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民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课题:西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
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民俗的一些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由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图标讲解各环节的涉及知识;对较为陌生的知识,从理论知识的讲解入手,使学生有较为初步的理解,再联系案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中的一些小问题。
教学重点:苗族、藏族主要的风俗
教学难点:苗族、藏族主要的风俗
授课方法:讲授法。通过形象的图标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较难的问题形象化理解。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本、多媒体、练习册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教学内容备注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见到这张图片吗?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呀他们是哪个少
数民族?
新课讲授
一、苗族的概述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贵州)、湘
(湖南)、云南、广西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
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
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
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
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苗族的宗
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
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一)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好五
色衣裳”。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
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
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
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
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
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
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
(二)苗族饮食习俗
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过去,由于山区缺少食盐,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终年淡食,只能以酸辣调味,日久形成习惯。
苗族人尤其喜欢吃酸,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制酸汤、酸菜、酸辣,腌制鱼肉,苗家的酸汤鱼肉嫩汤鲜,清香可口,闻名遐迩。苗族喜饮酒。平时劳作之余,喝一点酒,舒筋活血,消除疲劳;亲友来访,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必以酒待客,久之形成了一套喝酒的传统习俗和礼仪,很多地方的苗族宴饮和敬酒时,还有唱酒歌的习俗。湘、桂、黔交界地区的苗族还流行喝油茶,它不仅是苗家待客时必备的饮食佳品,而且还是平时饭前饭后的一种特制饮料,有些地方甚至以油茶当中饭吃。湘西、黔东北和重庆南部则将炒米茶作为过年节时饮用和招待亲友贵宾的高档饮料。
酸汤鱼绵菜粑
糯米饭
(三)苗族的节日
(四)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龙坡)。各地芦笙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原因是有的来源于古理古规的吉日,有的来源于庆丰
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变化多端,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三、藏族概述
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
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一)藏族服饰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作棉被抵御风寒;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所以,脱掉一只袖子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藏族同胞特别重视“哈达”,把它看作
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
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
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
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
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
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
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二)藏族戏剧:
西藏藏戏(阿吉拉姆)、安多藏戏(南木特)、德格藏戏、昌都藏戏等4个剧种,各剧种的唱腔、音乐、表演、服饰等具有不同特色。西藏藏戏及安多藏戏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西藏藏戏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在桑寺落成典礼上,艺人们将藏族民间舞与佛经故事结合成为一种哑剧式的跳神仪式。过去藏戏在广场演出,伴奏只用鼓与镲,以人声为演员帮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藏戏被搬上舞台,并对唱腔、乐队等进行了改革,丰富了藏戏音乐的表现力。
(三)藏族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