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概况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概况一、引言作物种质资源是指植物的遗传资源,包括种子、种苗、种球、种茎、种薯等,以及与之相关的遗传信息和基因资源。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是保护、收集、鉴定、保存和利用作物种质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概况。
二、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收集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收集是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基础。
保护作物种质资源的目的在于维护作物遗传多样性,防止遗传资源的丧失和基因的流失。
收集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通过野外考察、农户调查和种质资源交流等方式,收集各地不同类型的作物种质资源。
保护与收集工作需要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建立种质资源库,并对野外的种质资源进行田间保护和采集。
三、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是指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确定其遗传特征和潜力。
鉴定工作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鉴定方法,以确定种质资源的品种分类和遗传特征。
评价工作则是对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抗逆性、品质等进行评价,为后续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管理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管理是确保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
保存工作包括种子保存、组织培养、冷冻保存和遗传资源田间保存等多种方法。
种子保存是最常用的保存方法,通过低温、低湿和氧气隔离等措施,延长种子的保存寿命。
组织培养和冷冻保存则适用于无法通过种子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
管理工作包括对保存的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编号、记录和更新,确保保存的种质资源信息完整和准确。
五、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与推广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与推广是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最终目的。
利用种质资源可以开发新的品种和杂交组合,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推广工作则是将优良的品种和杂交组合推广到广大农户中,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与推广工作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试验和示范,评估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并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农作物之首。
玉米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和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与评价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一、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种质资源是指用于生产、育种和研究的动植物物种和品种的各种遗传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工培育资源。
而遗传多样性则指一个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和种间之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程度。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即指玉米的遗传表现在品种水平、族群水平和种间水平上的多样性。
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农业和经济意义。
首先,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质资源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水平和食品安全。
其次,玉米的遗传多样性与抗病性、适应性和耐旱性等重要农业性状密切相关,对于玉米的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最后,玉米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玉米种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方法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形态学性状分析、生物化学性状分析、分子标记分析等。
这些方法均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情况综合应用。
1. 形态学性状分析形态学性状是指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如株型、叶形、花形、果实形态等。
这些性状可以通过对实验材料的观察和测量进行分析。
形态学性状分析是一种简单易行、直观直觉、经济实用的评估方法,其缺点是测量的精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无法反映种间和基因水平上的分化。
2. 生物化学性状分析生物化学性状是指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产物,如蛋白质、酶、糖类、维生素、花色素等。
这些性状可以通过生化分析技术进行测定。
生物化学性状分析可以反映品种间和基因水平上的差异,但其缺点是分析过程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耗时较长的实验周期。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收集、鉴定、分类、保存和应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1、收集:植物种质的收集,是药用植物种质研究的基础工作,要收集尽可能多的药用植物种质,并注明其来源,确定其分布地。
2、鉴定:植物种质鉴定是植物种质研究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物种的鉴定、变异体的分析、系统发育的研究等,以确定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
3、分类:植物种质分类是一项系统研究,以辨别及确定同属不同种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种之间的关系,以及植物种质分布的正确观测。
4、保存:保存植物种质要把药用植物种质以活种、枯种、籽种、组织等形式保存,并组织不同等级的保存系统,将其保存在指定的保护环境中,使之可以被长期保存、利用和繁殖。
5、应用:应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植物种质研究的重点,要从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中寻找新品种、新物种以及具有药用价值的新变异体;将药用植物种质应用到医药、农业等领域,开发新的药物和新的种质,改良和挖掘种质的潜在价值,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 1 -。
种质
种质(Germplasm)是指能界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植物种质可以是一个植物群落、一株植株、一个器官(如根、茎、叶、花药、种子等)。
微观而言,植物种质包括细胞、染色体即核酸片段。
通常携带植物种质的材料,也就是种质的表现形式是种子或各种无性繁殖用的器官,如球根、插条、接穗、茎尖等。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即遗传物质的载体,一切具有一定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可以归入种质资源之内。
包括了所有用于品种改良或具有某种有遗传价值特性的任何原始材料。
常又被人们称为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
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为作物遗传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新育成的品种、重要的育成品系和遗传材料,以及作物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植物。
它们具有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基因,是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及植物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
在遗传育种领域内,凡能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都可归入种质资源的范畴。
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源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甚至DNA片段等。
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形成作物种质资源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自发到自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发阶段。
人类定居后驯化野生植物,经漫长岁月的反复选择,逐渐形成栽培植物。
第二阶段是作物育种原始材料阶段。
育种家以作物遗传资源为原始材料,利用优中选优、杂交、诱变、组培等方法培育新的品种。
第三阶段:发展称为独立学科阶段。
遏制作物遗传资源的迅速消失。
1930年苏联成立了全苏植物栽培研究所,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资源研究。
美国的作物遗传资源研究是以国外引种为基础,20世纪40年代,美国建成了全国完整的国外引种体系,并着手建设作物遗传资源长期贮藏设施。
自60年代以来,除苏、美外,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对本国已有的作物遗传资源机构加强了建设和完善。
国际上陆续成立了一批国际研究机构,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设在印度的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设在秘鲁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等,都结合作物品种改良开展作物遗传资源工作。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鉴定和利用
将种质资源作为育种材料创造出新品种。 潜在利用 — 对有育种价值但目前还未利用的 资源加以保存,以待研究鉴定和利用 1.特征特性鉴定 2.基础理论研究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
关键词
就地保直接利用 种质资源间接利用 种质资源潜在利用 1.种质资源的保存有哪些方式? 2.种质资源的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3.种质资源创新有何意义? 4.种质资源创新有哪些途径? 5.种质资源如何利用?
(三)种质资源的利用
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和研究, 最终目的是为 了有效的利用。利用方式-般可分为: 直接利用 间接利用 潜在利用
直接利用 —对搜集到的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开 发潜力、可取得经济效益的种质材料 ,可直接用于 生产。 间接利用 —间接利用对在当地表现不很理想或不能
直接应用生产、但具有明显优良性状的种质材料 , 可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例如 , 美国以从印度搜集 的抗白粉病的野生甜瓜作抗病种质 , 和栽培品种杂 交后, 选育出抗白粉病的甜瓜品种, 在生产上起了很 大作用。有些种质材料既可直接利用 , 也可间接利 用。例如 , 我国的月季传入欧洲后 , 既作直接观赏, 又作为育种材料, 通过杂交, 培育出了新的品种和新 的月季类型。
第四章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节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鉴定 和利用 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 环境保存种质资源。
一、种质资源的保存
1 就地保存 通过保护种质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 达到保护种质的目的。如划定自然保护区。
2 种质圃保存 是将种质材料迁出自然生 长地,集中改种在植物园、资源圃等地 保存。 3 种子保存 绝大多数种子可在低温干 燥的条件下保存。 (0-5℃,空气相对湿度32%-37%,可贮 藏10年;-10— -15℃,空气相对湿度 32%-50%,可保存30-50年。)
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
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指保存在自然界中各种植物体内的遗传信息,包括物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是植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集、鉴定和利用植物种质资源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农业发展以及支持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讨论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利用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的重要性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是保护和利用遗传资源的基础工作,也是推动农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通过收集植物种质资源,可以获取丰富的生物资源信息,为农业、药物、农业、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
同时,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也能促进种质资源的广泛交流和有效利用,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的方法与技术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实时监测和植物保护区建设等。
野外考察是指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和记录,可以获取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育习性、遗传特征等信息。
标本采集是指对具体植物个体进行样品收集和保存,以便后续的鉴定和分析研究。
实时监测是指对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连续观测,以获取其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的数据。
植物保护区建设是指设立保护区域,保护植物种质资源免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和威胁。
三、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是对所收集的植物材料进行分类和评估,以确定其系统分类地位和遗传特征。
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综合评估等。
形态学鉴定是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确定其属、种和变种等分类地位。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DNA序列进行分析,确定其遗传关系和亲缘关系。
综合评估是通过综合分析植物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对其分类地位和遗传特征进行综合评价。
四、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是指将所鉴定和评价的植物材料应用于农业生产、药物研发、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
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是指对植物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估和鉴定,以确定其适应能力、遗传多样性和利用潜力,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评价内容1.形态特征评价:对植物的株高、茎叶形态、花果性状等进行测量和记录,以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外部特征。
2.生物学性状评价:包括植物的生长周期、生物量、光合能力、营养需求、耐逆性等生理和生态性状的研究。
3.遗传特征评价:通过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对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和测定,以了解植物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
4.经济特征评价:根据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潜力,对其产量、品质、药用价值等进行评估,以确定植物资源的经济价值。
二、评价方法1.田间调查法:直接观察和记录植物在自然生境中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了解其适应能力和生存状态。
2.实验室分析法:利用化学、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植物的生理和遗传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和测定,以获取更精确的评价结果。
3.分子标记法: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SSR等)对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了解不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
4.经济评估法: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对植物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市场需求预测等。
三、评价意义1.资源保护:通过评价和鉴定,及时了解植物资源的状态和变化,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利用潜力:通过评价植物资源的经济特征和利用潜力,指导合理利用植物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科学研究:通过评价植物资源的形态、生物学和遗传特征,为植物的分类、进化和种群动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4.国际交流: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是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推动植物资源的共享和公平使用,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总之,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是保护、利用和研究植物资源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通过对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植物资源的潜力和特征,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贡献。
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及筛选试验研究
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及筛选试验研究盐碱地油菜是指适应盐碱胁迫环境的一类油菜种质资源。
随着全球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盐碱地的利用和油菜种质资源的鉴定及筛选试验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的目的、方法和筛选试验研究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鉴定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的适应性。
盐碱地的土壤盐碱度较高,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一定的限制,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良好的油菜种质资源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和适应性。
其次,鉴定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品质。
盐碱地上种植的油菜需要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对这些指标的鉴定也是必不可少的。
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两种。
田间试验是一种较为直观和全面的鉴定方法。
通过在盐碱地上种植不同种质资源的油菜,观察其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其适应性和耐盐碱性。
室内试验主要通过人工模拟盐碱胁迫环境,评估不同油菜种质资源的幼苗耐盐碱能力和生理生化指标。
包括测量幼苗的生长势、盐分积累情况、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等指标,以进一步了解种质资源的耐盐碱性和适应性。
筛选试验研究是在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的基础上,对优良资源的深入研究。
首先,通过筛选试验研究,可以进一步评估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品质。
将目标种质资源与高产优质的对照品种进行比较,测量和记录其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以评估其实际应用价值。
其次,筛选试验研究还可以探究盐碱胁迫对油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通过分析种质资源的生理生化指标,如盐分调节、抗氧化能力、根系特性等,研究盐碱胁迫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并为进一步提高盐碱地油菜的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及筛选试验研究对于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鉴定适应盐碱胁迫环境的种质资源,并通过筛选试验研究优化其产量和品质,可以为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和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鉴定技术
1、定性观察和种质分类 2、定量观测和数量分类 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 子分析、判别分析等 例子: 张鲁刚——甜瓜 曲竹蓉——番茄 李耀华——豇豆
2.2
染色体标记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基因的携带着。染色体多 样性主要是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两个方面,主要表 现在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大小、随体、着丝点位置 等)及带型C带、G带、N带等。研究表明,任何生物的群体 中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染色体变异,这些变异在进化中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Stebbins,1950;Merrell,1981)。染色 体结构变异如缺失、易位,非整倍体如缺体、单体、三体 等都各有其特定的细胞学特征,都可作为一种细胞标记。 染色体水平上的多样性还体现在染色体的形态、缢痕和随 体等核型特征上。这些特征的变异使种内出现细胞水平上 的多样性,随之细胞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染色体水 平上的遗传多样性。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异染色质带的显现 随体的变异 染色体间的杂合性 核型的变异
生化标记有两个优点:一是表现中性,对植物经济性状无不良影响;二 是受环境影响小,直接反映基因产物差异。近年同工酶在农作物进行分类 或多样性分析中应用较多。
1981年Kahler和Allard通过研究世界各地的1 358个栽培大麦和148个 野生大麦样品的4个酯酶位点的变异,支持了栽培大麦来源于野生大麦的 假说,并发现了大麦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样性,同样也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1]。广 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 总和,但通常所说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 一个种群内不同的个体的遗传变异。
通常,遗传多样性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遗传变异水平的 高低。然而,对任何一个物种来说,个体的生命很短暂,有个体 构成的种群或种群系统(宗、亚种、种)才在时间上连续不断, 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这些种群或种群系统在自然界中有其 特定的分布格局,故遗传多样性不仅包括变异水平的高低,也 包括变异的分布格局,即种群的遗传结构。对大范围连续分 布的异交植物来说,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明显增加。 对以无性繁殖为主的植物来说,每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集 群在大部分位点上是纯和的,形态变异也很小,但是不同的无 性系集群间有很大的差异,因为遗传变异分布于无性集群之 间。由此可见,种群遗传结构上的差异是遗传多样性的重要 体现,一个物种的进化潜力和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既取决于 种内遗传变异的大小,也有赖于种群的遗传结构。
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
发病率、严重度等鉴定结果的调查与统计
发病率是指群体发病情况,用百分率表示,如病株 率、病果率等。
严重度是每个个体发病情况的指标,常用病情指数 来表示。 病情指数= ∑(病害级值×本病级株数)
最严重级值×调查总株数
×100%
一、抗病性鉴定
2、间接鉴定 植物体遭受病原物浸染后,会产生一些特殊的代 谢产物,检测这些物质存在的量,可作为植物抗 病性鉴定的指标。如毒素测定、植物保卫素测定、 酶活性测定、血清实验等。 间接鉴定只能作为田间鉴定的辅助手段。
抗冻性呈正相关,
第四节 抗病虫能力鉴定
抗病性是种质材料抵御病害发生的潜能,主要受植物体内 基因型所控制。抗病性表现是植物种质各种性状中变异性 比较大的,是多种因子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包括生物因 子和环境因子,其中其中生物因子包括寄主和病原物两方 面 植物抗病性表现=寄主抗病性基因型+病原物致病性基因 型+寄生植物生存的环境
构和化学组成等环境因素要求,以及对这些因素
变化的忍耐程度。
二、生物学特性鉴定
生物学特性鉴定的记载内容
(1)环境因素 (2)物候期 (3)植物体生长发育状况 重点在于种质材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情况。
二、生物学特性鉴定
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方法主要分两种 1、自然环境鉴定
2、人工控制环境下的鉴定
二、生物学特性鉴定
受害指数=
∑(代表级值×调查株数) 最高级值×总株数
×100%
抗逆性鉴定
二、人工模拟逆境鉴定
在人工气候设备中,严格控制有关条件进行鉴定。 不受时间和地区的限制,试验结果比较准确,但 鉴定费用高,而且人工模拟逆境不能完全代表千 变万化的自然逆境。 调查统计方法及鉴定结果计算与自然逆境鉴定相 同
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
第35页/共46页
抗虫性是植物抵御害虫的能力 。 在进行抗虫性鉴定时,需注意: (1)害虫在不同种质材料上产卵的选择性,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如温室、网
室、笼罩)单株或单位面积着卵量。 (2)害虫取食不同种质材料后的发育速度和成活率 。 (3)害虫对不同种质材料的危害程度
第36页/共46页
一、抗病性鉴定 1.直接鉴定 (1)田间鉴定:将待鉴定的种质材料种植到自
第14页/共46页
第二节 经济性状评价
一、物候期与产品成熟性的评价 二、产量的评价 三、品质鉴定
第15页/共46页
第二节 经济性状评价
一、物候期与产品成熟性的评价 物候期是随季节的变化,植物生活史中各种标志性形态特征出现的时间。 如出苗、三叶期、五叶期、现蕾期、抽薹期、初花期、盛花期、灌浆结实 期等。不同种类植物要鉴定的物候是有差异的,如果树及果菜类的开花、 结实、采收等时期;落叶果树的绽叶与生长、落叶与休眠等。 物候期还可细分为几等,如结实期分坐果、果实生长和果实成熟等 鉴别物候期对于合理布局和安排生产制度非常重要。
第40页/共46页
二、抗虫性鉴定 1、鉴定方法 (1)田间自然鉴定法 (2)增加危害压法 (3)网室鉴定法
第41页/共46页
1、鉴定方法 (1)田间自然鉴定法
在虫口密度大的地区和年份种植待检测的种质材料,观察害虫 发生的程度。 这种方法受外界条件限制很大。
第一节 生物学鉴定
一、植物形态特征鉴定 在植物种质的各生育阶段,对植株各器官(根、茎、叶、花、
果实等)的基本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参照植物学形态描述 的标准和术语进行记载。包括外观的形状、大小、颜色、色泽 以及必要的度量记载。
不同的植物,其形态特征鉴定中描述记载的项目有差异。
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21,53(1) :45 -75Xinjiany Agdculturai Scieocasdoi :14.6448/j. dc. 341 - 4334. 242/48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与评价严勇亮2张金波2路子峰0,赵晓玲4,刘海军4,4,(1.新疆农业科学7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鸟鲁木齐830291 ; 4.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7,?鲁木齐830254)摘要:【目的】研究124份大豆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特性,筛选大豆耐盐资源,为新疆大豆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方法34份供试材料按照农业部《大豆耐盐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NY/PZ041 -2042的标 准,在萌发期设置2个不同NVU / 5%和/ 5% )溶液处理,测定萌发期发芽率;大豆苗期用/ 5% NaCi 溶液 对5 d 的幼苗进行处理15 d 后,测定株高、根长、植株鲜重、根鲜重、植株干重和根干重。
【结果】主0.2% NaCl 浓度处理下,筛选出高耐盐品种5份,分别是中黄34号和FtC099,占参试材料的0 67% ,相对盐害率为24. 5% ~44. 4%的2级耐盐材料有3份,占& 33% ;芽期在0 5%NaCi 浓度处理下,筛选出2级耐盐材料为来自日本的FtC099,占参试验材料的4.83%。
苗期中筛选出高耐盐材料有1份(日本引进品种S11 -5),占 4. 83% o 苗期2级耐盐材料有3份,占3%o 【结论】弋豆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性表现不同,在盐胁迫条件下,盐敏感品种比耐盐品种受盐胁迫影响更大。
关键词:亡豆;种质资源;芽期;苗期;耐盐性中图分类号:S32];S565. 5 文献标识码:A 4引言【研究意义】目前,全世界约有32多个国家 和地区的土地遭受盐渍化危害,每年因盐碱造成 的经济损失高亿 [一2]。
要的粮、油、饲兼用 ⑷。
种中度耐盐作物,4的和黄淮地区均面临着土壤盐渍化问题,盐胁i品质和产量降低。
农业科学中的作物种质资源研究
农业科学中的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植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农民们通过这些资源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界的生态资源,从而获得更好的收成。
本文将对农业科学中的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植物种质资源?植物种质资源指的是植物遗传资源的全部,包括所有有用的或潜在有用的物质基础,例如种子、种苗、农作物野生相关植物资源和栽培植物等等。
在不断地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植物种质资源不但能为社会农业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而且还可促进稳健的经济发展。
因此,认真研究和利用好植物种质资源,对农业发展尤为关键。
二、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意义开展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开发作物种质资源能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其次,为了适应全球变化带来的影响,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需要不断地更新、进行长远规划,以对当前和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最后,开发资源还能广泛应用于农业科技的研究中,例如新品种研究、抗疫和生防物资开发等。
三、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方法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方法包括诸如物种鉴定、遗传分析、园艺性状评价、生理生化分析、代谢组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
其中,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研究技术,已经成为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重要手段。
由于其优异的特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种质资源的筛选和鉴定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作物的基因组和遗传特征,事件其全株、器官和个体的基本特性,并进一步优化其生产性能。
四、作物种质资源的发展方向未来,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目标将是继续推进研究与保护相结合的发展宏伟计划,不仅要加强遗传特征的鉴定和分析,还要关注资源的外部适应性,深入探究资源在逆境下的抗性。
而且,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生物学技术,但是他们仍然处于极度创新的阶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多样化、高效化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保持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是我们在农业科学中无法回避的重要决策。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和性状鉴定
喜欢光照充足、温暖的气候条件,适生温度15-28℃,性强健,耐寒,耐干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
生长结果情况
物候期:花期6-7月。
种子浅褐色,外皮硬。花期夏秋。
5.苏铁
树种
植株性状
适应性
苏铁
植株概况
茎:茎干圆柱状,高达3(-8)米,径达45(-95)厘米,常在基部或下部生不定芽,有时分枝,顶端密被很厚的绒毛;干皮灰黑色,具宿存叶痕;
喜阳,也耐半阴,一串红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而对用甲基溴化物处理土壤和碱性土壤反应非常敏感,适宜于pH5.5—6.0的土壤中生长。耐寒性差,生长适温20-25摄氏度。15摄氏度以下停止生长,10摄氏度以下叶片枯黄脱落。
生长结果情况
果:小坚果暗褐色,顶端不规则绉褶,边缘具窄翅;
物候期:花期3-10月。
彩叶草是一种适应性十分强的花卉。在我国很多地方也可见到,尤其南方更常见之。我国各地庭园常有栽培。主要培育基地有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生长结果情况
果:小坚果褐色,宽卵球形或球形,长1-1.2毫米,扁;
物候期:花期7月。
3.一串红
树种
植株性状
适应性
一串红
植株概况
株:高达90厘米;
茎:茎钝四稜形,具浅槽,无毛;
4.松果菊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1前言林木种质资源是指自然界中生长的林木物种及其种内或种间的遗传变异形式、生理生化性状和其他与其生存和发展有关的遗传资料。
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林木种质资源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价值和作用。
因此,针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价,有助于了解其分布、数量和遗传特征,为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国内外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状况国内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次调查和整理,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
其中,以国家林业局主导的“中国森林资源调查”为重要基础,对全国各类林木进行了广泛调查和抽样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林木种质资源信息。
此外,各省市林业局和科研机构也进行了大量的本地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为全国范围的林木资源调查提供了更为详尽的资料。
国外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始于19世纪中期,以欧洲国家为主要代表,后逐渐扩展到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调查的对象涵盖了大部分林木物种,主要从分布、数量、遗传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价。
目前,国际上已经建立了全球性的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和标准。
3林木种质资源评价方法林木种质资源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形态性状评价、生理生化性状评价和分子遗传学评价等。
形态性状评价是通过实地观察、测定和描述林木的外部形态结构和性状特征,来评价其物种分类、变种分类和基因型分类等。
生理生化性状评价是通过实验室分析和测定林木的生理和生化性状指标,来评价其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等。
分子遗传学评价是通过建立基因型图谱和分析遗传多样性信息,来评价林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特征。
4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是国家林业局一直以来的重要工作,主要包括林木收集、保存、鉴定、繁殖和利用等方面。
林木收集是指对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林木物种或种群进行野外采集和保种。
林木保存是指将采集得到的种子或离体组织样品,通过实验室着手处理和保存,以保证其遗传稳定性和安全性。
小麦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四川农业大学实验(习)报告班级:姓名:日期:实验一小麦种质资源评价一、实验目的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并且是作为储备粮食的最好粮食品种,常年占国家储备粮的1/2以上。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小麦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将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与优质相结合,这就有赖于种质资源的评价工作作为前提。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它既是基因的载体,又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来源,同时也是开展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材料基础。
国内外小麦品种演变历程中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均与关键种质资源中优异基因的发掘和利用有关。
而一个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所选择的种质资源,优良的种质资源对育种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评价是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且评价的内容因作物不同而异。
因此,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品种小麦种质资源的评价,旨在学会识别和评价种质资源,并掌握种质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不同品种小麦材料自身目标性状的遗传特点,旨在学会比较不同品种小麦的农艺性状、抗病性,以评价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最终为下一步育种工作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实验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品种小麦的农艺性状、抗病性以及生长整齐度,从中筛选出3 ~ 5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
并测定和记录所选3 ~ 5个品种小麦的农艺性状(株高、单株穗粒数、分蘖数)、抗病性(一级、二级、三级等),然后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数据比较选出综合性状最好的小麦品种,并将其作为杂交亲本之一(P1),再从剩余的4个小麦品种中选出另外一个优良亲本(P2)。
最终得出最佳杂交亲本组合。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所选出的两个杂交亲本应该具备互补性状,即P1综合性状优良,而P2具有个别优良性状且无严重缺陷。
三、材料与工具(1)材料:不同品种小麦,由四川农业大学青浦园试验田提供;(2)工具:小麦锈病病情等级图、直尺(或卷尺)、数据记录纸和笔。
林木遗传资源评价与鉴定
林木遗传资源评价与鉴定林木遗传资源是指森林植物的遗传资料,包括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和遗传特征等可供利用的资源。
在林业发展中,对林木遗传资源进行评价与鉴定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林木遗传资源的评价与鉴定方法以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一、林木遗传资源评价与鉴定的意义林木遗传资源的评价与鉴定是对森林植物种质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林木遗传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助于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和遗传资源,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遗传资源的评价与鉴定还能为林业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促进新品种的培育和引种工作。
二、林木遗传资源评价的方法1. 分子标记技术评价分子标记技术可以通过分析遗传物质中的DNA序列和基因表达,直接评价林木遗传资源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例如,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有RAPD、AFLP、SSR等。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不同林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程度。
2. 形态学特征评价通过观察和测量林木的形态学特征,如叶片大小、花朵形态、果实大小等,可以评价林木遗传资源的种质多样性和性状差异。
这种评价方法相对简单易行,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在充分考虑环境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评估。
3. 遗传实验评价通过分析和验证林木遗传资源的遗传稳定性、遗传再生能力和适应性等性状,可以进行遗传实验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更直接地评估林木遗传资源的实用价值和适应性,并提供对新品种的选择和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三、林木遗传资源鉴定的方法1. 亲本鉴定亲本鉴定主要通过DNA分子标记技术和亲缘关系分析,对林木遗传资源的亲本进行鉴定。
鉴定亲本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性的亲本,用于后代的选择和培育工作。
2. 品种鉴定对已有林木品种进行鉴定的方法可以通过形态学特征、分子标记技术和遗传实验等进行综合评估。
鉴定品种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推广具有重要用途的优良品种,以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方案(四)
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动植物种质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对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动植物种质资源,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方案。
二、工作原理1. 收集:通过野外探索、样品交流、调查研究等方式,收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动植物种质资源样本。
2. 保存:将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分类、鉴定、鉴别,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冷藏等方式进行保存,以确保其保存质量。
3. 鉴定:通过对保存的样本进行形态学、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对其进行鉴定和鉴别。
4. 开发与应用:根据鉴定结果,对有价值的动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包括农业生产、医药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制定收集计划:根据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收集计划,明确收集的目标和范围。
2. 实施收集工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野外探索、样品交流、调查研究等工作,收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动植物种质资源样本。
3. 进行保存工作: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分类、鉴定、鉴别,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冷藏等方式进行保存。
4. 进行鉴定工作:通过对保存的样本进行形态学、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对其进行鉴定和鉴别。
5. 开展开发与应用工作:根据鉴定结果,对有价值的动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包括农业生产、医药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
四、适用范围该方案适用于各种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工作,包括农作物、果树、蔬菜、草地、森林、湿地等各类资源。
五、创新要点1. 强化资源收集:通过野外探索、样品交流、调查研究等方式,全面收集各类动植物种质资源。
2. 提高保存质量:采用先进的冷冻、干燥、冷藏等保存方式,确保样本的保存质量。
3. 加强鉴定技术:通过形态学、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对动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鉴别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植物形态特征鉴定
包括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1、质量性状的描述 (1)二型编码法:用于主基因控制,且只有两种表
型的质量性状,以“-”和“+”分别表示隐性和 显性类型,如豌豆的花色(红花和白花),小麦 的红粒和白粒,水稻的粳型和糯型,油菜的黄花 和白花。
一、植物形态特征鉴定
(2)三型编码法:用于不完全显性或存在显隐中间 类型的质量性状,以“-”、“M”和“+”分别 表示隐性、中间和显性类型。如紫茉莉的花色, 红色、粉红色和白色,株高常常是不完全显性性 状,桃、杏等核果的离核、半粘核和黏核。
第一节 生物学鉴定
二、生物学特性鉴定 生物学特性 :植物种质对所生存的生态环境, 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长期适应而形成的各自 的生态特点。即种质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 度、日照长短、光照强度、水分、土壤的物理结 构和化学组成等环境因素要求,以及对这些因素 变化的忍耐程度。
二、生物学特性鉴定
生物学特性鉴定的记载内容 (1)环境因素 (2)物候期 (3)植物体生长发育状况 重点在于种质材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情况。
一、植物形态特征鉴定
(3)级次编码法:用于极端类型之间有若干质态的 质量性状。如黄瓜的性别分强雌株、雌株、雌全 株、雌雄全株、雌雄株、完全株、雄全株、纯雄 株等。
一、植物形态特征鉴定
2、数量性状的描述 (1)级差归类法:用于容易计数和测量的性状和比
值性状。如株高、果重、果径、叶长、裂叶数、 果形指数、叶形指数、根冠比、结角指数等。 (2)图示分级法:有些连续变化的性状,可用示意 图归类,并常用典型品种做参照。如株型,白菜 生长状态分1直立,2开张,3半塌地,4塌地等类 型。
丰产性,稳产性等。 产量构成因素因植物种质不同而有差异:如大白 菜: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单位面积植株数,结球率 和单球重,其中单球重由球叶大小和数量构成, 还与叶片和叶帮的比例有关。
第二节 经济性状评价
三、品质鉴定 品质是植物种质的另一个重要经济性状。植物产品
的品质包括:商品品质、加工品质、风味品质和 营养品质等。 品质鉴定的项目因植物种类、用途而异,一般可分 为 以下三个方面 1、外观品质鉴定 2、质地和风味鉴定 3、营养和有毒物质鉴定
(2)季节鉴定: 鉴定种质材料对季节的适应性。如分春秋两季栽 培,鉴定种质对不同季节的适应性。 同一种作物,有的品种适宜春季栽培,有的适宜 秋季栽培。 鉴别种质材料的季节适应性,才能进行合理利用, 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二、生物学特性鉴定
2、人工控制环境的鉴定 在大棚、温室、人工气候室或人工气候箱中,通 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即人工促成类似季节变化 的小气候变化,栽培植物种质材料,鉴别种质材 料对单个因子或复合环境因子的最适范围,以及 所能忍耐的极限。
第五章 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鉴定
第一节 生物学鉴定 第二节 经济性状评价 第三节 抗逆性鉴定 第四节 抗病虫能力鉴定
第一节 生物学鉴定
一、植物形态特征鉴定 二、生物学特性鉴定
第一节 生物学鉴定
一、植物形态特征鉴定 在植物种质的各生育阶段,对植株各器官(根、 茎、叶、花、果实等)的基本形态进行观察和描 述,并参照植物学形态描述的标准和术语进行记 载。包括外观的形状、大小、颜色、色泽以及必 要的度量记载。 不同的植物,其形态特征鉴定中描述记载的项目 有差异。
二、生物学特性鉴定
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方法主要分两种
1、自然环境鉴定 2、人工控制环境下的鉴定
二、生物学特性鉴定
1、自然环境鉴定 (1)区域鉴定 :利用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土壤
条件以及温度、光照、雨量等气候因素的差异, 栽培植物种质材料,观察其生育状况,以鉴别种 质材料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以及不同品种、变 种和种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别。
人工控制环境的鉴定优点:
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各环境因子完全在人工控制 下发生,可以比较准确的鉴定植物不同种、类型 及品种间对春化温度的感应和所需时间的评价
一、物候期与产品成熟性的评价 二、产量的评价 三、品质鉴定
第二节 经济性状评价
一、物候期与产品成熟性的评价 物候期是随季节的变化,植物生活史中各种标志性形态特 征出现的时间。如出苗、三叶期、五叶期、现蕾期、抽薹 期、初花期、盛花期、灌浆结实期等。不同种类植物要鉴 定的物候是有差异的,如果树及果菜类的开花、结实、采 收等时期;落叶果树的绽叶与生长、落叶与休眠等。 物候期还可细分为几等,如结实期分坐果、果实生长和果 实成熟等 鉴别物候期对于合理布局和安排生产制度非常重要。
的力 。 (3)肉质组织的剖面分析:采用质地检测计可测定果肉组
织的硬度、弹性、黏稠性等。
风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品质性状,受糖、酸、淀粉等多种物 质含量和比例的影响。此外,风味还与产品组织的致密度、 纤维等有关。
成熟期对一二年生植物来说是指从播种到开始收 获产品器官所经历的时间;对于多年生植物来说, 则是指从新的枝叶发生到收获产品器官所经历的 时间。
成熟性一般为定性指标:分早熟、中熟和晚熟三 个熟性级别。
成熟期与产量和产值密切相关,鉴定成熟期对于 生产上选择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经济性状评价
二、产量的评价 产量性状是植物种质资源的主要经济性状之一。 鉴定的内容:产量构成因素,早期产量,总产量,
一、植物形态特征鉴定
(3)选择归类法:有些复杂性状难以根据单一因素 排列成有序级次,可按表型分成若干类型。如油 菜的种皮色,可分成黑、黑褐、褐、褐红、褐黄、 黄、浅黄等。
(4)模糊归类法:有些性状只能根据表现的状态进 行模糊归类。如大白菜结球紧实度可分为1特松、 2松、3中等、4紧、5特紧等类型。植物叶表面的 茸毛分1疏、2中、3密。
三、品质鉴定
1、外观品质鉴定 外观品质的构成因素包括色泽、大小、形状和整 齐度,与商品品质和加工品质相关。 外观鉴定多采用感官评价,称量法和度量法来表 示。
三、品质鉴定
2、质地和风味鉴定 质地包括硬度、弹性、致密坚韧性、汁液量、黏稠性、 脆嫩度等,与口感和加工品质相关。
质地鉴定方法 (1)压入法:多采用硬度计测量 (2)剪断法:用切压检测计测定切断产品器官组织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