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小圣施威降大圣【学习目标】1.查阅资料,了解《西游记》有关文学常识。
2.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解决措施】诵读、补充资料、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教师投影:“孙悟空大闹天空”片段这段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一个小片段,那下面我们再来学一段孙悟空的其他故事。
生:学生默读:正值王母寿辰,七仙女奉命摘桃,来到桃园,惊动了正在酣睡的孙悟空。
经过盘问仙女,孙悟空得知王母要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惟独没他。
孙悟空这才看透玉帝的欺骗阴谋,火冒三丈,先是大闹蟠桃宴,自个儿开怀痛饮,还将所有仙酒仙菜席卷一空,装进乾坤袋,准备带回花果山。
哪知酒醉迷糊,撞进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将专供玉帝服用的金丹吃了个干净,这才返回花果山,与众猴孙大开仙酒会。
(学法指导:多媒体激发兴趣,拉近师生距离)【预习检查字音词义】师:老师投影:字音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指名解释词语。
生:学生注音,解释词语。
1.音形识记掣棒(chè)金箍棒(ɡū)大鹚老(cí)嗛(xiǎn)青鹞(yào)鹭鸶(lùsī)老鹳(ɡuàn)鳜鱼(ɡuì)鲂鱼(fánɡ)撺(cuān)木木樗樗(chū)愕然(è)蓼汀(liǎo t īnɡ)幌一幌(huǎnɡ)鸨鸟(bǎo)翎毛(línɡ)淬(cuì)2.词语释义只情:尽情。
弄喧:弄玄虚,耍花招。
愕然:形容吃惊。
告病:称说有病。
良愿:心愿,愿望。
(学法指导:积累)【作家作品文题背景】师:投影:对学生的积累整合,强调识记重点。
文题解说:本文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是“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课文在编排时只选取了标题的后半部分。
该标题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语文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七年级语文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赏析文章语言,感受幽默机智的表达。
2、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品味赏析文章语言,感受幽默机智的表达。
【教学过程】复习巩固说说故事情节。
预习检测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1、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
3、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出示目标活动设计一、自主学习。
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示例1:喜欢大圣,因为他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机敏、坚毅、勇敢、无畏。
示例2:喜欢真君,因为他本领高强,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3.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一: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
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
示例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示例三: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
我们要学习作者奇妙大胆的想象。
)当堂小结小说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句生动、准确,刻画了大圣和真君等人物形象,突出了两人的神通广大和大圣的机敏勇敢与真君的本领高强。
课堂检测阅读⑧-⑩段,回答文后问题: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6 小圣施威降大圣》优质课教案_13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速读,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情节,体会本文大胆超常的想象。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的情怀。
二、教学过程(一)巧导入孙悟空拜师求艺归来,自称“美猴王”。
便去东海龙宫借得“如意金箍棒”。
又去阴曹地府,把自己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
龙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马温。
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没有成功,便请孙悟空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
玉帝再派天兵天将捉拿他,本文节选部分就是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场景。
【设计意图】学生从小就爱看《西游记》,由学生熟悉的的情节,自然导入本课,还可起到与本课内容自然衔接的作用。
(二)知作者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吴承恩的资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能让学生积累、拓宽相关的文学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培养了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理情节教师启发:(一)孙悟空前后变了哪些形象?相应地,二郎神分别有哪些变化?请在文中句首含“变作……”的相关语句后用数字序号标识。
备案:大圣与小圣的斗智变法:1、麻雀——饿鹰;2、鹚老——海鹤3、鱼儿——鱼鹰;4、水蛇——灰鹤5、花鸨——(用弹弓打)6、土地庙——(捣窗棂、踢门窗)7、二郎君摸样——(劈脸就砍)8、两人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后打到花果山,美猴王被众天将围绕。
(二)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可以分成哪三个阶段?(教师加强速读方法的指导)备案:(1)孙悟空变活物,二郎神相应地变作其克星来对付;(2)孙悟空变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悟空使了个隐身法,逃跑了。
(3)孙悟空变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缠斗了起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四)悟写法知识链接:想象: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6《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6《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分析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习课文前我要先讲一个词“天马行空”谁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学生开始查字典)有人知道了,来这个学生讲一讲,天马奔腾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
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也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
天马在空中飞驰,比喻思想奔放,任意驰骋。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匹天马……咦!这是什么声音?来了一匹天马,上面写着“吴承恩”我们好幸运啊!来吧让我们一起驾着吴承恩的天马,去他的想象王国中任意奔放、驰骋吧。
先去那一站?哦!《小圣施威降大圣》。
二、走进作家、作品: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自幼爱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代表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
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三、检测预习:1、写一写寻觅吆喝踪迹铁钳愕然晃一晃鹭鸶2、什么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想一想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小说知识?3、你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你认识<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4、你印象中的孙悟空具有哪些超凡本领?数一数。
七年级语文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精选文档
七年级语文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赏析文章语言,感受幽默机智的表达。
2、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品味赏析文章语言,感受幽默机智的表达。
【教学过程】复习巩固说说故事情节。
预习检测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1、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
3、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出示目标活动设计一、自主学习。
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2.“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3.“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
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
”这几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圣形象?(这几句话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二、合作探究。
1.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
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6小圣施威降大圣
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二郎神相应地变作其克星来对付;第二阶段,孙悟空变做土地
空使了个隐身法,逃跑了;第三阶段,孙悟空去了灌江口,变做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缠: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喜欢大圣,因为他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机敏、坚毅、勇敢、无畏。
:喜欢真君,因为他本领高强,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直叙,②“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2.理解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个性特点。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2、欣赏文中对主要形象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重要而精彩的描写,体会语言的准确传神、谐趣俏皮。
教学难点:分析大小二圣双方矛盾冲突的背景和本质,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孙悟空的精神和性格。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最熟悉的四大名著是哪一部?文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你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什么?(二)出示目标1.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2.理解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个性特点。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二、先学过渡语:心中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一)自学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及其他资料,调动自己的日常积累,了解作者及《西游记》。
2.默读课文,标明段落层次,用红笔标出你认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字词,圈出你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读完课文后查字典,并在课本上注音或解释。
3.请排除杂念,静下心来,快速阅读,在4分钟内读完全文,了解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经过。
(二)自学检测要求:3分钟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 做完后对照课件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是(),字汝忠,号()。
汉族,山阳人。
()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2.请读一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
3.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二郎神与孙悟空的打斗经过。
点拨:1.吴承恩、射阳山人、明代、西游记孙悟空与二郎神两人的打斗,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孙悟空变禽鸟、游鱼、蛇等,二郎神相应的变作其克星来对付;第二阶段孙悟空变作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悟空使了个隐身法,逃跑了;第三阶段,孙悟空去了灌江口,变作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缠斗起来。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6《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诙谐生动的语言,赏析人物形象。
3.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诙谐生动的语言,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1. 朗读法。
2 讨论法。
3. 探究拓展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导新课课前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同学们听着这首优美的歌曲,大家知道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自由说)?在这部剧中唐僧的哪个徒弟本领最大?(孙悟空)有哪些本领?他的称号:自称美猴王,又号齐天大圣。
其实在《西游记》中还有一位小圣大家知道他是谁?(二郎神杨戬)大家对他了解多少呢?(学生可参照《语文同步学习》106页“资料”中的“二郎神百科”)二郎神和孙悟空如此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二者较量的情形如何呢?今天,我们跟随作者吴承恩一起走进《小圣施威降大圣》。
(板书完整课题并板书作者)。
二、活动任务指方向1.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诙谐生动的语言,赏析人物形象。
3.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经典的魅力。
三、预习交流展风采学生汇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结合学案<二>)四、感知文章明内容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思考:1.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温馨提示:快速阅读方法:(1)力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
(3)通过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明确:孙悟空与二郎神各自施展法术,斗智斗勇的故事。
2. 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孙悟空和二郎神变化的形象并填学案上的表格。
巅峰亮剑。
学生用第一人称展示二圣的打斗变化情况。
一学生饰演最活泼可爱的孙悟空,台词是:我变_________,一学生饰演最英俊潇洒的二郎神,台词是:我就变____________来降你。
五、品味语言析人物从大家的展示中我们知晓了大圣和小圣的较量精彩,想不想近距离地了解这两位英雄人物啊,让我们一起品读人物塑造之妙吧!我们小组最喜欢孙悟空,还是二郎神?为什么?学法指导:1.从文中找出描写刻画孙悟空、二郎神的相关语句或段落,反复读一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小圣施威降大圣》【学习目标】1. 积累字词。
2.梳理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3.赏析情节,感受想象之美。
4.充分发挥想象力,再造情节。
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感受想象之美。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再造情节。
【学情分析】这是人教版七上第六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作为文言文白话小说节选,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障碍,教学时必须予以扫除。
这是篇小说,对学生来说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吴承恩把一场普通的打斗写得非常曲折传神,可以在学生的兴趣上顺势引导他们快速浏览课文,自行梳理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经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
且,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想象世界”,教学时通过赏析情节,让学生体会想象之美,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再造故事情节。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想象”这一主题上。
之所以放在“想象”上,是因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即为“想象”,而且吴承恩把一场普通的打斗写得如此曲折传神,依靠的是神奇的想象力。
本课争取一课一得,不求面面俱到,因为本课太长,可讲的东西太多,如果面面俱到也许一面都不到。
【学习方法】朗读法、表演法、讨论法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通过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注音。
3.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本文前五回故事。
前五回故事梗概(见课文P147)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某某山阳(今某某某某)人。
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某某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某某,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补充本文的写作背景:吴承恩生活的弘治万历时期,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时期,市民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活跃,针对当时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吴承恩表示悲愤,并给与尖锐的揭露和批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6 小圣施威降大圣》优质课教案_41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26.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目标:1.积累“掣棒、清鹞、钉住”等词语。
2.梳理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标1.导入:2.知识衔接: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明代小说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章回体,全书共一百回,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传奇历险故事。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掣棒()吆喝()钉住()青鹞()铁钳()花鸨()舫鱼()高擎()2.默读课文,把握内容根据下面的提示,梳理课文情节。
小说由小圣与大圣激战起笔,由于妖猴惊散,大圣。
接下来,写二郎真君与大圣,后来,写大圣。
3.把两人变化的事物作为关键词圈画出来,将表格补充完整。
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
③通过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三、合作探究孙悟空和二郎神谁更厉害?为什么?他身上有什么特点?请以“我更喜欢______ ,你看________ (句子),通过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 特点。
”的句式完成。
示例:我更喜欢二郎神,你看“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做鱼虾之类。
等我再变变拿他”。
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了机智、善于思考特点。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圈、点、勾、划表现大圣和小圣性格特点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句子,筛选有效信息,予以概括,每组派小组代表起来回答。
)四、拓展延伸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马上找到制服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小组思考、讨论,教师适时引导明确:这样写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沉浸在紧张、有趣、生动的打斗中,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很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等文学常识,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通过分析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3.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体会其中的语言特色,感受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吴承恩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展示《大圣归来》的海报这张图是电影《大圣归来》的海报。
主角是我们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有没有同学分享一下自己心中的大圣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如果有一天,神通广大的大圣遇到了同样本领高强的小圣,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看看这场精彩的较量吧!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吴承恩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吴承恩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
吴承恩的代表作品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西游记》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一情节发生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
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孙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
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本课故事即从这里开始。
(3)文体常识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具有以下特点:1.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七年级语文上册 26《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6《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分析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习课文前我要先讲一个词“天马行空”谁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学生开始查字典)有人知道了,来这个学生讲一讲,天马奔腾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
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也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
天马在空中飞驰,比喻思想奔放,任意驰骋。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匹天马……咦!这是什么声音?来了一匹天马,上面写着“吴承恩”我们好幸运啊!来吧让我们一起驾着吴承恩的天马,去他的想象王国中任意奔放、驰骋吧。
先去那一站?哦!《小圣施威降大圣》。
二、走进作家、作品: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自幼爱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代表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
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三、检测预习:1、写一写寻觅吆喝踪迹铁钳愕然晃一晃鹭鸶2、什么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想一想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小说知识?3、你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你认识<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4、你印象中的孙悟空具有哪些超凡本领?数一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六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这句话属于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一方面表现了大圣看到妖猴惊散,有些心慌;另一方面也看出他的机智。
②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做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
这句话属于心理描写,表现了二郎神的机智,善于动脑的性格特点。
大圣孙悟空与小圣二郎神的一番变化争斗确实是本章的神来之笔。刚开始,他们两人一场好杀,大战三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在和二郎神的争斗中,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马上找到制服他的办法,但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显得平铺直叙,缺少了吸引力,很难吸引读者。
七、小结
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③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此处属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大圣善于动脑又机智的性格特点。
④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蛇。
板书设计:
教后札记:
小圣施威降大圣
课题
小圣施威降大圣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备课补充材料
教学目标:
1、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
2、学会复述和概括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3、分析大小二圣双方矛盾冲突的背景和本质,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孙悟空的精神和性格。
重 点: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注意本文情节和语言上的特点
•紧X而有趣的打斗:文中写二人赌变化,笔法灵活,同中有异,富有想象力。
七年级语文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设计吴承恩创作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七年级语文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
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课文主要记叙了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过程,这个过程紧张又诙谐,同时课文想象丰富,充满了神奇色彩。
文中的多次变化都是作者巧妙想象的成果。
学情分析:首先,作为文言文白话小说,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但小学阶段,对《西游记》已有一定的涉及,且班上大部分同学都阅读过原著,故在情节把握上不是难事。
其次,这个单元强调快速阅读,此项能力可以通过在故事情节的复述和概括这一环节进行培养。
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自行梳理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经过,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第三,这个单元要求学生要学习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我们可以从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变化过程中体会,从而领悟想象的本质、方法和原则,并利用仿写,让学生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细心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梳理小圣和大圣变身斗法的经过,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传神,学习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评书导入:孙悟空大闹天宫至杨戬出山片段。
(设计意图:评书导入新颖活泼,也符合名著的本味)师:上节课我们“大话西游”,聊了聊吴承恩和《西游记》的创作背景,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小说三要素吗?(环境、人物、情节)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圣施威降大圣》,就从这人物、情节两个要素入手。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自读课文,抓住课文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6小圣施威降大圣》word教案 (6)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不同的人物性格。
2、感受幽默风趣的人物语言。
3、了解《西游记》的文学魅力。
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不同的人物性格。
2、感受风趣幽默的作品语言。
教学难点:1、感受风趣幽默的作品语言。
2、了解《西游记》的文学魅力。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猴哥》激趣。
一、话说孙悟空在中国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他讲的是唐、孙、猪、沙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中最具魅力最为人所喜爱的就要算孙了,请说说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二、解题引入1、在诸多故事中有一个故事是将他和杨戬之间的较量的,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小圣施威降大圣》。
请大声讲题目朗读两遍,说说“降”的读音和意思。
2、小圣是谁?大圣是谁?小圣为什么要去降大圣?3、宣读玉皇大帝圣旨,了解故事的前因。
三、感知故事情节之趣1、二郎神是如何降服孙悟空的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结合幻灯的语言提示将故事完整的复述一遍。
2、杨戬和孙悟空前三百回合的较量仅仅用了14个字,二这七会较量却用了这么长的篇幅,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3、请看同学表演的故事情节之第七回较量,并说说你觉得这个故事情节中哪些地方很有趣?四、品味人物之趣1、有趣的故事是因为里面藏着一个有趣的人,那个人就是孙悟空。
请你说说文中孙悟空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有趣?2、欣赏第六回较量,透过语言感受人物的趣。
(1)变一座庙宇看出孙悟空的机智、聪明、狡猾、可爱、神通广大。
(2)品味、琢磨二郎神的话,看出他是个聪明、机警、高傲、神通广大的人。
3、介绍二郎神之前的故事,结合第五回合的较量,再次感受二郎神的心高气傲。
五、品味语言之趣1、故事有趣、人物有趣实际上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
是作者活泼泼的语言让故事生动起来,让人物活泼泼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你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你觉得文中很有趣的语言。
2、全班交流自己觉得有趣的语言,并说说趣在哪里。
六、拓展1、刚才我们通过一场较量、两个人物走进了《西游记》这个经典作品,那么如果让你给没有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推荐一下《西游记》,你打算怎么推荐呢?2、看看名家们是怎么推荐《西游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一、复习提问二、问题研究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2、“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3、孙悟空变了哪些形象?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4、二郞神又变了哪些形象?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5、它们有什么联系呢?说明二人斗法,真君始终技高一筹,同时也表现出大圣的坚毅和无畏的反抗精神。
三、精读课文,体会妙处1、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示例(1)大圣变作大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增添了喜剧效果。
(3)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四、畅所欲言,拓展延伸1、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敏、坚毅、勇敢、无畏、有正义感和反抗性。
喜欢二郎真君: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本领高强、神通广大。
2、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启示一: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
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
启示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启示三: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
我们要学习作者奇妙大胆的想象。
五、分析矛盾冲突,理解中心思想,把握形象性格1、课件出题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背景和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大战几百个回合?而且总是孙悟空落荒而逃?提示: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不把佛祖、菩萨、神仙放在眼里,犯了天条,冒了天威,还自名为“齐天大圣”,所以二郎神奉命来到花果山降服孙悟空这只“妖猴”。
大战几百个回合,表明变身斗法的艰苦曲折,旗鼓相当,亦表明孙悟空的本领高强,骁勇顽强、机智灵活,难以降服。
这刻画了孙悟空桀骜不驯、幽默诙谐的特点,以及不畏强权、反抗镇压、争取自由的精神。
孙悟空屡败屡战,总是落慌而逃,原因是二郎神得到佛祖、菩萨、神仙、天兵天将的协助,人多势众,而且有比孙悟空更厉害的法术和法器,而孙悟空势单力薄。
二郎神是佛祖的卫道士(相当于军队和警察),是佛祖派来镇压犯上作乱的孙悟空的,代表维护统治秩序、等级制度的帮凶势力。
孙悟空是反抗强权的愚弄奴役和镇压统治、争取平等自由者的代表。
六、作业布置1、课外阅读《西游记》的相关部分,了解这场战斗的结局。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教学目标】1.查阅资料,了解《西游记》有关文学常识。
2.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3.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教学重点】2、3【教学方法】默读法、讨论法【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字、词典为其注音、释义。
2.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朗读2遍,并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掣()鹚()翎()嗛()淬()青鹞......()鹭鸶()..鹳()鳜鱼()鲂鱼()撺()花鸨().....木木樗樗()..蓼汀()躘踵()窗棂()愕然()擎.......()哪吒()幌()提防()....参考答案:chè;cí;líng;xián;cuì;yào;lùsī;guàn;guì;fáng;cuān;bǎo;chū;liǎotīng;lǒngzhǒng;líng;è;qíng;nézhā;huǎng;dī。
3.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本文背景资料。
参考答案: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本文课堂学习一、预习反馈4.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齐读2遍,矫正课前预习2的读音。
5.介绍作家作品及本文的有关背景知识。
二、默读课文,把握内容6.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参考答案:课文标题点明了人物、事件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7.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参考答案:“小圣”即二郎神杨戬;“大圣”即孙悟空。
二郞神,天庭大将,玉帝外甥,玉鼎真人的大弟子,变化无穷,神通广大,肉身成圣;早年劈桃山救母,视天界兵将如无物,受封清源妙道真君。
8.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经过。
参考答案: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孙悟空变作麻雀,二郎神变作饿鹰;悟空变作大鹚老,二郎神变作大海鹤;悟空又变作鱼儿,二郎神变作一只鱼鹰;悟空变作水蛇,二郎神变成灰鹤;悟空变作花鸨,被二郎神打下山崖;悟空变作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又变成二郎神模样跑到灌口江的二郎神庙。
悟空被二郎神识破,二者又一路打回花果山。
三、精读课文,体会妙处9.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示例: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答案示例1: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
示例2: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10.“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参考答案:“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11.“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12.“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
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
”这几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圣形象?参考答案:这几句话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四、畅所欲言,拓展延伸13.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
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参考答案: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
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
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
【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复述“二圣”争斗经过,感受情节紧张曲折而富有喜剧性。
2.语言品味,寻微探趣,感受古典名著语言文字的魅力。
3.形象分析,感受悟空机敏坚毅、勇敢无畏的反抗精神。
4.文本挖掘,初略感受作品社会意义及主题。
【学习方法】品读法、讨论法一课时课前准备:1.老师课件制作及相关资料准备。
2.学生预习准备(查阅有关吴承恩及《西游记》的资料,为品读最喜欢的情节做准备,完成预习单及《作业本》,小组提出疑问并交流)。
【教学流程】一、预习检查,文本导入①调查阅读情况。
②简介《西游记》内容明确:吴承恩代表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书共100章回。
主要讲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战胜各路妖魔,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小说的可贵,不仅仅在于提供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力量,哪怕这种力量含有某种极端甚至是疯狂。
——程庸(当代著名作家)③学生谈阅读收获。
④本文背景资料:(文本注解①)二、速读课文,情节感知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
文本研读篇:三、寻微探趣,语言品读本文的语言妙趣横生,幽默风趣,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情节来读一读,品一品。
围绕“趣”字开展,多角度品读:可从字词、修辞、句式、写法、语言风格、读者阅读体验等多方面进行品读。
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但是,要真的读出点韵味,却又是非常之难,作家真要说的话,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
——葛红兵(文学批评家)预设示例:①大圣见了,嗖的一翅飞起来,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
“嗖”、“飞”、“冲天而去”等运用拟声词、动词,“嗖的一翅”如听其声,“飞”、“冲天而去”如见其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圣的聪慧机敏和神通广大。
(字词之趣)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
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一方面表现了大圣看到妖猴惊散,有些心慌;另一方面也看出他的机智镇定、有情有义。
(写法之趣)③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
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
”语言特点:运用排比修辞,句式整齐,运用短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幽默诙谐,富有节奏。
(修辞、句式之趣)7个“似”、7个“不”“无”否定词,写尽了“二圣”的斗智斗勇,变化的破绽分别被对方识破的滑稽可笑。
用词的准确体现了吴承恩这位语言大师独具匠心的安排。
(字词之趣)分析:心理描写,前后照应对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二圣”棋逢对手,英雄所见略同,机智应变及判断力均不相上下,读来妙趣横生。
(读者阅读体验之趣)④大圣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著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做窗棂。
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
(神奇的想象之趣,写法之趣)⑤“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口语化的语言,幽默诙谐,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大圣聪明机智,猴性的可爱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