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民族民间体育教学项目的开发与传承
民族民间体育教学项目的开发与传承发表时间:2015-06-17T14:18:09.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6期供稿作者:陈兵[导读] 笔者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少数民族乡镇中学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学校也被评为省级民族民间体育文化项目学校。
陈兵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花山民族中学564409笔者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少数民族乡镇中学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学校也被评为省级民族民间体育文化项目学校。
纵观多年来,我校民族民间体育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笔者发现,民族民间体育教学项目的挖掘与传承,对促进民族地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弘扬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民族民间体育教学项目开发的意义民族民间体育教学项目开发,是直接反映一个地方经济、文化面貌以及内涵样态的客观折射,是展现一个地域国民综合素质的外化形式,那么,开发民族民间体育教学项目有何意义?民族民间体育教学项目的开发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需要。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所以,我们开发民族民间体育教学项目势在必行。
民族民间体育教学项目的开发是促进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繁荣的需要。
任何一个领域,一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再现,这种文化再现通过生活的、工作的、活动的、互通的方式展现。
而这种文化又是其他地方文化不可取代和串通的。
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生活风格和传统方式;同一个地域,不同的民族定然也有不同的文化再现。
就一个地方的少数民族而言,如何展现当地风土民情,如何千秋万代地传承地方文化,让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子孙了解、知晓本民族的根源发展脉络,开发民族民间体育教学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证。
民间艺术与校本课程开发——关于《陇东民间艺术》枝本课程的构建
出版《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书 , 该书从此成为课程研究 与开发领域的经典之作 。在《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 中,
勒 开宗 明 义地 指 出 , 开发 任何 课 程 和教 学计 划 都必 须 回答 四 个 基本 问题 :
一
、
豪放 , 或婉转哀怨 , 或深沉缠绵 , 它们所反映的内容有对统治 者的嘲讽 , 有对封建制度的控诉 , 有对生产劳动的赞美 , 也有 对美好生活和爱情 的憧憬 。“ 四” 五 运动以后 , 陇东 民歌无论
在形式和 内容上都有 了较大发展 , 特别是陇东革命根据地的
年前 , 人类就在这块古老 的土地上栖息繁衍。由于中华民族 融合迁徙 的特殊性 , 由北 向南的地势特点 , 陇东在夏商周时 期处于 民族融合交叉点上 , 是商周文化承续的典型地域 。周 始祖不窗“ 带领其部族迁徙到戎狄杂居 的庆 阳, 教民稼 穑” ,
在黄土地 上代代不息地传唱着。它带着泥土的气息 , 或粗犷
新课程改革中 , 设置校本课程 , 目的就是弥补单一 国家课 其
程的不足 , 发挥学校 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 促进学生个
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决于当地课程
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开发和运用的水平 。
陇东具有丰富的 民间艺术资源 陇东古称“ 雍州”乃 中华 民族发祥地之一 。远在二十万 ,
第二 , 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 目标?
第三 , 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第 四,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 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这 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 目标 、 选择教育经验 ( 学
8 2 6 第1 0年陇东人 民用勤劳的双手 , 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 。在独特 的 自然条件和丰厚的
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居住着壮、苗、侗等12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用其丰富而独特的民族体育资源进行强身健体和娱乐项目。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具有“纪念性、实验性、综合性、民族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因此开发民旗体育校本课程能较好地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需求,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我们可因地制宜地根据自身特点与地区条件,开发和利用这些民族体育资源,并根据自身的需要拓展民族体育项目,使之成为体育教学受用的课程,这样既能丰富课程内容和课程功能,又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健身娱乐项目。
一、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研究内容、步骤和进程(一)从人本主义的教学发展观和现代课程论的角度出发,对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及课程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
1.一是自行编制问卷,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民族体育的了解、兴趣和需求。
二是通过专家访谈调查民族体育相关内容。
我们走访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专家和教授,以座谈的形式,了解民族体育项目、规则、器材及场地等内容。
2.从2006年- 2009年,在全校各个班级中进行课堂校本课程教学实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入进行研究,并在校运动会中进行尝试运用。
3.参加南宁市第七届传统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毽球比赛和各种竞赛项目的观摩学习,参加广西第十一届传统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毽球比赛和各种竞赛项目的观摩和学习,参加2007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传统少数民族运动会毽球比赛和各个项目的比赛和学习。
每年参加关于壮乡“三月三”民族联欢等活动,对民族体育和器材、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和民族服饰进行考察与学习。
4.通过专家访问、文件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经过收集整理和重新创编,对以毽球、竹铃球、天地球、抛绣球、珍珠球、打手毽、跳竹竿、板鞋竞速、打扁担、大象拔河、跳绳、踢毽子、舞龙、斗鸡、滚铁环、跳皮筋、民族健身操、武术等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进入课堂教学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及民族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民族体育在校运会的运用进行研究等。
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探究
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探究【摘要】花样跳绳是一种民间传统的活动项目有其特殊的优点,并且符合新课程的有关规定与需要,使用方便,对场地没有很高要求,开展十分灵活,个人和群体都可以进行练习,不但有显著的健身效果,还能够提升运动者的心肺功能和肢体协调控制能力同时又富有观赏性,是体育校本开发的优势项目。
花样跳绳是一项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开展小学花样跳绳课程,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第一指导思想相符;利于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特色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精益求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探究引言对于藏区小学的社团活动中可以实施项运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可以把这项运动当作校内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日常活动项目,在练习时老师要做到有步骤、有计划指导学生开展跳绳锻炼,本文对《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育实施措施进行了研究:一、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探究的意义(一)有利于体育课堂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课堂需要不断地创新,在藏区传统体育发展下,进行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有效地增加体育活动项目,强身健体。
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更多的是对体育课堂的理解与积极实践,从而提升思考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去不断探索新事物。
藏区小学体育教学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还可以加强创新能力,教育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了文化的传递,也为藏区小学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小学的教学模式比较散,放养式教学。
所以,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才能为少数民族培养更好的下一代。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小学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众多的藏区民族中都有不同的特色体育教学项目。
这不仅是文化的象征,更是代表着整个民族发展下去的希望。
进行小学《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开发不仅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还能增强经济发展。
文化的弘扬是中国的传统,在体育項目中进行新项目教学,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的民族文化,也可以提升发展空间,开拓视野。
充分挖掘本土艺术资源丰富“校本活动
充分挖掘本土艺术资源丰富“校本活动随着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开展的逐渐深入,我们在活动中发现中学生对民间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对本地的民间文化艺术更有一种深入了解的迫切感,这样就让我们把下一步的活动计划指向了本土民间艺术。
一、民间艺术是“校本课程”的宝贵资源我们的家乡,海安,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繁育了丰富多彩的特色的文化艺术。
如八骏马、莲花落、抖空竹、荡湖船、大头娃、刻纸、发绣、丝毯、勾针衣、竹编、扎艺、砖雕等多彩多姿的民间艺术,它们都是我们海安的代表性艺术,很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和传承。
积极挖掘本地民间艺术,丰富学生民间艺术学习内容,这对促进中学生民间艺术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充分挖掘选择适宜中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海安民间艺术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挖掘有价值的民间艺术教育材料方面,我们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为立足点和归宿制定了课程总目标:(1)萌发对海安民间艺术的热爱,充分体验、感受民间艺术的美,并且传承这种美;(2)实际感受海安民间艺术中的风格、精髓,了解和认识海安民间艺术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3)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探索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创新意识。
三、寓民间艺术教育于学生课余活动之中在实践中,我们以中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依据教育目标,精心创设内容,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本土艺术环境的创设学生个人成长环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经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与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以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为切入口,把艺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成长环境当中来。
艺术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设计创造民间艺术教育环境:色彩斑斓的大型民间文学壁画,充满民间乡村气息的龙舞表演、海安花鼓小调的传唱、扎染艺术的展览等,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本土文化的靓影。
2、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走入课堂长期以来,由于民俗性、地域性、审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还没有融入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许多艺术技巧也没有形成文字记录,仅仅靠口传身教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发展到今天。
高中体育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高中体育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近年来,高中体育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学校的体育艺术类课程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学校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高中体育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开发与实践的角度来看,高中体育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往往需要应
用有关方法,并且深入调查社会和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好地利用体育艺术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人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学习知识和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求从专业上组织课程,积极推进师资建设。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学校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背景,以及学校教
育资源的状况,设计出更实际、具有指导性和引导性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活动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课程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努力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有着关键作用,是实现学校
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故高校必须加强对其的支持和帮助,在保持各项管理的同时,把握开发和实践的重要性,从源头上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师资建设水平,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为未来的追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一、引言民间体育游戏是指在民间流传并以娱乐、娱乐和竞技为目的的一类传统体育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娱乐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间体育游戏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因此,将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民间体育游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意义1.培养学生体质健康意识民间体育游戏通常在户外进行,包括跳绳、毽球、折子戏等,这些游戏既能满足学生追求运动乐趣的需求,又能培养他们的体质健康意识。
在这些游戏中,学生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
同时,通过与他人的游戏互动,学生能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
2.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融入民间体育游戏,可以增加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例如,在跳绳游戏中,学生除了锻炼身体外,还能学习到数学中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技巧;在毽球游戏中,学生除了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外,还能了解科学中的力学原理。
这样,学科知识能够得到应用和综合。
3.增加学生文化修养民间体育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
学生能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民间体育游戏,并通过参与游戏,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乐趣。
这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民间体育游戏的融入途径和策略1.课程目标的合理设置在融入民间体育游戏的课程中,需要合理设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包括体育素养的培养、技能的提升、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对民间体育游戏的了解等方面。
通过明确的课程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增强学习的动力。
2.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讲解、讨论和实践等。
示范和实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民间体育游戏的规则和技能;讲解和讨论则能促进学生对游戏规则、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陶坚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06期我国有着丰富的民间体育资源,在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开发这些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优势,增强体育课程的教育性、娱乐性、健康性、地域性,构建富有特色的体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一、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1.人本化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学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终要服务于学生,所以,学生的知识经验是课程资源中的基本资源。
要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让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打下牢固的基础。
资源的开发最终是通过教师实现的,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
因此,应赋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让教师对民间体育项目进行合理的加工创新,使民间体育更利于传播和推广。
2.校本化原则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课程资源存在较大差别,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风格上更是各有不同。
因此,在具体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地域特点,发挥地域优势,体现地方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发利用本民族的特色校本课程资源。
3.课程化原则民间体育主要在节日、祭典、墟场中得到体现,大多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课程化内容,其教育功能和价值没有得到发挥。
因此,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之路还很漫长。
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对课程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增强其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
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发展的观点,以满足课程目标需要为准则,依据学习对象、学习内容统筹把握,择优使用,从而保证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性。
4.优先性原则民间体育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人、财、物资源。
学校各有特点和优势,在感兴趣的程度和参与性上存在很大差别。
民间体育进校园 传统文化薪火传——《打花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论文民间体育进校园传统文化薪火传——《打花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张蔚摘要:很多学科都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体育校本课程更是一枝独秀,它是基础教育课程当中最能反映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之一。
我校体育教学中对校本课程“打花棍”的开发与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彰显学生的个性,更能促进学校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民间体育;传统文化;校园;传承;开发;应用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很多学科都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体育校本课程更是一枝独秀。
体育校本课程以学校的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的体育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尊重本校的体育传统而开发出的、具有特色的课程。
因此,它成为基础教育课程当中最能反映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之一。
今天,我对本校体育校本课程《打花棍》的开发与应用作以简单的介绍,仅供大家参考。
一、发挥传统文化优势,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将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推上课程研发改革的浪尖。
我校校本课程《打花棍》的开发,也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开发出来的新课程。
“打花棍”这项体育项目,虽兴起于明朝,但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时候“打花棍”还被称为“打纣棍”。
据说是和商朝最后一任君王“纣王”有关。
商朝的末代国君帝辛,因其荒淫暴虐,人神共愤,被周武王消灭后,便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至今人多不知其名,皆呼之以“纣王”。
“纣王”虽膂力过人,曾平定东夷,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并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
但是纣王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百姓民不聊生,遂导致民怨四起。
据说“纣王”和“妲己”都和筷子的发明有关,人们用和筷子相似的两根木棍和一根类似“纣棍”的木棍进行相互击打派生出一种游戏,用来排解心中的愤懑和缓解抑郁之情,舒缓不满情绪,这一无奈之举也造就了一项民族的传统健身运动。
浅谈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对策
浅谈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对策1.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1.1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学校是体育教育的实施机构和场所,是真正发生教育影响和学生体验的地方。
体育课程目标必须落实到学校层面、与具体的学校体育特点和条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否则就会落空。
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看,它正是针对体育教育的核心———体育课程而采取的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策略。
所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
同时,由于它强调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了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有助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创建与发展。
1.2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使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确立了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赋予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因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而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1.3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力,因而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人为本,特别需要突显人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
由于人的体育基础、体质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不同,对体育的需求千差万别,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为适应这些差别奠定了基础。
2.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和学校对课程的决策权力进一步加大,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课程开发提出了较高要求。
目前,体育教学仍是以竞技体育为主,教学内容离不开田径、球类、体操等运动项目。
这些运动技术从小学学到大学,重复太多,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需要,严重忽视了学生民族文化心理需要和兴趣爱好,压抑了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融合
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融合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逐渐重视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其融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
在融合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要深入挖掘和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一种体育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融合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入挖掘和理解,明确其内涵与特点,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校本课程资源中。
要与学校教育目标相结合。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融合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结合,确定民族传统体育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
要注重实践与体验。
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实践与体验,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
在融合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校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传统体育的乐趣和特点,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融合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融合。
传统体育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学科内容,在融合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与相关学科教师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小学空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小学空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05-03T12:59:32.737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5月作者:何燕[导读] “抖空竹”是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校师生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我们秉承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将“抖空竹”这一传统运动技艺与现代体育课程相结合,开发出具有育英特色的“抖空竹”体育校本课程,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营造充满活力、健康快乐的校园体育文化。
何燕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西路小学【摘要】“抖空竹”是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校师生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我们秉承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将“抖空竹”这一传统运动技艺与现代体育课程相结合,开发出具有育英特色的“抖空竹”体育校本课程,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营造充满活力、健康快乐的校园体育文化。
【关键词】抖空竹;大班教学;方法研究;原则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5-123-01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着截然不同的发育特点,对他们的运动介入方式和内容不能遵照传统的进行简单的教学动作示范。
5~7年龄阶段的孩子,逐渐迈入身心发育的首个敏感阶段。
这个期间的孩子们运动机能的发展要略高于稳定机能,授课教师要充分掌握这一规律特征,在推进提升大班儿童空竹操作的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之上,协助他们正确动作模范。
一、施行空竹教学存在的问题抖空竹的操作动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它不是简单的双手操作,而是需要全身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一系列动作。
要使空竹完成高低跳跃,需要手提、拉扯、下半身走起来,即使跳跃,扭腰等,即要放眼全局,面面俱到,脑袋和脖颈上下左右同时兼顾。
操作动作协调统意,否则较难完成。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正乐热衷模仿,四肢协调性强,抖空竹的练习对他们而言相对容易很多。
在组织抖空竹的训练时,老师要首先试探孩子们对于抖空竹的基础操作能力,科学评估他们当前的抖空竹水准,尤其时要留意个别儿童操作行为上能力的差异。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寿光五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一、指导思想秉承“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校“活动育人、全员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模式为指导,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为突破口,结合我校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继承传统和谐育人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背景与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而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承载方式。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
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著名书,民间传说等等,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
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会懂得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
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
三、开发的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让师生在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民间艺术,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凸现学校的特色教育,提升学校的形象。
(二)具体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由来与渊源。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特点。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
弘扬民间剪纸艺术,创建特色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 组 织教 师学习 , . 明确校本课 程 的意义 , 习相 关 的课 程理论 和 剪纸 人 , 学 我们努 力创造 了特色 鲜 明的校 园环 境文化 。在校 园内 的专栏橱 窗、 教
学楼 的走廊墙壁等处 , 悬挂着 剪纸人物 、 剪纸寓言 、 剪纸 卡通画等 剪纸 艺术 作 品, 并且都是学 生自己创 作的 , 巧妙 的 与校 园文 化建设 有机 的结合 在一
起, 折射 出我们学校细节 的文化精神 , 力给孩子们创设 出精致 、 尽 灵动 富有 文化气息 的“ ” 境。 活 环
四 、 果 及 实 践 效 果 成
3 撰 写“ . 小学 剪纸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 研究方 案。 4 准备搜集材料 编辑教材 。 . ( 实施阶段 (0 7年 6月 ~20 二) 20 09年 1月 ) 1 抓 师资 。校本课 程的开展 关键在 于教 师 , 色发展 需要特 长教 师 , . 特 必 然要 花大力气进行教师培训 , 将教师发展 与校本开发 紧密结合起 来。我
( ) 备 阶 段 (0 6年 l 一 准 20 0月 ~20 0 7年 6月 )
1开展问卷、 谈等调查形 式 , . 座 了解 学 生 、 师 、 长 对 该 校 本 课 程 的 用, 教 家 提升 师生审美情趣 。
认识 , 对学校 环境 、 社会 环境 、 课程 资源 、 师资结 构 以及教学 设施 等进行 客
和保护项 目, 而濒 临失传 的艺术 只有让群 众接受和喜 爱才能真正地 “ 生存” 面进行 了探 索: 一是结合 二期课 改, 学校 在整理众 多剪纸 素材基础 上, 编写
下去 。要抢救 民间文化遗产 关键在 于传承 , 而学校 更应是传承 民间文化 遗 出自己的校本教材《 纸艺》 。二是课时编排校本化 , 学校 根据特色发展 的需 产 的主阵地。开展剪纸课程 , 学生从小培养对 民问传统艺 术的 了解 和兴 要 , 使 将传统 民间剪纸 与小学美术教 育整合 , 每周拿 出一课 时 的时 间开 设剪
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融合
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融合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传统文化和体育方面,我国也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资源融合开发,对于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民族体育的特色应当融入到校本课程规划中。
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拳,具有既强调身体健康,又强调心理修养的特色。
通过教授太极拳,可以令学生在运动中积累身体能量,同时也可以在练习中培养其冷静、沉着和坚韧的品质。
其次,学校可以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和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符合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例如,在公祭活动中,学校可以将传统舞蹈教学纳入课程当中,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同时,更好地体验民族传统舞蹈的魅力与美感。
最后,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传统民族体育技能,并且在比赛中互相交流、学习。
此外,学校也可以在体育比赛中注重体现传统文化元素,包括队服、口号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和校本课程资源的融合,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拓展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文化自信心。
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相关研究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传承民间艺术,开发校本课程——“提线木偶”校本课程的构建
©I科研园地传承民间艺术,开发校本课程——“提线木偶”校本课程的构建◎李益春《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提线木偶戏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是连城人民传统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提线木偶校本课程就是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立足当今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的。
一、确立课程的背景所谓的校本课程就是对学校大一统的国家课程的一种补充和拓展,对传统文化、曲艺文化、地方文化的一种学校式的课程化体现。
连城提线木偶戏是客家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历史上曾辉煌一时,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结合当地流传的闽西唱腔和民间小调,经过100多年来几代木偶艺人的改革创新,形成了以提线为主,唱腔采用闽西汉剧调。
乐器有铜锣、鼓、头弦、啖呐、二胡、扬琴,等等。
由于不断吸收连城当地方言和民间艺术精华,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木偶戏艺术。
本着继承优秀文化艺术传统和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目标,我们确立了提线木偶这一校本课程。
二、确立课程的做法1.师资的配备c确立课程开始,我校就通过多层次选拔校本课程教师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严把用人关。
提线木偶这一课程需要歌唱、舞蹈、戏曲方面都有特长的教师,而且要对提线木偶这一课程有兴趣,能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学习,再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学。
根据学校“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办学原则,为增强校本课程师资力量,学校确定了一位有这方面特长及兴趣的音乐教师负总责,在适当时间“走出去”参加有关这一校本课程的学习。
“请进来”则是长期聘请县木偶艺术中心的骨干担任指导教师,充实我校的校本课程教师队伍。
我们还经常邀请“木偶书法”表演大师李明卿、华南虎木偶倒写书法大师吴景荣作为客串教师为学生表演及指导,以提高师生的兴趣及表演技巧的提高。
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土专家的优势,努力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校本课程特色,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中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中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随着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中职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和推广,开发和研究中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就中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进行探讨,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首先应确定其目标。
目标的制定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它应该符合学校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并与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相适应。
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民族文化传承和自我认同的培养。
在课程内容的制定上,应该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介绍、技术动作的教学、传统体育器材的使用等。
还可以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游戏等形式来开展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示范、实操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原理和技能要领。
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等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程评价的进行上,应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和态度的培养。
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试、实操表演等形式进行,同时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合作学习。
中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科学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中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办公桌上,一缕缕温暖的阳光似乎在提醒我,今天又是一个充满创意和灵感的日子。
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背景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一代对它们的了解和传承越来越少。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我们决定开展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体验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历史、发展、特点和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意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课程内容1.传统文化知识普及:包括中国传统节日、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古诗词、成语典故等。
2.民间艺术鉴赏:包括民间绘画、剪纸、泥塑、刺绣、皮影戏等。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民间艺术馆,开展剪纸、泥塑、刺绣等实践活动。
4.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进社区,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与民间艺术家互动,传承民间艺术。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魅力。
3.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
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程安排1.第一阶段:传统文化知识普及(2课时)2.第二阶段:民间艺术鉴赏(2课时)3.第三阶段:实践活动(2课时)4.第四阶段:社会实践(2课时)六、课程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小组讨论等。
民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民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摘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片美丽神奇的红土地上世居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族等多个民族,她们都是有着独特的民族民间体育,都象征着各自民族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在壮锦的大地上以充满民族体育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为目标,将民族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文化,渗透到体育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民族文化与教学相结合的路子。
关键词:体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本文进行研究;根据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部分教师和部分学生的调查,如《毽球》、《踢毽子》、《竹玲球》、《大象拔河》《天地球》、《板鞋》、《抛绣球》等民族民间体育,基本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实践,有些项目处在失传的边缘。
1.研究目的我们认为将目前流传在民间的、简单易学的、容易让学生上手的体育活动项目,经过收集、整理、筛选和创编,有机融入到我们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通过把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经研究、整理和改编后运用到教学中,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服务,将无疑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对新课程实施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也将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论文通过对南宁市部分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旨在直观的反映出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对策,让优秀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更有效的走进校园,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参考。
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民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推广民族民间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民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的竞赛、场地、器材的运用。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2.2.2问卷调查法2.2.3访谈法2.2.4实地考察法2.2.5数理统计法3.结果与分析3.1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实施民族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情况3.1.1有关民族体育的基本知识情况对学校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的了解:了解的占8%(13人),一般了解占60%(90人),不了解占31%(47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湖镇初中曹益平[前言]湖镇的民间艺术十分丰富,并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主要有龙舞、硬头狮、貔貅、小脚灯等。
湖镇毛岭头滚花龙1955年春,参加全国“民间舞蹈”调演,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湖镇镇于二000年被浙江省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12月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因历史变故社会变迁,一些传统文化艺术项目被毁,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消亡殆尽。
七十年代中后期,通过当地文化工作者的着力挖掘,被历史尘埃淹没的民间艺术重新得以“复活”。
[摘要]湖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里有许多知名的民间艺术,其中“滚花龙”曾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湖镇年轻一辈对此知之甚少,尤其是在校学生更是茫然,民间艺术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由学校担负民间艺术传承的重任,将民间艺术的传承教学纳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尤其是体育课堂中,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就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 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正文]一、民间艺术传承现状一位在文化部门工作的朋友坦言:“如今就是直接从事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的人员,也不一定真正地感兴趣。
因为他们在学校中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也没有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价值,对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更不了解。
因此,工作以后也不可能满腔热忱地投身于这方面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保护民间艺术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教育问题。
在我县民间艺术濒临绝境,主要原因是后继无人,因此,将民间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安排进入学校的必修课程,不失为保护民间艺术的有效措施。
将本地的体统民间艺术将其引进日常体育教学课堂中不失为明智之举。
通过日常教学能形象地、直接地、全面地有效地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1、收集文献资料发动全校师生收集文献资料,主要有王文章的《菲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徐玉珍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杨平和周广强的《谁来决定我们的校本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黎星明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落脚点”》、朱雪静的《古沛八景的开发和利用》等,认真学习、分析总结民间艺术校本开发和实施的成功经验,追踪相关方面的最新动态、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充分认识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开设的意义、价值和理念。
2、开展问卷调查在明确了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问题后,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民间艺术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已经具备的条件和限制因素。
结果显示,学生对本土的民间艺术并不很熟悉,但大多数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这为我校的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学校争取了县教科室和湖镇镇文化站的支持,聘请教科室商祝泉老师和湖镇镇文化站站长吕金贵老师为顾问,进行专业技术指导。
3、开展素材大搜索湖镇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
民间舞蹈《硬头狮子》、《麒麟》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硬头狮子》同时被列为省民间艺术保护项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全镇现有11个民间舞蹈,2个传统戏剧列入《龙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校本课程素材比比皆是,我们组织了“民间艺术,魅力无限”的素材大搜索活动,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走访同村民间老艺人、实地调查、观看艺术表演等各种途径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有硬头狮、貔貅、小脚灯、滚花龙、断头龙、脱节龙、麒麟、小脚灯、三国走马灯等的来源传说、动作要领等等,学校汇总成册。
4、设立“民间艺术展厅”根据积累的原始素材,学校进行了整理,2008年12月投入5000多元资金设立了“民间艺术展厅”,展出部分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让学生更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感受地方民间艺术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构建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体系湖镇民间艺术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甘蔗龙”、“青龙”、“滚花龙”、“麒麟”、“走马灯”、“小脚灯”、“硬头狮子”、“貔貅”、我们充分挖掘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编写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教材。
教材读本分为历史变迁、传说故事、动作要领、相关图片、灿烂前景等五大块内容,还刻录可供学生欣赏、模仿的光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各种民间艺术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领域作为切入点,然后再向其它领域延伸。
1.开展“湖镇毛岭头滚花龙进体育课堂”活动2008年9月开学初,学校成立了“滚花龙”表演队,同时将“滚花龙”的舞法渗透到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活动分为普及层次和提高层次两个层次。
普及层次:各体育教师在每周体育课中安排一课时进行“滚花龙”的舞法教学;提高层次:在每周三第七、八节活动课中对学校“滚花龙”表演队进行提高培训,强化训练具体由曹益平老师和赖朝祥老师负责。
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滚花龙”进课堂活动,2009年4月学校投入资金三千多元制作了一条滚花龙,并举行了盛大的“迎龙”仪式。
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想参加“滚花龙”表演队的同学越来越多,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越来越浓。
很多学生都说:“我要在体育课‘滚花龙’的舞法教学时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争取加入‘滚花龙’表演队。
”八(6)班的张鹏自豪地说:“这是我村的滚花龙,我爱我的家乡。
”在体育课上吕金贵老师先向学生介绍“滚花龙”的套路:有布龙阵、引龙出洞、打龙圈、龙翻身、打云头、半月、龙跳腰、靠背、直捆、摇船、高山流水、珠戏龙头、龙跳珠、三跳、假跳、反跑龙、开东门、开西门、前后双珠、穿龙骨、破龙肚、盘龙等;然后详细地解说了舞龙的动作要领;最后手把手地教学生舞龙的动作,并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
吕老师教得很认真,学生练得很刻苦,现在学生舞起龙来有模有样。
吕老师感到很欣慰,他说:“原先我担心很多民间艺术的道具、曲目只有我一个人掌握,哪一天我走了,或许就失传了,现在学校开设民间艺术课程,我就不用担心民间艺术后继无人了。
”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简单的民族体育活动技能,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2011年4月学生舞龙表演参加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湖镇镇民间舞蹈大奖赛获得了特别奖,并赢得了两万多元的奖金。
目前学校班班都有舞龙队,有学生表演舞龙队四支,全校形成了深厚了艺术氛围。
2、开展学做婺剧操活动2009年3月龙游县婺剧促进会、龙游县文广新局、龙游县教育局联合在我校设立衢州市首家“婺剧进校园”实验基地。
学校聘请浙江省民间艺人吕金贵,江山市婺剧团原专业演员徐侠前夫妇,县婺剧促进会会员王慧华作专业指导。
并成立婺剧操编创工作小组,把婺剧戏曲中的一些特定动作进行串连,编创一套适合中学生练习,并有健康功效的婺剧操。
学校还成立了学生“白鸽婺剧社”,现招收的社员有三十多名。
婺剧操先在这些小社员在进行教授,然后由点带面逐步推广到各年级和老师中去。
为了学习方便学校还录制婺剧操视频,通过校园电视台滚动播放,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访民间老艺人,了解当地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
学生在调查中了解到:我镇有15个品种、64支民间文艺队伍散落在71个行政村中,其中龙灯8种、硬头狮子9对、貔貅28对、彩灯4支,正常开展活动的村有40个……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使学生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善于收集资料,富有创造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开设艺术讲坛学校邀请积极投身当地民间艺术的发掘、恢复工作,并为之作出了不懈努力的吕金贵老师为学校顾问,每周三给学生上课。
吕老师给学生讲述湖镇各类民间艺术的起源及相关的神话传说,关于“甘蔗龙”的传说最吸引学生。
吕老师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甘蔗仙子看到瀔水两岸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就有下凡之心,但看到凡间三年二头发大水,淹没庄稼,百姓生活十分艰苦,就动了恻隐之心,偷偷把种籽撒向人间,这东西一不怕水淹,二长得快,经济价值高,给凡间带来了甜蜜的幸福生活。
凡人为了感谢甘蔗仙子,每逢甘蔗成熟期间,就把最大最粗的甘蔗抬到场地上,敲起锣鼓,跳起舞来,长长的甘蔗舞起来,活像一条龙灯,因而人们就叫它是甘蔗龙灯。
不料甘蔗仙子偷向凡间散种之事给天上王母娘娘知道后恼羞成怒,立即把甘蔗种籽收回天庭,从此甘蔗就没有了种籽,而后又将甘蔗仙子斩成一节节,抛向凡间泥土,意为不得超身,但甘蔗仙子凡心不死,心是甜的。
在第二年春天里,从节上长出的新芽,变成了甘蔗,从而又给人间带来了幸福。
因此,世代人就依甘蔗节做种籽,直传到今。
学生在欣赏感知中,认识和接受本土民间艺术,促使学生对民间艺术产生了兴趣。
四、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效1、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确保了民间艺术传承通过对民间艺术教育的深入研究,我们逐渐梳理出我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即“民间文化”特色,围绕这一特色,我校列出具体方案,从外在的环境建设到内在的课程建设,都努力体现出“民间文化”特色。
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自然地体会到民间艺术就在身边,时刻受到熏陶。
建立“民间艺术展厅”,展示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如“甘蔗龙”、“青龙”、“滚花龙”、“麒麟”、“走马灯”、“小脚灯”、“硬头狮子”、“貔貅”等图片及相关文字介绍),让学生更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感受地方民间艺术文化的无穷魅力。
办橱窗展览,介绍民间老师傅的勤奋学习和自我成才故事,展示传统民间艺术的历史,展示学生自己幼稚而又成熟的艺术作品,展示学生的开展的民间艺术活动风采。
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既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又引领他们快乐地学习着民间艺术,确保了确保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学研究能力民间艺术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
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方向前老师的论文《轻弹妙抚三部曲,综合实践有特色》获得了市2008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在县十一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郑浩涛老师的论文《浅谈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获得了二等奖;方向前老师的论文《重视宣传因地制宜扎实有效立足长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获得了二等奖;何爱芳老师的《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获得了三等奖。
徐才荣老师的论文《主动探索有效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有效整合的探索》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的探索》分别获得了三等奖;曹益平老师的论文《校园绽放艺术花—浅谈民间艺术进课堂》获得了三等奖。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焕发了其内在潜能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和实施使学生对家乡的文化和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了对家乡和家乡文化的的热爱之情,初步树立起建设家乡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