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执行团队的四个要素教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执行团队的四个
要素
高效执行团队的四个要素
主讲/何煜睿仕管理资深管理咨询顾问
整理/陈文君本刊记者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高效执行四要素
供应商:睿仕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Right Management)
课程时长:1-2天(之前可进行“执行力商测试”,结果将显示组织或个人目前的执行能力)
课程类型:内训课
课程简介:
如何执行战略目标是今天最大的挑战之一。
你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将个人的重要目标与团队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而保持团队专注于最重要的目标是成功的关键。
高效的组织应该是这样的:从领导层到一线团队,人人都专注于最优先任务;人人都承诺实现最重要的目标。
高效执行四要素正是为此目的而量身打造,它让学员集中关注对目标达成、执行力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的四大要素。
课程要点:
学习四个重要的执行原则将帮助企业建立起“执行文化”。
通过学习,团队应该将以下原则转变成行为模式。
专注于至关重要的目标。
卓越的执行需要全神贯注,清除必须做什么。
如果不能实现至关重要的目标,其他的一切成果都没有太多意义。
贯彻事前衡量。
这能确保20%的行为产生80%的成果。
一旦确立了“80/20行动”,将其转化为个人行动并不断跟进,它就能最有效地预测目标的实现。
建立鼓舞人心的记分牌。
一旦开始计分,人们的表现就会不大一样。
选择合适的记分牌将鼓励团队去“赢”。
建立责任汇报机制。
承担责任是一种经常性的、积极的、自我监督的行为。
团队每周一次进行简单的回顾(认可成就、分析失败、改善做法),将最终建立起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让卓越的执行者在负责任的文化中不断成长。
身为领导者会发现,当你表达愿景时,也许只有1/2的下属能听懂;在这1/2的人中,一部分人懒于执行,还有一部分人不知道从何做起;最后,只有极少数员工能正确执行。
因此,虽然你希望带领员工“登山”,然而执行的缺口却总让这个愿望落空,企业也会因此驻足不前。
专注至关重要的目标、贯彻事前衡量、建立清晰的记分牌以及定期责任汇报机制,是帮助团队高效执行的四个要素。
专注至关重要的目标(WIG)
我曾在可口可乐中国区的业务部门工作多年,并亲自负责装瓶厂的战略发展业务,这给我带来了很多执行方面的启示——为了保证业务成功,首先要确定至关重要的目标(WIG,Widely Important Goal),并和相关执行团队达成
共识;其次,要将总目标层层拆分成密切相关的子目标,从而将销售执行团队、市场执行团队、外部的经销商等分散的资源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聚焦1-3个目标
有的领导会告诫下属,要获得成功,你应该学会同时操作很多任务;也有企业认为,员工的目标越多、越忙,就越有价值,越能体现员工的重要程度。
其实。
忙碌的程度≠价值,集中精力来完成重要之事才是成功的前提。
对企业而言,应将时间与精力放在最优先的事情上,因此,至多设立1-3个重要的目标——将这几个目标完成就已经意味着成功。
如果将之细分到各部门,一个周期内集中完成一个目标就已足够。
相反,目标越多,能做好的事就越少。
正如激光和手电筒相比,由于激光聚焦,所以才能照得更远。
我们都知道飞机场塔台是机场正常运作的灵魂,却不太了解塔台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
这些员工主要负责飞机的安全起降,其工作高度聚焦——按照规定,每个人每次只能关注、指引一架飞机的起降,除非被关注的那架飞机能安全起降,否则其他飞机对他/她毫无意义。
培训也应专注于至关重要的目标——与公司战略联系起来,从而支撑公司的业务目标。
如果你身在企业培训部门,应事先和高层/各目标部门领导进行访谈、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TNA,Training Needs Analysis),了解公司的业务目标及其对员工提出的核心能力要求。
然后,据此搭建学习体系,开发相关培训项目,这样既节省公司资源,做到弹无虚发,又能达成事前设立的培训目标,真正使培训成为帮助业务高飞的翅膀。
有的企业却将培训视为任务,只要随便开设一门课程,员工来上了课,就算完成任务。
这种做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占用了业务人员的时间,也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工作重点应放在影响圈内
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类到影响圈和关注圈——关注圈是指,你虽然关注它,却不能对它产生影响或影响极小。
比如,你可能很关心集团的策略,但是你对它却毫无影响力。
影响圈内的事则发生在你周围,你通过努力就可以掌控它、改变它,对之施加真正的影响力。
我们的目标和平时的工作重点都应在影响圈里。
如果你将精力一直用在影响圈及二者的交界处,你的影响圈就会不断扩大,个人可信度和能力都将不断得到提升,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反,如果整日关注别人的“自留地”,就会发现自己不仅缺乏技能去做好别人的工作,甚至连自己的“自留地”也荒废了。
那些成天将精力用在关注圈的人,不仅整日碌碌无为,还会导致自己充满负能量,影响力也会不断缩小。
将目标数字化
口号、任务都不足以成为目标。
如果有人宣称:“我们要成为行业的领袖。
”这并不能成为目标,而只是愿景。
只有将愿景数量化、具体化,才能视之为目标,比如“三年内,我们要将业绩翻番,成为集团在亚太地区业绩最高的分公司”。
要记住“what be measured, what be done”的道理,它是业务执行的圭臬。
制定目标应以动词为开头,还应满足SMART原则:S=Specific(具体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ttainable(可达到的)、R=Relevant (相关的)、T=Time bounded(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如果你的目标不符合这个原则,就要据此做出调整。
做好事前衡量
著名管理大师拉姆·查兰曾说:“70%的行动策略遭遇失败都是由于执行问题。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该做的事情没有做,犹豫不决,没有履行承诺。
”从领导角度讲,应适当控制员工的日常工作,让他们做好该做的事。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学会事前衡量。
列出具体细节
为了做好事前衡量,可以将任务层层分解,从而得知为达到目标,应完成哪些具体的动作。
某酒店公司为自己设定的总目标是:提高顾客回头率,使年度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8%。
这家酒店次一级的目标可以分解为:各分店要为客户带来不同凡响的体验,客户回头率由今年的93%提高到来年的96%。
该目标还可以再细分,比如为了实现目标,工作人员需要将客户满意度由今年的80%提高到85%。
具体到细节,员工则应做到微笑示人、保证房间整洁等。
南美洲的COPA航空公司,短短几年间,就从一家地区小航空公司成长为该地区最高等级的航空公司。
这家公司有一个总的目标——让飞机准点起飞。
为实现这个总目标,细分到各个部门的具体操作细节就是:行李部要提前将乘客行李运上飞机,并确保行李没有丢件;客运部提前两分钟关舱门;如果遇到迟到的乘客,地面工作人员应主动寻找,并一路陪同他登机等等。
只有通过这些举措,才能保证飞行员准点起飞。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过于琐碎,甚至扣上微观管理(Micro-management)的帽子,但是这些看似琐碎的动作对公司目标而言却至关重要——须知执行成功的精髓正是来自于对细节的把握。
做从没做过的事
事前衡量并非易事,有时候我们甚至要做一些从来没做过的事,才能达成前所未有的目标。
一家鞋店经过长期的调研,发现几种做法能大大提高购买率,便要求售货员按此执行:每次向顾客展示四双鞋,给顾客手写感谢信,给客户发送关于宣传商品的邮件。
这些做法使这家鞋店大获成功。
在收银台陈列小包装产品,是超市提升营业收入的法宝。
超市的工作人员发现,如果在收银台摆放独立包装、单价实惠的品牌商品,当人们排队等待结
账时,会很自然地购买这些小包装商品。
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的家长,经常会买一些小商品来安抚孩子的情绪。
运气也许会有些作用,但成功不能只依赖运气。
当公司业务遇到了瓶颈,除了强化既有的业务执行外,还应寻找业务创新的突破口,在执行环节注入新的元素,才能开启业务强力提升的新动力。
让员工暂时远离琐事
管理者应考虑到,如果员工深陷日常漩涡,其效率将被受损害。
优秀的企业会通过科学设计工作任务,在工作时间调动员工活力,从而激发他们真正的创造力,为公司创造价值。
我们调研过一家以产品创新而誉满全球的公司,其研发部门会不断推出一些富有创意的产品,其中很多都不是推向市场那年研发的。
原来,研发人员每人都有一笔预算,并且每周可以自主安排10%-15%的工作时间,用于采购材料或将自己突发奇想的点子付诸现实。
虽然许多实验都失败了。
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经过不断优化和提炼,成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产品。
对于这样的公司而言,他们的竞争对手并非其他企业,而是自己。
其领导者秉持的理念是,要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就需要给员工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暂时远离琐碎的事务。
在执行过程中,员工也应分清重要事件、紧急事件。
按时间管理原则,事件可分三种:一、必须认真做的事,如与组织/企业目标密切相关的任务,与个人成长有关的事情,被纳入KPI考核的事;二、可以对付做着的事,比如那些琐碎而又不重要的会议、无关紧要的电话和来访等;三、绝对不能做的事,例如干扰或损害自己时间与效能的事情。
我们在安排工作任务的优先次序时,主要应以任务的重要程度,而非紧急程度来划分。
建立清晰的记分牌
即便目标明确,衡量指标清晰,但日常琐事还是会攫取员工大量的注意力和精力。
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员工做得对还是错?员工的工作进展以及成效如何?他的工作方向是否需要调整?这都是必须关心的细节。
建立清晰的记分牌是持续跟踪执行过程的有效方式——它不仅呈现事前衡量指标,而且能以计分的方式跟踪执行、衡量员工工作。
一个好的记分牌应体现两个内容:总体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完成哪些动作。
把今年的客户满意度从7分提高到9分
平均客户满意度评分
目标:9.0分
实际:7.4分
年度积累(YTD)平均分:8.1分
礼貌、乐于助人
目标:9.0分
实际:9.0分
年度积累(YTD)平均分:8.7分
入住和退房方便快捷
目标:9.0分
实际:6.6分
年度积累(YTD)平均分:7.2分
房间舒适洁净
目标:9.0分
实际:6.6分
年度积累(YTD)平均分:8.4分
某酒店记分牌示例
设立鼓舞人心的记分牌并定时更新,不仅能迅速纠正错误,保证员工的执行未偏离正确轨道,领导也可以通过得分来判断执行过程是否需要改善。
这能让员工对目标持续承担责任,并受到有效激励——如果没有积分这一环节,阶段性结果将得不到及时的反映与检讨,执行力可能会很快松懈下来。
在做记分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具有激励性、可更新的特点。
它能体现目标以及目前状况,不仅让员工一目了然,也能让管理人员心中有数,在几秒钟内就能看出我们是否正在“赢”。
选择记分牌类型。
相比文字描述,数字更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可以将计分牌设计成柱状、饼状、表盘等。
给记分牌起名并公布。
将记分牌放在醒目的地方,比如必经的走廊、业务回顾的会议室或办公室醒目的地方。
定期进行责任汇报
Jim在某超市公司工作,一直表现出色。
总部将他调到一个低绩效的门店,期望他带领这个门店走向成功。
他着手制定了业绩目标,建立了考核指标和计分牌等。
然而,记分牌丝毫没有起到作用——不负责任的下属、混乱的店面、散乱的仓库依旧让他很苦恼。
为了提高团队的执行力,他在公司内部建立了定期责任汇报机制——每周各部门的员工都要为自己确定一个至关重要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将做出哪些关键的改善;再下一周,员工要汇报改善的结果。
让各级员工明确责任
在登山的队伍中,常会指定专人负责检查氧气是否到位,同样,在勇攀业绩高峰的企业里,领导者也需要指定员工负责相应的工作,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在员工勇于承担相应责任的同时,整个组织也将因此而受益。
一家制造型企业新上任的总经理发现,在自己的管理团队中,各级主管惰于思考,所有的工作任务都等待上级的指令——这源于上一任领导大包大揽、“家长式”的管理风格。
于是她确立了“三年内成为集团在亚太区绩效最高的公司”这个目标,同时向各部门充分落实责任。
期间,她并不过分干涉下属的工作,只是要求他们注重执行,定期提交绩效考核结果。
后来,情况持续改观,每个部门都能经过深思熟虑的业务举措完成既定的目标。
而另一家全球领先的化妆品企业由于责任分工不清晰,其中国区总裁曾向我抱怨,公司所有业务项目到后来都会变成他的项目,全公司似乎只有他一个大脑。
可想而知,这样的企业如果不能再管理理念上做出根本改变,良好的市场机遇造就的辉煌业绩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成为“昨日黄花”。
每周召开WIG会议
也许你的团队一直在执行,但如果缺少个人承诺和团队承诺,执行就会失败。
因此,WIG会议必不可少,它能把责任了落实到每一个人,并及时跟进。
传统会议WIG会议
全体员工团队成员以及相关的人
交流和对话确保个人价值得到体现
对各项事物的汇报保证兑现承诺
首先,汇报上周成果。
团队成员汇报自己的工作现状,并指出上周为了改进工作效率,做出了哪些改变。
其次,审查记分牌。
对照记分牌上的目标和目前状况,看员工在上阶段的改善行动是否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并适时做出调整。
在此过程中,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提供帮助,扫清路障。
最后,做出新的承诺。
员工在原有绩效达成的基础上,拟定下一周的目标,以及为这个实现这个目标准备如何行动。
如果说员工应该对上级负责,WIG会议则是让员工对整个团队负责。
定期责任人汇报会议除了清晰地落实每个人的责任,还能够充分沟通团队成员阶段性的工作情况,及时了解彼此的工作重点和进展,有助于团队合作真正的实现。
高效的组织应该是这样的:从领导层到一线团队,人人都专注于最优先任务;人人都承诺实现最重要的目标。
在负责任的文化中,卓越的执行者将不断成长。