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流+恒压+浮充的PC电源充电器

合集下载

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

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

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热度:223日期:13-02-19, 11:23 AM 来源:电动汽车电源系统的充电模式分为常规充电模式和快速充电模式两种。

1.常规充电模式电动汽车电池类型不同,其适应的充电模式不同。

对于Ni/MH电池,其根本的充电制度是恒流模式或多阶段恒流模式充电,对于锂离子电池,根本的充电制度是恒压限流模式充电。

(1)恒流充电模式恒流充电模式是最常用的充电模式,控制简单,设备简单。

但仅能适应于局部电池〔如Ni/MH〕,不能将系统完全充满电,充电效率低。

(2)分级恒流充电模式分级恒流充电方式是在普通恒流充电方式的根底上开展而来的,在初期用较大的电流进展充电,充电一定时间或充电电压到达一定值后改用用较小电流,再充电一定时间或充电电压到达另一更高值后改用更小的电流。

这种充电方式的效率较高,所需充电时间较短,充电效果也比拟好,并且对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有利,但对充电机系统有较高的要求。

分级恒流充电模式适用于Ni/MH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前期充电。

一般在充电时,首先以小电流先预充一段时间,主要是对电池状况及BMS状况进展判断。

在前期荷电量较低的情况下,电池充电承受能力好,可是适应较大电流充电,随着荷电量的增加,充电承受能力逐渐下降,此时充电电流下降,在充电后期.副反响速度增大,根本变为涓流充电。

(3)低压恒压浮充模式低压恒压浮充模式不同于通常的将均充和浮充分开进展的方式,充电电源一直按照稳压限流的方式工作,蓄电池在浮充状态下渐渐补足失去的能量,直到充电至终止电压。

这种充电方式具有原理简单、实现方便的特点,但有可能会导致电池欠充,而且长时间充电会损害电池组,加速电池自放电。

这种方式适应于锂离子电池。

(4)梯度恒压充电模式综合了恒流充电方式和恒压充电方式的优点,在充电时根据电流衰减情况逐步提供充电电压,电流呈阶梯方式下降。

这样,在充电初期(l~3h)电池电压呈直线上升;充电中期(3~7h),充电电流接近指数衰减;充电后期(8~12h)当充电电流小于设定值时终止充电或者转入涓流充电阶段。

蓄电池正常充电曲线

蓄电池正常充电曲线

蓄电池正常充电曲线
蓄电池正常充电曲线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恒流充电阶段、恒压充电阶段和浮充阶段。

1. 恒流充电阶段:
在刚开始充电时,电池电压较低,充电器输出的电流较大,保持一个较高的电流恒定注入到电池中。

此阶段主要是用来快速充电,将电池的电量迅速补充到一定水平。

2. 恒压充电阶段:
当电池充电至一定电压后,充电器会自动降低输出电流,将电压保持在一定上限。

此阶段电池电压逐渐上升,电流逐渐减小,直至电流减小至一定程度时进入下一阶段。

3. 浮充阶段:
当电池电量接近充满时,充电器会进入浮充阶段。

此阶段电池电压得到稳定,充电器输出电压和电池电压相等,输出电流极小。

充电器会以非常低的充电电流维持电池的充电状态,防止电池的过充和自放电。

总体来说,正常充电曲线是一个逐渐充满电池的过程,将电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电池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恒压恒流充电器原理分析

恒压恒流充电器原理分析

恒压恒流充电器原理分析充电器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功率管、反馈控制电路等组成。

电源变压器是将市电的交流电转变为充电器所需的低电压交流电,一般为主变压器和副变压器组成。

主变压器将220V交流电转换成较低电压的交流电,而副变压器将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进一步降压,使电压达到充电器所需要的低电压。

整流电路将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常见的整流方式包括单相桥式整流器和三相桥式整流器。

整流电路可以通过整流管或整流二极管实现,将交流电转化为带有波动的直流电。

滤波电路是为了减小充电器输出的直流电中的纹波成分,提供相对稳定的输出电压。

滤波电路的主要元件是电容器,它能将直流电中的纹波成分滤去,得到相对平滑的直流电。

功率管是充电器输出电流和电压的关键控制元件。

充电器根据需要可以装备一个或多个功率管,功率管能够调节输出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当充电电流较小时,功率管处于导通状态,通过功率管和输出电阻连接负载,实现恒压输出。

当充电电流较大时,功率管处于关断状态,通过反馈控制电路和功率管的控制信号,控制功率管的导通和关断,实现恒流输出。

反馈控制电路是恒压恒流充电器的核心部分。

它通过检测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大小,通过比较电压和电流的反馈信号,控制功率管的导通和关断。

当输出电流大于设定值时,控制电路会减小功率管的导通时间,从而控制输出电流恒定。

当输出电压大于设定值时,控制电路会减小功率管的关断时间,从而控制输出电压恒定。

总结一下,恒压恒流充电器通过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来实现恒定输出。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源变压器将交流电转换为充电器所需的低电压交流电,然后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通过滤波电路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

功率管和反馈控制电路控制输出电流和电压的恒定。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电池等设备的稳定充电。

TP4057 600mA 锂电池充电器 V2.1 产品说明书

TP4057 600mA 锂电池充电器 V2.1 产品说明书

概述TP4057 是一款单节锂离子电池恒流/恒压线性充电器,简单的外部应用电路非常适合便携式设备应用,适合 USB 电源和适配器电源工作,内部采用防倒充电路,不需要外部隔离二极管。

热反馈可对充电电流进行自动调节,以便在大功率操作或高环境温度条件下对芯片温度加以限制。

TP4057充电截止电压为 4.2V ,充电电流可通过外部电阻进行设置。

当充电电流降至设定值的 1/10 时,TP4057 将自动结束充电过程。

当输入电压被移掉后,TP4057 自动进入低电流待机状态,将待机电流降至 3uA 。

特点∙ 最大充电电流:600mA∙ 无需MOSFET 、检测电阻器和隔离二极管 ∙ 智能热调节功能可实现充电速率最大化 ∙ 智能再充电功能 ∙ 预充电压:4.2V±1% ∙ C/10充电终止 ∙ 2.9V 涓流充电阈值∙ 单独的充电、结束指示灯控制信号 ∙封装形式:SOT23-6L应用∙ 手机、PDA 、MP3/MP4 ∙ 蓝牙耳机、GPS ∙充电座∙数码相机、Mini 音响等便携式设备典型应用电路管脚SOT23-6L 定购信息极限参数(注1)注1电气参数(注2,3)注3:规格书的最小、最大规范范围由测试保证,典型值由设计、测试或统计分析保证。

内部框图工作原理TP4057是专门为一节锂离子电池或锂聚合物电池而设计的线性充电器,芯片集成功率晶体管,充电电流可以用外部电阻设定,最大持续充电电流可达1A,不需要另加阻流二极管和电流检测电阻。

TP4057包含两个漏极开路输出的状态指示端,充电状态指示输出端CHRG和充电完成指示输出端STDBY 。

充电时管脚CHRG输出低电平,表示充电正在进行。

如果电池电压低于2.9V,TP4057用小电流对电池进行预充电。

当电池电压超过2.9V时,采用恒流模式对电池充电,充电电流由PROG管脚和GND之间的电阻R PROG确定。

当电池电压接近4.2V电压时,充电电流逐渐减小,TP4057进入恒压充电模式。

常见电动车充电器的三种电路图

常见电动车充电器的三种电路图

常见电动车充电器的三种电路图第一种:下图1为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图,主要由整流滤波、高压开关、电压变换、恒流、恒压及充电控制等几部分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充电器将输入的220V市电电压经整流滤波后转变为直流300V左右的电压,通过开关管的接通和关断,使300V直流电压变成受控制的交流电压,交流电压通过开关变压器耦合后在其二次侧产生低压交流电,低压交流电再通过二极管整流后输出直流充电电压。

图1开关管受电源厚模块的控制,4N35光耦合器将二次电压波动信号反馈给电源厚模块,从而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使用开关电源作为充电器的好处是能有效的根据负载的大小控制输出,保护负载并节约能源。

第二种:以3842驱动场效应管的单管开关电源,配合358双运放来实现三阶段充电方式。

其电原理图和元件参数见图2。

图2工作原理:220v交流电经T0双向滤波抑制干扰,D1整流为脉动直流,再经C11滤波形成稳定的300V左右的直流电。

U1 为3842脉宽调制集成电路。

其5脚为电源负极,7脚为电源正极,6脚为脉冲输出直接驱动场效应管Q1(K1358) 3脚为最大电流限制,调整R25(2.5欧姆)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的最大电流。

2脚为电压反馈,可以调节充电器的输出电压。

4脚外接振荡电阻R1,和振荡电容C1。

T1为高频脉冲变压器,其作用有三个;第一是把高压脉冲将压为低压脉冲。

第二是起到隔离高压的作用,以防触电;第三是为uc3842提供工作电源。

D4为高频整流管(16A60V)C10为低压滤波电容,D5为12V稳压二极管,U3(431)为精密基准电压源,配合U2(光耦合器4N35) 起到自动调节充电器电压的作用。

调整w2(微调电阻)可以细调充电器的电压。

D10是电源指示灯。

D6为充电指示灯。

R27是电流取样电阻(0.1欧姆,5w)改变W1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转浮充的拐点电流(200-300 mA)通电开始时,C11上有300v左右电压。

此电压一路经T1加载到Q1。

电动车充电器三段式充电原理和维修技巧

电动车充电器三段式充电原理和维修技巧
电动车充电器三段式充电原理和维修技巧
恒流,恒压和浮充是三段式充电的三个必须阶段,它的充电曲线见图2,对48V蓄电池而言,可以这样来描述其充电过程,在充电开始时保持一个充电电流1.8-2.5A,直到时间t1,此时充电电压逐渐上升---即恒流充电阶段;当充电电压上升到58.5-59.5V时,立即保持这个充电电压不变直到时间t2,此时充电电流逐渐下降---即恒压充电阶段;当充电电流下降到400-500mA的转换电流时,充电器立即转为55.5-56.5V的小电流充电---即浮充阶段。
三段式充电是一个自动充电的过程,要实现对充电电流和电压的自动控制,在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必须有一个闭环的反馈回路,通过对输出电流和电压的反馈取样,再经过控制电路对信号的处理输出控制信号去调整输入端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下面以TL494为中心组成的一款充电器为列来比较详细的解说一下三段式充电的控制和转换过程(见图1)。
充电器空载
当充电器不接蓄电池处于空载时,输出电压因空载而升高,输出电流为0,R29上的压降为0;电流检测A点的引入电压和由R14引入的正电压使IC1的(15)脚的叠加电压为正,AMP2输出低电平,对输出脉宽无限制作用;电流检测C点引入电压和由R35引入的正压叠加使IC2的(2)脚电压为正,IC2比较器1输出低电平,使LED2充电灯(橙色)灭,U5截止,散热风扇停转,使IC2(6)脚电压降低,比较器2输出高电平,使LED2的充满灯(黄色)亮,同时D17因IC2的(7)脚电压升高而截止,D18导通向IC1(1)脚提供一个正电压,另一方面,电压检测B点电压因输出空载而升高,这两路电压的叠加使IC1(1)脚电压大于(2)脚,于是AMP1输出高电平使输出脉宽减小,振荡减弱,输出电压降低,之后,又通过电压检测B点引入使IC1(1)脚电压降低,当(1)脚电压低于(2)脚3.25V时,AMP1又输出低电平,对输出脉宽无限制作用,振荡加强,又使输出电压升高,如此反复,使空载电压保持在55.5-56.5V(与设计有关)上。

自动充电器使用说明书

自动充电器使用说明书

Ver 1.50.0003KCG2自动充电器使用说明书青岛北洋电气厂电话:+86-532-85775581 传真:+86-532-85973847网址: Email:info@地址:中国.青岛市江西路66号邮编:266071一. 系统概述KCG2系列自动充电器是应用高频PWM 脉宽调制技术,以IGBT 、场效应功率管和脉宽调制集成控制器为主要部件而构成的开关电源式自动充电器。

原理框图如图(一)所示。

与传统的可控硅充电器相比,本充电器无笨重的工频变压器和滤波电抗器,体积和重量都显著减小。

性能更优越,功能更完善。

本充电器为三阶段自动充电器(恒流均衡充电-恒压均衡充电-浮充电)如图(二)所示。

对电瓶充电的全过程是先进入均衡充电,自动完成先恒流,后恒压,待电流降到接进零时均衡充电完成,令其(手动或自动)转入“浮充”,以涓流维持电瓶在满充状态。

图(一) KCG-2自动充电器原理框图二. 技术条件 1. 电源:AC 220V ,3φ380V ,3φ440V 等各种交流电源,允许偏差±10%,50/60HZ. 2. 输出:充电器的输出额定容量=均充恒压值×恒流值。

充电器的输出对均充恒压值、恒流值、以及浮充恒压值,根据电瓶种类的不同都有相应规定 以标称电压24VDC 电瓶为例铅酸电瓶,浮充恒压值:26.7VDC ;均充恒压值:28.2VDC碱性电瓶,浮充恒压值:27.2VDC ;均充恒压值:31VDC~36 VDC恒流值:根据电瓶所需要的最大充电电流来规定。

我厂可以提供单机输出容量10KW 以上产品。

所以可以是几安培到几百安培不等。

有关输出功率、均充电压、浮充电压、充电电流选定请参见附录一、3. 三阶段充电过程曲线:图(二)充电全过程电流、电压曲线A:均充恒流;B:均充恒压;C:浮充电4. 充电方式转换:面板设有“均充”、“浮充”充电方式转换开关,由人工完成手动转换。

另设有选用“附件”,自动完成充电方式周期转换,转换时间人为设定(详见五-6)。

电动车充电原理讲解

电动车充电原理讲解

时间 8 ~10 小时 LED2是电源指示灯。
42V A
8另4第L8TA8EV1一三V线D)左和12路 是圈右2是拐4A经为输时8充电{点hVDK电出,充源电电AC11池的632指电流电,电8A=电4示器(1Rh流2池压2灯进45提电=X=09经容1。入供0送0池.0D8量.恒.工到1mA1=57压}作A1电C,2)C充电压1X。1电源控整0阶。制.流1段回5滤,路波1输,电得.出使8到流电A输稳压出定维电的C持压电在降压5低。8.。充电红指色D示灯图 1
充电指示灯 绿色
时间
48V电池 13.7V X 4=54.8V
电池失水造 成热失控
当电池电压上升到58.
1.2A
2-8小时(视电池使用状态而定)
8V左右时,充恒电定器电进流入充恒电压充电阶段,输出电压维持在58.
8A)和拐点电流(400 mA)。
0.4A
当电池电压上升到58.
恒流阶段
F
恒压阶段 降压浮充阶段
时间
强制转入浮充 阶段
时间 8 ~10 小时 定时3小时
经验值 12Ah电池0.4A
图2
转灯电流点
工程技术中心
脉冲式充电曲线
恒流阶段充入 90%的电量
工程技术中心
• 铅酸电池充电曲线
220V
工程技术中心 充电器原理图
高频变压器
电源芯片
开关管
光耦
定时芯片
运放
取样电 阻
工程技术中心
电动车充电器的使用 • 工作电压:
电压
恒流 恒压 降压浮充充电曲线
8V左右时,充电电器池进欠入恒压压值充电阶段,5输8出.8电V压维持在58.
B
E
18V左右的电压,此电压经R38加到LM324第13脚,从14脚送出高电平。

充电电池的充电原理

充电电池的充电原理

充电电池的充电原理充电电池是一种储存电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中。

了解充电电池的充电原理对于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化学反应角度解释充电电池的充电原理,并探讨充电电池的充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一、充电电池的构成和基本原理充电电池是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的,其中正极和负极通过电解液隔离。

充电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充电过程将电能转化回化学能储存起来。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和负极发生反应。

具体来说,充电时,电源将电流导入到电池中,正极表面的物质会吸收电子并发生氧化反应,负极表面的物质会释放电子并发生还原反应。

这些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整体过程被称为充电反应。

二、充电电池的充电过程充电电池的充电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浮充阶段。

1. 恒流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是在初始充电时充电电流保持恒定。

在这个阶段,电源提供的电流将推动充电电池中的化学反应,使得正极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负极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充电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充电时间的长短。

2. 恒压充电阶段当电池的电压接近充满时,充电电流会逐渐减小,此时进入恒压充电阶段。

在这个阶段,充电电池的电压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由充电器提供的电压与电池内部的反应电压之间建立一个平衡,使得电池维持充电状态。

3. 浮充阶段当充电电池完全充满时,充电器会进入浮充阶段。

在这个阶段,充电器将提供一个较低的电压来维持充电电池的满电状态,防止电池过度充电,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三、充电电池的充电影响因素充电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充电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充电电流、充电电压、充电温度等。

1. 充电电流充电电流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充电时间和电池的使用寿命。

较高的充电电流可以更快地将电能输送到电池中,但过高的充电电流可能会导致电池过热、增加内阻、缩短使用寿命。

因此,选择合适的充电电流非常重要。

电动车充电器三段式充电原理和维修技巧

电动车充电器三段式充电原理和维修技巧

电动车充电器三段式充电原理和维修技巧恒流,恒压和浮充是三段式充电的三个必须阶段,它的充电曲线见图2,对48V蓄电池而言,可以这样来描述其充电过程,在充电开始时保持一个充电电流1.8-2.5A,直到时间t1,此时充电电压逐渐上升---即恒流充电阶段;当充电电压上升到58.5-59.5V时,立即保持这个充电电压不变直到时间t2,此时充电电流逐渐下降---即恒压充电阶段;当充电电流下降到400-500mA的转换电流时,充电器立即转为55.5-56.5V的小电流充电---即浮充阶段。

三段式充电是一个自动充电的过程,要实现对充电电流和电压的自动控制,在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必须有一个闭环的反馈回路,通过对输出电流和电压的反馈取样,再经过控制电路对信号的处理输出控制信号去调整输入端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下面以TL494为中心组成的一款充电器为列来比较详细的解说一下三段式充电的控制和转换过程(见图1)。

TL494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一种电压驱动型脉宽调制控制集成电路,主要应用在各种开关电源中,TL494的内部电路由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振荡电路、间歇期调整电路、AMP1和AMP2误差放大器、死区比较器,PWM比较器以及输出电路等组成,其中1、2脚是AMP1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3脚是AMP1和AMP2的公共输出端,4脚外接C4使电源软启动,5、6脚分别用于外接振荡电阻和振荡电容,7脚为接地端;8、9 脚和11、10脚分别为TL494内部两个末级输出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12脚为电源供电端;13 脚为输出控制端,该脚接地时为并联单端输出方式,接14脚时为推挽输出方式;14脚为5V基准电压输出端,15、16脚是AMP2的反相和同相输入端。

TL494的内部资料见图3.图1中的电流检测A和C点分别通过R13,R31等接至电源地上,利用充电电流流过R29产生的压降为IC1内AMP2电流误差放大器和IC2内比较器1提供充电电流检测的取样电压,因整机地接输出负极,所以从电源地(即C6负端)取得的电压为负电压,充电电流越大,在R29上产生的压降越大,由电源地取得的负电压就越大;图中IC1的AMP2电流比较器的(16)脚接地,(15)脚电压由R13引入电流检测负电压和由R14接+5V引入的正电压叠加而成,当(15)脚叠加电压为正时,AMP2输出低电平,对输出脉宽无控制作用,为负时AMP2输出高电平,使输出脉宽受控减小直至为0;在IC2的比较器1中,其(3)脚接地,(2)脚电压由R31引入的电流检测负电压和由R35接+5V引入的正电压叠加而成,当IC2的(2)脚电压为正时,比较器1输出低电平,LED2充电灯(橙色)灭,充满灯(黄色)亮,散热风扇停转;为负时,比较器1输出高电平,LED2充电灯亮,充满灯灭,散热风扇转动;在设计时由于R35(100K)比R14(24K)大很多,只有当充电电流下降到400-500mA时才能使IC2的(2)脚叠加电压为正,这时IC2的比较器1输出低电平,使充满灯亮,散热风扇停转,预示充电即将完成。

电动车充电器三段式充电原理和维修技巧

电动车充电器三段式充电原理和维修技巧

此过程中因充电电流仍高于400-500MA,所以IC2(2)脚叠加电压仍维持负电压,IC2内比较器1输出高电平,LED2的充电灯维持点亮,U5导通而散热风扇维持转动,IC2内比较器2输出低电平维持LED2的充满灯灭,D17导通,D18截止,降低了IC1(1)脚的电压,使输出脉宽的受控时间变短而使输出电压维持在58.5-59.5V的较高水平上。
不接220V和蓄电池,先用一支高亮度LED跨接在C7,C8的两个正端上,用外接12V直流电压加在C6两端,如果控制电路IC1,U3,U4及磁芯变压器T1工作正常,可以看见此时LED发出明亮的光;然后先检查IC1内AMP1电压误差放大器的好坏,用镊子端接IC1的(1)和(14)脚,人为使IC1(1)脚电压高于(2)脚,这时AMP1输出高电平,使输出脉宽减小直至为0,此时可以看见LED熄灭,说明IC1内的电压误差放大器AMP1正常;再来检查IC1内AMP2电流误差放大器的好坏,因IC1(16)脚接地,要使AMP2输出高电平,必须在IC1(5)脚上加上负电压,怎么办呢,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即用机械表的100欧姆挡,黑表笔接地,或数字表的二极管测试挡,红表笔接地,再用机械表的红表笔或数字表的黑表笔去碰IC1的(15)脚,因接上表笔时(15)脚为负电压,AMP2输出高电平,使输出脉宽减小直至为0,此时可以看见LED由亮变灭,说明IC1内电流误差放大器AMP2正常。
接上220V输入而不接蓄电池去解除充电器空载状态的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所测得的不接蓄电池充电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实际上就是充电器的浮充电压,此值一般为56.5V,说明浮充电压正常,怎样不接蓄电池而解除充电器的空载状态呢,还是用如前所述的万用表方法,当用机械表的红表笔或用数字表的黑表笔去碰IC2的(2)脚时,就相当于在IC2的(2)脚上加了一个负电压,此时IC2内的比较器1输出高电平,使LED2的充电灯(橙色)亮,U5导通,散热风扇转动,使IC2(6)脚电压升高,IC2内的比较器2输出低电平使LED2的充满灯(黄色)灭,同时D17因IC2(7)脚电压下降而导通,D18截止,降低了IC1(1)脚电压,此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为进入了恒压充电状态,正常的话,此时输出电压应由空载时的55.5-56.5V上升到58.5-59.5V。

自动充电器使用说明书

自动充电器使用说明书

Ver 1.50.0003KCG2自动充电器使用说明书青岛北洋电气厂电话:+86-532-85775581 传真:+86-532-85973847网址: Email:info@地址:中国.青岛市江西路66号邮编:266071一. 系统概述KCG2系列自动充电器是应用高频PWM 脉宽调制技术,以IGBT 、场效应功率管和脉宽调制集成控制器为主要部件而构成的开关电源式自动充电器。

原理框图如图(一)所示。

与传统的可控硅充电器相比,本充电器无笨重的工频变压器和滤波电抗器,体积和重量都显著减小。

性能更优越,功能更完善。

本充电器为三阶段自动充电器(恒流均衡充电-恒压均衡充电-浮充电)如图(二)所示。

对电瓶充电的全过程是先进入均衡充电,自动完成先恒流,后恒压,待电流降到接进零时均衡充电完成,令其(手动或自动)转入“浮充”,以涓流维持电瓶在满充状态。

图(一) KCG-2自动充电器原理框图二. 技术条件 1. 电源:AC 220V ,3φ380V ,3φ440V 等各种交流电源,允许偏差±10%,50/60HZ. 2. 输出:充电器的输出额定容量=均充恒压值×恒流值。

充电器的输出对均充恒压值、恒流值、以及浮充恒压值,根据电瓶种类的不同都有相应规定 以标称电压24VDC 电瓶为例铅酸电瓶,浮充恒压值:26.7VDC ;均充恒压值:28.2VDC碱性电瓶,浮充恒压值:27.2VDC ;均充恒压值:31VDC~36 VDC恒流值:根据电瓶所需要的最大充电电流来规定。

我厂可以提供单机输出容量10KW 以上产品。

所以可以是几安培到几百安培不等。

有关输出功率、均充电压、浮充电压、充电电流选定请参见附录一、3. 三阶段充电过程曲线:图(二)充电全过程电流、电压曲线A:均充恒流;B:均充恒压;C:浮充电4. 充电方式转换:面板设有“均充”、“浮充”充电方式转换开关,由人工完成手动转换。

另设有选用“附件”,自动完成充电方式周期转换,转换时间人为设定(详见五-6)。

电池充电器cl4056cn

电池充电器cl4056cn
1000 mA 1000 uA 145 ℃/W -55 ℃ to 150 ℃ -40 ℃ to 150 ℃
封装耗散等级
封装 ESOP8
RθJA (℃/W) 75
注:超出“最大额定值”可能损毁器件。推荐工作范围内器件可以工作,但不保证其特性。运行在最大额定条件下
长时间可能会影响器件的可靠性。
推荐工作范围
充电时,BAT端上的瞬变负载会使PRபைடு நூலகம்G端电压在DC充电电流降至设定值的1/10之间短暂地降至100mV以 下,比较器的1.8ms延时时间确保了这种性质的瞬变负载不会导致充电循环过早终止。一旦平均充电电流降至设 定值的1/10以下,CL4056集中式充电循环并停止通过BAT端提供任何电流。在这种状态下,BAT端上所有负载 都必须由电池供电。
C/10终止电流门限 PROG引脚电压 CHRG端输出低电平 STDBY端输出低电平 TEMP端高翻转电平 TEMP端低翻转电平 再充电电池门限电压 限定温度模式中的结温 功率MOS导通内阻 软启动时间 再充电延时时间 充电终止延时时间 PROG端上拉电流
测试条件
充电模式(RPROG=1.2K) 待机模式(充电终止) 停机模式(RPROG未连接,VDD <VBAT,VDD<VUVLO) 0℃≤T≤85℃ 恒流模式,RPROG=2.4K 恒流模式,RPROG=1.2K 待机模式,VBAT=4.2V 停机模式,RPROG未连接 睡眠模式,VDD=0V VBAT<VTRIKL, RPROG=1.2K VBAT上升 VBAT下降 VDD上升 VDD下降 VDD上升 VDD下降 RPROG=2.4K RPROG=1.2K 恒流模式,RPROG=1.2K ICHRG=5mA ISTDBY=5mA
符号 VDD
参数 电源电压

(原创技术资料)电动自行车智能三阶段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实用技术资料

(原创技术资料)电动自行车智能三阶段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实用技术资料

电动自行车智能三阶段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实用技术资料王赟2010.12.28.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为电器维修行业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充电器作为电动自行车的易损配套设备,其维修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目前的主流充电器都采用了开关电源式设计,但其控制过程与彩电、彩显等设备的开关电源有着明显的不同。

从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维修实际以及国内众多电子技术论坛的会员求助情况来看,很多维修人员对电动车充电器的工作过程和三阶段充电原理不明白,而且目前现有的技术资料对此鲜有论述,读者难以理解,因此在检修中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遇到简单的故障尚能排除,一旦遇到稍具难度的故障或者比较复杂的故障,检修便难以进行,而且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本文从电动车充电器的维修实际出发,围绕目前电动车市场上的主流充电器电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详尽地剖析2种典型的智能式三阶段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并提供8个有实用价值的维修实例和13张代表性图纸以及6种典型充电器的三阶段充电过程中的实测数据等相关技术资料,供维修中参考。

一、电动自行车智能三阶段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当今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大量地采用了以PWM脉宽调制集成电路TL494N或者KA3842(UC3842)为核心控制电路,组成智能式开关电源,分三个阶段为蓄电池提供充电电压和电流。

由于目前我国的电动自行车普遍采用了36V/12AH的铅酸蓄电池,所以这里以适合于这种蓄电池的36V充电器为例,对采用TL494N和KA3842的电动自行车三阶段充电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1、以TL494N为核心的充电器工作原理。

参照型号为天津“彪”牌电动自行车采用的SP2000三阶段充电器。

预备知识:首先说一下什么是三阶段充电器。

三阶段充电器属于智能控制的能自动转换充电模式的充电器,所谓三阶段是指恒流充电阶段、恒压充电阶段、涓流充电阶段(又叫浮充阶段)。

在恒流充电阶段,充电电流是不变的,但输出电压在变。

电路根据充电电流的情况自动调整输出电压才能使电流保持在恒定的状态,一方面表现在当充电电流增大时,电路能自动降低输出电压,使电流减小,维持恒定;另一方面,随着蓄电池充进电量的增多,蓄电池两端电压会不断上升,为了防止充电电流变小,因此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电压必须随着充电过程而逐渐上升。

恒流转恒压电路防止过充

恒流转恒压电路防止过充

在恒流转恒压充电电路中,防止过充主要是通过监测电池电压和/或电流,并在电池接近满电状态时切换到恒压充电模式或者减小充电电流来实现的。

以下是一个基本原理:
1. 电池电压检测:
当电池电压达到预设的满充电压阈值(如锂电池4.2V/cell)时,充电控制器会将充电模式从恒流转换为恒压。

在恒压阶段,充电电流会随着电池接近饱和而逐渐减小,当电流降低到一个设定的小于安全阈值(例如0.1C或更低)时,充电过程终止。

2.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监控:
一些充电器还会使用NTC热敏电阻来监控电池充电时的温度变化。

如果电池温度过高,说明可能已接近满充或发生异常,此时应停止或降低充电速率以防止过充。

3. -ΔV 技术:
在某些高级充电管理方案中,会采用“-ΔV”技术。

当电池充满后,其端电压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微小下降现象。

充电器能检测到这种电压下降(一般约10mV),
并据此判断电池已接近完全充电,从而终止充电过程。

4. 智能充电算法:
现代锂离子电池充电器常采用更为复杂的控制算法,比如CC-CV(恒流-恒压)充电法结合脉冲充电、涓流充电等多种手段,精确控制充电过程,确保电池不会过充。

5. 硬件保护措施:
为了提供额外的安全性,充电电路通常还配备有过充保护IC(集成芯片),一旦检测到过充情况,会立即切断充电回路,避免电池因过充导致损坏甚至安全隐患。

总结来说,防止恒流转恒压电路中的过充问题,主要依赖于精准的电压与电流检测、温度监控以及先进的充电控制算法和硬件保护机制。

恒流恒压充电 恒压段的比例

恒流恒压充电 恒压段的比例

恒流恒压充电恒压段的比例恒流恒压充电是一种常用的充电方式,可以有效地充电各种类型的电池。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器首先通过恒流充电阶段为电池提供恒定的电流,直到电池电压达到设定值后,进入恒压充电阶段。

在恒压阶段,充电器会维持电池的电压在设定值上下浮动,保持电池的充电状态。

在恒流充电阶段,充电器会以恒定的电流为电池充电,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充电速度。

恒流充电可以有效地将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进行还原,从而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此外,通过恒流充电,可以确保电池达到最大充电状态,提高电池的容量和使用时间。

一旦电池电压达到设定值后,充电器就会进入恒压充电阶段。

在这个阶段,充电器会通过调整充电电流,以保持电池的电压在设定值上下浮动。

这样可以防止电池过充,保护电池的使用寿命。

恒压充电阶段的持续时间很重要,过短的时间可能无法完全充电,而过长的时间可能会导致电池过充。

在实际的充电过程中,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阶段的时间比例是根据电池类型和充电要求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恒流阶段的时间会比恒压阶段长,以保证电池充电至最大容量。

然而,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电池,如锂电池,由于其充电特性的限制,恒流充电阶段可能需要更短的时间,恒压充电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恒流恒压充电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充电细节。

首先,要确保选择合适的充电器,并按照充电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其次,在充电过程中要避免电池过热,避免充电电流过大或充电时间过长。

最后,充电完成后要及时拔掉充电器,以避免电池过充或充电器过热。

总之,恒流恒压充电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充电方式。

恒流充电阶段可以快速而有效地充电电池,而恒压充电阶段则可以保护电池并确保其充电至最大容量。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电池类型和充电要求来确定恒流恒压充电阶段的比例,可以充分发挥充电器的性能,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delta-q的充电算法

delta-q的充电算法

delta-q的充电算法Delta-Q是一种常见的充电算法,主要用于电动车、电动车辆和电动工具等设备的电池充电管理。

它基于电池的特性和充电需求,通过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动态调整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以实现高效、安全和可靠的充电。

Delta-Q充电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电池的状态和需求,优化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控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充电效率和延长电池寿命。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Delta-Q充电算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1. 充电阶段,Delta-Q算法通常包括三个主要的充电阶段,分别是恒流充电阶段、恒压充电阶段和浮充充电阶段。

在恒流充电阶段,充电器会以最大允许电流充电,直到电池电压达到设定的阈值。

然后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充电器会维持恒定的电压,同时电流逐渐减小。

最后是浮充充电阶段,充电器会以较低的电流维持电池的充电状态。

2. 电流和电压控制,Delta-Q充电算法会根据电池的状态和需求,动态调整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

在恒流充电阶段,充电器会以最大允许电流充电,直到电池电压接近设定的阈值。

然后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充电器会维持恒定的电压,同时电流逐渐减小,直到电流降至设定的终止电流。

通过精确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可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3. 温度管理,Delta-Q充电算法还会监测电池的温度,并根据温度变化调整充电参数。

高温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和性能,因此充电器会根据电池温度限制充电电流和电压,以保护电池不受过热损坏。

4. 充电曲线优化,Delta-Q充电算法还可以根据电池的特性和需求,通过优化充电曲线,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和延长电池寿命。

例如,对于锂离子电池,Delta-Q算法可以根据电池的SOC(Stateof Charge)和SOH(State of Health)来调整充电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充电效率和保护电池。

总结起来,Delta-Q充电算法是一种基于电池特性和需求的智能充电管理算法,通过动态调整充电电流和电压,优化充电过程,提高充电效率和延长电池寿命。

恒流恒压充电 恒压段的比例

恒流恒压充电 恒压段的比例

恒流恒压充电恒压段的比例1. 什么是恒流恒压充电?恒流恒压充电是一种充电方式,它通过不断调节电流和电压来实现对电池的充电。

在充电过程中,首先保持充电电流不变,直到电池电压达到设定值,然后保持充电电压不变,直到充电电流降低到设定值。

这种充电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电池的充电状态,提高充电效率和充电速度。

2. 恒流恒压充电的工作原理恒流恒压充电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池的充电特性和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关系。

在充电开始时,电池的电压较低,电流较大。

为了保持恒流充电,充电器会根据电池的特性和充电需求,提供一个恒定的电流。

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电池的电压逐渐上升,电流逐渐下降。

当电池的电压达到设定值时,充电器会切换到恒压充电模式。

在恒压充电模式下,充电器会保持充电电压不变,直到充电电流下降到设定值。

这是因为当电池接近充满状态时,电压上升的速度会加快,此时需要降低充电电流,以避免过充和损坏电池。

恒压充电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充电电流,保护电池的安全性。

3. 恒流恒压充电的比例在恒流恒压充电中,恒压段的比例是指恒压充电时间与整个充电时间的比值。

恒压段的比例取决于电池的特性、充电需求以及充电器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恒流充电阶段会持续较长时间,以便电池能够快速充电至设定电压。

恒压充电阶段则会相对较短,以避免过充和损坏电池。

恒流恒压充电的比例可以根据具体的充电需求进行调整。

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池和充电器,恒流恒压充电的比例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恒流充电阶段的比例在70%到90%之间,恒压充电阶段的比例在10%到30%之间。

4. 恒流恒压充电的优势恒流恒压充电具有以下几个优势:a. 快速充电恒流恒压充电可以根据电池的特性和充电需求,提供恒定的电流,使电池能够迅速充电至设定电压。

恒流充电阶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充电速度。

b. 充电效率高恒流恒压充电可以根据电池的特性和充电需求,调节充电电流和电压,以实现最佳的充电效率。

恒流充电阶段可以充分利用充电器的功率,提高充电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流+恒压+浮充PC电源充电器
PC电源有AT、ATX两种,结构大同小异。

它都是基于PWM开关电源的原理,标称功率都在200W以上,都有12V8A的稳压输出。

所以,用它来改造12V电瓶的充电器,是比较容易的。

ATX电源将输出排线(接电脑主板的那个插头)上的“蓝”线和“黑”线短接(使开关电源工作).
大部分的PC电源都是基于TL494+LM339芯片的。

本文就以此结构为例。

下面先认识一下TL494,下图就是它的内部结构图。

(此图内部有几个小差错,但基本不影响对TL494的认识。


TL494是一种定频PWM电路,它包含了开关电源所需的全部功能,广泛应用于各式开关电源之中。

主要特征:
集成了全部的脉宽调制电路。

内置锯齿波振荡器,外置振荡元件仅阻容各一。

内置两组误差放大器。

内置5V基准电压源。

可调整死区时间。

内置双功率晶体管可提供双500mA的驱动能力。

推挽或单端两种输出方式。

下面开始改造。

改造时,改动越少,越容易成功。

下面是“改动最少”的方案。

首先,旧PC电源应当是无故障的。

一般风扇转动正常,电源就基本正常。

如果能以12V的汽车灯泡(常见的是21W)测试,就更加准确。

TL494的12#(表示12脚,以下同)是电源端,7-40V都是正常的。

7#是“地”端。

14#是5V基准电压端。

5#、6#是外接振荡阻容端。

8#、9#、10#、11#、13#是输出部分。

所以,5#-14#各司其职,功能明确,接法相对固定,一般不用改动。

2#、3#一般也不用改动。

4#一般是接“保护电路”的。

保护电路一旦工作,电源就会处于“故障”状态。

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除去保护电路”,将4#直接“接地”。

如果调整输出电压至13V6-13V8时保护电路不动作,或如果你能确认4#没有与“保护电路”相“勾结”,就可以不动4#。

15#、16#一般是分别接14#、地,此时就不用改动。

15#、16#也有接“保护电路”的,一般也不用改动。

为防止“保护电路捣乱”,“分别接14#、地”就可“去掉保护电路”。

1#是取样输入端,原电路一般是比较复杂的。

改造时,保留1#接地的“下取样电阻”R35.。

1#与12V输出之间连接“上取样电阻”R68,1#上的与5V的电阻断开。

“上取样电阻”增大时,输出电压应当增高。

一般情况下,“上取样电阻”的初始值以“原1#与12V输出之间连接“上取样电阻””的2倍为宜。

可用原取样电阻R68串可
调电阻进行调整输出电压。

仔细调整“可调电阻”,使输出电压调整到13V6-13V8。

测量其电阻换阻值相近的固定电阻(RX1)更换。

一个“恒压+浮充”的12V电瓶充电器就算完成了。

此充电器的内阻很低,负载性能很好。

它的充电电流可达到机箱上额定值。

LM339是个四比较器,它的任务是产生与计算机有关的几个信号,及参与“保护电路”的工作。

改造充电器时,完全可以不考虑它的存在。

主要应注意,别让它“参与的保护电路”,干扰TL494的工作。

其它几路电压输出,也完全可以不理睬它。

如果你能明白相应的“保护电路”,并加以保留,则改造后的电源将更加完善。

下面是恒流充电改造:
选一可调电阻串原R68并RX1两端,并调整输出电压为9V,选一与其阻值接近的电阻(RX2)。

“恒压+浮充”充电,当电瓶电量不足、严重亏电时,电瓶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会影响电瓶寿命,“恒流”其原理如图,当充电电流流过R1和R2时,产生电压降,当电流超过1.3A时,R1压降为0.65V,三极管(9012)导通,通过RX2接入TL494的1#脚使输出电压13.6降低(最低至9V,再低就可能电源保护了),使充电电流减少,达到恒流的目的,调整R1和R2的电阻值可改变恒流值(约2*0.65/R1)A。

当蓄电池充电一段时间后,充电电流少于1.3A时,三极管(9012)不导通,此时电源处于“恒压+浮充”状态。

至此一个恒流+恒压+浮充的12V充电电源改造完成,另由于电源输出增高使电源风扇的输出噪音增大,可在风扇接线端串接3个IN4007,降风扇电压,降低噪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