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创新

合集下载

社区创新管理总结5篇

社区创新管理总结5篇

社区创新管理总结5篇第1篇示例:社区创新管理总结随着社区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社区管理已不再是单一的基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治安管理,而是更加强调社区居民自治、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

社区创新管理是指在理论、技术和管理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在实践中拓展社区管理的新领域、新内容、新方式,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和居民的幸福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总结社区创新管理的重要性、现状和应用,并围绕社区合作、科技引领、文化涵养等方面,提出提升社区创新管理的建议。

一、社区创新管理的重要性1. 促进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创新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参与社区决策、管理、监督和公共事务的机会,促进了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的提升。

通过居民自治,可以更好地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解决社区内部问题,推动社区发展。

2. 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社区创新管理可以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和力量,提高社区治理的效能。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更好地协调社会资源,优化社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社区治理效率和效果。

3. 培育社区共建共享意识社区创新管理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建共享的理念在社区内的深入发展。

通过组织各类社区活动,推动社区居民共享社区资源,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

二、社区创新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社区创新管理在政策支持、技术应用、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1. 政策支持不足当前,社区管理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意识不足,社区管理的主体多为政府,辅之以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不够凸显。

需要政府加大对社区管理的政策支持,倡导社区合作,推动社区治理体制的改革。

2. 技术应用不足社区管理还存在信息化水平低、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社区管理方式较为落后,无法满足社区治理的需要。

需要推广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社区管理效能。

新形势下创新社区管理体制的切入点

新形势下创新社区管理体制的切入点
组 织 在 社 区管理 和 服 务 中 的重 要 作 用 。
关 键 词 :社 区管理体制;创 新;政府职能转变;社 区自治和服务
作 者 简 介 :王铭 。济南行政学院行政管理教研部讲师 ( 邮政编码
20 1) 504
中 图分类 号 :0 1 .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7 — 39 ( 1 )0 O0 一0 928 62 65 2 2 2一 1o 3 0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学报 ・ 21 2/02
新 形 势 下 创 新 辜 区 管 理 体 制 的 切 入 点 土
王 铭
摘 要 :社会转型期对社 区管理和社 区服务提 出 了许多新要求。新形 势下,创新杜 区管理体制,必须要 以切实转 变政
府 取 能 为 前提 , 以强 化 社 区 自治 和 服务 功 能为 重 点 , 同时 , 要 采 取 切 实措 施 培 育 、 提 高 居 民的 社 区 意 识 。 发 挥 社 区 社会
剧 增 ,很 多 城 市 社 区 出现 户 籍 人 口 和 外 来 常 住 人 口 比 例 “ 挂 ”现 象 ,而 由 于 身 份 的 限 制 和 一 些 传 统 观 念 的 影 响 , 倒
外来 人 口很 难 真 正 融 入 城 市 社 区 ,在 城 市 得 不 到 应 有 的 尊 重 和服 务 ;这 样 一 种 现 状 与 流 动 人 口 的 犯 罪 ,流 动 人 口 的
理 和发 展 提 出 了严 峻 的 挑 战 。 再 次 ,随 着 城 市 化 的 发 展 ,城 市 外 来 人 口 和 流 动 人 口
从 上 个 世 纪 9 代 我 国逐 步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0年 制 开 始 ,随 着 经 济 体 制 和 政 治 体 制 的 深 入 改 革 ,给 整 个 社 会 管 理 特 别 是 社 区 的 建 设 和 发展 提 出 了 新 的要 求 。 首先 ,由 于 改 革 ,许 多 “ 位 人 ” 转 变 为 “ 会 人 ” 单 社 , 给社 区带 来各 方 面 的要 求 和 压 力 。我 国原 有 的 单 位 制 、 街

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理和 管理权 ,对 居委会工作行使指 导职 能,以及完成上 利益 关系,造成 了社区办事处职 能错位 等现象。社区办
级行 政职能部 门安排 的其他任 务。但是 ,就 国内 目前 社 事处职能错位不仅会使 自身消耗更多精力处理其他事物 ,
区办事 处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与法律规定 的机构性质大 造成本职 工作的疏忽,更会 因为涉及 企业经济 问题造成
本次数据样本 的收集大 多来 自于收入较高、房产较
发展研 究 [j-].昆明理工 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O14,3.
多 的人 群 ,对 于 该 问题 的 看 法 存 在 不 具 备 全 面 代 表 性 的 [3]宋一凡 .美国新兴 的反抵押贷款 … .上 海金 融 ,1991,3.
人 群 最 倾 向 于 “以 房 养 老 ”,拥 有 更 少 或 更 多房 产 的 人 … 牛清 霞,张倩 .我 国开展 住房反 向抵押 贷款 可行 性研 究
群 则 对 “以房 养 老 ”意 愿 不大 。
[J].商品与质 量,2O11,S4.
4.2待解 决 问题
[2】屠年松 ,王浩 .人 口老龄化 背景 下 中国住房反 向抵押 贷款
关键词:社 区 行政管理 改革创新
在社会 主义经济体制变革 的今天 ,如何深化社 区建 面存在严重 的交集 ,造成 了二者之 间职 能错位 的现 象。
设和 管理 已经成为时代发展 的主题之一 。只有建立 以社 社 区办事处 的主要职 能是从事有 关社区的建设与管理。
区为 中心 的社会 管理模式,加强社 区管理 ,创新社 区行 但是 ,就 目前而言 ,国内大部分社 区办事处则额外承担
相径庭,其职能性远远超 出了法律的范畴,职责范围扩大, 内部 经 济 的贪 污腐 败 。

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有多远?--基于体制创新的视角

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有多远?--基于体制创新的视角

第二 , “ 乡土社 会 ”情结 成为 阻碍
系现 代化 的基 本依 托 ,如何 实现 从社 区 社 区治 理体 制还 正处 于改 革初 创期 。理 社 区共 同体生成 的文 化 因素 。共 同体 的 管 理 到社 区治 理 的飞跃 ?本 文拟 在 回顾 论 上 不 成 熟 ,实 践 上 缺 乏 经 验 ,给 社 存在 是实 现社 区治理 的基 础 。共 同体 的 分 析社 区治理 体制 的形 成 、历 史 与现状 区治理 体制 带来 了制 度创 新层 面 的新 问 生成依 托于 社 区 内部 的共 同 关系和社 会 的基 础上 ,结 合 当前社 区治理 体 制存在 题 ,许 多根 源性 、深层 次 矛盾 逐渐暴 露 互动 ,或者 叫做 情感 归属 与传统 认 同 。 的 问题 ,尝 试提 供一 条 我 国社 区治 理体 出来 。突 出体 现为 政府 职 能转变 与社 区 相对 于 西方 的契 约文化 ,我国基 层社 会
理 ”理 论兴 起 于 2 0 世纪末 , 联合 国全 球 无 暇 专注从 事 与居 民 自治 事务 有 关的工 结识 近在 咫尺 的邻居 。这 一方 面说 明城
自治 ”这 一应 然角 镇化 的加 速推进 ,改变 了人们 旧有 的居 治 理 委 员会 将 “ 治理” 概念界定为 “ 各 作 ,从 而无 法履 行 “ 种公 共 的或 私人 的个人 和机 构管理 其 共 色 。 … 内卷 化 ’ ( i n v o l u t i o n )源 于拉 住方 式 ,人与 人的 隔离感 日渐 加深 。 另 同事务 的诸多 方式 的总 和 。它是使 相 互 丁语 ,原意 是 ‘ 转往 是 自发 的。进 入到 现代 社
第一 ,居 ( 村 )委 会 “ 内卷 化”成 会 ,家庭 结构 核心 化和 家庭 规模 小型 化 似乎 正在 消解 “ 乡土社 会 ”的文 化影 响

创新社会管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

创新社会管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

创新社会管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摘要:通过建立专门的城市社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社区管理的职责与权限,减少权责模糊问题;强化管理层对社区管理的重视,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保障资源支持;加强居民参与和归属感,建立多样化参与平台,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社区管理法律体系与政策支持有助于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促进社区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城市社区管理;城市发展引言在当代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高效的社区管理对于城市稳定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创新社会管理视角下,如何解决城市社区管理问题。

论文将分析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城市社区管理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1.1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在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管理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当前的管理制度往往无法充分适应城市社区多样化的需求。

一些社区缺乏完善的自治机制和决策机制,导致居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受挫。

同时,社区管理中的责任划分也缺乏明晰性,导致一些问题无人负责或责任不明确。

为了建立有效的社区管理机制,需要更加注重社区自治,强化居民参与,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1.2管理层重视不够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管理层对社区事务的重视程度不足是一大问题。

由于城市社区并不像其他政府层级那样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宏大的政策影响,管理层往往容易忽视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他们可能更加关注城市整体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而忽视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急难愁盼问题和社区治理的细节问题。

这种不够重视导致社区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和政策倾斜,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果和成效。

1.3居民的归属感不强城市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不够强烈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流动人口的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有所减弱。

选聘分离: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体制创新——以宁波海曙区为例

选聘分离: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体制创新——以宁波海曙区为例

区治理体制。本文以浙江宁波海曙区首创的 “ 选聘分离”社 区治理体制为例 ,对城市社区治理的体 制 创新进 行探 析 。


“ 聘 分 离 ” 的社 区治 理 体 制创 新 何 以可 能 选
改革 旧的社 区体制 ,建 立新 的社 区体制 ,作 为社 区建设 的重 要 内容 ,贯穿 了社 区建设 的历 史并
二是聘用制度 , 即职业化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办法。“ 选聘分离”体制既解决了社 区居委会 自治功
收稿 日期 :09—0 —1 20 7 8 基金项 目: 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 8 G 0 5 B o 浙 0 C YD 6 Y 第一作者简 介 : 厉云飞 ( 9 4一) ,浙江宁波人 ,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16 ,女
将 继续下 去 。2 0 0 3年 ,宁波 海曙 区 围绕 “ 体制 创新 、功 能开发 、职 能转变 、互动 推进 ” 四个关 键 问
题 进行 了改革 探索 ,努 力形 成 了具有 宁波特 色 的 “ 聘分 离 ”社 区治理体 制 。这种 新型体 制所 寻求 选
的是 :既扩大城市基层 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城市居民群众中切实实行居民 自 ,又尊 治 重历史传承和现实状况 , 使得社 区居委会能恰如其分地协助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使政府的行政和社 会 管理 等职 能不致 落 空 。其 基本 的操 作思路 是 :社 区居 委会 由本 社 区成员 组成 ,经 居 民差额 直选产
选聘分离 :我 国城市社 区治理 的体制创新
— —
以宁波海曙 区为例
厉 云飞,黄瑞瑞
( 宁波大学 法学院,浙江 宁波 3 5 1 12 1)
摘 要 :改 革 开放 以 来 ,各 地在 城 市社 区治 理 体 制 改 革 方 面进 行 了积 极 的探 索 。其 中 ,浙 江 宁波 海 曙 区 首创

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础 的 契合 点 ,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意 义 与 实 赁信息等 )做到上 门办事 、 具 , 服务到 家 。 通过搭建 平台 , 开展活动 , 力探索 提 努
践价 值。 以以推广 “ 可 民情流水线” 工程 信访 代理 中心 。 对信访人实行信访代理 高社 区居 民 自治意识 和 自治 能力 的方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如, 例 为抓 手 , 成 “ 模 化 ” 应 , 体 提 升 服务 , 形 规 效 整 在信访案件的受理 、 调处 、 办理 过 式和方法 , 社 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关键 词 : 民情流水 线” “ 工程
西湖街道 探 索形 成的城 市基层社 会 管 网, 民通过拨打 民情热线电话寻求帮 学 生 、 困失 业 人 员 开 展 就 业 援 助 。 居 特 街道 统一调度 医疗 单位 、 公安 派 出 理新模式“ 民情流水线” 工程 , 以服务群 助 , 众为 核心 , 强化服务 功能 , 实党的绩 所 、物业单位 、社 区家政 、夕 阳乐 ” 夯 “ 餐 向 , 完善 社 区 自治 机 制 , 实 党 的 制 度 夯
四 、 创 新 为 不 竭 动 力 。 升 为 民 以 提 服 务 水 平 。 建 基 层 社 会 多 元 治理 机 制 构
“ 民情流水 线” 工程从诞生到 现在 ,
对街 道社会工作情况实施有效监督 。 上 立立体 交叉 、 全员参与的社 区党建 协调 是一个不断探索 、 断创新 的过程 。从 不 述这些工作 的开展 , 得社区居民增强 机制 , 使 探索建立 了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 最初在居 民楼 院设立 民情信箱 、 开通 民 大工委” , 制 聘任辖 区具有一定规模 和 情热线 、 民情 日记 、 了民主 自治的意识 , 与积极性明显提 “ 参 记 聘请 民情信息员 , 高 ,居民在参与的过程 中得到 了锻炼 , 影 响 的驻 区单位党组 织 负责人 担任街 逐步 完善成 民情 受理 、 限期 办结 、 示 公 凡是 涉及辖 区区域 反馈 、跟踪监督的 民情服务 4套程序 ; 提 高了 自治能力 , 有利 于社 区民主 自治 道党工委兼职委员 。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作者:李芳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36期摘要: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不仅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地区的繁荣、稳定发展有促进作用。

文章从城市社区的管理现状入手,对城市社区管理提出了一些创新策略,以期促进城市社区管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社区管理;创新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社区成为城市管理的主要组织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小管理单元,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因此,搞好社区管理,当前的新环境下,要求社区管理朝着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城市社区在地理位置和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城市社区多是由一些居民区组成的,居民大都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于农村的村落居民管理,管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研究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模式对当前的城市社区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是在政府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依托社区组织和成员,对社区的资源合理使用,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系统,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社区规范来约束。

社区管理要以人为本,鼓励社区成员主动参与社区管理,承担管理的责任,培养社区居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

涉及到居民利益的事情,要让居民参与讨论,制定符合广大居民需求的政策。

让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不仅调动了居民的社区管理积极性,还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促进社区发展。

二、当前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搞好社区管理,通过社区规范来调解社区中的矛盾,对社区稳定发展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社区建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区管理(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社区管理(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社区自治
社区自治是社区居民自我决定社区公共事务的权 利以及权利行使的方式。社区自治是依靠社区 内的自治性组织来实现的。 根据自组织理论 ,社区自组织是指社区成员通过 面对面协商而自主走向有序化的过程 ;社区自 组织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独立的权利主体、被 集体确认的公共利益、面对面协商机制、人际 关系网络、自我约束秩序 。
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
四、体制构建:行政与自治双中心互动体 制 区政府:政治控制职能、行政管理职能、 公共服务职能; 街道:统筹协调职能; 社区:自治职能。
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
1、行政:掌舵 政府依据管辖区域的大小,选择性地 在区、街道、社区三个层面建立起职能 部门独立承担行政职能,使社区摆脱繁 重的行政事务。政府对社区负有掌掌舵 的功能,即支持、指导和协助社区建设 的责任,承担社区公共产品生产的部分 费用,培育社会自治组织。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公民参与的重要内容,是构建 公民社会的基础。 社区参与是改造社区、建设社区的主要动 力,是促进政府民主管理和社区自主管 理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社区意识的提高 和社区认同感的增强,有利于社区问题 的解决和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的理论基础: 公民资格理论:“公民”是一个政治人或 社会人,社区参与是公民运用权利、履 行义务的一种形式,是建立在公民资格 理论基础上的公民实践。 社区主义理论:倡导集体权利,认为普遍 的“善”就是公共利益(公益),公共 利益优先于个人权利。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的形式: 制度性参与(社区成员在既定制度规范内 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式有选举、表决、 执行、管理、决策、监督、观察等); 非制度性参与(社区成员超越既定制度规 范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式有议论、投 诉、抗议等)。

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对策及建议摘要:面对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治理,应加强各类民间组织的管理,提高公众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完善网络舆论导向机制等。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会管理;措施对策引言:目前,为强化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基础上,健全法制体系,有效地整合社会治理资源,为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参与社会管理搭建平台和渠道,从而在制度上保障社会管理大格局中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目标得以实现。

1、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紧迫性1.1社会转型导致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随着改革开放和新世纪的到来,开放的经济迅速发展,国企的改制和非公有制的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所有制结构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商会等新兴的社会团体也纷纷涌现。

“两新”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促使了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分裂与重组,包括董事长与股东、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各类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等。

利益的差异,需求的差异,势必会引起各方的矛盾。

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公司劳动争议、城镇拆迁、土地征收、就业、环境污染等新问题[1]。

1.2社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当前以某市为例,社会管理体系是“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级网络”(即指区一级政府、区街道三级管理、区、街道三级网络)。

但是,由于政府职能的不合理,致使街道等部门的角色和功能发生了脱节,出现了事责分离,权责分离,事事分离现象,其城市委员会所承担的责任过大,存在着行政管理的突出趋势,以及缺乏完善的社区民主体制,这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社区居民的自治功能,这就是所谓的“行政两难”与“社区两难”[2]。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2.1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社区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社区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社区治理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区治理的需求,不断推动社区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管理体制改革社区治理体制是社区治理的基础,管理体制改革是社区治理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务。

应当完善社区居委会的组织架构,增强其服务功能。

同时,推行社区自治,让居民自身参与社区决策和管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二、平台建设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科技的作用,建设社区信息平台、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社区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拓宽居民参与渠道社区治理需要广泛的居民参与,因此,拓宽居民参与渠道是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举办居民议事会、社区公开论坛等活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四、加强社区服务能力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培养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建立社区服务队伍,处理居民的各类问题和投诉,并及时反馈和解决,增强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

五、加强社区安全保障社区安全是重中之重,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

通过加强巡逻、安装监控设备等手段,提升社区的安全防范能力。

同时,加大对流动人口和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减少社会治安事件的发生。

六、发展社区经济社区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需要从经济方面来着手。

通过发展社区经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潜力。

推动社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推动社区居民的经济独立性。

七、提升社区环境质量社区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社区环境是社区治理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

加大对社区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

同时,注重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培养居民的环保习惯。

八、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的文化建设是社区治理模式改革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摘要:我国的社区建设目前已经进去了一个新的阶段,关于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讨论的热点,全国有些城市也在社区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探讨了今后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走向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推荐与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和快速发展,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区级政府派出机关,其辖地面积和人口迅速扩张,这使得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原来实行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条块分割”,处在城市基层管理第一线的街道办事处职权十分,对很多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无权管,而市,区政府的职能则有权管,看不见,造成了有能力关无权管,有权管的无能力管局面。

同时,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基层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新的领域,街道办事处的任务越来越重。

例如,“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增加了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各街区的老龄人口(尤其是离退休人员)显著增多,老年人口的活动空间基本上在家庭所居住的街区,这就增加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内容;改革中出现了大量失业下岗人员,需要街道办事处的关心和帮助;随着城乡社会流动加快,城市街区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他们既为街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给街区的管理带来了压力。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街道办事处的职责规定显然难以应付。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将街道办事处作为第三级管理单位,以行政能力的强化来解决越来越多的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建设。

之后,全国各地很多城市相继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

这种体制快速推进了社区发展,各地社区建设的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另一方面这种体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诸如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居委会的行政化、社区参与度低等。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探索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探索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探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会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城市社区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方式。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逐渐从单位制、街居制走向社区制。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与住房商品化的进程,城市社会的空间结构急剧变化,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流动也日益增强,使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也面临着新旧体制共处的局面。

由于传统体制在实践中弊端日益暴露,因此如何改革传统社区管理体制,建立新型城市社区管理新体制成为本研究的出发点。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社区”一词在20世纪30年代被引入中国,而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名词始于1986年。

当时,民政部为推进城市社会福利工作改革,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并将后者区别于民政部门代表国家办的社会福利,就另起了一个名字,称之为“社区服务”,由此引入了社区概念。

1991年,民政部为了开拓民政工作又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

1998年,国务院确定民政部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意在推动社区建设在全国的发展。

200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由此带来了社区建设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广泛推行。

80年代晚期开始,对计划经济下的控制型社区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革,对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自治型社区治理体制进行探索,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学术界和基层社会共同的探讨方向。

1999年,民政部在10个城市确定了11个城区为“社区建设实验区”,经过几年探索,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如北京九道湾模式、哈尔滨南岗模式、上海卢湾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杭州模式、深圳莲花北模式、武汉百步亭模式、成都锦江模式等等。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考察,这些模式可概括为:行政主导型、半行政半自治型、企业主导型、自治型等。

与传统控制型社区管理模式相比,这些模式在提高社区自主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制度创新的深度上尚有缺欠。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推进社区治理创新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推进社区治理创新

2020年第1期逆护护的十丸届四中全全精神*鉉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进社区治理创新□陈红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指岀: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新时期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决定》提出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从解决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着力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作出贡献。

一、社区治理: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工程社区治理是指社区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主体,依据法律、法规及社区公约、规范等要求,通过协商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社区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

社区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交接点,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To”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社会的快速转型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城乡社区治理的基础和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乡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迫切需要作出调整与变革。

社区是介于宏观社会与微观个人的连接地带,适应客观条件变化进行社区治理创新既有助于培育居民对切身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又能有效为社会转型期各种可能出现的摩擦和冲突提供减压阀、减震器,确保社会安定有序运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市考察,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调研,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社区治理和服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高度重视。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城市社 区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 加强 城市社区管理 , 对改善社 区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及居 民的生存环境 , 培养社区居 民良好 的文化素质与道
区管理的参与 , 增加管理主体之间的联系。
3 立足中国国情实现 自治 , . 体现公 民社会和治 理 的时代发展趋势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这种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外国模式。中国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 一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城市 社 区的实 际情况 ,特别是街道和居 委会 的具体情
8 缄翁 馥 20/ 0 06 4
维普资讯
百家点经
郑 康,刘秀清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革城市社 区管理体制应从 以下三方面着手 :
( )要合并现有的城市社 区, 1 使之成为规模较
社区资产关系 , 疏畅经营与管理渠道。社区的资产
大致可分为社 区内的城市配套设施和社 区管理费
造 )政府是理所 当然的业主 ; , 另一部分是开发商投
资建造 的( 在新城 区其所 占比重更大 )开发商 自然 ,
是业主; 还有一部分设施是由社会慈善机构或社区
的具体要求, 规模以原社 区的4 倍 5 倍为好。2大社 ()
区应具备较为完善的管理与服务功能, 一般包括: 治
人士捐资建造, 虽然这些捐资者并不一定就成为业 主, 但在对这些资产进行经营与管理时必须 考虑捐
区建设 已经成为 中国社会发展 中的一 个战略性 问题 。社 区管理应 坚持 以人 为本原 则 , 中国国情 出发 , 索适应 中 从 探 国国情的 管理体制创新模式。 【 关键词 】 市社 区; 城 管理体制 ; 管理队伍
[ 中图分类号】2 3 F9
[ 文献标识码 】 A

和谐社区与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和谐社区与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和谐社区与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摘要:社区是城市和社会的基本单元,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构建元素。

伴随着社区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对社区管理体制的探索不仅被理论发展所需要,更为实践发展所需要。

以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为例,对和谐社区构建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这一课题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和谐社区;社区管理;社区自治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23-02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微观层次来看,就是要构建和谐的社区。

一个成功的、各方面关系都和谐的社区,从管理体制创新的方面来考察,应该是一个社区与政府之间以及社区各个主体之间互动都很好的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谐社会建设要以和谐社区建设为基础,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一项就是实现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

要实现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即要构建一个新型的“强政府”和“大社会”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机制,这种体制的关键在于政府主导和社区自治这两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不同的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最终能够形成一个和谐的管理秩序[1]。

一、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社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位于市区西北部,东起解放北路,西与盐都区张庄街道接壤,南至建军路,蟒蛇河,北至黄海路,皮岔河。

街道自1983年成立以来,经过2003年社区区划和2005年街道区划调整,现下辖12个社区和2个村,区域面积10.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余人。

辖区内有商业大厦,第二实验学校,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等重点企事业单位,是盐城市区传统的商贸,文化,教育,医疗中心。

先锋街道党工委下辖党委2个,分别市城西村,东河村。

先锋街道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了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三者相结合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

它所建立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是: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和城区管委会构成的街道社区组织的一个领导系统;由业主委员会、治安联防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四个工作委员会构成了街道社区建设的执行系统;由辖区内居民、志愿者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构成的街道社区建设的支持系统。

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制度优势

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制度优势

2021.3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制度优势刘舒(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摘要:城市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居民生活所依托的共同体。

基层党建创造性地运用富有弹性和粘合力的政党运行机制,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

党建引领机制是中国城市治理转型最重要的保障和推动机制,也是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制度优势。

党建引领机制发挥作用需要党组织适应环境发展变化,完成从组织覆盖到功能覆盖的转变,并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党建引领机制的运行是通过“条块关系”协调、区域化党建、治理技术更新等方式实现,其实质是将城市社区各治理主体有效组织起来并整合资源的过程。

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管理既要有现实的组织和资源的支撑,同时也要有观念和规范的保证,借助各种文化手段将自身价值诉求转变为社会公认的主流价值,从而完成价值重塑的目标。

关键词: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组织嵌入;资源整合;价值重塑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91(2021)03-082-007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1]。

这为新发展阶段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根本指引和遵循。

从近些年各地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可以发现,城市社区治理各要素进行了重新组合,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社会治理功能得到有效强化,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从现实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城市社区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治理的基本单元。

党建引领机制是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也是夯实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关键所在。

有鉴于此,本文重点关注党建引领机制本身,从基层党建逻辑和城市社区治理逻辑相结合的角度,对构成党建引领机制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分析,阐明其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并对今后如何更好发挥这一制度优势进行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创新
摘要:社区管理体制是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建设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对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创新的基本路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社区是居民集中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它涉及到生活、就业、教育和娱乐等各种活动。

这些活动之间应如何协调、如何统筹、又如何制度化和法制化,是社区管理体制的第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城市街道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事业单位与政府脱离,单位组织与个人之间也出现了分离,使得城市社区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大量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功能与企业剥离。

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也使得一部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职能从政府职能中分化出来,所有这些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直接由社区承担下来,社区功能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的趋势,城市社区建设的要求非常迫切。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还是一件新生事物,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不断摸索。

传统城市街道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有:政治行政色彩较浓,居民自治意识不强;经济功能
强,管理、服务功能弱化;管理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缺少人文建设,居民缺乏归属感等等。

二、建设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要顺利进行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是准备。

加强宣传教育可采取召开教育大会、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和发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努力使改革精神深入人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这种共识主要包括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

充分认识重要性是指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是城市基层政权建设新的突破口,是全方位拓展社区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它有利于推动基层民主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关系到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建立健全社区的自治组织
在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过程中要遵循“直接民主”的原则,社区自治组织应该包括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协调议事委员会等。

在民政部启动的“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的试点工作中,各实验区在居民自治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做法。

大力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居民公民化,在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同时,居民要为社区作贡献。

创新社区组织机构。

按照“议行分设”的理念创新社区组织,创立“一会(分)两站”模式,从组织结构、性质、职能、人员、经费、场地等关键问题一一分离,理请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委会及社区服务站相互关
系,创新新型的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两个社会组织,使社区居委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居民自治组织。

(三)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法
转变政府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须要求,也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这就决定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按照新体制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真正把赋予社区的各项职责落实到位。

应理顺政府与社区、社区与社会各组织之间的关系。

为规范新型社区组织运作,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办法,明确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区居委会的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使政府在社区腾挪出空间给社区居委会搞居民自治,培育了公民社会,积累了社会资本。

政府“减肥”——将社区公共事务作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政府的责任,让其从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为间接提供公共服务,从靠设立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到靠政策工具提供服务;从给钱、给物、给机构到培育各类民间组织,让民间组织承担起政府下放的职能,从而使政府的职能归位,社区的自治力量增长。

在转变职能过程中,要把着眼点放在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来,放到为群众服务上来,服从大局,适应城市新体制的变化,根据社区管理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实现重心、权利、财力的下移,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把该放下去的权不折不扣的转移下去。

(四)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等的建设
一是法律支撑。

目前,因无明文规定,连专家都很难说清楚社区组
织的定位和性质。

据统计,理论界关于“社区”的定义多达76种。

这个事实,成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不得不迈的“一道坎”。

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在相关法律中明确“社区”的概念和范围。

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同时,应对与社区相关的1000多条法律、法规尽快进行修改和调整。

有专家提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组织法》,或将它作为母法,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细则,逐步建立、完善有关社区管理法制体系。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当前一些需要城市建设和管理只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有时存在着相互推委的现象,还没有形
成很好的合力,这就需要对一些工作进行一个明晰和划分的过程,
并用制度、法规加以保证。

二是改革居委会干部制度。

可对社区干部实行公开招聘,通过民主选举,竞争上岗。

这有利于提高居委会干部的素质,形成一支年轻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又能安置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三是加强硬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加强理论研究,加大对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知道力度。

硬件建设包括对街道办事处、社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办公场所等。

(五)创新社区服务体系
各社区居委会成立社区服务站,各街道办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
在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了区一级社区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的三级社区服务网络。

并对社区服务站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使其按照产业化、实体化模式运作,出台相关规定等
配套措施,成立社区服务专项资金,规定政府按照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对社区服务站从事为居民提供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老人服务等无偿服务进行评估、补贴,并鼓励社区服务站低偿运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

使政府提供了品种多样的福利和服务等新公共产品。

另外,还要提供社区居民交往平台,以政府信用为起点,积累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信任基础;在社区公共事务中倡导平等和宽容的原则,强化居民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匡夫,李天好.论社区自治.东岳论从,2002(3).
[2]奚从清.构建中国社区建设理论的框架体系.社会学月
刊,2002(8).
[3]夏建中.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服务,社会学,20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