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三课囚绿记

合集下载

《囚绿记》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案设计关于《囚绿记》教案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囚绿记》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绿记》教案设计篇1《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 ,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所以受到不同版本教材编委的青睐。

一、课题《囚绿记》二、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三、教学设想(一)重点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难点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具配备多媒体展示ppt与板书相结合(五)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生活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读准字音。

课时计划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陆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理解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向往。

(3)能够把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树立环保意识,珍爱自然,保护绿色环境。

(3)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感悟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领悟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向往。

2. 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囚绿记》文本。

2. 作者陆蠡的生平介绍资料。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陆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内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向往。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拓展延伸:(1)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2)学生尝试创作,如写一篇以“囚绿”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绿”的象征意义。

2. 理解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以及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与绿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绿色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囚绿记》。

2. 新课呈现(20 分钟)
-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

-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 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如“淅沥”、“婆娑”、“涸辙”等。

- 引导学生分析“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绿”的情感。

3. 课堂练习(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绿”的理解和感受。

- 选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4.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文章的主题、“绿”的象征意义等。

5. 课后作业(5 分钟)
-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绿色的印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朗读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3 囚绿记3-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3  囚绿记3-人教版

《囚绿记》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从解读题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2、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3、多元解读文章主题,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读写品悟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一走进咱们可爱的校园,满眼都是绿色,这种郁郁葱葱的颜色让我感到心旷神怡,我不禁想和大家做一个关于“绿”的飞花令的游戏。

我先来起句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咱们中国古诗词中描写绿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试着也来背几句?(备注)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2、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3、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绿色,不仅在视觉上让人觉得清新,而且在心理上也给人带来希望和生机。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绿的散文——《囚绿记》。

二、品囚绿之味(一)解题1、本文题为“囚绿记”,这里的“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明确: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属于——记叙性的散文。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3、小结:从这里可以看出,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是文体、文章的大概内容。

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题入文是很有用的读书方法。

但是,要想对文章理解得深刻,光凭题目行吗?还是要回到文章中,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思路1、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提示: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绿”那样用动宾结构的两个字概括更好。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囚绿记》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散文。

2、指导同学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明确对“绿”的感受和理解。

3、了解象征手法,体会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难点:1、品尝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2、了解背景,明确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憧憬、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美丽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由于,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散文《囚绿记》的,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今日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与陆蠡相识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下面就请大家把你们的预习成果展现出来,介绍一下我们并不熟识的陆蠡。

〔同学自由发言〕[课件展现]: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

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

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他也曾写过很多短篇小说,给人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气,更有盼望和鼓舞”。

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厉仔细的狡猾人。

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隐秘杀害。

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

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肯定失败。

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决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主动乐观的心情。

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妙。

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

”三、推动新课〔一〕整体感知刚刚我们已与相识,走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课文。

《囚绿记》教案(印)

《囚绿记》教案(印)

《囚绿记》(教案)(一)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1、本文题为“囚绿记”,这里的“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明确: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属于——写景状物的散文。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3、【方法点拨】:从这里可以看出,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是文体、文章的大概内容。

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荷塘月色》、《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题入文是很有用的读书方法。

但是,要想对文章理解得深刻,光凭题目行吗?还是要回到文章中,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理清“思路”,明确层次1、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提示: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绿”那样用动宾结构的两个字概括更好。

)(1)寻(遇、得)绿(1—4段)。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

(2)观(赏)绿(5—7段)。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伸须、攀缘、舒叶、凋谢。

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焦”字理解。

)(3)囚绿(8—12段)。

这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引绿入室——发现生的欢喜——绿条执意向外——绿条渐瘦渐弱——打算放绿出“牢”。

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4)放(释)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

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

高三语文课《囚绿记》教案

高三语文课《囚绿记》教案

高三语文课《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2.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题思想。

2.文章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文章中的抒情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囚绿”这个,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2.学生分享对“囚绿”的理解和联想。

(二)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分析主题思想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鉴赏表现手法1.教师讲解文章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排比等。

2.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运用这些手法的句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抒情手法分析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抒情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运用这些手法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绿”象征了什么?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拓展延伸。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文章中的“囚”字有何深刻含义?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囚绿”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文章中的“绿”与“囚”有何内在联系?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名著阅读1.教师推荐阅读名著《囚绿记》。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涸辙”“淅沥”“揠苗助长”等。

(2)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体会文中所蕴含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

(2)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囚绿”的原因及“囚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引导学生从文中获得启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点拨法: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它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当我们看到一片葱绿的树林,或者一株嫩绿的小草,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愉悦和舒适的感觉。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感受作者与“绿”之间的特殊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提问:这篇文章围绕“绿”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寻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赏绿(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绿”的语句,说说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作者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绿的宝贵和重要。

(2)作者是如何欣赏这“绿”的?明确:作者“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所以当他看到这“绿影”时,感到“满心欢喜”,“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2、囚绿(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明确:作者想让绿色和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囚绿记》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案设计

《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囚绿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面对困境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2)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 生词和短语学习:(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查字典和参考资料,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加深理解和记忆。

3. 课文分析和讨论:(1)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写作技巧。

(2)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绿色的图片或相关的事物,引起学生对绿色的注意和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绿色的感受和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2)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查字典和参考资料,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价1. 朗读和背诵评价:(1)通过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表现,评价其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九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二章节,详细内容为对课文《囚绿记》的深入解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囚绿记》的背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深入解读课文。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分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囚绿记》2. 主要内容:课文第一、二章节内容概括。

3. 重点知识: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仿写一段描述自然景物的文字。

2. 答案:(1)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2)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推荐阅读与自然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分析1.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何通过文字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

•••••••••••••••••《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囚绿记》教案篇1学习目标:1、读一读2、画一画3、说一说4、赏一赏重点和难点1、掌握象征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导入:你喜欢绿色吗?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绿色?二、朗读课文,圈点批注1、用“、”圈出文中生字、难字;2、用“O”在段首圈写出段落序号;3、用“——”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常春藤的语句;4、用“【】”批注表现常春藤特点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四、理清层次在文中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寻绿(1—4)赏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五、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逐段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长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样的特点2、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说明了什么?六、探究写法;1、【知识链接】①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②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七、拓展延伸:1、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2、观赏名人事例及视频,激发正能量。

囚绿记(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囚绿记(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囚绿记(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囚绿记》是我国著名作家丁玲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通过描写主人公囚禁绿色的经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本章通过阅读《囚绿记》,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丁玲及其作品《囚绿记》;2. 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3. 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提高环保意识。

1.3 教学内容1.3.1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囚绿记》,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氛围。

1.3.2 作者介绍介绍丁玲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1.3.3 作品分析分析《囚绿记》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特色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二章:作品分析2.1 人物分析2.1.1 主人公分析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勇敢、执着、善良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的优点。

2.1.2 其他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其他人物的形象特点,如渔夫、村民等,理解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2.2 情节分析2.2.1 情节设置分析作品的情节设置,如囚绿、放绿等,理解作者的意图。

2.2.2 情节转折分析作品中的情节转折,如主人公决定放绿的原因,体会作品的戏剧性。

2.3 语言特色分析2.3.1 语言风格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如朴实、生动等,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3.2 修辞手法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人与自然的关系讨论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主人公囚绿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3.2 环保意识的培养结合作品,谈论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3 作品现实意义探讨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如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让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的现实价值。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绿色行动组织学生参与绿色环保行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囚绿记》教案15篇

《囚绿记》教案15篇

《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15篇《囚绿记》教案1[教学目标]朗读以怡情,品味以释旨。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品读赏析。

[教学重点]研读“囚绿”部分,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课时]1课时。

[晨读在线]1、背诵课后两首诗(课本第12页)。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杨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2、朗读课文《囚绿记》。

注意几个多音字和几组声旁相同的形声字。

陆蠡lǐ 蠡测lí 纸糊的墙壁hú 芝蔴糊hù 纸卷帘juǎn 卷轴装juàn 疲累lèi 积累lěi 瞥见piē 蹩脚bié 常春藤téng滕王阁téng 涸辙zhé 清澈chè 急不暇择xiá 闻名遐迩xiá 渡越沙漠dù 度过一个月dù 揠苗助长yà 偃旗息鼓yǎn3、背诵课文第5段前三行内容。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写到“绿”的诗歌很多,我们晨读要求背诵的《杨柳枝词(其一)》,就是其中一首,请哪位同学背一遍。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倩猜。

二、走近作者学习注释①: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提问:《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有哪位同学知道?《罗亭》俄国屠格涅夫,《鲁宾逊漂流记》英国笛福。

三、整体感知1、题目是“囚绿记”,哪几段直接写“囚绿”?8至11段2、“囚绿”之前写什么?寻绿,赏绿。

3、“囚绿”之后写什么?放绿,怀绿。

4、作者在“寻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过程中分别有什么样的情感?热切追求,喜欢满足,爱绿至极,诚挚祝福,惦念牵挂。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绿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是指什么?明确:绿色的常春藤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明确:喜爱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

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

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精选《囚绿记》教案4篇

精选《囚绿记》教案4篇

精选《囚绿记》教案4篇《囚绿记》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味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学习反复、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法学习__主题,圈点批注法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学习绿色所象征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语:绿,是生命的舞蹈者,是大自然的天使,是濒临绝境的希望。

它是多么使人迷醉,让人向往!中国现代散文家陆蠡,他对“绿”情有独钟,痴心的想把“绿”囚禁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优美散文《囚绿记》,感受作者的囚绿情结。

二、作者介绍:学习新课内容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作者情况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他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即《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1942年4月被捕。

在监狱里,面对刑审,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即惨遭杀害,年仅34岁。

陆蠡的人生和创作生涯均极短暂,作品也不丰盛,但他卓异的人格和独特的文格都将魅力长存。

三、检查预习情况: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给《囚绿记》的生字注音嵌(qiàn)瞥见(piē)了(liǎo)截爽直涸辙(hé zhé)移徙(xǐ)揠苗助长(yà)婆娑(suō)猗(yī)郁蕈菌(xùnjùn)四、研读课文从字词的掌握情况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下面我们来研读课文。

当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脑海里马上产生一个疑问。

我们在第一模块学过“优美的汉字”,知道“囚”是会意字,本意是把一人关起来,它使用的对象一般是人,但作者在这却给__起名为《囚绿记》是不是有些欠妥,动宾搭配不当?还有疑问就是:他为什么囚绿?当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什么想法?(找同学们回答)这节课,我们就用反复诵读法来学习这篇__,解答同学们心中的各种疑惑。

一读:快速浏览课文,通过解决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理清__思路,把握__感情基调1、__题目是“囚绿”,那__哪几自然段是写囚绿呢?2、作者在囚绿之前、之后又各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类似“囚绿”这样动宾结构的二字词语概括__其他部分内容,理清全篇思路。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

2、理解绿的象征意义,了解其象征手法。

3、明确托物言志的手法,并且联系时代背景,把握课文的主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点拨法,整体感知课文。

2、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学习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拓展延伸理解“释绿”时人们思想上达到一种升华。

从圈点、朗读的方法品味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通过学生互助合作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其感悟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绿是自然色中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和希望。

当一抹绿出现在沙漠中时,当绿芽冲破险绽放绿意时,当无边的绿色铺面而来时,不知道大家具有一种怎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我国现代作家陆蠡的一篇作品《囚绿记》。

(二)、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原,他从小就天资聪慧,具有“神童”之称,是我国现代的散文家、翻译家,1942年,他坚贞不屈而死于日寇的*之下,当时他才34岁。

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海星》、《竹刀》、《囚绿记》。

(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人民贫困,这一切使这个拥有远大抱负的爱国青年感到焦灼不安与痛苦,因此让他发出了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囚”的意思是关起来,如囚徒、囚犯。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3篇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3篇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精选3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囚绿记》的作者以及作品背景。

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3.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2.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1.出示《囚绿记》的封面图片,询问学生对小说的了解和看法。

2.简要介绍《囚绿记》的作者、作品背景以及创作意图。

【阅读理解】1.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结构。

2.由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和形象,并且描述他们的心理变化。

3.学生报告各组的讨论结果,整理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分析主题思想】1.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如追求自由、人性的复杂等。

2.指导学生找出小说中支撑这些主题思想的关键情节和语言表达。

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文学鉴赏与批评】1.指导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小说的艺术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等。

2.展示一些与小说相关的文学批评文章或评论,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比较其写作手法与《囚绿记》的异同。

2.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评价。

五、教学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共同总结《囚绿记》的主要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2.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和阅读文学作品。

六、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并分析《囚绿记》,并写一份详细的读书报告。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

2. 熟悉《短歌行》的内容和结构。

3. 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精彩教案

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精彩教案

2024年语文版九年级课文《囚绿记》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课文《囚绿记》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1.2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1.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捕捉关键信息。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懂得尊重生命。

3.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对绿色的热爱。

1.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2.教学难点:2.1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2指导学生运用文章写作特色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绿色大自然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绿色景物。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A.作者为什么称这篇文章为《囚绿记》?B.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绿色的热爱?C.文章中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3.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或质疑。

4.分析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绿色的热爱。

(2)教师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写作特色。

5.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文章写作特色,写一篇关于绿色的文章。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为什么作者会用‘囚绿’而不是‘记绿’作为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囚’字在这里有着特殊的含义,它不仅代表了物理上的限制,更象征着人对自然的掠夺和占有欲。

作者用这个词,是想表达一种警示,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而不是随意地占有。

”(2)教师提问:“文章中,作者对绿色的情感是怎样的?你们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呢?”2.教学重点:(1)教师引导学生:“请大家找出文章中使用象征手法的句子,并讨论一下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

关于《囚绿记》教案汇编8篇

关于《囚绿记》教案汇编8篇

关于《囚绿记》教案汇编8篇《囚绿记》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

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

(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

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__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五、研读“囚绿”部分。

(第8-11小节)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2、教师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观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外形特点,揭示喜爱它的第二个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陆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借窗前的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模仿使用。

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语文课更具开放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准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1)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抗敌精神的歌颂。

(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品味关键句——从凝聚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
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绿”的象征意义。

3、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4、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2、研读课文
⑴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⑵提问任务一
全班交流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

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

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

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动。

⑶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⑷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相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绿向阳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⑸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3、小结: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

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古诗词中就有很多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所以千古传颂。

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

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

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但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

)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

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

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

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能够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

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4、布置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

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