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相变 知识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态相变

By Dong大魔王

固态相变:金属和陶瓷等固态材料在温度和压力改变时,其内部组织或结构会发生变化,即发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改变,这种转变称为固态相变。

按热力学分类:

一级相变:相变时新旧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熵不等的相变称为一级相变;

二级相变:相变时新旧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且化学势的一级偏微熵也相等,但化学势的二级偏微熵不相等的相变称为二级相变。

按平衡状态图分类:

①平衡相变指在缓慢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能获得的符合平衡状态相图的平衡组织的相变。主要有同素异构转变、多形性转变、平衡脱溶沉淀、共析相变、调幅分解、有序化转变。

②非平衡相变:伪共析相变、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非平衡脱溶相变

按原子迁移情况分类:

①扩散型相变:相变时,相界面的移动是通过原子近程或远程扩散而进行的相变称为扩散型相变。基本特点是:相变过程中有原子扩散运动,相变速率受原子扩散速度所控制;新相和母相得成分往往不同;只有因新相和母相比容不同而引起的体积变化,没有宏观形状改变。

②非扩散型相变:相变过程中原子不发生扩散,参与转变的所有原子的运动是协调一致的相变称为非扩散型相变。一般特征是:存在由于均匀切变引起的宏观形状改变,可在预先制备的抛光试样表面上出现浮突现象;相变不需要通过扩散,新相和母相的化学成分相同;新相和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某些材料发生非扩散相变时,相界面移动速度极快,可接近声速。

试述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征

①相界面:金属固态相变时,新相和母相的界面分为两种。

②位相关系:两相界面为共格或半共格时新相和母相之间必然有一定位相关系,两项之间没有位相关系则为非共格界面。

③惯习面:新相往往在母相一定晶面上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习面。

④应变能:圆盘型粒子所导致的应变能最小,其次是针状,球状最大。固态相变阻力包括

界面能和应变能。

⑤晶体缺陷的影响:新相往往在缺陷处优先成核。原子的扩散:收扩散控制的固态相变可以产生很大程度的过冷。无扩散型的相变形成亚稳定的过度相。

⑥过度相的形成:固态相变的过程往往先形成亚稳相以减少表面能,因而常形成过度点阵。共格界面:若两相晶体结构相同、点阵常数相等、或者两相晶体结构和点阵常数虽有差异,单存在一组特定的晶体学平面使两相原子之间产生完全匹配。此时,界面上原子所占位置恰好是两相点阵的共有位置,界面上原子为两相所共有,这种界面称为共格界面。

当两相之间的共格关系依靠正应变来维持时,称为第一类共格;而以切应变来维持时,成为第二类共格。

半共格界面:

半共格界面的特点:在界面上除了位错核心部分以外,其他地方几乎完全匹配。在位错核心部分的结构是严重扭曲的,并且点阵面是不连续的。

非共格界面:当两相界面处的原子排列差异很大,即错配度δ很大时,两相原子之间的匹配关系便不在维持,这种界面称为非共格界面;一般认为,错配度小于0.05时两相可以构成完全的共格界面;错配度大于0.25时易形成非共格界面;错配度介于0.05~0.25之间,则易形成半共格界面。

金属固态相变时的相变阻力:包括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当界面共格时,可以降低界面能但使弹性应变能增大。当界面不共格时,盘状新相的弹性应变能最低,但界面能较高;而球状新相的界面能最低,但弹性应变能却最大。固态相变时究竟是界面能还是弹性应变能起主导作用取决于具体条件。

晶体缺陷的影响:金属固态相变时新相晶核总是优先在晶体缺陷处形成。因为晶体缺陷是能量起伏、结构起伏和成分起伏最大的区域。

在晶体缺陷区域形核原因:

①原子扩散激活能低,扩散速度快。

②相变应力容易被松弛。

③位错消失释放的部分能量可作为克服形成新相界面和相变应变所需的能量。

④位错依附在新相界面上,构成半共格界面中位错的一部分,结果也会使系统自由能降低。为什么固态相变中出现过渡相?晶体缺陷对固态相变形核有什么影响?

①当稳定的新相与母相的晶体结构差异较大时,母相往往不直接转变为自由能最低的稳定新相,而是先形成晶体结构或成分与母相比较接近,自由能比母相稍低些的亚稳定的过渡相。

此时,过渡相往往具有界面能较低的共格界面或半共格界面,以降低形核功,使形核容易进行。

②晶体缺陷是能量起伏、结构起伏和成分起伏最大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形核时,原子扩散中,从能量的观点来看,均匀形核的形核功最大,空位形核次之,位错形核更次之,晶界非均匀形核的形核功最小。

为什么新相形成的时候,常常呈薄片状或针状?如果新相呈球状,新相与母相之间是否存在位相关系?

①属固态相变时,因新相与母相恶比容不同,可能发生体积变化,但由于受到周围母相的约束,新相不能自由膨胀产生弹性应变能。而片状或针状的弹性应变能最小,所以新相形成时常常呈片状或针状

②存在位相关系。许多情况下,金属固态相变时,新相与母相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位相关系,且新相呈球状时与母相的弹性应变能最大,是由新、母相的比容不同或两相界面共格或半共格关系造成的,所以必然存在一定的位相关系。

共格、半共格界面的长大机制为台阶机制、切变机制;

非共格界面的长大机制为界面原子的扩散或者台阶机制。

新相的长大速度:取决于相界面的移动速度,即向母相的迁移速度。

新相的长大分为两种:

①新相形成时无成分变化,只有原子的近程扩散;

②新相形成时有成分变化,新相长大需要溶质原子的长程扩散。

临界冷却速度:在连续冷却中,使过冷奥氏体不析出先共析铁素体(亚共析钢)或先共析渗碳体(过共析钢高于Acm点的奥氏体化)以及不转变为珠光体或贝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分别成为抑制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碳化物析出以及抑制珠光体或贝氏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

临界淬火速度:在连续冷却时,使过冷奥氏体不发生分解,完全转变为马氏体(包括残余奥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代表钢件淬火冷却形成马氏体的能力,是决定钢件淬透层深度的重要因素,也是选取钢材和正确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之一。

(凡是使CCT曲线右移的各种因素,都将降低临界淬火速度,提高形成马氏体的能力,容易获得完全的马氏体)

组织奥氏体化:为了使钢件经热处理后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大多数热处理工艺都需要将钢件加热至相变临界点以上,形成奥氏体组织,称之为奥氏体化。完全奥氏体化温度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