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押题热点(八)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押题(八)
一、选择题
1.(2018·佛山一模)1977年至1979年,中央高层频繁出访,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如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B.注重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
C.营造改革开放良好外部环境D.努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解析:选C1977~1979年中央高层出访发达国家意图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与引进外资,出访正在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为了从这些国家改革中吸取经验,因而反映当时中国意图营造改革开放良好的外部环境,故C项正确。
2.(2018·株洲二模)1985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同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交通运输。这些政策()
A.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B.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C.旨在缩小城乡差距D.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选A由材料内容可知1985年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增强市场调节作用,因而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故A项正确。
3.(2019届高三·河南天一大联考)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实现了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我国() A.全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B.全方位地展开了多边外交活动
C.结束了与美国等国的长期对抗D.开始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
解析:选B材料体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体现新时期坚持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全方位的外交,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故C项错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后中国开始逐步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故D项错误。
4.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中的“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此举() A.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是对国际政治深刻变化的反应D.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
解析:选D材料强调的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的名称的变化;“国营经济”修改为
“国有经济”,说明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故D项正确。
5.(2018·合肥二模)下表反映了我国()
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
A
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呈现的是一种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充分显示出国家在真正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民族政策,故A项正确。
6.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方针B.“一个中国”原则
C.“政治协商”制度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选B“和平统一”方针是大陆对台政策,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A 项错误;“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构想没有得到台湾的响应,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8·赣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一,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材料二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
(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
(二)思想先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7、18世纪英国如何创造“三大机制”促进社会转型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史实予以说明。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对外殖民掠夺,对内圈地运动,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根据材料一“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不断侵略扩张,满足其对原料的需求和对商品的倾销;根据材料一“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以立法的形式,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体。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结合所学可知,体制转型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转型指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第二小问,可以以改革开放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关系为例;改革开放后,可以以“南方讲话”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关系为例。
答案:(1)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或“圈地运动”),建立起社会财富积累机制;通过殖民战争,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庞大的海外市场获得了有效的市场流通机制;通过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