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折纸一课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折纸》课后反思
杜娜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在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提出了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并且通过“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阐述了“过程性目标”的具体内涵。这表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任务,而且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突破以往数学学习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
回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个让学生“经历”、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探索”的思想指导下完成的。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这三次活动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分别实施于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体现了课堂教学三个阶段的不同教学目标;同时这三次活动又是相关的,是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从而使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从表面的认识向较深层次的理解、整体上的把握发展。
1.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灵活处理教材。”是我们教师奋斗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重组教材内容、改变它的呈现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把分数化成了小数进行计算;还有的学生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操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交流,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
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开放探究过程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放性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节课教师首先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试图开放师生关系。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开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以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发展,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我认为,课堂应该是大气的、开放的。师生的学习过程就像是一次有意义的旅程,没有权威,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路线;通向目的地可以有多种途径,也可能发现意外的收获与发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开放的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的一开始,出示了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场景,引出贴近学
生生活实际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所给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列式,在这个基础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道算式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从探究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这个算式应该怎样填?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觉得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并提高:
1.课前旧知的复习铺垫要及时
最好是安排在课前,不但提醒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为将旧知转化为新知做准备,同时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导向,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
2.板书的功能要切实体现
数学课虽然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形成,但课堂上的板书也要完整,美观,简洁,突出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可以包括:课题,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概念或是法则类的明确提示,还有学生存在的问题等,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模式。
3.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一般的规范标准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但不能忽视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让学生大胆表达、主动发现同伴或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样做挺好,但在课后,在学生疑惑处,在学习内容的难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要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规范的标准,着重是要让学习困难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这点比较重要,也就是既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更不能轻视知识与技能,要面向大多数学生。
总之,在这堂课中我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吸取经验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