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地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用地的存在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地域空间过程,具体体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和非农产业在城市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地域范围必将显著扩张,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必将迅猛增加。要保证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势必要大量占用农地,尤其是占用耕地,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耕地相对不足的国度里,要解决好吃饭和建设这两难问题,就必须切实的保护好我国现有的耕地资源。

根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亿,届时,即使我国的耕地面积保持不减,人均耕地也将会减少。而没有耕地面积的保证,即使生产力飞速发展,也很难保持一定程度的粮食自给,这对于地少人多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种灾难。此外,我国有30 %左右的耕地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危害;还有20 %的耕地正在受到工业三废和农药的污染。总之,各种建设占用耕地以及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土地污染的广泛存在,使我国的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

而在我国目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民建房占用不少耕地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民的收入增加了,随之而来的是大多数富裕起来的农民把修房盖房作为投资的重点,各地农村掀起了持续多年的建房热潮。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及政府的有效引导,土地管理部门又监管不严,许多农村呈现出居民点向公路两侧和村外围发展,路边店随处可见,而且宅基地的占地面积不断扩大,大量占用耕地。

二、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加速经济发展,特别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导致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增加,经济建设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不足,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前些年,中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城镇化发展,实施小城镇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无疑将占用更多的耕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将会提前实现

三、城市无限制外延扩展占用大量耕地

1988~2001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目由434个发展到662个,小城镇的数目由11 481个发展到20 374个。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意味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而且意味着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这一需求既包括城市发展对土地的“自然需求”,也包括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人为需求”。前者使土地资源得到重新配置,而后者造成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从而使我国耕地保护雪上加霜。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城市化,无视土地规划,盲目扩大城区,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大学城,大量的无序占地造成大量的耕地闲置浪费。

四、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大量耕地

中国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0世纪末期,生态系统呈现急剧恶化的趋势,这里面既有天灾也有人祸。数据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1949 年的100万km2扩展到367万km2,并且每年仍以2 400 km2的速度扩展;全国每年经河流输送入海的泥沙50 亿t ,加上输入江河湖泊的泥沙超过100亿t ,相当于300万hm2耕地耕作层的土壤;全国沙化土地达174. 3万km2,且每年仍以3 496 km2的速度扩展;全国酸雨区已扩展到占陆地面积的30 %,且逐年扩大。在这种生态压力下,国家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决定实行生态退耕的重大战略。从长远来看,随着生态退耕战略的逐步实施,整个农业生产环境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局部农业小气候会向良性方向发展,土地的生产潜力可能得以发挥。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会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然而,就近期而言,生态退耕无疑使大量的耕地退出了粮食生产的舞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对于现存的问题,完善耕地保护的对策及建议有:

一、正确处理耕地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关系,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一定的耕地生产能力或潜力不仅仅意味着维持一定数量的耕地,而应该是维持一定数量、一定质量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相统一的耕地。因此完整意义上的耕地保护政策应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相均衡的政策。目前,耕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农村社会保障替代者的角色,还具有生态保育、清洁空气、涵养水源、美化景观等作用。拥有足够的耕地资源才能使后代人的衣食之源得以保持,从源头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我们在向土地资源索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承受能力,严格控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要树立生态观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由“人是自然的主人”向“人是自然的成员”的转变,实现耕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综合效益的共同发展,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推进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

土地市场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条件,只有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耕地。随着“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在城市化进程中,占用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城市周围又多是水地、菜地和上等的基本农田,因此必须坚持城市内部挖潜和外部节约的原则。通过挖潜,使旧有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接近甚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通过节约,使城市外延时不再超标使用土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和农地市场的建立已不可忽视。由于城乡土地比较利益的巨大差别,目前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流转已具有相当规模,而且也是难以保护好这一地区耕地的主要原因。只有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提高占用耕地的实际成本,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此外,要积极地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其目的主要是查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程度。通过潜力评价,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实现城镇建设由外延型扩展为主转为内涵式扩展为主,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利用转为集约型利用,使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组合效益达到最大。

三、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保护耕地是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实现社会和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保护耕地,从根本上依赖于有效的土地产权的设置和安排,依赖于土地产权制度的建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已呈现出某些局限性,例如: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土地产权界定不清晰;土地产权结构不合理等,并成为保护耕地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中国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核心是产权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在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前提下,建立以土地使用权为基础,完善土地他项权利设置的土地产权体系。其中,国家拥有土地的发展权和管理权,按照农地农用、农地农有的原则,严格控制农业用地的非农化,保障对耕地的保护。

参考文献:

[1].何来芳,麻志周,范诗鸣.目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河南土地资源,2004.

[2].伯华,郑新奇.耕地危机与城市化进程的盲目性[J ].城市问题,2003.

[3].唐健.当前耕地保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J ].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