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201503)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目标: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及特点
2、本课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归纳】
一、时间:公元五世纪末(公元471——499年),南北朝时期的北朝
二、背景(原因):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
①统一: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改革的前提条件
②融合: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人物: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
2、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前北魏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三、目的:缓和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四、主要内容: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目的:为了澄清吏治,巩固统治
措施: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同时制定严惩贪污的办法。(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
作用:使吏治有所好转。
2、推行均田制:
目的: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
措施: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设立三长制:
目的:为了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措施: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作用: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4、推行新的租调制:
目的: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税收
措施: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租调”)
作用: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5、迁都洛阳:
目的: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实现南北统一的愿望
影响:孝文帝借迁都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政治、经济的中心。
迁都洛阳,为孝文帝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6、移风易俗:促进鲜卑族接受汉族文化
内容:①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②讲汉话——官员上朝改说汉话,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讲汉话,否则降职
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改拓跋氏为元氏
④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⑤改籍贯——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影响:加强了民族联系,缓和民族矛盾,有利地推动了鲜卑族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意义):
①加速封建化:鲜卑族积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制度,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②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成为汉族的一部分;
③经济繁荣:推动了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经济复苏和繁荣。
六、性质(实质):是属于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封建化的改革
七、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八、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改革顺应了封建化的历史潮流,特别是受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改革措施切实可行,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③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九、民族融合的实质:
1、从经济角度讲: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的过程;
2、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3、从社会性质角度讲: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重点问题探究】
(2013年江苏卷)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 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3 分)
材料解析题2:(10分)
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