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格审查表

合集下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审批表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审批表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审批表(专业学位)
学院(所):专业学位类别:领域:Biblioteka 研究生姓名学号导师姓名
校外合作导师
研究生类型
□专业学位博士
□专业学位硕士
研究方向
(专项名称)
论文题目
论文选题来源
口国家级课题口省部级课题口厅局级课题
□校级课题□横向课题□其他
条件保障
课题名称
依托平台
请填写平台、基地、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名称
性质
口基础研究口应用研究口应用基础研究
申请人姓名
专业
研究方向/专项
指导教师职称
从事专业
选题理由(从选题背景、目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限500字以内):
研究内容(以章节形式呈现):
经费预算
拟解决的行业(产业)问题、解决思路及方法(限300字以内)
导师意见:
导师签名:年月日
项目组意见:i
项目制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评审专家意见:
口通过口修改后通过口不通过
年月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凝-级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审批表
论文题目
题目来源
口国家级课题因省部级课题
口厅局级课题□校级课题
口横向课题口自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实施办法(2016年修订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和校学发〔2008〕20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以下简称综合测评)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表现,预先制定出具体目标、规范和要求,并在考核和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定并定量地表述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

第三条综合测评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综合素质测评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工作以及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的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四条综合测评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公开、民主和公平的原则。

第五条综合测评结果将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定专业奖学金等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综合测评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

综合测评工作的最终评定在每年九月份进行,其考核的时间范围从上一年九月一日起到下一年八月三十一日止。

按学年制评定。

第七条本条例适用于信息工程学院正式注册并取得学籍的学生。

第二章组织领导及纪律第八条学院设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领导小组,组长为学院副书记,组员为全体辅导员及团工委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全面负责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

第九条团工委学生会设立综合测评工作组,负责检查、督促,资料的统计、整理和存档工作。

第十条学生各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以及3名学生代表具体参与,全面负责本班测评工作。

第十一条班级综合测评小组纪律(一)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必须严格执行本院测评实施办法。

(二)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必须在学院综合测评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要坚持以“公正、公平、客观”原则,认真听取同学的不同意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自觉接受同学的监督,并及时向学院综合测评领导小组汇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示范站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示范站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示范站(基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2013年度申报指南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科技成果与人才优势,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探索,全面提升学校对陕西及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与服务能力。

经学校研究,决定设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示范站(基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每年5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学校多学科专家在试验示范站(基地),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开展良种选育与中试示范、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产业重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根据2013年学校科技推广工作整体规划,确定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如下:一、良种选育与中试示范支持方向:支持学校各试验示范站(基地)驻站专家以及相关学科科教人员,围绕陕西及西北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开展农林牧种质资源收集、资源圃建设、品种引进与筛选、新品种选育和田间中试示范。

拟重点支持学校苹果、猕猴桃、红枣、核桃、板栗、花椒、茶叶、葡萄、蚕桑、杂果、蔬菜、西瓜、甜瓜、小杂粮、肉牛、奶山羊、肉羊等具有明显特色和较强优势的新品种培育与中试示范。

申报要求:此类项目主要针对在各试验示范站(基地)驻站专家申报,相关学科科教人员申报此类项目,必需要与相关试验示范站(基地)驻站专家组成团队,并必须在学校试验示范站(基地)实施.支持力度:此类项目支持10项左右,项目资助期为2年,每个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15万元。

考核指标:获得资助的项目团队,必须在资助期内获得1个以上进入区试验(预审)的新品种或争取到1项以上部省级重点科技项目.一个资助期结束,进行目标考核,完成任务的团队可申请二期项目支持,没完成目标任务的团队,二年内不得申报本专项的各类项目。

二、优质高产安全生产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方向:主要支持学校各试验示范站、示范基地、专家大院驻站专家以及相关学科科教人员,针对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优质高产安全技术、病虫害防冶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集成和示范推广,破解生产难题,推动产业发展。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申报表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申报表

附件3:
教学管理工作部制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申报表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所在系部:
填报日期:
一、团队简介(申报理由)
二、团队组成
1.团队成员。

本教学团队共人(含团队带头人),其中专任老师人,占%,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老师人,占%。

专任老师基本信息一览表
行业企业兼职老师基本信息一览表
2.团队带头人
三、人才培育状况
1.专业(群)人才培育方案的开发、设计
2.专业(群)人才培育方案的实施
3.教学改革及成果
四、技术服务状况
五、团队建设规划(含专兼老师职业发展规划和资金预算)
六、评价、举荐看法
1.系部举荐看法
2.教学管理工作部看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
杨鑫
贾赟
06级
信管
韩宏
副教授
基于图像处理的长翅目昆虫自动分类识别系统
2008.11-2010.11
马向远 苏晨
06级
信管
黄林
教授
食 品 学 院
一种解酒醒酒功能性醋的研制
2008.10-2009.3
杨艳 王玮瑜
07级
食工
李志西 成宝国
教授
讲师
15000
燕麦冰淇淋的研制
2008.11-2009.11
胡冰 张鹤岫
571在小麦体内固氮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
2008.11-2010.10
甩、
王心心
07级
生技
文建雷
副教授
半夏内生菌及几种病原菌作为诱导子对半夏次生代 谢物调控的研究
2008.9-2010.10
杨丽萍
07级
生技
梁宗锁
教授
厌氧发酵产氢菌的选育及其产氢率分析
2008.11-2010.10
咼飞
07级
生工
李维平
教授
张晨旭 袁慧
07级
动医
李新平
教授
不冋生理期山羊黄体组织形态观察及与卵泡生长发 育的关系
2008.11-2010.11
梁超
高辰
07级
动医
卿素珠
副教授
林 学 院
水冬瓜种质资源调查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2008.11-2010.11
梁永贺 叶靖
2007
林学
李周岐
教授
27000
苹果果实纤维乙醇生产技术的研究
2008.11-2010.11
土地流转与土地规模化经营下土地租金的研究一以 陕西关中地区为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团队带头人:研究方向:所在学院:联系电话:申报日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制编写说明一、编写前要仔细阅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实施办法》。

二、编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专业技术职位”指受聘的工作岗位,如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

四、“专家组评审意见”和“学校审批意见”各留半页空白纸。

五、申请书页面用A4纸,于左侧加软封面装订成册(请不要用塑料封面或塑料文件夹)。

六、上报的申请书一式两份(至少有一份原件)。

七、附件材料单独装订成一册,但版面大小应与推荐材料相同。

一、简表二、团队基本情况(简述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三、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着重阐述近五年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四、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简述大学以上学习经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所获各种人才计划五、研究骨干(4~6人)简介(简述大学以上学习经历、主要学术六、近三年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或国际重大合作项目,且经七、近三年发表的重要论著及论文收录情况(限填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八、近三年的获奖目录(限填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国际学术性奖励或相当的奖励,并附证书复印件)九、近三年的授权发明专利情况(附授权专利证书复印件)十、今后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团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预期成果,2000十一、经费预算预算科目包括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协作费及十二、所在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推荐意见创新团队带头人所在学院对创新团队的科研业绩、创新潜力和拟十三、所在学院意见创新团队带头人所在学院对创新团队的审核推荐及在创新团队十六、以下相关附件材料另装订成一册:(1)必须提供5篇最具创新性的论文复印件;(2)如有论文、专著被评价的情况,应提供学术评价材料的复印件;(3)必须提供授权发明专利授权书的复印件;(4)必须提供曾获科研和学术性奖励证书的复印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大学生创新性计划一般项目汇总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大学生创新性计划一般项目汇总表

沙 朋 011 A 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经济效益实证分析 梅 松 赵 波 赖 东 程 波 012 A 猕猴桃果渣中抗氧化性物质提取与应用 李 涛 王 娜 任曼妮 周 瑜 013 A 土壤动物群落研究 章洁琼 雷 鸣 王 莎 刘彩云 014 A 植物天然提取物抑制小麦穗发芽的研究 曹 裕 康 乐 王 猛 马 哲 015 A 青藏高原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王 鑫 何少杰 马守才 副教授 1400 刘曙东 教授 1400 海江波 副教授 1400 赵海双 副教授 1400 李得孝 副教授 1400
康国通 张 明 028 A 玉米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的研究 吴 江 卫清波 李文多 029 A 黄瓜叶围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生防菌筛选 苏晓玲 高园园 许银利 寇立泉 刘 飞 030 A 硫丹降解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刘孟洁 陈 洁 吴 超 张前亮 031 A 降冰片二烯衍生手性配体的合成 黄 皓 沈小英 陈亚林 032 A 小偃 22 成株期抗条锈性水分代谢机制研究 吴海峰 张 鑫 王保通 教授 1400 蔡崇林 讲师 1400 胡小平 副教授 1400 马 青 教授 1400 朱明旗 讲师 1400
附件二
院系 项目 编号 作品 类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一般项目汇总表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参与者 郑凯晨 指导 教师 职称 资助金额 (元)
001
A
荞麦化感作用初步探究及绿色除草剂研发
肖薪龙 丁海燕 张云飞
姜在民
副教授
1400
002
A
小麦成熟胚愈伤织形成和分化的调控
阎继宏 李 龙 聂丽洁
陈雅寒 033 A 连作土壤中枯萎菌累积效应研究 吴毅萌 李萌茵 蔚 秀 司马箐 034 A 中药材内生放线菌的利用 宋 哲 张 喆 王 伟 035 A 产生多胺类物质放线菌的筛选 寇巧燕 嵇成刚 李红媛 036 A 麦蚜危害后小麦高光谱遥感检测技术研究 王 旭 杨 彪 董蓝蔓 陕西省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菌的群体毒性基因结构分析及 037 A 生产品种的抗性基因初步分析 汪 涯 杨朦朦 038 A 蓖麻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 宋语娇 郭 松 周文明 副教授 1400 孙阳光 董 斌 王保通 教授 1400 胡祖庆 讲师 1400 宗兆锋 教授 1400 宗兆锋 教授 1400 宗兆锋 教授 1400

冯俊涛doc-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审查表

冯俊涛doc-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审查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审查表
单位植物保护学院
姓名冯俊涛
原任职资格副教授
现申报资格教授
申报学科植物保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事处制
填表说明
1、填表人要认真阅读学校今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

2、填写内容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

3、“所在岗位”是指教学、科研、推广还是其他岗位。

4、“教师类型”是指教学型还是科研型。

5、“个人工作总结”填写任现职以来本人德、能、勤、绩方面的情况。

6、各级组织要对照申报人提供的原件进行严格审查,其中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对整个表格进行审查、核实;教务处对教学工作量、学生评教、教学成果奖情况进行审核;科研处对科研项目、科研获奖、论著情况进行审核;推广处对推广工作量及项目、获奖情况进行审核。

7、此表要求打印,文字档和电子档一并上报,并在网上公布。

8、上报表格需套印在8K纸上。

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四位一体”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四位一体”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89[收稿日期]20191207[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课改教改项目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广谱式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7B G 006) [作者简介]赵凯,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土地经济及管理㊂ʌ教育教学研究ɔ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 四位一体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赵凯,高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摘 要]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㊂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从分析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入手,构建了集招生㊁教学㊁研究㊁成果展示的 四位一体 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㊂[关键词]经管类;研究生; 四位一体 ;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 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173(2020)5008907一㊁引言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1]㊂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㊂高校 双一流 不只在于 一流大学㊁一流学科 ,还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㊂双一流 建设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2]㊂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关键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促进科教融合与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使科学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㊁学科与专业融为一体[3]㊂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高㊁实践能力强的现代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4]㊂新时代,新使命,新农科,新征程,高等农林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新农科建设㊂新农科建设既是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又要求高等农林院校更新办学理念,强化学科和专业建设,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㊂同时,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其 五个振兴 中的重要一环㊂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四项重要使命,其中人才培养无疑是最根本的[6]㊂高等农林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其创新人才培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㊂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7]㊂现实中,各个高等院校对大学世界排名㊁科研项目和高水平论文的过度关注,使得大学轻视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制约了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的有效配置,影响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6]㊂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人文社科范畴,研究生涉足实践应用工作有助于其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和需求,思考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这有助于研究生形成新的思维[4]㊂因此,研究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落实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当前,许多学者针对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研究,如孙维等基于跨学科博士生团队培养视角研究了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问题[8];陆一等研究了中国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体系与特征[9];朱玉成等研究了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困境[10];陈恒等研究了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影响机理[11];吴雪萍研究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1];杨舒然等研究了加拿大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2]㊂纵观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现有研究缺乏对具体学科类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研究范畴不具体,泛泛而谈㊂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该领域研究生培养的具体目标有所差异㊂二是现有研究专门针对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尚不多见㊂基于此,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从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面临的形势出发,指出其存在的主要矛盾及成因,并提出集招生㊁教学㊁研究㊁成果展示四个环节为一体的 四位一体 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㊂二㊁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在我国大力实施 双一流 建设高校的背景下,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涉农高校由于区位条件㊁资源禀赋㊁发展基础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其在新一轮的 双一流 评估中压力更大,竞争劣势日益凸显㊂涉农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必然和综合大学的研究生面对同一就业市场,加之 名校 的品牌效应及教育部实行的 985 211 等高校分类管理制度,使得涉农高校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面临很大的劣势㊂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㊂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的物质形态㊁结构㊁性质和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㊂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更突出学生发现问题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研究方法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从事实验活动,这就越发增加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难度㊂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更多侧重农村领域的经济㊁社会的管理问题,除了需要具有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架构和政策特点,还要求熟知农村实际情况,掌握农村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㊂具体来讲,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㊂(一)生源质量偏低优质的生源是保证培养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前提条件㊂当前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来自优秀本科生免推和全国研究生统考招生两个渠道㊂对于优秀本科生免推,涉农高校经管类面临着尴尬的局面,鉴于当前教育部的规定,凡是进入推免系列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学院希望接收尽可能多的本校推免生㊂现实中,本校毕业的优秀本科生可谓是优质生源㊂对于学生而言,凡是进入免推系列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愿意在当前的学校就读研究生,希望找到至少比原学校更高层次的学校,致使本校招收的免推硕士研究生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90理学院为例,2016年和2017年推免研究生留在本校攻读学位的比例由5.71%下降到4.12%㊂对于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考的学生,总是报考比原学校更高层次的学校,报考本校研究生的学生数量相对不足㊂本校考生还存在先报考外校,若外校招收不上再调剂到本校,具有相对优势的报考心理㊂因此,这造成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招生中的总体生源质量不高㊂(二)创新类人才普遍缺乏当前,上到国家各部委下到各省市,都先后出台了各类人才计划,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俗称 杰青 )㊁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简称 优青 ),教育部有 长江学者 (简称 长江 )㊁ 青年长江学者 (俗称 小长江 )㊁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组部有 千人计划 青年千人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科技部有 万人计划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中国农科院有 青年英才计划 ,人社部有 百千万人才工程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有 香江学者计划 等,各省市有 黄河学者 泰山学者 黄山学者 楚天学者 等㊂尤其是国家层面的人才计划,大多集中在国内知名的综合大学,农林院校经管类能占多大比例,值得思考㊂这些人才对应着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对应着科研经费㊂缺乏拔尖创新类人才的引领,怎样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性研究生人才?加之,近年来,国家实施的 双一流 工程,致使农林院校有限的人才资源流向国内综合大学,使得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性研究生人才更是难上加难㊂在近年来的新进教工招聘中,农林院校资助金额几乎无法跟综合大学㊁经济较发达的东部院校相提并论,很难吸引到优秀的青年博士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在新引进教工(师资博后)的年薪不高,且学校区位(陕西杨凌)具有很大劣势㊂现实中,国内大量非211院校在新引进教工的资助金额上远远高于此标准㊂(三)研究生培养体制有待优化一是纯计划经济的招生制度,不能满足指导教师开展研究工作的需要㊂二是 本科生课程管理模式 下的研究生教学制度限制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㊂三是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㊁传统教育观念限制了研究生创造性思维㊂四是研究生对新知识㊁新技术㊁新方法的学习渴望和热情不够, 混学位 现象突出, 被动学习 的习惯以及惰性严重等现象显著,造成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体缺乏了原动力㊂五是科研和社会的脱节使得很多教师缺乏创新研究的原动力,研究生对所学内容兴趣大幅度降低[4]㊂(四)高校外部环境有待提升当前,高校的科学研究㊁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之间仍比较 独立 和 封闭 ,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普遍存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率低,难以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2]㊂涉农高校的软环境不能很好地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欲望,其硬件设施的不足也抑制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落后的教学方法限制研究生创造性思维,科研和社会的脱节使得很多教师缺乏创新研究的原动力[4]㊂这严重阻碍了研究生创新培养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实际情况的创新体制,并制订相应的措施㊂三㊁涉农高校经管类 四位一体 的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模式构建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㊂构建涉农高校经管类 四位一体 的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以我国农村政策和农村发展现实为指引,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为起点,按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推广优秀研究生教学模式,狠抓教学质量,结合导师课题积9192极开展农村实地调研,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培养,积极鼓励研究生开展科技论文撰写与发表,突出课程设置㊁研究选题㊁开题报告㊁课题研究㊁论文答辩等主要培养环节的培养与考核,启发和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㊁在学习中创新,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持续优化研究环境,形成集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与成果展现 为一体的 四位一体 的农林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㊂图1 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㊂1.强调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研究生本人㊁指导教师㊁学院(学校)等多元主体,是多元主体在多因素影响下的综合反应㊂从培养环节看,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互相紧密关联,形成一体㊂某一个环节的低质量㊁低要求㊁低标准都会对创新性人才培养造成很大影响㊂2.突出农村政策和农村发展实际当前,人文社科类的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大多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追求研究目标的实证和研究方法选取,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和积累,缺乏社会实践和调查能力,轻视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淡化了实际问题的背景分析和认识,造成研究中缺乏创新性[4]㊂农林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大多从事农村经济方面的研究,在掌握经济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前沿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必须熟知农村发展政策,了解农村发展实际情况㊂只有这样,才能从实践中找出问题,发现现实中迫切需要研究的切入点,才能够提出新观点,以供政策决策服务㊂3.呈现动态螺旋式上升发展态势从单个研究生培养来讲,其先后经历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等四个环节后,达到了研究生所需的各项条件,完成一个培养周期,准予毕业㊂但从学院(学校)来讲,每年均面临着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等环节㊂上一轮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其来年的招生及其培养质量㊂当然,各个培养单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条件下,也在结合自身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培养环节,形成新的更合理化的培养制度和培养要求,实现在原来基础上的帕累托改进㊂因此,研究生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㊂(二)运行机制此处,主要基于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四大环节进行分析㊂1.研究生招生学生的遴选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如何能够将具有创新潜力和科研潜力的学生选拔到这个集体是非常关键的问题㊂首先要培育和壮大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要加强学科建设㊂学科影响力是学生选择学校的首要条件,只有一流的学科,才能吸引到一流的生源㊂其次,强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用老师的个人 威信 和 感情 留住好的生源㊂再次,加强对 优质生源 的奖励和资助,吸引优质生源来本校就读㊂最后,扩大学科的宣传,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定的 影响 ㊂2.课堂教学首先,开展广泛调研,听取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建议㊂其次,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㊂同一门课可以由不同老师进行讲授,根据学生反映确定最终授课老师㊂再次,注重研究方法讲授和授课质量㊂授课内容应反映当前最新研究动态,让学生把握前沿问题㊂最后,要不断加强教学改革,丰富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形式,积极开展以培养研究生自学能力的文献阅读研讨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㊂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不必每门课都进行考试,可以让学生撰写专业论文,提高其科技论文写作能力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学生论文讲评制度,使其知道论文的不足和缺陷,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㊂3.课题研究让研究生充分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最关键环节㊂研究生若缺乏课题研究的锻炼,最终是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的㊂一是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㊂这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本途径㊂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生可以熟悉课题申报㊁调研表格设计㊁数据获取及统计分析㊁小论文撰写以及课题报告撰写等一系列知识,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 套路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㊂二是鼓励研究生自己申报学校(学院)组织的相关课题研究项目,如 研究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 研究生自主管理项目 开放性的创新实验室项目渐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等㊂通过这些项目的锻炼,提高学生业务水平㊂三是学校(学院)应构建创新型教育环境,加强导师队伍与学术氛围建设,鼓励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开展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合作培养模式,为研究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一个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型平台㊂4.成果展示这既是研究生自身价值体现的载体,也是其获得成就感的归属,还是激励其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㊂因此,必须尊重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肯定其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㊂基于此,学校必须为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考核机制,将其成果与学位获得相挂钩,激励研究生创新性思维,并给予倾斜的奖励政策㊂(三)保障措施1.积极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要在建立有效需求的基础上,明确定位农林经管方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提升培养要求,优化课程设置,设置灵活的㊁切合课程需要的考核方式㊂同时,要将修订好的培养方案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每一位研究生,以确保每位研究生明确其要达到的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㊂2.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一方面要讲求一定的深度,不能和本科生一样,是 热剩饭 ;另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及时了解相关领域最93新的国家政策及研究动态,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㊂同时,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要正确树立以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思想,采用启发式㊁讨论式等方式进行教学㊂在广泛征求研究生意愿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课程最佳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创新教育的方法,不古板㊁不随意㊁不盲从;用心教学,努力奋斗[13]㊂3.鼓励指导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提倡研究生围绕导师课题展开研究,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㊂学校应对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生给予适量科研津贴补助,对学生发表高水平成果实行单独奖励政策,激励其积极开展科研,塑造良好的创新环境㊂同时,对于不按时完成任务者,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㊂4.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三是为研究生开展研究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㊁资源配置和经费保障,四是创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㊂四㊁结语立德树人㊁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㊂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实现 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 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㊂因此,我国涉农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㊂本文基于全国农林类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实条件出发,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实践为例,提出了农林类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生源质量偏低㊁创新类人才普遍缺乏㊁研究生培养体制有待优化以及学校外部环境有待提升等关键问题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林大学经管类 四位一体 的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我国农村政策和农村发展现实为指引,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为起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持续优化研究环境,启发和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㊁在学习中创新,形成集 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与成果展现 为一体的四位一体 的农林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论述了其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㊂涉农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㊂从主体来讲,其涉及学生㊁指导教师㊁学院和学校等主体㊂我国涉农高校具有层次性特征,在资源禀赋㊁人才结构㊁创新能力以及发展前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涉农高校内部,也存在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学科之间的竞争㊂从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培养角度来讲,既存在非农林大学的竞争,也存在涉农高校兄弟院校之间的竞争㊂不同涉农高校资源禀赋不同,可能形成不同的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㊂本文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实践,紧密围绕带有共性特点的 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与成果展现 等四个关键环节,提出了 四位一体 的农林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涉农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㊂[参考文献][1]吴雪萍,袁李兰.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㊁经验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9(6):102109.[2]王凯,胡赤弟.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以学科 专业 产业链为视角[J].教育研究,2019(2):8593.[3]邹晓东,韩旭,姚威.科教融合:高校办学新常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4350.[4]管河山,王谦.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观察,2015(7):5859.94[5]李双群,靳玲品.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意义和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教育,2019(6):1824.[6]郑庆华.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19 23,30.[7]印桂生,董宇欣.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s1):253255.[8]孙维,马永红.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源于跨学科博士生团队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9(4):6369.[9]陆一,史静寰,何雪冰.封闭与开放之间:中国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体系与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2018(3):4654.[10]朱玉成,周海涛. 双一流 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基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1):15.[11]陈恒,初国刚,侯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影响机理[J].科研管理,2018 (4):124133.[12]杨舒然,杨洋,包崇许.加拿大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 (1):120126.[13]郑虎.高校会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2629.(责任编辑:李良木)"F o u r i nO n e"O v e r a l l-p r o c e s sM o d e o fC u l t i v a t i n gI n n o v a t i v eP e r s o n n e l f o rG r a d u a t e s i nF i e l d s o fE c o n o m i c s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S c i e n c e a t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i e s:AC a s e S t u d y i nN o r t h w e s tA&FU n i v e r s i t yZ H A OK a i,G A OY u a n(N o r t h w e s tA&FU n i v e r s i t y,Y a n g l i n g7121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P e r s o n n e l i sak e y l i n ko fd e v e l o p i n g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T a k i n g N o r t h w e s tA&F U n i v e r s i t y a sac a s e,t h e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dt h ek e y i s s u e si n 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 P e r s o n n e l f o r g r a d u a t e si nf i e l d so fe c o n o m i c s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s c i e n c ea ta g r i c u l t u r a la n d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i e s,e s t a b l i s h e da"F o u ri n O n e"o v e r a l l-p r o c e s s m o d eo f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 p e r s o n n e l, i n t e g r a t i n g G r a d u a t eA d m i s s i o n s,t e a c h i n g,r e s e a r c h i n g 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 e x h i b i t i o n i n t oa s y s t e m,a n d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a l m e c h a n i s m.F i n a l l y,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K e y w o r d s]M a j o r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G r a d u a t e S t u d e n t s;"F o u r i nO n e";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 P e r s o n n e l9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实施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暂行)》,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效能,凝聚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创新群体,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特制定“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实施办法。

第二条创新团队是以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优秀研究群体。

第三条创新团队遴选实行公开选拔,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目标考核,合同管理。

第四条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本计划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五条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

必须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2、创新团队必须具有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应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团队中能发挥较强的凝聚作用。

3、创新团队必须以校内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地、研究中心)或“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具有相对完备的研究条件支撑。

4、创新团队承担有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或国际重大合作项目。

团队核心成员应承担过国家及省部级重点课题。

团队在近三年内年均实际到位研究经费,自然科学类不少于100万元,人文科学类不少于20万元。

5、创新团队在近三年内取得过标志性研究成果,或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或有一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或国家发明专利。

6、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群体(8人以上),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及年龄结构。

团队应有3-5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学术研究骨干。

第三章遴选程序第六条创新团队以项目形式申报,采取团队申报、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审批的方式产生。

第七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研究群体,填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经学院(系、所)审定同意后,报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政审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政审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年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考核表
注:(1)所填内容一经涂改,本表无效。

(2)考生姓名、所在单位、出生年月、民族必须与该生报名时所填内容一致。

(3)“党组织部门”是指能对考生的政治表现负责的管理部门,如:组织部、党总支、党支部等。

(4)本表请考生自行从网上下载,用A4纸打印,并由所在单位填好后封装、密封。

在资格审查时,带上本表交资格审查处。

(5)本表信息若有虚假、涂改或密封不完整,将取消考生的复试、录取资格。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形式审查明细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形式审查明细表
变。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当年 1 月 1 日男性未满 38 周岁[1974 年 1 月 1 日(含)以后 4 出生],女性未满 40 周岁[1972 年 1 月 1 日(含)以后出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人申请当年 1 月 1 日未满 45 周岁【1967 年 1 月 1 日(含)以 5 后出生】,需在线填报。
项目成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外其他单位人员,均视为有合作单位,在【合作单位信息】 中填写相关信息。 11 合作单位不超过 2 个 境外人员被视为以个人身份参与项目申请,需有本人签字或书面书信、传真材料。 申请人、项目组成员身份证号码、职称、年龄、学位等信息准确无误(与学校人事档案一 致) 12 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不填写“主要参加者” 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合作者信息写在主要参与者栏目的第一行 13 经费预算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进行,设备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管理费、劳务费按规定 的比例执行。经费申请表“备注(计算依据与说明)”要全部填写,且内容符合经费管理办 法要求。 备注栏必须填写计算依据及说明。(劳务费备注:用于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
本次申请内容相关的代表性论文首页,并将其扫描附在电子版申请书中; 31 杰青、优秀青年项目:附件部分关于论文被收录与引用情况仅需提供统计表
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1、与国内合作者及依托单位合作研究协议书 32
2、申请人对任职及承担项目情况提供有效证明材料 33 有境外人员参加的项目:提供国际合作协议书或境外人员的知情同意书
页码等,并按论著、论文摘要、会议论文等类别分别列出。对待发表的论文,请附相关
论文接收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