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

12、1994年 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994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 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 出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 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 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 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2019年4月1日, 我国对4000多种商品进口关税进行大幅度 削减,关税总水平降至23%。
15、2019年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2019年12月1日,中国开始接受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行人民币经 常项目下的可兑换。提前达到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要求,标志着中国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16、2019年 “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19年9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 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 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个纲 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 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对于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 纪具有重大意义。
80年代,一些地区逐渐取消食品的凭票供应。
5、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 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规定》提 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 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 营责任制。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 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规定》的出台 是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对于进一 步简政放权,改善企业外部条件,扩大企业经营 自主权,促进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历史进程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历史进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历史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这一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需要我们回顾我国的历史进程,探究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第一阶段:试验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当时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物质生产力的水平也不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尝试,试图通过试验探索,逐步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984年,中央政府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5个城市开展了经济特区的试点。
在这些试点城市,政府开始放开管制,推行市场化经济体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投资。
这一试点的成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逐步深化随着经济特区的试验成功,中央政府开始逐步将其经验推广到全国范围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看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建立和完善。
具体地说,这个时期的主要里程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有经济改革。
1986年,我国开始进行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推行股份制、合资等多种形式,逐渐推进国有资产的收益权与所有权分离。
其次,价格体制改革。
在这一时期,政府逐步放开对物价的管制,推出了市场化的价格调节机制。
同时,政府开始以市场调节为导向,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
第三、财税体制改革。
1994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展财税体制改革试点,并于次年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推行。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符合市场要求的财税体制,同时减轻地方政府的财力压力。
第四、国际合作。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逐渐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
1999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第三阶段:深入拓展与完善到了21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并完成了逐步深化的阶段。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但是必须看到,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和社会领域又积累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地区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下岗人员增多,就业矛盾突出,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许多方面仍然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尤其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实行计划经济是历史的使然,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但计划经济体制有其诸多的弊端,如价格扭曲、效率损失严重等等,这些都造成了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慢。
另外我国的经济政策还与当时对国际政治环境的判断有关。
我国之所以要实行以重工业优先发展,带动其它工业发展的战略是和当时的政治环境,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下,我国只有靠自身力量来发展,以实现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并且还要应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使得我国不得不选择走这条所谓的“捷径”,而并没有真正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优先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使得我们从一开始走的“捷径”变成了一条“弯路”。
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联系的愈益复杂,这一体制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阻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情况迫使我们进行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的不断深入,邓小平深刻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特别是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问题,作了透彻、精辟的总回答,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当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仍不够深入,对市场机制 与政府作用的边界界定不够清晰,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研究不够充分 。
展望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政 府监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需要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积极参 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 育公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措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
所有制结构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则以私有制为基础。
分配制度不同
产业结构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 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第 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高新技术产业 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国际地位提升
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 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 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 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 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力量。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市场经济注入活力 和创造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机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内容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公正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就我国而言,总体上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不断进步。
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是以我国社会正处在急剧的转型期(也称矛盾凸显期)为历史背景的。
由此,重视社会公正问题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更加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论文关键词:社会公正,转型期,城乡一体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急剧的社会变迁对社会公正产生严重的影响:一是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对社会公正的影响,二是现阶段我国的贫困问题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一)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对公正的影响。
我国在改革开放30年中,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了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这种差距到底在什么样的程度呢?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大不管在什么程度,这种差距不断扩大,严重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念,特别是大量的弱势群体,如贫困的农民,农民工以及城市下岗工人,其生活之贫困使他们深感社会不公,产生不满情绪,失去对社会公正的信念。
(二)我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贫困问题的长期存在,是与实现社会公正这一发展目标相违背的,贫困的存在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它违背了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带来很多的社会冲突,导致社会结构和文化整合程度的降低,对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等等。
①也有学者在区分“不公正的贫困”与“公正的贫困”两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公正与贫困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充分,这主要表现在:1﹑贫困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公正问题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得非常突出,公正的保证原则的实现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2﹑大量贫困群体的存在,对于中国社会造成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损伤了社会公正,降低了社会的整合程度。
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容及目的

我国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容及⽬的我国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容及⽬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可以更好的发展和解放⽣产⼒,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可以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发展。
依据这⼀理论,党确定了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标,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古⼈的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的经济。
1)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财物资源;权利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
(2)原有⾼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产⼒⽔平⾮常低下、经济结构⽐较简单的情况下,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过⼀定的积极作⽤,但随着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规模不断扩⼤、经济联系⽇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
(3)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产、价值规律的作⽤;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经济形式和经营⽅式单⼀化。
由于存在这些弊端,所以在原有体制下,企业缺乏应有的⾃主权,企业吃国家的“⼤锅饭”,职⼯吃企业的“⼤锅饭”,企业和职⼯都缺乏⽣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程度上失去了活⼒。
(4)由于⾼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已经严重束缚了⽣产⼒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通过改⾰,从根本上改变束缚⽣产⼒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充满⽣机和活⼒的新的经济体制,以解放⽣产⼒,发展⽣产⼒。
2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社会主义⽣产是建⽴在社会化⼤⽣产基础之上的,社会分⼯得到了深⼊⼴泛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并没有消除⽣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局⾯仍然存在。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看法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看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现了历史性转折,迅速走上富民强国的金光大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成就在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问题上。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既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绕中国的姓“社”姓“资”问题,也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在过去的十年中主要是围绕以下方面展开的:第一,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极大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已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普遍推广。
第三,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表现在以集贸市场为起点,其他各类市场包括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都已逐渐形成。
第四,较为完备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已经形成,以计划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政策手段的有机组合和协调配合效果显著。
第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与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和健全。
具体表现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收入形式多样化,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同时,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三条保障线”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重点的社保体系初步形成。
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已初步转轨,市场已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1.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转轨任务,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 2.成功地避免了两种体制并存所产生的矛盾与摩擦
可编辑ppt
17
(三)激进式转轨道路的缺点
1.操之过急,脱离实际 2.完全照搬外国经验,不一定符合本国国
情 3.本身也有副作用
可编辑ppt
18
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成功实 施
——单一公有制模式的突破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
3.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的理论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
可编辑ppt
10
3.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根据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 五个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 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 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 保障体系。
可编辑ppt
11
3.2激进式转轨道路
3.2.1激进式转轨道路的内容与特征 3.2.2对激进式转轨道路的评价
可编辑ppt
12
3.2.1激进式转轨道路的内容与特征
激进式转轨亦称“休克疗法”,是俄罗斯、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的转轨道路。它 由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等人设计,其 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
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最初实施,收到了令人难以置
信的奇效。该疗法实施不到一周,恶性通货膨胀便得
到了强有力的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1986~
1987年通货膨胀率仅为10~15%,1988年为21.5%,
1989年为16.6%。国民经济通过短暂的下降也逐步回
升。实行休克疗法的第二年,即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阶段的划分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阶段的划分作者:王连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本文从改革的内容入手,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之后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为依据,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为主线,归纳总结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路线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用商品经济替代产品经济、用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即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
这个过程伴随着党解放思想的历程,社会主义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历程,邓小平理论从产生到发展和完善的历程。
第一阶段:市场化改革的初始阶段:(一)时间和标志:从1978年到1992年。
从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阶段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的初始阶段。
(二)这一阶段主要任务:逐步加大了市场经济的作用范围,确立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明确改革的市场取向。
在这个阶段里,根据党中央制定的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要实现国民经济比1980年翻一番,基本上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等。
(三)基本过程①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②1982年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尽管当时还是把市场定义为调节手段,开始承认了市场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③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在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经济属性基础上,为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市场经济作用和地位奠定基础。
同1982年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相比,具有了本质的区别。
前者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质属性仍然是计划经济,但是需要市场起辅助作用。
后者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
④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4.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体制探索
毛 泽 东
50年代初,毛泽东对苏联体制的弊端 有所察觉,首先提出质疑。
■
195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 中,开始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进 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 个积极性;认为国家、生产单位和 生产者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 个方面。
★
毛泽东:“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东西统统 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 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各个生产单 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
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②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③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④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彭正雄
吴琼
韦凤宁
谢谢观看~
林惠一
第一阶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 节为辅”的思想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的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再次明确肯定了“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 济概念。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 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费。
3.市场经济的长处和短处:
( 1 )优点: 运用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功能; 能自动调节供求关系;能促进生产者的技术创新; 实现优胜劣汰。 ( 2 )缺陷:自发作用存在盲目性;事后调节会造成社会资源的 损失和浪费;竞争会引起两极分化;对某些社会 公益部门和非经济部门难以起到调节作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更好地 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 节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维护公平竞争 规范市场秩序

《反不正当竞争法》首次对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做出了禁止性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迅速在全国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执法工作,受到人民群众欢迎和有关部门肯定。1996年,国务院授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查处药品回扣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和对建筑市场的执法监察工作,专项整治得到国务院纠风办充分肯定,并将治理商业贿赂作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举措,推广到其它行业和领域,由此掀开了全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序幕。
20年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6.2万起,涉及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房产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金融、出版发行、电力、电信、旅游、中介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查处限制竞争, 解决民生热点问题
依法破除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实现公平竞争,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公用企业限制竞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无法可依,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深受其害,《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以法律为武器向行政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说不"。
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促进经济繁荣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发生变化。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严格按照公平竞争的法律要求,积极查处不正当有奖销售、虚假宣传、串通招投标、低于成本价销售等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了市场繁荣与发展。经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更加注重质量、价格、服务、品牌的效能竞争。同时,执法工作对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是,我们也看到,反不正当竞争工作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需要从立法上完善相关规定,从执法上加大查处力度,有效制止商业贿赂、仿冒等不正当竞争的顽症痼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履职尽责,依法行政,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努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考研政治考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要会议

官方微信:考研政治考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要会议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二、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胡耀邦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制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首先,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次,提出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即从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万亿元左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后,这次大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基本特征、运行机制、政策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历史背景2.1 计划经济体制的困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一体制下,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企业只需按照计划执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缺乏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等。
2.2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随后,改革开放逐渐拓展到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企业效益。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尝试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逐步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我国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价格体系、企业制度等方面,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3. 基本特征3.1 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党的领导是这一体制的根本保证。
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制定大政方针、把握发展方向、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等方面。
3.2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3.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同时,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3.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在完善过程中,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包产到户”、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以全面攻坚为特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步深入。
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绩。
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特别是把通过流通环节对农民的间接补贴改为直接补贴,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2005年,全国有28个省份全面免征了农业税,从2006年起,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度降低。
2.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改革逐步确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国有经济发挥了主导作用。
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不断完善,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已经建立并不断健全。
3.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近几年,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改进政府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民航、铁路、文化、出版和金融等重要领域的政策限制实现重要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4.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只承认劳动创造价值,只允许劳动参与价值的分配。
在经过不断的思想解放后,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各种非劳动要素也可以参与价值的分配,强调要建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
在实践中,各地早已允许资本、技术专利、管理等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
公共基础知识分项训练题-十六大、三个代表答案

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试题答案1.十六大是在我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______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
A第一步B第二步C第三步2.中华民族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______。
A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B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3.改革开放近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______。
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我国人民生活目前在总体上______。
A已接近小康水平B已达到小康水平C正在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5.中共______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6.到200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______元。
(突破九万亿)A八万亿B九万亿C十万亿7.在经济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______。
A发展是硬道理B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C两个文明一起抓是硬道理8.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______。
A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B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C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9.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______重要思想。
A“三个代表”B辩证唯物主义C改革开放10.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______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立党B立国C工作11.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______中的作用。
A群众运动B阶级斗争C历史前进12.______,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A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C群众路线13.______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进行分税制改革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1990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
住房市场化改革1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等。
自此,城镇住房商品化改革开启。
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1995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96年12月1日,中国开始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对于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大意义。
这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