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

合集下载

儿童喘息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儿童喘息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
探索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改善饮食 、增加运动等,来缓解喘息症状的方 法。
喘息的病因学研究
环境因素
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喘息的发生和发展,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遗传因素
探讨喘息的遗传因素,以理解喘息的发病机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儿童喘息的诊断与治 疗方法
contents
目录
• 儿童喘息概述 • 儿童喘息的诊断 • 儿童喘息的治疗方法 • 儿童喘息的预防与护理 • 儿童喘息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儿童喘息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儿童喘息是指由于气道炎症、痉 挛或肿胀引起的气道狭窄,导致 呼吸时气流受阻,产生特殊的声 音。
症状
儿童喘息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 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有时 可听到哮鸣音。
进行治疗。
免疫疗法
免疫调节剂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减少喘息发作, 如干扰素等。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以 预防感染性喘息发作。
环境控制
避免过敏原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烟雾、花 粉、宠物毛发等。
改善室内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定 期清洁和消毒家居用品。
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如牛奶、鸡蛋等。
喘息的分类
急性喘息
由感染、过敏等因素引起,持续时间较短,通常数天至数周 。
慢性喘息
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数月或数年,可能与过敏、哮喘等慢性 疾病有关。
喘息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
儿童喘息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过敏体质、哮喘家族史等高危人群中。
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都可能影响儿童喘息的发病和病情。

联合用药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83例

联合用药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83例
中 国 乡村 医药杂 志
联合用药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 8 3俩
方 潜 ( 浙江慈溪市 龙山中 心卫生院 5 ̄1 13 ) z
婴 幼 儿 喘 息 性 疾 病 有 类 似 的 喘 息 症 状 和 体 征 ,包 括 婴 幼 儿 哮 喘和 毛 细 支 气 管 炎 , 各 有 不 同 的病 因 ,目前 尚 无 统 但
【 刘玉春 , 4 】 徐继庆 , 惠翔, . 董 等 哮喘患儿外周血白三烯 C 水平 的临床意义【 . J 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 , 0 7 6( ) 6 7 . 】 2 0 , 6 :7 - 7
【】 郑春 盛,林青 ,林 丽婷 ,等 .小儿哮喘与 白三烯 的关系研究 : 5 附 19例分析[】 0 J.福建 医学杂志 ,2 0 ,2 3 :12 6 . 0 3 5( ) 6 —16 【】 钱耀琴,顾洪亮,张少明,等. 6 氯雷他定对哮喘儿童P 选择素表达 一 的抑制作用及I 临床意义叨.临床儿科杂志, 00 8()7 . 20 ,1 2 :2

Hale Waihona Puke 由表 1可见 ,治疗 1 4天时 ,患儿 的显效率最高 ,7天
时 次 之 ,3天 时 最 低 。 3 讨 论
的治疗 方案 。笔者对 婴幼儿喘息性 疾病急性 发作采用 联
合 用 药 ,现 将 结 果 报 道 如 下 :
糖皮质激素广泛用于治疗婴幼儿喘息。杨敬业等 报道 , 激素治疗可能会减少喘息性疾病发作后反复喘息的次数 。白 三烯在哮 喘 、毛细支气 管炎和其他 病毒 引起 的喘息患者 血 中均升高 ,是重要的炎性 介质 ,因此白三烯受体拮抗药治疗
素造成 的喘息 发作 。
班布特罗是一种长效 0, 受体激动药 ,对支气管平滑肌
能 产 生 持 续 的松 弛 作 用 ,并且 抑 制 内源 性 介 质 引 起 的 充 血

儿童常见喘息性疾病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儿童常见喘息性疾病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1、哮喘:支气管舒张剂可有效缓解哮喘症状,包括改善肺功能、减轻喘息 等。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在哮喘急性发作 时,应首选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对于伴有严重哮喘的患儿,可 使用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钠。
2、慢性咳嗽:针对与哮喘相关的慢性咳嗽,可给予支气管舒张剂进行治疗。 β2受体激动剂可有效减轻咳嗽症状。另外,茶碱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支气管舒张 作用,可缓解咳嗽症状。
3、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喘息、胸闷和 咳嗽等症状。尽管抗组胺H1受体药不能直接缓解支气管痉挛,但可以抑制炎症反 应和减少过敏原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对于伴有鼻部过敏症状的过敏性哮喘患者, 使用抗组胺H1受体药可能有助于改善哮喘控制。
四、注意事项与建议
尽管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使 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2、药物选择: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和当地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原 微生物药物。同时,应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儿童的耐受性。
3、疗程和剂量: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和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 制定适当的疗程和剂量。同时,应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联合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使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以增强 疗效。例如,对于严重的细菌性喘息,可能需要同时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然而,联合治疗应谨慎使用,并注意可能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参考内容三
一、引言Βιβλιοθήκη 支气管舒张剂是一类常用的药物,能够有效缓解呼吸道疾病症状。在儿童呼 吸道常见疾病中,如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越来越 受到。本次演示将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就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 道常见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儿童喘息相关性疾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儿童喘息相关性疾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儿童喘息相关性疾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作者:张建华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22期儿童喘息相关性疾病抗生素使用现状在儿童喘息相关性疾病中,抗生素使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以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为例,近年全国大规模的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其抗生素使用率接近100%。

目前,这种现象仍无改善的迹象,为何如此,值得思考。

认识误区从医务者的角度,没有真正认识儿童喘息相关性疾病虽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但主要是有病毒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所致,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细菌性感染与儿童喘息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理论易讲,但临床实际工作操作困难,抗生素仍不断被用于治疗儿童喘息相关性疾病。

从就医者的角度,认为喘息原因是“呼吸道炎症”,“呼吸道炎症”即“感染”,有“感染”就得“消炎”,“消炎”就用抗生素。

临床许多家长带喘息患儿就诊时,都会向医生提出使用抗生素的要求。

“不得已”行为从目前的临床诊断手段与条件,尚难有把握100%的排除儿童喘息相关性疾病伴随或合并细菌性感染。

因而,医务者往往“不得已”使用抗生素,以求“太平”,以免“纠纷”。

而就医者也会“不得已” 要求使用抗生素,以求“保险”。

抗生素获取、使用方便抗生素虽大多属于处方药,但由于目前药品市场比较混乱,家长无需医生处方,可以随意买到。

不管是感冒、发热,还是腹痛、腹泻,一概认为有菌感染,需服用抗生素。

虽知道抗生素不能滥用,但也不是什么毒性药物。

家长错误地认为抗生素能够“药到病除”。

更有甚者,担心1种药效果不好,将2种甚至3种高档抗生素联用,并相互推荐药物。

儿童喘息相关性疾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已肯定的危害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阻碍病原微生物及其敏感性的鉴定,社区获得性耐药菌感染的危险性增加,促进耐药菌株的发生,导致临床治疗的失败,医疗资源的浪费。

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率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使用,过多地杀死了有益菌,破坏了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

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喘息是儿童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常在患有呼吸道疾病时出现。

由于儿童的特殊解剖、生理及免疫特点,喘息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

在很多儿童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支气管炎、肺炎中,都可表现为以喘息为主的临床特征。

数据表明,约34%的儿童在3周岁之前出现过至少1次喘息,有近一半儿童在6岁前会出现喘息[1]。

为了更规范地管理儿童喘息性疾病及其用药,专家组广泛参阅相关文献,依据国内外相关防治指南,汲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外防治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经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种类、药学特性、安全性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临床合理用药方案,制定了《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简称指南)。

该指南尽可能贴近临床、贴近基层,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较为实用和规范的指导和建议,以期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指南对诊疗机构配备儿童用药、保证药物可及性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本指南共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1)儿童喘息性疾病概述;(2)儿童喘息性疾病常用药物;(3)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4)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合理用药。

介绍了常见的儿童喘息性疾病种类,列举了5类常用于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的药物,提出了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并重点介绍了5种常见儿童喘息性疾病的治疗目标、治疗原则、临床建议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由于儿童喘息性疾病诊治指南在国内为首次提出,针对喘息发生的机制、儿童喘息性疾病临床用药的高级别临床循证依据目前仍然存在不足,尚待临床专家、同道们进一步努力。

专家组将在不断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收集更多的证据,计划每2年对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

1 儿童喘息性疾病概述儿童喘息临床表现为呼吸过程中发出的持续、粗糙、高调的声音,是由气体通过狭窄气道形成湍流产生。

引起儿童喘息的原因包括哮喘、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气管及支气管发育异常和异物、呼吸系统一些少见疾病,也包括呼吸系统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血管环畸形和胃肠道疾病等。

基层医院小儿喘息型肺炎的联合治疗方法

基层医院小儿喘息型肺炎的联合治疗方法

基层医院小儿喘息型肺炎的联合治疗方法摘要】小儿喘息型肺炎发病急、病情重,以剧烈喘息为特点,伴有烦躁不安、乏氧等,故迅速平喘是治疗的关键。

小儿喘息性肺炎的剧烈喘息,是由于肺部微循环障碍,致使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及细支气管痉挛。

6542-2为抗胆碱药,有松弛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故能缓解细支气管痉挛,使喘息性肺炎肺部循环障碍得到改善,促进了气体交换,从而起到迅速平喘的作用。

异丙嗪有抗组织胺之作用,可使毛细支气管分泌物减少,还有显著的中枢安定作用。

两药联用有平喘、镇静之功效,而且又具有安全、不良反应少、廉价等优点,故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应急治疗。

我院儿科近2年来对收治的10例小儿喘息型肺炎除常规投以抗生素治疗外,均采用6542-2与异丙嗪联合肌内注射,于用药后5~10min可解除喘息症状,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或消失,现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给予6542-20125~015mg/(kg·次),异丙嗪015~110mg/(kg?次)。

喘息时二者联合肌内注射,两次用药间隔12~24h。

2 典型病例患儿,男,8个月,体质量9kg。

因发热、咳嗽喘息急来我院诊治。

体检:体温38℃,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周紫绀,胸部可见三凹征;听诊双肺布满哮鸣音,吸气末可闻及中小湿啰音,心率120次/min,心音有力,节律齐;腹平软,肝右季肋下110cm、质软、无触痛,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0.70,淋巴细胞0.27,嗜酸性粒细胞0.03。

胸部X线透视:肺门阴影浓,肺纹理增粗。

入院诊断:喘息性肺炎。

入院后除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外,同时给予6542-24mg和异丙嗪9mg联合肌内注射。

药后6min患儿面色潮红,喘息症状明显好转。

10min,喘息即得控制,肺部听诊哮鸣音大部分消失。

翌日清晨时又出现轻度喘息,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及小水泡音,再次重复使用65422和异丙嗪(剂量同前)联合肌内注射,5min后即平喘,双肺哮鸣音消失。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什么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会导致呼吸气道紧缩,引起咳嗽、气促、喘息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尤其是在城市居民中更加普遍。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部紧缩等。

在不同的年龄段,儿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6岁以下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喘息和咳嗽,而6岁以上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呼吸困难。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吸入药物来缓解症状。

根据病情程度,医生可能会给儿童配备一支或多支哮喘喷雾器。

下面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常见药物治疗:短效β2激动剂(SABA)短效β2激动剂是一种能够扩张支气管的药物,它可以快速缓解哮喘的症状。

常见的短效β2激动剂包括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常规控制治疗常规控制治疗通常使用深呼吸和它的相关药物。

它可以帮助减少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从而减少哮喘的症状。

常规控制治疗的常见药物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吸入长效β2激动剂(LABA)等。

紧急抢救治疗紧急抢救治疗通常使用倍氯米松或地塞米松等强效药物。

它可以快速减轻哮喘的急性发作,阻止哮喘病情恶化,并减少呼吸气道炎症。

这种治疗方法应该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使用。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只是治疗症状的一部分。

为了预防哮喘的发作和减少症状,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建议:避免哮喘诱发因素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诱因可能是环境因素,例如灰尘、花粉、宠物等。

减少儿童接触这些诱因,可以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建立合理的饮食科学饮食是维持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免疫能力,减少哮喘发生的可能性。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儿童需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定期锻炼、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吸烟和二手烟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强化儿童的体质和免疫力,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而药物治疗只是控制症状的一个方面。

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儿童喘息的临床研究

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儿童喘息的临床研究

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儿童喘息的临床研究喘息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常常采用硫酸镁注射液作为治疗的方法。

本文将对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儿童喘息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硫酸镁是一种供给体内镁离子的物质,能够通过抑制平滑肌收缩,放松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从而缓解喘息症状。

硫酸镁注射液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迅速输送到体内,起效迅速,作用持久。

对于儿童喘息患者,硫酸镁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硫酸镁注射液对儿童喘息的治疗效果较好。

一项对150名儿童喘息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发现,硫酸镁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喘息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硫酸镁注射液还可以减少使用雾化吸入药物和口服或静脉给药的需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儿童喘息的具体剂量和给药途径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对于儿童喘息患者,硫酸镁注射液的推荐剂量为25-50mg/kg,每次静脉注射时间为20分钟。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采用稀释剂量相对较小的方法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硫酸镁注射液还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小剂量肾上腺素或抗胆碱药物等,以加强治疗效果。

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儿童喘息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研究表明,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儿童喘息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静脉局部疼痛、恶心、头痛等,症状一般较轻,可以自行缓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硫酸镁注射液具有镁离子的药理作用,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清镁浓度,避免出现镁中毒的情况。

硫酸镁注射液是一种有效治疗儿童喘息的药物。

其通过抑制平滑肌收缩,缓解喘息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以及监测血清镁浓度。

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儿童喘息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其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包括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二)合理应用喘息性疾病症状缓解药物

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二)合理应用喘息性疾病症状缓解药物

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二)合理应用喘息性疾病症状
缓解药物
张岩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06(022)023
【摘要】@@ 喘息性疾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疾病,占所有儿童急慢性疾病发病率的5%~10%,是引起慢性、反复咳嗽的病因.它常使患儿咳嗽、喘息,反复迁延难愈;而且喘息性疾病症状重,易合并心力衰竭,对生命造成严重的损害.上期介绍了喘息性疾病的抗炎治疗,现对其症状缓解药物作简要介绍.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张岩
【作者单位】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三)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病原学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 [J], 张岩
2.吸入药物噻托溴铵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J], 张晖
3.血清嗜酸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与阳离子蛋白对儿童早期喘息性疾病再发喘息的预测价值 [J], 朱蕾;殷勇;赵丽霞;刘世英;王东
4.药物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 [J], 李静
5.肺功能潮气检测诊治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价值及药物干预有效性分析 [J], 刘一波;张家燕;刘崇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三)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病原学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

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三)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病原学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

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三)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病原学
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
张岩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06(022)024
【摘要】@@ 病原学治疗rn哮喘的气道炎症是变态反应性的,与细菌、病毒感染造成的炎症截然不同,但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的最常见原因.2000年的小儿哮喘流行病调查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占小儿哮喘发作诱因的90%.[1]故而临床上在做出哮喘诊断的同时,要注意有无合并感染.在病毒诱发的喘息中,病原体主要为鼻病毒(62%)、呼吸道合胞病毒(11%)、冠状病毒(9%)、流感病毒(5%)、腺病毒(2%)和其他病毒(11%).[2]如有病毒感染,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干扰素或抗病毒中药.
【总页数】1页(P15)
【作者】张岩
【作者单位】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二)合理应用喘息性疾病症状缓解药物 [J], 张岩
2.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病原学与临床特点分析 [J], 唐铭钰;李锦;赵瑞柯;陶
悦;曹清
3.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
病原学与临床特点研究 [J], 相春雷
4.血清嗜酸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与阳离子蛋白对儿童早期喘息性疾病再发喘息的预测价值 [J], 朱蕾;殷勇;赵丽霞;刘世英;王东
5.珠海地区353例儿童喘息性疾病病毒病原学分析 [J], 黄翩翩;邹商群;肖鸽飞;贾晓芸;陶维井;戴其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喘息是儿童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常在患有呼吸道疾病时出现。

由于儿童的特殊解剖、生理及免疫特点,喘息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

在很多儿童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支气管炎、肺炎中,都可表现为以喘息为主的临床特征。

数据表明,约34%的儿童在3周岁之前出现过至少1次喘息,有近一半儿童在6岁前会出现喘息[1]。

为了更规范地管理儿童喘息性疾病及其用药,专家组广泛参阅相关文献,依据国内外相关防治指南,汲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外防治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经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种类、药学特性、安全性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临床合理用药方案,制定了《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简称指南)。

该指南尽可能贴近临床、贴近基层,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较为实用和规范的指导和建议,以期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指南对诊疗机构配备儿童用药、保证药物可及性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本指南共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1)儿童喘息性疾病概述;(2)儿童喘息性疾病常用药物;(3)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4)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合理用药。

介绍了常见的儿童喘息性疾病种类,列举了5类常用于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的药物,提出了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并重点介绍了5种常见儿童喘息性疾病的治疗目标、治疗原则、临床建议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由于儿童喘息性疾病诊治指南在国内为首次提出,针对喘息发生的机制、儿童喘息性疾病临床用药的高级别临床循证依据目前仍然存在不足,尚待临床专家、同道们进一步努力。

专家组将在不断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收集更多的证据,计划每2年对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

1 儿童喘息性疾病概述儿童喘息临床表现为呼吸过程中发出的持续、粗糙、高调的声音,是由气体通过狭窄气道形成湍流产生。

引起儿童喘息的原因包括哮喘、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气管及支气管发育异常和异物、呼吸系统一些少见疾病,也包括呼吸系统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血管环畸形和胃肠道疾病等。

小儿喘息性疾病支气管扩张药物的应用和选择

小儿喘息性疾病支气管扩张药物的应用和选择

小儿喘息性疾病支气管扩张药物的应用和选择摘要:喘息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支气管扩张药物在小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相关行业领域,重点研究功课的问题,当然也是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之所以有争议就是因为,一般来说婴幼儿支气管平滑肌发育不够成熟,在喘息的时候气道的动态闭合度会直接增大,而且相对比较明显的黏膜水肿令其对支气管扩张剂整体性的反应比较弱。

但是通过近些年来相关研究表明,虽说婴幼儿对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反应要弱于年长的少年或者成年人,但是婴儿时期气道本身就存在对支气管扩张剂的一些反应,科学、合理的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能够有效地改善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症状。

关键词:小儿喘息性疾病;支气管扩张药物;具体应用;合理选择一、比较常见的临床支气管扩张剂首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选择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实际上就是一种比较强,而且有效的支气管扩张剂,他的扩张作用是以往所用的氨茶碱的将近1000倍左右。

通过选择与受体激动剂的进一步结合,可以直接激活小儿气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环化酶,提升小儿细胞内CAMP的水平,灵机细胞膜的电位始终保持稳定,降低细胞内氧化碳的浓度,以此来达到松弛气道平滑肌的有效目的。

根据支气管扩张剂药物的作用以及起效时间的长短不同,受体激动剂的长效以及短效,速效以及缓效之间的区分,短效之于速效,但是长小不一定之于缓效。

其二,短效和中效受体激动剂。

这类药物主要的特点就是起效非常迅速,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有以下几种:舒喘灵,万托林,这几种药物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受体激动剂,无论是口服还是吸入或者是静注,全部都能够产生比较明显的支气管扩张的作用。

当药物吸入10分钟至15分钟内,便可以产生比较强烈的明显效果都好作用最强的时间,一般来说应该在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之内。

口服在15分钟到30分钟之内起效,作用会维持在4小时至6小时,目前有的缓释沙丁胺醇,实际上也就是爱纳灵,这种药物是通过微丸化的技术来控制药物的释放,可以进一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这种药物是比较适用于儿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
药指南看哮喘患儿的治疗
讲者: 医院:
有效期至: 2020-11-27
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 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由于儿童的特殊解剖、生理及免疫特点,喘息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
为规范管理儿童喘息性疾病及其用药,国家卫生计生委儿 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依据国内外相关防治指南, 同时结合国内外防治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经验,提出 了临床合理用药方案,首次制定了《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 用药指南》
茶碱
硫酸镁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20-32
糖皮质激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强的 气道局部抗炎药4
ICS通过对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和分子产生影响而发挥抗炎作用4
炎症细胞
数量1 (凋亡) 细胞因子1
T-淋巴细胞
结构细胞
细胞因子1
上皮细胞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20-32
全身性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松 泼尼松 氢化可的松 地塞米松
合成皮质类固醇
常用的口服药物
合成糖皮质激素
合成糖皮质激素
• • •
肌肉注射、静 脉滴注 具有抗炎和免 疫调节作用 结合并激活特 定核受体,导 致基因表达改 变,抑制促炎 因子产生
。 。 。 。 。
嗜酸性粒细胞
上皮细胞完整性3 减少微血管渗漏1,2
糖皮质激素
数量1
肥大细胞
内皮细胞
增加细胞膜上β 2受体合成1,2
气道平滑肌
细胞因子1
巨噬细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数量1
树突状细胞 黏液腺
黏液分泌1,2
1. 2. 3. 4.
Barnes PJ,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8;102(4 Pt 1):531-8 林江涛,殷凯生. 哮喘防治新进展专题笔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1版. Wong V, et al. J Biol Chem. 1999;274(9):5443-53.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20-32
• 呼吸过程中发出持续、粗糙、高调的声音,是由 气体通过狭窄气道形成湍流产生。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20-32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导致 儿童易出现喘息
与成人比较,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 理特点主要表现为1: • • • • • • 儿童早期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 气道管腔狭小 肺泡数量少 整个肺脏含血多而含气少 黏膜纤毛清除能力差 呼吸代偿能力不足
主要作为哮喘重度发作时对 Description of 初始治疗无反应的附加治疗 the contents
阻断呼吸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 及抑制乙酰胆碱释放而缓解支 气管痉挛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20-32
支气管舒张剂的安全性
儿科常用的吸入性支气管舒张剂以短效药物为主,不良反应相对轻微
• • •
具有抗炎和抗 过敏作用 口服后吸收迅 速而完全 在体内可与皮 质激素转运蛋 白结合转运至 全身
• •
口服吸收快而 完全 醋酸酯或琥珀 磷酸酯水溶性 增加,肌肉或 皮下注射后迅 速吸收



口服吸收快而 完全 磷酸酯水溶性 增加,肌肉或 皮下注射后迅 速吸收 清除速率慢, 半衰期长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20-32
儿童哮喘常用药物
支气管 舒张剂 糖皮质 激素 白三烯 调节剂
主要作用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舒张支气管、减轻 气道阻力并缓解气 流受限
通过对炎症反应相 关的细胞和分子产 生影响而发挥强大 的抗炎作用
非激素类抗炎药, 通过阻断半胱氨酰 白三烯(CysLTs) 活性发挥抗炎作用
药物分类
• • • •
β2受体激动剂 胆碱能受体拮 抗剂 茶碱 硫酸镁
旨在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较为实用和规范的指导 和建议,以期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规范化管理水 平,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及法律保护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20-32
主要内容
儿童喘息性疾病概述及合理用药原则
儿童哮喘的合理用药
儿童喘息的临床表现
短效β 2受体激动剂 (SABA)
• • • • 是治疗急性喘息的主 要药物 常见代表药物有沙丁 胺醇和特布他林 给药方式以吸入为主 按需间歇使用,不宜 长期、单药使用,与 ICS具有协同作用
作用持续 时间不同 •
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 (LABA)
常见代表药物有吸入 福莫特罗和沙美特罗 ,口服丙卡特罗,透 皮贴剂妥洛特罗
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5R)
合适的患者
Right patient
合理用药建立在患者病史 和病情基本特点基础上, 还需考虑患儿及家长意愿 及经济等人文因素
合适的药物
Right drug
应首先基于患儿喘息原因及 病情,针对患儿具体情况给 予相应药物治疗,严格掌握 用药适应证和禁忌证,杜绝 滥用现象。支气管舒张剂中, β 2受体激动剂是喘息急性 发作最重要的药物。
气道重塑
支气管痉挛
• 气道炎症反应或 气道神经调节功 能失调引起气道 平滑肌收缩 • 变应原暴露、物 理化学刺激可诱 发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20-32
引起儿童喘息的原因
哮喘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气管及支气管发育异常 和异物
呼吸系统外疾病, 呼吸系统一些少见疾病
人工合成的第1代局部用 糖皮质激素
人工合成的第2代含氟 糖皮质激素
• •
保留较高亲脂性的同时 ,具有适当亲水性 具有独特“酯化反应” :延长肺滞留时间,持 久肺部抗炎;抗炎作用 更具肺组织靶向性

水溶性较低,其在支 气管黏膜的黏液层溶 解缓慢,故其肺部吸 收过程受限于黏液层 溶解速度
• •
高亲脂性,局部抗炎 作用较强 水溶性较低,其在支 气管黏膜的黏液层溶 解缓慢,故其肺部吸 收过程受限于黏液层 溶解速度

不良反应主要为: 头痛、骨骼肌震颤、 心动过速等

SABA
SAMA
不良反应主要为: 头晕、头痛、咳嗽、 吸入相关性支气管 痉挛、口干、呕吐 等
安全性
• 安全性较差,不作 为哮喘发作一线治 疗,2014年起 GINA已不推荐用 于儿童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 呕吐、上腹部不适 和疼痛、头痛、失 眠及心血管不良反 应等 • 不良反应包括一过 性面色潮红、恶心 等
由此导致年幼儿童容易发生气道阻 塞和出现喘息
炎症、重构和气道发育持续相互作用2
1.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20-32 2. Frey U, et al. Swiss Med Wkly. 2001 Jul 14;131(27-28)400-6.
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1. Derendorf H et al. Eur Respir J. 2006;28(5):1042-50 2.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20-32
国内常用ICS
布地奈德(BUD) 丙酸倍氯米松(BDP) 丙酸氟替卡松(FP)
第2代吸入性不含卤素的 糖皮质激素
儿童喘息性疾病 合理用药一般原则 (5R原则)
合适的疗程
Right duration
喘息患者的疗程应根据病因 和病情而异。有明确过敏或 哮喘背景、变应原无法避免、 长期慢性炎症所致的喘息患 儿常需要长期用药。
合适的剂量
Right dose
需要根据年龄及体质量进行 分段调整,吸入用药不完全 按体质量调整,主要根据年 龄分段调整。还需考虑病情 严重度及吸入装置有效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20-32
• 气道炎症相关性喘 息性疾病发病机制 的基础 • 哮喘特征性病理学 改变 • 变应原暴露、呼吸 道病毒感染可激发 • 气道对刺激因子 过强或过早的收 缩反应 • 哮喘的特征 • 非特异性刺激、 特异性变应原暴 露可诱发
气道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
• 持续气道慢性炎 症、气道上皮慢 性损伤导致上皮 下基底膜平滑肌 层增厚、胶原基 质增加 • 气道上皮细胞的 损伤、损伤后的 修复及生长因子 的分泌均可激发
高剂量(μ g) 6-11岁
>400
≥12岁
200-500
≥12岁
~1000
≥12岁
>1000
二丙酸倍氯米松HFA
布地奈德DPI 布地奈德雾化悬液
100
200b 500
50-100
100-200 250-500
100-200
200-400 无资料
~200
~400 ~1000
~400
~800 无资料
>200
>400 >1000
>400
>800 无资料
丙酸氟替卡松HFA
100
100-200
100-250
~500
~500
>500
>500
a此剂量非各药物间的等效剂量,但具有一定的临床可比性。绝大对数患儿对低剂量ICS治疗有效。 b此处为布地奈德压力定量型吸入气雾剂+储雾罐,6岁以下无DPI使用剂量数据。
CFC:氟利昂;HFA:氢氟烷;DPI:干粉吸入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