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偶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又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诗人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喜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寄语语文知识是形成语文水平的基础,几乎所有的语文试题都要靠语文知识来协助解决,所以考前莫忘对语文知识实行再回顾。

这里,仅仅借核心知识的回顾触发你对语文知识的回忆和整理。

Ⅰ古诗常用修辞手法一、读一读修辞手法说明示例赏析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望洞庭(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能够使语言简练、含蓄,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如梦令(李清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偶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登高(杜甫) “无边落木”对“不尽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长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又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诗人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喜爱之情。

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清明(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用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点出人物和地点,一幅充满春意和乡野情趣的画面跃然纸上。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增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双关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诗歌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竹枝词(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写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微妙复杂的心理。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使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二、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这首散曲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其中“长江万里白如练”和“塞鸿一字来如线”两句在使用修辞手法的角度上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而且句句用比,一句一景,千姿百态,气象雄伟。

“长江万里白如练”一句从形和色的角度写远望长江,形象而有气势;“塞鸿一字来如线”一句只从形的角度,描写南归的大雁一字排开、划过江天的景象,既点明时令,又引人遐思。

解析该散曲用了七个比喻句,从物象的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着墨,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图景。

2.(2008·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②入种桑园。

茅苫③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这首元散曲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

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Ⅱ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抒情方式说明示例赏析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不过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不过涕下”。

借景抒情借助于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托物言不直接表露思想、感蝉(虞世南) 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志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与抒怀合二为一。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道出了蕴涵的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借古讽今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

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个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

用典有时增加了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有时则是为了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①“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行刘攽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结合全诗,说说后两联是如何表达“凄恻”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颈联是以点代面,表现幸存者生活的艰辛。

渡头老翁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蛟龙蜿蜒”的河上摆渡挣钱,说明洪水泛滥后幸存者生活的艰难。

尾联上句直接写百姓被水淹死的凄惨结局,下句写买鱼时想到死于水中的百姓,直接抒发“凄恻”之情。

解析注意题干的问法,答题时应写出抒情方式。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①无尘水槛②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

②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

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和黯淡、伤感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浓重的思念之情。

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解析首句写竹坞、水槛,环境清幽雅洁,作者备感孤寂,自然引发思念友人之情。

阴霾欲雨、四望迷蒙的天色,使诗人的心情更加黯淡,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而雨打枯荷的声韵似乎让诗人略慰相思,稍解寂寥,但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增加了环境的寂寥,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Ⅲ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读一读表现手法说明示例赏析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词人心中的主要地位。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涵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有相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处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实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描写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前两句主要是使用正面描写,表现天姥山的高峻奇伟之势;后两句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细节描写用极细腻的笔法,精细地描绘人或事。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显示出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

注①描写是古诗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很多方法与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