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名言警句
关于国家的名言警句50句

关于国家的名言警句50句1.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 国无德不兴,民无信不立。
3. 脚踏实地,民族兴旺。
4. 国家繁荣,百姓富裕。
5. 团结一心,共谋发展。
6. 国泰民安,万事兴隆。
7. 以德治国,才是真正的强盛。
8. 奋发向前,国家才能崛起。
9. 法治国家,保障公平正义。
10. 共享繁荣,共担责任。
11. 爱国守法,筑起国家的基石。
12. 民众的力量,是国家的动力。
13. 民主是国家的灵魂。
14. 国家和谐,人民幸福。
15. 好政府,强国家。
16. 国家强盛,人民才有尊严。
17. 不怕困难,只怕懒惰。
18. 乐于奉献,国家才能进步。
19. 为国家骄傲,为人民负责。
20. 爱国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
21. 民主是国家的制度保障。
22. 民生是国家的永恒课题。
23. 危难时刻,团结拯救国家。
24. 爱国情怀,代代相传。
25. 国家的兴盛,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26. 敬业奉献,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27. 坚持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国家的强大。
28. 文明是国家进步的标志。
29. 没有国家,就没有家。
30. 公平公正,是国家的基石。
31. 尊重他人,建设和谐国家。
32. 国家需要有爱心的人。
33. 希望,是国家前进的动力。
34. 红尘世界,仍有国家的责任。
35. 疾病无情,国家有责任。
36. 国家与人民为一体。
37. 国家的荣誉,来自每一位公民。
38. 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39. 创造,是国家发展的力量。
40. 勤劳,是国家进步的基石。
41. 民生为本,国家才能强大。
42. 没有文化的国家是弱小的。
43. 爱国不仅是口号,更要有实际行动。
44. 民主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45. 国家需要宽容的心胸。
46. 英雄名言: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体现。
47. 用智慧建设国家的未来。
48. 民生工程,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
49. 营造和谐社会,塑造强大国家。
50. 扬起爱国之旗帜,共筑民族复兴大厦。
51. 国家是人民的寄托,人民是国家的根基。
治国为政名言警句

h t t p: / / w ww. q u n 未及 国 中法度 。但 细 空时家里却美女新妆 , 私妓成群 , 连
想起来 就 当时政治 构架 , 纵然换 个 时任 苏 州 刺 史 的刘 禹锡 看 了也 眼
比陈叔 宝强 的人 , 又 当如 何?大 明 馋 , 半 开玩 笑 地 吟 一首 《 赠 李 司 空
居 官之 所 恃者 , 在廉 。其 所 以能廉者 , 在俭。 洁廉 为心 , 忠信 为仗 ; 文章 在 册, 功德在 民。 劝君 为 官一 身 清 , 留得 身 后政 声明
治 国为政名言警旬
历 览前 贤国与 家 , 成 由勤
俭 败 由奢 。
大 而法 小 , 权 力为本 而法为用 , 法盖 的那句 话 : “ 搞法 制靠得住 些” 。如
不过权 , 权 力 就 可 以不 必顾 忌 “ 规 果把鸡蛋只放 在“ 德 化” 的一 个篮子
矩” 而为所欲 为。在 这样 的环境中 , 里, 那可能就 如传 统社会 政治生 活
点, 连商 、 韩等法家之 辈也想不 到。
会 中, 实际 上正 是 以 “ 德 化天 下 ” 、
他们只想 “ 奉法 ” 以捆住社会 而得行 “ 泽被 四方 ” 的名义 为权 力的任意作
政令 , 没 想过 “ 奉法 ” 以笼住 权力而 为而作 背书 。所 以 , 要坚持 道德 力 维 护社会 的权 利。惟 其如 此 , 权 力 量的感 召 , 但 同时 必须牢 记邓小平
笑, 可不 痛乎 ! ” 说 的都是个 人 的品 治清 明 , 家 国富足 。但他 自己任 司
夫前车覆 , 后 车戒; 前 事之 失, 后事之鉴。 清廉 是 政 治之 本 , 腐 败是 亡 国蠹 虫 已为 而悔 , 莫若旱戒 ; 患至
名言警句――爱国、治国、安危篇

名言警句——xx、xx、xx篇xx篇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清·陈璧)xx: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xx: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xx: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曹植)xx: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
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宋·欧阳修)xx: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7、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宋·欧阳修)xx: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于谦)xx: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xx: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xx: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xx: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12、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明·瞿式耜)xx: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13、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唐·令狐楚)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虑回故乡。
法制名言警句大全摘抄

1.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
家。
2.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3.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4.以诚待人人人友睦,依法治国国国安宁。
5.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6.人心是杆秤,法律是准绳。
7.国家有宪法才能屹立不倒,社会有刑法才能长治久安。
过日子有民法才能和
谐有序,婚姻法让生活甜蜜美满。
法制宣传日到了,文明让社会更进步,法制让生活更美好。
8.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
9.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
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
10.不以私害法,则治。
11.法律是善行的保护神,是遮挡烈日风雨的参天大树,是承载远航之舟的浩瀚
海洋。
12.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
——达雷尔
13.凡是法律不予取缔的,则不能加以禁止;凡是法律没有规定的,也不能强
迫人去做。
14.强调守法,讲究法治,逐步把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提高到修改过去法律规章
的改革,大胆革除一些人民十分痛恨的恶法劣规。
15.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
——日莲(日)《立正安国论》。
申论引用名言警句汇总与引用实例

申论引用名言警句汇总与引用实例(1)治国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构:架屋.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意林》引《物理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
备:事先有准备。
○《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wéi: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浚:开浚,疏通。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
修:整治。
近:指国内。
闭:堵塞。
○《管子•版法》(3)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惟:惟独,只有。
邦:国。
本:根本。
○《尚书•五子之歌》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夫:发语词,无实义。
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
合而听之:全面听取。
圣:无所不通。
○《管子•君臣上》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为wéi:治理。
正:使正当。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兴行:重德行。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4)民心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
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
逆:背其意。
○《三国志•魏书•袁涣传》可怀以德,难屈以力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宽:为政宽大。
治国的名言警句

治国的名言警句1. “治国如治水,宜疏不宜堵。
”就像大禹治水,不是一味地去拦截,而是合理地疏导,国家治理也是如此啊!想想看,如果政策都过于强硬,不懂得因势利导,那会怎样呢?2. “治国需以民为本,民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不就是深知这个道理,才开创了贞观之治吗?百姓的力量就如同水的力量,可不能小瞧啊!3. “法治乃治国之基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就好比建房子,没有稳固的基石,房子能牢固吗?一个国家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又怎么能稳定发展呢?4. “教育是治国之根本,培养人才如同植树。
”就如同精心培育一棵树苗,让它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教育能为国家不断输送优秀的人才呀,这多重要啊!5. “廉洁是治国之保障,腐败如蝼蚁噬堤。
”那些贪污腐败的行为不就像小小的蝼蚁一点点蛀蚀坚固的堤坝吗?只有保持廉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啊!6. “团结一心可治国,众人拾柴火焰高。
”回想一下历史上那些团结奋斗的时期,大家齐心协力,国家不就蓬勃发展了吗?7. “创新为治国添动力,如同给马车装上翅膀。
”不创新怎么进步呢?就像马车装上翅膀才能飞起来一样,国家靠创新才能快速发展呀!8. “文化是治国之灵魂,失去文化如同人失去了精神支柱。
”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那不就像人没有了灵魂吗?这怎么行呢!9. “可持续发展乃治国之道,不能竭泽而渔。
”总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就把资源都用光吧?那后代怎么办呢?就像捕鱼不能把水都抽干呀!10. “居安思危乃治国之要,时刻警醒如同警钟长鸣。
”国家在繁荣的时候也不能放松警惕呀,不时刻保持警醒,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呢?我的观点结论:治国是一项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些名言警句都深刻地揭示了治国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当铭记并践行。
振兴中华的名言警句

振兴中华的名言警句1.表达“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名人名言有哪些1、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汉魏曹植白话文:只图振兴国家而不顾个人得失与安危,牺牲个人生命,以救国家的危险,这是忠心耿耿的臣子的志向。
2、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
——清朝谭嗣同白话文:想要用富强来冲刷国家的耻辱,至关重要的就是储备人才。
3、士大夫的无耻,是为国耻。
——清朝顾炎武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现代丰子恺5、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代李白白话文:国家的耻辱还没洗干净,怎么来的成名呢?6、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现代冰心7、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现代詹天佑8、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西汉司马迁白话文:常想奋不顾身,为国家之急而献身。
9、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现代郭小川10、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
——现代华岗2.关于振兴中华的名言警句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2、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3、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4、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丰子恺5、祖国如有难,汝应做前锋。
——陈毅释义:祖国如果有危难,你应该当做先锋。
6、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释义: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3.关于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名言名句1、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丰子垲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清代)注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
难道就能因为国家有战事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人治国名言警句

古人治国名言警句
1.治国必先治心,治心之道在于明道、修德、正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治国者,不可少于节俭,不可多于奢侈。
3. 政者,求其大者则必道焉,求其小者则必术焉。
4. 莫道君王有尽事,天下谁人无自由。
5. 国之兴也,无非诚信二字。
诚者,上下同欲之道也。
信者,治之本也。
6. 治理国家,先修身本。
身正则家齐,家齐则国治,国治则天下平。
7. 治国之道,唯在富民与强国。
8. 治国之道,唯在爱民与惠民。
9.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者,民之所依也;戎者,国之所恃也。
10. 治国之道,唯在以德治国,以礼行之。
德者,治国之本;礼者,治国之器。
11. 治国者,必须明法制、严法治,促进社会稳定。
12. 治国者,唯有才德兼备,才可驾驭时势,德可化导百姓。
13. 治国者,唯有忠诚自律,方能应对国家大事。
14. 治国之道,唯在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15. 治国之道,唯在用人之得失,循序渐进,推陈出新。
- 1 -。
关于治国的名言名句

关于治国的名言名句1、天下为公。
(孙中山)2、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3、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说符》)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10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1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诗》)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意林》引《物理论》)释: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20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22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知民意的名言警句

知民意,即了解和体察民众的意见和需求,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以下是一些体现知民意思想的名言警句:
1.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 ——《尚书·五子之歌》
意思是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
2.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唐太宗李世民
这句话比喻人民的力量既能支持国家,也能颠覆国家,强调了统治者应该顺应民意。
3.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 ——《新唐书·魏征传》
意思是说,广泛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只听一面之词就会陷入昏暗。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为政》
孔子在这里强调,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识。
5.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意思是说,如果百姓都不富足,君主又怎能独自富足呢?
6.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 ——《后汉书·申屠刚列传》
这句话强调了民心对于统治者的重要性,得到了民心就能得到天下,失去了民心就会失去天下。
7.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 ——《吕氏春秋·贵公》
意思是说,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所有人的天下。
这些名言警句都体现了统治者应该了解和尊重民意,以民为本,治国安邦。
治国古语名言警句

治国古语名言警句1. 有关治国的名言警句天下为公——孙中山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001.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
002.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
003.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
004.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005.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
00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亡身。
007.立德行善勤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
008.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00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01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011.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012.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
013.在官唯明,理事唯平;处世唯清,待人唯诚。
014.管涌如不堵,能决防洪之长堤;贪欲如不除,可毁为官之大志。
015.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016.为官禁权力与金钱握手,做人倡正直与廉洁相拥。
017.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018.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019.浮华虚荣是堕落的序言,廉政敬业为成功的宝典。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执法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古代执法名言警句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3、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汉书》4、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晏子春秋·内篇》5、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6、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7、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8、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9、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10、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金缨《格言联壁·从政》11、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汉·刘安《说苑·政理》)1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王符《潜夫论·考绩》13、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14、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15、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16、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17、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1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19、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20、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21、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22、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23、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24、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25、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中国古代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

「经典诵读」中国古代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注释】恶(wù):憎恨,厌恶。
【译文】对国家有利的人或事,都应当欢迎或喜爱;对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都应当憎恨和反对。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出处】《礼记·儒行》【注释】苟:只要,假如,倘使。
【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富贵得失。
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出处】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鞠躬尽力:指小心谨慎,竭尽心力;亦作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到死方休,形容奋斗终身。
【译文】我一定要小心谨慎,为理想和国家用尽我的全部心血和力量,一直到死。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注释】耳,转折连词,同“而”。
【译文】为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利益舍弃个人利益。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注释】先:在之前。
天下:指天下百姓。
后:在之后。
【译文】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绝唱,意谓以天下为己任,忧在天下之前,乐在天下之后。
6、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稍懈。
【出处】《幼学琼林》【译文】只要还有一口气息,报效祖国的志向就不能有半点松懈!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清·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注释】天下:指国家。
匹夫:普通百姓。
【译文】国家的兴亡,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出处】《论语·泰伯》【注释】士:此处指读书人。
弘毅:指抱负远大,意志坚韧。
道:道路、前途。
【译文】这句话为孔子门生曾参所讲。
曾子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担负的责任重大而艰巨,道路遥远。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处】《论语·子罕》【注释】三军:古代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之统帅。
名言警句--治国治企治家

李斯
表示不断增加积累才能形成雄厚的力量, 国君只有广泛吸纳人才,才能成就他的功 业。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这句话是王安石变法的宣言,也是王安石 变法的决心。他告诉众人:天象的变化不 宋史 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值得效法,人们的 议论也不用担心。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和人事 荀子 没有什么关系。 推举人才,既不避开仇人,又不失掉亲 左传 人,处处从国家利益考虑。 王子尊贵无比,而一旦触犯法律,就和普 史记 通老百姓一样处罚。 如果季孙不能安定萧墙之内,而去进攻颛 论语 臾,恐怕今后内患不断,这才是最危险的 事情。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诗经 。 此句说周公唯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 韩诗外传 与吃一顿饭要停顿多次,停下来接待客人 。 礼记 用比喻来说明施政要宽严相济。 欧阳修 忧劳与逸豫,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用来表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就能成 功,否则就会失败、灭亡。 谈环境保护、谈健康长寿的文章中也多 用这两句,因为环境保护、健康长寿等 都和自然规律有关。 用来说明要重视点滴积累,才能在学术 上或其他事业上有所成就。 还 可以表明宽广的胸襟令人心生敬意,并 有助于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 用来表达在制度、科技等工作中要有破 除迷信守旧的观念,形成与新的制度相 适应的思想意识。 说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 展状况是区分开来的 用来说明推荐人才要客观公正。 用来说明在法律面前应该一视同仁,人 人平等。 这句用来指明问题、祸患的核心不在别 处,而在于事物的内部。 用来说明批评者只要是善意的,说错了 也没有关系。 一般用来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比 喻为官者应为国事操劳,全心全意为民 众服务。 用在应当时刻牢记忧患意识在建设、工 作、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孔子关于政治名言警句

孔子关于政治名言警句孔子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是春秋后期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的人之一。
那么你想知道孔子对政治有哪些见解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政治名言,大家可不要错过了哦!政治名言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8、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0、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2、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故事精选1、陈侯建造陵阳台,还未完工就杀了几十人,后来又要杀监工的三个官吏。
孔子与陈侯上台上观看。
陈侯问:“周朝建造灵台,也杀人吧?”孔子说:“文王建庙堂,老百姓像儿子给父亲干活似的都来了,哪用杀人呢!”陈侯感到很惭愧,就放了被抓的官吏,停止了工程。
用野蛮、暴力的方式对待别人,收获的只能是敌对,种下的必为仇恨的种子。
在人下,要把自己当人;在人上,要把别人当人。
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悖逆大众,结果惨淡收场。
只有赢得人心,才能赢得一切!2、孔子的弟子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但是他的表现却比不上他的容貌;宰我谈吐文雅,但他的智力却不能给他的辩才以更大的帮助。
孔子说:“相马以舆,相士以居(考察马的能力要看它拉车的情况,考察一个人要看他平时的表现),这是不可废止的。
如果以貌取人,那么在子羽身上就会犯错误;若凭一个人的话语来选择人才,那就会在宰予身上出现错误。
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

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2012-2-28 16:44:34 作者:佚名浏览:6810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注释】恶(wù):憎恨,厌恶。
【译文】对国家有利的人或事,都应当欢迎或喜爱;对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都应当憎恨和反对。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出处】《礼记·儒行》【注释】苟:只要,假如,倘使。
【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富贵得失。
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出处】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鞠躬尽力:指小心谨慎,竭尽心力;亦作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到死方休,形容奋斗终身。
【译文】我一定要小心谨慎,为理想和国家用尽我的全部心血和力量,一直到死。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注释】耳,转折连词,同“而”。
【译文】为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利益舍弃个人利益。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注释】先:在之前。
天下:指天下百姓。
后:在之后。
【译文】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绝唱,意谓以天下为己任,忧在天下之前,乐在天下之后。
6、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稍懈。
【出处】《幼学琼林》【译文】只要还有一口气息,报效祖国的志向就不能有半点松懈!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清·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注释】天下:指国家。
匹夫:普通百姓。
【译文】国家的兴亡,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出处】《论语·泰伯》【注释】士:此处指读书人。
弘毅:指抱负远大,意志坚韧。
道:道路、前途。
【译文】这句话为孔子门生曾参所讲。
曾子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担负的责任重大而艰巨,道路遥远。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处】《论语·子罕》【注释】三军:古代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之统帅。
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

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1)治国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意林》引《物理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
其言切至。
”(2)安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
备:事先有准备。
○《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wéi: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
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浚:开浚,疏通。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
修:整治。
近:指国内。
闭:堵塞。
○《管子版法》(3)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惟:惟独,只有。
邦:国。
本:根本。
○《尚书五子之歌》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夫:发语词,无实义。
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
合而听之:全面听取。
圣:无所不通。
○《管子君臣上》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为wéi:治理。
正:使正当。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兴行:重德行。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4)民心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
卒cù:同“猝”,突然。
顺:顺其意。
逆:背其意。
○《三国志魏书袁涣传》可怀以德,难屈以力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宽:为政宽大。
第八章 治国理政名言警句篇

第八章治国理政名言警句篇三、廉政观1、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2、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3、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4、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5、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
6、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7、正党风要靠铁面倡廉,合民意更须无私执政。
8、贪婪,是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自律,是坚持廉洁的安全阀。
9、做人一生,道德是根本,为官一任,廉洁是根本。
10、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11、做官如航行——当以公正为船,廉政为舵,勤政为帆。
12、眼睛一旦盯住金钱,心灵便会失去光芒。
13、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从政之德。
14、不折不扣的反腐倡廉,实实在在的勤政为民。
15、正心为本,修身为基,秉公执法,勤政为民。
16、财欲、物欲、人欲、贪欲是腐败之源;公开、公正、公平、公心乃廉政之基。
17、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1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19、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扶正祛邪,造福百姓;也能聚财猎色,中饱私囊。
权力越大,双刃剑越锋锐,所以,掌握好权力就能把握住命运。
20、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2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爱国篇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清·陈璧)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曹植)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
资治通鉴名言警句200句

资治通鉴名言警句200句以下是资治通鉴中的一些名言警句:1. 以德治国,则民安物阜。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 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4. 夫忧国忧民,知民疾苦,而后可与言上也。
5.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饴。
6.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7.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8.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9.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10. 弦高犒师,智伯决水,豫让吞炭,田单火牛。
1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8. 高举轻放,小心为上。
19.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0.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2. 不以一眾掩大德。
23.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24. 桀纣之事,可知也。
25.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指即所指。
2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7.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2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9. 诚欲正其心,必先正其身。
3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2.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3. 有其时必有其位,有其位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治,有其治必有其礼。
3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5.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6.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8. 擒贼先擒王,杀人如剪草。
39.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40.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2. 善贾而沽,恶贾深藏。
43.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44.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4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6.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为人处世名言警句积累

国考面试之为人处世名言警句积累一、国家(一)治国1.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出处:《三国志•魏书•杜畿传》)2.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出处:《意林》引《物理论》)3.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义。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4.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出处: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5.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出处: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
其言切至。
”)(二)安危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
备:事先有准备。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
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出处:《老子》六十四章)3.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出处:《管子•正世》)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5.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
修:整治。
近:指国内。
闭:堵塞。
(出处:《管子•版法》)二、人民(一)民本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
邦:国。
本: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2.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
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
合而听之:全面听取。
圣:无所不通。
(出处:《管子•君臣上》)3.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
正:使正当。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务本》)4.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5.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
(出处: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二)民心1.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治国理政名言警句篇节选自:《华图公考十年蓝皮书·申论策略精华》作者:崔守军三、廉政观1、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2、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3、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4、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5、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
6、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7、正党风要靠铁面倡廉,合民意更须无私执政。
8、贪婪,是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自律,是坚持廉洁的安全阀。
9、做人一生,道德是根本,为官一任,廉洁是根本。
10、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11、做官如航行——当以公正为船,廉政为舵,勤政为帆。
12、眼睛一旦盯住金钱,心灵便会失去光芒。
13、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从政之德。
14、不折不扣的反腐倡廉,实实在在的勤政为民。
15、正心为本,修身为基,秉公执法,勤政为民。
16、财欲、物欲、人欲、贪欲是腐败之源;公开、公正、公平、公心乃廉政之基。
17、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1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19、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扶正祛邪,造福百姓;也能聚财猎色,中饱私囊。
权力越大,双刃剑越锋锐,因此,掌握好权力就能把握住命运。
20、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2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爱国篇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清·陈璧)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曹植)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
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宋·欧阳修)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7、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宋·欧阳修)释: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于谦)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12、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明·瞿式耜)释: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13、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唐·令狐楚)释: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虑回故乡。
14、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宋·谢枋得)释:因为民族的大义高于一切,为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忠君爱国的礼节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为国牺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1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释: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要决心饿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
待我们从头把国土收复回来,再去朝见皇上。
16、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
(元·萨都刺)释:想到祖国的疆土需要猛士来保卫,我哪能长年呆在自己的家乡呢?17、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唐·韩愈)释:本想为国家清除有弊病的事情,怎么肯因为年老体衰而顾惜自己的晚年呢?18、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明·张家玉)释:大丈夫为国战死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这是英雄事,纵然就是死了也能使史册上留下好名声。
19、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
(管仲)释:不为了自己所爱的亲人而危害国家,所以说国家比亲人还要亲近。
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戎轮台。
(宋·陆游)释:僵卧在孤村自己并不觉得悲伤,还想着为国家去保卫边地要塞。
21、中华,中华,我所至爱,为国捐驱,死而不愧。
(清.徐骧)释:中华呀中华,我是最热爱的,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
22、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明·戚继光)释:孤立无援地在海上战斗了十年,多么希望朝庭的支持。
自己和将士们保卫祖国的一片心血,象洒向千峰的浓霜一般,把峰上的秋叶都染红了。
23、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明·杨继盛)释: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在天地之间,赤胆忠心可照千古;活着时没能为国尽力,留下忠心也要报效国家。
24、九州难画华夷限,万死思回天地心。
(清·丘逢甲)释:帝国主义不断侵占我国土,很难划分华夷的界限;自己为了拯救祖国的危亡,准备万死不辞。
2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南朝 .鲍照)释:有危机的时候可以看出大臣们的气节,世乱的时候可以看出谁是忠良。
(你看)前方的将士为了报效国家,不怕为国牺牲。
26、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唐·陈子昂)释:感到边关多事之时自己思念要报效祖国,拔出宝剑离开乡里去从军保国。
27、一饭感恩无地报,此心许国已天知。
(宋·李伸之)释:你请我吃饭喝酒示恩都没有用,因为我以身许国之心苍天已经早就知道了。
2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释:只要能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名垂于世,头生白发又有何妨。
29、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
(近代·宁调元)释:自己愿以冲天的热血,来实现建立新的共和国的志向。
3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宋·陆游)释:死了后一切事都成了空的,但我悲伤的是没见到祖国统一。
等到宋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别忘了在祭奠时告诉我。
治国篇1、天下为公。
(孙中山)2、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3、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说符》)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诗》)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意林》引《物理论》)释: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22、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安危篇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释: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
备,事先有准备。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六十四章)释:为wéi: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
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3、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释:浚,开浚,疏通。
5、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管子•版法》)释:召远,招徕远方的人。
修,整治。
近,指国内。
闭,堵塞。
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巴甫洛夫3、我不配做一盏灯,那就让我做一块木材吧。
——巴金4、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
——白求恩5、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子》6、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邓小平7、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8、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
——拜伦9、有错误要逢人便讲,即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
——周恩来10、例外恰恰证明了规章的合理性。
——拜伦11、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
——林肯12、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白居易13、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14、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15、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法国寓言诗人)16、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17、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18、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
——当代1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
——当代20、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21、人之所助者,信也。
——《周易》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23、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24、轻诺必寡信。
《老子》25、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26、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2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29、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战国策》31、祸莫大于无信。
——傅玄32、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33、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
——宋•朱熹34、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35、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36、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