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计算》教学课件2-PDF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5.2.6 解简单的方程》优质教学课件
b×x=a b×x÷b=a÷b
x=a÷b
方程左边=2.7÷0.9 =3 =方程右边
你发现其中 的规律了吗?
所以,x =0.9是方程的解。
思考
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1.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解答时要注意格式, 还要记得检验。
2. 加法、乘法最简单: 加几就减去几;乘几就除以几。
3.减法、除法要注意: x在前,很简单。减去几就加几;除以几就乘几。 x在后,挺麻烦。先消x后消数,中间还需调个头。
解题依据: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 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探究新知 2 解方程 3x = 18。 你能解这个方程吗?
我这样算:想3乘几等于18, 因为3×6=18,所以x=6。
这个方程与乘法有关,我觉得可 以根据等式的性质2来解方程。
想一想
2 解方程 3x = 18。 我是借助天平来解答的。
x=7
把x = 7代入mx = 21中, 得到 7m = 21
解:m = 3 答:m的值是3。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解简单的方程
形如ax = b的方程
解:ax÷a=b÷a
解
x=b÷a
方
形如a - x = b的方程
程
解:a – x + x= b + x
b+x=a
x=a-b
等式的性质2 等式的性质1
你发现其中 的规律了吗?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小组合作 解 方 程 2 . 7 ÷ x = 3 。
合作要求 1.各人先尝试计算,并思考自己的解题思路。 2.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总结小组解法,准备全班汇报。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学案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
2.训练快速而准确地完成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2.熟练掌握数字运算技巧。
三、教学内容
1. 加法计算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加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例如:
2 +
3 = ?
4 + 1 = ?
2. 减法计算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减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例如:
5 - 2 = ?
3 - 1 = ?
四、学习任务
1.完成课堂上老师的示范加法和减法计算练习。
2.独立完成《简单的计算》学案1中的相关题目。
五、课堂操练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册,听老师口头示范,完成相关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目。
六、自主探究
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尝试用加法和减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日常问题,如: 1. 如果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给了她2个苹果,共有几个苹果? 2. 小猫家有
5只小猫,其中有2只离开了家,还剩下几只小猫?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持续练习,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为今后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 简单的算术运算和表达式(3.1.2)--3.1节-3.5节
13
printf("area = %f\n", area);
14 }
【例题解析】本题用宏常量代替了程序中多次出现的常数,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
护性。
【例 3.5】使用 const 常量定义,编程从键盘输入圆的半径 r,计算并输出圆的周长和面
积。
1 #include <stdio.h>
2 main()
a)(s
b)(s
c)
,s=
1பைடு நூலகம்2
(a
b
c)
试编程从键盘输入 a,b,c 的值(假设 a,b,c 的值可以保证其构成一个三角形),计算
并输出三角形的面积。
程序如下: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math.h>
3 main()
4{
5
float a, b, c, s, area;
3{
4
const double pi = 3.14159; /* 定义实型的const常量pi */
5
double r;
6
double circum;
7
double area;
8
printf("Input r:");
9
scanf("%lf", &r);
10
circum = 2 * pi * r;
11
6
printf("(float)(m/2) = %f\n", (float)(m/2));
7
printf("(float)m/2 = %f\n", (float)m/2);
4简单的计算 教学课件
(1) 5+8=13(角) 13角=1元3角
单位名称都是“角”, 可以直接计算。
(二)元、角的加减法计算
(2)
元+ 3元1角= 4元1角 1元
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一定要 注意单位名称呦!
(二)元、角的加减法计算
(3)
1元=10角
单位名称不同时,要 10-6=4(角) 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 名称,再计算。
认识人民币
简单的计算
写出下面的钱数。
(52)元( 5 )角
写出下面的钱数。
(21)元( 6)角
写出下面的钱数。
(16)元( 1 )角( 5 )分
(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12
1元就是10角, 10角+2角=12角。 1元就是1个10角,1个10角 和2个1角合起来是12角。
(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想一想:18角=( 1 )元( 8)角
18角可以分成10角和8角,10角就是1元, 1元和8角合起来是1元8角。
说一说 3元8角=(38 )角 7元6角=( 76 )角 100分=( 1 )元 26角=( 2 )元( 6 )角 82分=( 8 )角( 2 )分 77角=( 7 )元( 7 )角
(二)元、角的加减法计算
2. 如果把一种蛋糕和一种饮料配成套餐,你喜欢 怎样搭配?价格是多少?
(一)做一做
1.
39
3元=30角, 30角+9角=39角。
2
6
20角=2元, 2元 2角-1元= 元 1元 2角
(二)拓展练习
5元
6元5角
3元
2元5角
1. 把这些食物的价格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
(二)拓展练习
5元
6元5角
3元
2元5角
北京课改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5.2 简单的加减法估算 教学课件
把要估算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124+98≈200+100=300(元)
解决购物问题时,为了保证准备 的钱够用,应把准确数看成比准 确数大的近似数来估算。
学以致用
1.下面哪道算式的结果小于 600?( A.409+102 B.398+308
)
先估算出两个题的结果,再选择。
解: A
学以致用
2.下面的数接近哪个整百数? 196 387 518
620接近600,127接近100。
解: 620-127≈600-100=500(元)
学以致用
5. 一张沙发 385 元,一张床 490 元,妈妈 买这两件家具需要带多少钱?
385接近400,490接近500。
解: 385+490≈400+500=900(元)
课堂小结
怎样估算三位数 加、减三位数?
列加法算式
把每个加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数
典题精讲
解答:210-108≈200 - 100=100 (页)
易错提醒
一件上衣124元,一条裤子98元,妈妈 要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妈妈大约要 带多少元?
124+98≈100+100=200(元) 错误原因:估算时没有结 合生活实际。
易错提醒
一件上衣124元,一条裤子98元,妈 妈要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妈妈大 约要带多少元?
把要估算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典题精讲
1.写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
192
解题思路:
304
602
尾数较大的要将百位进1,省略尾数。 尾数较小直接省略尾数。
典题精讲
解答: 200 300 600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课件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课件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课件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课件,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一、目录二、各单元要点1、第一单元:数的认识1、主题: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计数的基本方法。
2、知识点:整数、自然数、十进制、数位等。
3、重要概念: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意义等。
2、第二单元:加减法1、主题:学习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知识点:加法、减法、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以及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重要概念:数的组合与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等。
3、第三单元:认识图形1、主题:认识基本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分类和组合。
2、知识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及其特征。
3、重要概念: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
4、第四单元:测量长度1、主题:学习长度测量方法,掌握基本长度单位及其关系。
2、知识点:厘米、米、毫米等基本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重要概念:长度测量的方法、单位换算等。
5、第五单元:表内乘法1、主题:学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简单的乘法运算。
2、知识点:乘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
3、重要概念:乘法的应用、乘法口诀等。
三、练习题及答案为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本文提供了配套练习题及答案,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多样化题型,让你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总结本套课件详细介绍了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各单元要点,涵盖了数的认识、加减法、认识图形、测量长度和表内乘法等重要知识点。
通过配套练习题的练习,相信大家会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课件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课件一、确定文章类型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旨在为二年级学生讲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的课件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5-2 简单的计算》教案 (3)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5-2 简单的计算》教案 (3)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熟练运用垂直算式进行简单计算。
3.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4.训练学生的算数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2.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算式。
2.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难点:1.进位和退位的概念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简单的计算示例和练习题。
2.黑板、彩色粉笔。
3.教学实物:小石子、卡片等。
4.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
四、教学过程1. 复习(5分钟)•教师可通过口算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授课(15分钟)1.讲解加法进位的概念:当个位相加的结果超过10时,需要将十位的数值加1。
2.举例说明退位的概念:当做减法运算时,若有借位情况出现,则需要退位。
3. 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在黑板上做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注重进位和退位的实际操作。
2.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纸上计算并互相核对。
4. 操练(10分钟)1.分组训练,每组学生相互操练加法和减法运算。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鼓励正确。
5.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的要点。
五、作业布置1.布置完成课上讲解的练习题。
2.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做记录。
六、板书设计加法进位8+7 14 1 53+5 8 3 19+9 18 1 8减法退位7-3 4 1 76-9 1 6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的概念展开,通过例题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在操练环节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互帮互助的意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9课时《解简单方程》教学课件
解简单的方程
写一写,说一说: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
13+x=37
x-35=90
解:13+x-13=37 -13 解: x-35+35=90+35
x=24
x=125
例题2 解方程 3x = 18。
说一说你的想法。
3x = 18
我是借助天平来解答的。
解:3x÷( 3 ) = 18÷( 3 ) x=( 6 )
解: 11.2-x + ( x )= 4.7 + ( x ) 11.2= 4.7 + ( x )
4.7 + ( x )= 11.2 4.7+x - ( 4.7 )= 11.2 - ( 4.7 )
x= ( 6.5 )
8.7-x=4.8
100-x=20.8
解:8.7-x+x= 4.8+x 解:100-x+x= 20.8+x
(1)解方程4x = 28时,方程两边要同时( 除以4)。 (2)解方程x÷5 = 9时,方程两边要同时( 乘5 ) 。 (3)方程9x = 10.8的解是( 1.2 ) 。
解下列方程。
(1)x+3.2 = 4.6
(2)x-1.8 = 4
解:x+3.2-3.2 = 4.6-3.2 解:x-1.8+1.8 = 4+1.8
3x = 18
解:3x÷( 3 ) = 18÷( 3 ) x=( 6 )
依据是什么?
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 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例题2 解方程 3x = 18。
规范解答:
3x = 18 解:3x÷3 = 18÷3
x=6
例题3 解方程 20-x = 9
说一说你的想法。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8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8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
三、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计算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二步:导入新知识1.带领学生看题目,引入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题目。
2.通过例题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
第四步:应用1.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展开,通过练习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布置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作为作业。
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升数学能力,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第4课时 简单的计算2教案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2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四则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独立计算和检查计算结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简单的四则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四则运算,大家还记得吗?2.那我们今天就来进一步学习简单的计算,大家准备好了吗?(二)新课讲解1.我们来回顾一下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加法:a+b=c减法:ab=c乘法:a×b=c除法:a÷b=c2.那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题目,请大家尝试独立完成:3+4=?52=?6×3=?8÷4=?3.现在,我们来讲解一下这些题目的解答过程:3+4:我们找到3和4,将它们相加,得到7。
52:同样,我们找到5和2,将5减去2,得到3。
6×3:我们找到6和3,将它们相乘,得到18。
8÷4:我们找到8和4,将8除以4,得到2。
4.我们再来讲解一下混合运算的规则:当一个算式中有多种运算符号时,我们要先进行乘法和除法,再进行加法和减法。
例如:2+3×45÷2我们进行乘法:3×4=12然后,我们进行除法:5÷2=2.5我们进行加法和减法:2+122.5=11.5(三)课堂练习7+6×23÷184×2+5÷59×3+6÷2410÷2+5×372.完成题目后,请大家相互检查一下答案,看看是否正确。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简单的四则运算规则,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
2.那么,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运算规则吗?比如,括号的作用。
3.是的,当算式中出现括号时,我们要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例如:(2+3)×45÷2我们计算括号内的运算:2+3=5然后,我们进行乘法:5×4=20我们进行除法和减法:202.5=17.54.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苏教版教案: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我,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1.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分物品时计算数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能够将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学课件:包括加减法的动画演示,实际问题的图片等。
2. 练习题:包括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题目和实际问题题目。
3. 计算器:用于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有2个苹果,再给你3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通过教学课件,详细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结合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练习,例如:“2+3=?”、“52=?”等,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将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买一支铅笔需要3元,买一块橡皮需要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实际问题的题目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目。
2. 设计一些自己的加减实际问题,并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加减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在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我选择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 整式(第3课时)》课堂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人教版 数学 七年级 上册1.什么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3. 2a 和3b 都是单项式,那2a +3b 又是什么呢?235ab c -35-4知识回顾导入新知素养目标3. 会用整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会用整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整式中字母的值求多项式的值.1. 理解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和次数、整式的概念.1. 温度由t ℃下降5℃后是℃;2. 买一个篮球需要x 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 元,买一个足球需要z 元,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要 元.(3x +5y +2z )(t -5)列式表示下列数量知识点多项式的有关概念3x +5y +2z x 2+2x +18t -5212ab r -π下列各式是单项式吗?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与单项式有什么关系?21π2ab r -单项式单项式+上述几个式子都是两个或者多个单项式相加的形式.每一个单项式都包含其前边的符号.探究:1.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2.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3.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4.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多项式的次数.5.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3358x x ++例如:常数项次数项叫做三次三项式1.多项式x 2+y -z 是单项式___,___,___的和,它是___次___项式. 2.多项式3m 3-2m -5+m 2 的常数项是____,二次项是_____,一次项的系数是_____.x 2y -z 二三-5m 2﹣2做一做1.多项式的各项应包括它前面的符号.3.要确定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先要确定此多项式中各项(单项式)的次数,然后找次数最高的.4.一个多项式的最高次项可以不唯一.23331x y xy x 4-++-2.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其每一项均有系数,每一项的系数也包括前面的符号.归纳总结例1 下列整式中哪些是多项式?是多项式的指出其项和次数:4222232341,,1,,32,,273331,2.m n a b x y x t x y xy x x y π+-+-+--+解:+-221x y -++-234331x y xy x 2x y+,,-221x y 2343,,3,,1x y xy x --2x y ,142素养考点 1多项式有关概念的识别一个多项式的次数是3,则这个多项式的各项次数() A .都等于3 B. 都小于3C.都不小于3D.都不大于3D巩固练习例2 已知-5x m +104x m +1-4x m y 2是关于x 、y 的六次多项式,求m 的值,并写出该多项式.解:由题意得m +2=6,所以m =4.归纳总结: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多项式次数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 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m 的值.分析:该多项式最高次项为-4x m y 2,其次数为m +2,故m +2=6.所以该多项式为-5x 4+104x 5-4x 4y 2.素养考点 2利用多项式的有关概念确定字母的值探究新知若关于x 的多项式-5x 3-mx 2+(n -1)x -1不含二次项和一次项,求m 、n 的值.分析:多项式不含哪一项,则哪一项的系数为0.解:由题意得m =0,n -1=0,所以n =1.把m ,n 当作已知常数看待,属于系数部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学会用竖式计算简单的运算题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2.掌握用竖式计算简单的运算题目。
三、教学难点
1.在竖式计算中注意进位和借位的问题。
2.理解减法运算中的“减法不尽”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回顾(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让学生口算回答,并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情况。
第二步:引入新知(10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用竖式计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讲解进位、借位的方法。
第三步:操练训练(20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正确的回答。
第四步:拓展应用(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情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并回答。
第五步:总结梳理(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训练能力得到提高,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对进位和借位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
下节课计划增加一些游戏和趣味性的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5-2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5-2 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5-2 简单的计算》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的计算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6-7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数学计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在计算的准确性、速度和灵活性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2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准备好教学课件、教学素材、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自己的文具,如笔、本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和实物展示,向学生讲解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
【导语】时间计算是继⼆⼗四时计时法的学习之后安排的⼀个内容。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利⽤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法。
2、在运⽤不同⽅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活中的应⽤,建⽴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时⼏⼗分到⼏时⼏⼗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趣导⼊ 1、谈话:⼩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起来看看明明的⼀天,好吗? 2、⼩⿊板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 起床、刷⽛、洗脸; 7:40-8:20 早锻炼; 8:30-9:00 吃早饭; 9:00-11:00 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主探究,寻找⽅法 1、谈话:⼩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明做每件事情⽤了多少时间吗?每个⼩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下各⽤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的时间。
(2)交流计算⽅法:11时-9时=2⼩时。
3、经过时间是⼏⼗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早锻炼⽤了多少时间呢?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部分表⽰早锻炼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共经过了多少分钟。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9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难点: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或板书
2.数学练习册
3.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想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
2.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相关的例题,自己尝试解答。
讲解与演示
1.通过教师的讲解,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进行运算。
2.以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计算的步骤和规则。
合作探究
1.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
2.引导学生讨论解题过程,梳理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提升应用
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
2.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计算加减法时存在的常见错误和困难,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激发他
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下节课继续深入探讨加减法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上为《简单的计算》教案9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踊跃提问,共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尝试→调整
当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尤其是数据大时, 可以先选两本试一试,根据试算的结果再进行 调整,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13元 共12元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有序罗列
先选出一本,再拿这本和其他杂志一 本本地按顺序去搭配,这样,可以保障不 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答案。
用16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
3元5角 =( 35 )角
6元7角=( 67 )角 21角 =( 2 )元( 1 )角 17角 =( 1 )元( 7 )角
4元3角 =( 43 )角
5 - 3 = 2 ( 元)
50 - 30 = 20(元)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5元
6元
8元
7元
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