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1详解

合集下载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生理心理学通过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探讨情绪、认知、行为等心理活动是如何受到生理过程的影响的。

在科学研究中,将生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中枢,生理心理学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认知、情绪等心理活动至关重要。

大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功能,比如大脑皮质与高级认知功能相关联,而杏仁核与情绪处理紧密相关。

2. 神经元活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生理心理学研究神经元的活动能够解析人类心理活动如何在神经水平上实现。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神经递质的释放等过程都和我们的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3.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着人体的自主功能,包括心率、呼吸、消化等。

生理心理学研究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应激等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自主神经系统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生理心理学相关实验1.脑成像技术脑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电生理学记录,是生理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

这些技术可以观察大脑在不同活动状态下的反应,帮助科学家理解某一心理功能的生理机制。

2.条件反射实验通过条件反射实验,研究者可以观察动物或人类在某种刺激条件下的自发反应。

比如,帕夫洛夫的狗就是一个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了食物与唾液分泌之间的联系。

3.药物实验药物在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直接影响人类的情绪和行为。

生理心理学通过药物实验研究药物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还可以为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产生可能与神经系统异常有关,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开发更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手段。

总的来说,生理心理学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研究领域,它揭示了生理和心理之间密切的联系,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人类的心理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沈政、林庶芝《生理心理学》笔记及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导论——第3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

沈政、林庶芝《生理心理学》笔记及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导论——第3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

沈政、林庶芝《⽣理⼼理学》笔记及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导论——第3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理⼼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科学与社会价值⽣理⼼理学是⼼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必修课程,是⼼理科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脑关系是⽣理⼼理学研究的核⼼命题,该命题的研究进展不仅对⼼理学其他分⽀学科的发展产⽣重⼤影响,对于认识论和哲学的理论发展也具有重⼤意义。

(⼀)⼼-⾝关系⼼⾝关系的科学命题不仅是⼼理⽣理学的基本命题,也是哲学的基本命题。

早期⾃然哲学式的⼼-⾝关系理论研究⽐较肤浅。

随着科学的发展,⼼-⾝关系的探讨逐渐为⼼-脑关系的命题所取代。

(⼆)⼼-物关系⼼⼀物关系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既是⼼理学的命题,也是哲学的第⼀命题。

⼼理学从具体的外界物质刺激与个体意识之间的制约关系中,探讨个体⼼理活动的规律。

随着新⽅法和新理论的产⽣,研究表明⼈类的意识活动是外界物质过程与脑这⼀特殊物质相互作⽤的产物。

(三)⼼-脑关系神经科学是近四⼗多年来形成的⼀门综合科学,它囊括了脑研究的许多理论和技术。

信息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综合科学,它的⼀些理论概念对现代脑研究产⽣了巨⼤启发作⽤。

⽣理⼼理学必须从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中吸收新理论与新技术等新成果。

⼆、⽣理⼼理学的基本理论(⼀)脑机能定位论与等位论的统⼀性原理1.脑机能定位理论(1)1811年,贝尔根据脑形态与功能不同,将其分为⼤脑和⼩脑。

这⼀发现成为脑机能定位理论的发端;(2)1861年,布罗卡发现了位于额叶的“⾔语运动中枢”,1874年,维尔尼克发现了语⾔感觉区。

临床观察法、⼿术切除法、电刺激法、解剖学和组织学法,是脑机能定位理论所依靠的主要⽅法;(3)20世纪40~50年代,苏联关于⼤脑⽪层是条件反射暂时联系赖以形成基础的观点、现代神经⽣理学关于脑⼲⽹状结构是睡眠与觉醒中枢的理论以及60年代根据割裂脑研究提出的⼤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的理论观点,都可以看作是脑机能定位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生理心理学课件第1章 绪论

生理心理学课件第1章 绪论

人的心理是虚无缥缈的“灵魂” 吗? 心理的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能
动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 结论:认识心理的实质必须认识脑的 结构与功能
恩格斯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 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 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产生 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 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 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 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 魂的活动。”
它是心理和生物学(主要是神经科学)的交叉 学科,并与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认知神 经科学等学科是邻近学科。
第2节 心身关系的认识与研究历史
1. 古代思想:唯心VS唯物 2. 古代科学:主脑说VS主心说 3. 近代科学:定位说VS整体说 4. 现代生理心理学:理论创新与先进
技术
1. 古代思想:唯心VS唯物
3、生理心理学在心理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基础理论模块: 普心、发心、 心史、人解、生 心、社心、认心、人心、变 心……
研究方法模块: 实心、研法、心统、心测…..
具体应用模块: 心咨、教心、管心、团心、职 心………..
第1节 生理心理学的性质与邻近学科
生理心理学以心身关系为基本命题,以动物或 人为研究对象,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方法,力 图阐明心理和行为活动的生理机制。
现反射等活动。 身和心可以相互影响,交感地点
在松果体。
2. 古代科学:主脑说VS主心说
古希腊 希波克拉底VS亚里士多德 盖伦的贡献
中国 《黄帝内经》中的观点 李时针、方以智、刘智、王清任的先进 观点
3. 近代科学:定位说VS整体说
1808伽尔(德)的颅相学(定位说) 1840弗洛伦斯(法):动物实验性切除实验(整体说) 1861布洛卡(法):脑伤病人研究(定位说) 1929拉什里(美):脑组织的等能说(整体说) 1930潘菲尔德(加):感觉和运动的躯体投射图(定位说)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注意的主要功能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一、警觉网络(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DNAB损伤鼠模型在脑内注射6一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

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中脑一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

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一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生理心理学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第一章生理心理学第一章一、生理心理学的性质1.定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行为的生理过程,特别是脑的工作机制,因而又被称为生物心理学或行为神经科学。

2.学科性质:生理心理学是介于生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基本方法:①干预机体②干预行为③观察行为与机体变量的共变关系4.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根本目的:理解人类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起源、发展及其机制,并运用科学发现去改善人类生活或造福于其其他动物。

5.研究的视角和范围:①行为类型:就是科学研究中所定义的行为模型②通过比较行为学的方法③从个体发育的角度④通过生物学技术与行为学整合的研究方法二、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1.自然选择: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2.行为选择优势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机能主义的概念3.环境的强化学习:桑代克四、神经系统发生变化的不同过程①增殖:非神经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②迁移:神经细胞移向指定位置③分化:神经细胞演变成不同功能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④突触生长:神经纤维之间建立联络⑤凋亡:部分神经细胞被死亡基因调节导致程序性死亡⑥突触重建:一些神经元突触死亡并再建立新的突触联络前四个过程在出生前完成,后两个阶段以出生前后为主,但突触重建在出生后可保持更长时间。

五、脑发育的特点1.从脑重的变化来看,在出生后的0-5岁脑的重量有个显著的增长2.从发育的一般顺序上看,感知觉先于运动,运动先于语言,语言先于其他复杂的认知功能3.脑的形态发育研究表明:①人类出生后11个月,视觉皮层突触密度迅速增加,1岁时达到最大值②出生后听觉皮层突触密度与视觉功能同步增长,4个月后达到较高水平,一直持续到4岁时达到最大值③而与语言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前额叶突触密度,在5岁左右才达到最大值。

修剪完成后的大脑皮层的有效突触或灰质皮层的增加,认知功能提高的关键:7岁左右时大脑皮层越厚,智力程度越低六、脑与行为关系的探索与发展1.脑中心学说的起源:“心脏中心”学说2.脑功能的整体论与定位论整体论定位论:弗朗兹·加尔颅相学3.实验神经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德国缪勒4.脑与行为的整合研究。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

一、名解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PET:(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fMRI: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

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EPSP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EPSP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

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AEP:(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

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

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

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

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兴奋水平所决定的唤醒状态)。

生理心理学:01绪论

生理心理学:01绪论
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 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
Warrington的神经心理学实验
物理匹配
材料:呈现两张从不同角度绘制,可能是也 可能不是同一物体的图片
任务:判断两者是否为同一物体,需要被试 依据知觉到的信息对物体进行归类判断
被试:测验
生理心理学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https:///s/1i_0vLxk2KGpuEN6yUEbZfQ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意义 第二节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三节 生理心理学的临近学科 第四节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意义
三、具体方法与技术
• 脑立体定位技术 • 脑损伤法 • 刺激法 • 电记录法 • 生物化学分析法 • 分子遗传学技术 • 脑成像技术
分子遗传学技术
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1996年,Ebstein和Benjamin研究发现, DRD4基因结构较长、含有7个重复DNA 序列的人,易于兴奋、多变和探险,而该 基因较短、仅含有4个重复DNA序列的人, 则趋于温和、拘谨和恬静寡欢。
新兴的转基因技术在学习记忆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证明: 给小白鼠转 入NMDANR2B高表 达的基因, 小白鼠学习 能力提高。
主要方法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不同的研究方法反映了人们对人的大脑及神经系统工作 过程及特征的认识水平和手段;
➢研究方法的发展反映了人们从对神经系统单一的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及心理的生理运作机制到复杂的 脑区、大脑半球、身心协同作用的研究;
一、什么是生理心理学
(一)定义:
理论定义: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机制的科学。

生理心理学知识总结(一)2024

生理心理学知识总结(一)2024

生理心理学知识总结(一)引言概述: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生理过程对心理活动产生的影响的科学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生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神经系统对于行为的影响、感觉与知觉、意识、学习和记忆以及动机与情绪等五个主要领域。

正文:一、神经系统对行为的影响1. 神经元和神经传递的基本原理2.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区域的作用3. 神经系统对行为的调控机制4.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衰老对行为的影响5. 神经科学技术在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二、感觉与知觉1. 感觉系统的组成和感知过程2. 感官器官对于不同感觉的作用3. 感官适应和感知细节的能力4. 感觉错误、注意力和意识对知觉的影响5. 感觉与知觉研究的应用领域三、意识1. 意识的定义和作用2. 意识和觉醒的关系3. 意识内容的组成和表达方式4. 潜意识和非意识过程的研究5. 意识障碍和意识状态的调控机制四、学习和记忆1. 学习的定义和类型2. 焦虑和动机对学习的影响3. 记忆过程的分类和特点4. 记忆存储和提取的机制5. 记忆障碍和增强方法的研究五、动机与情绪1. 动机的概念和类型2. 情绪的定义和产生机制3. 情绪表达和识别的方式4. 情绪对行为和认知的影响5. 动机与情绪相关疾病的研究与治疗总结:本文总结了生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神经系统对行为的影响、感觉与知觉、意识、学习和记忆以及动机与情绪等五个主要领域。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是如何与生理过程相互作用的。

这些知识对于心理学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理心理学1绪论

生理心理学1绪论
• 2)组织学方法 • 固定:福尔马林,破坏自溶酶 • 切片 • 染色
37
1、神经解剖学技术
• 3)神经通路追踪法——找出神经联 系,神经通路
• 顺向追踪(细胞体轴突):如刀 豆白细胞凝集素
• 逆向追踪(轴突细胞体):如辣 根过氧化酶
• 如杏仁核与PAG的联系
38
2、脑损伤法
(1)不可逆损伤 三类 (2)可逆损伤
1、生理心理学基本观点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7
1、生理心理学基本观点
• 二元论
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身心是相互 分离的,身体由普通物质构成,但心灵不是;精神和 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
古希腊:柏拉图 17世纪:笛卡尔
8
1、生理心理学基本观点
• 下丘脑和垂体前叶: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体
• 下丘脑和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 和催产素
26
中脑
• 中脑围绕大脑导水管,主要包括 顶盖和被盖。
• 顶盖:包含上丘和下丘两个结构, 从脑干背面看是4个隆起。
• 被盖:指的是顶盖下面的中脑部 分。包括脑干网状结构、控制眼 球运动的核团、导水管周围灰质、 红核、黑质、腹侧被盖区。
• 杏仁核:位于颞叶嘴端内部。
• 边缘系统功能:个体保存(防御)、 种族保存(生殖繁衍)、内脏活动、 学习和记忆、情绪。
23
端脑——基底神经节
• 位于侧脑室下方,主要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 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
• 主要参与运动的控制。病变引起的疾病有帕金森疾病 和舞蹈症。
尾状核
纹状体
壳核
豆状核
▫ 整体学说
动物损伤后的行为障碍的恢复
29

生理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生理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生理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精神活动与生理机制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神经系统、生物化学、荷尔蒙、认知、情绪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对生理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神经系统与大脑结构人类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而外周神经系统则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大脑的结构主要包括脑干、小脑、边缘系统和皮质系统。

脑干负责基本的生理功能,小脑参与协调和控制运动,边缘系统与情绪、动机等有关,而皮质系统则是思维和意识的中枢。

二、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个方面。

感觉信息经过神经传递到大脑,并在大脑中进行加工和解读,最终形成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取新的行为和知识,记忆则是对学习过程中所获取信息的储存和保持。

学习和记忆是通过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来实现的,尤其是突触的改变。

学习和记忆可以分为情境记忆、声明记忆和无意识记忆等不同类型。

四、情感和情绪情感是指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感受,而情绪则是一种更持久和综合的情感状态。

情感和情绪在大脑的边缘系统中得到表征和调节。

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对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五、意识和睡眠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和外界的感知和认识,睡眠则是意识状态的一种特殊形式。

意识是由大脑中的不同区域联动来实现的,包括皮质和脑干等结构的相互作用。

睡眠对于人的健康和认知功能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恢复体力和巩固记忆。

六、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是指人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异常的情况,可能涉及到生理和环境等多个因素。

常见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生理心理学对于揭示和理解这些障碍和疾病的发生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结:生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精神活动与生理机制之间的关系。

它涉及神经系统、感觉和知觉、学习和记忆、情感和情绪、意识和睡眠以及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等多个方面。

1生理心理学6.17

1生理心理学6.17
杏仁核由中央核和外侧基底核两部分构成,也是边缘系统的最重要的古老核团之一,面对环境危险时,动物产生恐惧和逃跑行为是生存基本需要。情绪心理或行为反应一般由中央核控制,中央核也受外侧基底核调节。外侧基底核主要通过3途径接受外界或中枢的危险信号:感觉皮层、听觉皮层和丘脑视听痛觉中枢的直接传入。信号直接传入意味着杏仁核可以独立工作,大大提高神经反应速度,对身临险境的动物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6、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区别
脑电图EEG
事件相关电位ERP
EEG记录使用头皮电极,将盘转金属电极置于被试的头皮上。通过类似伏特计的装置将这种点活动信号放大输出,局部电压变化信号被描记在记录纸上。优势在于记录脑活动发生时间的精确性,可以反映脑在数毫秒之内的活动变化情况,但因收集的电信号来自数百万个神经元的信号,定位功能很弱。
ERP是指给予或撤销一种特定的作用于感觉系统的刺激,在脑区引起电位变化。可观察的指标有信号波形及其出现的时间。刺激可分为早中晚3个成分或外源性、内源性成分。当刺激呈现给被试或让被试重复执行某项任务是,同时记录器ERP。电脑对ERP进行高速处理,能够分辨一到数毫秒之内的大脑反应。多导分布式记录有可能区分刺激所激活的脑区范围。
5、深层边缘系统(结合第三章第10题,简答or论述)
深层边缘系统的作用
1)提供了情绪这一调味剂,使你尽可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低——积极情绪;被激活——消极情绪,当深层边缘系统过度激活时,它会给思维装一个消极过滤器。抑郁症的人会持续产生沮丧的念头,他们因为头脑中的自动消极思维而痛苦。例子PMS(经前综合症):患者在月经前5天左右,会出现深层边缘系统的过度激活,随着荷尔蒙激素的降低,深层边缘系统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消极。
第三:个体发育:了解生物学技术与行为学整合的研究方法,探索特定行为相关的特殊脑结构、系统、器官、细胞及分子活动规律,更深刻地了解特定行为的生物机制。

生理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生理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生理心理学主要知识点生理心理学(Psychophysiology)是一个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与生理反应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索了生物机制如何影响认知、情绪和行为,深入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理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并提供相关实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一、神经传递和神经元活动生理心理学研究神经系统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以及神经元如何相互作用以产生复杂的心理过程。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神经脉冲通过轴突传递,而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荷兰神经生理学家Herman von Helmholtz证明了神经脉冲传递速度的重要性,他的实验为神经元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提供了关键证据。

二、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生理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感觉是指我们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而知觉是我们根据这些感觉信息构建的主观体验。

例如,视觉感觉涉及我们的眼睛接收到的光线,并将其转化为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和色彩。

知觉过程则包括我们对物体形状、大小和运动的认知。

草莓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即使在看不见其真实颜色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形状和其他视觉特征来识别它。

三、注意力和意识注意力是我们集中精力和意识的能力,它是我们处理感觉信息和规划行为的关键。

生理心理学研究注意力是如何在大脑中被调节和分配的。

例如,双任务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同时进行两个任务,结果发现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会影响注意力的分配。

此外,意识是我们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主观体验。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意识障碍的病人,如昏迷患者或意识丧失的人,来深入了解意识的生理基础。

四、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中的重要元素。

生理心理学研究情绪如何与生理过程相互作用,并如何通过生理指标来衡量情感状态。

例如,心率、皮肤电活动和脑电图是常用的生理指标。

当我们经历情绪激动时,这些指标会发生变化。

通过研究这些生理变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情绪状态的特征。

生理心理学总结详解

生理心理学总结详解

第一章导论一、什么是生理心理学研究主要涉及行为的生理过程,特别是脑的工作机制。

因而又称为生物心理学、行为神经科学。

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实验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心理学家感兴趣关注的问题。

研究知觉过程、运动控制、睡眠觉醒、繁殖行为、摄食饮水行为、情绪行为、学习和语言等。

以及人类病理心理(如成瘾和心理障碍)的生理学。

二、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生理心理学以各种实验动物或人类为被试:群体,整体,系统,器官,脑区,局部神经环路,细胞,突触,分子水平(9种)三、神经系统的演化与行为(选择)从单细胞动物到人类,神经系统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行为发展的水平,也从简单逐渐过度到复杂。

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其神经系统的演化是同步的。

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系统,腔肠动物,神经网出现环节动物,多数有两个神经节,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因为动物前段感觉机智的出现与发展,神经节逐渐开始呈现集中的趋势。

演化沿着这条路线进行,许多动物的前端出现复杂的神经细胞集群,继而又出现神经系统的头化或称脑化的过程。

扁形动物中的涡虫已有左右对称的脑。

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枪乌贼有一个大量神经节包围食道而形成的脑,没有稳定的社会性。

节肢动物,昆虫社会组织性最高,表现为互相照料以及依赖关系。

脊椎动物,脑的结构逐渐形成。

两栖动物,大脑开始出现心理活动的更高调节机构――新皮层或称为同形皮层。

青蛙已具备视觉和运动觉的特征信号整合加工的能力。

爬行动物,大脑新皮层已演化成三层结构,如鳄鱼哺乳类动物,大脑新皮层发展到六层所有灵长类动物大脑新皮层和人类一样均为6层结构。

在高级哺乳类动物中,与低等级脊椎动物类似的脑结构仍然存在,但功能逐渐弱化,如海马、纹状体等古老的皮层结构(被称为古旧脑)在动物神经演化中,古旧核团或皮质的功能逐渐向新皮层转移的过程被称为皮层化倾向。

四、人类的脑发育与行为(选择)人类大脑完全成熟大约需要20年左右。

出生后0-5岁脑重量有个显著增长期突触的修剪(pruning)完成修剪后,大脑皮层的有效突触或灰质增加。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

生理心理学完整详解

一、名解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PET:(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fMRI: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

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EPSP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EPSP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

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AEP:(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

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

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

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

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兴奋水平所决定的唤醒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注意的主要功能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一、警觉网络(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DNAB损伤鼠模型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

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

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如中枢5,7-双羟色胺耗竭,可明显提高鼠的惩罚反映率。

4.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上行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异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的加工。

小结:●蓝斑-皮层NA系统可维持紧张或唤醒状态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在认知或运动传出中起作●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与上述3系统功能对立。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系统同时活动,只是程度不同。

二、定向网络主要组成部分是: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

1.顶叶●对侧疏忽综合征。

(1)对侧疏忽综合征主要表现:病人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2)对侧疏忽综合征原因:对损伤的大脑半球同测线索的过度注意;注意损伤大脑半球对侧的目标出现了困难。

(3)对侧疏忽综合征特别与右半球顶叶损伤有关。

此外,研究发现,右侧顶叶同时主管对身体左右两侧及其对外部空间事物的注意力,而左侧顶叶只管对身体右边的注意。

(4)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注意力集中时,顶叶某些神经元放电会增加且持续。

顶叶皮层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2.中脑上丘●上丘及其周围区域的损伤影响视觉定向。

●进行性麻痹:是一种进行性退变痴呆,典型症状之一是产生了随意眼动,尤其是垂直平面上眼睛运动的明显麻痹。

上丘及其临近顶盖区机能的退变是其独有特征。

3.丘脑枕核●丘脑损伤患者以及丘脑枕核被化学损伤的猴子在隐蔽定向上表现出困难。

三、执行网络●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

●前额叶损伤的症状:1、病人注意的调控能力低下: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特别暗示的事情上,注意力容易分散。

2、病人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很难在不同事物或不同的行为操作间进行转移。

第二节注意的生理过程●注意从其产生方式上说是一种定向反射。

所谓定向反射是指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将感官朝向刺激物,试图探明它“是什么”的反射。

●在新异刺激引起的定向反射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下列变化:①植物性神经功能变化,如瞳孔散大、皮肤到点增加、躯体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心率变慢②脑功能变化,如脑电图出现去同步化快波、皮层兴奋性提高。

③运动功能变化,如头颈肌和眼外肌收缩,使感觉器官朝向刺激源。

●用注意产生过程解释“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大脑皮层上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服从于优势原则——当有机体把某种事物作为自己心理活动的对象时,该事物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一个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对皮层其他区域较弱的兴奋起抑制作用。

优势兴奋中心的兴奋程度越高,对其他区域的抑制作用越强,这时的注意力越集中。

因此当人的心理活动高度集中在某一对象时,对其他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第三节注意的神经生物学理论●形状识别中选择性注意的神经解剖模型●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神经活动过程双重模型●神经元活动匹配理论第三章感觉过程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信息的结构或装置。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最突出的特点是:各自具有自己最敏感的能量刺激形式。

即:用某种能量形式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感觉阈值),就能够引起相应的感觉。

这种能量刺激形式就称为适宜刺激。

●每一种感受器只有一种适宜刺激。

●意义在于对内外环境中某种有意义的变化进行精确地分析。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能够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有效刺激转变为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或锋电位,这种现象称为换能作用。

即:每一种感受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生物换能器。

●感受器电位:刺激在转变为神经动作电位之前,都要在感觉神经末梢或感受细胞上引起一个性质类似阈局部兴奋的电变化,此种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不是全或无的,在一度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和组合之中,这一过程称为编码作用。

●编码也就是信号形式的转换,首先发生在感受器处。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感觉的引起,不但决定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也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终端部位。

●刺激的强度可以通过神经冲动发放的频率和其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目多少来编码。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经常看见刺激虽然仍在继续作用,但是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频率已经开始下降,该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根据感受器适应的快慢,可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

●快适应感受器:环层小体、嗅觉→有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慢适应感受器: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关节囊感受器。

有利于对机体的某些功能如姿势、血压进行持久的调节,并对那些特别重要的刺激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所有感受器均有适应现象,但适应不等于疲劳(增加刺激强度仍可产生感觉)。

第二节视觉过程●人脑获得的信息中,有70%~90%来自视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了眼内的折光系统。

适宜刺激是370~740nm的电磁波。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视网膜细胞层次可简化为四层来描述。

1.色素细胞层(最外一层)色素细胞层对视觉的引起并非无关重要,它含有黑色素颗粒和维生素A,对同它相邻接的感光细胞起着营养和保护作用(强光下包裹视杆细胞外段不受刺激)。

2.感光细胞层:由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组成。

视杆和视锥细胞在形态上都可分为四部分,由外向内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

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

3. 双极细胞层: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层内的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

4. 神经节细胞层:节细胞层中的神经节细胞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个小凹陷区,该区含有丰富的叶黄素,称为黄斑。

中央的小凹陷为中央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盲点:由节细胞层发出的神经轴突,先在视网膜表面聚合成一整束,然后穿透视网膜,在眼的后极出眼球,这就在视网膜表面形成视神经乳头。

在视乳头的范围内,无感光细胞,因而落于该处的光线,将不可能被感知,故称为生理盲点。

但正常时由于用两眼看物,一侧盲点可以被对侧视觉补偿,因此并不被觉察。

●视杆细胞特点:对光的敏感度较高,在昏暗的环境中能引起视觉,但不产生色觉只能辨别明暗;视物时只有粗略的轮廓感,精确性差。

●视锥细胞特点:对光的敏感性较低,只在强光条件下起作用,但视物时能分辨颜色,分辨力也高,能分清物体细节。

(测定视力的依据)●两种感光细胞的分布:越靠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越多而视杆细胞越少黄斑的中央凹处,没有视杆细胞而全是视锥细胞。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网膜内存在四种光感受器:视杆细胞和三种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只有一种视色素“视紫红质”,无色觉●视锥细胞有三种,有色觉。

里有“视紫蓝质”,红敏、绿敏。

●夜盲症,补充维生素A。

三、视锥系统与颜色视觉●早在上世纪初,Young(1809)和Helmholtz(1824)就提出了视觉的三原色学说:视网膜存在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线敏感的视色素,当一定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视锥细胞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这样的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觉。

四、外侧膝状体在视觉信息平行处理中的作用外侧膝状体中具有相似功能的细胞在空间上靠拢,形成了初步分离的信息平行处理通道。

1、给光中心和撤光中心通道2、X、Y和W通道(在猫的视觉传入系统中发现的)3、左右眼信息通道4、方位敏感性信息通道5、空间频率通道6、运动方向信息通道7、颜色信息通道第三节听觉过程●耳的适宜刺激是声波,频率16~20,000Hz。

●听觉的外周感受器官是耳,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1、外耳:耳廓和外耳道,它以鼓膜和中耳相隔开。

作用:①集音和共鸣作用②判断声源方位2、中耳:由鼓膜、鼓室、听骨链、咽鼓管组成。

有增压效应。

听骨链是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紧贴卵圆窗膜)组成的杠杆系统。

●声波的逐级放大过程(44倍):1、外耳道一端开口,一端终止于鼓膜。

声波会产生共鸣作用从而使声波压力放大(2倍);2、听骨链中的锤骨柄比砧骨长突更长些(1.3:1)3、鼓膜振动时,实际震动面积较大,卵圆窗面积较小,压强将增大(17倍);●听觉传导通路:(至少包括四级神经元)1)一级神经元:螺旋神经节中的双极细胞(其神经纤维组成的耳蜗神经进入延髓,止于··)2)二级神经元:耳蜗神经核(发出的神经纤维交叉到对侧后上升构成外侧丘系,止于··)3)三级神经元:下丘及丘脑后部的内侧膝状体(其神经纤维经听放射到达··)P55,图4)四级神经元:大脑皮质颞叶听区小部分不交叉的神经纤维到同侧上橄榄核,随同侧的外丘系上行,故其投射是双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