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①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原因和结果原理:(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4)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5)原因与结果相互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方法论: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本质和现象原理:(1)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有区别的:①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是表面、外部的东西,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内在的东西,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把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成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展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局部附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局部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局部原有的功能,局部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局部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开展的观点4、开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开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开展着的物质世界;开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哲学原理——唯物论的知识

哲学原理——唯物论的知识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另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基本原则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这一原则强调了阶级斗争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视角。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深入剖析,寻求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途径。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经济基础在社会变迁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一原则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3.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原则生产方式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和关系。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不同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将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这一原则使人们认识到改变生产方式是社会变革的关键,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1.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唯物辩证法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不断发展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提倡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深入的分析,以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和规律,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2.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它指出唯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提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3.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尤其关注因果关系、转折点以及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一方法论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指导社会变革。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例5】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新科动 漫频道出品了《文化中国》高清文化系列短片。央 视挖掘地方工艺美术、民风民俗、科学技术、人物 典故等经典文化,在文化内容的表现手法上,抛弃 传统的说教;充分发挥了电视技术制作的优势,采 用高清格式拍摄并独具匠心地与动漫巧妙结合,虚 实相间,相映成趣,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文化,将 一个个文化经典演绎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向世 人呈现出一幅东方文明之美的风情画卷,扩大了中 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影响力。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例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 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 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 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 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
答案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 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按 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抗拒这一进程。
(1)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 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 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 然和谐相处。
【例1】党的十八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 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 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为 什么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 明?

马原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总结--必须掌握的

马原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总结--必须掌握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相对静止是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把时间空间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凝固不变的东西,必然陷入形而上学。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无一例外。

这就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物质及其运动的绝对性决定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的条件性和可变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唯物论的七大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七大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七大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在,意识是物质活动的产物,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它包括了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分别是:
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和运动,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质。

2. 物质的能动性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主动的,具有自己的规律性和能动性,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3.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论认为矛盾是物质世界的根本特征,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并且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4. 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的原理:唯物论认为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主要方面起决定作用,次要方面起辅助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既有渐进的量变,也有突发的质变,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6. 辩证唯物主义的具体方法论:唯物论强调对事物的具体分析,不断深化认识,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规律,为改造和发展事物提供科学依据。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理: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实理论,才能真正获取和发展真理。

矛盾的七个原理和方法论

矛盾的七个原理和方法论

矛盾的七个原理和方法论
矛盾的七个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对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及其转化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

而方法论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1.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

2.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3. 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互相联系关系的原理: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贯通。

4. 矛盾的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原理: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5.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通过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6. 矛盾的质量互变原理: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7. 矛盾的发展原理:矛盾通过量变引起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则是在实际工作中遵循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包括:
1. 整体观:从整体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避免片面性和偏见。

2. 辩证思维:运用辩证法的原理分析事物的矛盾和变化规律。

3. 实践导向:注重实践,从实际出发,实际检验和修正理论。

4. 持续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和创新方向。

5. 综合考虑:综合各种因素,充分考虑各种利益和立场,寻求最优解。

6. 面对困难和挑战:勇敢面对问题和挑战,找出解决方法,并勇于实施。

7. 学习和总结:持续学习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思维与方法。

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死记内容)辨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物质性基本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基本原理: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坚持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基本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坚持运动与静止相统一的观点,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反对不变论和相对主义。

4.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基本原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5.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基本原理: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6.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基本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②从全面的实际出发,③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④从联系的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7.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基本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总结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既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5.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总结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马基哲学部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题时先答原理后答方法论并和题意联系起来。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矛盾的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矛盾的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矛盾的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关键词】“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该原理经常应用于】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反义词,二者之间存在冲突,顾此失彼)【答题模式】(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2)一方面,A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性,……分析……另一方面,A与B也具有统一性……分析……(3)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既要……又要……(或把……和……有机结合或兼顾……)2、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之马矢奏春创作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处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掌控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陪伴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掌控事物的因果联系,才干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更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更;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处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断息的运动、变更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更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矛盾观七大原理方法论总结

矛盾观七大原理方法论总结

⽭盾观七⼤原理⽅法论总结⽭盾观七⼤原理⽅法论总结【⽭盾分析法】1、某市政府采取“⼀企⼀策”的办法推动“僵⼫企业”问题的解决。

对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及时引⼊破产程序,对兼并重组后可以重⽣的企业促其兼并重组,对⽆意愿⽆能⼒继续⽣产的企业依法收回⽤地,盘活存量⼟地,从⽽促进了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解决“僵⼫企业”问题的办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关注⽭盾两个⽅⾯的同时着重把握⽭盾的主要⽅⾯②在⽭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盾的特殊性③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法④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系统优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市场期待已久的苹果iPad平板电脑已于2010年4⽉3⽇开始在美国上市销售,美国主要媒体对iPad⼏乎都给出了正⾯的评价,认为iPad功能强⼤,可供⼈们看电视、听⾳乐、上⽹,⽽重量只有680多克。

不过,也有⼈批评说,iPad没有键盘和USB接⼝,也⽆法播放Flash动画,这让它的魅⼒⼤打折扣。

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A.主要⽭盾和次要⽭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盾具有普遍性C.新事物总是弱⼩的,有待进步、完善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3、美国科研⼈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只青蛙放到沸⽔中,青蛙触电般⽴即窜逃出去;⼜将青蛙放到凉⽔中,然后⽤⼩⽕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即跳出去⽽逐渐丧失逃⽣能⼒。

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安”,其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泰、泰然处之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然灾害给⼈类带来磨难,同时⼜促使⼈类更加⾃觉地去认识和把握⾃然规律、增强抵御⾃然灾害能⼒,进⽽推动⼈类⽂明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一、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该原理经常应用于:
•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反义词)
•答题模式: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
•(2)一方面,A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性,------
•另一方面,A与B也具有统一性-----
•(3)---既要---又要---(或把---有机结合或兼顾-----)

•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

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

(10分)•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摊点问题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的对立,有时塑造城市形象与民生问题会有冲突;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统一性。

塑造城市形象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要有利于维护和塑造城市形象。

•③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应将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2010年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台湾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时指出,两岸同胞是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话是强调,尽管兄弟之间存在分歧,但仍应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

这体现( B )
•A、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D、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解析:“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兄弟之间存在分歧”,说明事物双方存在斗争性,“但应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说明事物双方相互联结的趋势,共同体现了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本身错误,联系时有条件的;C、D材料没有体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