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乘法运算定律课程名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2. 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2. 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3. 相关练习题的讲解和解答。
教学步骤: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例如:2×3,3×4,4×5等;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
二、新课讲解1. 老师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确乘法运算定律的定义;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如:a×b=b×a,a×(b×c)=(a×b)×c等;3.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2×25,35×20等。
三、练习题讲解和解答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例如:21×32,45×34等;2.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2. 强调乘法运算定律在计算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完成情况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情况;2. 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提高计算效率。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乘法运算定律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分配律、结合律等;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具体的例子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在练习题环节,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了计算效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2一. 教材分析《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混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运算定律的相关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练习题:准备一些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骰子等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乘法运算定律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计算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2)
B、125×100+125 D、100×125×1×125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167×2+167×3+167×5=167× 10 28×225-2×225-6×225= 20 ×225 39×8+6×39-39×4= 39 × 10
巩固练习
选择题
1、3×8×4×5=(3×4)×(8×5)运用了(D)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101×125= (B)
103×12 =(100+3)×12 =100×12+3×12 =1200+36 =1236
20×55 =20×(50+5) =20×50+20×5 =1000+100 =1100
24×205 =24×(200+5) =24×200+24×5 =4800+120 =4920
练习七
1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36)×64
(× ) (× ) (√ )
练习七
5. 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75+45)×60 =120×60 =7200(元)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练习七
6.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探究新知
从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 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 a×c + b×c 或a×(b + c)= a×b + a×c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优秀4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优秀4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3页-35页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⑴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总结过程,感知“猜想__验证”这一总结规律的方法。
⑵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不同方式表示运算定律,以及利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⑶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对数学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不同方式表示运算定律,以及利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总结过程,感知“猜想__验证”这一总结规律的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和可探究性,所以,我采用了以组织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策略。
力求在通过“猜想__验证”的方式总结运算定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说一说植树有什么好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与植树有关的问题去发现、总结乘法中的运算定律。
(二)猜想验证,总结规律;1、引导为主探索乘法交换律⑴提出猜想(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一步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师板书)“你们还有不一样的算式吗?”(板书两个算式。
)“同样的问题我们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但结果是一样的。
那我们可以说25×4=4×25。
”(板书算式)观察这个算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样一个式子,我们发现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那么,我们只是提出了一个猜想,这个规律能否试用于所有的乘法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⑵验证猜想说一说,你们打算怎样验证这个规律呢?⑶得出结论汇报。
小结:通过刚才的猜想、验证,可以证实我们发现的规律不是偶然的,它可以应用于所有的乘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之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之运算定律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样适用于计算多个数连加。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样适用于计算多个数连加。
如如: 125+36+75+264=(125+75)+(36+264)=200+300=500有的算式中带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并不简便,根据数的特点可以先把括号去掉,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如:(452+36)+(48+564)=(452+48)+(36+564) =500+600 =1100注意:在计算连加算式时,不要盲目地进行计算,首先要观察算式中的数,看看有没有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如果有...,.那么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或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这样既简便.....又准确...。
二、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注意:根据数据的特点逆运用减法的性质也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算式要改变运...........算符号...。
如:346-(146+63)=346-146-.63 =200-63 =137减法性质的逆运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相当于从被减数中连续减去这两个数。
2.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
3.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交换加数、减数的位置再进行计算,其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a>c )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验算加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看和是否相等。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优质课件
35×5×20 =35×(5×20) =35×100 =3500
25×(4+8) =25×4+25×8 =100+200 =300
51
典型例题
2.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29+22+78=29+100 35×16=35×2×8 123-68+32=123-(68+32) 102×56=100×56+2 12×97+3=12×100
35
小试牛刀
2.填一填。(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 里填上适
当的运算符号)
25
×
42
50
1 00
1 050
观察左边的竖式: 先算25× 2 =50 , 再算25× 40 = 1000 , 最后算 50 + 1000 = 1050,
即25×42=25×( 40 + 2 )=25× 40 + 25× 2
探究点
乘法分配律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用到哪些条件?
根据题意,你能列式 解答吗?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8
探索新知
方法一: (4+2)×25
方法二: 4×25+2×25
=6×25
=100+50
=150
=150
1.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至少写出4组。
40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41
目录
01 课前导入 03 学以致用
02 新课精讲 04 课堂小结
42
课前导入
43
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 运算定律,今天我们继续来 探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44
新课精讲
45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基础篇 )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b)+c = a+(b+c)(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 488+40+60 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40+60)=93+165+35 =(65+35)+(28+72)=100+98 =488+100 =93+(165+35) = 100+100=198 =588 =293 = 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a – b – c = a – c – b☆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a-c-b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 = 106-26-74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2
99 × 32
= (100 - 1) ×32
= 100 × 32 - 1×32 = 3200 - 32 = 3168
5.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03×12
=(100+3)×12 =100×12+3×12 =1200+36 =1236
20×55
=20×(50+5) =20×50+20×5 =1000+100 =1100
监控:75和45可以凑整,计算比较简便。
4. 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 什么运算定律。
25 12 ×
50
250
300
监控: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2=25×2+25×10
做一做: 1 103 × 32
= (100 + 3) ×32 = 100 × 32 + 3×32 = 3200 + 96 = 3296
25元。
35 25
共?元
35 25
(35 + 25)×3 = 60 × 3 = 180(元)
共?元
方法二:
35×3 + 25×3 = 105 + 75 = 180(元)
答:一 共 要 180 元 。
观察并思考: (35 + 25)×3 = 35×3 + 25×3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 乘 法 的 分 配 律。
40
66
数 医院
学
2×( 6 + 5 ) = 2 × 6 + 5 〖 〗 1
( 25 + 7 )×4 = 25 ×4 ×7×4 〖 〗 2
35×9 + 35 = 35×( 9 + 1 )
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
3 × 4 × 25
100
方法二:也可以把 12写成(10+2),然后利 用乘法分配律,即 12×25=(10+2)×25。
12 × 25 10+2 2×25
10×25
方法一 12×25 =3×4×25 =3×(4×25) =3×100
=300
方法二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总人数
计算过程如下: (4+2)×25 =6×25 =150(名)
思路二:先求负责挖坑、种树的总人数, 再求负责抬水、浇树的总人数,最后把两 部分加起来就是参加植树活动的总人数。
每组4人负责 挖坑、种树
×
25个 小组
+
每组2人负责 抬水、浇树
×
25个 小组
负责挖坑、种树的总人数 + 负责抬水、浇树的总人数
用字母表示为: a×b=b×a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是什么?
已知条件: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
5棵树,每棵树浇2桶水。
要求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思路一:先求一 共种多少棵树, 再求一共浇多少 桶水。
(25×5)×2 =125×2 =250
思路二:先求每 组浇水的桶数, 再求25个小组共 浇水多少桶。
100
36 ×8= 288 125 ×8= 101002 ×3=
306
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乘法运算中的三位好朋友:
2 × 5 = 10 4 × 25 = 100 8 × 12பைடு நூலகம் = 1000
因数 因数
积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定律》专项训练题(附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定律》专项训练题(附答案)参考答案1.D【解析】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c+b×c,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b×c),乘法交换律的字母表示为a×b=b×a,A,B,C都是错误的算式。
2.A【解析】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c+b×c,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b×c),乘法交换律的字母表示为a×b=b×a,由此可知A为乘法结合律,B为乘法分配律,C为乘法交换律。
3.B【解析】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c+b×c,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b×c),乘法交换律的字母表示为a×b=b×a,所以可知答案为B。
4.C【解析】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c+b×c,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b×c),乘法交换律的字母表示为a×b=b×a,由此可以知道为乘法分配律。
5.C【解析】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c+b×c,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b×c),乘法交换律的字母表示为a×b=b×a,75×102=75×(100+2)=75×100+75×2。
6.C【解析】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c+b×c,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b×c),乘法交换律的字母表示为a×b=b×a,由此可以知道125×(80+40)=125×80+125×40为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PPT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有4人负责挖坑、种 树,2人负责抬(Tai)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 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我先计算每组 有多少人。
我先分别计算种树 的人数和浇水的人 数。
(4+2)×25 =6×25
=150(人)
第十页,共二十页。
4×25+2×25 =100+50 =150(人)
25×200+25×4=( 25) ×( _____2+00____) 4
第十五页,共二十页。
1、用乘法分配(Pei)律计算。 102×43
方法一 :(100+2)×43
=100×43+2×43 =4300+86
=4386
方法二 102×(40+3)
=102×40+102×3 =4080+306
=4386
想一想:a ×(b + c )
a ×(b + c ) = a × b + a × c
第十二页,共二十页。
下面哪个算(Suan)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 的画“×”
56×(19+28) =56×19+28 32×(7×3)=32×7+32×3
(× )
(× )
64×64+36×64=(64+36) (√ )
(4+2)× 25 = 4 ×25 + 2 ×25
= 25×(4 + 2) 25 ×4 + 25 ×2
两个数的和与(Yu)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 它们与(Yu)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个叫做乘法分配律。
第十一页,共二十页。
乘(Cheng)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定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 则可以写成:
(a×b) ×c=a× (b×c)
最新版整理ppt
29
= (4+2)×25 4×25+2×25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 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 法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 则可以写成:
76 × 24
148 × 35
最新版整理ppt
8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357×18 49×29 77×84
69×174 19×367 58×68
最新版整理ppt
9
每组要种5棵 树,每棵树要浇 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 水?
我先计算一共种 了多少棵树。
一共有25个小 组,每组有2人负 责抬水、浇树。
(25×5)×2 =125×2 =250(桶)
最新版整理ppt
10
每组要种5棵 树,每棵树要浇 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 水?
一共有25个小 组,每组有2人负 责抬水、浇树。
最新版整理ppt
我先计算每组植的 树要浇多少桶水。
25×(5×2) =25×10 =250(桶)
11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 的关系?
最新版整理ppt
21
= (4+2)×25 4×25+2×25
= 25 ×(4+2) 25×4+25×2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 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 叫做乘法分配律。
最新版整理ppt
22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力口、减法的速算与巧算(基础篇)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 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b )+c = a+(b+c ) (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 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 个位:1与9, 2与8, 3与7,4与6, 5与5,结合。
③ 十位:0与9,1与8, 2与7,3与6, 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488+40+60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 (40+60) =93+165+35 =(65+35) + (28+72) =100+98 =488+100 =93+(165+35) =100+100 =198=588=293=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 )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 a - b - c = a - c - b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 = a-c-b 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 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 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 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 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 算符号106-(26+74) = 106-26-74528—65—35 528— 89—128 528 =528—( 65+35) =528 —128— 89=528—100=400 — 89=528 =400—(150+128) —128—150 —150=428=311=250“搬家”。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汇总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汇总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则可以写成:a+b=b+a例如:40+56=56+40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则可以写成:(a+b)+c=a+(b+c)例如:(20+30)+70=20+(30+70)3、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因数,则可以写成:a×b=b×a例如:4×25=25×44、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因数,则可以写成:(a×b) ×c=a×(b×c)例如:(25×5)×2=25×(5×2)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可以写成:(a+b) ×c=a×c+b×c或a×(b+c) =a ×b+a×c例如:(4+2)×25=4×25+2×25 25 ×(4+2)=25×4+25×26、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结果不变。
这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 = a-(b+c)例如:254-66-34=256-(66+34)7、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这叫做除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为:a÷b÷c= a÷(b×c)例如:1250÷25÷5=1250÷(25×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运算定律PPT
=
课堂练习
1.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填一填。
50×30=()3×0 ()a×5(0)=12× ()
12
a
724×a=____×____638×___=12×___
a 724
12
638
(19×4)×25=19×(___×___) 31×125×8=____×(___×___)
C B.a×b×a×c=a×(b×c) C.4×a×5=a×(4×5)
发展思维
【例】对比练习。
(25+15) ×4 (25×15)×4
(68+32)×5 68+32×5
(25+15) ×4(25×15)×4(68+32)×568+32×5 =40×4=(25×4)×15=100×5=68+160 =160=100×15=500=228 =1500
每组要种5棵 树,每棵树 要浇2桶水。
知识梳理
知识点: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 的交换律,用字母用字母表示为a×b=b×a。 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 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字 母表示为a×(b×c)=(a×b)×c。
课堂练习
5.说出每组三个数的积是多少。
1275
45132
12558
9425
420
1170
5000
900
课后作业
1.填一填。
(1)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2)
误的画“×”。
(1)26×57+43×26=26×(57+43) (2)35×(100+1)=35×100+1
( √) ( ×)
(3)125×(8×4)=(125×8)×4 (4)64×12=64×10×2
(√ ) ( ×)
10.
学校一共需要购进多少套双人课桌椅? 25×4×7=700(套) 答:学校一共需要购进700套双人课桌椅。
(4+2)×25 =6×25
=150
4 × 25+ 2 ×2 5 =100+50 =150
(4+2)×25 = 4 × 25+ 2 ×2 5
二、学习新课
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 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再相加,结果不变。
二、学习新课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1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因此,让我们毫无畏惧,满心愉悦地把握命运
3.
我每次都游7 个来回。
这个游泳池长50m。他每次游多少米?
50×2×7=700(m) 答:他每次游700m。
五、课后练习
4.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 117×3 + 117×7=117×(3 + 7)
24×(5 + 12)=24×17
√ 4×a + a×5=(4 + 5)×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提问: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a×b=b×a
2、探究乘法结合律
出示:(25×5)×2 25×(5×2)
=125×2=10×25
=250(桶)=250个这样的例子。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探讨两个算式的特点。
学生举例子。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
小组合作探讨学习。
小组汇报。
然后全班交流纠正。
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加深学生的认识。
加深学生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125×2=25×10这叫做乘法交换律。=250(桶)=250(桶)
a×b= b×a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 a×(b×c)
教学反思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三、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五、作业:P37/2—4
学生独立解决。
然后全班交流纠正。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独立解决。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
(1)4×25=100(人) 25×4=100(人)(2)(25×5)×2 25×(5×2)
课题
教材p33-35例1、例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彭烈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运用。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准备
主题挂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主题图引入
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1、探究乘法交换律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