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合集下载

高原特有条鳅鱼类两新种在广西的发现及其动物地理学意义_.

高原特有条鳅鱼类两新种在广西的发现及其动物地理学意义_.

维普资讯 l6l动物学研究2卷5地形成现在的物种;扩散发生于障碍出现之后,时间较晚。

一是隔域分化(irne,即上述2种vaic)ca知的6余个种中,黄体高原鳅以臀鳍分枝鳍条60~7根等特征,显示其与分布于滇中高原的昆明高鱼类的祖先就曾广泛分布于红水河至云贵高原西部原鳅(rlhsrhm)Tioygaai、大眼高原鳅(rlppaTiop—py0mcohhla)hsartm、抚仙高原鳅(rlhsp0Tioyappfies)和湖高原鳅(rlhscsi)等uanixnsTpoyalutsipar4鱼类具有较近的谱系关系。

而在这些鱼类中,种黄体高原鳅又以背鳍分枝鳍条10根这一特征而提示其与昆明高原鳅具有最密切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昆明高原鳅分布于滇中的滇池及螳螂川,均属金沙江水系(hH,18)ZuH99。

然而,已有资料表明,滇池水系在全新世之前曾属南盘江水系,进一乃至青藏高原地区,后来它们在红水河至云贵高原西部之间的广大地区消失了,仅有少量个体存活于红水河并形成了现在的物种;祖先种在隔离出现前就广泛分布于被隔离的地区,时间较早。

这2种条鳅是通过扩散还是隔域分化途径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最可靠的判断依据必须从种间谱系关系中寻找。

丽纹云南鳅的主要特征有:侧线不完全,止于胸鳍末端上方;头部具侧线管孔;除头部外,全身被细密鳞片;尾鳍分枝鳍条主要为1。

这些特6根征表明,丽纹云南鳅(unnupleiu)隶Ynaisuhrmslcr属于云南鳅属下的侧纹云南鳅种组(unnuYnaisl步提示黄体高原鳅与昆明高原鳅的分化早于全新世。

由此可见,丽纹云南鳅和黄体高原鳅的谱系分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提示分化的时间较早,应是通过隔域分化而形成的。

puoeigu)lrtnarp;更以鳔后室发达、末端不分出eao第三室这一特征,显示丽纹云南鳅与分布于滇中南盘江的小云南鳅(unnuavsYnaisr)具有最密切lpu致谢:本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崔桂华先生的帮助。

秀丽高原鳅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及曲线拟合

秀丽高原鳅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及曲线拟合

㊀㊀2023年第64卷第6期1349收稿日期:2023-01-06基金项目: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LDL2011/023P)作者简介:左鹏翔(1989 ),男,助理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为土著鱼类保护利用,E-mail:pointzuo@㊂通信作者:冷云(1970 ),男,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土著鱼类保护利用,E-mail:lengyun871@㊂文献著录格式:左鹏翔,金方彭,冷云,等.秀丽高原鳅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及曲线拟合[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6):1349-1356.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58秀丽高原鳅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及曲线拟合左鹏翔1,金方彭1,冷云1∗,王志飞1,于虹漫2,崔丽莉1,梁祥1,钟文武1,张宇3,姜志武3(1.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㊀650111;2.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㊀650201;3.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云南昆明㊀650228)㊀㊀摘㊀要:为研究不同性别的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 )形态性状和体重的相关性,测量了其体重(Y )㊁空壳重(SW)㊁全长(TL)㊁体长(BL)㊁头长(HL)㊁眼径(ED)㊁眼间距(ES)㊁肠长(IL)共8个生物学指标,运用相关性㊁回归㊁通径等分析方法,开展各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性研究㊂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空壳重,雄性与雌性群体之间各性状除体重㊁空壳重和眼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其余性状之间差异显著;3个群体中与体重相关系数较大的前4个性状分别是空壳重㊁全长㊁体长和头长,其中混合群体为0.988㊁0.881㊁0.885㊁0.397,雌性群体为0.987㊁0.888㊁0.895㊁0.266,雄性群体为0.992㊁0.917㊁0.915㊁0.561,说明空壳重㊁全长和体长对体重的影响较大;混合群体㊁雄性群体和雌性群体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均是空壳重,通径系数分别为1.082㊁0.918和1.265,其次是全长和头长,混合群体为0.120㊁0.082,雄性群体为0.068㊁0.065,雌性群体为0.205㊁0.128,间接作用里体长对混合群体㊁雄性群体和雌性群体的间接作用均最大,作用系数分别为1.102㊁0.974和1.371;雄性群体和混合群体里,单个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影响较大的前3个性状均是空壳重㊁头长和㊁全长,雌性群体是空壳重㊁全长和体长,因此,在进行选育时要考虑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㊂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㊁体重为因变量建立的雌性㊁雄性群体和混合群体回归方程分别为Y 1=-0.7160+0.0012X TL +0.0417X HL +0.1002X ES +1.107X SW (R 2=0.987);Y 2=0.5349+0.0079X TL -0.0481X BL +0.1044X HL +1.4284X SW (R 2=0.975);Y 3=0.2592+0.0126X TL -0.0335X BL +0.0581X HL +1.3137X SW (R 2=0.977)㊂通过对秀丽高原鳅体重和形态学性状之间最优拟合模型进行分析可知,3个群体中空壳重㊁全长㊁体长与体重的最优拟合模型相同,其余拟合模型均不相同㊂且只有头长与体重最优拟合模型的R 2>0.85,这说明除头长外的其余性状作为自变量不能很好地呈现出体重的变化,综上,影响秀丽高原鳅体重的主要性状是空壳重㊁全长㊁体长和头长㊂关键词:秀丽高原鳅;形态性状;体重;通径分析;回归分析;曲线拟合中图分类号:Q517;S965.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3)06-1349-08㊀㊀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 )属爬鳅科(Balitoridae),高原鳅属(Triplophysa ),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水系的鹤庆江段以及漾弓江,栖息于静水和缓流水体[1]㊂近年来,随着其栖息水域建设水电站,加之云南连年干旱,其种群数量锐减[2],秀丽高原鳅不仅是高原鱼类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省重要保护鱼类㊂国内外对秀丽高原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繁殖㊁鱼苗培育㊁肌肉营养㊁胚胎发育和耐受性方面[3-6],关于秀丽高原鳅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还未有报道,本研究以秀丽高原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重㊁全长㊁体长等形态学性状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秀丽高原鳅体重的主要形态学性状,建立回归方程,然后筛选出最优的拟合模型,对秀丽高原鳅的高效养殖和选择育种有重要意义㊂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把形态性状与体重作为评价鱼类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㊂张新明等[7]对叶尔羌高原鳅进行研究,发现叶尔羌高原鳅各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㊂张新明等[8]对星康吉鳗形态性状与体重进行通径分析及生长曲线拟合研究,发现形态性状之间以及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1350㊀㊀2023年第64卷第6期系㊂赵旺等[9]发现,口虾蛄体重的变异系数大于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雌性㊁雄性群体尾扇长㊁腹部宽㊁大螯长和体重等数量性状的差异极显著㊂李军等[10]对尖吻鲈幼鱼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进行通径分析及生长曲线拟合研究,发现尖吻鲈体重与各形态性状间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均极显著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㊀㊀在鹤庆县仕庄龙潭我们利用刺网和地笼捕获方法采集野生秀丽高原鳅样本,从中随机挑选出85尾,通过充氧方法运输到龙开口鱼类增殖站进行实验数据测量㊂1.2㊀试验方法㊀㊀参考赵旺等[9-12]方法将试验鱼用丁香酚麻醉,并用吸水纸吸干其体表水分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全长(TL)㊁体长(BL)㊁头长(HL)㊁眼径(ED)㊁眼间距(ES)㊁肠长(IL)等形态数据,用分析天平测量空壳重(SW)㊁鱼体体重(Y)㊂1.3㊀分析方法㊀㊀体重和形态性状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使用SPSS19.0㊂将研究对象分为混合群体㊁雄性群体㊁雌性群体3组,并分别计算各部分的平均数,对雌性群体㊁雄性群体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和数据的多态性检验;并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雌性和雄性结果检验;变异系数使用Excel计算,进行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㊂计算公式:r xy=ðn i=1{x i-x-}{y i-y-}ðn i=1(x i-x-)2ðn i=1(yi-y-)2,通径系数P xi,y 简写为P i,是标准化变量后的偏回归系数,也称为标准偏回归系数;决定系数又分为2种,单个自变量对依变量的决定系数为d xi,y简写为d i,2个性状对体重的共同决定系数d xixj,y,简写为d ij,计算公式分别为:P i=b iˑSxiSy,b i为偏回归系数,S xi为xi的标准差,S y为y的标准差,d i=p i2,d ij=2r ijˑpiˑpj[13]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秀丽高原鳅表型统计值㊀㊀秀丽高原鳅平均体重为4.61g,平均空壳重为3.63g㊂全长为80.60mm,眼径为1.90mm㊂变异系数体重最大,说明对秀丽高原鳅来说,选择潜力最大的性状是体重,其次是空壳重,眼径变异系数最小(表1)㊂表1㊀各性状统计结果参数全长/mm体长/mm头长/mm眼径/mm眼间距/mm肠长/mm空壳重/g体重/g 平均值80.6069.2814.95 1.90 5.0552.78 3.63 4.61标准差19.3816.77 3.580.39 1.3020.90 2.38 3.03变异系数/%0.240.240.240.200.260.400.600.66㊀㊀总体来看,雌性个体的各性状平均数小于雄性个体,雌性㊁雄性群体各性状之间,眼径㊁空壳重和体重3个性状差异性不显著,全长㊁体长㊁头长㊁眼间距㊁肠长在雌雄之间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表2)㊂表2㊀个体性状参数性别参数全长/mm体长/mm头长/mm眼径/mm眼间距/mm肠长/mm空壳重/g体重/g 雄性平均值85.4073.5315.91 1.96 5.4159.20 3.84 4.85标准差17.9415.17 3.490.38 1.3019.77 2.07 2.54变异系数/%0.210.210.220.190.240.330.540.52雌性平均值75.20∗64.50∗13.88∗ 1.84 4.65∗∗45.55∗∗ 3.38 4.35标准差19.9817.56 3.470.39 1.2120.24 2.74 3.56变异系数/%0.270.270.250.210.260.440.810.82㊀㊀注: ∗ 表示不同性别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 表示不同性别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㊂2.2㊀秀丽高原鳅各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㊀㊀秀丽高原鳅混合群体各性状之间,眼径和全长㊁体长及肠长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其他各性状之间呈极显著相关㊂其中雄性群体各性状之间除肠长和眼径之间呈显著相关,其余各性状之间都呈极显著相关,雌性群体各性状之间,除了眼径和全长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眼径和体长㊁头长㊁眼间距之间呈显著相关,眼间距和肠长之间呈显著相关,其他各性状之间都呈现极显著相关㊂总体看来,3个群体相关系数均为空壳质量与体重>体长与体重㊁全长与体重>眼径与体重,分别为混合群体㊁雌性群体㊁雄性群体,说明空壳重㊁全长和体长对体重的影响较大,眼径对体重的影响最小(表3)㊂表3㊀各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性别性状全长体长头长眼径眼间距肠长空壳重体重雄性全长0.984∗∗0.908∗∗0.639∗∗0.681∗∗0.830∗∗0.912∗∗0.917∗∗体长0.899∗∗0.648∗∗0.680∗∗0.846∗∗0.915∗∗0.915∗∗头长0.673∗∗0.656∗∗0.784∗∗0.859∗∗0.871∗∗眼径0.629∗∗0.452∗0.544∗∗0.561∗∗眼间距0.534∗∗0.704∗∗0.728∗∗肠长0.857∗∗0.843∗∗空壳重0.992∗∗雌性体长0.979∗∗头长0.873∗∗0.820∗∗眼径0.2160.282∗0.242∗眼间距0.546∗∗0.543∗∗0.555∗∗0.365∗肠长0.690∗∗0.679∗∗0.584∗∗0.054∗∗0.346∗空壳重0.907∗∗0.925∗∗0.731∗∗0.252∗∗0.564∗∗0.764∗∗体重0.888∗∗0.895∗∗0.743∗∗0.266∗∗0.535∗∗0.725∗∗0.987∗∗混合群体体长0.982∗∗头长0.897∗∗0.867∗∗眼径0.445∗0.478∗0.486∗∗眼间距0.643∗∗0.640∗∗0.642∗∗0.524∗∗肠长0.778∗∗0.779∗∗0.718∗∗0.292∗0.500∗∗空壳重0.894∗∗0.905∗∗0.774∗∗0.391∗∗0.621∗∗0.785∗∗体重0.881∗∗0.885∗∗0.777∗∗0.397∗0.607∗∗0.750∗∗0.988∗∗㊀㊀注: ∗ 为显著相关, ∗∗ 为极显著相关㊂2.3㊀秀丽高原鳅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通径分析㊀㊀从表4可以看出,在3个群体中,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均为空壳重,通径系数分别为1.082㊁0.918和1.265,其次是全长和头长,其中混合群体分别为0.120㊁0.082,雄性群体分别为0.068㊁0.065,雌性群体分别为0.205㊁0.128;从间接作用总和来看,体长对3个群体的间接作用均为最大,作用系数总和分别为1.102㊁0.974和1.371㊂在混合群体㊁雌性群体和雄性群体的性状两两作用中,全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均最大,作用系数分别为0.968㊁1.147和0.837,雄性全长通过体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作用系数为0.609㊂2.4㊀秀丽高原鳅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㊀㊀如表5所示,雄性群体中,单个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影响较大的前3个分别是空壳重㊁头长㊁全长,影响最小的是眼径,共同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最大的组合是空壳重和全长;雌性群体中,单个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影响较大的前3个分别是空壳重㊁体长㊁全长,影响最小的是眼径,共同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最大的组合是空壳重和全长;混合群体中单个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影响较大的前3个分别为空壳重㊁体长㊁全长,影响最小的是眼径,共同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最大的组合是空壳重和全长㊂由此可见,空壳重㊁全长和头长是秀丽高原鳅体重变化的主要决定形态性状㊂2.5㊀回归方程的建立㊀㊀将性状对体重决定系数比较大的几个性状指标进行回归分析,选择全长㊁头长㊁眼间距㊁空壳重4个指标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0.7160+0.0012X TL+0.0417X HL+ 0.1002X ES+1.107X SW(R2=0.987);Y2=0.5349+0.0079X TL-0.0481X BL+ 0.1044X HL+1.4284X SW(R2=0.975);Y3=0.2592+0.0126X TL-0.0335X BL+ 0.0581X HL+1.3137X SW(R2=0.977)㊂式中,Y1㊁Y2和Y3分别代表雄性㊁雌性和混合群体体重,X TL㊁X HL㊁X ES和X SW分别代表全长㊁体长㊁眼间距和空壳重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3个群体的回归方程的F值分别是雄性群体770.671,雌性群体344.252,混合群体842.841(表6)㊂1352㊀㊀2023年第64卷第6期表4㊀形态性状对体重的通径分析性别性状相关系数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全长体长头长眼径眼间距肠长空壳重总计雄性全长0.9170.068-0.0560.059-0.0050.035-0.0210.8370.849体长0.915-0.0570.0670.058-0.0050.035-0.0210.8400.974头长0.8710.0650.062-0.051-0.0050.033-0.0200.7880.807眼径0.561-0.0080.043-0.0370.0440.032-0.0110.4990.570眼间距0.7280.0510.046-0.0390.043-0.005-0.0130.6460.678肠长0.843-0.0250.056-0.0480.051-0.0040.0270.7860.868空壳重0.9920.9180.062-0.0520.056-0.0040.036-0.0210.077雌性全长0.8880.205-0.4660.1120.009-0.044-0.075 1.1470.683体长0.895-0.4760.2010.1050.012-0.043-0.074 1.170 1.371头长0.7430.1280.179-0.3900.010-0.044-0.0640.9240.615眼径0.2660.0410.044-0.1340.031-0.029-0.0060.3190.225眼间距0.535-0.0800.112-0.2580.0710.015-0.0380.7130.615肠长0.725-0.1090.141-0.3230.0750.002-0.0280.9660.833空壳重0.987 1.2650.186-0.4400.0940.010-0.045-0.083-0.278混合群体全长0.8810.120-0.2130.0740.010-0.019-0.0580.9680.762体长0.885-0.2170.1180.0710.011-0.019-0.0580.979 1.102头长0.7770.0820.108-0.1880.011-0.019-0.0540.8370.695眼径0.3970.0220.053-0.1040.040-0.016-0.0220.4230.374眼间距0.607-0.0300.077-0.1390.0530.012-0.0370.6710.637肠长0.750-0.0750.093-0.1690.0590.006-0.0150.8500.824空壳重0.988 1.0820.107-0.1960.0630.009-0.019-0.059-0.095表5㊀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性别性状决定系数全长体长头长眼径眼间距肠长空壳重雄性全长0.0046-0.00760.0080-0.00070.0047-0.00280.1138体长0.0032-0.00670.0006-0.00400.0024-0.0958头长0.1300-0.00070.0043-0.00250.1025眼径0.0001-0.00050.0002-0.0080眼间距0.00260.05450.0659肠长0.0006-0.0393空壳重0.8427雌性全长0.0420-0.19110.04580.0036-0.0179-0.03080.4704体长0.2266-0.1000-0.01100.04130.0705-1.1142头长0.01640.0025-0.0114-0.01630.2366眼径0.0017-0.0024-0.00050.0261眼间距0.00640.0060-0.1141肠长0.0119-0.2107空壳重 1.6002混合群体全长0.0145-0.05130.01780.0024-0.0046-0.01410.2330体长0.0471-0.0310-0.00460.00820.0254-0.4252头长0.00680.0018-0.0031-0.00890.1377眼径0.0005-0.0007-0.00100.0187眼间距0.00090.0022-0.0399肠长0.0056-0.1277空壳重 1.17132.6㊀秀丽高原鳅体重与形态学性状的曲线模型拟合结果㊀㊀以秀丽高原鳅的体重为因变量,并分别以全长㊁体长㊁头长㊁眼径㊁眼间距㊁肠长和空壳重7个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其进行曲线模型拟合,结果如图1所示,3个群体秀丽高原鳅拟合模型不完全相同㊂3个群体的全长㊁体长与体重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多项式和乘幂函数,肠长和空壳重2个㊀㊀表6㊀回归系数分析性别性状偏回归系数标准误差t值P值下限95%上限95%下限95.0%上限95.0%雄性常数-0.71590.3844-1.86270.0699-1.49280.0609-1.49280.0609全长0.00120.00770.15280.8794-0.01440.0168-0.01440.0168体长0.04170.0318 1.31260.1968-0.02250.1060-0.02250.1060眼间距0.10020.0498 2.01200.0510-0.00040.2009-0.00040.2009空壳重 1.10680.056419.62160.00000.9928 1.22080.9928 1.2208雌性常数0.53490.64590.82810.4132-0.7764 1.8461-0.7764 1.8461全长0.00790.02940.27030.7885-0.05170.0676-0.05170.0676体长-0.04800.0301-1.59470.1198-0.10920.0131-0.10920.0131眼间距0.10440.0604 1.72800.0928-0.01830.2271-0.01830.2271空壳重 1.42840.092215.49690.0000 1.2413 1.6155 1.2413 1.6155混合群体常数0.25920.35050.73940.4618-0.43840.9567-0.43840.9567全长0.01260.01640.76760.4450-0.02010.0453-0.02010.0452体长-0.03350.0175-1.91470.0591-0.06840.0013-0.06840.0013眼间距0.05810.0333 1.74450.0849-0.00820.1243-0.00820.1243空壳重 1.31730.051525.55440.0000 1.2147 1.4199 1.2147 1.4199形态学指标与体重的最优拟合模型均是多项式函数,头长和体重的最优拟合模型各不相同,雄性群体为指数函数,雌性群体为多项式函数,混合群体为乘幂函数,眼径和体重之间的最佳拟合模型则是雄性群体为对数函数,雌性群体和混合群体均为多项式函数,眼间距与体重之间的最佳拟合模型在雄性群体和混合群体中均为对数函数,雌性群体为多项式函数㊂3 讨论3.1㊀变异系数分析㊀㊀在对动物进行表型特征分析时,一般选择变异系数作为对比多个性状变异程度的统计量㊂在对水产动物进行选育时,遗传潜力与变异系数息息相关,通常将变异系数大的性状作为选育目标性状[14]㊂董义超等[15]研究发现,5月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各形态性状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体重主要受体高㊁全长㊁体宽和眼径的影响,且这4个性状对体重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8822㊂赵旺等[16]研究发现,5月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亲本选育时,躯干长㊁体高㊁体宽㊁眼间距和尾柄高对体重的共同决定系数和为0.915,说明体重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㊂刘莹等[17]在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形态性状与体重关系时发现,鱼类选育潜力与体重变异系数呈正比㊂本研究中,秀丽高原鳅的7个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体重(82%),其次是空壳重(81%)㊁肠长(44%)㊁全长(27%)和体长(27%),除了体重和空壳重,其他性状都表现出了较大的选育潜力,说明秀丽高原鳅在选育时,除了受体重的影响,其他7个性状在选育上也有潜在价值㊂3.2㊀秀丽高原鳅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㊀㊀在鱼类选育中,体重通常是主要的选育目标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体重易受形态的影响,从而影响选育效果㊂通过选择鱼类的形态性状达到间接选择体重的目的,这在鱼类选育中非常重要[18]㊂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秀丽高原鳅体重与各性状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秀丽高原鳅体重与形态学性状之间联系紧密,在水产选育过程中,通常形态学性状更为直观㊂因此,通过形态学性状的选择间接达到体重的选育也更加方便,但较大的相关性也带来了较多的信息重叠,仅以相关性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很难找到影响体重的目标形态学性状㊂本研究也发现了除雌性群体中眼径和全长之间显著性不相关外,其余的雄性群体㊁混合群体的各性状之间都呈显著相关或者极显著相关㊂说明体重与各形态学性状之间存在多重相关联系,要想找出对体重影响最大的形态学性状就要进一步分析㊂学者在不同性别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㊁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以及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时都验证了这一点[7-9]㊂因此,有必要对性状进行通径分析㊂通过对性状进行通径分析,可以将相关系数进一步分解为通径系数和间接作用,再加上决定系数和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就可以找出影响秀丽高原鳅体重的主要形态学性状㊂通径分析表明,混合群1354㊀㊀2023年第64卷第6期㊀㊀图1㊀秀丽高原鳅拟合模型体㊁雄性群体和雌性群体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均为空壳重,其次是全长和头长,但是雌性群体的影响大于雄性群体和混合群体;从间接作用总和来看,体长对混合群体㊁雄性群体和雌性群体的间接作用均最大,雌性群体大于混合群体和雄性群体,其次是全长㊁头长和肠长,但是全长和肠长的间接作用是雄性群体的影响大于雌性群体和混合群体,头长的间接作用是雄性群体大于混合群体和雌性群体㊂对不同性别口虾蛄的研究也表明了性别间的差异[8]㊂从决定系数来看,不论是雄性群体㊁雌性群体㊁混合群体中,对体重决定系数排在前面4个的都是空壳质量㊁头长㊁全长和体长㊂共同性状决定系数影响中,雄性群体依次是空壳重和全长㊁空壳重和头长㊁空壳重和眼间距,雌性群体和混合群体依次是空壳重和全长㊁空壳重和头长㊁空壳重和眼径㊂因此,在开展选育工作时,要考虑性别带来的影响[19]㊂3.3㊀回归分析㊀㊀为了保证通径分析结论的准确性,还要将各个形态变量带入到回归方程进行验证㊂选择对体重决定系数比较大的几个性状指标进行回归分析,保留了全长㊁体长㊁眼间距和空壳重4个形态性状,逐步确定多重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㊂经过回归分1356㊀㊀2023年第64卷第6期析,雌性群体㊁雄性群体㊁混合群体中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㊁0.975和0.977,且3个群体的回归方程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水平㊂这就说明所选择的形态性状影响作用很大,硬性影响体重的决定性性状已经找到,作用最大的均为空壳重,另外,全长㊁体长㊁眼间距也具有较大的决定性作用㊂3.4㊀单一性状与体重关系模型拟合㊀㊀曲线拟合模型可以准确反映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刘峰等[20]研究表明,雌性群体和雄性群体全长㊁体高和体厚与体重的最优拟合模型都为幂函数,在本研究中,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各拟合模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拟合结果均有意义㊂3个群体中全长与体重㊁体长与体重的最优拟合模型相同,分别为多项式和乘幂函数,区域均不相同,说明性别不同,适用的模型也存在差异㊂张新明等[9]对不同性别口虾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分析及曲线拟合研究中发现,全长与体重的最优拟合模型为幂函数,与本研究结果不同,可能是由不同属和不同研究方法造成的㊂模型拟合优度越大,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越高[21-22]㊂本研究中,秀丽高原鳅3个群体眼径㊁眼间距㊁肠长与体重的拟合模型R2均小于0.85,表明这几个性状单独作为自变量不能很好反映体重的变化,对许氏平鲉和绿鳍马面鲀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23-24]㊂参考文献:[1]㊀褚新洛.云南鱼类志-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54-56.[2]㊀武祥伟,李光华,毕保良,等.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分析及最小可存活种群数估算[J].水生生物学报,2017,41(3):543-551.[3]㊀冷云,梁祥,钟文武,等.一种野生秀丽高原鳅的人工繁殖方法:CN106106293A[P].2016-11-16.[4]㊀梁祥,冷云,李光华,等.秀丽高原鳅苗种人工培育试验初报[J].水产养殖,2016,37(12):19-20.[5]㊀崔丽莉,冷云,缪祥军,等.秀丽高原鳅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J].水生态学杂志,2016,37(2):70-75.[6]㊀梁祥,钟文武,冷云,等.秀丽高原鳅胚胎发育观察[J].水产科学,2018,37(1):79-84.[7]㊀张新明,程顺峰.星康吉鳗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及生长曲线拟合[J].中国水产科学,2020,27(10):1167-1175.[8]㊀张新明,程顺峰.不同性别口虾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分析及曲线拟合[J].渔业科学进展,2020,41(6):82-91.[9]㊀赵旺,胡静,马振华,等.尖吻鲈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及生长曲线拟合[J].南方农业学报,2017,48(9):1700-1707.[10]㊀李军,董彦娇,韩英伦,等.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成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J].海洋学报,2017,39(4):61-71.[11]㊀王志铮,杨磊,朱卫东.三种养殖模式下日本鳗鲡养成品的形质差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5):1385-1392.[12]㊀刘博,滕爽爽,邵艳卿,等.琴文蛤形态性状对体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海洋科学,2011,35(10):91-95. [13]㊀李艳慧,陈生熬,程勇.叶尔羌高原鳅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及曲线拟合[J].中国水产科学,2022,29(1):49-57.[14]㊀梁祥,冷云,李光华,等.秀丽高原鳅繁殖生物学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0):187-189. [15]㊀董义超,盛伟博,于会国,等.花鲈幼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影响关系的通径分析[J].水产学杂志,2021,34(1):29-34,39.[16]㊀赵旺,杨蕊,胡静,等.5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7,32(5):557-562.[17]㊀刘莹,于超勇,于道德,等.不同生长时期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通径分析及曲线拟合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8,34(3):181-190.[18]㊀刘峰,陈琳,楼宝,等.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6,47(3):655-662.[19]㊀冷晓飞,张艳,张伟杰,等.不同性别马粪海胆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水产科学,2016,35(4):359-363.[20]㊀刘峰,陈松林,刘肖峰,等.半滑舌鳎3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海洋学报,2015,37(4):94-102.[21]㊀陈红林,田永胜,刘峰,等.不同时期牙鲆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及曲线拟合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16,23(1):64-76.[22]㊀马庆华,李军,徐磊,等.嫰江雷氏七鳃鳗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雌雄形态性状差异分析[J].水产学杂志,2018,31(5):19-28.[23]㊀刘阳,韩慧宗,王腾腾,等.许氏平鲉体质量与形态性状的表型特征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9,40(5):117-125.[24]㊀边力,刘刚,张庆文,等.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8,39(5):50-57.(责任编辑:王新芳)。

秀丽高原鳅幼鱼窒息点与耗氧率的研究

秀丽高原鳅幼鱼窒息点与耗氧率的研究

秀丽高原鳅幼鱼窒息点与耗氧率的研究作者:王志飞左鹏翔冷云等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9年第2期王志飞1 左鹏翔1 冷云1 李光华1 钟文武1 张建斌1梁祥1 缪祥军1 崔丽莉1 张宇2 姜志武2(1.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100)(2.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28)摘要: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对秀丽高原鳅幼鱼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在pH8.13、水温16 ℃的水质条件下,窒息点为0.98mg/L;昼夜平均耗氧率为0.211 mg/g·h,耗氧率昼夜变化不明显,平均值白天略高于晚上,傍晚19:00耗氧率最高,为0.224 mg/g·h。

在11 ℃时,昼夜平均耗氧率为0.110 mg/g·h,耗氧率昼夜变化不明显,秀丽高原鳅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关键词:秀丽高原鳅;窒息点;耗氧率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俗名“陀螺嗬”,属鲤形目、鳅科、高原鳅属,野生环境下多生活在静水和缓流水体,为冷水性底栖鳅类,是云南特有的高原鳅类[1]。

秀丽高原鳅以钩虾为主要饵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2-3]。

由于人类过度捕捞,使得秀丽高原鳅的数量直线下降,目前仅少量存在于鹤庆的个别龙潭和漾弓江中,研究影响其生存的因素和进行人工繁殖变得迫在眉睫。

鱼类的代谢活动都离不开对氧气的利用,耗氧率能直接地反映鱼类的生理习性。

测定鱼类的耗氧率,在一定程度上研究鱼类新陈代谢的部分规律,也让养殖有据可循。

有关秀丽高原鳅的窒息点和耗氧率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

本试验的目的是获得秀丽高原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基本参数,以期为秀丽高原鳅的人工繁殖、投饵饲养等管理方面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试验用秀丽高原鳅幼鱼捕自鹤庆龙潭中,平均体长(6.3±0.5)cm,平均体重(4.7±0.2)g,个体健康,体表光滑,未受伤,试验前将鱼放在尤先科孵化槽内暂养2d,让鱼在小水体环境中适应过渡,使测定值尽可能接近其基础代谢水平。

青藏高原淡水鱼类的研究现状_龙华

青藏高原淡水鱼类的研究现状_龙华

收稿日期:2004-01-16作者简介:龙华,1964年生,男,湖北荆州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

青藏高原淡水鱼类的研究现状龙 华1,2(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北荆州 434000;2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发育与遗传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水温低、水流急,大陆性气候强,水中含氧量低,有丰富的山区冷水性耐低氧的底层鱼类。

该地区的鱼类区系、地理分布、独有的生理特性及其成因与自然环境的演变有深刻的、密切的关系。

简要综述了近70年来各国学者对青藏高原地区在鱼类区系、鱼类地理、新物种发现、解剖学、细胞学、遗传学、鱼病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经济生长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青藏高原;淡水鱼类;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S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278(2004)05-0005-03 青藏高原南北跨度约1500km ,东西跨度约3000km ,海拔平均高度在4000m 以上。

由于青藏高原耸立在中纬度西风带中,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雪较丰富、空气稀薄、多风少雨、降水量不均衡、光照充足以及太阳辐射强等,形成了其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1]。

这些特点对生长于青藏高原的淡水鱼类,不仅能影响其形态和生理结构,更对该地区鱼类的生理代谢过程产生诸多影响。

青藏高原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而高原湖泊群属构造湖,大多沿地层皱褶断裂方向排列,蓄水深,各水系互不相通,此种地理隔离导致的鱼类生殖隔离而引起物种分化非常明显。

这些因素使得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组成独特,以中亚山区高寒冷水性鱼类类群为优势。

代表种类有裂腹鱼亚科(Schizotho racinae )、鱼兆科(Siso ri -dae )、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 )鱼类以及青海湖裸鲤(Gy mnocypris przewalskii przewalskii )、色林错裸鲤(Gymno cypris s elincuoensis )等特有种,并有丰富的沉性卵(裂尻鱼类)和黏性卵(裂腹鱼类)鱼类,它们构成青藏高原鱼类区系中的主体。

平通河贝氏高原鳅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平通河贝氏高原鳅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第 40 卷 第 4 期 2019 年 4 月 1 日
水 产 养殖 JournalofAquaculture
Vol.40 No.4 Apr.1,2019
平通河贝氏高原鳅生物学的初步研究①
吴毅,何兴恒,陈凡刚,另世权
(四 川 律 贝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四 川 成 都 610000)
贝 氏 高 原 鳅 (Triplophysableekeri),属 于 鲤 形目,条 鳅 科,高 原 鳅 属,地 方 名 为 钢 鳅、麻 鱼 子. 分布于嘉陵 江、涪 江、渠 江、汉 水 流 域 和 长 江 三 峡 河段各支流以及青 衣 江、大 渡 河 下 游,为 我 国 长 江 上游 的 特 有 鱼 类 . [1] 前 人 们 对 贝 氏 高 原 鳅 的 形 态、分类和 分 布 已 有 较 详 细 的 记 载[13],近 几 年 也 有关于贝氏高原鳅 的 繁 殖 特 性、胚 胎 发 育、器 官 和 组织解剖方面相关研 究 . [4G15] 但 目 前 止,对 贝 氏 高 原鳅的生物学还未见有较系统的研究报导.笔者 于2017 年 4—12 月,对 涪 江 支 流 平 通 河 的 贝 氏 高 原鳅的生 物 学 进 行 了 初 步 研 究,以 期 为 贝 氏 高 原 鳅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难观察到,故 在 统 计 其 卵 径 时 的 测 量 采 取 显 微 镜 下 用 测 微 尺 进 行 测 量 ,精 确 到 0.01 mm. 1.3.4 食性分析HT 对 160 尾平通河的贝氏 高 原鳅标本 的 胃 进 行 解 剖,并 将 内 容 物 放 于 解 剖 镜 下 观 察 ,以 确 定 其 食 物 组 成 . 1.3.5 计 算 公 式 和 数 据 处 理
研究所用标本 是 2017 年 4—12 月,在 平 武 县 平通乡和北川县桂溪乡的平通河边从当地老乡用 地笼捕获的渔获物中收集.标本在野外洗净后用 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2d后,转入 5% 的 福 尔 马林溶液保存.野外共采集到平通河的贝氏高原 鳅 标 本 245 余 尾 ,在 实 验 室 从 中 随 机 抽 取 了 160 尾 进行生物学测定和统计分析.1 Fra bibliotek材 料 与 方 法

高原鳅属鱼类线粒体DNA和微卫星标记开发研究进展

高原鳅属鱼类线粒体DNA和微卫星标记开发研究进展
析,研究了其适应高原缺氧的分子机理,并筛选到
了上万个微卫星序列和SNP位点。Liu等的利用 IU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通过转录组测序在玫 瑰高原锹中新开发了 9条微卫星标记,以补充原有
理县高原锹T. lixianensis^的线粒体基因组的测 序已经完成。李太平等〔淬对小眼高原鍬T. microps 线粒体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并克隆了其细胞色
素b(c阀)基因序列的全长,研究了其遗传多样性。
何德奎等⑵通过基因研究了高原鍬属鱼类的 分子系统发育,探讨了青藏高原水系高原锹产生遗
传分歧的生物地理学过程。贺刚等国采用7种同工
•14-
水产学杂志
第34卷
ASCO方法(AFLP扩增产物中包含的重复序列)在 湘西盲高原鍬中开发了 16条微卫星标记,等位基 因数在2~9之间,遗传学数据表明,它们是进行种 质多样性和连锁分析的潜在分子标记。Li等閃salis中新开发了 10条微卫星标记, 等位基因2~13,显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当前,获
于高原高寒环境的一个特殊类群"1。近十几年来, 在我国相继发现了许多高原锹属鱼类Hl,目前全 世界约有140个种,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 地区,我国有100多个种,其中一些种的遗传多样 性正遭受威胁[74W5]o DNA分子标记是评价遗传多 样性以及资源保护的有力工具。在众多DNA分子 标记中,目前较常用的两种是线粒体DNA(mtDNA) 测序技术和微卫星标记。线粒体DNA是细胞核外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Linyi University, Linyi 276000,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系统发育关系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系统发育关系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系统发育关系及生物地理学研究引言: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高原化最早、面积最大的山脉之一、该地区自然环境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

高原鳅属(Platypetallum)是该地区特有的一类淡水鱼类,对研究该地区的生物地理学和系统发育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并研究其生物地理学特征。

方法:本研究采集了来自祁连山地区的高原鳅属标本,共计多个有效样本。

首先,我们对这些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形态学分析主要包括外部形态、骨骼和鳞片的形态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

分子生物学分析则利用DNA测序技术,对这些样本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和分析。

接着,我们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高原鳅属在祁连山地区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格局。

最后,我们综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果,描述高原鳅属在祁连山地区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学特征。

结果:形态学分析显示,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的标本具有明显的形态变异。

主要表现为体型大小、鳞片形状和颜色等方面的差异。

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的亲缘关系复杂,存在多个亚种或种群。

系统发育树的结果显示,高原鳅属与其他近缘属种的关系密切,与田鳅属(Tianhaikoua)和黄河鳅属(Platysens)的关系较为接近。

生物地理学分析表明,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的高山湖泊、河流和湖泊周边的流域。

讨论: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特征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祁连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是高原鳅属形成和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的地理隔离和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导致了高原鳅属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形成。

此外,鱼类的迁移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也对高原鳅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学特征产生了影响。

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学特征。

高原鳅属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反映了祁连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变化。

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分析及最小可存活种群数估算

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分析及最小可存活种群数估算

doi: 10.7541/2017.70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分析及最小可存活种群数估算武祥伟1李光华2毕保良1于虹漫3孔令富1冷云2张宇4姜志武4(1.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昆明 650601; 2. 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昆明 650111;3.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昆明 650201;4. 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 昆明 650228)摘要: 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系金沙江的土著种, 是云南省重要保护鱼类; 由于其栖息水域建设水电站, 加之云南连年干旱, 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

采用漩涡模型对不同生境下的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进行了模拟分析, 并估算了其最小可存活种群数。

结果表明: 灾害是影响种群长期存活的关键因子, 种群繁殖率和性未成熟个体死亡率对种群生存力影响较大, 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大小则无显著影响; 若连续进行40年的成鱼捕获(2000尾/年), 可使种群在100年内的灭绝概率增至100%, 而若连续进行20年的人工增殖放流(1000尾1龄鱼/年), 可使100年内的灭绝概率降至35.8%。

通过模拟计算, 使种群在当前生境下以95%的概率存活100年所需的最小种群数为16000尾。

由此可见, 减少灾害发生频率、降低性未成熟个体死亡率、增加繁殖率以及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是秀丽高原鳅种群保护与恢复的有效措施。

研究为秀丽高原鳅种群保护、渔政管理与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秀丽高原鳅; 种群生存力; 最小可存活种群; 漩涡模型; 土著鱼类; 金沙江中图分类号: Q1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17)03-0543-09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爬鳅科(Balitoridae), 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 高原鳅属(Triplophysa), 主要分布于云南省鹤庆县的金沙江水系[1]。

秀丽高原鳅苗种人工培育试验初报

秀丽高原鳅苗种人工培育试验初报

质资源平 臼( 2 0 1 6 1 ) K A 3 0 4 7 0 ) ; 云南 竹技 术创新人才培养 0项 ( 2 0 1 3 1 1 1 1 1 2 5 )
作 简介 : 梁样 ( 1 9 8 6 一) , l 1 』 J 理研究贝 , f 究疗m: 洫、 l 资源 你 f , , . - i  ̄ l J J t t . _ I 1 l a i l : k ml x i a n g @1 2 6 . c o i n
秀 丽 高原鳅 属 于鳅 科 高 原鳅 属鱼 类 , 仪 分布 r 云南 省 大 门族 治 州 鹤 陕县 『 { 然 形成 的 龙潭 及 其 附属 河 流 , 随着 人 类活 动 及 『 1 然 气 候 变化 的影 响 日益 加 剧 , 其 种 群 存 而 严 峻 挑 战 , 峨须进行l 卡 日 应 的 种人. r 培 育, 开腰 保护 性研 究 I 作。
料, 进7 ' 7 5 - J i l 食, 幼 鳗 配 合饲 料 的 营养 成 分 分 别 为 粗
赁 门质 含垃 I >4 6 %, 粗 纤 维 含 鲢 ≤1 5 %, 粗 灰 分 含
≤l 7 %, 水 分 ≤1 0 %, 总磷 ≥1 . 5 %, 粗 脂 肪 ≥3 %, 赖 氨 酸 ≥2 . 4 %, 每 天早 晚 各 投 喂 一 次 , 投 喂 前 将 剩 余 的 饵 料清 除 并 清洗 食 台 , 添 加 新 饵料 , 经 人 T 饲 养 条件 下 ,至 2 0 1 6年 3月 3 F J 测 定试 验 用鱼 牛 长 仔 活情 况
《 水 产养 4 - 9 。 0 I 6年 第 1 2期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2 0 9 1 . 2 0 1 6 . 1 2 . 0 0 6

高寒地区台鳅人工养殖浅析报告

高寒地区台鳅人工养殖浅析报告

水质,使水质保持“活、嫩、爽”状态。
社购买台鳅鱼苗,选择体质健壮,无病
(、天敌防御:台湾泥鳅养殖能否成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伊春
无伤、光泽度好、规格整齐的鳅苗,共投
入量为 )+++ 斤,规格为每斤 '+ 尾,放 养密度为 ' 万尾1亩,用聚乙烯塑料袋 充氧运输,经过 *+ 个小时运到池边,入 池前经调温后,温差小于 (2,用 #/ !/的食盐水.在水温 )+)(时.浸泡消 毒 )(&( 分钟。
功、能否获利,天敌防御是一个非常重 市嘉荫县水产局) 要的影响因素,其天敌主要包括水蜈 蚣、蝌蚪、青蛙、老鼠、水蛇以及鸟类。
'、病害防治:台湾泥鳅抗逆性强, 病害较少,但由于在养殖过程中投料量 大,粪便、残饵多,尤其到了高温季节, 水质容易败坏,引发各种疾病。坚持“以
(三)投喂管理:因膨化料水中稳定 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一是池前消
养殖技术
Yangzhijishu
!"#$%&'()*+,-.
郭爽
嘉荫县位于小兴安岭北麓,北纬
!""#$至 !%&'(,东径 )&%%!(至 *#+($,夏季短促温热多雨,秋季降温 迅速多早霜,无霜期 *&" 天,日照 &#&(
鳅长时间摄食,又能减少浪费。为此,我 们选用蛋白质含量在 #'/的泥鳅膨化 配合饲料,按照鱼苗规格而选用相应粒
排水口夯实并设立防逃设施,交通便
!、防逃管理:台鳅逃逸能力很强, 响到肠道呼吸功能。
利。
尤其在暴雨、连日大雨时应加强防范。

沿江平原地区泥鳅野生资源状况调查

沿江平原地区泥鳅野生资源状况调查

我们镇农业服务中心承担当涂县科技协会沿江平原地区泥鳅的野生资源状况调查,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与泥鳅的生长环境现状,探索野生泥鳅资源逐年下降原因。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是美味佳肴,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泥鳅在我们农村沟塘沟渠到处都见,尤其是在笔者家乡夏秋季的丹阳湖南北圩、石臼湖等每天渔民捕捞成吨的大泥鳅卖往南京、芜湖、上海等地,那时没有人工养殖,全部是捕捞野生大泥鳅。

现在却出现如下情况:1.野生泥鳅越来越少,越少越贵,从以前的3元每公斤上涨到现在30元每公斤,短短数年价格上涨了10倍!2.近年来我地开始有农户人(三)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提高养殖生产效益近年来,在襄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湖北省厅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襄阳市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襄阳市把休闲渔业作为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休闲渔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最大亮点之一,正逐步成为渔民新的致富门路。

疫情期间虽然受到重大冲击,但疫情过后,要重振旗鼓,加强工作,扩大宣传,迎接新的商机。

政府要积极引导及大力支持水产龙头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养殖示范场和良种繁育基地兴办休闲渔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尤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持,在休闲渔业发展上提供用地、水电、道路等方面要给予优惠,争取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资金、信贷等方面服务,使“休闲渔业”真正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新亮点。

(通联:441021,湖北省襄阳市农业农村局襄城区铁佛寺路71号电话:139****7188)○张厚冰1苏应忠2工繁殖养殖泥鳅,但是成功者不多,养殖户非常揪心,探索泥鳅规模化人工繁育迫在眉睫,通过野生泥鳅生长环境调查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主要调查地点范围:我们组成一个“泥鳅调查团队”,课题负责人张厚冰。

主要利用双休日等业余时间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来一次系统的泥鳅野生环境调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地,主要在野生泥鳅生长有代表性的场地——丹阳湖南北圩、湖阳镇,对泥鳅生活环境如水质、土质的常规理化因子检测、水草的种类分布等调查摸底。

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外部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关分析

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外部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关分析

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外部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关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是一种特有的鱼类,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的克里雅河流域。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该鱼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数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

对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主要关注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生态习性和保护策略,而对其外部形态特征参数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电子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有了更多可能性来对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外部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测定和相关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鱼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外部形态特征参数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外部形态特征参数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具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测定该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参数,如体长、体重、鳃耳长、尾鳍长度等,来揭示其身体结构特征。

我们还将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这些外部形态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与该鱼类生活环境的关联性。

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在其自然生态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适应能力。

本研究旨在为该鱼类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探讨高原鱼类的生态适应性和进化机制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拓展对高原水生生物的认识,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Cyprinidae),该鱼类主要分布在新疆克里雅河流域的隆额高原地区。

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是一种特有的淡水鱼类,生活在高原地区的河流和湖泊中,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在外部形态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如体长、体宽、体高、头长、头宽等。

中国北鳅谱系地理学分析

中国北鳅谱系地理学分析

doi: 10.7541/2021.2019.163中国北鳅谱系地理学分析杨银盆 杨慧兰 王银肖 谭慧敏 陈咏霞(河北大学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保定 071002)摘要: 北鳅(Lefua costata )为冷水性鱼类, 分布于淮河以北, 分析遗传结构能够反映其适应环境变迁的响应。

基于线粒体D-loop 区211条序列分析了我国北鳅的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 样本采自9条水系共18个样点。

单倍型分析显示共计55个单倍型, 呈高单倍型多样性(h =0.9304)和高核苷酸多样性(π=0.0087)。

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最高的为辽东半岛种群(LD) (h =0.8920, π=0.0074), 其他地理种群距辽东半岛越远, 单倍型多样性越低。

遗传距离(K2P)、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 ST )及AMOVA 分子方差分析均显示LD 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存在显著分化。

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均显示9条水系的单倍型不能各自聚类, 形成3大分支: 分支A 以LD 种群为主; 分支B 含所有地理种群; 分支C 以淮黄河种群(HH)和海滦河种群(HL)为主。

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显示不同地理种群有扩张现象。

基于化石校准点和北鳅鱼类D-loop 序列1.00%Ma 的平均进化速率评估各地理种群的分歧时间, 为2.3784— 0.0477Ma 前, LD 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分化时间最早(2.3784 Ma 前), 推测LD 种群受第四纪冰期影响较小, 辽东半岛为我国北鳅起源地之一, 其他地理种群以辽东半岛为中心借助松辽古大湖和黄渤海平原河口等发生多次迁移。

关键词: 北鳅; D-loop; 遗传结构; 种群历史动态中图分类号: Q3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21)02-0405-09生物多样性及物种的分布格局都与冰期及期间形成的避难所密切相关[1]。

基于Rag1基因序列的黄河高原鳅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基于Rag1基因序列的黄河高原鳅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基于Rag1基因序列的黄河高原鳅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作者:谢佳燕颜渊杨钰慧闫达中吴菁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1年第12期摘要:【目的】明確不同水域黄河高原鳅群体免疫基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组成,为黄河高原鳅自然种质资源现状的评估、保护及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集黄河中上游不同河段的黄河高原鳅自然群体[青海循化(XH)群体、青海大通(DT)群体及甘肃景泰(JT)群体]样品,基于重组激活基因(Rag1)序列对不同黄河高原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组成差异进行研究。

【结果】在不同黄河高原鳅群体的Rag1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8个单倍型(H1~H8),其中有5个单倍型(H1、H2、H3、H4和H6)在2个以上的群体间相互共享,尤其是单倍型H1、H4和H6在所有群体中均有分布。

黄河高原鳅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态性为0.742,核苷酸多态性为0.003,在3个黄河高原鳅群体中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

不同黄河高原鳅种群间的单倍型多态性范围在0.575~0.872,核苷酸多态性范围在0.002~0.003。

XH 群体与JT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37,XH群体与DT群体间的Fst为-0.041,JT群体与DT群体的Fst为-0.022;不同黄河高原鳅群体的分子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占99.56%)。

单倍型网络结构图及NJ聚类树和ML聚类树均显示,不同黄河高原鳅自然种群个体相互混合在一起,未按照采样河段地理位置形成明显的聚类结构,即黄河高原鳅不同单倍型间呈现混合的分布格局。

【结论】黄河高原鳅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不同自然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但并未检测到显著的遗传差异,建议在野外进行管理和保护时仍可视为一个整体。

关键词:黄河高原鳅;Rag1基因;自然种群;遗传结构;单倍型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21)12-3237-07Genetic structure of Triplophysa pappenheimi populationsbased on Rag1 gene sequenceXIE Jia-yan, YAN Yuan, YANG Yu-hui, YAN Da-zhong, WU Jing(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China)Abstract:【Objective】Studying the population immune gene diversity and genetic structure could effectively asses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servation and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the wild resources of Triplophysa pappenheimi. 【Method】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T. pappenheimi, sampled from different reach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Xunhua (XH) and Datong (DT)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Jingtai (JT) in Gans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 1 (Rag1) sequences. 【Result】Eight unique haplotypes (H1-H8) were identified in Rag1 sequence from all individuals of T. pappenheimi. Five haplotypes(H1, H2, H3, H4 and H6) shared between any two of populations, and three of them(H1, H4 and H6) shared among all populations. The haplotype and nucleotide diversities of T. pappenheimi were 0.742 and 0.003, respectively. Twenty eight polymorphic sites were detected in three populations. Haplotype diversity ranged from 0.575 to 0.872 and nucleotide diversity ranged from 0.002 to 0.003 among populations.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Fst) value between XH and JT, between XH and DT, and between JT and DT were 0.037, -0.041, and -0.022,respectively. The molecular variation analysis (AMOVA) revealed high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 (99.56%). Both NJ and ML phylogenetic tree and haplotype network analysis showed that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populations were mixed together and did not form obvious cluster according to phylogeographic structure. Mixed distribution patterns were presen-ted between the different haplotypes in T. pappenheimi. 【Conclusion】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T. pappenheimi have the middl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Different levels of genetic diversity are found among these wild populations. Moreover, it is not obviously identified genetic divergence among the populations of T. pappenheimi. It is suggested that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these populations in the field can be regarded as a whole.Key words: Triplophysa pappenheimi; Rag1 gene; wil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haplotypeFoundation item: State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Abroad(201808420365);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oject of Industry University Coope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2102102111);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ubei (B2017076)0 引言【研究意义】高原鳅属(Triplophysa)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条鳅科(Nemacheilinae),是适应于高原高寒及高海拔环境的青藏高原主体鱼类群体(陈宜瑜,1998)。

秀丽高原鳅幼鱼pH值的耐受性

秀丽高原鳅幼鱼pH值的耐受性

秀丽高原鳅幼鱼pH值的耐受性王志飞;钟文武;左鹏翔;冷云;李光华;张建斌;缪祥军;崔丽莉;梁祥【摘要】采用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 Zhu et Cao)幼鱼在不同pH值下的存活率及生存状况,分析了酸碱性水对秀丽高原鳅的影响.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对强酸碱性水应激反应较大,体表及腮丝腐蚀严重,直接改变了水体中各项理化因子,对鱼类生存产生了较大的危害,在pH值10.55的实验组中,96 h内幼鱼存活率为40%,而在pH值4.15的实验组中,96 h内幼鱼存活率为60%.研究表明,秀丽高原鳅幼鱼的适合生存pH值为4.55 ~10.15;结合秀丽高原鳅在自然水体中的pH值,该鱼幼鱼更能适应酸性环境,属耐酸性的鱼类.【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58)002【总页数】4页(P343-346)【关键词】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 Zhu et Cao);幼鱼;pH值;急性毒性;耐受性【作者】王志飞;钟文武;左鹏翔;冷云;李光华;张建斌;缪祥军;崔丽莉;梁祥【作者单位】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2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俗名“陀螺嗬”,属鲤形目、鳅科、高原鳅属,野生环境下多生活在静水和缓流水体,为冷水性底栖鳅类,是云南特有的高原鳅类[1]。

秀丽高原鳅以钩虾为主要饵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2-3]。

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外部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关分析

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外部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关分析

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外部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关分析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Tachysurus fulvidraco)是一种生活在新疆地区的淡水鱼类,是该地区特有的一种物种。

它们生活在克里雅河中的隆额高原地区,是当地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

由于其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和重要的经济价值,对于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外部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关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身体形态: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身体呈卵圆形,稍侧扁,头部较尖,眼睛较大而突出,口裂较小。

2. 身体色彩: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身体背部呈暗灰色,腹部呈浅灰色,腹部有细小的黑色斑点。

鳍呈黄色或橙黄色。

3. 鳞片特征: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鳞片较小,呈椭圆形,排列紧密,表面光滑。

4. 鳍和鳔特征: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背鳍和臀鳍较长,呈黄色或橙黄色,鳔发达。

1. 外部形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身体形态和色彩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暗灰色的背部可以帮助它们在水中进行隐蔽,不易被捕食者发现;黄色或橙黄色的鳍和鳔可以帮助它们在水中进行迅速的游动,增加逃脱捕食者的机会。

整齐的尾鳍可以提高其游动的稳定性,适应高原地区的水流情况。

2. 外部形态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外部形态特征可用于种群数量的估计。

通过对不同个体的身体形态、鳞片特征、鳍和鳔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为保护和管理种群数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外部形态与渔业价值的关系: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的外部形态特征也与其渔业价值密切相关。

身体形态优美、色彩鲜艳的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销售价值,其优良的游动能力和肉质也使其成为当地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

三、结语新疆克里雅河隆额高原鳅是一种生活在克里雅河中的重要淡水鱼类,其外部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种群数量和渔业价值密切相关。

对其外部形态特征参数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也对克里雅河地区的渔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塔里木河流域阿拉尔河段叶尔羌高原鳅资源调查及保护的探讨

塔里木河流域阿拉尔河段叶尔羌高原鳅资源调查及保护的探讨

塔里木河流域阿拉尔河段叶尔羌高原鳅资源调查及保护的探讨1. 前言叶尔羌高原地区是位于塔里木河流域中的重要区域,其河流阿拉尔河段是塔里木河的支流之一,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资源。

其中,鳅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的鱼类资源,不仅是当地的重要食品来源,还是局部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因此,针对该区域鳅资源进行调查及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2. 叶尔羌高原阿拉尔河段鳅类资源现状根据叶尔羌高原阿拉尔河段近年来的调查情况,该区域的鳅类资源种类繁多,包括中华绒螯蟹鳅、黑条鳅、中华带绦鳅等多种类型。

同时,这些鱼类在当地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当地的传统节日等活动。

不过,由于该区域经济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原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鳅类资源数量也出现了下降趋势。

其中,种群的退化、栖息地的破坏、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等都是影响区域鳅类资源的主要因素。

3. 对阿拉尔河段鳅类资源的调查与分析针对叶尔羌高原阿拉尔河段的鳅类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是保护该区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鱼类资源的关键。

在调查过程中,应采取系统化的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鳅类的数量、品种和分布等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在数据采集方面,可以考虑使用专业的生态调查技术和设备,如渔具、测量仪器、单元网和标记技术等。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获取关于该区域鳅类资源的详细信息,进一步了解鳅类的种群规模、栖息地、食物链以及生态系统和环境因素的相关信息。

同时,针对该地区鳅类资源的数量分布现状,还需要对其栖息利用的环境及其特征进行剖析。

对此需要利用研究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了解阿拉尔河段的水流速度、水深、水质、水温等环境因素,研究影响鳅类生存的关键因素,为后续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奠定科学的基础。

4. 叶尔羌高原阿拉尔河段鳅类资源的保护针对叶尔羌高原阿拉尔河段鳅类资源的保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管理:4.1 采取措施,保护栖息环境栖息环境是鳅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前提之一,保护鳅类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鳅类生存的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15, 2(3), 31-41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5 in Hans. /journal/ojfr /10.12677/ojfr.2015.23004文章引用: 武祥伟, 李光华, 毕保良, 于虹漫, 孔令富, 冷云, 张宇, 姜志武 (2015) 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Population Viability for Triplophysa venustaXiangwei Wu 1, Guanghua Li 2, Baoliang Bi 1, Hongman Yu 3, Lingfu Kong 1*, Yun Leng 2*, Yu Zhang 4, Zhiwu Jiang 4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2Yunnan Academy of Fisheries Science, Kunming Yunnan 3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4Yunnan Huadian Ludila Hydropower Co., Ltd., Kunming YunnanEmail: xwwu@ , *wzlklf@ , *lengyun871@Received: Aug. 28th , 2015; accepted: Sep. 27th , 2015; published: Sep. 30th,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AbstractTriplophysa venusta is one of the indigenous fish species in Yunnan province. A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fish fauna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fish evolution, it has become the main protective fish in Yunnan province. However, its popula-tion had decreas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 caused by the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ed on the Jinsha River and the continuous drought beginning in 2009 in Yunnan province. The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es were made by the vortex model, and consequently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within the following 100 years were also predicted in T . venusta .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population had a 54.8% extinct probability in the next 100 years, with an extinct time of 61.4 years under current conditions. The female fecundity, mortality of 0 - 1 age individuals, and catas-trophes were the ke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long-term population survival. The survival probabil-ity of T . venusta population could rise to 100% within the next 100 years when the current mor-tality of 0 - 1 age individuals decreased by 20% or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catastrophes to survival decreased by 20%.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population habitats had almost no effect on the population survival, even by increasing 50% of the current carrying capacity. Altogether, our study displays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tect T . venusta population from extinc-tion are enhancing the fishery management, protecting the population habitats, diminishing the occurrence of catastrophes, cutting the mortality of 0 - 1 age individuals, and rising the fecundity of mature individuals.KeywordsTriplophysa venusta ,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 Vortex Model, Indigenous Fish,*通讯作者。

武祥伟等Conservation Biology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武祥伟1,李光华2,毕保良1,于虹漫3,孔令富1*,冷云2*,张宇4,姜志武4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2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3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4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云南昆明Email: xwwu@, *wzlklf@, *lengyun871@收稿日期:2015年8月28日;录用日期:2015年9月27日;发布日期:2015年9月30日摘要秀丽高原鳅是云南省鹤庆县金沙江水系的土著鱼类,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当地的重点保护对象。

但由于金沙江流域修建水电站,加之云南连年干旱,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本文采用漩涡模型分析了其种群生存力,对该种群100年内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

结果显示,按照当前种群的生存状况,未来100年内秀丽高原鳅种群灭绝概率为54.8%,平均灭绝时间为61.4年,100年内至少灭绝一次。

秀丽高原鳅种群对繁殖率、低龄个体的死亡率和各种原因引起的灾害事件比较敏感,它们是影响种群长期存活的关键性因素。

若0~1龄个体的死亡率降低20%,或者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或影响程度降低20%,则100年内种群的存活概率为100%。

秀丽高原鳅种群对环境容纳量不敏感;环境容纳量增加50%时,种群灭绝概率未降低,仅使平均种群数量增加157尾。

本文的结果表明,加强渔政管理,保护秀丽高原鳅种群的栖息繁殖场所,减少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影响程度,降低低龄个体的死亡率,增加性成熟个体的繁殖成功率是直接有效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分析,漩涡模型,土著鱼类,生物保护1. 引言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属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主要分布于云南省鹤庆县的金沙江水系漾弓江流域[1] [2]。

秀丽高原鳅适应了高原水环境特点,其所在类群与裂腹鱼亚科构成了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主体,对研究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划分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3]。

但目前,金沙江上已建设多个大型水电站,可对原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鱼类繁殖量迅速降低[4]。

此外,始于2009年末的连年干旱已使云南境内的湖泊、河流水量急剧减少甚至干涸,严重破坏了鱼类生境,对秀丽高原鳅种群长期健康存活产生了较大影响[5]。

但水电站与干旱对鱼类种群存活概率和种群数量的影响机制还不明确[6] [7]。

种群生存力分析即是利用数学模型与软件程序,研究种群动态与命运,分析计算种群灭绝的概率,它可识别种群变化的生态学过程,发现致危原因,为鱼类种群动态的变化机制研究提供可靠参数[8]。

武祥伟等漩涡模型是进行种群生存力分析的常用工具[9]。

该模型全面概括了种群统计、环境、遗传与灾害随机性,引入种群密度制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与繁殖体制等因素的作用,并包含了环境容纳量、人工种群捕获与补充等过程,最大限度的模拟了种群的真实动态[10]。

目前,国内学者已使用该模型对陆生动物种群进行了生存力模拟分析[11]-[14]。

但鱼类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报道较少,目前仅有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 [15]、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 [16]、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17]和中甸叶须鱼(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 chungtienensis) [18]。

本文采用漩涡模型分析了秀丽高原鳅的种群生存力,对该种群在100年内的命运和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并通过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影响该种群存活的关键性因素,为秀丽高原鳅种群的保护、渔政管理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材料方法2.1. 研究对象为了研究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及计算种群生存力分析所用的相关参数,2013年3月~2014年2月作者对分布于云南省鹤庆县漾弓江流域清水河中的秀丽高原鳅群体进行了12次调查采样,采用网捕等方法获得标本568尾,随机抽取258尾,测量体重、全长、体长等,并解剖记录性别、性腺发育程度、怀卵量等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