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心教育

学校(小学)因儿童而存在,自应树立“儿童主体”的观念;学校为了儿童而存在,应该为了儿童而行事。

儿童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爱,有人说是尊重,也有人说是陪伴......

其实,还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那就是对儿童更深的理解。

儿童主要的心理特征

儿童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求知欲旺盛,感知觉的敏锐性在提高,逐渐具有感知目的性和有意性。有意注意在发展,注意的稳定性在增长,但还不够稳定;记忆力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容易记住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口头言语迅速发展,开始掌握书写言语,词汇数量不断增加,词义的理解、语法结构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但是性格可塑性大。在家庭、学校、社会的熏陶下,儿童的自我意识、个性品质及道德观念逐渐形成。父母和老师的言行对培养儿童性格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教育可以使他们养成勤奋、积极上进、坚毅、勇敢、有责任心、守纪律等优良的性格特征。父母和教师过于严厉、过多指责批评,可使子女胆怯,缺少自尊、自信。

儿童的行为特点是对事物富于热情,情绪直接,容易外露,但情感波动大,细小的成绩可使其得意忘形,微小的挫折又可使其垂头丧气。儿童好奇心强,辨别力差,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喜欢模仿。

童心:天真纯朴的心

童心,充满热爱,热爱一切自然的东西,热爱身边的亲人与朋友。

童心,天真烂漫,好想象幻想,好游戏玩耍,好动手模仿。

童心,天生好奇,对任何美的、神奇的事物都保持着孜孜不倦的好奇。

童心,自然自在,不刻意,不矫情,不做作,顺遂心声,自由飞翔。

理解儿童的学习品质

1.儿童具有天生的学习能力

研究证据表明,大脑并不是天生一张白纸,在出生的时候人们已经具有了一些认知能力。身体构造、神经结果、感官和运动方式都决定了如何认识世界,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身体,儿童的记忆、认知是不存在的。比如虽然儿童的有意识记忆在不断发展,但更真正的记忆附属于儿童的身体运动和经历。所以不能将知识以纯粹讲授的方式教给儿童,更不能通过补习班的方式突击,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真正科学而有效的方式在于儿童的亲身经历,以及与教师、父母、同伴分享这种经历的机会。教师、父母们应当学会如何与儿童进行互动式的交流,鼓励儿童拓展关于世界的常识性知识。

2.学习品质需要尽早奠基

学习不仅涉及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有没有运用学习能力去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还涉及学生是怎样学习的,他是快还是慢,是有序还是无序,是遇到难题就放弃还是会坚持不懈。这些学习的方式、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可以大致分成两大类,一类表现为好奇心、探索欲、想象与创造等,引发主动性的学习品质,另一类是以自我控制为核心的,以执行功能为生理基础的学习品质,表现为以自我控制为核心的专注、坚持性、计划性、独立性等。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所需要的学习品质是不同的,这两类学习品质需要富有张力的在孩子学习中发挥作用。

3-12岁正是这些学习品质萌芽、奠基的重要时期

学习品质是可以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得以发展和培养的

儿童要学会安静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来更好的坐、听、看,要有灵活的注意分配能力和转换能力,要学会分享、学会等待,了解与他人交往的规则,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学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策略等。

这些能力都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在大量的不同任务情境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互动中习得。

在小学低年段,确实比幼儿园更需要儿童的自我控制,很多的学习习惯都强调儿童的专注的听、读、看等等。但是,这种自我控制需要“度”的把握,以避免抑制儿童的主动性。

理解学生的学习品质是有效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效教学不仅包括有效的传递、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改进学生的学习品质,让学生更投入的学习,更有计划性的学习,更专注的学习,渐渐凝练形成一种对学习的倾向性。

3.学习的发生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

不管是儿童的学习能力还是学习品质,都是在与人、工具、符号的互动中得以发展的。

儿童“学业无能”的表现,不是儿童真正的无能,而是我们没有理解儿童学习能力所赖以发展的“情境”。

街头的孩童小贩,能够轻易地算出买卖中涉及到的非常复杂的换算、找零、凑整等算术任务,但把同样的东西放在数学课堂上,以数学算式的方法呈现,这些孩子就算不出了。

现有的学校教育情境是适应于工业时代的劳动者标准设计的,强调孤立的知识、单一的智能、害怕出错与挑战,在这种情境下,大多数儿童都不可避免产生阻碍学习的理解方式。

呵护儿童的天性,激励儿童的潜能,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学校教育的物理情境、语言情境、人际互动与文化情境,这样的情境旨在建立起儿童的日常朴素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桥梁,增强儿童对多元智能的体验,更多的引发儿童的成长性思维。这种对学习情境的设计还需要更多的挖掘儿童学习能力、品质与情境间互动的规律。

而如果没有这种认识,原先在我们的知识背景中看起来是善意、有效的教学行为却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

成人可以在大脑中自由演练可能进行的操作步骤,而儿童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尝试,儿童的这种即兴创造的性质事实上就是既体现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同时也在不断发展他们的智能。

与孩子的自由探索相比,当有教师参与指导的时候,儿童很容易放弃尝试,更重要的是,他们产生了一种挫折感,而这种累积的挫折感会深刻影响他的后续学习的好奇心和坚持性等学习品质。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森林场景,其中有很多的动物隐藏在里面。

研究者给出了三种程度不同的指示语,第一种只是描述情境与问题;第二种,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再给出解决问题的示范;第三种,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

再提醒学生其他的可能性。

研究结果超出了我们的常识判断。在第一种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儿童们找到了最多的动物,而在教师们干预的第二、三种情况下,儿童们的表现都不如第一种。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

在学校教育情境中,教师们使用较多的是后两种行为,出于对课堂效率的追求,同时也对儿童独立学习能力的不放心,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做出示范,好一些的教师,也会鼓励学生想出其他的解法,但极少有教师在一开始就完全开放的鼓励学生自由的探索,所有的探索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下“有条不紊”的展开的。

现在看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种看似有序、方向明确的探究设计,是否反而抑制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坚持性的学习品质?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需要教师怎样的任务设计与言行,这正是需要着力探索的。

童心教育核心理念与价值观

——童心为本,葆童真,激童趣,营造儿童世界,让每一位儿童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童心教育:重构儿童的学校教育

一、童心文化建构

1.儿童生活与学习的环境

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营造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儿童世界。

2.教师的童心文化建设

什么叫“教育”?

——《学会生存》:“教育即‘解放’”。

——“解放”什么?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怎样去“唤醒”?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意味着教育就是民主平等下的对人格心灵的唤醒、引导与激励。唤醒孩子潜在的心智结构;激励促进与引导孩子积极、努力向上,开发智慧能力,完善人格。

——杜威:“教育即生活。”他说,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要让教育教学生活化,情趣化;要让成为师生快乐之源,让课堂成为师生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