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处罚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重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单元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重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单元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单元教学时数 12课时
内容教学时数
精打细算……………………………. 1课时
打扫卫生……………………………… 1课时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1课时
练习一……….…………….. 1课时
人民币兑换……………………….………. 1课时
除得尽吗……………………………. 1课时
调查“生活垃圾”………..……….…… 1课时
练习二……………………………. 2课时
第一次月考……………………………. 3课时
课题一精打细算
教学目标
1、从“买牛奶”的情境中知道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能借助“元、角、分”的知识及“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算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3、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或想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数的大小不变?
7.10 15.20 100 0.070 1.01 2.0
2.昨天,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115元买了5箱牛奶,小红在另一家商场用126元买了6箱牛奶,两种牛奶品牌质量一样,谁买的便宜?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
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然后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出示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入新课。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一)甲商店牛奶的价格: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讨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二)乙商店牛奶的价格: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四、点拨升华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要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将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五、课堂总结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用竖式计算:
7.42÷7 = 20.7÷9= 8.2÷5= 15.9÷15 =
七、知识拓展
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平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先独立做,最后小组内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61页“试一试”的题目
板书设计:
课题二打扫卫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价值。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掌握已学
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在知识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7.42÷7 78.3÷9 5.6÷16
请回忆一下,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试着完成课本第63页第4题。

小组合作完成。

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出示打扫卫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呈现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根据打扫卫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一)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二)平均每人花了多少元?
1. 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 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讨论“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三)买16个恐龙玩具花了12元,每个恐龙玩具多少元?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个位不够商1”的一般计算方法。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用语言说明用“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四、点拨升华
讨论“个位不够商1”的一般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总结,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2、“个位不够商1”的一般计算方法。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1、16个小恐龙玩具花了12元,每个多少元?(师点拨:每个不到1元。

个位不够商1,
2、完成63页 2、3题,并交流。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

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
如果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用15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要用多少
分钟?先独立做。

最后全班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63页“练一练”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课题三谁打电话时间长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去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转化思想探索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我会填。

(把下面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34
5.2÷0.32=()÷() 1
6.1÷0.46=()÷()
15.3÷0.125=()÷() 2.38÷0.34=()÷()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出示打电话的情景图,揭示本课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根据谁打电话时间长,提出数学问题。

(二)、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1.小红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讨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2.小华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根据商的不变性质”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用语言说明讨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四、点拨升华
讨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主要利有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陈除法。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1、完成64的“试一试”,并交流。

2、完成65页的第1题
七、知识拓展
王奶奶买了4.5千克黄瓜,交给售货员10元钱后,找回1.9元。

你能帮王奶奶算出每千克黄瓜多少钱吗?小组内交流完成。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65页“练一练”的第2题
板书设计:
课题四练习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去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转化思想探索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练习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我会填。

(把下面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0.12=()÷12 23.8÷0.34=()÷34
15.2÷3.2=()÷() 16.78÷0.46=()÷()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二、课堂练习
1.完成10页的第1,2题
2.完成10页的第
3. 4题
3.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四、达标检测
(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扩大到原来的()倍。

(2)0.38扩大到原来的()倍变成整数。

0。

1368扩大到原来的()倍变成整数。

五、作业布置:配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五练习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去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转化思想探索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练习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我会填。

(把下面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57.3÷12.5=()÷() 2.58÷0.034=()÷()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二、课堂练习
1.完成11页的第7题
2.完成11页的第8、9题
3.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四、达标检测
填一填
计算1.106÷1.23时,先将除数1。

23的小数点向()移动()位,、使它变成(),再将被除数1。

106的小数点也向()移动()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

个别题全班解决。

五、作业布置:配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六人民币兑换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准确地掌握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查找资料(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1元港币兑换人民币()元
1美元兑换人民币()元
1欧元兑换人民币 ( ) 元
100泰铢兑换人民币 ( ) 元
1( )兑换人民币 ( ) 元
1( )兑换人民币 ( ) 元
2、试着完成课本第67页试一试。

小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根据人民币兑换情景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引入课题,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根据人民币兑换,提出数学问题。

2.、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讨论如何求积的近似值。

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可兑换多少美元?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进一步讨论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四、点拨升华
提示:由于货币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五、课堂总结
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六、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68页第1题。

2、完成课本第68页第4题。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

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
填一填:保留整数精确到0.1 精确到百分之一
0.9999 ()()()
12.009 ()()()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68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
课题七除得尽吗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你往下除,会发现什么规律?
20÷6 18.8÷22
学生独立做,小组合作完成。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根据谁爬得快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引入课题,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探究新知
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一)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二)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余数和商的变化规律。

小组合作,引导学
生展示,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余数和商的变化规律。

四、点拨升华
一个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循环小数可以只写一循环节,并在首位和末位上点上两个点。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1、完成70页第1题,并交流。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① 0﹒026026026是循环小数。

②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

③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④无限小数都比有限小数大。

⑤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⑥ 1﹒2323…的小数部分最后一位上的数是3。

3、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8﹒53 8﹒5372… 8﹒533…
8﹒535353 8﹒555… 8﹒5353… 8﹒503503…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

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
1、算算看,你发现了什么?
1÷11=2÷11=3÷11=
4÷11=5÷11=6÷11=
7÷11=8÷11=9÷11=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70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
课题八调查“生活垃圾”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生活垃圾”,学习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其运算顺序是和整数是一样的。

2、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96÷3+12 12×3+20
24×(30÷6) 96÷3÷2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出示五(1)班和五(2)班调查汇报情景图,揭示本课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五(1)班调查汇报
一个人4周可产生约30.8kg生活垃圾。

五(2)班调查汇报
这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3.5t,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t。

1、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提出数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式并写出计算过程:
3、小组讨论,说说计算时你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四、点拨升华
1、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

2、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
五、课堂总结
对照学习目标,想一想你的目标达到了吗?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吗?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P18页“练一练”1、3、4题。

七、知识拓展
每小时上网费是2.4元,小明家6月份的上网费是180元,算一算,小明家6月份平均每天
上网多长时间?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18页“练一练”的第2题
板书设计:
课题九练习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练习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回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举两个不同的实例加以说明。

2、计算并验算:
62.9÷17= 9÷3.6= 117÷36=
2.1÷0.53= 4.2×
3.2= 1.8×5.5=
学生独立做,小组内交流
二、探究新知、检测反馈:
1、估一估下面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

算一算,你的估计对吗?
4.48÷3.5=2.8 12.3÷1.5=1.845
13.3÷0.95=0.14 7.2÷0.64=46.08
2、按照规律填数。

25, 10,□,□。

3、动笔做课本第19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总结
总结本工节课所学内容。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达标检测
1、完成19页第1题。

2、完成19页第3题。

3、完成19页第4题。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

个别题全班解决。

五、知识拓展
在下面的算式里填上括号,使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

0.7 × 0.9 + 1.2 ÷0.3 - 3 = 1.9
0.7 × 0.9 + 1.2 ÷0.3 - 3 = 1.9
0.7 × 0.9 + 1.2 ÷0.3 - 3 = 1.9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六、作业布置:教材第19页“练习二”的第2题
板书设计:
课题十练习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利用小数解决问题,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现实的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练习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独立回顾,然后再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

2、给下面的试题添上括号,使计算正确。

1 - 0.25 × 4 ÷ 0.8 1 ÷ 8.05 - 7.8 × 0.4
= 0.75 × 4 ÷0.8 = 1÷0.25 × 0.4
= 0.75 ×5 = 1÷ 0.1
= 3.75 = 10
学生独立做,小组内交流
二、探究新知
1、算一算,比一比,谁的正确率高些。

54÷(3.94+6.86)(3.2+0.12)÷0.8
0.175÷0.25×4 0.175÷0.25÷0.4
2、做课本第20页的第7题。

3、做课本第20页的第8题。

做完后,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做课本第20页的第10题。

(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具体的解题思路,最后动笔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达标检测
完成练习册练习四。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

个别题全班解决。

五、知识拓展
小明家离学校11.25千米,他每天骑车上学,往返一次共需1.5时。

小明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小组内交流完成。

六、作业布置:教材第20页“练习二”的第8、9题
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次月考(3课时)
一、专心填一填。

1.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 )的小数点对齐。

2.0除以一个非0的数仍得();任何两个相同的数(0除外)相除,商是()。

3.6.4÷0.04的商的最高位是在()位上。

4.5.8657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保留整数约等于( )。

5.0.444…记作( ),2.13535…记作( )。

6.根据132÷12=11,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13.2÷0.12=( ) 13.2÷1.2=( )
7.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计算时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 )倍。

8.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0倍,商就( )。

9.在○里填上“>”、“<”、或“=”
2.4÷1.2○2.4 0.35÷0.99○0.35 0÷9.9○9.9
10.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大19.8,原来的数是()。

二、认真判一判。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

()
2.0.25÷0.12的商一定小于0.25。

( )
3.0.328328是循环小数。

( )
4.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 )
5.1.47÷1.2的商是1.2,余数是3。

()
三、精心选一选。

(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

A.除数
B.商
C.被除数
2.下列各数是循环小数的是()
A.0.151515
B.0.1515……0.
C.511512
3.商大于1时,除数()被除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4.3.6与2.4的和除0.6,商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A.3.6+2.4÷0.6
B.(3.6+2.4)÷0.6
C.0.6÷(3.6+2.4)
5.下列算式中,与7.2÷0.36相等的式子是()。

A.720÷36
B.72÷3.6
C.7.2÷0.036
四、细心算一算。

1.口算。

(8分)
3.6÷1.2= 0.72÷0.9= 2.6÷13=
4.8÷0.4=
4.4÷4= 0.78÷6= 7.2÷0.4 = 1÷0.25=
2.竖式计算。

(12分)
1.25÷0.25 78.6÷11(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5.63÷7.8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脱式计算。

(12分)
0.5×4÷0.5×4 (7.5-2.3×0.4)÷0.01
2.16÷0.9÷0.3 2.6×(0.175÷0.25)
4.文字题。

(6分)
(1)12.5乘0.32除以0.4的商,积是多少?
(2)7.5减去1.5的差去除8.1加上4.5的和,商是多少?
五、快乐来解题。

1.一列火车从茂名到广州运行了405千米,用了5.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一台收割机9小时收割小麦4.5公顷。

平均收割每公顷小麦要多少小时?平均每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3.按照1美元兑换6.84元,美国籍教师安迪在中国工作,每月工资5000元,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保留两位小数)
4.一间教室的面积是87.04平方米,用边长0.45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共需这种瓷砖多少块?
5.服装厂购买一批布,原来做一件婴儿衣服需要0.8米,可以做720个。

后来改进技术每件节约用布0.2米,这批布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

在四年级又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

本单元重视结合已有知识和折纸、画图等经验,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和平移,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在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活动中,感知图形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单元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抽对称图形也有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更加明确。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自主探究平移,再让学生利用轴对称和平移的相关知识来欣赏与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为以后图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单元教材目标
1.经历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探索画平移图形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图形平移的特征的理解。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运用平移、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3.通过轴对称与平移知识的学习,发展空间观念。

4.能从平移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和轴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下)方向平移后的位置。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单元教学时数 7课时
内容教学时数
轴对称再认识(一)¬¬¬¬¬¬¬¬¬¬¬¬¬¬¬¬¬¬¬¬¬¬¬¬¬¬¬¬…………………… 1课时
轴对称再认识(二)¬¬¬¬¬¬¬¬¬¬¬¬¬¬¬¬¬¬¬¬¬¬¬¬¬¬¬¬…………………………… 1课时
平移…………¬¬¬¬¬¬¬¬¬¬¬¬¬¬¬¬¬¬¬¬¬¬¬¬¬¬¬……………………………… 2课时
欣赏与设计………¬¬¬¬¬¬¬¬¬¬¬¬¬¬¬¬¬¬¬¬¬¬¬¬¬¬¬¬………………………… 1课时
练习三¬¬¬¬¬¬¬¬¬¬¬¬¬¬¬¬¬¬¬¬¬¬¬¬¬¬¬…………………………………… 2课时
课题一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21-2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探索某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准备:白纸、彩纸、剪刀、各种平面图形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谈话激趣
课前交流:你们会玩纸吗?怎么玩?看老师怎么玩?
你们会不会像老师这样玩呢?每人都有机会,不妨请大家也来玩一玩。

(设计意图:从“玩”这一话题引入,结合师生的撕纸作品,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感知图形,体悟特征
(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
1、结合附页1中的图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

师:既然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找课本21页图形的对称轴并画一画。

(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并且画出对称轴,你发现可以画几条?(3)汇报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4.完成练一练,并交流判断的理由。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